硫化氢事故案例
- 格式:pptx
- 大小:7.43 MB
- 文档页数:29
急性硫化氢中毒典型案例——“3.3”污水处理厂硫化氢中毒事故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9年07月15日稿件来源:2008年3月3日,北京某污水处理厂二分厂副长厂姜某带领工人刘某、王某和高某在对23号泵进行检修时,刘某在未确认该污泥循环系统进水阀门是否关闭的情况下,盲目打开23号泵泵壳的环形夹具,致使该泵处于承压状态,泵的吸入口污泥带压喷出并将刘某掩埋,污泥内厌氧产生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累积并随喷出的污水溢出,现场其他3名作业人员迅速从不同出入口撤离管廊。
喷泥事故发生后,污水处理厂二分厂副厂长王某(代理厂长)、技术员赵某,三分厂书记潘某、厂长袁某等人员在对事故情况不清、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分别从不同出入口下到地下管廊内查看情况,在查看过程中,四人先后晕倒在管廊内。
消防人员赶到后,分别将五人救出,经医护人员抢救无效潘某(三分厂书记)、王某(二分厂副厂长)、赵某(技术员)、刘某四人死亡,一人受重伤。
.山西运城一污水处理厂发生安全事故 3人死亡2007年5月20日上午9时许,位于运城市盐湖区雷家坡村附近的运城富斯特污水处理厂发生安全事故,造成3人死亡。
据介绍,当时一村民正在该厂机房深井内打捞沉淀物和漂浮物,突然一头掉进深井内。
随后,该厂两名工人下去救人,结果也遇到了意外。
事故发生后,大家用一根螺纹钢筋钩住落井的3人,将其救上来。
在运城市中心医院,记者见到了实施抢救的值班医生,他说3人是因在污水池内吸入大量沼气过度缺氧导致死亡的,送到医院时各种生命体征都已基本消失。
在出事的机房内,记者没看到任何有关安全提示,现场也没有强制通风的设备。
(记者胡增春)污水处理厂的安全事故——做一点宣传之四污水处理厂在快速发展的近十年里,发生了不少安全事故。
污水在经过管道会产生硫化氢气体,这是一种溶于水的剧毒的气体,有臭鸡蛋味。
轻度接触会头昏、乏力,检查可见眼结膜充血、肺部干性罗音;中.度接触会出现头晕、心悸、呼吸困难、继而意识模糊、呕吐、腹泻、抽搐,以至昏迷,最后可因呼吸麻痹死亡;接触极高浓度硫化氢时,会出现“电击样”中毒,接触者在数秒内倒下,呼吸停止。
硫化物中毒是由于人体吸入或接触到硫化物类物质,导致中毒反应的状况。
以下是一个关于硫化物中毒的案例:案例描述:在一家化工厂中,发生了一起硫化氢中毒的案例。
该化工厂生产过程中使用硫化氢(H2S)作为原料之一。
在一次事故中,由于操作不当,导致一定量的硫化氢泄漏到工厂的某个区域。
工厂中的几名工人在没有正确的防护装备的情况下接触到了泄漏的硫化氢气体。
这导致他们吸入了高浓度的硫化氢,引发了硫化氢中毒。
反应和后果:硫化氢是一种有毒气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窒息作用。
吸入高浓度的硫化氢后,工人们很快出现了中毒症状,包括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眼睛和呼吸道刺激等。
随着中毒程度的加重,症状变得更加严重,可能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困难甚至死亡的情况。
应急处理和救治:事故发生后,紧急救援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并将中毒工人转移到安全区域。
他们通过呼吸器提供新鲜空气,帮助工人们恢复正常呼吸。
医护人员进行了相关的急救措施,包括给予氧气、使用解毒剂等。
同时,其他工作人员立即停止泄漏,并进行了安全排气和清理工作,以防止进一步的事故发生。
预防措施:这起案例表明,对于涉及硫化氢等硫化物的工作场所,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预防硫化物中毒的措施包括: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护服、护目镜等。
建立合理的工作程序和操作规范,包括正确的泄漏应急处理和防范措施。
进行员工培训,包括对于硫化物中毒的风险和应急处理的认识。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和泄漏的及时检测。
配备适当的紧急救援设备和急救药品,并进行相关的培训。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硫化物中毒的发生,并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
及时的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对于避免中毒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
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2015年7月16日,一起严重的硫化氢中毒事故在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发生。
当时,一家化工厂的工人在清洗硫化氢储罐时,由于操作不当导致硫化氢泄漏,造成了一名工人死亡,另外两名工人受伤。
这起事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对化工安全管理的深入思考。
据调查,这起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化工厂在硫化氢储罐清洗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工人在清洗储罐时未佩戴防护装备,没有戴好防毒面具和防护服。
其次,没有进行足够的风险评估和安全预防措施,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最后,对于硫化氢泄漏的应急处理能力不足,导致事故发生后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
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毒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但在高浓度下会迅速麻醉人体神经系统,造成窒息甚至死亡。
因此,对硫化氢的储存、使用和处理必须格外谨慎,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在这起事故中,工人对硫化氢的危害认识不足,安全意识淡薄,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针对这起事故,相关部门迅速展开调查,并对化工厂进行了严肃处理。
同时,也引起了全国范围内对化工安全管理的高度重视,各地纷纷加强了对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安全检查和监管,加强了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升了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事故的发生警示我们,化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和控制,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加大对危险化学品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格执法,确保安全生产的落实。
在化工生产中,硫化氢中毒事故并不是个案,类似的事故时有发生。
因此,我们必须引以为戒,吸取教训,加强安全管理,切实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化工企业的持续稳健发展,为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通过对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的深入分析,我们不仅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危险化学品的危害性,也能够更好地总结出安全生产的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事故案例一硫化氢中毒事故(2013.8.13)事故经过2013年7月11日昌凌路雨水泵站竣工验收后投入试运行,巡检人员在巡检中发现5号轴流潜水泵运转异常,通知泰州泰丰泵业有限公司进行维修。
7月17日上午11时许,泰州泰丰泵业有限公司派人在泵站对潜水泵进行维修作业时,一名工人下到潜水泵筒井内晕倒,两名在场人员在不明情况、没有相应防护用具的情况下先后下井施救,也晕倒在井下,三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经现场取样分析,发生事故的井内硫化氢浓度严重超标,三人死亡是因吸入井内硫化氢气体所致。
事故原因:在进入受限空间作业时没有进行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分析是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加之现场人员在施救过程中未采取防护措施,盲目施救,导致次生事故发生,是这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安监部门表示,这起重大安全事故也暴露出井下施工作业的薄弱环节。
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差,缺乏对下井作业危险性的认识,在没有采取任何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实施下井作业;现场人员在施救过程中未采取防护措施,盲目施救,导致次生事故发生,是这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未配备作业现场必要的安全防护器材和应急救援装备,对受限空间作业人员安全教育不落实是这起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安监部门提醒通讯、排水、电力等管网施工井下作业相关单位注意,加强受限空间安全管理,特别是加强教育培训,有针对性地对硫化氢中毒事故的预防及施救方法进行重点培训,并定期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强化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事故应急救援能力。
深入开展防范硫化氢中毒安全大检查工作,要检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作业规程的制定及落实情况,要检查安全防护装备配备情况。
涉及受限空间作业的单位,应配备气体检测仪以及空气呼吸器等隔离式防毒面具。
硫化氢的性质:硫化氢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H2S。
具有臭蛋气味。
分子式H2S。
分子量34.08,比空气重,经常集聚在比较低洼的地方。
正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易燃的酸性气体,浓度低时带恶臭,气味如臭蛋;浓度高时反而没有气味(因为高浓度的硫化氢可以麻痹嗅觉神经)。
案例三:硫化氢中毒事故(山东京博石化公司)
l.发生时间:2008. 05. 10
2.事故经过:2008年5月10日12: 00左右,除焦班两名员工在除焦工作结束后即进行上顶盖操作。
这时,突然被焦炭塔内挥发出的硫化氢熏倒而中毒,一人中毒程度较重,另一个中毒程度较轻的员工用对讲机呼救及连滚带爬至一楼,车间人员赶到后立即组织人员施救,送两名员工去医院救治。
3.事故原因:(1)焦炭塔在老塔工艺处理过程中未严格执行规程,吹汽、冷焦时间不够,冷焦温度不够,导致塔内残存硫化氢浓度较高。
(2)操作工在上顶盖前没有用硫化氢检测仪检测焦炭塔周围硫化氢含量。
(3)现场操作间没有配备防护器材。
4.预防措施:(1)严格执行工艺操作规程,保证吹汽、冷焦时间和温度。
(2)设备作业前后,检测周围现场的硫化氢含量。
(3)现场操作间配备防护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