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墙偏位钢筋处理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195.22 KB
- 文档页数:11
22g柱钢筋偏位处理柱钢筋偏位处理是指当混凝土柱内的钢筋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偏移或错位时,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以确保柱子的正常使用和承载能力。
下面将从柱钢筋偏位的原因、偏位处理的方法和常见的处理措施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柱钢筋偏位的原因1.施工工艺不正确:柱钢筋的偏位可能是由于施工过程中的操作不规范所致,比如钢筋的定位和安装不准确,未能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交叉绑扎等。
2.现场管理不到位:柱钢筋偏位还可能与现场管理不到位有关,比如没有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或资质认证,没有进行施工方案审查和复验等。
3.设备工具不合适:柱钢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到一些专用的设备和工具,如果选择不合适,就有可能导致偏位。
4.不可预见的外力影响:柱钢筋偏位也可能是由于施工过程中受到不可预见的外力影响,比如风力、地震等。
二、柱钢筋偏位处理的方法1.纠偏法:当柱钢筋出现偏位时,可以采用纠偏法进行处理,即通过调整和挪动钢筋的位置,使其恢复到设计要求的正确位置。
这种方法适用于偏位不大的情况,对柱子的承载能力影响较小。
2.补偿法:当柱钢筋出现大的偏位时,无法通过简单的调整和挪动来纠正时,可以采用补偿法进行处理。
补偿法是指在偏位处加设补偿构件,使其承受偏位后产生的附加应力,以减小对柱子的影响。
3.加固法:柱钢筋偏位若影响了柱子的承载能力,就需要采取加固措施,以恢复其正常的使用性能。
加固法可以通过在偏位处加设钢筋或混凝土进行加固,或者采用外包饰面板等方法来提高柱子的承载能力。
4.拆除重做法:如果柱钢筋偏位已经超出了可接受的范围,且无法通过前面的处理方法来修复,就必须考虑拆除重做。
这种方法虽然会增加施工的时间和成本,但是能够确保柱子的使用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常见的柱钢筋偏位处理措施1.加强监督检查: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柱钢筋定位和安装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偏位问题,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
2.合理的施工方案:在施工前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柱钢筋的定位和安装准确无误。
目录1、编制目的项目结构施工目前已大面积展开,为达到业主节点工期,现场抢工阶段局部墙柱插筋出现偏位现象,为不影响结构安全,保证工程质量,现编制墙柱偏位处理方案;2、原因分析2.1 混凝土浇筑之前墙柱钢筋未固定牢固或绑扎时未采用定位措施筋;2.2 混凝土浇筑入模时未在墙柱四周均匀放料;2.3 混凝土振捣时,未在墙柱四周均匀振捣或振捣时振捣到墙柱钢筋;3、处理方案施工、监理及建设单位经过现场检查,针对现场钢筋偏位情况,为了尽量减少对框架柱及剪力墙结构受力部位的影响,分别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3.1 墙柱轻度偏位处理剪力墙、柱竖向钢筋偏位在3cm以内的,将偏位墙柱截面混凝土面剔除50mm;将剔除混凝土后外露钢筋按1:6打弯矫正至原设计墙柱截面尺寸以内如下图,绝对严禁打弯比例超过1:6;3.2 墙柱中度偏位处理剪力墙和框柱竖向钢筋偏位在3~5cm时,先按1:6坡度进行打弯矫正,然后采用同直径L型垫筋加强调整如下图,垫筋与两侧竖筋点焊牢固;3.3 墙柱严重偏位处理剪力墙和框柱竖向钢筋偏位超过5cm时,将偏出一侧无法矫正的钢筋割除,在偏进一侧进行植筋处理;植筋施工流程:放线→钻孔→清孔→验孔→注胶→植筋→固化养护1放线:必须按照图纸要求的钢筋间距、位置放线,为了避开原钢筋砼结构层内钢筋相碰,允许微量移位;2成孔:植筋钻孔深度应不小于25DD为所植钢筋直径,插筋应插入孔底,钻孔孔径应比所植钢筋直径大4-8mm;3清孔:孔内要保持干燥,用高压风将孔内灰尘吹净并用丙酮将孔壁清洗干净;4钢筋除锈:钢筋植入部分应做除锈处理;5植筋:植筋胶应采用A级胶,具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及出厂检测报告;按比例配置植筋结构胶,植筋操作中应保证孔内胶饱满,旋转植入钢筋排除孔内气泡,植筋后24小时内钢筋不得扰动;4、后续施工注意事项4.1 现场绑扎钢筋均采用墙体梯子筋和柱定位箍等措施钢筋;4.2 项目部工长和专职质检员负责监督整改;在工人进行操作整改时,要进行指导控制,以保证施工质量;4.3 打孔、清孔完成后必须经过监理工程师的验收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艺的施工;4.4 植筋完成后必须按规定的数量进行拉拔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4.5后续混凝土浇筑务必增加钢筋看护人员,以保证不再出现钢筋偏位;附:措施筋加工图。
钢筋偏位如何处理一、现浇结构(柱、墙)钢筋偏位处理方案;1、钢筋偏位(柱≤5mm,墙≤3mm):在规范允许范围内不进行处理。
2、钢筋偏位在(柱>5mm≤25mm;墙>3 mm≤15mm),范围内,且不超出保护层厚度时。
按国标图集16G101-1 柱、墙钢筋在楼面变截面时钢筋弯曲做法,直接按照1:6 的比例在结构面调整钢筋,见图1。
3、钢筋偏位(柱>25mm≤50mm;墙>15mm≤30mm)向内偏:如果钢筋位移在25mm 到50mm 之间且向内偏,可直接在楼面上按1:6 比例调整钢筋,保证模板支设,同时采取钢筋根部绑扎和点焊钢筋的方法进行加固,加筋的直径为14,加筋需要与打弯的钢筋绑扎搭接在一起。
4、钢筋偏位(柱>25mm;墙>15mm)向外偏超过保护层:如果钢筋偏位(柱>25mm;墙>15mm),向外偏超过保护层厚度,结构截面不能局部加大处理时可将偏位钢筋打弯锚固,割除长出部分原钢筋,再另植相同钢筋的方法处理。
5、钢筋偏位(柱>50mm;墙>30mm)向内偏时:如果钢筋偏位柱>50mm;墙>30mm 以上向内偏,保留偏位原钢筋,另在设计位置用植筋的方法处理,见图4。
植筋锚固长度可与现浇砼钢筋锚固设计长度相同或按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植筋技术部分计算植筋深度设计值ld();当植筋深度为按构造配置时最小锚固长度符合受压钢筋锚固;受拉钢筋锚固的规定。
规格同原钢筋。
所植钢筋需要与打弯的钢筋或焊接绑扎搭接在一起。
植筋所用锚固胶的锚固性能通过专门的试验确定,或获准使用的植筋锚固胶,除说明书规定可以掺入定量的掺和剂(填料)外,现场施工中不宜随意增添掺料。
植筋时先把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用比所植钢筋直径略大的加长钻头钻孔时在钻头上做好钻孔深度标志,然后用电吹风机的吹风管深入钻孔吹干净灰尘,植筋胶置入锚孔后,在固化完成前,应在固化期间禁止扰动。
植筋完毕应静置养护,养护的条件和时间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执行;养护到期的应进行拉拔试验。
钢筋偏位常见的处理办法现浇结构(柱、墙)钢筋偏位处理方案1、钢筋偏位(柱≤5mm,墙≤3mm):在规范允许范围内不进行处理。
2、钢筋偏位在(柱>5mm≤25mm;墙>3 mm≤15mm),范围内,且不超出保护层厚度时。
按国标图集16G101-1 柱、墙钢筋在楼面变截面时钢筋弯曲做法,直接按照1:6 的比例在结构面调整钢筋,见图1。
3、钢筋偏位(柱>25mm≤50mm;墙>15mm≤30mm)向内偏:如果钢筋位移在25mm 到50mm 之间且向内偏,可直接在楼面上按1:6 比例调整钢筋,保证模板支设,同时采取钢筋根部绑扎和点焊钢筋的方法进行加固,加筋的直径为14,加筋需要与打弯的钢筋绑扎搭接在一起。
4、钢筋偏位(柱>25mm;墙>15mm)向外偏超过保护层:如果钢筋偏位(柱>25mm;墙>15mm),向外偏超过保护层厚度,结构截面不能局部加大处理时可将偏位钢筋打弯锚固,割除长出部分原钢筋,再另植相同钢筋的方法处理。
5、钢筋偏位(柱>50mm;墙>30mm)向内偏时:如果钢筋偏位柱>50mm;墙>30mm 以上向内偏,保留偏位原钢筋,另在设计位置用植筋的方法处理,见图4。
植筋锚固长度可与现浇砼钢筋锚固设计长度相同或按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植筋技术部分计算植筋深度设计值ld();当植筋深度为按构造配置时最小锚固长度符合受压钢筋锚固;受拉钢筋锚固的规定。
规格同原钢筋。
所植钢筋需要与打弯的钢筋或焊接绑扎搭接在一起。
植筋所用锚固胶的锚固性能通过专门的试验确定,或获准使用的植筋锚固胶,除说明书规定可以掺入定量的掺和剂(填料)外,现场施工中不宜随意增添掺料。
植筋时先把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用比所植钢筋直径略大的加长钻头钻孔时在钻头上做好钻孔深度标志,然后用电吹风机的吹风管深入钻孔吹干净灰尘,植筋胶置入锚孔后,在固化完成前,应在固化期间禁止扰动。
植筋完毕应静置养护,养护的条件和时间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执行;养护到期的应进行拉拔试验。
柱钢筋偏位处理方案1.检测与评估:首先需要进行钢筋偏位的检测与评估。
通过现场测量和试验,确定柱钢筋的偏位情况和对于结构安全性的影响程度。
2.重新设计:根据检测与评估的结果,重新设计柱子的钢筋布置。
优化钢筋间距和截面面积,使其符合结构设计要求。
3.预处理:在进行重新布置钢筋前,需要对原有的钢筋进行处理。
如果钢筋断面面积不足,可以考虑增加钢筋数量或者采用大直径的钢筋来保证柱子的强度。
4.拆除与修复:根据重新设计的要求,对原有的钢筋进行拆除与修复。
拆除原有钢筋时需要注意避免对混凝土产生过大的破坏,以免影响柱子的整体强度。
5.新钢筋安装:根据重新设计的钢筋布置方案,进行新钢筋的安装工作。
在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钢筋的位移和偏差控制,确保新钢筋与柱子的连接牢固。
6.焊接与翻修:钢筋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焊接和翻修工作。
焊接工作主要是为了增强钢筋的连接性和整体强度,翻修工作则是为了修复因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损坏或缺陷。
7.质量验收:完成钢筋偏位处理后,进行质量验收工作。
验收包括对柱子的钢筋偏位情况、焊缝的质量和柱子的强度等进行检验,确保柱子的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进行柱钢筋偏位处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工期控制:柱钢筋偏位处理需要对原有的结构进行拆除和修复,施工工期较长。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合理安排施工进度,避免对整体工程进度造成影响。
2.施工安全:在进行柱钢筋偏位处理时,需要注意施工安全。
特别是在进行钢筋拆除和焊接工作时,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3.质量控制:柱钢筋偏位处理是一项精细的工作,对施工质量要求较高。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操作,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施工质量。
总结以上所述,柱钢筋偏位处理方案包括检测与评估、重新设计、预处理、拆除与修复、新钢筋安装、焊接与翻修以及质量验收等步骤,在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工期控制、施工安全和质量控制等问题。
钢筋偏位的几种处理办法一、现浇结构(柱、墙)钢筋偏位处理方案1、钢筋偏位(柱≤5mm,墙≤3mm):在规范允许范围内不进行处理。
2、钢筋偏位在(柱>5mm≤25mm;墙>3 mm≤15mm),范围内,且不超出保护层厚度时。
按国标图集16G101-1 柱、墙钢筋在楼面变截面时钢筋弯曲做法,直接按照1:6 的比例在结构面调整钢筋,见图1。
3、钢筋偏位(柱>25mm≤50mm;墙>15mm≤30mm)向内偏:如果钢筋位移在25mm 到50mm 之间且向内偏,可直接在楼面上按1:6 比例调整钢筋,保证模板支设,同时采取钢筋根部绑扎和点焊钢筋的方法进行加固,加筋的直径为14,加筋需要与打弯的钢筋绑扎搭接在一起。
见图2。
4、钢筋偏位(柱>25mm;墙>15mm)向外偏超过保护层:如果钢筋偏位(柱>25mm;墙>15mm),向外偏超过保护层厚度,结构截面不能局部加大处理时可将偏位钢筋打弯锚固,割除长出部分原钢筋,再另植相同钢筋的方法处理,见图3。
5、钢筋偏位(柱>50mm;墙>30mm)向内偏时:如果钢筋偏位柱>50mm;墙>30mm 以上向内偏,保留偏位原钢筋,另在设计位置用植筋的方法处理,见图4。
植筋锚固长度可与现浇砼钢筋锚固设计长度相同或按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植筋技术部分计算植筋深度设计值ld();当植筋深度为按构造配置时最小锚固长度符合受压钢筋锚固;受拉钢筋锚固的规定。
规格同原钢筋。
所植钢筋需要与打弯的钢筋或焊接绑扎搭接在一起。
植筋所用锚固胶的锚固性能通过专门的试验确定,或获准使用的植筋锚固胶,除说明书规定可以掺入定量的掺和剂(填料)外,现场施工中不宜随意增添掺料。
植筋时先把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用比所植钢筋直径略大的加长钻头钻孔时在钻头上做好钻孔深度标志,然后用电吹风机的吹风管深入钻孔吹干净灰尘,植筋胶置入锚孔后,在固化完成前,应在固化期间禁止扰动。
植筋完毕应静置养护,养护的条件和时间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执行;养护到期的应进行拉拔试验。
2-15#房柱筋偏位处理方案1、编制依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标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G101-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2、柱钢筋偏位及产生的原因柱筋偏位的主要原因有:柱轴线放线不准确;柱模板搭接支撑不牢;柱钢筋骨架绑扎不牢,在节点处梁钢筋就位时将柱筋挤歪了;钢筋绑扎不牢固、操作不规范、人为踩踏浇筑砼时振捣不当,把柱筋骨架振松。
3、整改措施(1)采用人工复位的方法:柱的主筋根部砼剔凿,剔凿成一个深宽均为小坑,然后采用扳手1:6将偏位的钢筋打弯,调至正确位置,每根钢筋再加一根七字拐钢筋绑扎搭接,搭接长度1100mm,弯脚为20mm;(2)采用植筋的方法:偏位较大时,在柱框内相同的延伸线上种植同规格的钢筋,处理步骤如下:1)构造要求:钻孔直径应大于所植钢筋直径4mm,钻孔深度不小于10d;2)钻孔后,应先用空压机或手动气筒彻底吹净孔内碎石和粉尘,保持孔道干燥;3)在孔中注入专用胶液,立即插筋,并按顺时针方向边转边插,直至达到深度,然后对植筋进行固定,直到硬化;4)与该植筋对应的偏位筋,切除时应预留适当的长度,沿根部表面剔除砼,将柱外部分钢筋打弯并埋入楼面里,余下的部分调整后与新植筋钢筋搭接。
4、预防措施(1)熟悉图纸,按图纸及施工工艺标准要求,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严格按钢筋绑扎工艺标准进行施工;(2)做好操平放线工作,弹好水平标高线,柱墙外皮尺寸线,并进行复核;(3)根据弹好的外皮尺寸线,检查下层预留钢筋的位置、数量、长度,如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处理。
绑扎前先整理调直下层伸出的钢筋;(4)柱主筋用两个箍筋分别在楼面标高处和楼面上500mm处固定,绑扎牢靠;(5)浇筑砼前详细检查柱筋的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固定措施是否牢靠。
柱筋偏位处理方案一、发现问题地下室基础混凝土浇筑后,发现负二层部分柱预留钢筋有偏位现象,偏位尺寸主要在____mm以内,个别柱筋偏位较大,超出____mm。
规范允许偏差:轴线____mm,钢筋保护层____mm,共计____mm,即凡是偏差超出____mm的柱主筋均不符合规范要求,均需进行整改。
二、原因分析柱钢筋骨架固定不牢,混凝土浇筑时出现偏位未及时进行放线校核,现场质量监督不到位等。
三、整改措施针对现场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处理措施如下:采用人工调整复位方法,把钢筋的底部先往偏位的反向掰弯,再按1:6的斜度调整到位,另加l型的同直径钢筋与偏位柱筋点焊或绑扎,作为加强筋。
弯折高度范围内的混凝土柱须保证弯折段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故放线时应在柱预留钢筋根部向外放大____mm,放大头的高度要超出弯折平直段____mm,复位后的部分按原设计尺寸放线支模。
与柱筋同直径、同规格柱筋与柱筋点焊装修地面6:1-1柱筋偏位处理方案(二)一、发现问题地下室顶梁板砼浇筑后,发现一层柱预留钢筋有偏位现象,偏位尺寸主要在____mm以内,个别柱筋偏位较大,超出____mm。
规范允许出____mm的柱主筋均不符合规范要求,均需进行整改。
二、原因分析柱轴线放线有偏差;柱模板搭设支撑不牢;柱钢筋骨架绑扎不牢,在节点处梁柱钢筋交叉,梁钢筋就位时把柱钢筋挤歪了;浇注砼时振动不当,把纵筋骨架振松;人为踩踏、来回泵管的拖拉,现场看筋不到位等。
三、安全隐患柱主筋偏位在工程中常会遇到,但不可忽视。
从施工角度考虑,会影响柱子定位和柱模板支设;从结构角度考虑,会影响局部柱主筋保护层厚度,钢筋易被锈蚀,粘结锚固不够,钢筋不能充分受力。
五、整改措施1、采用人工调整复位方法:柱主筋偏位没有超过其保护层厚度____mm时,把钢筋的底部先往偏位的反向掰弯,再按1:6的斜度调整到位,另加l型的同直径钢筋与偏位柱筋点焊或绑扎,作为加强筋。
装修地面柱筋与柱筋点焊与柱筋同直径、同规格61:-1与柱筋同直径、同规格植筋偏位筋浸冰水湿毛巾包裹(焊接时)4 3-柱筋偏位处理方案(三)一、发现问题地下室顶梁板砼浇筑后,发现一层柱预留钢筋有偏位现象,偏位尺寸主要在____mm以内,个别柱筋偏位较大,超出____mm。
柱筋偏位处理方案柱筋偏位是指柱筋与柱中心线产生一定偏离的现象,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会严重影响到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此,节选以下柱筋偏位处理方案共,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帮助。
一、柱筋偏位原因在混凝土结构中,柱筋偏位的原因通常包括以下几种:1.振动不当。
在浇筑混凝土时,不合适的振动会造成柱筋的偏移。
2.施工工艺和材料不良。
如果柱子的支撑或固定不稳定,或者材料不良的话,也可能造成柱筋偏位。
3.设计不合理。
如果在设计中,没有考虑到柱筋偏位的影响,也可能导致柱筋偏位。
二、柱筋偏位处理方案如果发现柱筋偏位,应该立即采取一些措施。
以下是针对柱筋偏位的几种处理方案:1.更换柱筋。
如果柱筋偏位比较严重,可能需要更换柱筋。
在更换柱筋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柱的稳固和完整。
2.调整柱筋位置。
如果柱筋偏位不是很严重,可以考虑调整柱筋位置。
要确保柱筋得到正确的定位,并采用正确的焊接方法进行固定。
3.使用加劲钢筋。
在柱筋位置偏移的情况下,可以添加加劲钢筋以增加柱的强度和稳定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添加加劲钢筋时,必须遵循正确的钢筋布置和熔接规定。
4.采用补强措施。
如果柱筋偏位导致柱的强度下降,就需要采取补强措施。
可以采用钢板增加柱的外形尺寸或运用预应力技术提高柱的强度。
5.重新设计支撑。
如果柱子的形变导致柱筋偏位,则可能需要重新设计支撑系统。
在重新设计支撑时,必须仔细考虑力学要求,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三、柱筋偏位的预防措施为了避免柱筋偏位的发生,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在设计阶段应该考虑到柱筋偏位对结构的影响,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减少柱筋偏位。
例如,采用合适的强度等级和尺寸的柱,同时合理设计布置钢筋等。
2.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振动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防止柱筋产生偏移。
3. 施工前应该认真检查柱筋的布置,并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和工艺要求。
4. 加强监督和检测。
对经常发生柱筋偏位的区域要加强检查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 (1)
三、工程目标 (1)
四、施工准备 (2)
五、现浇结构(柱、墙)钢筋偏位处理方案 (2)
六、现浇框架结构钢筋钢筋偏位及产生原因 (3)
七、现浇框架结构钢筋钢筋偏位预防措施 (3)
八、安全管理措施 (4)
九、附图 1~ 4 (5)
年产 150 万套汽车智能刹车系统项目
柱
钢
筋
偏
位
处
理
方
案
宁波建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钢筋偏位处理方案一、编制依据
序号依据名称编号备注
1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
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 版 )
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4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标示方法
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03G101-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 2011
5
6
国务院令第 393 号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二、工程概况
年产150万套汽车智能刹车系统项目工程,采用桩承台基础;上部结构为框架结构。
本工程采用钢筋级别有一级钢、二级钢、三级钢,规格主要有直径 6、8、10、12、14、16、 18、 20、 22、 25。
三、工程目标
1、进度目标:垫层浇筑完毕后即可开展基础及主体结构施工。
2、质量目标:一次性验收合格。
确保工程质量符合GB50300-2001 《建筑工
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合格要求。
四、施工准备
(一)、技术准备
1、施工方案报审;
2、施工技术交底;
(二)、现场准备
1
每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完成墙柱定位弹线,复核工作后。
(三)、劳动力配置计划
偏位校正配备工人:钢筋工 2 人、砼工1 人,杂工 1 人。
(四)、物资配置计划
准备好钢筋校正扳手,加固钢筋,电焊机,电箱。
五、现浇结构(柱、墙)钢筋偏位处理方案
1 、钢筋偏位(柱≤ 5mm,墙≤ 3mm):在规范允许范围内不进行处理。
2 、钢筋偏位在(柱> 5mm≤ 25mm;墙>
3 mm ≤ 15mm),范围内 , 且不超出保
护层
厚度时:
按国标图集03G101-1 柱、墙钢筋在楼面变截面时钢筋弯曲做法,直接按照1:6 的比例在结构面调整钢筋,见图1。
3 、钢筋偏位(柱> 25mm≤ 50mm;墙> 15mm≤ 30mm)向内偏:
如果钢筋位移在25mm 到50mm 之间且向内偏,可直接在楼面上按1:6 比例调整钢筋,保证模板支设,同时采取钢筋根部绑扎和点焊钢筋的方法进行加固,加
筋的直径为14,加筋需要与打弯的钢筋绑扎搭接在一起。
见图2。
4 、钢筋偏位(柱> 25mm;墙> 15mm)向外偏超过保护层:
如果钢筋偏位(柱> 25mm;墙> 15mm),向外偏超过保护层厚度,结构截面不
能局部加大处理时可将偏位钢筋打弯锚固,割除长出部分原钢筋,再另植相同钢
筋的方法处理,见图3。
5 、钢筋偏位(柱> 50mm;墙> 30mm)向内偏时:
如果钢筋偏位柱> 50mm;墙> 30mm 以上向内偏,保留偏位原钢筋,另在设计位置用植筋的方法处理,见图4。
植筋锚固长度可与现浇砼钢筋锚固设计长度相同或按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50367-2006 ,植筋技术部分计算植筋深度设计值
ld( 、);当植筋深度为按构造配置时最小锚固长
度符合受压钢筋锚固;受拉钢筋锚固
的规定。
规格同原钢筋。
所植钢筋需要与打弯的钢筋或焊接
2
绑扎搭接在一起。
植筋所用锚固胶的锚固性能通过专门的试验确定,或获准使用的植筋锚固胶,除说明书规定可以掺入定量的掺和剂(填料)外,现场施工中不宜随意增添掺料。
植筋时先把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用比所植钢筋直径略大的加
长钻头钻孔时在钻头上做好钻孔深度标志,然后用电吹风机的吹风管深入钻孔吹
干净灰尘,植筋胶置入锚孔后,在固化完成前,应在固化期间禁止扰动。
植筋完
毕应静置养护,养护的条件和时间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执行;养护到期的
应进行拉拔试验。
六、现浇框架结构钢筋钢筋偏位及产生原因
1、柱纵向受力钢筋发生水平或扭转偏位,主要为基础伸出地面处、上下层柱楼板处、角柱、边柱。
偏位原因:柱模板搭设支撑不牢;柱钢筋骨架绑扎不牢,在
节点处梁柱钢筋交叉,梁钢筋就位时把柱钢筋挤歪了;浇注砼时振动不当,把纵筋
骨架振松。
2、梁、板、墙、构造柱等钢筋偏移,主要原因为钢筋绑扎不牢固、操作不规范、人为踩踏、来回泵管的拖拉等。
七、现浇框架结构钢筋钢筋偏位预防措施
1、熟悉图纸,按图纸及工艺标准要求,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2、做好抄平放线工作,弹好水平标高线,柱、墙外皮尺寸线,并进行复核。
3、根据弹好的外皮尺寸线,检查下层预留搭接钢筋的位置、数量、长度,如
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处理。
绑扎前先整理调直下层伸出的搭接筋。
4、严格按钢筋绑扎工艺标准进行施工,钢筋应绑扎牢固。
5、成品保护及施工注意事项
○1柱子钢筋绑扎后,不准踩踏。
○2楼板的弯起钢筋、负弯矩钢筋绑好后,不准在上面踩踏行走。
浇筑混凝土
时派钢筋工专门负责修理,保证负弯矩筋位置的正确性。
○3安装电线管、暖卫管线或其他设施时,不得任意切断和移动钢筋。
○4浇筑混凝土前检查钢筋位置是否正确,振捣混凝土时防止碰动钢筋,浇完混凝土后立即修整甩筋的位置,防止柱筋、墙筋位移。
3
○5 绑竖向受力筋时要吊正,搭接部位绑 3 个扣,绑扣不能用同一方向的顺扣。
并采取加斜撑等措施固定钢筋,防止柱、墙钢筋骨架不垂直。
○6绑板的钢筋时用尺杆划线,绑扎时随时找正调直,防止板筋不顺直,位置
不准。
允许偏差项目,见下表:
现浇框架钢筋绑扎允许偏差
项次项
允许偏
检验方法目
差 (mm)
1网的长度、宽度± 10 尺量检查2网眼尺寸± 20
尺量连续三档,
取其最大值3骨架的宽度、高度± 5尺量检查4骨架的长度± 10 尺量检查5间距± 10 尺量检查6排距± 5尺量检查
7绑扎箍筋、构造筋间
距± 20
尺量连续三档,
取其最大值
8钢筋弯起点位移20 尺量检查
9中心线位移 2 尺量检查
10 水平高差+3、 -0 尺量检查
11 梁、柱± 5尺量检查
12 墙板± 3尺量检查
八、安全管理措施
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遵守安全生产六大纪律及工程操作规程的规定,健全安全制度,加强对每个职工的安全教育,特殊工种持证上岗。
2、钢筋扳拉校正时注意用力均匀且当。
3、临边操作注意身体重心,当心失稳造成伤害。
4
九、附图1~4
宁波拓普项目部
2017 年3月18 日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