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版工伤保险条例专业知识讲座
- 格式:ppt
- 大小:375.50 KB
- 文档页数:18
2024工伤法律知识一、2024年较新工伤保险条例全文--工伤保险基金第七条工伤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和依法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构成。
第八条工伤保险费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费率。
国家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确定行业的差别费率,并根据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等情况在每个行业内确定若干费率档次。
行业差别费率及行业内费率档次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施行。
统筹地区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等情况,适用所属行业内相应的费率档次确定单位缴费费率。
第九条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定期了解全国各统筹地区工伤保险基金收支情况,及时提出调整行业差别费率及行业内费率档次的方案,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施行。
第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
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数额为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乘以单位缴费费率之积。
对难以按照工资总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的行业,其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具体方式,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第十一条工伤保险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
跨地区、生产流动性较大的行业,可以采取相对集中的方式异地参加统筹地区的工伤保险。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有关行业的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二条工伤保险基金存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用于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劳动能力鉴定,工伤预防的宣传、培训等费用,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用于工伤保险的其他费用的支付。
工伤预防费用的提取比例、使用和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卫生行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规定。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将工伤保险基金用于投资运营、兴建或者改建办公场所、发放奖金,或者挪作其他用途。
第十三条工伤保险基金应当留有一定比例的储备金,用于统筹地区重大事故的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储备金不足支付的,由统筹地区的人民政府垫付。
储备金占基金总额的具体比例和储备金的使用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工伤保险专题讲座本课主要就工伤保险有关问题与大家交流。
讲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工伤保险概论;二是工伤保险基金筹集和工伤保险待遇支付;三是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四是处理工伤事故的程序要求;五是对有关问题的理解和把握。
第一个问题,工伤保险概论(一)工伤保险的概念要了解工伤保险的概念,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什么是“工伤”。
“工伤”,亦称“职业伤害”、“工作伤害”,各国的概念不尽相同。
“工伤”一词比较规范的说法是在1921年国际劳工大会上通过的公约中提及的,即“由于工作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事故为工伤”。
工伤保险亦称工业伤害保险、因工伤害保险、职业伤害赔偿保险。
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的,由社会统筹的方式建立基金,对在劳动、工作过程中因工负伤致残,或因从事有损健康的工作患职业病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以及对职工因工死亡后无生活来源的遗属提供保障的制度。
我国2003年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中规定,我国实行工伤保险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
”—1—(二)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1、世界各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
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中,工伤保险制度比其他保险制度建立得更早,适用范围更普及。
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工业化的发展密切相关。
工业化以前的社会,劳动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产节奏缓慢,因工受伤、中毒、致残、致死的可能性很小。
随着大生产程度的提高以及新技术的应用,事故的严重程度也在增高。
为了减少经济损失、预防事故,保障职工安全健康,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在探索一些办法和措施。
这种探索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工伤民事索赔。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风险承担理论”,主要是给工人规定的工资标准中,已包含了对工作岗位危险性的补偿。
这一理论成为雇主推卸工伤责任的理论依据。
二是雇主责任保险。
比较进步的是承认了工伤无过错责任。
三是社会保险阶段。
1884年7月6日,德国颁布了《工伤保险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工伤保险法,是专门涉及工业事故和职业病及其预防与补偿问题的法规。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工伤政策宣讲会,旨在深入宣传工伤保险政策,提高用人单位和广大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和权益保障意识。
在此,我代表主办方,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工伤保险工作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首先,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我国工伤保险的发展历程。
自2004年《工伤保险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工伤保险制度不断完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和用人单位的积极响应,工伤保险制度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工伤政策进行宣讲:一、工伤保险的定义和作用工伤保险是国家为保障劳动者在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后,能够得到及时救治和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工伤保险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2. 降低用人单位工伤事故风险,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3. 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二、工伤保险的覆盖范围目前,我国工伤保险的覆盖范围已经扩大到所有企业、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
具体来说,以下人员属于工伤保险的参保对象:1. 所有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2. 按照国家规定招用的临时工、季节工、合同工等;3. 非全日制用工、家庭用工等灵活就业人员;4.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用人单位的职工。
三、工伤保险的参保和待遇1. 参保: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2. 待遇:工伤职工在遭受工伤或者患职业病后,可以享受以下待遇:(1)工伤医疗待遇:包括工伤医疗、工伤康复、工伤鉴定等;(2)伤残待遇:包括伤残津贴、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护理依赖津贴等;(3)工亡待遇:包括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丧葬补助金等。
四、工伤保险的申报和认定1. 申报:用人单位在职工发生工伤或者患职业病后,应当及时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报。
工伤知识培训ppt课件•工伤概述与基础知识•工伤预防与安全措施•工伤事故应急处理与救援•工伤保险待遇与权益保障•工伤事故调查分析与责任追究•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contents目录CHAPTER工伤概述与基础知识工伤定义及范围工伤定义工伤范围包括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
工伤事故类型与原因事故类型事故原因工伤保险制度简介工伤保险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的,对劳动者在工作中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时,给予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工伤保险的作用保障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安全生产和工伤预防,维护社会稳定。
工伤保险的基本原则无责任补偿原则、风险分担原则、互助互济原则、个人不缴费原则等。
CHAPTER工伤预防与安全措施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估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估安全操作规程及培训安全操作规程制定针对各类危险源的安全操作规程,明确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安全培训定期开展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员工能够熟练掌握安全操作规程。
个人防护用品选用与佩戴用品选用用品佩戴CHAPTER工伤事故应急处理与救援现场急救常识及技能心肺复苏术(CPR)01止血与包扎02骨折固定与搬运03报警电话内部报告求助途径030201报警、报告与求助途径伤员转运及医疗救治流程转运前准备转运过程注意事项医疗救治流程CHAPTER工伤保险待遇与权益保障工伤保险待遇种类及标准01020304医疗费用伤残津贴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工亡补助金报告工伤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工伤保险待遇申请工伤保险待遇流程劳动者权益维护与申诉途径了解权益劳动者应了解自己的工伤保险权益,包括保险待遇种类、标准、申请流程等。
保存证据劳动者在发生工伤后,应妥善保存相关证据,如医疗记录、费用清单、工伤认定决定书等。
寻求帮助如遇到单位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按规定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的情况,劳动者可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举报或寻求法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