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50.30 KB
- 文档页数:43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俄国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当中受到了落后农奴制度的阻碍,为了扫清资本主义的发展的阻碍,1861年俄国进行了农奴制改革。
现在我们具体的学习下农奴制改革的内容,以及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二、知识讲解考点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背景1、俄国农奴制的建立:15、16世纪,统一的俄罗斯国家建立过程中,随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农奴制开始形成。
17世纪中期正式建立。
2、农奴制下的社会关系(1)封建地主拥有土地和农奴。
(2)农奴是封建地主的私有财产,可随便处理,生活悲惨。
(3)自由农民耕种公地,向国家纳税、不准离开土地。
3、19世纪中叶的俄国农奴制危机(1)19世纪中期,农奴反抗斗争不断,农奴制危机加剧。
(2)俄国工业步履维艰(3)反对农奴制的新思潮:十二月党人和知识分子激进派基本主张:都反对沙皇专制,主张废除农奴制,十二月党人为推翻沙皇封建专制统治,废除农奴制而发动武装起义。
知识分子激进派活动主要是集中在对革命思想的宣传上。
(4)克里米亚战争失败:①扩大地在中海和西亚的势力②转移国内矛盾考点2.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内容1、改革的酝酿(1)背景: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国内:局势动荡。
国外:国际地位下降(2)特点:缓慢而谨慎(3)表现:通过舆论减轻阻力;先秘密后公开;成立委员会(4)原因:阻力大;借鉴以前改革失败教训(5)结果:通过了改革法案2、内容:“二一九法令”①政治上: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②经济上:土地仍旧归地主所有,农民可获得块份地;农民需缴纳高额赎金赎买份地③组织管理:强化村社对农民的管理④时限安排:规定前两年是改革过渡期考点3.改革的进步性与局限1、进步性:表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性质:资产阶级性质改革影响:俄国历史上重要转折点,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局限:表现:农民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实际上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原因:①封建地主主持下进行的②目的是巩固沙皇专制统治考点4.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1、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①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2、推动政治缓慢变革目的: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需要,以维护其统治主要措施:政治体制方面改革:设立选举产生的城市和地方自治机构,但有财产限制司法制度方面改革:废除等级审理制,实行公开审理制,但农村照旧影响:推动了俄国由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的转变;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步伐3、推动矛盾向深层次发展——亚历山大二世遇刺原因:改革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表现:阻碍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农民贫困,反抗斗争不断民粹派——基本主张: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不满意资本主义制度;否认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三、例题精析【例题1】【题干】俄日两国以改革的方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其最主要的共同原因是()A.封建统治基础牢固,没有发生社会危机B.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开明皇帝相互妥协C.人民的反抗斗争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水平较低【答案】A【解析】开罗首次起义发生在1798年,当时统治埃及的是法国殖民者。
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课程标准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从劳动力、市场、资本等方面分析俄国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教学中注意利用教科书提供的文字表述以及图片等材料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
2.简单了解克里米亚战争的过程,重点从国际地位、国内矛盾方面分析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改革”的迫切性。
3.利用教科书提供的表述、史料来引导学生思考“农奴制改革条款中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内容有哪些?”然后教师指导学生用图表建构“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4.教师引导学生从1861年改革带来的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变化等方面,分析改革的历史进步意义。
5.引导学生从俄国政治体制的落后、经济基础的薄弱等方面,理解农奴制改革的残余,进而认识改革的局限性。
6. 可以用表格图示的方式,帮助学生从俄国政治体制、司法制度、军事等方面,概括废除农奴制后俄国的政治近代化发展。
7. 从俄国农业、工业两大经济部门入手,帮助学生归纳1861年改革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而认识俄国经济近代化的情况。
8.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亚历山大二世成功发起农奴制改革的原因?”,进而认识俄国近代化进程的特点。
重点难点分析1. 废除农奴制的经济背景:一方面,由于城乡工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冲击了农奴制度的经济基础,造成了农奴制的危机;另一方面,占统治地位的落后的农奴制度日益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在农奴制度下,俄国既缺乏工业革命必需的自由劳动力,也缺少工业投资,农奴制度所维系的自然经济以及占人口多数的农奴的贫困,更不能为工业革命提供必要的国内市场。
2. “二一九法令”的进步性与局限性:在改革中,农民为了获得份地要交纳赎金,农民向地主交付现金后,实际上就结束了彼此之间的封建生产关系,使封建经济转入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关系。
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教学案年级班级姓名【课标要求】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重点提示】⑴从内因与外因两方面分析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⑵从农奴的法律地位、土地的支配和农民的管理等方面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⑶从1861年改革带来的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变化等方面,分析改革的历史进步意义。
从俄国政治体制的落后、经济基础的薄弱等方面,理解农奴制改革的残余,进而认识改革的局限性。
⑷从政治近代化和经济近代化两个方面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自主学习】⑴19世纪初期,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国家,但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要在俄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冲破是首要任务。
⑵在农奴制度中受害最深的是广大,他们提出了废除,争取和的政治要求,他们的斗争沉重打击了统治,动摇了农奴制度的基础。
⑶受到的影响,主张废除和,建立的十二月党人发动了起义,但失败了;受其影响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和积极宣传革命,号召人民起来以暴力推翻。
⑷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动摇了俄国在欧洲的地位;同时也暴露了,加剧了国内矛盾。
⑸面对严重的内外危机,成为当时俄国社会矛盾的焦点。
为了维护贵族和地主阶级的统治,沙皇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
预习提示:⑴封建农奴制;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农奴制的束缚;⑵农奴;农奴制;土地;自由;沙皇专制;⑶西欧民主思想;农奴制;等级制;共和国;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沙皇的专制制度;⑷霸权;俄国农奴制和沙皇封建制度的腐朽;⑸农奴制的废存问题;亚历山大二世。
⑴1861年3月3日,沙皇,签署了和,开始了改革。
⑵政治上:宣布废除,给农民,农民获得了和等公民权利。
⑶经济上:规定农民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将得到一块,但必须交纳和得到地主的同意,也要由地主规定。
⑷组织上:为了管理农民还建立了一种新的管理组织,把农民纳入了的控制之下。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大象版选修1教案介绍
19世纪中叶,俄罗斯经历了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即1861年的农奴制度改革。
这场改革让俄国农民从长期处于奴隶状态中解放出来,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本文将从改革的背景、具体措施、成效等多个方面来分析这场历史事件。
背景
在18世纪,俄国海外领土的扩张使得国内财富比例的不平衡更加严重,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当时的俄国农民都是属于庄园主的私人财产,被完全掌控。
作为庄园主的农民主要种植粮食,虽然他们被迫种出去的粮食要比他们家人和动物吃的要多得多,但他们的生活仍然很困难。
在这个时期,欧洲其他国家已经开始了渐进式的解决农民问题,多个国家实行了农奴制的改革,为农民争取一定程度的自由。
因此,俄国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具体措施
为解决这个问题,俄国终于在1861年进行了农奴制度改革,俄国皇帝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解放农奴的敕令。
改革让农奴成为了自由的市民,同时也要求庄园主承担更多的义务。
主要措施包括:
•废除农奴制
•赋予农民自由
•确定农民的财产权
•建立自由的农民协会
•废除法槌
成效
改革之后,农民的地位得到了明显提高,他们可以自由地移动和自由地从事其他工作。
俄国的工业和商业也因此开始迅速发展起来。
通过改革,俄罗斯开始逐渐步入现代化社会。
结论
总的来说,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中的一次重大事件,它对俄国农民自由和俄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俄国在经历这次改革之后,逐渐成为世界上一个更加现代和先进的国家。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学设计知识与能力:1、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识记俄国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的落后。
2、政治的缓慢变革:识记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司法制度方面的改革;军事、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改革的历史作用。
3、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识记新的社会矛盾的出现;资产阶级的崛起和软弱;农民反抗斗争此起彼伏;民粹派的形成;亚历山大被刺身亡。
过程与方法:1、分析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2、了解1861 年后俄国在政治方面变革的具体情况,分析政治改革的影响。
3、了解改革后由于大量封建残余的存在,导致俄国社会各种矛盾的激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改革也是革命”的科学论断。
2、认识政治体制改革对社会前进和历史发展的重大推动促进作用。
3、理解为什么在相对落后的俄国会爆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教学重点废除农奴制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政治上的缓慢变革。
教学难点“解放者”亚历山大二世为什么被刺?为什么推行了改革,俄国最终还是走向了革命?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近代化)1、原因:1861 年农奴制改革是推动俄国封建经济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2、表现:(1)农业:①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②粮食产量和耕地面积增加③农村社会分化加剧④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2)工业:①充足的自由劳动力和扩大的市场:②政府扶植工业的发展:③机器生产占统治地位④工业部门增加3、问题:即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就总体而言,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较西欧、美国仍然落后(2)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二、改革的拓展1、措施:(1)政治体制的变革:(政治近代化)1 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特点:①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②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但有严格的财产限制;③自治机构在卫生、教@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育以及经济领域发挥作用;④地方和城市的实际权力仍然掌握在沙皇任命的行政官僚手里。
高二历史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标纲释读标要求高考命题分析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1、简述农奴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剖析“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3、探讨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影响以及与十月革命、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联系网观全局考点释读与探究考点、农奴制改革【知识梳理】1、简述背景:(1)阻碍俄国工业发展:使俄国缺乏工业革命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工业投资和必要的国内市场。
(2)的失败进一步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和激化了社会矛盾2.归纳改革的主要内容(1)颁布“ ”——解放农奴①主要内容A关于农奴的人身解放:自法令公布之日起,农奴获得;他们享有。
B关于份地和赎金:规定土地仍然归属所有,农民可以一块份地;农民除了要交付赎金,还要承担各种。
关于农民的管理:由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
②进步性A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大大扩大了俄国的,有利于的发展。
B促进了俄国乃至经济的发展。
动摇了俄国落后的,促进了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③局限性A不彻底性:农民仍受由控制的严格管理。
B掠夺性:高额赎金实际上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欺骗性。
(2)缓慢的政治、军事、教育变革①政治体制的变革:参照西方模式,建立选举产生的地方和城市机构。
②司法制度的改革:建立制度和律师制度。
③军事改革:实行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
④教育改革: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特别提示1】要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初衷着手,结合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分析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实质及其产生的影响。
【特别提示2】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与俄国近代化的关系时,要注意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的内在联系。
同时既要认识到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又要看到改革不彻底对近代化的制约。
第23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学设计【内容标准】讲述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俄国的农奴制危机,知道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和性质,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和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俄国抓住历史发展的机遇,跟上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教学要点】重点: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难点:理解1861年改革的性质。
【导入新课】【新课探究】一、农奴制危机(背景)讨论明确:1、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工业在俄国有一定的发展,工业革命也开始进行。
2、但由于封建农奴制的存在,农奴生活贫困,导致俄国国内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缺乏,资本主义工业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
3、俄国对外扩张战争失败,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运动风起云涌。
4、新思潮的涌动是改革的重要原因。
5、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挽救统治危机,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进行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总言之,俄国农奴制出现严重的危机。
这是改革的根本原因。
二、俄国1861年改革(农奴制改革)1、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农奴制改革的法令和宣言。
规定:农民在法律上是自由人,享有拥有财产、从事工商等经济活动、参加选举等自由权利;地主不得买卖农民或干涉他们的生活;农民交纳一定的赎金,可以得到一块份地和宅园地。
(教材P152)2、讨论:如何理解:“农民获得自由时,已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
”——列宁相关材料:“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解放农奴为好。
”“诸位会相信。
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能做的一切都做到了。
” (亚历山大二世说其改革初衷)在改革中,地主把最好的土地留给自己。
农奴得到土地,按当时市价算仅值5亿多卢布,而实际付出的却不少于20亿卢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06.12.2
课程标准要求: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教学重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重难点分析
知识结构:
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背景克里木战争
阶级矛盾尖锐
目的
政治
内容经济
组织
“二一九”法令进步性abc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评价
1861年改革局限性ab
司法改革
其他方面地方自治改革
军事改革
教育改革
政治近代化
经济近代化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军事近代化
教育近代化
思想近代化。
第二节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2.教学重点:俄国“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3.教学难点:全面正确理解“二一九法。
【教学方法】1.目标教学法。
2.自主学习,分组讨论。
3.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课时】1课时【复习导入】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1)政治上: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统治危机(2)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4)军事上:农奴制导致克里米亚战争惨败【知识梳理】(A级识记)1.俄国选择改革方式变革社会的原因。
2.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及作用。
(学生自学课文,梳理基础知识)小结:1.俄国选择改革方式变革社会的原因。
国内农奴制的严重危机已使沙皇无法照旧统治下去;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国际局势的发展,使沙皇政府看到农奴制必须废除;另外,受俄国经济发展落后的影响,俄国无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更难以担当大任,因此沙俄选择了变革社会、挽救危机的改革方式。
2.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及作用。
(1)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作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2)经济上: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同时负担一定的义务(赎买土地);①规定土地属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得到一块份地,多少、肥瘠由地主决定;②农民必须付高额赎金赎买份地,而且在赎金付清前,农民仍须给地主服老役,交代役金;作用:A.促进农业的发展; B.同时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资金。
(3)组织上:强化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控制。
作用:加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4)其它方面:a.进行司法改革与地方自治改革。
颁布《司法章程》,全面建立近代司法体系,废除按等级审理的制度,建立律师制和陪审制。
在农村建立地方自治局,在城市建立城市杜马(议会),机构由选举产生,主要负责地方的文化、教育、卫生。
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案一、新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等史事,初步认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二、内容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两部分内容:彼得一世改革、废除农奴制。
两部分内容的关系比较密切。
17世纪以后,西欧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但俄国仍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为了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俄国沙皇彼得一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但是,这次改革并不彻底,它进一步强化了农奴制。
19世纪以后,西欧国家的发展速度加快,但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经济的发展。
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军事和经济的落后。
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俄国废农奴制。
三、教学目标1.了解俄国发展历程,知道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影响,认识到彼得一世的改革是俄国近代化历程的开端;(时空观念、史料实证)2.了解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时间、人物、内容等基本史事,并能够从正反两方面正确看待改革;(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认识到落后的制度是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唯物史观)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图片导入:在克里姆林宫普京办公室中唯一的画像是彼得大帝,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祝活动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地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教师引导:彼得大帝是谁?他对俄国有着怎样重大的贡献?(二)新课讲授1.彼得一世改革(1)俄国发展历程:【自主学习】结合视频与教材,梳理俄国的发展历程。
(2)改革背景:【问题探究】结合材料,思考彼得一世进行改革的原因。
材料:17世纪的荷兰人几乎控制了全世界的海洋贸易,相对宽容自由的环境使国家充满活力。
……英国在17世纪里完成了政治变革,君主立宪制初步建立……法国在“太阳王”路易十四的带领下,在17世纪中叶成为欧陆首强。
……而当时俄国的经济完全依赖于农业,全国只有几十个手工工场,农业和手工工厂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商业几乎全部把持在外国人手中。
高中历史选修1《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教案高中历史选修1《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俄国农奴制概况,列举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比较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与西欧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差距。
了解俄国农民和资产阶级反农奴制的斗争,理解俄国只能采取自上而下改革方式的原因。
知道俄国民主主义思想家代表人物以及他们关于农奴制的思想主张。
阐明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国的影响。
简述2月19日法令主要内容;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比较改革前后农奴的利益得失情况。
判断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评价改革的意义。
概述俄国19世纪60、70年代上层建筑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俄国进行上层建筑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根据教材中列举的俄国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推断俄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何在。
归纳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俄国产生的新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按照经济、政治、思想和军事等方面进行分类分析,对俄国各个社会阶级力量进行比较,理解俄国为何进行农奴制改革,以及为何采取改革的方式而不是通过革命解决矛盾。
阅读《农民改革法令》的详细条款,将改革之前与改革之后农民的处境相比较,深入理解为什么说农民的“解放”实质上是受到更大程度的剥削。
通过总结改革带来的影响,证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不彻底性。
认真阅读教材,将俄国改革前后的政治、经济进行对比,归纳变化以及产生变化的原因,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的深入影响。
学会用比较法归纳改革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落后的农奴制无法阻挡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这一史实,认识到历史前进的必然性。
通过学习民主思想家的思想,对革新精神和反抗专制压迫的民主思想产生认同感。
阅读教材框中赫尔岑的话,体会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家对俄国统治和社会的清醒认识,感受思想家坚定的革命精神。
通过客观评价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意义,学习保持客观的态度看待历史事件;培养全面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既能看到事情的积极面,又能看到事情的消极面。
[课标要求]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的历史背景。
2. 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熟悉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目标导航] 1.了解俄国农奴制开展的概况,俄国新的代表人物与主见、克里米亚战斗的影响。
(重点)2.理解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的束缚。
(重点)3.熟悉1861年俄国农奴制的社会背景。
(难点)一、俄国的农奴制1.农奴制开展历程(1)确立①15世纪末16世纪初,随着封建土地全部制的开展,农奴制开头形成。
②17世纪中期,俄国的农奴制正式确立。
(2)强化:18世纪以后,俄国历代沙皇实行各种措施强化农奴制,还把它扩展到新吞并地区。
2.主要内容(1)地主占有土地和农奴是其不行侵害的特权。
(2)农奴被迫为领主无偿劳动,承当很重的赋税,生活贫困不堪。
3.危机:地主的剥削与压迫激起了农奴的对抗,农夫骚动越来越多。
[思维点拨]农奴制是一种腐朽、落后的制度,已成为俄国社会经济开展的障碍,影响了社会生产力的开展,只有废除农奴制,尽快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俄国才有出路。
二、步履维艰的俄国工业开展1.概况(1)19世纪40年月,俄国的棉纺织业中消失机器工厂。
(2)19世纪中叶,俄国仍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工业生产的各个部门以及交通运输领域远远落后于西欧其他国家。
2.缘由:农奴制使俄国缺乏工业革命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工业和国内市场。
3.影响:农奴制已经成为阻碍俄国社会开展的重要障碍。
废除农奴制的呼声日益高涨。
三、新的涌动1.“十二月人起义〞(1825年)(1)缘由:19世纪初,一些受西欧国家经济开展和社会进步影响的俄国青年官对俄国农奴制和封建专制特别不满。
(2)目的:试图推翻沙皇的封建专制,废除农奴制,但遭到了残酷镇压。
(3)结果:起义失败,但对俄国社会影响很大。
2.平民学问分子的争辩(1)时间:19世纪四五十年月。
(2)争辩焦点:国家现状和将来开展,特殊是农夫获得解放的方式。
俄国1861年改革教案【目的要求】1.识记与理解记住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时间、代表人物;了解沙皇俄国的对外扩张概况;掌握废除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并理解改革的性质和作用。
2.能力与方法通过对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性质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和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教学,应使学生认识到是改革增强了俄国的国力,从而说明改革是强国之路,对学生进行坚持改革开放的教育。
了解沙俄的侵略扩张史,使学生认识到拥有2200万平方公里的地跨欧亚两洲的沙俄帝国是建立在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侵略的基础上的。
并联系近代沙俄对我国的侵略,揭露沙俄的侵略野心和罪恶,从而激发学生奋发图强,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
【教学设计建议】设计学时数2学时(每次课2学时)【重点与难点】重点:俄国农奴制的废除。
难点: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原因和性质。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
【参考资料)】苏科院历史所列宁格勒分所:《俄国文化史纲》,张开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
克柳切夫斯基:《俄国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
山内封介:《俄国革命运动史》,卫仁山译,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6年。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导)19世纪中叶是世界近代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时代。
此前,资本主义已经产生和发展了近500年,但真正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却依然寥若晨星。
我们知道,英、法、美都是现代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那么,历史上这些国家是通过什么方式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呢?(生答后师导)对,是通过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统治,或开展民族独立战争,推翻外国的殖民统治实现的。
那么,历史上的俄国又是通过什么方式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呢?(生答后师导)俄国则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废除阻碍社会发展的农奴制度,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
初三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分析农奴制改革的性质和历史意义。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史料、图片等,引导学生了解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组织学生讨论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运用比较分析法,对比俄国农奴制改革与其他国家的改革,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体会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2. 难点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俄国农奴生活的图片,提问学生对俄国农奴制的了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授新课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分析俄国农奴制的弊端,如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激化社会矛盾等。
讲述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国的影响,促使俄国进行改革。
介绍俄国国内的社会思潮和改革呼声。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讲解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赎买土地等改革措施。
分析这些措施对农民、地主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农奴制改革的性质和历史意义引导学生分析农奴制改革的性质,既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又是沙皇政府的自救运动。
探讨农奴制改革对俄国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重大意义,如推动资本主义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等。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成功因素和不足之处”。
引导学生思考“从俄国农奴制改革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
5.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
查阅资料,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后的社会发展情况,写短文。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选修一 第六单元、俄国农奴制改革(学案)课程标准:课程标准: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一、改革的背景——危机笼罩下的俄国⒈经济上:⒈经济上: 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⑴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⑴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农业方面:地主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建立用建立用 代替农奴的资本主义农场。
工业方面:19世纪30年代末,俄国开始了年代末,俄国开始了 , 代替手工劳动。
代替手工劳动。
⑵农奴制阻碍俄国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诸国农奴被紧紧束缚在土地上,无法满足工业对 的需求。
的需求。
农奴遭受严重剥削,无力购买工业品,限制 的扩大。
的扩大。
农奴制也造成工业资本和原料缺乏。
农奴制也造成工业资本和原料缺乏。
⒉政治上:农奴制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⑴农奴:提出废除⑴农奴:提出废除 ,争取,争取 和 的政治要求。
的政治要求。
⑵工人:在提高工资、改善待遇、限制残暴等方面开展斗争。
⒊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⑴十二月党人起义:⑴十二月党人起义:原因:俄贵族军官受西欧民主思想影响,对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极为不满。
主张:废除农奴制和等级制,建立共和国。
时间:1825年作用:俄国历史上反对沙皇专制的第一次武装起义,俄国历史上反对沙皇专制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唤醒了年轻一代革命民主主唤醒了年轻一代革命民主主义者。
义者。
⑵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⑵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代表: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代表: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 思想: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思想: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影响:影响:与工农运动遥相呼应,与工农运动遥相呼应,与工农运动遥相呼应,迫使沙皇政府不得不正视国内统治面临的危机,迫使沙皇政府不得不正视国内统治面临的危机,迫使沙皇政府不得不正视国内统治面临的危机,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