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州化石能源消费与森林固碳效应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85.11 KB
- 文档页数:5
恩施州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李双龙;徐有明;戴应金;吴代坤;胡荣仙【摘要】为合理地评价和经营恩施州森林资源,依据1985,1994,1999和2006年4次森林资源调查资料,并结合20年来恩施州林业生态建设的重大活动情况,从森林面积、蓄积量、组成结构、质量等角度对森林资源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经过20年来的努力,恩施州森林面积、蓄积量和覆盖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全州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60.20万hm2,其中森林面积113.41万hm2,活立木蓄积量5 000.13万m3,森林覆盖率67.02%,有林地面积年均增长率为3.11%,无林地面积年均净减率为4.61%,防护林、特用林、经济林面积年均净增率分别为38.55%、20.88%、2.91%,用材林面积年均净减率为1.21%,森林资源结构得到改善,质量有所提高.最后揭示资源变化的原因与内在联系,提出资源管理与发展方向,为制定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方针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期刊名称】《湖北林业科技》【年(卷),期】2010(000)003【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森林资源;动态变化;恩施州【作者】李双龙;徐有明;戴应金;吴代坤;胡荣仙【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武汉,430070;恩施州林业科学研究所,恩施,445000;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武汉,430070;恩施州林业科学研究所,恩施,445000;恩施州林业科学研究所,恩施,445000;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武汉,430070【正文语种】中文森林资源影响着社会、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有助于了解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结构变化机理,通过科学技术措施和合理的调控政策可使其结构更加趋于合理[1]。
本文以恩施州为例,开展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和管理研究,全面掌握和了解该地区森林资源现状和消长规律以及森林经营状况,为该州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区概况恩施自治州地处湖北省西南部,西南和北面邻接重庆市,南邻湖南省,地跨东经108°23′~110°38′,北纬29°07′~31°24′。
湖北省区域碳排放强度和森林碳汇差异分析付甜;潘磊;胡文杰;戴薛【摘要】核算湖北省各州市碳排放强度与森林碳汇,分析区域能源消耗与碳吸收现状,并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各州市按其地区差异划分为4个类别.结果表明,湖北省大部分地区碳排放强度超过0.5 t/万元GDP,其中黄石地区碳排放强度最高,随州地区最低;湖北省各地区森林碳汇差异较大,森林碳汇的总体分布格局为鄂西北>鄂东>鄂中;天门、仙桃、荆州、武汉、随州市属于低碳排放强度—低森林碳汇地区,潜江、荆门、鄂州市属于高碳排放强度—低森林碳汇地区,宜昌、黄石、咸宁、孝感、襄阳市和恩施州属于高碳排放强度—高森林碳汇地区,黄冈、神农架、十堰市属于低碳排放强度—高森林碳汇地区.提出加强造林与森林经营工作,加大木质产品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完善碳汇交易市场等建议.【期刊名称】《林业调查规划》【年(卷),期】2019(044)003【总页数】7页(P24-29,40)【关键词】碳排放;森林碳汇;聚类分析;碳减排;碳汇交易市场;湖北省【作者】付甜;潘磊;胡文杰;戴薛【作者单位】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70;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70;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70;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56;P461.71 背景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是最大的二氧化碳(CO2)排放国。
2009年,中国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的CO2排放量(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显示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的巨大努力。
在2015年的巴黎世界气候大会上,中国承诺到2030年单位GDP的CO2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60%~65%。
随着武汉市加入“C40城市气候领袖群”以及“中美峰会”上中国提出2030年左右CO2排放达到峰值等现实背景的确立,湖北省面临的低碳压力越来越大[1]。
恩施州生态效益分析作者:何伟军张慧吴君申长庚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6年第18期摘要: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恩施州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详细的计算。
结果表明,该地区2013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492 2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780 6 hm2,人均生态赤字达到0.711 6 hm2。
运用生态效益模型,通过对生态赤字的货币化处理,将生态账户的六大地形全部转换成林地,并通过林地的碳汇价值进行转换,得到恩施州货币化的生态赤字金额为186.95亿。
基于此结论,对恩施州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为该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效益;恩施州中图分类号:X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18-4837-04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18.052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永恒的研究话题,武陵山片区的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也是国家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手段。
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先后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测量方法,其中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研究较为成熟。
20世纪90年代初,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 Rees首次提出生态足迹模型可用来衡量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消费,运用生态承载力来衡量自然资源的供给,运用供给及消耗来衡量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1]。
目前的生态足迹研究多为定量研究,刘东等[2]应用生态足迹模型,构建了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指数,并系统评价了中国县域尺度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情况。
近年来,学者们不断发展和完善该理论,并对各个重点生态功能区进行生态环境衡量,施开放等[3]应用耕地生态足迹模型和GIS方法,在修正Wackernagel提出的耕地产量因子的基础上,通过生态承载力指数分析重庆耕地的生态安全问题,为当地环境和经济的和谐发展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湖北省珍稀森林可持续经营碳汇测算与分析王林;李树滨;郑焰锋;王博宇【摘要】采用生物量、蓄积量回归模型和含碳率换算,对比测算了湖北省珍稀森林可持续经营项目对CO2的封存量与减排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25年计入期内,预计封存碳234792.44t,相当于减排CO2860905.61t,CO2减排量是排放量的6.5倍,减少排放效果显著。
%The amounts of CO2 sequestrated and CO2 emission reduced are compared and estimated in the rare forest sustainable management project in Hubei Province by using the biomass,forest volume regres-sion model and carbon content conversion.The project is expected to sequestrate 234792.44t of carbon in the 25 -year crediting period,equivalent to 860905.6 1 t of CO2 emission reduction,which is 6.5 times the CO2 emissions generated from the project activities.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therefore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ducing emissions.【期刊名称】《林业资源管理》【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5页(P135-139)【关键词】珍稀森林;森林碳汇;湖北省【作者】王林;李树滨;郑焰锋;王博宇【作者单位】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100714;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100714;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100714;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1007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5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要大于呼吸作用而释放的二氧化碳量。
湖北省天然林保护工程森林固碳释氧效益初探唐万鹏;史玉虎;潘磊;王晓荣;王珠娜【摘要】根据湖北省天然林保护工程10a生态效益的监测数据,利用地上活立木蓄积量转换生物量的方法,然后根据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与固碳释氧之间的关系,初步估测了湖北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域林地年均固碳总量为3.593×10^6t,年均释氧总量为9.621×10^6t,固碳价值量为年均43.114亿元,释氧价值量年均36.317亿元,从而科学客观地评估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在固碳释氧方面的效益,为天然林保护工程效益监测、生物固碳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方法依据。
%According to the ecological benefits of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project of 10 years of monitoring data in Hubei Province,and by using conversion method of ground live tree timber volume into biomass,and then according to photosynthesis mak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c compounds and carbon fixation and oxygen release,preliminary study was carried out on the total amount of annual carbon fixation 3.593×10^6t and the total amount of annual oxygen release 9.621×10^6t,the average value of carbon fixation and oxygen release photosynthesis were 4.311 billion Yuan and 3.632 billion Yuan respectively.Therefore,scientific and objective assessment of the benefits of carbon fixation and oxygen release of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project,which provide basic data and methods for monitoring the effects of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project and research of carbon fixation.【期刊名称】《湖北林业科技》【年(卷),期】2011(000)004【总页数】6页(P1-6)【关键词】湖北省;天然林保护工程;木材蓄积量;固碳释氧;效益【作者】唐万鹏;史玉虎;潘磊;王晓荣;王珠娜【作者单位】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武汉430075;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武汉430075;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武汉430075;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武汉430075;河南省郑州市林业局,郑州450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551.1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的CO2浓度不断的增长,导致大气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近百年来地球已增温0.3~0.6 ℃,控制大气中的CO2浓度已刻不容缓[1]。
基于LEAP模型的湖北省能源消耗及碳排放分析
基于LEAP模型的湖北省能源消耗及碳排放分析
龙妍1,2,丰文先2,王兴辉1
【摘要】摘要:LEAP模型是分析区域能源系统的理想工具。
构建湖北省LEAP 模型,设计基准情景、节能情景、强化节能情景等三种情形,通过对比分析,为湖北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节能减碳提供了指导性意见。
结果表明单纯地从技术进步、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新能源发展等方面无法打破湖北省面临的碳排放困局。
保持GDP增速理性化是碳排放在2030年达峰的重点。
【期刊名称】电力科学与工程
【年(卷),期】2016(032)005
【总页数】7
【关键词】碳排放;湖北;能源消耗;LEAP
0 引言
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的示范工程,建立健全碳排放权的分配制度,经济的低碳发展将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湖北省是“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省份,自“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以来,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2010年,湖北省成为首批低碳试点省份之一,能源需求与资源不足矛盾、经济“高碳”特征明显、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困扰着着湖北省的低碳发展。
随着武汉市加入“C40城市气候领袖群”、“中美峰会”上中国提出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等现实背景的确立,湖北省面临的低碳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在保持经济增长的情况下如何削减碳排放成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课题[1]。
随着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导致的全球变暖问题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有关经济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