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氨装置流程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10
国内典型合成氨装置工艺介绍模板合成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工、农业和冶金等领域的重要化工原料。
合成氨装置工艺是指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在合成气(氮气和氢气)的输入下,将氮气和氢气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进行反应,生成合成氨。
国内典型的合成氨装置工艺包括Haber-Bosch工艺和低温催化合成氨工艺。
本文将对这两种工艺进行介绍。
首先是Haber-Bosch工艺。
该工艺主要采用的反应器是固定床催化剂反应器。
反应器内装有铁、钼、铝等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氮气和氢气通过压缩机进行增压后经过预热器进行预热,然后进入反应器。
在反应器内,氮气和氢气与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位点发生反应,生成氨气。
由于反应生成的氨气会使反应体系产生压力增加,因此需要通过循环冷却系统将反应器冷却,使其保持在合适的反应温度。
反应器出口的混合气体经过除尘器去除杂质,然后通过冷却器进行冷却,进一步除去水蒸汽、一氧化碳等与氨气共存的成分。
最终得到高纯度的合成氨。
另一种典型的工艺是低温催化合成氨工艺。
该工艺主要采用的反应器是催化塔反应器。
反应器内填充有高活性的催化剂床。
氮气和氢气通过增压泵增压后,经过换热器进行预热,然后进入反应器。
在反应器内,氮气和氢气与催化剂床发生反应,生成氨气。
反应后的气体通过冷却器进行冷却,降低氨气的温度以便进一步处理。
冷却后的气体通过除尘器去除杂质,然后进入分离塔。
分离塔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力,将氨气与未反应的氮气和氢气分离,得到高纯度的合成氨。
以上两种工艺都需要控制一定的反应温度和压力,以提高合成氨的产率。
此外,两种工艺均需要定期更换催化剂床,以保持反应的高活性。
综上所述,国内典型的合成氨装置工艺包括Haber-Bosch工艺和低温催化合成氨工艺。
这两种工艺都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将氮气和氢气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进行反应,生成合成氨。
工艺的选择主要根据生产规模、产品要求等因素进行决定。
合成氨工艺流程简述合成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肥料、化肥、塑料、合成纤维等领域。
合成氨的工艺流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进,已经相当成熟。
下面将简要介绍合成氨的工艺流程。
首先,合成氨的生产主要通过哈伯-玻斯曼工艺进行。
该工艺是利用氮气和氢气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经过催化剂的作用,反应生成氨气。
此工艺的主要步骤包括氮气和氢气的准备、反应器的设计、催化剂的选择、生产过程的控制等。
氮气和氢气的准备是合成氨工艺的第一步。
氮气主要来自空气分离装置,而氢气则通过蒸汽重整、水煤气变换等方式制备。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确保氮气和氢气的纯度和稳定性,以保证后续反应的顺利进行。
接下来是反应器的设计。
在哈伯-玻斯曼工艺中,通常采用高压反应器进行氮气和氢气的反应。
反应器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温度、压力、催化剂的选择等因素,以确保反应过程能够高效进行,并且保证反应器的安全性。
催化剂的选择是合成氨工艺中的关键一步。
通常采用铁、铑、钼等金属作为催化剂,以促进氮气和氢气的反应。
催化剂的选择需要考虑到反应速率、选择性、稳定性等因素,以提高氨气的产率和纯度。
生产过程的控制是合成氨工艺中的最后一步。
在反应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压力、气体流速等参数,以确保反应的高效进行。
此外,还需要对产物进行分离、纯化,以获取高纯度的氨气。
总的来说,合成氨工艺流程包括氮气和氢气的准备、反应器的设计、催化剂的选择和生产过程的控制。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高效地生产出高纯度的氨气,满足各种工业领域的需求。
合成氨工艺的不断改进和优化,将为化工行业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国内典型合成氨装置工艺介绍合成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化肥生产、化纤生产、农药生产和石油加工等行业。
国内典型的合成氨装置工艺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步骤:气体制备、催化反应和分离纯化。
1.气体制备气体制备是合成氨装置的第一步,通常使用天然气和空气作为原料。
首先,天然气经过净化、压缩、预热和加热等处理后,进入转化炉。
在转化炉中,天然气与蒸汽在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催化转化,生成主要的合成气体成分,即氢气和一氧化碳。
然后,合成气进一步冷却、除尘和脱硫等处理后,进入氧化器。
在氧化器中,氢气与空气进行反应,生成含有氮气的合成气体。
2.催化反应催化反应是合成氨装置的核心步骤,通常使用铁催化剂。
合成气进入催化转化器,通过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催化反应,将氢气和氮气转化为氨气。
反应过程中需要控制气体的配比、温度和压力等条件,以实现高效的转化率和选择性。
催化反应的产物是含有氨气、未转化的氢气和一些惰性气体的混合气体。
3.分离纯化分离纯化是合成氨装置的最后一步,主要包括压缩、冷却、净化和纯化等过程。
首先,合成氨混合气体需要经过压缩,增加氨气的浓度。
然后,通过冷却过程,使氨气凝结成液体,同时降低氮气和其他惰性气体的浓度。
接下来,使用吸附剂进行净化,去除残留的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其他杂质。
最后,对纯化后的氨液进行蒸馏分离,获得纯度高达99.95%的合成氨。
以上就是国内典型的合成氨装置工艺的简要介绍。
合成氨装置的设计和操作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包括原料质量、催化剂选择、适宜的反应条件和高效的纯化技术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合成氨的装置工艺也在不断优化,以提高产能、降低能耗和减少环境污染。
第一节装置简介合成氨装置设计生产能力为液氨5万吨/年(6.25t /h、150吨/天)、二氧化碳11.2万吨/年(7136Nm3/h、336吨/天)、产品氢气0.86万吨/年(11975Nm3/h、25.8吨/天),2004年破土动工,2005年11月建成投产,建设投资3.2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32000m2。
装置共有设备226台,其中动设备88台,静设备138台。
该装置是以天然气为制氢原料,以原厂4500Nm3/h空分装置氮气为氮源生产合成氨。
主装置还包括蒸汽与发电系统,火炬系统,2000m3氨储罐等单元。
装置从1000单元到1800单元主要是制氢部分由德国林德公司(Linde AG)提供基础设计,其他单元由寰球公司做基础设计。
总体设计由寰球公司完成。
装置进口部分有MDEA溶液、转化炉烧咀、PSA变压吸附装置(外壳国内加工)、转化炉热端集气管、转化气余热回收器、合成气余热回收器及合成塔内件,部分调节阀,其余部分全部国产。
装置原料气压缩、脱硫单元;蒸汽转化与热回收单元;一氧化碳变换单元;MDEA脱碳单元;变压吸附PSA单元,主要是制氢部分由德国林德公司提供基础设计,其他单元由寰球公司做基础设计。
总体设计由寰球公司完成。
装置进口部分有MDEA 溶液、转化炉烧嘴、PSA变压吸附装置(外壳国内加工)、转化炉热端集气管、转化气余热回收器、合成气热回收器及合成塔内件,部分调节阀,其余部分全部国产。
一、装置特点1.转化炉进料气的H2O/C=3.0,在此条件下装置所产H2与CO2的量,恰好可同时满足合同所要求的H2与CO2的数量。
如果不要求同时满足H2与CO2的生产能力,仅要求满足H2或仅要求满足CO2一种产品的数量,此时H20/C比可以改变,最低可降为:H2O/C=2.7的条件下进行正常生产。
2.装置中的钴-钼加氢、转化、高变、低变等催化剂的充填量是按国内催化剂活性末期的操作温度、允许空速,压降等条件设计的。
合成氨各工序工艺详细流程合成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合成各类农药、肥料、化学品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合成氨的工序和流程。
合成氨的工艺主要分为三个步骤:气体净化、气体压缩和反应制氨。
1.气体净化:合成氨的原料气体主要有空气和甲烷。
在进入反应装置之前,需要进行气体净化处理。
空气首先经过过滤装置去除微小杂质、灰尘和固体颗粒物。
然后通过制冷装置降低气体温度,使其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液体,然后被排放。
甲烷通过碳分子筛吸附去除杂质。
这样可以保证反应装置中气体的纯度和稳定性。
2.气体压缩:经过气体净化后的空气和甲烷被分别压缩到一定压力,以满足反应器中的需求。
通常使用压缩机进行压缩,然后将压缩后的气体分别输送到反应器中。
3.反应制氨:反应制氨是整个过程的关键步骤。
通常采用哈柏法(Haber-Bosch)来实现反应制氨。
反应器中,高温高压的空气与甲烷的混合气体通过催化剂床进行催化反应。
常用的催化剂是铁与铁-铝的混合物,也可以加入少量的钾、镁等元素。
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反应温度一般在380-550°C 之间,压力一般在1.7-3.5 MPa之间。
催化剂的存在可以提高反应速率,但也会增加反应的等离子体强度,导致了碳催化剂和蒸汽的选择性降低,产生非氮气杂质。
反应过程中,氮气与氢气进行反应生成氨气。
原料气体经过催化剂床后,反应转化率不高,需要多次通过催化剂床进行反应。
一般采用多级反应器和中间冷却装置,提高氨气的产率和纯度。
经过多级反应后,氨气还需要进行冷却和净化处理,以达到合成氨的纯度要求。
以上是合成氨的工序和流程的详细介绍。
合成氨的过程需要进行气体净化、气体压缩和催化反应制氨。
这个过程需要确保原料气体的纯度和稳定性,通过压缩提高原料气体的压力,催化剂的存在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和转化率。
经过多级反应,最终得到高纯度的合成氨。
合成氨工艺的不断优化和改进,可以提高合成氨的生产效率和氨气的纯度,降低生产成本。
合成氨的工艺流程氨是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除液氨可直接作为肥料外,农业上使用的氮肥,例如尿素、硝酸铵、磷酸铵、氯化铵以及各种含氮复合肥,都是以氨为原料的。
合成氨是大宗化工产品之一,世界每年合成氨产量已达到1亿吨以上,其中约有80%的氨用来生产化学肥料,20%作为其它化工产品的原料。
德国化学家哈伯从1902年开始研究由氮气和氢气直接合成氨。
于1908年申请专利,即“循环法”,在此基础上,他继续研究,于1909年改进了合成,氨的含量达到6%以上。
这是目前工业普遍采用的直接合成法。
反应过程中为解决氢气和氮气合成转化率低的问题,将氨产品从合成反应后的气体中分离出来,未反应气和新鲜氢氮气混合重新参与合成反应。
合成氨反应式如下:N2+3H2=2NH3(该反应为可逆反应,等号上反应条件为:"高温,高压",下为:"催化剂")合成氨的主要原料可分为固体原料、液体原料和气体原料。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合成氨技术趋于成熟,形成了一大批各有特色的工艺流程,但都是由三个基本部分组成,即原料气制备过程、净化过程以及氨合成过程。
合成氨是由氮和氢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下直接合成的氨。
别名:氨气。
分子式NH3英文名:synthetic ammonia。
世界上的氨除少量从焦炉气中回收副产外,绝大部分是合成的氨。
合成氨装置模型图: 1.工业生产上合成氨装置图2、合成氨工艺流程叙述:(1)原料气制备将煤和天然气等原料制成含氢和氮的粗原料气。
对于固体原料煤和焦炭,通常采用气化的方法制取合成气;渣油可采用非催化部分氧化的方法获得合成气;对气态烃类和石脑油,工业中利用二段蒸汽转化法制取合成气。
(2)净化对粗原料气进行净化处理,除去氢气和氮气以外的杂质,主要包括变换过程、脱硫脱碳过程以及气体精制过程。
? 一氧化碳变换过程在合成氨生产中,各种方法制取的原料气都含有CO,其体积分数一般为12%~40%。
国内典型合成氨装置工艺介绍
一、概述
合成氨工艺是指以天然气和煤炭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而产生的化学品。
合成氨工艺通常分为裂解氨工艺和汽油比例裂解装置工艺。
其中,裂解氨工艺一般指用煤炭或天然气作为原料,经过简化工艺的裂解技术和分离技术,最终产生氨,称为裂解氨工艺;汽油比例裂解装置工艺指以煤炭或天然气为原料,利用汽油比例裂解技术和分离技术,最终产生氨,称为汽油比例裂解装置工艺。
二、原料
合成氨装置的原料一般是煤炭和天然气,其中煤炭是主要燃料,而天然气则是关键原料,起关键作用。
合成氨过程中,需要氢气和氮气,而这些气体均可以从天然气中获得。
三、裂解氨工艺
裂解氨工艺是指以煤炭或天然气作为原料,经过简化工艺的裂解技术和分离技术,最终产生氨,称为裂解氨工艺。
1、裂解步骤:裂解氨工艺由裂解塔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将原料进行高温氧化,使其分解成氢和一氧化碳,然后在裂解塔中将氢和氮气混合,经过反应形成合成氨。
2、分离步骤:裂解后,合成氨会形成气态混合物,在有水蒸气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分离塔将氨、水蒸气和其他气体分离,最后得到纯度较高的合成氨。
合成氨工艺流程详解
《合成氨工艺流程详解》
合成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生产化肥、燃料和塑料等。
合成氨工艺是通过Haber-Bosch过程进行的,下面将详细介绍合成氨工艺的流程。
1. 原料准备
合成氨的主要原料是氮气和氢气。
氮气来自空气分离,而氢气通常是通过天然气蒸汽重整来生产。
这两种气体经过先进的处理和净化,保证了反应过程的纯净度和稳定性。
2. 催化剂制备
合成氨的制备需要采用催化剂,通常是铁或钴等金属催化剂。
这些催化剂需要经过一系列特殊的处理和制备工艺,以保证其表面活性和稳定性,从而提高反应的效率和产率。
3. 氮氢气混合
经过处理和净化后的氮气和氢气被混合到一定的比例,通常是3:1的比例。
这样的混合气体通过加热和压缩,使得反应物具备更高的能量和活性,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4. 催化反应
混合气体经过预热后进入反应器,反应器内填充着催化剂,以提供表面反应条件。
在高温和高压下,氮气和氢气发生催化反应,生成合成氨。
这个反应过程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需要控制反应温度和排放反应热。
5. 分离和提纯
产生的混合气体经过冷却后进入分离装置,将产生的合成氨和未反应的氮氢气体进行分离。
分离得到的合成氨会进一步进行脱水和提纯处理,使其符合工业用途的级别。
通过以上的工艺流程,合成氨可以有效地得到,而且具有较高的产率和纯度。
这个工艺流程成为了化工工业中的一种重要生产方式,为生产化肥和其他化工产品提供了重要的原料支持。
合成氨工艺总流程本装置以中原油田天然气为原料,采用传统流程的一二段烃类水蒸气转化,上下变,脱碳及甲烷化法。
1、原料气压缩和脱硫来自界区,压力2.25巴〔绝〕、温度30℃,含总硫50p.p.m的天然气,经别离器(01-F001)别离掉所带油水后,进入原料气压缩机(01-K001),经四段压缩至52.5巴〔绝〕、温度114℃。
出原料气压缩机的气体与来自合成压缩机〔07-K001〕的少量合成气相集合,控制含2-5%H2,作为予脱硫钴-钼加氢转化用。
一二段烃类水蒸汽转化是在镍催化剂上进展,硫及其化合物对镍催化剂毒害极大,要求进入转化的原料气中含硫量在0.1p.p.m以下,因此转化前必须脱硫。
经压缩和返氢后的原料气,入对流段盘管〔03-B002E04〕加热至370℃,于钴-钼加氢反响器〔01-R001〕中反响,将有机硫转化为无机硫。
然后在氧化锌脱硫槽〔01-R002A/B〕里硫被脱除,控制含硫小于0.1p.p.m。
2、转化经脱硫的原料气与来自工艺冷凝液汽提塔〔05-C003〕的水蒸汽和来自冰机的蒸汽透平〔09-MT01〕或发电机蒸汽透平〔85-MT01〕的背压蒸汽,按比例调节进展混合,控制水碳比为2.75左右、温度在372℃。
此原料-水蒸汽混合气相继进入一段转化炉对流段盘管〔03-B002E01A〕和〔03-B002E01B〕换热,在两盘管间还设置喷雾温度调节器〔03-B002E08〕用它来调节出盘管〔03-B002E01B〕的混合气加热至580℃。
此混合气从转化炉管顶部进入,在镍催化剂作用下进展转化反响。
出一段炉的转化气压力43.5巴、温度804℃,含16.3%CH4。
含CH416.3%的一段转化气自二段炉〔03-R001〕底部进入,经中心管至炉顶,与来自空压机〔02-K001〕,压缩至45巴,途径加热盘管〔03-B002E03〕加热至500℃的工艺空气相混合,于炉中上部空间进展燃烧反响,反响后气体温升至1250℃左右。
文件编号:GD/FS-6877(安全管理范本系列)合成氨装置简介和重点部位及设备详细版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编辑: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合成氨装置简介和重点部位及设备详细版提示语:本安全管理文件适合使用于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
,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一、装置简介(一)装置发展及其类型世界上第一座合成氨生产装置始于1913年。
我国首套合成氨生产装置建于20世纪30年代。
到70年代初,我国运行的合成氨生产装置绝大多数仍为以煤(焦)为原料,采用固定床制气技术的中、小型装置。
世界上,60年代起,大型合成氨生产装置由于具有工艺流程短、热利用率高、自动化水平高、单系列、运行时间长等优点,得到快速发展。
我国从1973年开始,从美国、日本、法国引进了13套日产合成氨1000t的大型合成氨生产装置。
这些装置均采用烃类蒸汽转化制气工艺技术,其中以天然气为原料的有10套(其中两套后来改用轻油);以轻油为原料的有3套。
1978年以后,又引进了以渣油、煤为原料,采用部分氧化制气工艺技术的大型合成氨生产装置。
合成氨装置生产工艺技术因原料制气、气体净化、氨合成工艺不同而有多种工艺技术。
原料气化有:煤(焦)固定床气化工艺;煤(焦)气流床气化工艺;渣油、水煤浆部分氧化制气工艺;烃类(轻油、天然气)蒸汽转化制气工艺。
国内典型合成氨装置工艺介绍合成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农业、化工、石油、医药等行业。
典型的合成氨装置工艺是通过氮气与氢气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经过催化剂的作用,进行反应生成合成氨。
合成氨装置的主要工艺包括氮气净化、氢气净化、气体压缩、催化反应、分离和制氨副产物处理等步骤。
接下来是氢气净化,氢气通常通过石油或天然气的催化重整制得。
但催化重整产物中会含有一些有毒物质(如硫化氢、甲基硫醇、二甲硫醚等),这些物质对反应催化剂具有毒害作用,会降低反应效率。
因此,氢气需要经过净化处理去除其中的有毒物质。
然后是气体压缩,氮气和氢气净化后分别通过压缩机进行压缩,提高其压力。
高压氮气和氢气经过压缩后,进入反应器进行合成氨反应。
催化反应是合成氨装置的核心工艺。
合成氨的生成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通常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
反应通常采用铁助剂的铁氧体催化剂,通过将氮气和氢气在催化剂上进行反应,生成合成氨。
反应温度通常在350-550摄氏度之间,压力在100-300大气压之间。
分离是合成氨装置中的另一个重要工艺。
反应器中生成的气体包括合成氨、未反应的氮气和氢气,还有少量的惰性气体如氩气、氦气等。
分离工艺主要是将合成氨从未反应的气体和惰性气体中分离出来。
常用的分离方法是通过升降管和吸附塔来进行。
在升降管中,分别利用合成氨和未反应气体的密度差,将两者分离。
而在吸附塔中,主要通过吸附剂对合成氨进行吸附和脱附的操作来实现分离。
最后是制氨副产物处理,合成氨装置在生成合成氨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副产品。
其中一个重要的副产品是甲醇,甲醇是合成氨反应中产生的一种中间物质,通常通过脱水和脱碳过程得到纯化的甲醇。
其他副产品还包括过量的氢气、未反应的氮气、水蒸汽等。
总之,合成氨装置的工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氮气净化、氢气净化、气体压缩、催化反应、分离和制氨副产物处理等步骤。
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的控制和操作,才能高效地生产合成氨。
合成氨工艺的优化和改进,对于提高合成氨的产量和质量,减少能耗和废弃物的排放,具有重要的意义。
合成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农业、化工和医药等领域。
合成氨的生产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工艺流程,包括多个主要步骤。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主要步骤来详细介绍合成氨的生产过程。
一、氮气和氢气的准备合成氨的生产过程首先需要准备氮气和氢气。
氮气通常从空气中通过分离提炼获得,而氢气则是通过蒸汽重整、水煤气变换或其他方法制备。
这两种气体的准备需要高纯度和高效率,以确保生产后的合成氨质量。
1. 氮气的提炼氮气的提炼通常采用分子筛吸附法或低温分馏法。
在分子筛吸附法中,空气首先经过过滤和去除杂质的处理,然后通过分子筛吸附剂进行分离,从而获得高纯度的氮气。
而低温分馏法则是利用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的沸点差异,通过低温冷却凝结氮气,然后采用分馏的方法将氮气和氧气分离。
2. 氢气的制备氢气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蒸汽重整法和水煤气变换法。
在蒸汽重整法中,石油制品或天然气经过蒸馏和蒸汽重整反应产生氢气;而水煤气变换法则是通过水蒸气与煤气或重油反应得到氢气。
无论是哪种方法,制备氢气都需要高效能的反应装置和精密的控制系统,以确保生产出高纯度的氢气。
二、氮氢混合气的合成当氮气和氢气准备好后,接下来的主要步骤是将两者合成为氨气。
这一步骤通常采用哈布法,通过高温高压下的催化反应将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
1. 反应装置哈布法的反应装置是合成氨过程中最关键的部分。
通常采用的是固定床反应器,反应器内填充有合成氨的催化剂,然后将预热的氮氢混合气以一定的流量输送到反应器中。
反应器的设计和运行需要考虑到高温高压下的工艺安全和高效能的问题,同时还要考虑催化剂的运转和再生等技术性问题。
2. 反应条件在哈布法的反应条件中,温度和压力是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一般情况下,合成氨的反应温度在350-550℃之间,压力在100-300大气压之间。
还需要考虑反应速率与选择性、热力学与动力学等因素,以保证合成氨的产率和质量。
三、氨气的精馏和提纯合成氨的最后一个主要步骤是氨气的精馏和提纯。
合成氨工艺流程详解
第一步,氮气和氢气制备。
氮气可以通过空分装置从空气中分离得到,氢气可以通过蒸汽重整、加气鼓风等工艺得到。
两种气体需要经过严格的
处理,包括除尘、除湿、除CO2等。
第二步,催化剂的制备。
合成氨反应需要使用催化剂,一般使用铁、钴、钼等金属催化剂。
制备催化剂时需要先制备金属盐溶液,再与载体进
行混合、干燥、焙烧等处理步骤,最后制得活性催化剂。
第三步,反应器的设计。
合成氨反应一般通过用反应管搅拌气液相过
程来实现,在反应器中加入氮气、氢气和催化剂。
反应器的设计需要考虑
反应温度、压力、催化剂种类及其活性等因素,以确保反应的高效进行。
合成氨反应的主要反应过程为:N2+3H2->2NH3
反应发生在高温高压下,通常反应温度在300-500摄氏度之间,反应
压力在100-250atm之间。
催化剂起到了加速反应速率的作用,而反应速
率与催化剂的活性有关。
合成氨工艺的特点是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工艺设备的运行和维护费
用也很高。
此外,合成氨反应的平衡位置靠近氨气一侧,所以需要通过一
系列措施来提高氨的合成率,如适当降低反应温度、增加反应压力、优化
催化剂的选择等。
综上所述,合成氨工艺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化学反应过程。
通过控制
反应条件、催化剂的选择和改进工艺设备,可以提高合成氨的产率和质量,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合成氨装置简介和重点部位及设备合成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学原料,在化工、农业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其制备需要使用特定的装置和设备进行高温高压反应,下面将对合成氨装置的基本原理、结构构成、运行过程以及重要部位和设备进行简要介绍。
基本原理合成氨的制备过程主要是通过利用哈伯-博斯处理反应,将氮气和氢气经过高压、高温条件下进行反应,形成氨气。
这个反应过程在大规模工业制备中需要采用复杂的反应机构和催化剂。
同时,整个合成氨装置的设计和结构也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如反应的热力学、动力学特性、气体流动特性等等。
结构构成合成氨装置通常由氢制备、氮气制备、氨制备和尾气处理四个部分组成。
其中,氢气和氮气制备部分需要通过各种化学反应或物理分离、纯化技术,将原料气体进行初步准备。
而在氨制备这一部分,则需要将经过预处理的氢气与氮气经过催化反应,在高压、高温条件下生成氨气。
尾气处理部分则是为了防止反应产生毒性气体或其他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污染,需要对反应尾气进行处理。
同时,合成氨装置还需要配备必要的控制、仪表和安全系统,如压力表、温度计、流量计等等,以确保整个反应过程的安全可靠。
运行过程合成氨反应的实际运行过程需要经过多个阶段,包括压力调节、预热、反应、冷却等等。
其中,反应阶段是整个反应过程的核心,也是危险程度最高的部分,需要通过严格的控制和监测,确保反应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在反应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测反应器内的催化剂状态,以及反应器壁温度、压力等参数。
重点部位和设备在合成氨装置中,反应器是最为关键的部位之一。
反应器需要承受高压高温、剧烈的化学反应,同时需要适应气体流动的特殊条件。
因此,反应器的材质、结构设计、通风、密封等方面都需要非常严格的要求。
催化剂是整个反应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部位。
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和效率,也能够保证反应的稳定性和选择性。
在合成氨装置中,常用的催化剂有铁或钼的氧化物及铝和硅的混合物等。
压力容器也是合成氨装置中不可缺少的设备之一。
第一节装置简介合成氨装置设计生产能力为液氨5万吨/年(6.25t /h、150吨/天)、二氧化碳11.2万吨/年(7136Nm3/h、336吨/天)、产品氢气0.86万吨/年(11975Nm3/h、25.8吨/天),2004年破土动工,2005年11月建成投产,建设投资3.2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32000m2。
装置共有设备226台,其中动设备88台,静设备138台。
该装置是以天然气为制氢原料,以原厂4500Nm3/h空分装置氮气为氮源生产合成氨。
主装置还包括蒸汽和发电系统,火炬系统,2000m3氨储罐等单元。
装置从1000单元到1800单元主要是制氢部分由德国林德公司(Linde AG)提供基础设计,其他单元由寰球公司做基础设计。
总体设计由寰球公司完成。
装置进口部分有MDEA溶液、转化炉烧咀、PSA变压吸附装置(外壳国内加工)、转化炉热端集气管、转化气余热回收器、合成气余热回收器及合成塔内件,部分调节阀,其余部分全部国产。
装置原料气压缩、脱硫单元;蒸汽转化和热回收单元;一氧化碳变换单元;MDEA脱碳单元;变压吸附PSA单元,主要是制氢部分由德国林德公司提供基础设计,其他单元由寰球公司做基础设计。
总体设计由寰球公司完成。
装置进口部分有MDEA溶液、转化炉烧嘴、PSA变压吸附装置(外壳国内加工)、转化炉热端集气管、转化气余热回收器、合成气热回收器及合成塔内件,部分调节阀,其余部分全部国产。
一、装置特点1.转化炉进料气的H2O/C=3.0,在此条件下装置所产H2和CO2的量,恰好可同时满足合同所要求的H2和CO2的数量。
如果不要求同时满足H2和CO2的生产能力,仅要求满足H2或仅要求满足CO2一种产品的数量,此时H20/C比可以改变,最低可降为:H2O/C=2.7的条件下进行正常生产。
2.装置中的钴-钼加氢、转化、高变、低变等催化剂的充填量是按国内催化剂活性末期的操作温度、允许空速,压降等条件设计的。
3.转化炉的出口压力为:3.0MPa(G);转化炉采用顶部烧嘴,具有数量少、便于调节、可烧含氢高的燃料气体、烟道气含NO X满足环保要求等优点。
4.为满足制氢纯度高的要求:装置中仅考虑一段蒸汽转化,没有二段炉;氢气的最终净化采用了变压吸附,被吸附的贫氢气体可做为燃料气返回燃料气系统,既保证了进合成工序的H2/N2气不含惰性气从而提高了氨净值,也使整个合成氨装置的能耗降低。
5.整个装置的工艺余热得到充分利用,即除70℃以下低变气的余热未得到利用外,其余的工艺余热按能位的高低被合理的分级利用。
如能位高的用于过热高压蒸汽,其次用于副产高压蒸汽,再其次用于加热或予热锅炉给水,最后用于预热脱盐水,70℃以下则用循环水冷却。
6.MDEA脱碳工序的工艺特点:用MDEA作溶剂脱除变换气中的CO2是以化学吸收为主,同时又兼有物理吸收的工艺。
因其吸收能力大,使溶剂循环量减少,不仅节约了循环溶剂压缩功耗,还相应地缩小了相关设备与管道的尺寸,从而节约了装置的建设投资。
本装置采用的MDEA脱碳工序,选择了“三塔流程”,比其他采用“双塔流程”的化学吸收方法(如苯菲尔法)多出一个解吸塔。
解吸塔分上/下塔;其下塔称为中压解吸塔,其操作压力为:0.8MPa(A),在此塔中可将MDEA溶剂吸收的有效气体(如H2等)自溶剂中先解吸出来并予以回收。
它不仅提高了产品CO2的纯度(达99%干基),同时还节约了能耗。
解吸塔的上塔被称为低压解吸塔,在此塔中将有部份CO2解吸出来,它与来自再生塔顶并导入低压解吸塔的CO2汇合,一起构成产品CO2,其压力为:0.2MPa(A)。
由于产品CO2的压力比“两塔流程”中逸出的CO2压力高约0.1MPa,在出塔温度相等的条件下,压力的提高可减少CO2带出的水蒸汽量;加之溶剂循环量减少等因素,可使再沸器的热负荷降低。
除此之外,由于CO2的排出压力提高,也减少了后系统在需用较高压力的CO2时,CO2压缩机的压缩功。
再沸器的热负荷降低,CO2压缩机的压缩功减少,使合成氨的吨氨能耗降低。
由于再沸器的热负荷降低,故仅要一台用低变气提供热源的再沸器向再生塔提供热量已能满足工艺的要求;而在苯菲尔工艺中,除要一台用低变气提供热源的再沸器向再生塔提供热量外,还要增加另外一台蒸汽再沸器补充其热量的不足,可见MDEA工艺较苯菲尔工艺节能。
除MDEA工艺节能之外,MDEA溶液比苯菲尔溶液腐蚀性小。
据文献上介绍,把热钾碱工艺(即苯菲尔工艺)脱CO2改为MDEA工艺脱CO2时,其他塔设备不变,仅需增加一台解吸塔,处理能力可提高10%。
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了MDEA 工艺的优越性。
二、装置组成本装置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组成:本装置由天然气压缩脱硫、蒸汽转化和热回收、CO变换、MDEA脱碳、变压吸附、合成气压缩、氨合成、氨冷冻、氮气压缩及脱氧、蒸汽发电系统、火炬系统、氨储罐等几部分组成。
三、原料来源本装置用天然气来自萨喇杏油田配输管系统,原料天然气由萨南、萨中、杏九输气管线经过天然气公司甲醇厂配气站来进行供给。
装置所用循环水由给排水车间第二循环水场提供,除盐水由动力车间第三除盐水站供给,氮气由原厂4500 Nm3/h空分装置供给,蒸汽由动力车间锅炉房供给,新鲜水来自全厂新鲜水管网。
(1) 主要产品:合成氨(2) 副产品:氢气、CO2四、装置历年来技术改造情况自装置建成试投产以来进行了部分技术改造,截止至2008年11月份主要改造项目有:转化炉平衡锤改造、合成气机组管系振动改造、装置伴热系统改造、转化静态混合器改造、合成系统氢氮气混合器改造、更新E5114芯子材质、更新E5111材质、合成塔出口管系改造、钴钼反应器加电热器、E1414改造、工艺冷凝液回收项目等。
第二节工艺原理一、天然气脱硫原理氧化铁脱硫槽是全装置第一个与天然气接触的脱硫系统,主要进行粗脱硫,保证出口天然气中的达到设计要求的25PPm。
氧化铁脱硫剂的组成为αFe2O3.XH2O,反应如下:Fe(OH)3+3H2S→Fe2S3+6H2O此反应为不可逆反应,在常温、常压下都可进行反应,并且原料气中含硫量与所脱硫接触时间成正比,因此我们在一般情况下采用串联方法。
另外氧化铁脱硫剂还可脱除简单有机硫化物。
钴钼加氢器是里边装有钴钼催化剂,在有氢气存在时,把天然气中的有机硫转变为无机硫的设备,反应如下:COS+H2→H2S+H2OCS2+4H2→2H2S+CH4RSH+H2→H2S+RH钴钼催化剂的主要组成是MoO3、CoO,并以Al2O3为载体。
催化剂在硫化状态下活性最高,因此,在更换催化剂后要进行硫化,使氧化态的钴钼变成硫化态的钴钼,钴钼加氢器是利用加入原料天然气量3-5%的氢气,在钴钼催化剂的作用下将有机硫转变成无机硫。
R—S—R CO—MO+ H2 360℃-380℃H2SR—SH氧化锌脱硫槽是吸以收H2S和R—SH、R—S—R’的装置,具体有以下的反应:H2S+ZnO→ZnS+H2S天然气中的硫对转化镍催化剂、合成铜催化剂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在转化炉前要求将天然气中的硫降到0.1PPm以下。
转化催化剂硫中毒是因为天然气中的硫与暴露的镍进行化学吸附,破坏了镍晶体表面的活性中心的催化作用,因此,只要存在PPm级数量的硫就会造成催化剂的中毒,从而转化气中的甲烷含量急剧升高,转化炉管温度也随之升高,影响炉管的使用寿命及安全。
此中毒是可逆反应,在大水碳比的情况下,轻微硫中毒可以恢复合成催化剂对硫很敏感,并且硫中毒是不可逆反应,通常认为是硫与铜生成硫化铜及硫化亚铜的缘故。
中毒机理如下:Cu+1+O-2+H2S→Cu1SH-1+OH-1。
当工艺气体中有H2S时,由触媒表面反应产生Cu+1SH-1及OH-,然后易挥发的硫化物即行挥发进入气相,触媒即由于失去活性中心Cu+1而失活,并且失活是不可逆的,铜触媒发生永久性中毒,且为累积性中毒。
脱硫系统运行目标:控制氧化锌脱硫罐出口S≤0.3PPm,保护转化催化剂、合成催化剂不出现中毒情况。
提高脱硫温度可提高净化脱硫效果,增加硫容量。
二、天然气蒸汽转化反应原理天然气与蒸汽混合在镍触媒的作用下进行转化分解,转化反应所需的热量由转化炉辐射段顶部火嘴提供,燃料为PSA吹除气、脱碳系统闪蒸气、天然气、合成冷冻系统驰放气。
CH4+H2O=CO+3H2-QCnH2n+(2+n)H2O=nCO+(2n+1)H2-QCO+ H2O =CO2+H2+Q三、高、低变换反应原理一氧化碳与水蒸汽分子吸附在高、低变催化剂活性表面被活化,活化分子相互作用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生成分子从催化剂表面解析。
CO+ H2O =CO2+H2+Q四、MDEA溶液脱碳原理MDEA的主要成分是N-甲基二乙醇胺,在加压和有活化剂存在的条件下,N-甲基二乙醇胺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为:R2CH3N+CO2+H2O R2′NH R2CH3NH-+HCO3-MDEA脱碳溶液是一种选择性较好的物理化学吸收剂,对二氧化碳既具有化学吸收性能,又具有物理吸收性能,提高压力,降低温度,有利于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氢气、氮气及其他惰性气体在MDEA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而且不发生化学反应,因而在脱碳过程中氢气、氮气损失较少。
MDEA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不稳定的碳酸氢盐,加热后容易再生。
MDEA在加压时对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大,在减压闪蒸时解吸出的二氧化碳完全,因此,MDEA脱碳工艺是一种低能耗脱碳工艺。
五、PSA制氢原理PSA变压吸附是以物理吸附为基础,利用不同气体组份在相同压力下在吸附剂上的吸附能力不同和同一气体组份在不同压力下在吸附剂上的吸附容量有差异的特性,来实现对混合气中某一组份的分离提纯。
高挥发性、低极性分子氢气与其它组份二氧化碳、甲烷、氮气、一氧化碳相比是非吸附性的,因此含氢混合气中的杂质组份能够被选择吸附而获得纯净的氢气。
六、合成反应原理氨的合成反应为可逆的放热反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铁系催化剂N2(g)+ 3H2(g) 2NH3 (g) + Q由于该反应为可逆放热反应,仅有一部分H2和N2合成为NH3,而且反应后体积缩小,因此低温、高压下是有利于反应平衡向右进行的,即低温、高压下操作可提高转化率。
第三节生产工艺流程简述一、脱硫1000单元本装置脱硫系统包括三部分:氧化铁粗脱硫系统、钴钼脱硫系统、氧化锌脱硫系统1、流程叙述自界区外来压力0.3MPa(g)、流量9240 Nm℃/h(最大10101 Nm3/h)、总硫≤100PPm的天然气首先进入天然气油水分离器D1004,经油水分离后进入E1016经0.5 MPa(g)190℃的低压蒸汽加热至30℃进入两台串联的、内部装有氧化铁脱硫剂的脱硫反应器(R1003A/B)进行脱硫。
这两台反应器的其中任何一台都可以做为第一反应器;也可以只使用一台反应器进行正常生产,并对另一台反应器进行脱硫剂的更换,经氧化铁脱硫后总硫降至P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