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氨装置氨冷冻系统优化
- 格式:pdf
- 大小:153.16 KB
- 文档页数:3
氨制冷系统调试方案一、引言氨制冷系统是一种常用的工业制冷系统,广泛运用于食品加工、化工、制药等领域。
为确保氨制冷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其运行效率,需要进行调试工作。
本文将针对氨制冷系统的调试工作进行详细阐述。
二、调试目标氨制冷系统的调试旨在验证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效率。
具体目标包括:1. 检查系统的安全措施是否完备,保障操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2. 调整系统参数,提高能效,降低能耗;3. 测试系统的稳定性,确保其长期运行的可靠性。
三、调试步骤1. 检查系统安全装置首先,需要检查氨制冷系统的安全装置是否完好。
包括压力控制阀、温度控制器、紧急停机按钮等。
确保系统在异常情况下能够及时停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设备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2. 清洗系统管路根据实际情况,对氨制冷系统的管路进行清洗。
清洗的目的是去除管路中的杂质和污垢,确保系统的运行畅通。
清洗过程中要注意采取安全措施,避免氨气泄漏。
3. 预冷系统在正式启动氨制冷系统之前,需要进行预冷处理。
通过增加系统的制冷负荷,降低制冷温度,使系统逐渐接近正常工作状态。
预冷过程中要观察系统的运行情况,确保各设备的正常工作。
4. 调整控制参数根据系统的设计要求和运行条件,需要对系统的控制参数进行调整。
包括压力、温度、流量等参数的设置。
调整的目标是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并满足制冷要求。
5. 测试制冷效果调试完成后,需要对系统的制冷效果进行测试。
通过检测制冷剂压力、温度和流量等参数,评估系统的制冷能力和运行效率。
同时,还需检查系统的制冷量是否满足工艺要求。
四、调试注意事项在进行氨制冷系统调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安全第一,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2. 注意环境保护,防止氨气泄漏,及时处理泄露事故,避免对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3. 调试过程中要注意仪表的准确性,确保测试数据的可靠性;4. 针对系统的不同部分,可以采取逐步调试的方式,确保每一步都能够顺利完成。
氨制冷系统工艺优化改进小结潘春博【摘要】随着合成氨的不断提产扩能,系统负荷的不断增加,出现了合成氨系统冷冻工段负荷高、压力高的问题.通过放空缓解氨压缩机压力,造成浪费,无形中给环保带来的巨大压力,制约企业发展.通过对氨制冷工艺的优化改进,成功解决了氨压缩机入、出口压力高的问题,同时副产的氨水可以供给锅炉烟气脱硫等环保设施使用.氨水制备装置生产的商品氨水满足了市场商品氨水需求,也为公司增加了效益.%Introduc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ynthetic ammonia production capacity,the system load increases,the synthetic ammonia system frozen section of high load and high pressure problem,through the vent alleviate the pressure of the ammonia compressor,wasteful,virtuall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 bring the huge pressure,restricting enterprise development.By optimizing the process of ammonia refrigeration,it successfully solved the problem of high pressure of ammonia compressor and high outlet pressure,and the ammonia water produced by the byproduct can be used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acilities such as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of boiler.Ammonia water is produced by ammonia water to meet the demand of ammonia water in the market,and also increase revenue for the company.【期刊名称】《化工设计通讯》【年(卷),期】2018(044)007【总页数】2页(P8-9)【关键词】氨制冷;工艺优化;氨水制备;降低压力;环保【作者】潘春博【作者单位】河南能源化工集团安化公司,河南安阳 4551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65河南能源安化公司合成氨尿素新系统采用煤制气生产合成氨。
氨制冷系统调试方案一、前言氨制冷系统是一种常用的工业制冷系统,它具有高效、可靠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冷藏冷冻、化工制冷等领域。
为了确保氨制冷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进行系统的调试工作。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氨制冷系统的调试方案,以确保系统能够稳定运行。
二、调试目标1. 确保氨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达到设计要求;2. 确保氨制冷系统的运行稳定,减少故障停机时间;3. 优化氨制冷系统的能耗,提高制冷效率。
三、调试步骤1. 检查系统安全在进行氨制冷系统调试前,必须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首先检查系统的阀门、管道、泵等设备是否完好,是否存在泄露问题。
同时,确保系统的工作温度、压力符合要求,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佩戴防护装备和使用安全阀等。
2. 排除气体混合问题由于氨气具有一定的毒性和燃爆性,调试时必须排除气体混合问题。
在进行氨制冷系统调试前,必须对系统进行充分通风,确保氨气不与其他气体混合,减少安全隐患。
3. 清洗管路和设备在氨制冷系统建设过程中,常常会有管道内残留杂质的问题。
在调试过程中,必须对管路和设备进行清洗,以确保系统的工作畅通无阻。
清洗时可以采用化学清洗剂或高压水进行清洗,必要时可以进行多次清洗,直到达到清洁要求。
4. 进行初次启动初次启动是氨制冷系统调试的重要步骤。
在启动前,必须检查系统的各项设备是否安装到位,并进行设备的各项调整。
启动时,应按照系统的启动顺序依次启动设备,如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等。
在启动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设备的运行状态,如检查设备的压力、温度等参数是否正常。
5. 调试设备启动后,需要对各个设备进行调试。
首先,对压缩机进行调试,观察其运行状态和工作参数。
然后,对冷凝器和蒸发器进行调试,检查其换热效果和制冷效果。
在调试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和制冷效果,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6. 优化调整在对氨制冷系统进行调试时,还需要进行优化调整。
通过观察设备的运行情况和制冷效果,逐步调整系统的运行参数,如压力、温度等,以达到最佳的制冷效果和能耗。
30万t a合成氨装置氨冷器液位控制系统改造张卓理(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化肥厂,甘肃兰州730060)摘要:30万t a合成氨装置组合式氨冷器在投用过程中,液位控制系统无法同时满足冷氨和热氨2种生产模式。
对此,在原有内部回路组态上增设了1块辅助的反作用调节器。
使用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控制系统在2种生产模式下调节稳定,能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
关键词:合成氨;组合式氨冷器;液位控制;组态中图分类号:TQ441.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045(2000)02-0084-03大化肥组合式氨冷器是合成氨系统最主要的换热设备。
组合式氨冷器根据工艺生产状况的不同,其液面调节系统的控制对象也不同。
在热氨模式时,氨液位调节选择逆流向物料调节;在冷氨模式时,氨液位调节选择顺流向物料调节。
在大化肥初次开工过程中,当系统转入热氨模式时,组合式氨冷器液位无法控制,多次出现系统紊乱。
经分析发现,控制组态在冷氨模式时,组合式氨冷器氨液位调节系统是一个负反馈调节系统,调节作用符合要求,调节系统能正常工作;而在热氨模式时,调节系统是一个正反馈调节系统,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若将液位调节器的调节方式由正作用改为反作用,则情况恰恰相反,即在热氨模式时的调节作用符合要求,调节系统能正常工作,而冷氨模式下调节系统又不能正常工作。
为此,对调节系统的内部组态进行了改造,使系统在组态中的这一错误得到纠正,排除了合成氨控制中的这一障碍。
1 组合式氨冷器液位控制的工作原理组合式氨冷器利用液氨来冷却流经管内的合成塔送出的热循环气。
从组合式氨冷器闪蒸出来的气氨,送往大冰机(A-GC602)入口,经压缩液化后,一部分循环返回氨冷器,另一部分送往氨库或尿素工段。
为了冰机的安全,在气氨中不允许携带液滴。
因此,必须使蒸发器的上部有足够的气化空间,以保证良好的气化条件,这就要求氨液位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合成塔出口循环气经冷却分离后得到的液氨产品,分成3路送入组合式氨冷器的三级闪蒸罐(A-FA605、A-FA606、A-FA607)中,蒸发出来的气氨经A-GC602压缩后,送到氨收槽(A-FA604)中。
67合成氨装置在不断优化以及提升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予以解决处理。
对合成氨装置冷冻系统工艺进行优化以及调整,以便将生产过程当中产生的漏洞问题、遇到的瓶颈加以解决,进而使得合成氨装置有着更加完善的工艺,发挥出更大的价值效果。
一、合成氨装置冷冻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1.氨冷冻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1)一旦冰机当中的自动调节系统有故障发生,对氨冷冻系统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在不同的氨冷却器应用过程中,有进气量减少以及冰机转速提升的时候,各个氨冷却器当中的液位若不能给予相应的保障,极易被抽干净。
其中,液位重新建立会花费较长的时间,在投入使用氨冷却器之后,便会逐步加大冰机的负荷,以至于增长入口压力,提高冰机的转速。
在反复几次之后,入口氨缓冲罐当中的液位提升会非常迅速,所以需要利用外部加热的方法挥发氨。
这一问题产生的关键性因素便是由于冰机自动控制系统出现异常,在冰机有转速提升之后,要第一时间需要将防喘振阀关闭,以便减少入口处存在的压力。
但是,提高转速后却没有及时关闭,使得氨挥发出来的氨蒸汽增长速度非常快,以至于入口压力迅速增高。
高压环境状态下,有些气态氨会有所转化,成为液氨,使得入口氨缓冲罐在液氨到达时,出现液位快速上涨,最后冰机的负压便会有所降低。
(2)冰机操作出现问题,具体来说是再冰机转速比较高的条件下,将转速再次提高,会使各个氨冷却器不能保持液位的正常稳定,也会使冰机入口的负压加大更加容易。
但如果液氨缓冲罐的出口阀开的比较大,便会导致氨气带液问题出现。
(3)冰机防喘振系统产生的调节问题。
对该系统进行调节的正确顺序为,在冰机各段入口处的压力有相应上涨时,冰机防喘振动阀需要慢慢关小,这一阶段不同入口流量会出现偏低的可能,但冰机防喘振阀却没有完全关闭;在各段入口流量有相应的升高情况之后,冰机防喘振阀由于为手动模式,操作员的调节工作不及时,所以会慢慢升高各段入口压力,之后氨冷却器蒸发量会出现减少的问题;在发现冰机入口压力升高之后,各段流量又不是很高,所以需要将转速提升,以便达到降压的目的。
合成氨系统冷量优化改造总结摘要:近年来,化肥行业都在努力挖掘系统内的能源并对其进行充分利用,节能降耗日趋常态化,化肥行业的能源管理体系越来越严谨、细致。
目前,对合成加氨和合成放氨这2个过程中的部分冷量进行回收,可以降低合成系统的氨冷加氨温度和尿素的蒸汽单耗。
本文首先进行了问题分析,接下来对改造后工艺流程进行具体阐述,最后对改造效果和改造后效益进行详细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
同时希望为我国合成氨系统冷量优化改造总结做出微薄贡献。
关键词:液氨;冷量;回收;改造引言随着地下水的限制使用,企业逐渐提升地表水的使用量,由此失去了地下水获取冷量的优势。
合成氨系统优化改造后产能负荷增加,冷量使用负荷随之增加,原有三台溴化锂机组的冷水温度明显上升。
为解决系统冷量不足的问题,公司增加了一台溴化锂机组,实现了合成氨系统的冷量优化。
1问题分析1.1地表水地表水作为一次水被引入使用之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比夏季温度会升高6-8℃,北方地表水水温度7-8月份最高约为29.7℃,8月份平均大气温度32℃,平均地表水温度为26.8℃,与地下水20℃相比高6.8℃。
因此,使用地下一次水冷却的换热器(一脱冷却器、变脱冷却器、高压机一入冷却器等)需调整为冷水降温,降低因温度升高造成的生产影响,从而增加了溴化锂机组冷水的需求量。
1.2系统生产负荷随着合成氨系统的优化改造,生产负荷逐步提升,冷量使用负荷随之增加,原有三台热水型溴化锂机组的冷水温度上升明显,见表1 2016年8月份溴化锂机组冷水出口温度。
从表2中可以看出2014年-2016年夏季溴化锂机组出口温度成上升趋势,2016年夏季冷水出口温度平均在20℃,比2014年同期高了5-6℃,系统冷量呈现明显不足态势。
2改造后工艺流程(1)低温液氨、冷液氨流程合成氨分离器排出的-10℃液氨和合成冷交换器底部排出的0~6℃液氨去液氨冷交换器壳程,与来自冰机系统走液氨冷交换器管程35℃左右的“热”液氨进行逆流冷量交换。
合成氨冷冻系统优化改造总结摘要:针对某年产30万吨合成氨装置夏季不能满负荷生产问题,分析了原因,对氨冷冻系统采取了新增一台氨压机出口水冷器,优化氨冷器液位控制措施,提升了氨冷冻系统能力,使合成氨装置实现夏季满负荷运行目标。
关键词:合成氨;冷冻系统;水冷器;氨冷器概述某公司30万吨煤制合成氨装置,采用水煤浆加压气化配绝热全变换造气、低温甲醇洗配液氮洗净化和低压氨合成工艺。
氨合成系统采用托普索S200合成塔,余热副产过热蒸汽,配一级水冷两级氨冷流程;氨冷冻系统采用离心式压缩配三级制冷流程,一级为低温甲醇洗装置提供冷量,二级、三级为氨合成系统提供冷量。
每到夏季,循环水上水温度超过30℃时,氨合成系统就无法达到100%负荷运行。
1 原因分析1.1 氨合成系统分析氨合成系统是合成氨生产的核心,影响氨合成反应的主要因素有温度、压力、氢氮比、惰性气体含量、入塔氨含量和空速,其中与循环水温度相关的主要是入塔氨含量指标。
氨合成反应的单程转化率低,所以需要将反应后气体中的气氨通过水冷器(E1804)和氨冷器(E1806/E1807)冷凝为液氨经高压氨分离器(V1801)分离后,未反应的气体经合成气压缩机加压后循环至氨合成塔(R1801)继续参与反应。
因反应后气体中的气氨不能完全冷凝为液氨被分离出来,残余的气氨随循环气再次进入R1801,入塔气体中氨的体积百分数即为入塔氨含量。
氨合成反应是可逆反应,入塔氨含量越低,单程转化率越高,氨产量就越高。
入塔氨含量的高低主要受氨合成系统压力、E1804和E1806/E1807的冷量影响。
循环水温主要影响的是E1804和E1806/E1807的冷量[1]。
通过E1804循环水进出口温度数据对比分析和检修时换热管的检查情况,排除了水冷器的原因,夏季不能满负荷的问题主要在氨冷器上。
氨合成系统工艺流程见图1图1氨合成系统工艺流程T1866-进热交换器前新鲜气温度;T1867-热交换器后出塔气温度;T1870-水冷器后出塔气温度;T1874-冷交换器后出塔气温度;T1885-出高压氨分离器顶部气相温度;T1873-冷交换器后循环气温度1.2 氨冷冻系统分析E1806/E1807制冷效果的好坏主要受其蒸发压力和液位影响[2]。
浅谈氨制冷系统的优化配置摘要:在本文中,首先就氨作为制冷剂的优点和缺点进行了简要论述,进而从冷凝器、压缩机、润滑油及换热器论述了氨制冷系统配置的优化,最后就提高制冷系统的密封性进行简单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氨制冷系统;优化配置冷库制冷系统有氨系统和氟系统两种。
在小型冷库中一般使用氟系统,它能比较容易地实现自控;大中型冷库用的则是氨系统,由于氨制冷对安全性要求较高,而以前氨的自控元器件不过关、控制技术不成熟,搞自动化的较少。
现在,随着技术进步和计算机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制冷工业已经成为可能。
冷库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其制冷与配套动力系统,可以保证了制冷设备和系统稳定、可靠地运行,达到高效、节能、安全的目的。
节能减排项目,提高散热性能,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问题,为老问题寻找新的解决方案,我们通过实践中得到的经验和学习中得学到的系统的专业知识来应用到氨制冷系统的优化方案中,现我们就如何让氨制冷制冷系统更高效、更可靠、操作成本更低,我们在这里谈谈对氨制冷系统优化的一些看法,以期能达到节约能耗的目的。
1. 氨的概述1.1氨作为制冷剂其优点是:单位容积制冷量较大;黏度较小,使得流体输运性质优良;价格低廉;氨压缩式制冷系统运行效率高;放热系数大,所以在相同温度、相同制冷量时,氨压缩机的尺寸小、结构紧凑;另外由于氨的密度小于空气,很容易通过通风的方式加以排除;氨制冷剂能与水以任何比例互溶,形成氨水溶液,所以在系统出现紧急情况时,可以用水吸收氨以减少事故的发生;系统的干燥不需要象氟利昂系统那么严格,氨制冷系统不必设置干燥过滤器;氨制冷系统由于有使用100多年的历史而技术相当成熟。
1.2氨作为制冷剂也有一些缺点。
氨具有一定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在空气中氨的容积浓度达到11%以上时可燃,容积浓度为16%-25%时可爆。
但是氨的着火极限比同为自然工质的丙烷和异丁烷要高,属于低度可燃性物质,燃烧热要远小于后两者。
氨具有毒性,在ASHRAE34-1997标准的安全分类中,被列为B2级,属高毒性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