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氢事故案例
- 格式:pptx
- 大小:7.43 MB
- 文档页数:29
急性硫化氢中毒典型案例——“3.3”污水处理厂硫化氢中毒事故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9年07月15日稿件来源:2008年3月3日,北京某污水处理厂二分厂副长厂姜某带领工人刘某、王某和高某在对23号泵进行检修时,刘某在未确认该污泥循环系统进水阀门是否关闭的情况下,盲目打开23号泵泵壳的环形夹具,致使该泵处于承压状态,泵的吸入口污泥带压喷出并将刘某掩埋,污泥内厌氧产生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累积并随喷出的污水溢出,现场其他3名作业人员迅速从不同出入口撤离管廊。
喷泥事故发生后,污水处理厂二分厂副厂长王某(代理厂长)、技术员赵某,三分厂书记潘某、厂长袁某等人员在对事故情况不清、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分别从不同出入口下到地下管廊内查看情况,在查看过程中,四人先后晕倒在管廊内。
消防人员赶到后,分别将五人救出,经医护人员抢救无效潘某(三分厂书记)、王某(二分厂副厂长)、赵某(技术员)、刘某四人死亡,一人受重伤。
.山西运城一污水处理厂发生安全事故 3人死亡2007年5月20日上午9时许,位于运城市盐湖区雷家坡村附近的运城富斯特污水处理厂发生安全事故,造成3人死亡。
据介绍,当时一村民正在该厂机房深井内打捞沉淀物和漂浮物,突然一头掉进深井内。
随后,该厂两名工人下去救人,结果也遇到了意外。
事故发生后,大家用一根螺纹钢筋钩住落井的3人,将其救上来。
在运城市中心医院,记者见到了实施抢救的值班医生,他说3人是因在污水池内吸入大量沼气过度缺氧导致死亡的,送到医院时各种生命体征都已基本消失。
在出事的机房内,记者没看到任何有关安全提示,现场也没有强制通风的设备。
(记者胡增春)污水处理厂的安全事故——做一点宣传之四污水处理厂在快速发展的近十年里,发生了不少安全事故。
污水在经过管道会产生硫化氢气体,这是一种溶于水的剧毒的气体,有臭鸡蛋味。
轻度接触会头昏、乏力,检查可见眼结膜充血、肺部干性罗音;中.度接触会出现头晕、心悸、呼吸困难、继而意识模糊、呕吐、腹泻、抽搐,以至昏迷,最后可因呼吸麻痹死亡;接触极高浓度硫化氢时,会出现“电击样”中毒,接触者在数秒内倒下,呼吸停止。
硫化物中毒是由于人体吸入或接触到硫化物类物质,导致中毒反应的状况。
以下是一个关于硫化物中毒的案例:案例描述:在一家化工厂中,发生了一起硫化氢中毒的案例。
该化工厂生产过程中使用硫化氢(H2S)作为原料之一。
在一次事故中,由于操作不当,导致一定量的硫化氢泄漏到工厂的某个区域。
工厂中的几名工人在没有正确的防护装备的情况下接触到了泄漏的硫化氢气体。
这导致他们吸入了高浓度的硫化氢,引发了硫化氢中毒。
反应和后果:硫化氢是一种有毒气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窒息作用。
吸入高浓度的硫化氢后,工人们很快出现了中毒症状,包括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眼睛和呼吸道刺激等。
随着中毒程度的加重,症状变得更加严重,可能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困难甚至死亡的情况。
应急处理和救治:事故发生后,紧急救援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并将中毒工人转移到安全区域。
他们通过呼吸器提供新鲜空气,帮助工人们恢复正常呼吸。
医护人员进行了相关的急救措施,包括给予氧气、使用解毒剂等。
同时,其他工作人员立即停止泄漏,并进行了安全排气和清理工作,以防止进一步的事故发生。
预防措施:这起案例表明,对于涉及硫化氢等硫化物的工作场所,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预防硫化物中毒的措施包括: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护服、护目镜等。
建立合理的工作程序和操作规范,包括正确的泄漏应急处理和防范措施。
进行员工培训,包括对于硫化物中毒的风险和应急处理的认识。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和泄漏的及时检测。
配备适当的紧急救援设备和急救药品,并进行相关的培训。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硫化物中毒的发生,并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
及时的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对于避免中毒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
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2015年7月16日,一起严重的硫化氢中毒事故在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发生。
当时,一家化工厂的工人在清洗硫化氢储罐时,由于操作不当导致硫化氢泄漏,造成了一名工人死亡,另外两名工人受伤。
这起事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对化工安全管理的深入思考。
据调查,这起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化工厂在硫化氢储罐清洗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工人在清洗储罐时未佩戴防护装备,没有戴好防毒面具和防护服。
其次,没有进行足够的风险评估和安全预防措施,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最后,对于硫化氢泄漏的应急处理能力不足,导致事故发生后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
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毒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但在高浓度下会迅速麻醉人体神经系统,造成窒息甚至死亡。
因此,对硫化氢的储存、使用和处理必须格外谨慎,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在这起事故中,工人对硫化氢的危害认识不足,安全意识淡薄,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针对这起事故,相关部门迅速展开调查,并对化工厂进行了严肃处理。
同时,也引起了全国范围内对化工安全管理的高度重视,各地纷纷加强了对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安全检查和监管,加强了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升了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事故的发生警示我们,化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和控制,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加大对危险化学品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格执法,确保安全生产的落实。
在化工生产中,硫化氢中毒事故并不是个案,类似的事故时有发生。
因此,我们必须引以为戒,吸取教训,加强安全管理,切实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化工企业的持续稳健发展,为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通过对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的深入分析,我们不仅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危险化学品的危害性,也能够更好地总结出安全生产的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事故案例一硫化氢中毒事故(2013.8.13)事故经过2013年7月11日昌凌路雨水泵站竣工验收后投入试运行,巡检人员在巡检中发现5号轴流潜水泵运转异常,通知泰州泰丰泵业有限公司进行维修。
7月17日上午11时许,泰州泰丰泵业有限公司派人在泵站对潜水泵进行维修作业时,一名工人下到潜水泵筒井内晕倒,两名在场人员在不明情况、没有相应防护用具的情况下先后下井施救,也晕倒在井下,三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经现场取样分析,发生事故的井内硫化氢浓度严重超标,三人死亡是因吸入井内硫化氢气体所致。
事故原因:在进入受限空间作业时没有进行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分析是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加之现场人员在施救过程中未采取防护措施,盲目施救,导致次生事故发生,是这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安监部门表示,这起重大安全事故也暴露出井下施工作业的薄弱环节。
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差,缺乏对下井作业危险性的认识,在没有采取任何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实施下井作业;现场人员在施救过程中未采取防护措施,盲目施救,导致次生事故发生,是这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未配备作业现场必要的安全防护器材和应急救援装备,对受限空间作业人员安全教育不落实是这起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安监部门提醒通讯、排水、电力等管网施工井下作业相关单位注意,加强受限空间安全管理,特别是加强教育培训,有针对性地对硫化氢中毒事故的预防及施救方法进行重点培训,并定期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强化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事故应急救援能力。
深入开展防范硫化氢中毒安全大检查工作,要检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作业规程的制定及落实情况,要检查安全防护装备配备情况。
涉及受限空间作业的单位,应配备气体检测仪以及空气呼吸器等隔离式防毒面具。
硫化氢的性质:硫化氢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H2S。
具有臭蛋气味。
分子式H2S。
分子量34.08,比空气重,经常集聚在比较低洼的地方。
正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易燃的酸性气体,浓度低时带恶臭,气味如臭蛋;浓度高时反而没有气味(因为高浓度的硫化氢可以麻痹嗅觉神经)。
案例三:硫化氢中毒事故(山东京博石化公司)
l.发生时间:2008. 05. 10
2.事故经过:2008年5月10日12: 00左右,除焦班两名员工在除焦工作结束后即进行上顶盖操作。
这时,突然被焦炭塔内挥发出的硫化氢熏倒而中毒,一人中毒程度较重,另一个中毒程度较轻的员工用对讲机呼救及连滚带爬至一楼,车间人员赶到后立即组织人员施救,送两名员工去医院救治。
3.事故原因:(1)焦炭塔在老塔工艺处理过程中未严格执行规程,吹汽、冷焦时间不够,冷焦温度不够,导致塔内残存硫化氢浓度较高。
(2)操作工在上顶盖前没有用硫化氢检测仪检测焦炭塔周围硫化氢含量。
(3)现场操作间没有配备防护器材。
4.预防措施:(1)严格执行工艺操作规程,保证吹汽、冷焦时间和温度。
(2)设备作业前后,检测周围现场的硫化氢含量。
(3)现场操作间配备防护器材。
硫化氢中毒案例及注意事项案例1:1994年4月17日,上海市光复西路1285号合流污水工程6号井,5位民工下井清除污水不一会儿,有3人中毒晕倒在井内,2人勉强支撑爬出井口,其中1人因体力不支而昏倒,另1人踉跄着去报警。
普陀区白玉路派出所接警后派3名民警前往抢救,2名民警也晕倒在井内,后消防人员佩带防毒面具将井内人员救出。
该事故造成2人死亡5人中毒。
案例2:1999年5月1日,上海闵行诸翟水厂利用5月1日劳动节放假之际,组织5名职工清洗沉淀池。
4人下去清洗,5分钟后相继倒下,池口监护人员立即报警。
在救援过程中又有3名职工和1名消防队员中毒倒在池中。
面对这样的惨状,有人才意识到池内存在有毒气体,后经佩带过滤式防毒面具后才把所有的人救上来。
这起事故造成3人死亡5人中毒。
案例3:2000年10月18日,上海九印鹰王印染厂内,因建在曝气池上的厕所内的下水道与曝气池相通,且下水道口部又没有液封装置,风力使曝气池产生的硫化氢气体顺厕所下水道口涌进,致使2名入厕的职工遭到飞来横祸而中毒身亡。
类似事故在上海金山石化还发生过一起。
这里的厕所下水道接在通向大海的工业排污总管道上,由于没有安装液封装置,工业排污总管内排入含硫的污水与酸性污水发生反应,产生硫化氢气体,恰逢涨潮期,污水排出不畅,致使排污总管内的硫化氢气体从厕所的下水道涌出,使上厕所的1名女职工当场中毒,并造成救援人员1名中毒、1名死亡的严重后果。
案例4:2001年6月19日上午9时许,苏州市七子山垃圾填埋场发生一起硫化氢中毒事故。
这天该垃圾填埋场中转污水泵房因下雨积水,造成电机损坏,一位老师傅到污水池检修时,因嗅到硫化氢气体中毒掉入池水中,后有4人闻讯后下池救援,亦相继中毒倒入污水池内,这起事故共有5人中毒,其中2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防止硫化氢中毒应注意的事项:在采矿和从矿石中提炼铜、镍、钴等,煤的低温焦化,含硫石油的开采和提炼,橡胶、人造丝、鞣革、硫化染料、造纸、颜料、菜腌渍、甜菜制糖、动物胶等工业中都有硫化氢产生;开挖和整治沼泽地、沟渠、水井、下水道、潜涵、隧道和清除垃圾、污物、粪便等作业,以及分析化学实验室工作者都有接触硫化氢的机会;天然气、矿泉水、火山喷气和矿下积水,也常伴有硫化氢存在。
本市事故事故案例:1、垦利县兴隆街道办事处某村“3.17”硫化氢中毒事故2010年3月17日,东营市垦利县兴隆街道办事处某村一村民院落内发生一起非法生产导致的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2人死亡,1人急性中毒,直接经济损失3万元。
据调查,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操作人员违规操作,酯化过程中反应釜内五硫化二磷和乙醇发生反应生成O,O-二烷基硫代硫酸酯和硫化氢,但在操作过程中,未开启抽出硫化氢的真空泵,产生的硫化氢未得到有效吸收的情况下,向硫化氢吸收罐内持续注水,致使罐内压力增加,将罐顶部开口处橡胶塞顶开导致硫化氢气体溢出;生产装臵未经正规设计,硫化氢吸收罐顶部开口处安装易被冲开的橡胶塞,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是:未经有关部门依法审批审核,事故单位非法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生产经营场所出租人非法出租给未经工商注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个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剧毒化学品出售单位职工假借合法单位名义非法销售剧毒化学品;垦利县兴隆街道办事处监管不力,“打非”工作不到位。
2、“10.29”某橡胶有限公司全钢密炼车间扩建工程坍塌事故2008年10月29日12时30分左右,位于广饶县大王镇的某橡胶有限公司全钢密炼车间扩建工程施工工地发生模板支撑系统坍塌事故,造成4名施工人员死亡,1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220万元。
经现场勘察、分析认为,施工队没有编制技术和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扣件式模板支撑系统没有与主体钢筋混凝土柱可靠连结、没有设臵剪刀撑,没有防护网防坠落等安全措施,违反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造成模板支撑系统整体失稳,是导致该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经调查认定,该事故是一起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3、某集团供排水公司(污水处理厂)“11.2”硫化氢中毒事故2008年11月2日上午7点左右,某集团供排水公司配药车间工人在清理聚合氯化铝池时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4人中毒。
经分析,某集团供排水公司员工没有对作业时可能产生的危害进行风险分析,没有配备任何防毒面具,导致4人硫化氢中毒事故发生,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