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的抢救与护理体会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新生儿窒息抢救及护理体会在产科医学中,新生儿窒息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需要紧急而有效的抢救措施。
作为护理人员,我们要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在窒息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进行抢救。
本文将分享我在新生儿窒息抢救及护理中的一些体会和经验。
一、窒息的原因及症状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无法自主呼吸,导致缺氧的情况。
窒息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胎儿宫内窘迫、感染、先天性异常等。
窒息的症状通常包括呼吸困难、脸色发绀、乏力、无反应等,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抽搐。
二、窒息抢救措施窒息抢救的关键在于迅速、果断的行动。
以下是我个人在抢救中采取的一些措施:1. 呼叫急救团队:在发现新生儿窒息的情况下,首先要立即呼叫急救团队。
急救团队会有专业的医务人员迅速到场,进行抢救。
2. 气道通畅:确保婴儿的气道通畅是窒息抢救的首要任务。
可以采取背部拍击、按压胸骨或使用呼吸囊等方法,帮助婴儿顺利呼吸。
3. 人工呼吸:如果婴儿没有自主呼吸,可以采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进行抢救。
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面罩呼吸法,将面罩紧密覆盖在婴儿口鼻部位,并用力吹气;另一种是管道呼吸法,将气管插管后进行呼吸。
4. 心肺复苏:当婴儿心跳停止时,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按压胸骨可以有效恢复心脏的跳动,同时结合人工呼吸,维持婴儿的生命体征。
三、窒息后的护理窒息后,对婴儿的护理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护理体会:1. 监测生命体征:在窒息抢救后,我们需要密切监测婴儿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体温等。
如果有异常情况出现,及时采取措施。
2. 保持温暖:婴儿在窒息抢救后往往体温较低,我们需要为其提供良好的保暖环境,确保其体温稳定。
3. 配合医生治疗:婴儿窒息后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治疗,如抗感染药物、氧疗等。
我们需要遵循医生的嘱托,配合进行治疗。
4. 家长心理支持:窒息抢救的过程对家长来说是一次极度的心理冲击,我们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安慰。
与家长保持沟通,告知婴儿的状况和护理情况。
在新生儿窒息抢救及护理中,我们要时刻保持冷静、果断的态度。
新生儿窒息的复苏与护理体会【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888-01新生儿窒息主要是指胎儿由于缺氧而出现宫内窘迫从而引起新生儿在出生后出现呼吸衰竭等临床症状,这也属于新生儿围生期重要死亡原因之一[1]。
出现窒息后,由于缺氧会对小儿的神经系统和相关器官造成一些不利影响,若抢救不及时就会引起不可逆的缺血缺氧性脑病,从而留下很多后遗症,如使小儿智力低下、脑瘫等。
做好新生儿复苏与护理,能有效降低窒息儿并发症,并减少围产儿病死率。
现将我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在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过程中,助产士形成的有关经验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在住院分娩的43例窒息新生儿,阴道分娩17例、剖宫产26例、足月产15例、早产儿28例;轻度窒息23例,重度窒息20例;经努力抢救,并精心护理,有29例患者治愈,13例转入新生儿科,仅1例死亡。
此死亡病例属于妊高症合并胎盘早剥。
2 复苏方法迅速而有效的实施a、b、c、d、e方案,即:a-清除呼吸道分泌物;b-建立呼吸;c-恢复循环;d-药物;e-监护评估复苏效果。
3 复苏的护理3.1 保暖将新生儿头轻度仰伸置于已预热的远红外抢救台上保暖,迅速擦干全身,以无菌布单尽量遮盖暴露体表,减少体表散热。
3.2 立即清理呼吸道新生儿实行仰卧头低位,并迅速清除其口、鼻、咽、气道内的羊水。
若遇到呼吸道内吸入过多羊水,并且部位较深,应利用喉镜直视,再用导管吸出。
3.3 建立呼吸在清除呼吸道羊水后仍无呼吸,可采用拍打足底2次和摩擦背部恢复呼吸(此过程应迅速、准确,要求20s内完成)患儿恢复正常呼吸,心率超过100次/min,对于肤色红润或只有手足存在青紫的患儿应予以观察,对于依然没有自主呼吸,心率小于100次/min的,应马上使用面罩复苏器加压给氧或气管插管。
3.4 维持正常循环比如给氧后,患儿心率低于80次/min的,应采用体外心脏按压方法。
关于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的护理体会【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护理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娩出后1分钟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出生后常见的一种紧急状况,而抢救不及时或不恰当,是造成新生儿死亡或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导,每年四百多万新生儿死亡中约有1/4死于新生儿窒息,还有100万以上婴儿在分娩窒息后出现脑瘫、学习障碍和其他残疾等问题[1]。
因此,我们产房助产士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配合医生积极抢救,正确处理,以降低新生儿死亡和预防远期后遗症的发生。
现将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做如下总结:1 新生儿窒息的原因新生儿窒息是胎儿宫内窘迫的延续,凡引起胎儿宫内窘迫的因素,在出生前没有得到纠正而持续至出生后均可导致新生儿窒息。
1.1母体方面孕妇本身疾病如妊娠合并各种严重的心肺疾病或伴心肺功能不全者、妊娠高血压、慢性肾炎、糖尿病、重度贫血、急性失血、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孕妇有吸毒、吸烟、酗酒史等引起孕妇全身的血氧含量降低;急产、缩宫素使用不当引起过强宫缩、不协调宫缩、产程延长特别是第二产程延长、长时间仰卧位、羊水过多、多胎妊娠等使子宫胎盘局部血氧含量降低。
1.2胎盘脐带因素如胎盘发育障碍(过大或过小)、胎盘形状异常、胎盘感染、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等使母胎之间气体交换不充分;脐带绕颈、扭转、打结、脱垂、血肿、过长、过短、脐带附着于胎膜使脐带血运受阻。
1.3胎儿因素如胎儿有各种严重的先天性心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颅内出血、颅脑损伤、胎儿畸形、母儿血型不合、胎儿宫内感染、胎儿吸入羊水、粘液和血液引起呼吸道阻塞、肺发育不良、膨胀不全、膈疝、早产儿、巨大儿、小于胎龄儿等。
1.4难产处理不当如产程延长、特别是第二产程延长使胎头受压时间过长;臀产、急产、使用产钳或胎头吸引器助产引起颅内出血;分娩前短时间内使用麻醉剂或止痛剂使呼吸中枢受抑制。
2 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表现根据窒息程度分为轻度窒息和重度窒息。
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的护理体会窒息是新生儿最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对于每一个护士来说,正确而及时地进行窒息复苏抢救是我们工作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在我的护理工作中,我曾遇到过几次窒息复苏的情况,通过这些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护士在窒息复苏抢救中的重要性以及合理有效的护理策略。
首先,窒息复苏抢救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
在接收到窒息患儿的报告后,我会迅速停下手头工作,整理好工作区域,确保清洁、整齐。
同时,我会检查好所需抢救器械的完整性与可用性,确保它们处于最佳状态。
另外,我会紧急联系呼吸科的医生,向他们详细报告患儿的病情,以便他们作出进一步的安排。
其次,针对窒息复苏抢救中的基本措施,我会始终遵循“ABC”原则,即确保患儿的气道通畅(Airway)、确保患儿的呼吸(Breathing)、确保患儿的心脏跳动(Circulation)。
在确保患儿横卧平面上,我会向一侧倾斜患儿的头部,并使用抢救器械进行清理患儿口腔和鼻腔内的分泌物和异物,以确保患儿的气道通畅。
同时,我会快速检查患儿的呼吸情况,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或呼吸器的使用。
最后,我会尽快找到患儿的肺动脉和左心室,进行心脏按压。
在实际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的团队合作十分重要。
在窒息复苏抢救中,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等都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我们需要相互配合,互相支持。
在我参与窒息复苏抢救时,我经常与医生密切沟通,及时汇报患儿的体征变化和抢救效果,以便医生作出进一步的治疗调整。
同时,我也会与呼吸治疗师配合,确保患儿能够及时获得呼吸器的支持和辅助。
此外,窒息复苏抢救中的心理护理也不可忽视。
对于新生儿来说,突然的窒息事件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刺激和压力。
在抢救过程中,我会给予患儿家属积极的心理支持,并鼓励他们保持冷静和信心,同时向他们解释整个抢救过程和抢救措施的必要性。
这样能够有效缓解他们的紧张和焦虑情绪,为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积极的帮助。
通过这些窒息复苏抢救的经历,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在其中的角色和责任。
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复苏后护理体会【摘要】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常见的急救情况之一,可能由呼吸道阻塞、窒息或窒息引起。
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及时的窒息复苏是至关重要的。
窒息复苏的步骤包括清除呼吸道、进行心肺复苏等。
复苏后的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呼吸和心跳等。
还需要注意心理护理,给予宝宝温暖的抚触和安抚。
体温调节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保持宝宝的体温适宜。
对新生儿窒息进行及时的复苏和细心的护理是保证宝宝健康的关键。
在面对新生儿窒息的情况时,家长和护理人员需要保持镇定,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处理,以确保宝宝能够尽快康复。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心理、体温、原因、步骤、注意事项、结论1. 引言1.1 引言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复苏后护理中,正确的应急处理和有效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窒息是新生儿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一旦发生窒息需要及时有效地救治。
在日常工作中,我多次遇到窒息新生儿,通过及时的窒息复苏和后续的护理工作,我对新生儿窒息的救治和护理有了更多的体会和经验。
引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整篇文章的开端,也是为了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兴趣。
在我个人的实践中,我发现对新生儿窒息的救治和护理需要全面的了解和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本文将围绕新生儿窒息的原因、窒息复苏的步骤、复苏后的护理注意事项、心理护理和体温调节等方面展开讨论,希望通过我的分享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发。
新生儿是祖国的未来,我们的医护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的能力,为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而努力奋斗。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享,能够引起大家对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复苏后护理的重视和关注。
2. 正文2.1 新生儿窒息的原因新生儿窒息是指在新生儿出生后不能自行呼吸或呼吸不足引起的缺氧状态。
窒息的原因可以是多方面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胎儿窒息:胎儿在子宫内发生窒息,可能是由于宫内感染、胎盘功能不全、子宫内窘迫等原因引起的。
胎儿窒息会导致新生儿在出生后无法正常呼吸。
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及护理体会作者:田素蓉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8期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助产护理对防止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0年9月到2013年4月本院娩出85例窒息新生儿,其中轻度窒息患儿70例,重度窒息患儿15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实施助产护理后,分析其护理效果。
结果:所选取的患者实施助产护理后,其中轻度窒息患者70例成功复苏,复苏率为100.00%,重度窒息患者13例成功复苏,复苏率为86.67%,2例患儿复苏不成功,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其中引发新生儿出现窒息的因素较多,针对新生儿出现窒息过程进行综合有效评估,并实施有效的助产护理,可提高新生儿的复苏率,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助产护理;效果观察新生儿窒息,是胎儿娩出后一分钟,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产科常见的危急病症,应该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抢救,减少新生儿的死亡发生。
笔者选取2010年9月到2013年4月85例窒息患儿,对其临床资料以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9月到2013年4月分娩的85例窒息新生儿,其中男48例,女37例,根据窒息诊断判定标准,轻度窒息70例,重度窒息15例,其中接受产钳助产5例,剖宫产24例,顺产56例。
所选取的患儿的的性别、体重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窒息诊断①针对产妇病史的具体时间,从中寻找患者的具体诱发因素;②当胎儿在母体内,孕妇可感觉胎儿于宫内胎动频繁,胎心率过慢低于每分钟100次或过快高于每分钟160次,且羊水在胎粪的污染下,变成黄绿色;③轻度窒息:新生儿出生后呼吸不规则或表浅,全身变紫,其中APgar评分为4-7分;④重度窒息:新生儿呼吸微弱或消失,肌张力较为松弛,皮肤变苍白,APgar评分0-3分;⑤不同长短时间的窒息时间,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以及酸中毒。
新生儿窒息的抢救与护理体会
作者:车翠微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28期
【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新生儿窒息的抢救与护理方法。
方法 32例新生儿窒息患者,
对这些患者的抢救和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32例患儿抢救成功31例, 1例死亡,成功率为96.88%。
结论新生儿窒息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医护人员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和护理措施,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减少远期并发症,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护理
新生儿窒息是由于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胎儿缺氧进而产生宫内窘迫,或者在分娩过程中出现呼吸、循环障碍,出生后1 min内无法自主呼吸或者呼吸不规律。
新生儿窒息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为酸中毒、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1]。
新生儿窒息是临床上导致新生儿死亡或者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2]。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和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逐渐下降[3]。
现将本院2010年3月~2012年6月收治32例新生儿窒息患者的抢救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本院2010年3月~2012年6月收治32例新生儿窒息患者,其中自然分娩14例,阴道助产18例。
足月分娩19例,早产儿8例,过期产儿5例。
新生儿窒息程度的评定以呼吸和Apgar评分为准。
新生儿出生1 min之内运用Apgar评分1次,出生5 min再次评定1次,以8~10分为无窒息, 4~7分为轻度窒息, 0~3分为重度窒息。
其中17例为轻度窒息(53.12%), 15例为重度窒息(46.88%)。
1. 2 抢救措施①清理呼吸道。
将新生儿以左侧卧位摆放,一只手托患儿下颔,另一只手迅速清理患儿口腔内残留的羊水和黏液,反复清理3~4次,避免新生儿分娩后呼吸过程中将口腔残留物误吸入呼吸道,进而引发窒息。
②刺激呼吸,保证供氧。
将新生儿以仰卧位摆放,将其臀部垫高3 cm左右,颈部后伸,将呼吸道中的分泌物清理干净,拍打或者摩擦新生儿足底刺激呼吸。
使用50 ml浓度为1%的苏打水或者盐水,温度在30~32℃之间,给新生儿洗胃,并清理呼吸道。
③建立循环。
如果新生儿的心脏搏动缓慢无力,或者心脏搏动变慢,马上使用0.3 ml/kg的肾上腺素进行静脉或气管滴注,适量给予复苏囊加压供氧,如果新生儿的心率依然低于60次/min,应该立即进行心脏按压,促进血液循环,并且每隔30秒测量1次心率。
④药物的使用。
保障药物的及时供应,及时纠正酸中毒和扩容等。
控制好输液速度,并且密切关注输液过程中新生儿是否有不良反应,做好输液记录。
⑤复苏后监护。
患儿复苏后应该监护3 d以上,密切关注新生儿的心率、呼吸、血压和皮肤颜色等。
1. 3 护理方法①预防窒息。
护理人员应该做好分娩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以预防新生儿窒息。
首先对孕妇进行心理辅导和产前培训,让她们配合护理工作。
其次,医护人员在分娩过程中应该做好新生儿窒息的预防和抢救工作。
在手术室准备好各种急救器械和常规药品,便于取用。
手术室的温度控制在23~25℃之间[4]。
②加强监护。
对新生儿进行密切监护,观察呼吸、心率、皮肤颜色等,使用药物后关注新生儿是否出现药物反应,并且做好相应的记录,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措施。
③防止感染。
在新生儿监护过程中注意消毒,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执行,避免出现交叉感染。
新生儿的物品不可交叉使用。
定时对病房进行消毒,并做好清洁工作,避免患儿的脐带结扎松脱。
注意勤换尿布,每天检查患儿的脐部状况。
④皮肤护理。
新生儿出生后需要检查其皮肤黏膜是否完整,并及时清理皮肤皱褶处的血迹,注意擦干皮肤,大便之后用温水冲洗,可以涂少量植物油或者鱼肝油保护患儿皮肤,衣着保证透气、柔软,勤洗勤换。
2 结果
本次研究32例新生儿窒息患者中, 17例为轻度窒息,通过吸痰、清理口鼻腔黏液等处理后, 5 min Apgar评分>8分为17例,恢复良好,抢救有效率为100.00%;15例为重度窒息,经过人工呼吸等一系列的抢救和护理措施后, 5 min Apgar评分>8分者为14例,其中1例因抢救无效死亡,抢救成功率为93.33%,本次研究总体抢救成功率为96.88%。
见表1。
3 讨论
新生儿窒息是临床上导致新生儿死亡或者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新生儿窒息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为酸中毒、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如果新生儿出现严重窒息或者窒息时间过久,患儿体内各脏器容易出现水肿和出血,新生儿的脑组织也可能由于窒息缺氧出现坏死、萎缩[5]。
如果窒息抢救不及时可能出现各种远期并发症,例如癫痫、偏瘫和智力低下等[6]。
因此,新生儿出现窒息应该及时进行抢救和护理。
本次研究中, 32例窒息新生儿经过抢救和科学的护理,成功率为96.88%。
综上所述,导致新生儿窒息的因素很多,护理人员发现新生儿窒息的关键措施是保持患儿呼吸道畅通,将患儿放于保温箱中保温,避免体表热量散失,并且及时纠正缺氧、酸中毒等症状,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措施,刺激呼吸,保证供氧,减少患儿缺氧时间,以此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
孕妇也应该注意孕期保健,并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纠正不正常的胎位,根据自己的产程进度,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以此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慧玲.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抢救和护理.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2, 7(6):65-66.
[2] 李萍.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复苏后的临床护理.职业与健康, 2010, 5(9):71-72.
[3] 谭丽君. 92例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护理.中国医药导报, 2010, 12(19):45-46.
[4] 钟琼华.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护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1(2):71-72.
[5] 王园园,王淑清,谢立威.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及护理.吉林医学, 2010, 9(10):24-25.
[6] 张剑. 116例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分析及临床治疗研究.当代医学, 2011, 10(24):33-34.
[收稿日期:2014-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