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TSⅢ无砟轨道板精调施工技术交底
- 格式:doc
- 大小:3.36 MB
- 文档页数:8
新建铁路北京至沈阳客运专线辽宁段TJ-13标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板预制施工轨道板混凝土养护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京沈客专辽宁段TJ-13标项目经理部苏家屯板场二〇一五年六月新建铁路北京至沈阳客运专线施工技术交底纪要(三级)JSTJ-13标段工程项目:编号:记录者:(签字)交底者:(签字)技术负责:(签字)技术部门:(盖章)日期:单位:中铁二十二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苏家屯板场交底记录工程名称京沈客专辽宁段TJ-13标项目经理部分部(分项)工程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板预制施工交底项目轨道板混凝土养护图纸名称、图号京沈客专施轨11-01 一、工程概况本轨道板场轨道板共分三种型号,P5600、P4925、P4856三种型号。
蒸汽养护共6套系统,每套系统控制两个台座。
水养在水养池中进行不低于3天,共8个水养池,轨道板养护分为蒸汽养护、水中养护和洒水养护。
二、技术要求轨道板混凝土养护期间保温、保湿总时间不低于10天,应重点加强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控制,尽量减少表面混凝土的暴露时间。
三、工艺与施工方法1.蒸汽养护蒸汽养护全过程分为静置、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
蒸汽养护采用自动温控系统,系统可依次控制轨道板蒸汽养护的静停、升温、恒温、降温过程并自动记录,各阶段时间和温度可在计算机上远程设置和修改,蒸汽调节可用电磁阀或电动调节阀,每个台座的温度独立由智能温控仪控制,允许各台座处于不同的养护阶段,计算机实时记录各测点温度时间数据曲线。
(1)静停期:砼灌注完毕至混凝土初凝之前的养护期为静停期。
静停期间应保持环境温度5-30℃,静停时间为3h。
(2)升温期:温度由静置期升至规定的恒温阶段为升温期。
升温速度不得大于15℃/h。
(3)恒温期:恒温时蒸汽温度不超过45℃,芯部混凝土温度不超过55℃。
(4)降温期:降温速度不应大于10℃/h,脱模时,轨道板表面与环境温差不应大于15℃。
(5)每台座选择1块轨道板观测轨道板芯部温度,并自动绘制混凝土芯部温度与蒸养温度相对关系曲线。
高速铁路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摘要:随着高铁技术的发展,我国高铁行业进入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阶段。
本文以新建江苏南沿江城际铁路为工程背景,结合实际施工经验,阐述了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的组成,并着重介绍了高速铁路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和常见问题解决方法,为后续施工提供指导。
关键词:高速铁路;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质量控制;由我国自主研发的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具有稳定性好、安全性高、耐久性好、不易损坏和变形、轨道使用寿命长、维修量小等优点,可适用于时速300公里及以上的高速铁路。
但同时,实体质量及高程、平整度要求高,施工控制难度较大,如果在施工中控制措施不到位,开通后会大大增加运营维护成本,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行车安全。
因此,研究在施工过程中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克服施工质量问题尤为重要。
1工程概况江苏南沿江城际铁路位于江苏省南部,线路西起南京市,向东经句容、金坛、常州、江阴、张家港、常熟、太仓至上海,是长三角核心区域城际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线全长278.53km,设计时速350km。
本项目为南沿江城际铁路站前2标,正线全长34.265km,其中正线桥梁28.926km,占比84.4%;隧道0.85km,占比2.5%;区间路基4.489km,占比13.1%;标段内共铺设CRTSⅢ型轨道板共11089块。
2.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组成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是在吸收CRTSⅠ,CRTSⅡ型板式和双块无砟轨道结构技术特点基础上,通过结构优化再创新研制而成的。
由钢轨、扣件、预制轨道板、自密实混凝土层、隔离层及设置限位凹槽的钢筋混凝土底座等部分组成[1],如图1所示。
我标段(桥梁地段)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结构层为:176mm钢轨、34mm钢轨扣件、38mm承轨台、200mm轨道板、90mm自密实混凝土、200mm底座(含4mm隔离层),结构总高度738mm。
CRTSⅢ无砟轨道板运输、临时存放施工技术交底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鲁南高速铁路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板运输、临时存放及吊装施工作业指导。
该工序在轨道板出场检验合格后至粗铺之间进行。
2、作业准备⑴ 轨道板出场检验合格,上道检查合格。
⑵ 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作业指导书及技术交底,了解轨道板运输、存放、吊装以及铺设等相关技术要求。
⑶ 施工便道整修完毕,确保运板车及其它大型车辆顺利通行。
临时存放点基础处理完毕,临时存放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计算要求。
⑷ 制定运输和吊装安全保证措施和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⑸ 已根据铺板顺序和供板计划制定了每块板存放地点。
3、技术要求⑴ 轨道板运输吊装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轨道板撞击损伤、掉角、裂纹、裂缝等现象。
⑵ 轨道板运输时堆放不得超过4 层。
⑶ 轨道板存放场地必须采用压路机进行压实,存板台座顶部标高要保持一致,以确保轨道板在存放时不发生变形。
⑷ 轨道板运输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四点存放装运的要求进行。
确保轨道板水平,将变形量降为最小。
⑸ 轨道板存放以垂直立放为原则,支点为轨道板起吊套管位置, 并采取防倾倒措施,相邻轨道板间应放置一定厚度的木块或其他垫层进 行隔离。
临时(不大于 7d )平放时,堆放层数不应大于 4 层,层间净 空(门型钢筋底缘至承轨台最高点)不宜小于 40mm ,条形支承应置于 2#、3#承轨台之间,支承位置应上下对齐。
图 2# 、3#承轨台示意图4、施工程序出场前对轨道板先进行外观检验, 合格后方可装车运输。
运输采 用平板车,轨道板装车时,应采用垫木支垫平稳。
轨道板运输至现场 后,桥梁地段统一在桥下施工便道侧存放; 在路基地段直接运至路基 上铺设。
施工程序为: 轨道板出场检验→轨道板吊装→轨道板运输→ 临时存放。
5、施工要求 5.1轨道板运输及存放 轨道板通过轮胎式平板运输车在与线路并行的施工便道上运输。
附件及附图:目录技术交底书0CRTSIII型板式无砟轨道轨道板粗铺技术交底21、轨道板粗铺流程22、中间隔离层及弹性垫层验收23、轨道板粗铺放线24、自密实混凝土层钢筋焊网安装34.1安装工序34.2安装注意事项45、轨道板出场检查56、轨道板的吊装、运输、及临时存放77、轨道板吊装上桥88、轨道板粗铺99、注意事项1010、安全、环保及文明施工要求11CRTSIII型板式无砟轨道轨道板粗铺技术交底1、轨道板粗铺流程轨道板粗铺流程图2、中间隔离层及弹性垫层验收轨道板粗铺前首先对中间隔离层和弹性垫层施工质量进行验收。
(1)中间隔离层应铺设平整,无破损,边沿无翘起、空鼓、褶皱、封口不严等缺陷。
(2)弹性垫层与限位凹槽侧面粘贴牢固,顶面与底座表面平齐,周边无翘起、空鼓、封口不严等现象。
3、轨道板粗铺放线采用布板软件在底座上准确放出轨道板的四角位置,然后用墨线弹出边线,方便钢筋焊网以及轨道板定位。
轨道板粗铺时的位置偏差:纵向不应大于10mm,横向不应大于精调支架横向调程的1/2。
为加快后续的精调施工,粗铺精度应该尽量提高。
4■■■■■■■■■■■■“4.1 安装工序钢筋焊接网片由钢筋加工厂集中焊接制作,用运输台车运到现场。
1、首先根据底座板边缘位置向轨道中心反20W,粗放出轨道板对应位置并弹线,通过弹线人工确定铺设钢筋网片的位置,先放置凹槽钢筋,再铺设钢筋网片,根据图纸设计要求凹槽钢筋和钢筋网片绑扎成整体,凹槽钢筋采用模具进行绑扎,然后整体放入凹槽内。
2、钢筋网片摆放到位后,安装钢筋网片支承垫块,支承垫块用与自密实混凝土同等级的混凝土制成。
支承垫块安装后应保证稳固牢靠,且不影响自密实混凝土立模及最小保护层厚度。
支承垫块摆放布置为梅花形布置,且每平米不少于4个。
注意焊网顶面垫块的安装及土工布切割后搭接问题。
4.2 安装注意事项(1)钢筋下料前首先核对图纸,准确无误后方可下料。
钢筋焊网按对应的轨道板型号分类存放,做好编号,方便运输。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先导段粗铺施工技术交底1、适用范围适用于中铁十四局鲁南高速铁路LQTJ-1标段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板粗铺施工。
2、作业准备2.1 技术准备2.1.1轨道板铺装前应认真研究相关设计文件,熟悉无砟轨道板粗铺相关规范、标准和指南等。
2.1.2底座标高、中间隔离层、弹性垫层以及自密实混凝土填充层钢筋网片验收合格。
2.1.3粗铺放样完成。
2.2 材料准备轨道板经检验合格,核对轨道板型号,确认轨道板状态,特别是承轨台的完好状态及裂缝情况,位置是否正确,轨道板已运到施工现场。
中间隔离层所需材料(土工布、弹性垫板、绝缘卡、垫块、钢筋网片)已检验合格。
2.3 设备准备根据实际情况准备配套设备及机具(包括防护用机具),并对设备机具的精度、安全性作检测,每个粗铺作业面配备16t龙门吊一台,备用汽车吊一台。
2.4 现场准备施工便道做好日常维护,以便沿线运板;设置集中存板场,确保存板数量满足现场施工要求。
3、技术要求3.1轨道板运到铺设地点后,由接板人员检查每块轨道板的质量:3.1.1轨道板表面边缘是否有损坏;3.1.2承轨台部位是否有损坏;3.1.3承轨台上锚栓孔盖有无缺失;3.1.4锚穴表面是否有缺陷,轨道板是否有裂纹;3.2轨道板粗铺时位置偏差:纵向不大于 10mm,横向不应大于精调器支架横向调程的 1/2。
3.3轨道板精调前,应对底座板进行高程检测,确保底座板高程误差在 0~-10mm 范围内,如不满足应在粗铺前进行处理。
3.4精调施工前需要对各仪器设备进行检查调试,保证其正常运行。
3.5轨道板精调应以 CPⅢ点为依据,全站仪自由设站应符合高速铁路测量相关标准的规定;精调前,对 CPⅢ点进行检查。
以防止误用被破坏或触动变位的CPⅢ点而造成测量错误。
轨道板吊运时,检查轨道板是否有破损,不满足要求的严禁粗铺。
4、施工工艺流程4.1 施工程序施工程序为:隔离层及弹性垫层验收→施工准备→测量放线→自密实混凝土钢筋网片安装→轨道板粗铺→下道工序。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轨道板精调施工作业指导书╳╳╳╳2014年3月目录1适用范围 (2)2技术依据 (2)3工作内容 (3)4 人员培训与仪器设备 (3)5轨道板精确定位 (3)6 轨道板复测 (5)7资料整理 (6)11 轨道板精调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专线CRTSⅢ型无砟轨道轨道板精调作业。
2技术依据1、《高速铁路测量规范》(TB10601-2009);2、《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 号);3、《关于进一步规范铁路工程测量控制网管理工作的通知》(铁建设〔2009〕20 号)4、《关于进一步加强客运专线建设质量管理的指导意见》(铁建设〔2008〕246 号)5、《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工程施工精调作业指南》(铁建设函[2009]674 号)3工作内容1、轨道板精确定位;2、轨道板铺设精度检测。
4 人员培训与仪器设备4.1 人员培训及管理制度技术人员在作业前应参加城际公司组织的培训。
施工单位项目部应在作业前组织进行实测培训和技术交底。
无砟轨道精调测量必须建立专项管理制度,分三级专人管理,要明确各级责任分工、作业要求。
按项目经理部测量协调人、项目工区测量协调人、作业班组三级组织管理。
测量数据的计算和管理是轨道板调整施工中的一个关键。
4.2 仪器设备全站仪应具有自动目标搜索、自动照准、自动观测、自动记录功能,其标称精度应满足:方向测量中误差不大于±1″,测距中误差不大于±1mm+2ppm。
全站仪需架设在带有可调螺旋的强制对中三角架上,该三角架需出厂前精密标定其高度。
温度计读数精确至0.5℃,气压计读数精确至0.5hPa。
全站仪须经过法定检定机构的检定,并处于检定证书的有效期内,在进行距离或坐标测量时,应进行气象改正。
5轨道板精确定位5.1 测量要求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在轨道板施工完成后,直接安装扣件及钢轨,为了保证线路的高平顺性,要求轨道板的定位精度非常高,减少后期扣件的调整量。
XX特大桥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混凝土底座及限位凹槽钢筋绑扎及立模技术交底有砟轨道与无砟轨道技术交底书工程名称**特大桥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单位中铁十七局技术负责人编制单位中铁十七局商合杭项目二分部交底人编号**特大桥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混凝土底座及限位凹槽钢筋绑扎及立模技术交底一、交底内容本交底适用于新建**至**至**铁路SHZQ-18标二分部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混凝土底座及限位凹槽钢筋绑扎及立模施工。
二、施工工艺1)测量放样根据线路平、纵断面资料,并测定梁缝实际数据,输入布板软件,根据布板软件计算数据确定底座高程,对轨道板板缝宽度进行调整。
底座施工前,除按技术要求放出底座中心线外,同时在底座基面上放样底座边线、伸缩缝位置和凹槽中心线位置(弹出凹槽底部边线),以便于作业。
2)梁面补充凿毛处理轨道中心线2.9m范围内的梁面进行拉毛处理,拉毛深度为1.8~2.2mm,拉毛纹路要均匀、清晰、整齐。
3)套筒连接打开基础面预埋套筒封盖,清除套筒内杂物,拧入连接钢筋(Ф16mm,HRB400钢筋),安装连接钢筋前套筒必须吹风机清理干净,并逐个用拱丝扳手检查内丝完好,L筋丝扣长度应满足拧入21mm外露2丝的要求,端部打磨平整,要求Ф16钢筋最小拧紧力矩为100N.m。
4)梁面植筋对失效套筒需补植锚固钢筋,即在梁面上钻孔,经清孔、除尘后植筋,植入钢筋强度等级为HRB400,直径为16mm,植入梁面钢筋深度为210mm,外露长度150mm,钻孔深度220mm,钻孔直径为20mm,植入点在原损坏预埋套筒两侧对称布置进行植筋,采用缺一补二的原则,在植筋后底座范围内连接钢筋数量与原设计相同,植筋间距不得小于100mm。
5)钢筋加工底座内的钢筋网片在工厂内加工成型,其他钢筋(如架立筋、U形筋、连接筋等)由钢筋加工场集中加工,再运输至施工现场使用。
6)钢筋安装及绑扎顺序安装底座钢筋前,按保护层厚度要求绑扎好钢筋保护层垫块,垫块强度等级与底座板混凝土一致,按设计要求安装钢筋网片,核对钢筋网片规格、数量、位置。
CRTSⅢ无砟轨道板运输、临时存放施工技术交底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鲁南高速铁路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板运输、临时存放及吊装施工作业指导。
该工序在轨道板出场检验合格后至粗铺之间进行。
2、作业准备⑴轨道板出场检验合格,上道检查合格。
⑵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作业指导书及技术交底,了解轨道板运输、存放、吊装以及铺设等相关技术要求。
⑶施工便道整修完毕,确保运板车及其它大型车辆顺利通行。
临时存放点基础处理完毕,临时存放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计算要求。
⑷制定运输和吊装安全保证措施和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⑸已根据铺板顺序和供板计划制定了每块板存放地点。
3、技术要求⑴轨道板运输吊装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轨道板撞击损伤、掉角、裂纹、裂缝等现象。
⑵轨道板运输时堆放不得超过4层。
⑶轨道板存放场地必须采用压路机进行压实,存板台座顶部标高要保持一致,以确保轨道板在存放时不发生变形。
⑷轨道板运输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四点存放装运的要求进行。
确保轨道板水平,将变形量降为最小。
⑸ 轨道板存放以垂直立放为原则,支点为轨道板起吊套管位置,并采取防倾倒措施,相邻轨道板间应放置一定厚度的木块或其他垫层进行隔离。
临时(不大于7d )平放时,堆放层数不应大于4层,层间净空(门型钢筋底缘至承轨台最高点)不宜小于40mm ,条形支承应置于2#、3#承轨台之间,支承位置应上下对齐。
图 2#、3#承轨台示意图4、施工程序出场前对轨道板先进行外观检验,合格后方可装车运输。
运输采用平板车,轨道板装车时,应采用垫木支垫平稳。
轨道板运输至现场后,桥梁地段统一在桥下施工便道侧存放;在路基地段直接运至路基上铺设。
施工程序为:轨道板出场检验→轨道板吊装→轨道板运输→临时存放。
5、施工要求5.1轨道板运输及存放轨道板通过轮胎式平板运输车在与线路并行的施工便道上运输。
轨道板在运输车上叠放不大于四层,层与层之间用20×20×20cm 的3# 2#2#3#硬质垫木隔开,垫木加工允许误差为±2mm。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先导段精调施工技术交底1、适用范围适用于中铁十四局鲁南高速铁路LQTJ-1标段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板精调施工。
2、作业准备全站仪应具有自动目标搜索、自动照准、自动观测、自动记录功能,其标称精度应满足:方向测量中误差不大于±1″,测距中误差不大于±1mm+2ppm。
全站仪须经过专门检定机构的检定,并处于检定证书的有效期内,在进行轨道板精调测量前,应进行气压温度改正,温度计读数精确至0.5℃,气压计读数精确至0.5hPa。
2.1 准备工作技术准备:对精调测量人员及调板人员进行专项培训,使其熟悉作业程序及操作要点;精调前对所需的轨道板精调数据进行换手复核,确保数据的正确无误;应对精调段CPⅢ网进行复测检核,并经铁三院测量咨询评估项目部CPⅢ控制网评估合格,确认无误后开始精调施工;精调施工前对精调测量系统进行相关的调试检校,确保测量系统正常工作。
3、技术要求3.1 测量要求⑴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在轨道板施工完成后,直接安装扣件及钢轨,为了保证线路的高平顺性,要求轨道板的定位精度非常高,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调整定位,减少后期扣件的调整量。
⑵轨道板精调前,应对底座板进行高程检测,确保底座板高程误差在 0~-10mm 范围内,如不满足应在粗铺前进行处理。
⑶精调施工前需要对各仪器设备进行检查调试,保证其正常运行。
⑷轨道板精调应以 CPⅢ点为依据,全站仪自由设站应符合高速铁路测量相关标准的规定;精调前,对 CPⅢ点进行检查。
3.2 精调过程3.2.1标架检校:精调系统在上线使用前一定要进行标架检校。
硬件常数(如:棱镜高等)、标架四脚平整度要进行检核和调整,再将相关常数录入到程序中。
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数据不符需重复检校。
3.2.2 架设全站仪和定向棱镜每块轨道板上使用测量系统的作业步骤如下:架设全站仪,将6个测量标架安放在待调轨道板上,开启无线电装置,建立全站仪与电脑系统间联系,对全站仪进行初始定向和精调软件数据初始化。
设站和定向的已知CPⅢ坐标和板坐标文件需要事先输入。
全站仪利用8个CPⅢ点进行自由建站。
全站仪的定向在利用基准点作为定向点观测后,还必须参考前一块已铺设好的轨道板上的最后一个支点,以消除搭接误差。
Ⅲ型板精调系统在精调时需要使用六个标架,放置在当前调整的轨道板的正数第二排承轨台和倒数第二排承轨台上。
进行搭接时,搭接标架放置在搭接板临近当前精调板的第二排承轨台上。
仪器定向完成后进入精调系统界面,对轨道板上4个棱镜进行测量,通过软件计算设计数据和实测数据的对比得出每个标架的偏差值,根据偏差值使用精调扳手调整精调爪。
在直线段上精调时,平面和高程相互影响较小。
为保证精调速度可以选择四点测量,即1、2、5、6号,先了解轨道板整体粗铺情况,若平面在粗铺允许范围(10mm)内,无论先调平面或高程都可以。
但要保证两工人要同时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频率拧动扳手。
如果不同步,单边调整使一边受力过大,产生崩板现象,破坏轨道板。
在工人调的过程中,可以完整测量一次,对四个角进行跟踪测量,不断观察工人扳手,边调边测,直到调到允许范围内。
为保证数据精度可重新完整测量一次,在完测界面中有某点出现超限时,则可加以改正和单独复测,不必重新对所有棱镜进行复测。
如果出现较大超限时就要进行改正,然后再对所有棱镜进行复测。
当轨道板调整完毕、误差满足要求后,对轨道板实际安装位置数据进行备份。
在曲线段上精调时,平面和高程相互影响较大,为保证精调速度,第一次可完整测量。
通过完整测量了解平面和高程哪个偏差较大,偏差较大的先调,调到与设计相差3mm为宜,然后再调偏差较小的,这样循序渐进地,边调边测,直到调到允许范围内。
同一块板各棱镜读数要尽量保持“平顺”,即在一块板内各棱镜纵向数据避免出现“凹凸",比如:1(或6)号镜+0.3、2(或6)号镜-0.3;或者1(或6)号镜-0.3、2(或5)号镜+0.2;横向数据避免出现“扭曲”,比如:1号镜+0.3,6号镜-0.3,2号镜-0.3,5号镜+0.2。
当所有数据偏差相近时,四个精调位置就可以同时进行。
调整完成后进行一次完整测量,当偏差值小于 0.5mm 时轨道板调整完成,保存精调成果,转入下一轨道板的调整,重复以上工作。
3.2.3轨道板精调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方法:⑴精调前检查粗铺精度,对明显偏差的轨道板,先调整到一定精度范围内,再进行测量调整;⑵已调好的轨道板发现有某个精调爪不受力:轨道板在运送或存储时使轨道板变形,联系板厂采集数据确定处理方法;⑶调整过程中,测量人员一定要特别注意过渡段,两作业面之间的搭接,搭接距离一般控制在100米左右,确保线形平顺。
⑷新调的板和上一块搭接不上:检查各个标架是否紧贴承轨台或重新复测上一块轨道板;⑸全站仪在定向的时候指标超限:检查后视镜安装是否正确,定期对全站仪进行检校;⑹调节轨道板竖向的精调爪已不受力但还需下降:可能是底座标高偏高,处理方法:把轨道板吊走,重新打磨处理;⑺轨道板在调节过程中,左右两侧一定要同时调整,防止单边调整使一边受力过大,产生棚板现象,破坏轨道板;⑻压紧装置安装完成后禁止踩踏轨道板。
⑼精调爪必须与轨道板侧面无缝密贴,确保受力均匀。
底座施工完成后,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75%后进行轨道板的粗铺。
粗铺完成后,即可开始轨道板精调。
为能和下道工序轨道板灌注有更好的衔接,轨道板在精调前,可将封边装置提前放置在轨道板周围。
压紧装置必须在精调完成后再进行锁定。
压紧装置安装时需注意的事项:每道压紧装置安装后,螺栓拧紧过程时要左右两人同时进行,避免精调完成后的轨道板标高因受力不均产生较大误差;压紧装置压紧程度要掌握好,以扭矩扳手进行扭力检校,设计扭矩力为65N·m,不能为防止轨道板上浮而过分拧紧;在加固过程中若发现轨道板有明显扰动,及时通知复测。
3.3 精度指标精调作业各项精度指标需满足下表要求:序号调整项目允许偏差(mm)1 高程±0.52 中线0.53 相邻轨道板接缝处承轨台顶面相对高差0.54 相邻轨道板接缝处承轨台顶面平面位置0.5曲线地段 25 轨道板纵向位置直线地段 5表3-1 精调作业各项精度指标4、轨道板复测4.1轨道板复测方法序号名称数量备注1 技术员 42 全站仪 2 1秒或0.5秒3 精调标准架84 棱镜85 三维精调爪若干表4-1 人员设备配置表复测步骤:4.1.1全站仪在CPⅢ网内进行自由设站,一般采用不少于8个观测点,测站精度不大于0.5mm;4.1.2 使用标准标架对轨道板上的4个支撑点进行数据采集,具体采集方法为一站测量大约6-7块板(40左右米为宜)每一测站的板看作一个整体,先用标准标架的触及端密贴轨道板锚栓孔由远及近或者由近及远单边方法测量,然后再用标准标架的触及端密贴轨道板的锚栓孔由近及远或者由远及近另一边方法测量,路线为U字型;4.1.3在换站测量的时候要搭接上一测站的1-2块板。
以减少测站间的误差。
(在换站的时候最好测量搭接区轨道板坐标和上一站所测坐标进行比较,如相差较大则检查测站精度,进行重新设站);4.1.4.数据导出,并进行分析。
序号调整项目 允许偏差(mm ) 备注1高程 ±2 不允许连续三块以上轨道板出现同向偏差 2中线 2 3相邻轨道板接缝处承轨台顶面相对高差 1 4相邻轨道板接缝处承轨台顶面平面位置 1 5 轨道板纵向位置 曲线地段5 直线地段 10 表4-2 灌注后轨道板位置允许偏差4.2数据处理及分析CRTS Ⅲ型轨道板轨道板铺设精度检测数据处理与分析应采用专用的检测系统进行。
5、质量控制及检验5.1质量控制5.1.1每天交接班时要对所用的标架进行检校;5.1.2每天对精调系统的记录文件进行复核,确保在误差允许范围。
5.1.3交接班时对精调的配置文件进行复核,确保无误。
5.1.4精调过程要避免有人踩踏板,同孔梁避免其它施工造成振动与挠动。
5.1.5每次放置标架时,将标架的探头与承轨台斜面充分接触。
5.1.6精调爪必须与轨道板侧面无缝密贴,确保受力均匀。
5.2质量标准轨道板精调完成后,每块板的平面位置及高程均需进行检查,其横向偏位在0.5mm 以内,高程偏差在±0.5mm 以内。
相邻轨道板接缝处承轨台顶面相对高差及平面位置允许偏差均为0.5mm。
6、安全及环保要求6.1安全要求6.1.1 作业前对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增强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提醒作业人员操作时注意底座台阶、小型机具、封边及限位装置等磕绊。
6.1.2精调过程中禁止操作人员将手、脚伸入板底,板缝等所有可能挤伤的部位进行试探,确需试探,可用木棍等其它进行试探。
6.1.3操作人员之间传递工具严禁抛掷,以防伤人。
6.1.4加强对设备的管理,非精调人员严禁触摸操作仪器设备,避免系统设置及数据被非法更改而致使精调系统出现非正常系统误差。
同时,及时备份精调的数据文件,防止由于系统瘫痪而使数据丢失。
所有仪器设备使用过程均应轻拿轻放,对号入盒,不得随意乱放。
6.1.5所有精调仪器均放置在专门存放室中,且设专人保管,仪器进出设置台帐(设借出及归还台帐,做好记录)。
6.2环保要求各种废弃物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或统一运输到指定弃渣场,避免洒落在桥下污染周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