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6怀念母亲》word教案 (6)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3
六年级语文怀念母亲教案「人教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怀念母亲》。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能够分析和理解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恩之情。
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人文关怀。
培养学生的母语意识和文化自信。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课文《怀念母亲》是一首表达对母亲的无尽思念和感激之情的诗歌。
诗歌中描绘了母亲对孩子的深深关爱和无私付出,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怀念和愧疚之情。
2.2 教学重点:课文的理解和朗读。
词语和句型的运用。
主题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提问学生对母亲的记忆和感受,引发学生对母亲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3.2 阅读理解: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型的运用。
3.3 朗读练习: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3.4 写作练习:让学生以母亲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讨论情况。
4.2 朗读表现:评价学生在朗读时的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4.3 写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表达和创造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怀念母亲》5.2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5.3 教学材料:课文复印件、写作纸张和文具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让学生提前阅读课文《怀念母亲》,并准备分享自己对母亲的回忆和感受。
6.2 课中活动: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组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创作一篇关于母亲的短文。
6.3 课后活动: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给母亲写一封感谢信,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第七章:教学策略7.1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兴趣。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怀念母亲》语文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怀念母亲》语文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怀念母亲》语文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怀念母亲》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3.感情朗读。
4.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关于季羡林的资料和阅读文章《永久的悔》,《我的中国心》的歌碟教学程序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师: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母亲,每个母亲都是世上最伟大的人,你们爱你们的母亲吗?你们知道失去母亲的滋味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怀念母亲。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 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2.再读课文,想想文中的两个母亲分别指的是谁?(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
)3.你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谈谈自己的感受。
4.小组交流、汇报。
师生总结。
(体会到了对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的深深的爱与怀念。
对祖国母亲: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
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
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
我有时简直想得不能忍耐。
心里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国了。
一想到我的母亲和祖国母亲,就心潮腾涌,惶惶不可终日,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
六年级上册语文《怀念母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母亲的形象,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尊敬母亲的美好情感。
(2)学会珍惜与亲人相处的时光,培养感恩之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2. 教学难点:(1)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
(2)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尊敬母亲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席慕蓉及其作品风格。
(2)引导学生思考题目“怀念母亲”的含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氛围。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遇到问题可以与同桌交流。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母亲的形象及作者的怀念之情。
4. 品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作者如何表现母亲的形象。
(2)学生举例说明细节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教师点评并指导。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母亲的形象,分享与母亲相处的点滴。
(2)学生通过发言,表达对母亲的热爱、尊敬和感激之情。
四、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母亲的片段。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
2. 课文理解评价:通过提问、回答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怀念母亲》教案(通用10篇)《怀念母亲》教案 1【教材简析】《怀念母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该文表达了季羡林先生对生母及祖国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读写“真挚、寝不安席、频繁、朦胧、凄凉、斑驳、篇章”等词语。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透过关键词句感悟深沉的爱国之情。
过程与方法:生活迁移,逐步引领。
情感与价值观:感念母亲的养育之恩,体会季羡林旅居海外对祖国异常强烈的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感悟、品味揣摩,体会季羡林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意真挚的爱慕,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感念母恩1、全世界,有且仅有一个称呼是相同的,你们知道这个称呼是什么吗?对,这个称呼就是母亲。
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全世界不同肤色、不同国别、不同语言的人们喊出了一个同样的称呼呢?(学生自由交流)2、同学们,你爱你的母亲吗?为什么?(学生自由交流)二、关注留守,畅抒别情是啊,在我们成长的足迹中,无不倾注了母亲全心全意的关爱,哪怕是一个眼神、一句唠叨、一声抚慰、一次等待……一切的一切,回想起来都是那么窝心,那么温暖。
可是,因为种种无奈,我们不得不与父母分开,例如为了学业,我们在校住宿,一个星期才能与父母团聚一次;也有的父母,为了给你们一个更灿烂的明天,选择远走他乡挣钱养家,有时一年都见不到一面。
同学们,与母亲分别的日子里,你想念母亲么?思念无法遏制的你,经常会处于什么样的情景当中呢?三、品读课文,情感共鸣“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道出了全天下母亲对子女的牵挂。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也刻画出普天下子女对母亲感激不尽的情怀。
现在,我们打开课本第22页,默默勾画出季羡林与你心意相通的地方,记录下你和季羡林一脉相通的情感涓流。
不理解的地方也做上记号,一会我们共同解读季羡林的心声。
人教版六年级上《怀念母亲》语文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1.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多种阅读形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分享的能力。
2.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尊敬长辈的美好情感。
3.2教育学生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光,学会感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1.1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1.2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怀念母亲》,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怀念”是什么意思吗?(3)引导学生回答,并解释“怀念”的意思。
2.自读课文(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
(2)提问: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3.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请同学们谈谈自己读完课文的感受。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并说明原因。
4.分析课文(1)分析课文第一段,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2)分析课文第二段,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3)分析课文第三段,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愧疚之情。
5.学习生字词(1)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
(2)请同学们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6.课堂小结(1)请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7.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作文,题目自拟。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分享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等。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通用10篇)怀念母亲教学设计(通用10篇)《怀念母亲》这篇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季羡林先生对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怀念母亲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怀念母亲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怀念母亲》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是季羡林先生所写。
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深深的眷恋。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作者表达的深厚的感情缺乏体验,在感受情感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1、准确读写课文8个生字和“寝不安席、频来入梦、凄凉、朦胧、可见一斑、真挚”等六个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描写对祖国母亲魂牵梦萦的句子。
3、品味揣摩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旅居海外时对祖国异常强烈的思念之情,从而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4、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5、学习体会关键词句,结合课外资料理解课文内容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品味揣摩,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的敬意与真挚爱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播放图片师:刚才看这个短片,除了个别同学在交头接耳,议论。
其他同学都很专注。
我从你们的坐姿和眼神中能看出来,你们或许有些感动,有些温暖,甚至觉得甜蜜。
那么此刻,带着这些感受再次轻轻的呼喊这个名字-----母亲。
轻轻的呼喊……我们每个孩子对自己的母亲都有着深厚的,不一样的感情。
同样,有位国学大师他对母亲也有着特殊的感情。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国学大师,走近她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
板书课题----怀念母亲(齐读课题)介绍作者二、检测预习课前大家对课文做了充分的预习,现在老师要检查检查。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怀念母亲》教案【三篇】教材分析: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
作者开门见山,指出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同时引出下文对两位母亲的描述。
接着,作者描述了自己与亲生母亲的关系;然后,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将对两位母亲同样的敬意、相同的爱慕表达得酣畅淋漓,这也是文章的重点所在。
最后,作者呼应文章开头,说明为什么会有对两位母亲不变的情怀,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学情分析:课文语言富有跳跃性,而且作者对母亲和祖国的这种深厚感情,学生缺乏现实体验。
因此,在感受作者的情感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那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板书课题:怀念母亲。
教师强调“怀”和“念”都有“心”,用心去感悟文章表达的情感。
2.文中怀念哪两个母亲?对这两个母亲,作者有怎样的感情?二、自学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文中的哪些描写中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用“”划出相关的句子,用“△”标出句中的关键词,在句旁简要地批注下你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读出你的感受。
(时间6分钟)三、展示点拨(一)母亲弃养—悔恨之心重点理解:1.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抓关键词“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理解“恨”。
2.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抓关键词“灵魂不全”、“终天之恨”理解“恨”。
3.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怀念母亲》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1.3能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享,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2.2通过课文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培养对亲人的敬爱之情。
3.2培养爱国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1.2学习生字词,积累词语。
2.教学难点:2.1分析课文结构,概括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板书课题《怀念母亲》,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思考:课文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2.朗读课文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发音。
3.学习生字词3.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跟读,理解词语的含义。
3.2学生分享生字词的识记方法,互相交流。
4.分析课文结构4.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划分段落。
4.2学生概括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5.理解课文内容5.1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怀念之情?6.感受作者情感6.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7.小组讨论7.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课文中的母亲具有哪些品质?7.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8.课堂小结8.2学生复述课文主要内容,巩固知识。
9.作业布置9.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9.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孩子完成作业。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2.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
3.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4.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资源1.课文原文2.生字词表3.课文结构分析图4.课后练习题六、教学延伸1.课后组织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怀念母亲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描写对祖国母亲魂牵梦萦的句子。
2.品味揣摩重点词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之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品味揣摩,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的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之情。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都对自己的母亲有着一份独特的爱。
著名学者季羡林的文章里,对母亲也有着独特的解释。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对课文已有了初步了解,课文以怀念母亲为题,写了哪两个母亲?(板书:亲生母亲、祖国母亲)
他对这两个母亲怀着怎样的感情?(板书:崇高的敬意、真挚的爱慕)
3.引入:看来大家对上节课的内容掌握非常扎实,这节课我们在学习时要用心体会作者对两位母亲的崇高敬意与真挚爱慕。
二、出示学习目标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品味揣摩重点词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
和同样真挚的爱慕之情。
三、自学指导
细读课文,体会感情:
1.从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作者怀念亲生母亲?并用——画出来。
反复读一读,想
一想从关键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找出课文中描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用~~~画出来读一读,小组内交流一
下感受。
四:先学环节
1.学生按照自学指导自学。
2.教师巡视指导。
五、后教环节
学生汇报交流。
1.品思母之情
(1) 课件: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真想随母亲
于地下。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
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生:我从这几句话中体会到作者失去母亲很伤心、难过。
师:你从哪些关键词中体会到的?
生:从食不下咽、寝不安席中体会到的。
过渡:是呀,最亲最近的人永远离开了自己,再也见不到她慈祥的面容,怎能不让人悲痛欲绝呢?谁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会如此痛苦不堪?
生:因为作者的愿望没有实现。
师:作者的愿望是什么?请看资料,我相信会更好的帮助我们了解他当时的心情。
(出示课件)
生:我从中体会到作者非常遗憾与后悔。
师:母亲是带着遗憾、带着不舍,离开这个世界,也离开了自己的孩子,一想起这些,作者真是心如刀绞。
(2)课件: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tíng)根的孤寂的小城,不
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生汇报体会
(3)出示句子: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
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生谈体会。
引导: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怎样的?
过渡:作者是那样怀念母亲,数十年如一日。
1935年,作者留学德国,远在异国他乡,季老怀念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母,还有那——(祖国母亲)
2.品思国之情
过渡:作者是那样怀念母亲,数十年如一日。
1935年,作者留学德国,远在异国他乡,季老怀念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母,还有那——(祖国母亲)
出示句子: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
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生:从中体会到非常思念祖国。
引导:你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
生回答
引导:凄凉和甜蜜在这里是否矛盾,你是如何理解的?
3.拓展延伸: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写法与其他的文章有些什么不同。
(如摘录日记,摘录文章来表达思想感情等)
4.在1984年的春节联欢会上,香港歌星张明敏唱了一首歌《我的中国心》,震撼了所有人,这首歌唱出了所有海外游子的心声,虽然他们常年漂泊在外,可他们始终不忘自己的祖国,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5.下面让我们深情地朗诵这首《我的中国心》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写一写:把最想对亲生母亲或者祖国母亲说的话写下来。
板书:
怀念母亲
亲生母亲 = 祖国母亲
崇高的敬意真挚的爱慕
悲痛凄凉又甜蜜
遗
憾
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