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5课1框 意识的本质
- 格式:doc
- 大小:90.50 KB
- 文档页数:2
《生活与哲学》第五课第一框意识的本质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①识记意识的起源、意识的本质。
②理解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③进一步理解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2、能力目标逐步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具有正确认识意识现象、分辨物质与意识的界限、把握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牢固树立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思想观点,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的信仰。
【学习重、难点】①重点: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②难点:意识的起源。
【自主梳理与课堂探究】一、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________长期发展的产物。
⑴__________ __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⑵________ _____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的----________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_________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拓展提升】意识的产生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这个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由一切物质具有反应特性到生命物质的刺激感应性;由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由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
想一想:1、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生物的反应形式同人的意识是什么关系?2、如果人一出生就不在社会中生活,那么人就不会形成意识,这说明了什么?【实例探究】一.1.人类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是(A级)A.物质的反应特性B.人脑C.思维着的精神D.生物的反应形式2.“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
对马克思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级)A.有了人的存在就一定会有意识 B.意识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C.脱离了社会也可以形成意识 D.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3.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知道有三十多个婴儿是各种兽类哺育成长的,其中狼孩最多,他们虽然为人所生,但是由于他们生活在动物群体中,长期脱离社会实践,不可能参加任何社会活动,虽然客观存在作用于他们的头脑,但并没有形成人的意识。
如果为了安全而不和大海在一起,船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高密五中高二政治新授课教学案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 No.8
316 313
11.科学家的试验表明,猴子经过训练可以学会用水桶从水缸里打水浇灭燃烧着的火。
但它不会就近用别的水来灭火。
因为它
A.没有感觉
B.不会说话
C.没有“凡是水都能灭火”这种意识
D.没有经过进一步的训练 12.从意识的产生来看,意识更重要的是____的产物。
A .自然界长期发展
B .物质世界
C .大脑
D .社会发展 13.材料一 “表象不是头脑的(生理的、心理的、心理物理的)机能。
”“思维也不是头脑的产物,甚至也不是头脑的生理机能或一般状态。
” ——阿芬那留斯,转引自《列宁全集》第18卷,第255页。
材料二 “存在就是被感知。
”(贝克莱)
材料三 “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
”(列宁)
材料四 “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晴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 ——《鲁迅全集》第6卷,第219页。
材料五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 l12页。
请问答:
(1)材料一、二的观点对吗?为什么? (2)材料三、四、五阐述了哪些哲学原理?
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意识的本质
编写:赵长荣 审核:邰杰 课时:1课时 使用时间:2013.11.17
【预习案】
【学习目标】
把握意识的本质,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理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通过对本部分的学习,逐步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具有正确认识意识现象,分辨物质和意识的界限,把握两者辩证关系的能力。
【知识自主探究】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预习提示:阅读课本第35页,找出以下问题并在课本
上标明】
1.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本部分预习要求:了解意识的产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从课本上表明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是什么?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是什么?
2. 意识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如何理解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重要的还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预习提示:阅读课本第36页,找出以下问题并在课本上标明】
1.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 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反射分为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
无条件反射是动物由遗传获得的本能。
条件反射有哪两种?其中,人所有特的是哪一种?
3. 意识就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
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预习提示:阅读课本第36-37页,找出以下问题并在课本上标明】
1. 阅读探究材料“鲁迅曾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并回答问题。
2. 意识的反映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综合上述一、二、三方面的内容,我们这样来认识意识的本质:从起源上看,意识是 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内容上看,意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内容看,意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为了安全而不和大海在一起,船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高密五中高二政治新授课教学案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 No.8
314 315
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之,物质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
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就是要坚持_______________,反对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案】
探究1:动物看到食物后就会分泌唾液。
而当人们听到别人讲到梅林,酸梅,通过语言这一途径,引起了反射,分泌了唾液, 人和动物的反映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探究2:判断并说明理由
1.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的意识不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2.现实中不存在鬼神,因此鬼神观念不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3.意识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
【拓展案】
1.有了人脑不一定有意识。
是因为
A. 人脑只是意识的“加工厂”
B. 意识只有部分内容来自人脑
C. 意识不一定是人脑的产物
D. 人脑不一定是健全的人脑 2.民谚“北人不梦象,南人不梦驼”说明了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反作用于存在
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 3.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绘画,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头牛。
”这段话说明
A.不是上帝创造了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上帝
B.物质决定意识,有什么样的上帝,就有什么样的上帝观念
C.上帝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如实的反映
D.关于上帝观念不过是人脑自生的
4.据文献记载:在印度曾多次发现小孩被狼叼走,并狼群中长大的事例,这些“狼孩”有的虽已七八岁,甚至十来岁,但都不会说话,不会思维。
这类事例表明
A.狼孩的脑子天生就是不聪明的
B.狼孩的脑子不是人脑
C.狼孩的脑子虽是人脑,但思维不一定是人脑的机能
D.狼孩没有社会实践,所以不可能产生思维
5.恩格斯说:“一切观点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一一正确的或歪曲的反映。
”这句话主要告诉人们
A.不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要经过客观世界的检验
B.正确的思想意识、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C.有了人脑再加上现实就等于意识
D.观念等于经验,经验等于意识,所以意识来源于人脑的观念
6.在电脑的控制下,机器能够自动调节,导弹能够自动命中目标,宇宙飞船能够自动导航。
因此,有人认为,电脑是有意识的。
上述观点
①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否认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③否认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④否认意识是客观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7.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对此正确的理解有 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②正确的意识和错误的意识的区别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做出了反映
③具体感觉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抽象思维则可以脱离客观事物,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④人们对现状的感受与认识,对过去的思考与总结,对未来的预测等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医学临床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活动的灵活多变性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有人喜欢“钻牛角尖”往往与该区域的“换档装置”出现故障有关。
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
②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的机能 ③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 ④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9.“世人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首诗反映的哲理是
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应不可能相同
B.人们因主观因素的不同,对同一事物可能做出不同的反映
C.客观的变化决定主观的变化
D.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10. 下列说法中体现物质决定意识的是
①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③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⑤存在即被感知 A .①②④ B .③④⑤ C .②④ D .①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