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15
浙江省杭州市2017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1.2017年5月,中科院、国家语委和全国科技名词委正式定名118号元素为“”,其部分信息如图所示。
则下列有关氮的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符号为Og B.相对原子质量为118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9 D.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97【答案】A2.工业上可用如下反应侧取金属钡:2Al+4BaO3Ba↑+Ba(AlO2)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物铝能被磁铁吸引 B.生成物Ba(AlO2)2属于氧化物C.反应前后铝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答案】C【解析】A选项反应物铝不能被磁铁吸引;B选项生成物Ba(AlO2)2属于盐类物质;C选项反应前铝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反应后为+3价,是正确的叙述;D选项该反应为置换反应;故答案选择C10.小金在做电解水实检时,先在水中加人少量含酚酞的硫酸钠溶液(硫酸钠溶液呈中性),再通直流电一段时间,现象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气体a,发现木条上火焰熄灭B.在酒精灯火焰上检验气体b,气体b不能燃烧C.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的溶液中存在大量OH-D.在此反应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答案】C【解析】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可知a试管中为氧气,b试管中的气体为氢气;故AB叙述错误;C选项因为电极附近溶液呈现红色,故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的溶液中存在大量OH-是正确的叙述;D选项此反应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答案选择C13.硫酸镁在工农业以及医疗上有广泛应用,其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沮度升高而增大B.10℃时,27.7g硫酸镁和72.3g水可配制成质量分数为27.7%的硫酸镁溶液C.50℃时,100g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9:100D.70℃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答案】C16.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 “”“”表示不同离子)。
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实验或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 B.制取并收集O2C.振荡试管 D.加热液体2.(★)火力发电厂常通过化学反应来减少SO 2排放,其反应原理为:2X+2SO 2+O 2═2CaSO 4+2CO 2.有关该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A.CaSO4是氧化物 B.属于复分解反应C.X化学式是CaCO3 D.硫元素只显+4价3.(★★)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看到水的各种状态,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早春,沥沥小雨,河面上会出现“白气”,说明液化吸热B.炎夏,冰箱中拿出来的冰棍熔化,是因为吸收热量C.深秋,露水增多,露水是水蒸气的汽化现象D.隆冬,玻璃窗内表面通常会有一层白霜,这是水蒸气升华现象4.(★★)用新鲜菠菜验证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小组同学的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实验准备:用绳子扎紧袋口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B.实验现象: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实验说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实验改进:可用开水烫2~3分钟的菠菜设置对照组5.(★★)小徐根据如图实验装置进行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有关该实验和装置的分析合理的是()A.烧杯中的热水只能起到升高可燃物温度的作用B.湿棉花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CO2进入试管C.试管内外的白磷现象不同,因为其着火点不同D.对实验的分析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条件6.(★★)已知甲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0℃时,将甲固体物质加入到盛有10g水的试管中,充分溶解后,观察到试管中有剩余的甲.下列操作一定会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是()A.再加入少量的水B.再蒸发一部分溶剂,恢复到20℃C.升高温度到40℃D.加40℃甲饱和溶液,恢复到20℃7.(★★)培养郁金香的无色营养液,可能由KNO 3、Ca(NO 3)2、K 2CO 3、KCl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
浙江省杭州市2017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1.2017年5月,中科院、国家语委和全国科技名词委正式定名118号元素为“”,其部分信息如图所示。
则下列有关氮的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符号为Og B.相对原子质量为118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9 D.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97【答案】A2.工业上可用如下反应侧取金属钡:2Al+4BaO3Ba↑+Ba(AlO2)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物铝能被磁铁吸引 B.生成物Ba(AlO2)2属于氧化物C.反应前后铝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答案】C【解析】A选项反应物铝不能被磁铁吸引;B选项生成物Ba(AlO2)2属于盐类物质;C选项反应前铝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反应后为+3价,是正确的叙述;D选项该反应为置换反应;故答案选择C10.小金在做电解水实检时,先在水中加人少量含酚酞的硫酸钠溶液(硫酸钠溶液呈中性),再通直流电一段时间,现象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气体a,发现木条上火焰熄灭B.在酒精灯火焰上检验气体b,气体b不能燃烧C.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的溶液中存在大量OH-D.在此反应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答案】C【解析】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可知a试管中为氧气,b试管中的气体为氢气;故AB叙述错误;C选项因为电极附近溶液呈现红色,故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的溶液中存在大量OH-是正确的叙述;D选项此反应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答案选择C13.硫酸镁在工农业以及医疗上有广泛应用,其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沮度升高而增大B.10℃时,27.7g硫酸镁和72.3g水可配制成质量分数为27.7%的硫酸镁溶液C.50℃时,100g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9:100D.70℃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答案】C16.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 “”“”表示不同离子)。
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分,每小题3分)1.2017年5月,中科院、国家语委会和全国科技名词委正式定名118号元素为“”其部分信息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符号为Og B.相对原子质量为118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9 D.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972.工业上可用如下反应制取金属钡:2Al+4BaO 3Ba↑+Ba(AlO2)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物铝能被磁铁吸引B.生成物Ba(AlO2)2属于氧化物C.反应前后铝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D.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3.硫酸镁在工农业以及医疗上有广泛应用,其溶解度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1030507090溶解度/g27.739.349.054.151.1A.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10℃时,27.7g硫酸镁和72.3g水可配制成质量分数为27.7%的硫酸镁溶液C.50℃时,100g的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9:100 D.70℃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4.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位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〇”“”表示不同离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〇表示氯离子B.表示钠离子C.可用适量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进行检测D.此反应的实质是和〇结合生成水分子5.在试管放入一根镁条(已除去氧化膜),往其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至浸没镁条,现察到如下现象:①镁条表面迅速覆盖一层疏松的固体物质,经检验发现生成的固体物质中有单质银;②镁条表面有明显的气泡现象,经检验发现气泡中有氢气;对于上述实验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镁能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银B.镁跟硝酸银溶液反应会生成氢气C.镁投入硝酸银溶液中只发生2AgNO3+Mg═Mg(NO3)2+2AgD.根据该实验可判断镁比银化学活动性强二、填空题6.测定BaCl2•xH2O中结晶水数目的过程如图所示:(1)写出此过程中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2)在灼烧过程中,如果空气不充足和温度过高,会有部分沉淀物转化为BaS,这会使x的测定结果(选填“偏低”、“偏高”或“不变“).7.小金通过图示装置验证CO2能与NaOH发生化学反应.推注射器活塞向充满CO2的集气瓶中注入过量20%的NaOH溶液,振荡集气瓶后打开止水夹.(1)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2)反应后将集气瓶中混合物过滤,所得溶液中除CaCl2外,还存在的溶质有.8.小金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验中用电子天平和量筒准确测量出表中m1、m2、m3、m4和V.(实验中操作正确.O2的密度为ρg/cm3)实验序号1 2 …m1(MnO2)/gm2(KClO3)/gm3(试管)/gm4(试管+加热后剩余固体)/g量筒内收集气体的体积V/cm3(1)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2)根椐质量守恒定律,m1、m2、m3、m4和V之间应存在的等量关系为.(3)每次实验结束后,小金在拆卸装置时总能闻到刺激性气味.他将加热后剩余固体中的MnO2分离并测量其质量.发现总小于加热前MnO2的质量,查阅资料后发现,一般认为加热KC1O3,和MnO2混合物的反应过程如下:第1步:2MnO2+2KC1O32KMnO4+Cl2↑+O2↑;(其中Cl2有刺激性气味)第2 步2KMnO4K2MnO4+MnO2+O2↑:第3 步:K2MnO4+Cl22KCl+MnO2+O2↑.写出加热后剩余固体中MnO2质量小于加热前MnO2质量的原因.9.小金利用图示装置进行甲、乙对比实验,探究温度对CO和Fe2O3反应的影响(固定装置略).(1)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图示装置还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2)完全反应后,两组的生成物均为黑色粉未(纯净物),分别用两组生成物进行以下实验:步骤操作甲组现象乙组现象1称量黑色粉末质量/g m1m22取黑色粉末,用磁铁吸引能被吸引能被吸引3取黑色粉未,加入稀盐酸全部溶解,有大量气泡无明显现象4取黑色粉末,加入足量CuSO4溶液有红色物质生成无明显现象①甲组的黑色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②小金查阅资料后发现Fe3O4在常温下不与稀盐酸、CuSO4溶液反应,故猜想乙组的生成物为Fe3O4.他又发现m2恰好为g,这可成为支持上述猜想的新证据.(3)甲、乙两组实验说明温度对CO和Fe2O3反应影响,且均体现出CO的(填写化学性质).三、计算题10.在海底和冻土层存在着储量巨大的“天然气水合物“,具有良好开发和应用前景.有科学家开采得到一种大然气水合物样品,取95.6克样品放置在一密闭容器内,该样品迅速转化为甲烷气体(CH4)和水,将甲烷气体分离并完全燃烧,得到35.2 克二氧化碳.求该天然气水合物样品中甲烷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7年5月,中科院、国家语委会和全国科技名词委正式定名118号元素为“”其部分信息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符号为Og B.相对原子质量为118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9 D.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97【考点】C5: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Og,故正确;B.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7,故错误;C.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所以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8,故错误;D.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该原子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8,故错误.故选A.2.工业上可用如下反应制取金属钡:2Al+4BaO 3Ba↑+Ba(AlO2)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物铝能被磁铁吸引B.生成物Ba(AlO2)2属于氧化物C.反应前后铝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D.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考点】8D: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81: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A3: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D6: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FA:反应类型的判定.【分析】A、根据磁铁能吸引铁、铬等金属,进行分析判断.B、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C、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判断.D、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解答】解:A、磁铁能吸引铁、铬等金属,铝不能被磁铁吸引,故选项说法错误.B、生成物Ba(AlO2)2是由钡、铝、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C、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Al属于单质,故铝元素的化合价为0;Ba(AlO2)2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不为0,反应前后铝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D、该反应的反应物中铝是单质,生成物是钡是单质,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3.硫酸镁在工农业以及医疗上有广泛应用,其溶解度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1030507090溶解度/g27.739.349.054.151.1A.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10℃时,27.7g硫酸镁和72.3g水可配制成质量分数为27.7%的硫酸镁溶液C.50℃时,100g的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9:100D.70℃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考点】7M: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7T: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分析】A、根据硫酸镁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1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为27.7g,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5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为49.0g,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由硫酸镁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可以看出10℃~7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大于7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B、1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为27.7g,1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27.7g硫酸镁固体,10℃时,72.3g水最多能溶解的硫酸镁的质量小于27.7g,则形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27.7%,故选项说法错误.C、5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为49.0g,5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49.0g硫酸镁固体,该温度下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9.0g:100g=49:100,故选项说法正确.D、70℃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硫酸镁的溶解度减小,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4.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位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〇”“”表示不同离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〇表示氯离子B.表示钠离子C.可用适量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进行检测D.此反应的实质是和〇结合生成水分子【考点】97: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分析】根据题意,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根据题意,“〇”“”表示不同离子.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反应后氢离子消失,则〇表示氢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反应后氢氧根离子消失,则表示氢氧根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表示的是钠离子,不能用适量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进行检测,故选项说法错误.D、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此反应的实质是和〇结合生成水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5.在试管放入一根镁条(已除去氧化膜),往其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至浸没镁条,现察到如下现象:①镁条表面迅速覆盖一层疏松的固体物质,经检验发现生成的固体物质中有单质银;②镁条表面有明显的气泡现象,经检验发现气泡中有氢气;对于上述实验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镁能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银B.镁跟硝酸银溶液反应会生成氢气C.镁投入硝酸银溶液中只发生2AgNO3+Mg═Mg(NO3)2+2AgD.根据该实验可判断镁比银化学活动性强【考点】85:金属的化学性质.【分析】根据镁条和硝酸银溶液反应后,镁条表面迅速生成单质银,镁条表面也会生成氢气进行分析.【解答】解:镁条和硝酸银溶液反应后,镁条表面迅速生成单质银,镁条表面也会生成氢气,所以A、通过分析可知,镁能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银,故A正确;B、镁也能跟硝酸银溶液反应会生成氢气,故B正确;C、通过分析可知,镁既会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也能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氢气,故C错误;D、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根据该实验可判断镁比银化学活动性强,故D正确.故选:C.二、填空题6.测定BaCl2•xH2O中结晶水数目的过程如图所示:(1)写出此过程中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BaCl2+H2SO4═BaSO4↓+2HCl.(2)在灼烧过程中,如果空气不充足和温度过高,会有部分沉淀物转化为BaS,这会使x的测定结果偏高(选填“偏低”、“偏高”或“不变“).【考点】9H:盐的化学性质.【分析】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在灼烧过程中,如果空气不充足和温度过高,会有部分沉淀物转化为BaS,从而导致硫酸钡的质量偏小.【解答】解:(1)过程中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H2SO4═BaSO4↓+2HCl.故填:BaCl2+H2SO4═BaSO4↓+2HCl.(2)在灼烧过程中,如果空气不充足和温度过高,会有部分沉淀物转化为BaS,会有部分沉淀物转化为BaS,导致硫酸钡的质量偏小,从而导致氯化钡质量偏小,这会使x的测定结果偏高.故填:偏高.7.小金通过图示装置验证CO2能与NaOH发生化学反应.推注射器活塞向充满CO2的集气瓶中注入过量20%的NaOH溶液,振荡集气瓶后打开止水夹.(1)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氯化钙溶液流入左边集气瓶中,并且溶液变浑浊.(2)反应后将集气瓶中混合物过滤,所得溶液中除CaCl2外,还存在的溶质有NaOH和NaCl.【考点】95:碱的化学性质.【分析】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解答】解:(1)推注射器活塞向充满CO2的集气瓶中注入过量20%的NaOH 溶液,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左边集气瓶中的气压减小,打开止水夹后,氯化钙溶液流入左边集气瓶中,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因此观察到的现象是:氯化钙溶液流入左边集气瓶中,并且溶液变浑浊.故填:氯化钙溶液流入左边集气瓶中,并且溶液变浑浊.(2)反应后将集气瓶中混合物过滤,所得溶液中除CaCl2外,还存在的溶质有过量的氢氧化钠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钠.故填:NaOH和NaCl.8.小金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验中用电子天平和量筒准确测量出表中m1、m2、m3、m4和V.(实验中操作正确.O2的密度为ρg/cm3)1 2 …实验序号m1(MnO2)/gm2(KClO3)/gm3(试管)/gm4(试管+加热后剩余固体)/g量筒内收集气体的体积V/cm3(1)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水蒸气冷凝回流到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炸裂.(2)根椐质量守恒定律,m1、m2、m3、m4和V之间应存在的等量关系为m1+m2+m3=m4+Vρg/cm3.(3)每次实验结束后,小金在拆卸装置时总能闻到刺激性气味.他将加热后剩余固体中的MnO2分离并测量其质量.发现总小于加热前MnO2的质量,查阅资料后发现,一般认为加热KC1O3,和MnO2混合物的反应过程如下:第1步:2MnO2+2KC1O32KMnO4+Cl2↑+O2↑;(其中Cl2有刺激性气味)第2 步2KMnO4K2MnO4+MnO2+O2↑:第3 步:K2MnO4+Cl22KCl+MnO2+O2↑.写出加热后剩余固体中MnO2质量小于加热前MnO2质量的原因少量的氯气随着氧气排出,使得反应③没有发生完全.【考点】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分析】(1)根据试管加热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解答; (3)根据反应的过程来分析解答.【解答】解:(1)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倒流到热的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故答案为:防止水蒸气冷凝回流到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炸裂;(2)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质量不变,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则m 1+m 2+m 3=m 4+Vρg/cm 3;故填:m 1+m 2+m 3=m 4+Vρg/cm 3;(3)在反应中少量的氯气随着氧气排出,使得反应③没有发生完全,所以导致剩余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小于加热前二氧化锰的质量;故填:少量的氯气随着氧气排出,使得反应③没有发生完全.9.小金利用图示装置进行甲、乙对比实验,探究温度对CO 和Fe 2O 3反应的影响(固定装置略).(1)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图示装置还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在导管后扎气球 .(2)完全反应后,两组的生成物均为黑色粉未(纯净物),分别用两组生成物进行以下实验: 步骤 操作甲组现象乙组现象1 称量黑色粉末质量/g m 1 m2 2 取黑色粉末,用磁铁吸引 能被吸引能被吸引3 取黑色粉未,加入稀盐酸 全部溶解,有大量气泡 无明显现象4取黑色粉末,加入足量CuSO 4溶液有红色物质生成无明显现象①甲组的黑色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HCl═FeCl2+H2↑.②小金查阅资料后发现Fe3O4在常温下不与稀盐酸、CuSO4溶液反应,故猜想乙组的生成物为Fe3O4.他又发现m2恰好为 4.64g,这可成为支持上述猜想的新证据.(3)甲、乙两组实验说明温度对CO和Fe2O3反应影响,且均体现出CO的还原性(填写化学性质).【考点】2C: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8A: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G5: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1)根据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需要进行尾气处理,据此解答;(2)①根据铁能被磁铁吸附,能与盐酸反应的性质分析回答;②根据乙组生成物与酸反应的现象分析成分,根据化学式计算,验证分析推断;(3)根据实验的结果分析结论.【解答】解:(1)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利用一氧化碳的可燃性采用点燃的方法处理一氧化碳或在导管后扎气球收集一氧化碳,可以防止污染空气;(2)①在甲中,黑色粉末全部能被磁铁吸引,能全部与盐酸反应有气泡,加入足量CuSO4溶液,有红色物质生成可知,甲组的固体产物是Fe,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②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的固体产物为黑色,可能是铁粉、四氧化三铁或二者的混合物,在乙组中,生成物能被磁铁吸引,取黑色粉末加入盐酸,乙组观察到黑色固体溶解,无气泡,取黑色粉末,加入足量CuSO4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铁粉的产生,说明生成物是四氧化三铁,m2=4.8g××100%=4.64g;(3)甲、乙两组实验说明温度对CO和Fe2O3反应影响,且均体现出CO的还原性.故答案为;(1)在导管后扎气球;(2)①Fe+2HCl═FeCl2+H2↑;②4.64;(3)还原性三、计算题10.在海底和冻土层存在着储量巨大的“天然气水合物“,具有良好开发和应用前景.有科学家开采得到一种大然气水合物样品,取95.6克样品放置在一密闭容器内,该样品迅速转化为甲烷气体(CH4)和水,将甲烷气体分离并完全燃烧,得到35.2 克二氧化碳.求该天然气水合物样品中甲烷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考点】G6: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分析】根据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参加反应的甲烷的质量,进而求算其质量分数(或者根据碳元素守恒直接求算甲烷质量也可以)【解答】解:设生成35.2g二氧化碳需要的甲烷的质量为xCH4+2O2CO2+2H2O16 44x 35.2g=x=12.8g该天然气水合物样品中甲烷的质量分数为:×100%≈13.4%答:该天然气水合物样品中甲烷的质量分数约为13.4%。
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A B.B C.C D.D2.(★)我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C 15H 22O 5)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
青蒿素是青蒿的提取物,能溶于酒精和乙醚,在水中几乎不溶,它易受湿、热和还原性物质的影响而分解。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青蒿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B.可以用乙醚溶解的方法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C.青蒿素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D.青蒿素具有热的不稳定性3.(★★★)如图所示是研究植物某一生命活动过程的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可用于检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CO2B.若装置丙不遮光,从装置丁出来的气体能助燃C.装置丙中的植物换成萌发的种子,装置丁中不会出现浑浊现象D.装置甲的作用是吸收鼓入空气中的CO2,避免对实验造成干扰4.(★★)下列实验的现象和结论不合理的是()A.①铜片上有划痕,黄铜的硬度比铜大B.②试管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木炭具有还原性C.③烧杯内壁上有无色液滴出现,生成物是水D.④将稀盐酸倒入烧杯后,有气泡产生,天平失去平衡,质量不守恒5.(★★)在一定质量的甲溶液中逐渐加入乙物质至过量,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的关系与如图曲线相符的是()A.A B.B C.C D.D6.(★★)用集气瓶可完成多种实验。
请根据如图装置示意图,下列回答不正确的是()A.装置A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B.要达到装置图B所示实验的目的,集气瓶中装入的试剂是浓硫酸C.装置C的集气瓶中预先加入了少量水,其作用是降温、吸收有毒的P2O5D.装置C中等红磷燃烧结束后立即打开弹簧夹7.(★★)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A B.B C.C D.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6分)8.(★★★)用Y形管可进行多种实验(如图所示)。
2017年浙江中考实验探究题——化学1、(2017•杭州)小金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在实验中用电子天平和量筒准确测量出表中m1、m2、m3、m4和V。
(实验中操作正确,O2的密度为ρg/cm3)(1)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1、m2、m3、m4、V和ρ之间存在的等量关系为________。
(3)每次实验结束后,小金在拆卸装置时总能闻到刺激性气味。
他将加热后剩余固体中的MnO2分离并测量其质量,发现总小于加热前MnO2的质量。
查阅资料后发现,一般认为加热KClO3和MnO2混合物的反应过程如下:第1步:2MnO2+2KClO3 2KMnO4+Cl2↑+O2↑第2步:2KMnO4 K2MnO4+MnO2+ O2↑第3步:K2MnO4+ Cl2 2KCl+ MnO2+ O2↑写出加热后剩余固体中MnO2质量小于加热前MnO2质量的原因________。
2、(2017•杭州)小金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甲、乙对比实验,探究温度对CO和 Fe2O3反应的影响(固定装置略)(1)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图示装置还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
(2)完全反应后,两组的生成物均为黑色粉末(纯净物),分别用两组生成物进行以下实验:步骤操作甲组现象乙组现象1称量黑色粉末质量/g m1m22取黑色粉末,用磁铁吸引能被吸引能被吸引3取黑色粉末,加入稀盐酸全部溶解,有大量气泡无明显现象4取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硫酸铜溶液有红色物质生成无明显现象①甲组的黑色粉末及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②小金查阅资料后发现Fe3O4在常温下不及稀盐酸、CuSO4溶液反应,故猜想乙组的生成物为Fe3O4。
他又发现m2恰好________g,这可成为支持上述猜想的新证据。
(3)甲、乙两组实验说明温度对CO和Fe2O3反应有影响,且均体现出CO的________(填写化学性质)。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2017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一、选择题1.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 读取数值 B . 倾倒液体 C .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 加热液体2. “嫦娥一号”卫星运载火箭的动力主要由高氯酸铵(NH ClO )发生反应提供,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 ClO N ↑+Cl ↑+2O ↑+4X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生成物 X 的化学式是 H OB .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C . 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D . 高氯酸铵属于混合物3. 下列各项实验,能达到目的是( )A . 用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再过滤的方法,除去硝酸钠溶液中的硫酸钠B . 用加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 MnO 固体中 KClC . 用盐酸溶液,验证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粉末是否变质D . 用含有稀硝酸的硝酸银溶液,鉴别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钠溶液4. 符合下列转化关系的物质甲是( )A . ZnB . MgOC . Fe OD . CuO5. 如图所示,用恒温蒸发氯化钠溶液来模拟海水晒盐的过程,已知图②中的溶液恰好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由图①到图②,溶液的质量减少B . 由图②到图③,溶质的质量不变C . 由图③到图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D . 由图①到图④,氯化钠的溶解度保持不变6. 下列四个图象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A . 20℃,向不饱和 KNO 溶液中加入 KNO 晶体 B . 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C . 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D . 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二、填空题7. 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该反应中化 合价发生了改变的元素是________(填符号)44442222223339. 如图所示的是实验室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备二氧化碳气体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请根1 F B ________O FeSO4242(2) 步骤Ⅳ中的操作乙是通二氧化碳直至 C 装置冷却至室温,则操作甲指的是________.(3) 有同学建议,为加快产生 CO 的速率,可将 A 中装置中盐酸浓度增大、石灰石磨成粉状.试问,制取气体时反应速度是否越快越好?其理由是________.(4) 步骤Ⅵ称量,若晶体 FeSO •nH O 质量为 m ,反应前后 C 装置质量减少了 m , D 装置质量增加了m , 则此晶体中的结晶水的百分含量为________(用字母表示)参考答案1.2.3.4.5.6.7.8.9.10.24212。
2017年浙江省初中化学考试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和体积的测量等,不能完成的实验是()A.气体从a端通入,收集二氧化碳B.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C.瓶内装有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D.在b端接量筒,瓶内装满水,测量气体的体积【考点】分离物质的仪器;量气装置;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分析】如果本装置内是空气,如果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气体从a端通入;如果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气体从b端通入;装置内加入不同的药品,可以进行检验、除杂等;如果瓶内装满水,可以收集气体或测量气体的体积,气体应从b端通入,a端接量筒.【解答】解:A、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可以让气体从a端通入,收集二氧化碳;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气体从a端通入,可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C、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瓶内装有氢氧化钠溶液,气体从a端通入,吸收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D、气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在b端接量筒,瓶内装满水,不能测量气体的体积.故答案为:D【点评】该装置有多种用途,在考虑其用途时,要结合物质的性质细心分析,用图示洗气和检验气体时,导管应“长进短出”.2.下列装置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是()A.比较MnO2和Fe2O3的催化效果B.制取并收集CO2 气体C.确认CO2 和NaOH已发生反应D.形成蓝色喷泉【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在做对比题目时,要想得出正确的结果,所选取的条件要一样,只有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若条件不一样,得出来的结果没有可比性.B、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的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D、氨气溶于水呈碱性,使酚酞试液变红.【解答】解:A、比较二氧化锰和氧化铁的催化作用,但所选取的双氧水的浓度不一样,所以没有可比性.所以错误;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所以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所以错误;C、首先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瓶内压强减小,气球膨胀,然后滴入盐酸,会看到溶液中能生成气泡,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此项正确;D、氨气溶于水得到氨水,氨水呈碱性,会使酚酞变红,不会变蓝,此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实验操作正确与否的判断,要求同学们要熟练掌握物质的基本物理和化学性质.3.已知复分解反应CaCO3+2HCI═CO2↑+H2O+CaCl2可自发进行.在常温下,测得浓度均为a%的下列六种溶液的pH大小情况:溶质H2SO4HCl H2S H2CO3HClOpH小→大表中pH大小情况揭示出复分解反应的一条规律,即较强酸发生类似反应可以生成较弱酸.下列反应均能发生,其中不符合该规律的是()A.H2S+CuSO4═H2SO4+CuS↓B.H2SO4+2NaHCO3═Na2SO4+2H2O+2CO2↑C.2HCl+CaS═CaCl2+H2S↑D.CO2+H2O+Ca(ClO)═CaCO3↓+2HClO【考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根据题意,表中pH大小情况揭示出复分解反应的一条规律,即较强酸发生类似反应可以生成较弱酸,结合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由题意,较强酸发生类似反应可以生成较弱酸.A、H2S的pH比H2SO4的大,即H2S的酸性比H2SO4的弱,不符合较强酸发生类似反应可以生成较弱酸的反应规律,故选项正确.B、H2SO4的pH比H2CO3的小,即H2SO4的酸性比H2CO3的强,符合较强酸发生类似反应可以生成较弱酸的反应规律,故选项错误.C、HCl的pH比H2S的小,即HCl的酸性比H2S的强,符合较强酸发生类似反应可以生成较弱酸的反应规律,故选项错误.D、H2CO3的pH比HClO的小,即H2CO3的酸性比HClO的强,符合较强酸发生类似反应可以生成较弱酸的反应规律,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较强酸发生类似反应可以生成较弱酸、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4.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某物质X,溶液的pH 随滴入X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X是()A.水B.澄清石灰水C.纯碱溶液D.稀盐酸【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的化学性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分析】盐酸显酸性,氯化钙显中性,盐酸和CaCl的混合溶液显酸性;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某物质2X时,溶液的pH逐渐升高到7,说明加入的物质显碱性;继续加入X达到一定量时,溶液的pH才升高,说明加入的物质和氯化钙反应的生成物显中性.【解答】解:A、向盐酸和Ca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水时,溶液的酸性减弱,但是不能达到7,也就是2说加入水稀释时溶液仍然显酸性.故选项错误;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时,盐酸能和氢氧化钙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B、向盐酸和CaCl2的酸性减弱,pH升高,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继续加入石灰水时溶液的pH升高,不会出现平行于X轴的线段.故选项错误;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纯碱溶液时,碳酸钠能和盐酸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酸C、向盐酸和CaCl2性减弱,pH升高,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继续加入碳酸钠时,碳酸钠又和氯化钙反应碳酸钙沉淀和显中性的氯化钠,在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的过程中溶液的pH不变,当氯化钙完全反应后,再加入碳酸钠时,溶液的pH又升高.故选项正确;D、向盐酸和Ca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时,溶液仍然显酸性.故选项错误.2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和图中提供的信息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5.一定量的木炭在盛有氮气与氧气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后,生成CO和CO2,且测得反应后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其中氮气的质量分数可能为()A.10%B.30%C.50%D.70%【考点】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设该混合气体的质量为100g.则混合气体中含碳24g,则原来木炭就为24g,假设木炭燃烧完全生成二氧化碳,求出此时氮气的质量,假设木炭燃烧完全生成一氧化碳,求出此时氮气的质量,氮气的质量应在这两个值之间.【解答】解:设该混合气体的质量为100g.则混合气体中含碳24g,则原来木炭就为24g,假设木炭燃烧完全生成二氧化碳,由化学式求出此时氧元素的质量为:24g÷﹣24g=64g,求出此时氮气的质量为100g﹣24g﹣64g=12g,故氮气的质量分数为:×100%═12%假设木炭燃烧完全生成一氧化碳,求出此时氧元素的质量为:24g÷﹣24g=32g,求出此时氮气的质量为100g﹣24g﹣32g=44g,×100%═44%;氮气的质量应在这两个值之间.故氮气的质量分数也是在12%到44%之间.故选:B【点评】本题是一道考查混合物质中根据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来求的另外几种物质或者元素的质量分数,方法有多种,但可以用排除法做类似的题目;难度较大,培养学生的创新和逆向思维能力6.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后的废液50g,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26.5%的碳酸钠溶液.他们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出右图,其中纵坐标m是实验得到的沉淀或气体的质量,横坐标表示的是碳酸钠溶液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oa段表示生成的沉淀量B.c点表示碳酸钠合好完全反应C.与50g废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30gD.最终产生气体的质量为5g【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酸的化学性质;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专题】压轴实验题;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分析】根据右图可知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后盐酸过量,所以一开始没有产生沉淀原因是加入的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把盐酸消耗完了,才开始与氯化钙反应,开始生成沉淀,最后到达最高点说明已经反应完了.【解答】解:A、图中oa段表示生成的气体质量,故A错;B、b点表示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故B错;C、根据题意可知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再与氯化钙反应,由图示可知10g碳酸钠与盐酸反应,20g 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所以共消耗碳酸钠溶液30g,故C正确;D、最终产生气体质量为1.1g,故D错.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关键要知道只有把盐酸反应完了,才能与氯化钙反应产生沉淀,因为如果碳酸钠与氯化钙先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也会被剩余的盐酸溶解掉,将不会看到沉淀.7.有一种不纯的K2CO3固体,可能含有Na2CO3、MgCO3、CuSO4、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样品13.8g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同时产生气体4.4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样品中一定有CuSO4B.NaCl不与盐酸反应,样品中一定没有NaClC.Na2CO3和MgCO3都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样品中一定有Na2CO3和MgCO3D.所加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推断混合物的可能组成.【分析】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样品中无硫酸铜,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根据生成的二氧化碳可求得盐酸的质量分数和所需碳酸钾的质量,然后推测其他的成分.【解答】解: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样品中无硫酸铜,设生成4.4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钾的质量为x,纯盐酸的质量为y,则有K 2CO3+2HCl=2KCl+CO2↑+H2O138 73 44x y 4.4gx=13.8g y=7.3gK 2CO3固体样品不纯,根据近似平均值法,其中混有的杂质一种产生二氧化碳的能力比碳酸钾强,另一种产生二氧化碳的能力比碳酸钾弱,可以通过比较碳酸根的含量来进行确定,在碳酸钾中,含碳酸根为×100%=43.5%,在碳酸钠中,含碳酸根为×100%=56.6%,在碳酸镁中,含碳酸根为×100%=71.4%,碳酸钠和碳酸镁中碳酸根的含量都比碳酸钾中碳酸根的含量高,说明一定含有氯化钠,这两种物质含有哪种无法确定,所加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7.3%,分析选项,故选A、D是正确的.故选:AD.【点评】本题考查了混合物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来判断混合物的组成问题,完成此题,可以依据近似平均值法.二、简答题8.酸性氧化物有对应的酸,碱性氧化物有对应的碱,如下表:酸性氧化物CO2对应的酸H2CO3碱性氧化物CaO对应的碱Ca(OH)2请用化学式写出:(1)与Na2O对应的碱NaOH;(2)与H2SO4对应的酸性氧化物SO3.【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专题】化学式推断十字法;抽出共性信息迁移解题.【分析】(1)根据CaO与水化合生成Ca (OH)2,可推断碱性氧化物与对应碱的关系:碱性氧化物与水化合生成对应的碱;(2)根据CO2与水化合生成H2CO3,可推断酸性氧化物与对应的酸的关系:酸性氧化物与水化合生成对应的酸.【解答】解:(1)根据反应Na2O+2H2O═2NaOH,可判断与Na2O对应的碱为NaOH;故答案为:NaOH;(2)根据反应SO3+H2O═H2SO4,可判断与H2SO4对应的酸性氧化物为SO3;故答案为:SO3.【点评】碱性氧化物:凡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一般是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凡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般是酸性氧化物.9.用煤火取暖或使用燃气热水器冲凉,都可能发生煤气中毒的悲剧,请回答:(1)煤燃烧时产生中毒煤气的条件是氧气不足.(2)煤气使人中毒的生理过程是CO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牢固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O2结合,人体就缺少氧气.【考点】一氧化碳的毒性;碳的化学性质.【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1)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产生一氧化碳,(2)CO中毒使人体血液中的亚铁离子转化为铁离子【解答】解:(1)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产生一氧化碳,既然生成了一氧化碳,说明氧气不足,故答案为:氧气不足,(2)一氧化碳中毒后,是人体血液中的亚铁离子转化为铁离子,铁离子没有携氧能力,故答案为:CO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其失去载氧能力,故答案为:(1)氧气不足(2)CO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牢固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O2结合,人体就缺少氧气【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以及一氧化碳的毒性.10.印刷铜制电路版的“腐蚀液”为FeCl3溶液.已知铜、铁均能与FeCl3溶液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①Cu+2FeCl3═2FeCl2+CuCl2,②Fe+2FeCl3═3X.(1)写出化学方程式②中X的化学式:FeCl2.(2)现有一包铜、铁的混合粉末加入到盛有一定量FeCl3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剩余,那么烧杯内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Cu(铜).【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压轴实验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个数相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个数相等可得,X的化学式为:FeCl2 .故答案为:FeCl2(2)将一包铜、铁的混合粉末加入到盛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能发生的反应有①Cu+2FeCl3=2FeCl2+CuCl2,②Fe+2FeCl3=3FeCl2,③Fe+CuCl2═FeCl2+Cu,铜和铁都能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故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亚铁,充分反应后仍有少量固体,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一定含有铜,由于铁的量不确定,故可能含有铁,有铜存在,则不可能含有氯化铁,故答案为:Cu(铜)【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金属与盐溶液间的反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11.有一混合物是由盐酸、碳酸钠、硫酸、氯化铜、硝酸钾五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向该混合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回答:该混合溶液中一定含有盐酸和氯化铜,可能含有硝酸钾.【考点】碱的化学性质.版权所有【专题】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体积的关系分析判断.若混合溶液有硫酸,滴入氢氧化钡应立即出现白色沉淀,排除硫酸;盐酸与碳酸钾不能共存,排除碳酸钾;进行解答本题.【解答】解:由于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沉淀,若混合溶液有硫酸,滴入氢氧化钡应立即出现白色沉淀,排除硫酸;由于开始时加入的氢氧化钡不产生沉淀,说明了含有盐酸,加入一定量时产生了沉淀,说明了含有氯化铜;由于盐酸能与碳酸钠不能共存,说明了不能存在碳酸钠;通过以上实验不能判断硝酸钾是否存在,是可能含有的物质.故答为:盐酸和氯化铜硝酸钾.【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反应的现象是解答本题的基础知识.三、分析计算题12.某同学为了研究生石灰CaO露置于空气中变质情况,设计如下实验:取10克生石灰粉末A质量为12克气体B沉淀质量为2.5克请通过分析计算:(1)生成气体B的质量为 1.1g.(2)粉末A中CaCO3的质量为 2.5g,这些CaCO3是由 1.4克CaO转化而来的.(3)粉末A的成分除CaO外还有CaCO3;Ca(OH)2.(写化学式)(4)粉末A中CaO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氧化钙能和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根据提供的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解答】解:(1)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气体B是二氧化碳,沉淀质量2.5g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的质量,Ca(OH)2+CO2═CaCO3↓+H2O,44 100 x 2.5gx=1.1g,故填:1.1g.(2)由CaCO3+2HCl═CaCl2+H2O+CO2↑,Ca(OH)2+CO2═CaCO3↓+H2O可知,粉末A中CaCO3的质量即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也是2.5g;设这些CaCO3是由质量为y的CaO转化而来,由CaO+H2 O═Ca(OH)2,Ca(OH)2+CO2═CaCO3↓+H2O可知,CaO~CaCO3,CaO~CaCO3,56 100y 2.5gy=1.4g,故填:2.5g;1.4.(3)1.4g氧化钙转化成2.5g碳酸钙后,固体质量增加:2.5g﹣1.4g=1.1g,因此氧化钙除部分转化成碳酸钙外,还有一部分转化成氢氧化钙,设转化成氢氧化钙的氧化钙的质量为z,CaO+H2 O═Ca(OH)2,固体质量增加56 74 74﹣56=18z 2g﹣1.1g=0.9gz=2.8g,粉末A中CaO的质量为:10g﹣1.4g﹣2.8g=5.8g,粉末A中Ca(OH)2的质量为:12g﹣2.5g﹣5.8g=3.7g,因此粉末A的成分除CaO外还有CaCO3、Ca(OH)2.故填:CaCO3;Ca(OH)2.(4)粉末A中CaO质量分数为:×100%=48.3%,答:粉末A中CaO质量分数为48.3%.【点评】差量法在计算中的应用很广泛,解答的关键是要分析出物质的质量差与要求的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具体的数据求解.。
2017年浙江中考解答题——化学1、(2017•杭州)在海底和冻土层存在着储量巨大的“天然气水合物”,具有良好开发和应用前景。
有科学家开采得到一种天然气水合物样品,取95.6克样品放置在一密闭容器内,该样品迅速转化为甲烷气体(CH4)和水,将甲烷气体分离并完全燃烧,得到35.2克二氧化碳。
求该天然气水合物样品中甲烷的质量分数。
(精确到0.1%)2.(湖州)军事上常用氢化锂(LiH)来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LiH+H2O=LiOH+H2↑。
现将12克氢化锂与991克水反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无LiOH析出。
求:(1)生成氢气的质量。
(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2017•嘉兴)实验室有一瓶由氯化钾和硝酸钾组成的化肥,但标注的质量分数已模糊不清,小明想通过实验重新标注,以下是他进行的实验步骤:①取10克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充分溶解,配制成60克溶液;②在配制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③将上述混合液过滤,沉淀经洗涤、干燥后,称得质量为14.35克。
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Cl+AgNO3=AgCl↓+KNO3)(1)在过滤操作中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__和玻璃棒。
(2)样品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要求列式计算)(3)完全反应后,混合液中的硝酸钾质量是多少克?(4)为了回收硝酸钾,小明对滤液进行蒸发、结晶、称量,发现所得的晶体质量小于计算得出的理论值。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选填编号)A、晶体没有干燥B、蒸发时液体飞溅C、硝酸钾残留在玻璃棒上4、(2017•嘉兴)在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科学老师布置了一项课外学习任务:调查化工颜料店出售的涂料添加剂“银粉”是什么金属?某学习小组通过调查,分别获得了“银粉”是银粉、铝粉、锌粉这三种不同结果。
为了确定究竟是哪一种金属,学习小组同学将一小包“银粉”带回实验室,进行了如下实验和分析。
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7年5月,中科院、国家语委会和全国科技名词委正式定名118号元素为“”其部分信息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符号为Og B.相对原子质量为118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9 D.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972.工业上可用如下反应制取金属钡:2Al+4BaO 3Ba↑+Ba(AlO2)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物铝能被磁铁吸引B.生成物Ba(AlO2)2属于氧化物C.反应前后铝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D.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3.硫酸镁在工农业以及医疗上有广泛应用,其溶解度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10℃时,27.7g硫酸镁和72.3g水可配制成质量分数为27.7%的硫酸镁溶液C.50℃时,100g的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9:100 D.70℃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4.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位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〇”“”表示不同离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〇表示氯离子B.表示钠离子C.可用适量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进行检测D.此反应的实质是和〇结合生成水分子5.在试管放入一根镁条(已除去氧化膜),往其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至浸没镁条,现察到如下现象:①镁条表面迅速覆盖一层疏松的固体物质,经检验发现生成的固体物质中有单质银;②镁条表面有明显的气泡现象,经检验发现气泡中有氢气;对于上述实验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镁能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银B.镁跟硝酸银溶液反应会生成氢气C.镁投入硝酸银溶液中只发生2AgNO3+Mg═Mg(NO3)2+2AgD.根据该实验可判断镁比银化学活动性强二、填空题6.测定BaCl2•xH2O中结晶水数目的过程如图所示:(1)写出此过程中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2)在灼烧过程中,如果空气不充足和温度过高,会有部分沉淀物转化为BaS,这会使x的测定结果(选填“偏低”、“偏高”或“不变“).7.小金通过图示装置验证CO2能与NaOH发生化学反应.推注射器活塞向充满CO2的集气瓶中注入过量20%的NaOH溶液,振荡集气瓶后打开止水夹.(1)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2)反应后将集气瓶中混合物过滤,所得溶液中除CaCl2外,还存在的溶质有.8.小金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验中用电子天平和量筒准确测量出表中m1、m2、m3、m4和V.(实验中操作正确.O2的密度为ρg/cm3)(1)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2)根椐质量守恒定律,m1、m2、m3、m4和V之间应存在的等量关系为.(3)每次实验结束后,小金在拆卸装置时总能闻到刺激性气味.他将加热后剩余固体中的 MnO 2分离并测量其质量.发现总小于加热前MnO 2的质量,查阅资料后发现,一般认为加热KC1O 3,和MnO 2混合物的反应过程如下: 第1步:2MnO 2+2KC1O 32KMnO 4+Cl 2↑+O 2↑;(其中Cl 2有刺激性气味)第 2 步 2KMnO 4K 2MnO 4+MnO 2+O 2↑:第3 步:K 2MnO 4+Cl 22KCl +MnO 2+O 2↑.写出加热后剩余固体中MnO 2质量小于加热前MnO 2质量的原因 . 9.小金利用图示装置进行甲、乙对比实验,探究温度对CO 和Fe 2O 3反应的影响(固定装置略).(1)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图示装置还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 . (2)完全反应后,两组的生成物均为黑色粉未(纯净物),分别用两组生成物进行以下实验:①甲组的黑色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小金查阅资料后发现Fe 3O 4在常温下不与稀盐酸、CuSO 4溶液反应,故猜想乙组的生成物为Fe 3O 4.他又发现m 2恰好为 g ,这可成为支持上述猜想的新证据.(3)甲、乙两组实验说明温度对CO 和Fe 2O 3反应影响,且均体现出CO 的 (填写化学性质).三、计算题10.在海底和冻土层存在着储量巨大的“天然气水合物“,具有良好开发和应用前景.有科学家开采得到一种大然气水合物样品,取95.6克样品放置在一密闭容器内,该样品迅速转化为甲烷气体(CH4)和水,将甲烷气体分离并完全燃烧,得到35.2 克二氧化碳.求该天然气水合物样品中甲烷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201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7年5月,中科院、国家语委会和全国科技名词委正式定名118号元素为“”其部分信息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符号为Og B.相对原子质量为118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9 D.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97【考点】C5: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Og,故正确;B.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7,故错误;C.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所以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8,故错误;D.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该原子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8,故错误.故选A.2.工业上可用如下反应制取金属钡:2Al+4BaO 3Ba↑+Ba(AlO2)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物铝能被磁铁吸引B.生成物Ba(AlO2)2属于氧化物C.反应前后铝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D.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考点】8D: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81: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A3: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D6: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FA:反应类型的判定.【分析】A、根据磁铁能吸引铁、铬等金属,进行分析判断.B、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C、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判断.D、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解答】解:A、磁铁能吸引铁、铬等金属,铝不能被磁铁吸引,故选项说法错误.B、生成物Ba(AlO2)2是由钡、铝、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C、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Al属于单质,故铝元素的化合价为0;Ba(AlO2)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不为0,反应前后铝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正2确.D、该反应的反应物中铝是单质,生成物是钡是单质,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3.硫酸镁在工农业以及医疗上有广泛应用,其溶解度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10℃时,27.7g硫酸镁和72.3g水可配制成质量分数为27.7%的硫酸镁溶液C.50℃时,100g的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9:100D.70℃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考点】7M: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7T: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分析】A、根据硫酸镁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1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为27.7g,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5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为49.0g,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由硫酸镁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可以看出10℃~7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大于7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B、1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为27.7g,1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27.7g硫酸镁固体,10℃时,72.3g水最多能溶解的硫酸镁的质量小于27.7g,则形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27.7%,故选项说法错误.C、5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为49.0g,5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49.0g硫酸镁固体,该温度下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9.0g:100g=49:100,故选项说法正确.D、70℃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硫酸镁的溶解度减小,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4.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位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〇”“”表示不同离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〇表示氯离子B.表示钠离子C.可用适量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进行检测D.此反应的实质是和〇结合生成水分子【考点】97: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分析】根据题意,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根据题意,“〇”“”表示不同离子.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反应后氢离子消失,则〇表示氢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反应后氢氧根离子消失,则表示氢氧根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表示的是钠离子,不能用适量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进行检测,故选项说法错误.D、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此反应的实质是和〇结合生成水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5.在试管放入一根镁条(已除去氧化膜),往其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至浸没镁条,现察到如下现象:①镁条表面迅速覆盖一层疏松的固体物质,经检验发现生成的固体物质中有单质银;②镁条表面有明显的气泡现象,经检验发现气泡中有氢气;对于上述实验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镁能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银B.镁跟硝酸银溶液反应会生成氢气C.镁投入硝酸银溶液中只发生2AgNO3+Mg═Mg(NO3)2+2AgD.根据该实验可判断镁比银化学活动性强【考点】85:金属的化学性质.【分析】根据镁条和硝酸银溶液反应后,镁条表面迅速生成单质银,镁条表面也会生成氢气进行分析.【解答】解:镁条和硝酸银溶液反应后,镁条表面迅速生成单质银,镁条表面也会生成氢气,所以A、通过分析可知,镁能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银,故A正确;B、镁也能跟硝酸银溶液反应会生成氢气,故B正确;C、通过分析可知,镁既会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也能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氢气,故C错误;D、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根据该实验可判断镁比银化学活动性强,故D正确.故选:C.二、填空题6.测定BaCl2•xH2O中结晶水数目的过程如图所示:(1)写出此过程中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BaCl2+H2SO4═BaSO4↓+2HCl.(2)在灼烧过程中,如果空气不充足和温度过高,会有部分沉淀物转化为BaS,这会使x的测定结果偏高(选填“偏低”、“偏高”或“不变“).【考点】9H:盐的化学性质.【分析】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在灼烧过程中,如果空气不充足和温度过高,会有部分沉淀物转化为BaS,从而导致硫酸钡的质量偏小.【解答】解:(1)过程中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H2SO4═BaSO4↓+2HCl.故填:BaCl2+H2SO4═BaSO4↓+2HCl.(2)在灼烧过程中,如果空气不充足和温度过高,会有部分沉淀物转化为BaS,会有部分沉淀物转化为BaS,导致硫酸钡的质量偏小,从而导致氯化钡质量偏小,这会使x的测定结果偏高.故填:偏高.7.小金通过图示装置验证CO2能与NaOH发生化学反应.推注射器活塞向充满CO2的集气瓶中注入过量20%的NaOH溶液,振荡集气瓶后打开止水夹.(1)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氯化钙溶液流入左边集气瓶中,并且溶液变浑浊.(2)反应后将集气瓶中混合物过滤,所得溶液中除CaCl2外,还存在的溶质有NaOH和NaCl.【考点】95:碱的化学性质.【分析】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解答】解:(1)推注射器活塞向充满CO2的集气瓶中注入过量20%的NaOH 溶液,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左边集气瓶中的气压减小,打开止水夹后,氯化钙溶液流入左边集气瓶中,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因此观察到的现象是:氯化钙溶液流入左边集气瓶中,并且溶液变浑浊.故填:氯化钙溶液流入左边集气瓶中,并且溶液变浑浊.(2)反应后将集气瓶中混合物过滤,所得溶液中除CaCl 2外,还存在的溶质有过量的氢氧化钠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钠. 故填:NaOH 和NaCl .8.小金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验中用电子天平和量筒准确测量出表中m 1、m 2、m 3、m 4和V .(实验中操作正确.O 2的密度为ρg/cm 3)(1)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防止水蒸气冷凝回流到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炸裂 .(2)根椐质量守恒定律,m 1、m 2、m 3、m 4和V 之间应存在的等量关系为 m 1+m 2+m 3=m 4+Vρg/cm 3 .(3)每次实验结束后,小金在拆卸装置时总能闻到刺激性气味.他将加热后剩余固体中的 MnO 2分离并测量其质量.发现总小于加热前MnO 2的质量,查阅资料后发现,一般认为加热KC1O 3,和MnO 2混合物的反应过程如下: 第1步:2MnO 2+2KC1O 32KMnO 4+Cl 2↑+O 2↑;(其中Cl 2有刺激性气味)第 2 步 2KMnO 4K 2MnO 4+MnO 2+O 2↑:第3 步:K 2MnO 4+Cl 22KCl +MnO 2+O 2↑.写出加热后剩余固体中MnO 2质量小于加热前MnO 2质量的原因 少量的氯气随着氧气排出,使得反应③没有发生完全.【考点】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分析】(1)根据试管加热的注意事项来分析;(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解答;(3)根据反应的过程来分析解答.【解答】解:(1)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倒流到热的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故答案为:防止水蒸气冷凝回流到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炸裂;(2)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质量不变,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则m1+m2+m3=m4+Vρg/cm3;故填:m1+m2+m3=m4+Vρg/cm3;(3)在反应中少量的氯气随着氧气排出,使得反应③没有发生完全,所以导致剩余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小于加热前二氧化锰的质量;故填:少量的氯气随着氧气排出,使得反应③没有发生完全.9.小金利用图示装置进行甲、乙对比实验,探究温度对CO和Fe2O3反应的影响(固定装置略).(1)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图示装置还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在导管后扎气球.(2)完全反应后,两组的生成物均为黑色粉未(纯净物),分别用两组生成物进行以下实验:①甲组的黑色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HCl═FeCl2+H2↑.②小金查阅资料后发现Fe3O4在常温下不与稀盐酸、CuSO4溶液反应,故猜想乙组的生成物为Fe3O4.他又发现m2恰好为 4.64g,这可成为支持上述猜想的新证据.(3)甲、乙两组实验说明温度对CO和Fe2O3反应影响,且均体现出CO的还原性(填写化学性质).【考点】2C: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8A: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G5: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1)根据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需要进行尾气处理,据此解答;(2)①根据铁能被磁铁吸附,能与盐酸反应的性质分析回答;②根据乙组生成物与酸反应的现象分析成分,根据化学式计算,验证分析推断;(3)根据实验的结果分析结论.【解答】解:(1)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利用一氧化碳的可燃性采用点燃的方法处理一氧化碳或在导管后扎气球收集一氧化碳,可以防止污染空气;(2)①在甲中,黑色粉末全部能被磁铁吸引,能全部与盐酸反应有气泡,加入足量CuSO4溶液,有红色物质生成可知,甲组的固体产物是Fe,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②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的固体产物为黑色,可能是铁粉、四氧化三铁或二者的混合物,在乙组中,生成物能被磁铁吸引,取黑色粉末加入盐酸,乙组观察到黑色固体溶解,无气泡,取黑色粉末,加入足量CuSO4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铁粉的产生,说明生成物是四氧化三铁,m2=4.8g××100%=4.64g;(3)甲、乙两组实验说明温度对CO和Fe2O3反应影响,且均体现出CO的还原性.故答案为;(1)在导管后扎气球;(2)①Fe+2HCl═FeCl2+H2↑;②4.64;(3)还原性三、计算题10.在海底和冻土层存在着储量巨大的“天然气水合物“,具有良好开发和应用前景.有科学家开采得到一种大然气水合物样品,取95.6克样品放置在一密闭容器内,该样品迅速转化为甲烷气体(CH4)和水,将甲烷气体分离并完全燃烧,得到35.2 克二氧化碳.求该天然气水合物样品中甲烷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考点】G6: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分析】根据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参加反应的甲烷的质量,进而求算其质量分数(或者根据碳元素守恒直接求算甲烷质量也可以)【解答】解:设生成35.2g二氧化碳需要的甲烷的质量为xCH4+2O2CO2+2H2O16 44x 35.2g=x=12.8g该天然气水合物样品中甲烷的质量分数为:×100%≈13.4%答:该天然气水合物样品中甲烷的质量分数约为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