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活与哲学第五课考点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1.83 MB
- 文档页数:38
第二节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一、认识的根本任务(一)认识1、含义: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按性质2、分类:感性认识:对事物现象的认识属于感性认识按程度和水平理性认识: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3、根本任务及方法论(1)根本任务: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头国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认识的目的:指导实践(3)方法论:①要求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付出艰苦劳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
②运动科学思维的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③反对夸大理性认识否认感性认识或只重书本不重实践的唯理论(本本主义);也反对夸大感性认识否认理性认识或只重实践不重书本的经验论。
4、为什么认识的根本任务是又感性上升到理性又现象到本质、规律(1)从现象与本质、规律的区别来说,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和规律。
(2)从认识的程度、水平来说,认识需要又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从认识的作用来看,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直到实践。
(二)现象与本质、规律的关系及注意问题2、注意的问题(1)同一本质可以有多种现象来表示(2)同一现象可以表现了不同的本质和规律(四)假象与错觉的关系(五)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六)真理与科学理论1、含义:(1)真理: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2)科学理论:把真理性的认识系统化,按其内在逻辑构成一定的体系。
※2、科学理论的作用:(1)决定了它能够预见事物的发展方向(2)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3、方法论:(1)充分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掌握科学理论,深入实际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作用。
(3)要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二、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的本质(怎么做)(一)原理帽: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付出坚信劳动,不断创造条件的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意识观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体系构建】【考点展示】 1. 意识的起源 2.意识的生理基础 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4.物质决定意识 5.意识的能动作用6.意识能动性的特点及表现 7.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8.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知识梳理】◆意识的本质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没有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
3、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形成,不仅离不开人脑,还必须有被反映的客观存在。
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就不能产生。
★从上述三方面内容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表现)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不仅能反映动创造 而且而且能动创造 而且。
它不仅能够动创造 二.意识的作用 (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一.意识的本质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物质决定意识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而而且能够创造而推测创造而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③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们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表现)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该作用是指人们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发;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