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大嘴巴》
- 格式:doc
- 大小:15.69 KB
- 文档页数:4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大嘴巴》一、教学目标1.能够流畅地朗读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2.能够理解故事的情节,并回答问题;3.能够加深对动物名称的记忆;4.能够通过讨论和表演,提高语言交流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材:故事书《大嘴巴》;2.教具:毛绒玩具动物;3.辅助工具:PPT、板书、录音机等。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导入(5分钟)1.班级唱儿歌《小兔子乖乖》;2.拿出毛绒玩具动物向学生问好,提高学生们的兴趣。
2. 观察图片(5分钟)PPT上展示相关图片,并带着学生们逐一观察。
3. 朗读故事(15分钟)1.教师朗读故事,引导学生注意重点词汇及短语,培养学生们的语感;2.随机选择学生朗读故事,提高学生们的朗读能力。
4. 问题回答(10分钟)通过提问,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了故事情节并掌握关键词汇。
5. 词汇记忆(10分钟)1.班级分成小组,每组拿到一份相关图片;2.学生用英文或中文说出这些动物的名称。
6. 精读故事(15分钟)1.教师按照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再次精读;2.学生模仿教师,表演故事中的角色。
7. 制作小剧场(20分钟)1.分成小组,每组分别扮演故事中不同的角色;2.讨论并整合,进行小剧场表演;3.每个小组表演完毕后,班级进行回顾和评价。
四、教学总结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通过观察图片和阅读故事的方式,增加了他们对动物名称的记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语言交流和表达能力。
在后续的制作小剧场的环节中,学生们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去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这也提高了学生的协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发挥不够积极,教师希望在后续的教学中,能够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让每个孩子都能发挥最大的潜力,取得更好的进步。
幼儿园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大嘴巴》活动目标:1、知道书要一页一页轻轻地翻看,初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愉快参加活动,能大胆表述,学习句型“×××(小动物)×××(叫声),我爱吃××。
活动准备:《大嘴巴》大图书一本、小图书每人一本、小书架2个活动过程:一、翻阅大图书,理解《大嘴巴》书的内容。
1、看封面,知道书名,讲解阅读要求。
师:今天严老师带来了一本有趣的图书,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图书)师:看,这是封面。
封面上有什么呀?(嘴巴)一张嘴巴和我们小朋友的小嘴巴比一比,怎么样呀?(大)对了,这是一张大嘴巴。
(点字)这个故事的名称就叫《大嘴巴》。
2、引导幼儿大胆讲述图书内容,学习句型。
第一页师:我们一起来看书。
打开封面,翻到第一页。
提问:看,这是什么?(青蛙)小青蛙怎么叫?(呱呱呱)对了,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青蛙,呱呱呱”叫的真好听,再来一遍。
提问:那小青蛙爱吃什么呀?(你来说说看、你说、你说)提醒幼儿用完整话回答“谁爱吃虫子?”我们来看看小青蛙的大嘴巴里吃了什么?(翻开)原来是虫子。
小青蛙吃饱了,唱起了歌“小青蛙,呱呱呱,我爱吃虫子”提问:小青蛙怎么唱的?(幼儿集体学唱)小青蛙唱歌真响亮,再来一遍。
第二页师:我们轻轻地翻一页。
提问:这是谁?(小鸭子)小鸭子怎么叫?(嘎嘎嘎)师:小鸭子,嘎嘎嘎。
(慢)提问:小鸭子爱吃什么?我们来看看图书上小鸭子的大嘴巴里在吃什么。
(翻)是什么?(小虾)小鸭子吃到了小虾,高兴地唱起了歌“小鸭子,嘎嘎嘎,我爱吃小虾。
”提问:好听吗?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幼儿集体说)第三页提问:猜猜书里还有谁?(幼儿自由说2—3个)师:严老师轻轻翻过这一页。
提问:谁呀?(小狗)小花狗,汪汪汪,它爱吃什么呀?(骨头)真的吗?我请一个小朋友来帮我看看小花狗的大嘴巴里吃的是什么。
呦,真的是骨头。
“小花狗,汪汪汪,我爱吃骨头”小花狗也高兴地唱起了歌,谁来学一学?(个别幼儿学说)唱得真好听,谁也来学一学?声音要再响亮些。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大嘴巴教案: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大嘴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材《大嘴巴》。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大嘴巴及其特点,学习大嘴巴的发音,通过故事和儿歌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大嘴巴及其特点,学会正确发音。
2. 通过故事和儿歌,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大嘴巴及其特点,学会正确发音。
难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大嘴巴图片、牙齿模型、声音道具等。
2. 学具:幼儿画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扮演大嘴巴,模仿各种声音,引发幼儿兴趣。
然后向幼儿展示大嘴巴图片,让幼儿观察大嘴巴的特点。
2. 教学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大嘴巴的特点,如大门牙、小门牙、嘴唇等,并教授大嘴巴的正确发音。
3. 故事讲解(10分钟)教师讲述《大嘴巴》的故事,引导幼儿观察故事中大嘴巴的行为,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模仿练习,让幼儿模仿大嘴巴的发音和表情。
同时,鼓励幼儿大胆发言,表达自己对大嘴巴的认识。
5. 小组活动(10分钟)教师分组,让幼儿合作制作大嘴巴手工作品。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6. 展示与评价(5分钟)每组幼儿展示自己的大嘴巴作品,教师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大嘴巴特点:大门牙、小门牙、嘴唇发音:模仿大嘴巴发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的大嘴巴要求:幼儿画出自己的大嘴巴,并标注发音。
答案:略2. 作业题目:大嘴巴的故事要求:幼儿根据故事内容,为大嘴巴画出快乐的表情。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的培养,达到了教学目标。
幼儿园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大嘴巴》教学目标:1. 听懂并认识《大嘴巴》这首儿歌的歌词。
2. 能够较为准确地模仿歌曲的音调和节奏,进行歌唱。
3. 理解并感受歌曲中表达的情感和意义,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准确听懂歌词,掌握歌曲的歌词。
2.准确地模仿歌曲的音调和节奏进行歌唱。
3.理解歌曲的情感和意义,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准确地模仿歌曲的音调和节奏进行歌唱。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儿歌《大嘴巴》的录音。
2.教学工具:音响设备、儿歌歌谱。
教学过程:步骤一:歌曲导入(5分钟)播放《大嘴巴》的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做动作,如挥手、拍手等,热身并营造学唱歌的氛围。
步骤二:歌词学习(10分钟)播放歌曲,并同时展示歌词,让学生观看歌词并尝试跟读。
教师边播放边示范,学生模仿教师的发音和语调进行学唱。
慢慢引导学生逐行跟读。
步骤三:歌曲欣赏(10分钟)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静听和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感和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刚刚学习的歌词,与歌曲的意义进行关联。
步骤四:歌曲演唱(15分钟)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按照学习的歌词进行演唱。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音调和节奏的准确性,鼓励学生大胆发声,增强自信。
步骤五:情感体验(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讨论歌曲中的情感和意义,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步骤六:形式创新(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形体表演,利用动作和表情来表达歌曲的含义和情感。
学生分别选择自己所喜欢的部分进行表演,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步骤七:扩展活动(10分钟)教师创设游戏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的歌曲。
如老师提问“你们猜我选择哪个动作?“学生猜测后教师进行演示。
步骤八:歌曲复习(10分钟)整理学生对《大嘴巴》的学唱情况。
对部分不熟悉的歌词进行再次学习和操练。
进行小组合唱,呈现学生的集体合作和团结精神。
步骤九: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大嘴巴》教案题目:《大嘴巴》语言教学活动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运用“大嘴巴”的基本词汇和句型,如“闭上嘴巴”、“张开嘴巴”、“大嘴巴”等。
2. 能够较为流利地朗读故事中的语句,并理解其中的意思。
3. 能够正确运用所学语言进行简单的综合应用。
二、教学准备:1. 故事书《大嘴巴》。
2. 黑板、彩色粉笔。
3. 布偶或玩具小鳄鱼。
4. 打印的绘本故事《大嘴巴》。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通过展示故事书的封面和布偶或玩具小鳄鱼来引起幼儿们的兴趣,询问他们是否看过这个故事。
2. 然后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介绍故事大概内容。
Step 2:听故事1. 让幼儿们坐在一起,然后打开故事书,开始朗读故事。
2. 朗读时带着感情,用适当的语调和节奏吸引幼儿们的注意力。
重点强调故事中的关键词语,如“大嘴巴”、“闭上嘴巴”、“张开嘴巴”等等。
3. 朗读完故事后,与幼儿们一起讨论故事的大意,帮助他们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
Step 3:角色扮演1. 通过示范,让幼儿们来模仿小鳄鱼的动作和表情,例如张开嘴巴时要伸出舌头,闭上嘴巴时要合上嘴巴。
2. 然后将小鳄鱼传递给一个幼儿,让他模仿小鳄鱼的动作,并传递给下一个幼儿。
3. 继续轮流传递,直到所有的幼儿都有机会扮演小鳄鱼。
Step 4:学唱歌曲1. 教授与故事相关的歌曲《大嘴巴》。
2. 先用口型示范,然后带领幼儿们一起学唱歌曲。
3. 多次重复练习,加深幼儿们对歌曲和故事中语言的记忆和理解。
Step 5:绘本制作1. 将故事中的关键情节和人物绘制在白纸上,然后让幼儿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颜色填充。
2. 鼓励幼儿们用有限的语言描述绘本内容,像导演一样指导他们。
Step 6:小结与延伸活动1. 复习故事中的关键词语,并找出其他与嘴巴有关的词汇。
2. 提问幼儿们故事中的问题,让他们回忆起故事中的情节。
3. 提供一些活动和游戏,巩固所学语言。
例如,玩“嘴巴接力赛”游戏。
小班语言教案:大嘴巴一、教学目标1.学习新单词“大嘴巴” 并认识对应的身体部位;2.通过学习“大嘴巴”,增强幼儿对身体部位的理解和识别;3.能完成简单的动作指令并使用新单词。
二、教学准备1.一张幼儿生动有趣的大嘴巴图片;2.一张身体部位的图示;3.PPT/白板/黑板;4.音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播放欢快的音乐,游戏式引导幼儿做起游戏“咕咕鸟”,通过游戏让幼儿更好地调整自己的状态。
2. 导入新单词老师介绍今天要学的新单词“大嘴巴” ,并将图片呈现给幼儿,引导幼儿认识“大嘴巴”这个词。
老师可以问幼儿这是什么,通过多种途径让幼儿明确单词的含义。
3. 感知身体部位老师布置任务,让幼儿用手指出自己的嘴巴并说出“大嘴巴”,然后引导幼儿感知自己的身体部位,并说出名字。
4. 学习新单词老师以幼儿喜欢的方式呈现“大嘴巴”这个单词,如画面、歌曲、表演等等。
老师可以上演小品,或者唱手指儿歌,让幼儿学习这个新单词。
同时提醒幼儿要注意说清楚每一个音节。
5. 动手动脑老师呈现一个身体部位的图示,然后让幼儿站在座位上,并用手指着身体部位说出它的名字。
之后老师通过示范,教给幼儿一个新的动作:“拍大嘴巴”,引导幼儿模仿。
6. 小结老师让幼儿回忆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并通过简单的问答,确认幼儿对这些内容的掌握情况。
四、课后延伸老师可以引入其他脸部的表情,如微笑、装酷、皱眉等,并联系其他相关的身体部位。
此外,在幼儿调整状态上,老师可以变换更多的游戏方式。
在教学中,注意多运用情景、幽默等方式,让课堂更生动有趣,更易于幼儿接受。
参考文献:1.杨宝玲.”小班《大嘴巴》教案”[J].视听世界,2021,(01):102-104.2.陈立新,丁晓霞,谢文萍.《小班语言教案》[M].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幼儿园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大嘴巴》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并复述故事大意;2、能够理解并掌握故事中的语言、词汇;3、能够通过句型练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4、能够通过创意绘画活动,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故事《大嘴巴》;2、语言、词汇;3、句型练习;4、创意绘画活动。
教学重点:1、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提高故事理解能力;2、帮助幼儿扩充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句型练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4、通过创意绘画活动,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1、故事《大嘴巴》的话题图片;2、词汇卡片;3、句型练习的小黑板和白板笔;4、颜料、毛笔和画布。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入:教师向幼儿们展示话题图片,问幼儿们该图片中的人物和动物有哪些?他们在干什么?2、讲故事:教师边讲故事,边将图片翻到对应的画面,使幼儿们更好地理解故事。
3、复述故事:教师让幼儿们自由发言,复述故事大意,并对他们的答案进行简单点评。
第二课时:1、复述故事:教师带领幼儿们复述故事,并询问故事中出现的动物名称,帮助幼儿们扩充词汇量。
2、词汇学习:教师向幼儿们展示词汇卡片,并帮助幼儿们正确地念出每个词汇,让幼儿能够熟练掌握与动物相关的词汇。
3、学习句型:教师将重点句型的模板写在白板上,让幼儿们模仿和背诵,如:“我能看到__的__。
”(填写动物名称和身体部位)第三课时:1、练习句型:教师让幼儿们围成一个圈,然后让第一个幼儿说出一句话,如:“我能看到孔雀的大尾巴。
”,然后第二个幼儿会说:“我能看到__的__。
”并接着填写内容,其他的幼儿也按同样的方法继续说下去(可使用计时器,并按照时间给胜利者发放轻松小礼物,如贴纸等)。
2、集体画画:教师用语言引导,让幼儿们自行想象一个自己的动物角色,并利用颜料、毛笔、画布等材料进行手工创作。
最后,让幼儿们表演自己的作品,小班其他同学可以“猜猜这个动物的名字是什么?”并做出相应的手势和表情,欣赏和鼓励其他小朋友的作品。
幼儿园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大嘴巴》幼儿园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大嘴巴》精选4篇(一)教案名称:《大嘴巴》教案类型: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教案目标:通过教授《大嘴巴》这首儿歌,帮助幼儿培养语言能力,提高发音和词汇积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儿歌的唱和读。
教学难点:正确发音与齐唱。
教学准备:-《大嘴巴》的歌曲录音-歌词表-图片或绘本相关素材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歌曲(5分钟)1. 与孩子们打个招呼,引起他们的注意。
2. 打开录音机,播放《大嘴巴》的歌曲,让孩子们先听一遍。
Step 2:歌曲欣赏(10分钟)1. 学生跟着录音机的节奏一起用手拍打,感受歌曲的节奏。
2. 跟着录音师一起尝试唱歌,让孩子们熟悉歌曲的旋律。
3. 反复播放录音,让孩子们熟悉歌词,并伴随动作。
Step 3:歌词理解(10分钟)1. 给孩子们分发歌词表,让他们一起朗读歌词。
2. 反复播放录音,让孩子们跟着逐句朗读,帮助他们理解歌词的意思。
3. 引导孩子们讨论歌词中的关键词,如“大嘴巴”、“吃”等,帮助他们扩展词汇。
Step 4:歌曲练习(15分钟)1. 教导孩子们正确发音和齐唱的技巧,引导他们跟着录音师一起唱歌。
2. 利用图片或绘本素材,让孩子们进行视觉辅助,加深对歌词意义的理解。
3. 组织孩子们排成小组,每个小组轮流表演《大嘴巴》,加深对歌曲的记忆。
Step 5:拓展活动(10分钟)1. 利用手工、游戏或绘本等形式,帮助孩子们巩固歌曲中的词汇和概念。
2. 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编排一个与《大嘴巴》相关的小故事或手偶剧。
3. 帮助孩子们发挥创造力,创作属于他们自己的歌曲,表达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Step 6:结束活动(5分钟)1. 播放歌曲的录音,让孩子们回顾今天的学习成果。
2. 鼓励孩子们一起大声唱出歌曲,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3.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鼓励孩子们继续保持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通过《大嘴巴》这首儿歌的教学,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提高了发音和词汇积累的能力。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大嘴巴》1500字教学目标:1. 能够听懂并朗读课文内容。
2. 能够理解并运用相关的词汇和句型。
3. 能够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等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 能够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通过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具。
2. 大嘴巴卡通图片和道具。
3. 听读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大嘴巴》的歌曲,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师出示大嘴巴的图片,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角色。
Step 2:呈现新知(10分钟)1.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2. 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大嘴巴的形象和表情,并介绍大嘴巴的特点。
3. 教师出示大嘴巴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大嘴巴的特点。
Step 3:理解课文(15分钟)1. 教师将课文分段呈现,并配以图片和动作,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
2. 教师提问学生,大嘴巴是什么角色?他喜欢做什么?为什么会喜欢说话?学生回答并进行讨论。
Step 4:巩固记忆(15分钟)1. 教师按照课文的顺序,引导学生跟读每一段课文。
2.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学生扮演大嘴巴,其他小组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
3. 学生按照课文的情节,组织角色扮演,表演课文内容。
Step 5:拓展延伸(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选取一段课文内容,学生多种形式地表达这段内容,如绘画、手工制作、玩偶等。
2. 学生按照老师的引导进行口语对话练习,运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词汇。
3. 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比赛,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成员扮演大嘴巴,其他成员依次做出不同的动作或表情,由大嘴巴猜出他们在模仿什么。
Step 6:总结反思(5分钟)1.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课堂学习的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发表个人感悟,并表达对大嘴巴的喜爱。
教学延伸:1. 带领学生进行团队合作的游戏,如传递水球、接龙等。
小班语言教案:大嘴巴教案:小班语言教案——大嘴巴一、教学内容1. 学习生词:大嘴巴、小嘴巴、舌头、牙齿等。
2. 学习句子:这是大嘴巴,这是小嘴巴,舌头出来了,牙齿合上了。
3. 语音练习:练习正确的语音、语调,提高发音准确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词:大嘴巴、小嘴巴、舌头、牙齿。
2. 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说出句子:这是大嘴巴,这是小嘴巴,舌头出来了,牙齿合上了。
3. 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准确性,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句子“这是大嘴巴,这是小嘴巴,舌头出来了,牙齿合上了”的表述和理解。
2. 教学重点:生词的认读和运用,句子的表述和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卡片、挂图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事物。
引导学生关注图片中的人物嘴巴的大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大嘴巴”。
2. 生词学习(10分钟)(1)教师出示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生词:大嘴巴、小嘴巴、舌头、牙齿。
(2)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发音。
(3)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
3. 句子学习(10分钟)(1)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说句子。
(2)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发音。
(3)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
4. 语音练习(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模仿句子中的语音、语调。
(2)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发音。
(3)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生词和句子。
六、板书设计1. 生词板书:大嘴巴、小嘴巴、舌头、牙齿。
2. 句子板书:这是大嘴巴,这是小嘴巴,舌头出来了,牙齿合上了。
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词:大嘴巴、小嘴巴、舌头、牙齿。
2. 模仿句子:这是大嘴巴,这是小嘴巴,舌头出来了,牙齿合上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情况良好,但在语音练习方面仍有部分学生发音不准确,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大嘴巴》
知道书要一页一页轻轻地翻看,初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以下是出guo为大家的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大嘴巴》,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出guo。
1、知道书要一页一页轻轻地翻看,初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愉快参加活动,能大胆表述,学习句型“×××(小动物)
×××(叫声),我爱吃××。
《大嘴巴》大图书一本、小图书每人一本、小书架2个
一、翻阅大图书,理解《大嘴巴》书的内容。
1、看封面,知道书名,讲解阅读要求。
师:今天严老师带来了一本有趣的图书,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图书)
师:看,这是封面。
封面上有什么呀?(嘴巴)一张嘴巴和我们小朋友的小嘴巴比一比,怎么样呀?(大)对了,这是一张大嘴巴。
(点字)这个故事的名称就叫《大嘴巴》。
2、引导幼儿大胆讲述图书内容,学习句型。
第一页
师:我们一起来看书。
打开封面,翻到第一页。
提问:看,这是什么?(青蛙)小青蛙怎么叫?(呱呱呱)对了,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青蛙,呱呱呱”叫的真好听,再来一遍。
提问:那小青蛙爱吃什么呀?(你来说说看、你说、你说)提醒幼儿用完整话回答“谁爱吃虫子?”我们来看看小青蛙的大嘴巴里吃了
什么?(翻开)原来是虫子。
小青蛙吃饱了,唱起了歌“小青蛙,呱呱呱,我爱吃虫子”
提问:小青蛙怎么唱的?(幼儿集体学唱)小青蛙唱歌真响亮,再来一遍。
第二页
师:我们轻轻地翻一页。
提问:这是谁?(小鸭子)小鸭子怎么叫?(嘎嘎嘎)师:小鸭子,嘎嘎嘎。
(慢)
提问:小鸭子爱吃什么?我们来看看图书上小鸭子的大嘴巴里在吃什么。
(翻)是什么?(小虾)小鸭子吃到了小虾,高兴地唱起了歌“小鸭子,嘎嘎嘎,我爱吃小虾。
”
提问:好听吗?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幼儿集体说)
第三页
提问:猜猜书里还有谁?(幼儿自由说2—3个)
师:严老师轻轻翻过这一页。
提问:谁呀?(小狗)小花狗,汪汪汪,它爱吃什么呀?(骨头)真的吗?我请一个小朋友来帮我看看小花狗的大嘴巴里吃的是什么。
呦,真的是骨头。
“小花狗,汪汪汪,我爱吃骨头”小花狗也高兴地唱起了歌,谁来学一学?(个别幼儿学说)唱得真好听,谁也来学一学?声音要再响亮些。
(拍手,说得真响亮,真棒)
第四页
师:谁愿意帮助严老师把这页轻轻地翻过去,看看还有谁?提醒:翻书要一页一页轻轻地翻。
提问:(翻幼儿)是谁呀?(小猫)声音响亮些告诉其他小朋友是“小花猫”。
提问:小花猫爱吃什么?看看小花猫吃到了什么?(翻)(小鱼)
提问:小花猫吃到小鱼心里怎么样?(高兴)它一高兴呀,就开始唱歌了,它会怎么唱呢?你来试试。
(竖起大拇指)他唱得真好,我们一起跟着他唱一唱。
第五页
师:我们轻轻翻到最后一页。
提问:咦,这是谁呀?(小朋友)小朋友爱吃什么呢?(宝宝你来说,你说,你说,你们说)
师:我们来看看图书上的小朋友爱吃什么。
(翻开蔬菜圆)“青菜、茄子”这些都是蔬菜。
“苹果、梨”这些是水果(翻开另两个)
还有什么?“牛奶、面包、鸡腿、鱼”
师:原来小朋友不挑食,样样都爱吃,身体长得棒棒的。
(动作)“小朋友,啦啦啦,我们样样都爱吃”(慢)
二、幼儿自主阅读。
1、幼儿阅读
师:《大嘴巴》故事真有趣,严老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本《大嘴巴》的书,你们想不想看?(想)
要求:看书的时候要一页一页轻轻地翻;一边看,一边讲;现在请小朋友起立,不要搬动小椅子,轻轻地走到桌子旁边看书。
教师观察、指导,可以请小朋友和旁边小朋友一起讲,也可以和客人老师一起讲。
2、将图书轻轻地放到书架上。
师:看完的小朋友可以轻轻地将图书放回书架。
三、表演故事内容
1、一边学小动物唱歌,一边表演。
师:图书真好看,故事真有趣,来来来,我们一起学学小动物(完整讲述表演)
2、结束
还有许多动物也有大嘴巴,它们喜欢吃什么呢?我们回去想想,把它们也编到《大嘴巴》的图书里,好吗?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