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砟轨道钢筋施工技术交底
- 格式:docx
- 大小:19.16 KB
- 文档页数:6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1、技术交底范围:适用于蒙华5标一工区西安岭隧道DK768+320~DK765+970.599段无昨轨道道床板植筋施To 2、设计情况:植筋采用Φ16、Φ20两种规格,植筋长度0.48m,植入深度0.2In(钻孔深度0.21m,避免因钢筋端面不平整导致的钢筋有效锚固深度不足0.2Cm的现象),外露0.28m,采用植筋胶锚固,伸缩缝处不植筋。
现以常用6.6m单元长度为例说明,见下表。
3、植筋工艺流程3.1施工准备(1)电钻设备齐全,配备625、620钻头满足钻孔孔径要求。
(2)材料准备包括钢筋、胶枪、植筋胶、清孔吹风机、毛刷。
3.2拉毛及清理(1)道床板范围内采用大型机械铳刨机拉毛,拉毛深度不小于Γ2cm,施工班组人员负责配合。
(2)机械拉毛不到位处,采用人工采用电镐凿毛,凿毛要求:凿毛深度20mm,间距40nιm.露出新鲜混凝土不小于75%。
(3)拉毛完成后其表面浮祚、碎片、油渍等应清除干净,无积水。
3.3植筋孔定位(1)按照作业队交底植筋布置图根据测量边线采用卷尺量测横向和纵向尺寸定位植筋孔位位置。
(2)植筋孔位要求准确,避免因偏位导致与轨枕冲突。
3.4钻孔(I)DK759+819~649段植筋钻孔孔径25mm,钢筋规格Φ20,DK759+489~649段,植筋钻孔孔径20mm,钢筋规格Φ16o(2)钻孔孔身垂直。
(3)孔深为0.21m,保证钢筋锚固有效深度不小于0.2m。
3.5清孔(1)钻孔完毕后,及时采用吹风机及毛刷对孔内的灰尘进行清理。
(2)首先采用吹风机进行鼓吹,作业人员佩戴口罩,防粉尘伤害。
其次采用毛刷清理,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清理3次,直至孔内无粉尘。
(3)清孔完成后由现场领工员确认孔深,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下步施工,否则重新钻孔。
3.6锚固(1)植筋锚固采用胶枪注入植筋胶。
(2)注胶量为孔体积的2/3(可根据现场试验对注胶量进行调整,保证植筋胶不污染填充层),注胶完成后在植筋胶工作时间范围内将钢筋旋转插入孔洞中,以确保钢筋与胶体全面结合,避免产生气泡。
无砟轨道施工技术交底(首件)一、前言无砟轨道是一种先进的轨道建设技术,具有环保、舒适、安全和稳固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
无砟轨道施工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施工人员具有全面的知识和技能,才能确保施工质量和工期。
本文旨在对无砟轨道施工技术进行交底,让施工人员掌握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有序进行。
二、施工前准备2.1 施工方案编制制定施工方案是无砟轨道施工的第一步,要根据工程设计文件和实际情况,细致分析工程难点和瓶颈,综合考虑人力、材料、机械、安全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2.2 施工机械检修施工机械是无砟轨道施工的重要设备,必须严格按照维修保养计划进行检修维护,确保施工机械的运行正常和安全可靠。
2.3 施工材料准备无砟轨道施工材料包括轨枕、钢轨、垫板、聚氨酯弹性层等,要选择质量可靠的材料,并按照要求存放和保护。
2.4 施工现场布置施工现场布置要合理布置施工道路、材料临时堆放区和工人宿舍等设施,确保施工现场整洁有序,减少安全隐患。
三、施工操作流程3.1 基础处理无砟轨道基础处理是确保无砟轨道施工质量的关键步骤,必须按照设计文件规定的要求进行处理,如回填原状土、挖沟、敷设排水管等,确保施工基础坚固稳定。
3.2 轨枕安装轨枕是无砟轨道的支承构件,要求安装牢固、水平、垂直,并确保轨枕间距、长度符合设计要求。
3.3 弹性层铺设弹性层是无砟轨道的重要部件,要求材料质量可靠、铺设平整、不得有损伤和波浪现象。
3.4 钢轨安装钢轨是无砟轨道的主体部件,要求安装位置准确、轨面水平、长度符合设计要求,并对轨蹄、滑撑、轨道接头等进行相应调整。
3.5 垫板安装垫板是无砟轨道的辅助部件,要求铺设平整、不得有裂缝、变形和错位现象,确保列车过车时平稳、无噪音。
四、安全注意事项无砟轨道施工是一项高风险的工程,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期间的人员安全和环境安全。
4.1 严格防火!无砟轨道施工现场严禁烟火、明火,施工材料和机械要放置牢固、就近存放,并做好防火措施。
工程整体道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负责人名称床施工编制工程部交底人职称(务)单位整体道床施工技术交底本交底合用于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 ZNTJ-5 标段沙塘 2 号地道 DK198+398~DK199+082、麻家庄地道 DK199+500~ DK201+117、东卫地道 DK201+415~DK204+206、高家坡 1 号地道DK204+407~ DK205+108、郭家村地道 DK206+177~DK208+732段弹性支撑块整体道床施工,共计8348m。
一、弹性支承块式无咋轨道结构设计1.道床板宽,直线段厚度 509mm,顶面设 1.0 %的人字形排水坡;曲技线地段依据实设超高详尽确立,顶面排水坡不小于1.0 %。
2.除纵、横向接地钢筋交织点按规定进行焊接外,其余纵向钢筋与横向钢术筋的交织点处均设置绝缘卡做绝缘办理。
3.道床板分块浇筑,并在地道沉降缝处断开。
标准道床板长度为6580mm,交弹性支承块纵向中心间距为600mm,当在地道沉降缝地点也许进出口地点不足6580 时,可合适调整弹性支承块间距,但最大不可以超出650mm,沿线路纵向道底床板上表面和双侧面间设置2cm×2cm倒角。
两道床板间设置宽20mm的伸缩缝,伸缩缝采纳聚乙烯泡沫型板材或泡沫橡胶板填缝,并在表面 30~ 40mm范围内采内用聚氨酯或沥青密封。
4. 道床板采纳双层配筋,道床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40。
道床板范围隧容道仰拱回填层(底板)表面需进行拉毛或凿毛办理。
5.道床板与地道仰拱回填层(底板)间经过剪力筋连接,在距洞口 200m范围采纳Φ20mmHRB400螺纹钢筋,在距洞口大于200m范围采纳Φ 16mmHRB400螺纹钢筋。
剪力筋长度为500mm,此中采纳植筋胶植入地道仰拱回填层内的长度为 200mm。
施工时应依据实质轨枕间距合理部署预埋钢筋,使其位于相邻两轨枕中间并防范与道床板结构筋相碰。
二、施工准备1、钢筋绑扎、模板加固、绝缘测试、接地焊接、轨道精调完成并报监理通复核者:签收者:签收时间:第-1-页共13页工程整体道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负责人名称床施工编制工程部交底人职称(务)单位过后方能施工道床板混凝土。
无砟轨道安全技术交底1. 无砟轨道的定义无砟轨道是一种不使用传统的砟石铺设轨道基底的建设技术。
它采用了新型的轨道板和特殊的耐压底层材料,使得轨道可以直接铺设在地表或柔性基层上。
2. 无砟轨道的特点无砟轨道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技术先进:无砟轨道采用了新型的材料和设计,使得轨道具有更好的强度和稳定性。
- 施工简便:与传统的砟石轨道相比,无砟轨道的施工速度更快,施工工艺更简单。
- 使用寿命长:无砟轨道的材料具有较好的耐久性,使用寿命比传统轨道更长。
- 减震效果好:无砟轨道具有一定的减震效果,能够提供更加平稳的行车环境。
3. 无砟轨道的安全隐患及对策虽然无砟轨道具有许多优点,但仍存在一些安全隐患,需要注意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进行控制和防范:- 轨道板失稳:无砟轨道的轨道板需要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否则会导致行车事故。
可以采取增加固定装置、加强施工质量等措施来防止轨道板的失稳。
- 底层材料沉陷:底层材料的沉陷会导致轨道的变形和失稳,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补充和修复底层材料。
- 沿线障碍物:无砟轨道在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周围的障碍物,如建筑物、道路等。
需要及时清理和移动周围的障碍物,确保轨道的通畅和安全。
4. 无砟轨道的应急预案为了应对突发事件和安全事故,无砟轨道需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应急组织机构:明确应急情况下的组织机构和责任分工。
- 应急处置措施:制定应急处置措施,包括事故报警、人员疏散、事故处理等。
- 应急设备和物资:准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和物资,如灭火器、急救箱等。
- 人员培训和演练: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反应速度。
5. 无砟轨道的巡查和维护为了保证无砟轨道的运行安全,需要定期进行巡查和维护。
巡查和维护的内容包括:- 轨道板的检查:检查轨道板的稳定性和连接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 轨道底层材料的维护:定期检查底层材料的情况,发现沉陷和损坏及时补充和修复。
长钢轨(无砟)铺设施工技术交底说明:无砟地段长轨铺设采用WZ500型直铺机,机车推送T11长轨列车运输钢轨进行作业,长钢轨牵引采用钢轨牵引车作为动力,牵引长钢轨进行铺设。
T11长轨配送专业列车长钢轨牵引车1技术交底范围xxx无砟隧道长钢轨铺设施工。
2设计情况(1)正线长度大于6km 的隧道铺设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轨枕采用SK-Ⅱ型,扣件采用WJ-8A型扣件。
(2)正线设计速度160km/h及以上地段,铺设U75VG无螺栓孔热轧钢轨,R≤2800m 地段,铺设U75V全长热处理钢轨。
(3)正线设计速度小于160km/h地段,铺设U75V无螺栓孔热轧钢轨,R≤1200m地段,铺设U75V全长热处理钢轨。
3施工准备3.1作业准备(1)提前1个月向隧道无砟道床板施工单位对接长轨铺设工期及铺设地段。
(2)提前验收无砟隧道道床板施工质量,侧重清理道床扣件数量及有效性、螺栓孔是否封堵、轨下橡胶垫板、轨距挡块是否缺失。
(3)提前验收无砟隧道作业面是否有其他机具、杂物堆码于正线线路上,影响正常施工作业。
3.2材料要求(1)核对无缝线路图纸,配好铺设地段钢轨型号、数量。
(2)施工前,按照技术交底梳理辅助材料组织到位情况(例如:小方木、橡胶垫、对讲机等)。
3.3人员配置施工人员应结合施工方案进行配置。
作业工点负责人1人;领工员2人;专职安全员1人;技术、质检人员2人;操作司机4人;班组长2人;普工60人(含T11列车上配合人员)。
3.4机具准备施工机具及设备应结合施工方案进行配置。
(1)机械:机车2台(路局提供)、T11专业列车(路局提供)、WZ500长轨直铺机1台、长轨牵引车1台。
图3.4.1-1 T11列车专业列车图3.4.1-2 长轨牵引车(2)机具:撬棍、滚筒、螺丝机、简易平板车、扭力扳手、温度计(测量轨温)、强光电筒、轨距卡等工具。
图3.4.2-1 滚筒图3.4.2-2 简易平板车图3.4.2-3 轨距卡图3.4.2-4 螺丝机3.5技术准备(1)施工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无砟轨道安全技术交底模版交底日期:xxxx年xx月xx日交底地点:xxxx工地一、无砟轨道概述无砟轨道是指在铺设时不用石子、碎石或混凝土垫层来支撑轨道和轨枕的铺轨方式。
其主要特点是使用弹性垫层来支撑和固定轨道,达到减震、降噪、减少维护等效果。
无砟轨道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主流方案之一,也是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
二、无砟轨道安全技术要点1. 设计参数合理性:无砟轨道的设计参数需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及技术要求,包括轨距、轨道几何参数、弹性垫层材料、轨道固定方式等。
设计前需进行相关试验及计算,确保参数选择合理。
2. 现场施工安全:无砟轨道施工前需对工地进行详细的安全检查,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施工过程中,应根据现场情况,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划定施工作业区域、落实个人防护等措施。
3. 轨道材料安全性:无砟轨道使用的轨道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选用质量可靠的产品。
对于进口轨道材料,需进行查验及验收,确保其符合国内要求。
4. 弹性垫层安全性:弹性垫层是无砟轨道的核心组成部分,对轨道的支撑和固定具有重要作用。
弹性垫层的材料选择、厚度和固定方式等需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
在使用过程中,需定期检测弹性垫层的性能,确保其正常工作。
5. 轨道固定方式:无砟轨道的固定方式通常采用独特的扣件、卡爪等方式,确保轨道固定牢靠。
在施工和维修过程中,需注意固定方式的安装和检测,确保固定牢靠,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6. 设备检修维护:无砟轨道在日常运营中,需进行定期的检修和维护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检修过程中,需注意安全操作,防止对轨道及相关设备造成损坏或危险。
三、安全交底内容1. 无砟轨道的概述和相关安全要点的介绍。
2. 无砟轨道的设计参数及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
3. 无砟轨道使用的材料要求及验收标准。
4. 弹性垫层的选择、厚度和固定方式的详细说明。
5. 轨道固定方式的安装和检测方法。
6. 无砟轨道的检修维护要点及注意事项。
无砟轨道施工技术交底1 工程概况新建铁路长沙至昆明客运专线玉屏至昆明段HKS-2标一分部所负责施工的无砟轨道起讫里程为D1K1017+906.7-D1K1026+500,全长8593.3m。
该段全部按照双线铁路组织施工,其中路基7段,桥梁4座,隧道3座,除尖山隧道进口D1K1024+823.6935-D1K1025+813.6003段位于R=12005m的右偏曲线上外,其余各段均位于直线上;该段线路纵坡为+3.2371‰、-17.5‰和+4‰,变坡点位于路基D1K1020+900和D1K1022+900处,其具体工程细目如下:2 施工任务划分我分部无砟轨道施工均采用CRTS 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计划由3个无砟轨道作业队完成。
其中标段起点至白水特大桥玉台台尾段(D1K1017+906.7~D1K1020+939.4)由作业1队施工,白水特大桥玉台台尾至尖山隧道进口洞口段(D1K1020+939.4~D1K1023+906)由作业2队施工,尖山隧道进口段(D1K1023+906~D1K1026+500)由作业3队施工。
3 无砟轨道施工3.1 路基地段无砟轨道我分部路基段共计7段,其中1段段路基2.1m已按照隧道仰拱及填充模式组织施工无砟轨道施工,其余6段路基长度均不小于100m,且处于直线地段。
其无砟轨道均按照“长昆客专(玉昆段)施轨-09-01”组织施工。
3.1.1 结构形式路基地段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由60kg/m钢轨、WJ-8B扣件、SK-2型双块式轨枕、道床板、支承层(或底座)及端梁等组成,轨道结构高度815mm (=515+300),见图1。
图1 路基地段无砟轨道典型横断面图(双线、直线)3.1.2 支承层(底座)路基起终点至端梁后20m范围内道床板下设置钢筋混凝土底座(见图2),其余地段在路基基床表层铺设支承层;综合考虑我分部实际情况,路基地段支承层全部采用C15混凝土(低塑性水泥混凝土),不再采用水硬性混合料作为支承层;支承层宽度为3400mm,厚度为300mm;侧面采用不设3:1的斜坡,但仍需在距侧面350mm范围内的顶面两侧设置10%的倒角;支承层表面平整度不得超过20mm/4m,高程误差为±20mm,施工中可适当降低绝对高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