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群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案例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156.16 KB
- 文档页数:4
鸡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随着养鸡业集约化、产业化的不断发展,疾病越来越多,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越来越强,在临床疾病防治工作中,要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需要选择对致病菌比较敏感的药物来进行预防和治疗,达到有效控制疾病的目的。
为了控制鸡大肠杆菌在鸡群中的传播,我们对送检的疑似大肠杆菌病例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的培养特性、致病力及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进行了研究,为有效防制鸡大肠杆菌病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大肠杆茵;分离鉴定;药敏1 材料1.1病料来源采自鸡场150~200日龄有典型气囊炎、肝包膜炎、心包膜炎和败血症的病死蛋鸡的肝脏、脾脏、心血等。
1.2 培养基普通琼脂培养基与普通肉汤培养基[LB培养基:固体:胰蛋白胨1.0g加入酵母提取物0.5g、NaCl0.5g,、琼脂粉1.5g使其充分溶解,高压灭菌20min,铺板并保存于4℃”。
液体:胰蛋白胨1.0g加入0.5g酵母提取物、0.5g NaCl,然后定容至100ml,高压灭菌20min,4℃保存]麦康凯琼脂培养基水解酪蛋白(MH)培养基三糖铁琼脂(蛋白胨20g,牛肉浸膏5g,乳糖10g,蔗糖10g,葡萄糖1g,NaCL5g,硫代硫酸钠0.2g,硫酸亚铁0.2g,琼脂粉20g,加热溶解后PH调至7.4加入0.4%酚红水溶液6.3ml蒸馏水定容1000ml,分装4-5ml灭菌,制成底层较深的斜面)胰蛋白胨水溶液(蛋白胨2.5g,NaCL 1.25g,蒸馏水250ml,PH调至7.6,分装灭菌)葡萄糖蛋白胨水溶液(100mlpH7.6的邓亨氏蛋白胨水中加葡萄糖1g,溶解后分装1ml 每管,灭菌)1.3 仪器与器材超净工作台,天平、接种环,平皿,试管,灭菌锅、恒温培养箱、显微镜、离心机、细菌微量生化反应器、pH计、旋涡混合振荡器96孔板、灭菌试管、容量瓶、刻度吸管、接种环、移液器和吸头等生化发酵管(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乳糖、尿素分解管、硫化氢、枸橼酸盐、赖氨酸、苯丙氨酸、鸟氨酸、半固体琼脂、蛋白胨水、木糖、葡萄糖磷酸盐、山梨醇等)1.4 药物与试剂琼脂,肉汤,麦康凯琼脂,95%酒精、甲基红、α萘酚酒精、氢氧化钾、结晶紫、草酸铵、碘化钾、碘片、复红、MH肉汤、MH琼脂M-R试剂(用95%酒精60ml溶解0.02g甲基红,定容100ml)V-P试剂(甲:5%α萘酚酒精溶液;乙:40%氢氧化钾水溶液,装于棕色瓶,4℃保存)草酸铵结晶紫染液(A液:结晶紫2g研细后加入95%酒精20ml使之溶解;B液:草酸铵1g溶于100ml蒸馏水,两液混合)革兰氏碘液(2g碘化钾溶解于少量水中,加入1g碘片使之完全溶解,定容300ml)复红染液(2.5ml复红加100ml酒精,取混合液10ml加80ml蒸馏水)2. 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2.1大肠杆菌的分离培养无菌采集病、死鸡的肝脏、心血等组织,划线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及普通肉汤,37℃培养18~24h,挑取可疑菌落接种在麦康凯琼脂平板/普通琼脂上,37℃培养18~24 h;再挑取粉红色单个菌落再接种在麦康凯琼脂平板/普通琼脂上分区划线,37℃培养18~24h。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1 巴氏杆菌属概述巴氏杆菌[1]属(Pasteurella )分类地位未定的1属,为无芽孢,不运动,兼性厌氧,菌体两端常染色浓重的革兰氏染色阴性小杆菌[2],因1880 年巴斯德氏首先自病鸡分离到本属中的多杀巴氏杆菌而得名。
[3]该属已确定的种有多杀巴氏杆菌、嗜肺巴氏杆菌、溶血巴氏杆菌、尿巴氏杆菌和鸭疫巴氏杆菌等。
属中的多杀巴氏杆菌危害畜、禽最严重,主要引起动物发生出血性败血症。
从发病动物体液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到的菌落基本有两型:一为在过45°折光,低倍显微镜下,呈现鲜明的蓝绿色而带金光,边缘有狭窄的红黄色带的Fg 菌落型,相当于血清型乙型;另一为在45°折光下,低倍显微镜下,菌落呈现橘红色、边缘稍带狭窄的黄绿光的F0菌落型,相当于血清型甲型[4]。
在中国,牛、猪、驴和马的多杀巴氏杆菌病绝大多数为Fg型菌所致,家禽流行性巴氏杆菌病都是F0型菌所致[5]。
多杀巴氏杆菌菌体抗原有12个型,荚膜抗原有5 个型,前者以阿拉伯数字表示,后者以英文大写字母表示,如1:A,2; A,1:B等,已知组成的菌型有16个。
本菌血清型与宿主的分布有一定关系,其细胞壁含有明显的内毒素活性,但未发现外毒素。
本菌可引起家禽霍乱的暴发性流行,牛的出血性败血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肺炎等,国外免疫用的菌苗以加不同佐剂的灭活菌为主,也使用禽霍乱弱毒活菌,中国已于1959年使用弱毒活苗[6] 。
2 多杀性巴氏杆菌及其危害多杀性巴氏杆菌( Pasteurella multocida ,Pro )是一种重要的病原菌,对多种动物和人均有致病性,可以导致猪肺疫、禽霍乱、牛羊兔出血性败血症等危害严重的畜禽传染病。
多杀性巴氏杆菌正常存在于多种健康动物的肺和咽喉部黏膜,当动物处于应激状态、机体抵抗力低下时,细菌侵入体内,大量繁殖并致病,发生内源性传染。
此菌类在同种或不同种动物间可相互传染,蝉和蚤被认为是自体传播的媒介昆虫[7] 。
试验研究空鸡场沙门氏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乜英青(青海省贵德县农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811799)摘要:本文对青海省贵德县鸡沙门氏菌的流行及耐药情况、最佳治疗和预防效果进行分析。
试验对该地部分鸡场病死鸡只进行细菌分离,用革兰氏染色、三糖铁试验、尿素酶试验、靛基质(吲哚)试验和赖氨酸脱羧酶试验进行菌株鉴定,并进行14种药物敏感性试验。
结果:试验成功分离到6株禽沙门氏菌,革兰氏染色均为红色,三糖铁试验和赖氨酸脱羧酶试验结果均为阳性,尿素酶试验和靛基质(吲哚)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药敏性试验结果显示,该地区禽场沙门氏菌对头孢噻肟、阿米卡星和多西环素的敏感率超80%,属高度敏感,而对阿莫西林、恩诺沙星、卡那霉素、林可霉素和磷霉素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结论:禽沙门氏菌对鸡群的危害较大,鸡场需要定期进行沙门氏菌的药敏性试验才能更好地了解菌株耐药性,为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和防治沙门氏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遥关键词:禽沙门氏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沙门氏菌为肠杆菌科革兰氏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内,是一种人畜共患性致病菌,严重威胁食品安全,国际兽疫局将其定为B类传染病。
鸡群感染沙门氏菌后可引发鸡白痢、鸡伤寒和禽副伤寒等疾病,且可通过垂直感染影响产蛋率和雏鸡存活率。
随着我国养鸡业的现代化和规模化发展,鸡群免疫力逐步下降,依赖疫苗免疫或抗生素药物来防治,虽然抗生素能有效控制禽沙门氏菌,但由于药物使用不当造成菌株耐药性越来越严重。
本文对贵德县青源土鸡养殖场沙门氏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多种药物的敏感性试验,为当地鸡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1.1.1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SS琼脂培养基,三糖铁琼脂,尿素酶生化鉴定管,蛋白胨水培养基,赖氨酸脱羧酶肉汤和氨基酸脱羧酶对照生化鉴定管均购自青岛高科技工业园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1.2病料来源试验所用菌株来自贵德县青源土鸡养殖场所饲养的病死鸡,取其病料组织分离菌株共6株。
鸡大肠杆菌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研究对发病鸡病料进行大肠杆菌病原菌的采集分离鉴定,并进行动物试验及药敏试验。
结果表明,该菌为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为致病性大肠杆菌;药敏试验显示沙拉噤吹对该菌全部敏感,对痢特灵、利福平、氛派酸、头抱噢味和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部分敏感,其他抗菌药物完全没有抑制效果。
标签:鸡大肠杆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菌的某些血清型菌株所引起的-类传染病的总称。
它是条件性致病菌,只有-些特殊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对人和动物有病原性,该病的临诊病型复杂多样,包括大肠埃希氏菌性败血症、气囊炎、心包炎、卵黄性腹膜炎、关节炎、挤炎、眼炎、肠炎、脑病、肿头综合征等许多病型。
该病常易成为其他疾病的并发病或继发病,各种应激特别是环境卫生及饲养管理条件不良,均可加剧该病的发生。
大最抗生素长期使用和滥用,导致耐药菌珠的出现,使药物的控制难度越来越大,同时药物的残留也直接影响到蛋、肉鸡食品的安全。
鸡大肠杆菌病给养鸡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能否有效防治鸡大肠杆菌病,已成为决定养鸡业成败的关键问题。
因此本试验通过对发病鸡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和动物试验,为该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药品与试剂药敏试纸、普通肉汤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伊红美兰琼脂培养基、草酸按结品紫、革兰氏稹液、石炭酸复红染液,革兰氏染色剂均由河南科技学院临床兽医学实验室提供;硫化氢、葡萄糖蛋白陈水、蛋白脉水、庶糖、尿素、葡萄糖、麦芽糖、乳糖、拧檬酸盐、棉子糖、山梨醇和甘露醇12种细菌微量生化反应管,购自杭州天河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
1.1.2仪器设备HG1Ol-2型电热鼓风干燥箱,南京实验仪厂;HH?B11型电热恒温培养箱,厦门建红医疗器械厂;OLYMPWS-CH型显微镜。
1.1.3病料来源由河南科技学院兽医院提供的初步确诊为大肠杆菌病病鸡4家病料。
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症型、心包炎、输卵管腹膜炎、肝周炎、肠炎和气囊炎6等种病型。
鸡群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案例分析
作者:陈巨清,杨振燕
来源:《兽医导刊》 2016年第7期
陈巨清/ 石家庄市牧工商杨振燕/ 河北蔚县农牧局
大肠杆菌病和沙门氏菌病,是目前危害养鸡业最常见的细菌性疫病。
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
混合感染是目前禽病流行中的主要趋势,一旦感染死亡率较高,从而引起更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两种细菌血清型种类较多,不同地区差别较大,不同菌株之间不产生交叉保护作用,极易产生
耐药性。
本文针对山东省某一养殖户发病鸡群,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初步诊断为大肠杆菌
和沙门氏菌感染,为了进一步确诊送检病料至实验室检测。
一、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1. 病料来源。
山东某养殖户鸡群23 日龄,出现死淘增加,日死淘1‰~2‰,鸡群有部
分鸡出现羽毛蓬松,精神不振,拉白色稀粪。
剖检死鸡80% 以上出现心包炎、肝周炎,肠黏膜
脱落,其它无明显病变。
初步诊断为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感染,取四只死鸡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
2. 材料。
麦康凯培养基,自制药敏片,解剖刀,解剖剪,镊子,显微镜,细菌生化反应管,37℃温箱。
(二)方法
1. 细菌分离培养。
将送检的只死鸡进行剖检,取肝脏无菌接种到麦康凯培养基上,经过37℃培养24 h。
2. 细菌形态学观察。
取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培养24 h 可疑菌落,抹片,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
3. 生化试验。
挑取疑似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菌落经过纯化培养后,用细菌生化反应管进行生化鉴定。
4. 药敏试验。
将10% 氨苄西林钠、5% 恩诺沙星、5% 阿莫西林、10% 强力霉素、10% 氟
苯尼考、10%粘杆菌素、硫酸头孢噻呋钠、10% 林可霉素8 种抗生素制成药敏片,将被检细菌
涂布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上,间隔一定距离贴上各种药敏片,于37℃温箱培养24 h,结果判断依据《纸片法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操作标准( 第四版)》进行。
二、结果
(一)细菌分离培养
麦康凯培养基上1#、2#、3#、4# 均长出米粒大小,桃红色菌落及淡橘黄色菌落(见图1)。
(二)细菌形态学观察
挑取可疑菌落革兰氏染色,400倍镜检,可见G- 中等杆菌,疑似大肠杆菌(见图2),G- 短杆菌,疑似沙门氏菌(见图3)。
(三)生化试验
1. 挑取疑似大肠杆菌的细菌分别做枸橼酸盐试验、靛基质试验、MR 试验、VP 试等生化试验,均符合大肠杆菌的生化特性(见表1)。
2. 挑取疑似沙门氏杆菌的细菌分别做色氨酸肉汤、赖氨酸、氨基酸对照、尿素、氰化钾、氰化钾对照、山梨醇、甘露醇、水杨苷、丙二酸盐、ONPG 等生化试验,均符合沙门氏杆菌的生化特性(见表2)。
(四)药敏试验
药敏试验表明:分离出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对恩诺沙星、头孢噻呋敏感,对氨苄西林钠、粘杆菌素中敏,其它低敏或耐药。
见表3,表4。
三、方案制定及效果
方案:10% 氨苄西林钠1 g 兑水1.5 L 水,配合10% 粘杆菌素1 g兑水1.5 L 水,连用
四天。
效果:连用四天后,粪便明显好转(见图4,图5),死淘也有所下降(表5),治疗结果
明显。
四、讨论
1. 随着养殖设备的更新换代,饲养技术的提高,饲养密度也越来越大,这对鸡舍环境和生物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否则鸡群极容易发生细菌感染,造成损失。
2. 近年来,为了防治某些细菌感染,在饲料和治疗中常盲目使用一些抗菌药物,以致产生许多耐药菌株。
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易产生对抗生素的耐受性,而且多重耐药现象严重。
因此,有条件的应做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药物。
3. 从药敏试验结果可以看出该鸡群对很多药物产生耐药性,恩诺沙星敏感,但目前屠宰企业已将氟喹诺酮类列为禁用药,所以该病例不能使用恩诺沙星。
头孢噻呋钠也是敏感药物,但
是鸡群23 日龄,使用成本较高,因此选择10% 氨苄西林钠与10% 粘杆菌素配伍使用。
4.10% 氨苄西林钠与10% 粘杆菌素配伍使用,从鸡只死淘情况以及粪便改善情况来看取得较好效果,10% 氨苄西林钠与10% 粘杆菌素在鸡上的休药期是7 d,不会造成药物残留,且成本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