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2019年高考物理第一篇选择题拿满分必须夯实的14种热考题型专题07曲线运动题型抢分卷.doc
- 格式:doc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26
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前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理科综合测试物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I 127二、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18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19~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0 分。
14.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
光子能量在1.63 eV~3.10 eV的光为可见光。
要使处于基态(n=1)的氢原子被激发后可辐射出可见光光子,最少应给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A.12.09 eV B.10.20 eV C.1.89 eV D.1.5l eV 15.如图,空间存在一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两个带电小球P和Q用相同的绝缘细绳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下,两细绳都恰好与天花板垂直,则A.P和Q都带正电荷B.P和Q都带负电荷C.P带正电荷,Q带负电荷D.P带负电荷,Q带正电荷16.最近,我国为“长征九号”研制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
若某次实验中该发动机向后喷射的气体速度约为3 km/s,产生的推力约为4.8×106 N,则它在1 s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约为A.1.6×102 kg B.1.6×103 kg C.1.6×105 kg D.1.6×106 kg17.如图,等边三角形线框LMN由三根相同的导体棒连接而成,固定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线框顶点M、N与直流电源两端相接,已如导体棒MN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则线框LMN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A.2F B.1.5F C.0.5F D.0H18.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专题03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应用一、考法分析和解题技法二、真题再现考例1 (2016全国III 卷,T16)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间隔t 内位移为s ,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
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 A. s t 2 B. 3s 2t 2 C. 4s t 2 D. 8st2 【答案】A【考法】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考例2 (2016上海卷,T14)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继经过两段距离为16 m 的路程,第一段用时4 s ,第二段用时2 s ,则物体的加速度是( )A.23 m/s 2 B .43 m/s 2 C.89 m/s 2 D .169m/s 2【答案】B【考法】考查处理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中间时刻速度法”。
三、试题预测预测1 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为x 1时,速度的变化为Δv ;紧接着位移为x 2时,速度的变化仍为Δv .则质点的加速度为( )A .(Δv )2(1x 1-1x 2)B .(Δv )2(1x 1+1x 2)C.122x x v a -∆=D .122x x v a +∆=【答案】C【解析】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变化Δv 所用的时间为t =Δva,则可知质点位移为x 1和x 2过程中所用时间相同,根据Δx =at 2得,x 2-x 1=a ·(Δv a)2,解得122x x v a -∆=,C 正确.【考法】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预测2 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的第1 s 内和第2 s 内位移大小依次为9 m 和7 m .则刹车后6 s 内的位移是( )A .20 mB .24 m C. 25 m D .75 m【答案】C【解析】由Δx =9 m -7 m =2 m 可知,汽车在第3 s 、第4 s 、第5 s 内的位移分别为5 m 、3 m 、1 m ,汽车在第5 s 末的速度为零,故刹车后6 s 内的位移等于前5 s 内的位移,大小为9 m +7 m +5 m +3 m +1 m =25 m ,故C 正确.【考法】考查处理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推论法”。
专题05 力与平衡一、考法分析和解题技法二、真题再现考例1 (2017课标卷Ⅲ,T17)一根轻质弹性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相距80 cm 的两点上,弹性绳的原长也为80 cm.将一钩码挂在弹性绳的中点,平衡时弹性绳的总长度为100 cm ;再将弹性绳的两端缓慢移至天花板上的同一点,则弹性绳的总长度变为(弹性绳的伸长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 )A .86 cmB .92 cmC .98 cmD .104 cm【答案】B 【解析】轻质弹性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相距80 cm 的两点上,钩码挂在弹性绳的中点,平衡时弹性绳的总长度为100 cm ,以钩码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由胡克定律F =k (l -l 0)=0.2k ,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和几何知识得F =mg2sin α=5mg6;再将弹性绳的两端缓慢移至天花板上的同一点,设弹性绳的总长度变为l ′,由胡克定律得F ′=k (l ′-l 0),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F ′=mg2,联立上面各式解得l ′=92 cm ,选项B 正确.2【考法】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衡条件应用。
考例2 (2017课标卷Ⅱ,T16)如图,一物块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保持F 的大小不变,而方向与水平面成60°角,物块也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A .2- 3B .36 C.33D .32【答案】C【考法】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衡条件应用。
考例3 (2016课标卷Ⅱ,T14)质量为m 的物体用轻绳AB 悬挂于天花板上.用水平向左的力F 缓慢拉动绳的中点O ,如图所示.用T 表示绳OA 段拉力的大小,在O 点向左移动的过程中( )A .F 逐渐变大,T 逐渐变大3B .F 逐渐变大,T 逐渐变小C .F 逐渐变小,T 逐渐变大D .F 逐渐变小,T 逐渐变小 【答案】A甲 乙【考法】动态平衡问题。
考例4 (2017课标卷Ⅰ,T21)如图,柔软轻绳ON 的一端O 固定,其中间某点M 拴一重物,用手拉住绳的另一端N .初始时,OM 竖直且MN 被拉直,OM 与MN 之间的夹角为α(α>π2).现将重物向右上方缓慢拉起,并保持夹角α不变.在OM 由竖直被拉到水平的过程中()A .MN 上的张力逐渐增大B .MN 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C .OM 上的张力逐渐增大D .OM 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AD4同理知T MN sin β=mg sin θ,在β由0变为π2的过程中,T MN 一直增大,选项A 正确.【考法】动态平衡问题。
专题14 交变电流一、考法分析和解题技法二、真题再现考例1 (2016课标卷Ⅲ,T21)(多选)如图,M 为半圆形导线框,圆心为O M ;N 是圆心角为直角的扇形导线框,圆心为O N ;两导线框在同一竖直面(纸面)内;两圆弧半径相等;过直线O M O N 的水平面上方有一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现使线框M 、N 在t =0时从图示位置开始,分别绕垂直于纸面、且过O M 和O N 的轴,以相同的周期T 逆时针匀速转动,则( )A .两导线框中均会产生正弦交流电B .两导线框中感应电流的周期都等于TC .在t =T8时,两导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相等 D .两导线框的电阻相等时,两导线框中感应电流的有效值也相等2【答案】BC【考法】交变电流的产生及变化规律。
考例2 (2018全国III 卷,T16)一电阻接到方波交流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Q 方;若该电阻接到正弦交变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Q 正。
该电阻上电压的峰值为u 0,周期为T ,如图所示。
则Q 方: Q 正等于( )A.C. 1 : 2D. 2 : 1 【答案】D,而方波交流电的有效值为u 0,根据焦耳定律和欧姆定律,22U Q I RT T R==,可知在一个周期T 内产生的热量与电压有效值的二次方成正比,220::2:1Q Q u ==方正,选项D 正确。
【考法】交变电流有效值的求解。
考例3 (2015四川卷,T4)小型手摇发电机线圈共N 匝,每匝可简化为矩形线圈abcd ,磁极间的磁场视为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线圈中心轴OO ′,线圈绕OO ′匀速转动,如图所示.矩形线圈ab 边和cd 边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都为e 0,不计线圈电阻,则发电机输出电压()3A .峰值是e 0B .峰值是2e 0C .有效值是22Ne 0 D .有效值是2Ne【答案】D【考法】交变电流“四值”的理解及应用。
考例4 (2016课标卷Ⅲ,T19)(多选)如图,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分别接有额定电压相同的灯泡a 和b .当输入电压U 为灯泡额定电压的10倍时,两灯泡均能正常发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副线圈匝数比为9∶1B .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9C .此时a 和b 的电功率之比为9∶1D .此时a 和b 的电功率之比为1∶9 【答案】AD【解析】设灯泡的额定电压为U 0,两灯均能正常发光,所以原线圈输出端电压为U 1=9U 0,副线圈两端电压为U 2=U 0,故U 1U 2=91,根据U 1U 2=n 1n 2=91,A 正确、B 错误;根据公式I 1I 2=n 2n 1可得I 1I 2=19,由于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根据公式P =UI 可得两者的电功率之比为1∶9,C 错误、D 正确.【考法】理想变压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专题04 运动图像与追及相遇一、考法分析和解题技法二、真题再现考例1 (2018新课标Ⅱ卷,T19)(多选)甲、乙两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分别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
已知两车在t 2时刻并排行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车在t 1时刻也并排行驶B .在t 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C .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D .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BD【考法】t v 图象的理解和应用。
考例2 (2018全国III 卷,T18)(多选)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甲、乙两车的位置x 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A. 在t 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B. 从0到t 1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C. 从t 1到t 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D. 从t 1到t 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答案】CD【考法】t x 图象的理解和应用。
考例3 (2016课标卷Ⅰ,T21)(多选)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 图象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 =3 s 时并排行驶,则()A .在t =1 s 时,甲车在乙车后B .在t =0时,甲车在乙车前7.5 mC .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 =2 sD .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 m 【答案】BD【解析】根据vt 图线,甲、乙都沿正方向运动.t =3 s 时,甲、乙相遇,此时v 甲=30 m/s ,v 乙=25 m/s ,由位移和vt 图线所围面积对应关系知,0~3 s 内甲车位移x 甲=12×3×30 m=45 m ,乙车位移x 乙=12×3×(10+25) m =52.5 m .故t =0时,甲、乙相距Δx 1=x 乙-x 甲=7.5 m ,即甲在乙前方7.5 m ,B 选项正确;0~1 s 内,x 甲′=12×1×10 m=5 m ,x 乙′=12×1×(10+15) m =12.5 m ,Δx 2=x 乙′-x 甲′=7.5 m =Δx 1,说明甲、乙第一次相遇,A 、C 错误;甲、乙两次相遇3地点之间的距离为x =x 甲-x 甲′=45 m -5 m =40 m ,所以D 选项正确.【考法】追及相遇问题。
2019年高考物理冲刺满分之选择题14种热考题型汇总题型01 物理学史和物理方法一、考法分析和解题技法二、真题再现考例1 (2016新课标3卷,T14)关于行星运动的规律,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A.开普勒在牛顿定律的基础上,导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B.开普勒在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C.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找出了行星按照这些规律运动的原因D.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考例2 (2014新课标1卷,T14)在法拉第时代,下列验证“由磁产生电”设想的实验中,能观察到感应电流的是()A.将绕在磁铁上的线圈与电流表组成一闭合回路,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B. 在一通电线圈旁放置一连有电流表的闭合线圈,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C.将一房间内的线圈两端与相邻房间的电流表连接,往线圈中插入条形磁铁后,再到相邻房间去观察电流的变化。
D.绕在同一铁环上的两个线圈,分别接电源和电流表,在给线圈通电或断电的瞬间,观察电流表的变化考例3 (2013新课标2卷,T19)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观测、实验、假说和逻辑推理等方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下列叙述符合史实的是()A. 奥斯特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该效应解释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B.安培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相似性,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C.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或出现感应电流D.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考例4 (2013新课标1卷,T15)右图是伽利略1604年做斜面实验时的一页手稿照片,照片左上角的三列数据如下表。
表中第二列是时间,第三列是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第一列是伽利略在分析实验数据时添加的。
根据表中的数据.伽利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11324213093298164526255824366119249716006482104A.物体具有惯性B.斜面倾角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无关C.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D.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三、试题预测预测1 如图为某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图象,关于此图线与两坐标轴围成面积的物理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y表示加速度,则面积等于质点在t0时刻的速度B.如果y表示力做功的功率,则面积等于该力在相应时间内所做的功C.如果y表示通过用电器的电流,则面积等于在相应时间内该用电器消耗的电能D.如果y表示变化磁场在金属线圈中产生的电动势,则面积等于该磁场在相应时间内磁感应强度的变化量预测2 在物理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安培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B.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总结出了判断电流与磁场方向关系的右手螺旋定则C.焦耳发现了电流热效应的规律并提出了焦耳定律D.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四、跟踪速练1.(2018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
专题08万有引力定律与航天考例1 (2018全国III卷,T15)为了探测引力波,“天琴计划”预计发射地球卫星P,其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6倍;另一地球卫星Q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4倍。
P与Q的周期之比约为()A. 2 : 1B. 4 : 1C. 8 : 1D. 16 : 1【答案】C【解析】设地球半彳仝为丘』根据题述,地球卫星卩的轨道半径为朮沪-167??地球卫星Q的轨道半径为血=亿根据开普勒定律,愛.兽三叭所以卩与Q的周期之比为7h=8:b选项C 正确*【考法】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及计算或开普勒第三定律。
考例2 (2018 全国II卷,T16) 2018年2月,我国500 m 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发现毫秒脉冲星“ J0318+0253',其自转周期T =5.19 ms,假设星体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6.67 10A1N m2/kg2。
以周期T稳定自转的星体的密度最小值约为()A. 5 109kg/m3B. 5 1012kg/m3C. 5 1015kg/m3D. 5 1018kg/m3【答案】C【解析】设脉冲星值量为M,密度为p ,根据天体运动规律知:G鑒m - r ,r2I T丿M M 15 3 ,3 ,代入可得:一5 10 kg/m,故C正确。
V 4n /3【考法】天体运行规律及应用:求天体密度。
考例3 (2017 课标卷川,T14)2017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 间实验室完成了首次交会对接,对接形成的组合体仍沿天宫二号原来的轨道 (可视为圆轨道)运行.与天宫二号单独运行时相比,组合体运行的( )A .周期变大 B.速率变大 C.动能变大 D.向心加速度变大【答案】C【解析】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殓室对接形成的组合体仍沿天宫二号原来的轨道 运行』根据舞=问二乎=需可知,组合体运行的问心加速度、速率、周期不变,质量变犬, 则动能变大,选项C 正确.【考法】卫星、航天器的变轨问题。
2019年高考物理冲刺满分之选择题14种热考题型汇总题型02 原子物理一、考法分析和解题技法二、真题再现考例1 (2016课标卷Ⅰ,35(1))现用某一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实验,当用某一频率的光入射时,有光电流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保持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入射光的光强变大,饱和光电流变大B.入射光的频率变高,饱和光电流变大C.入射光的频率变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D.保持入射光的光强不变,不断减小入射光的频率,始终有光电流产生E.遏止电压的大小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光强无关考例2 (2017课标卷Ⅲ,19)在光电效应实验中,分别用频率为νa、νb的单色光a、b照射到同种金属上,测得相应的遏止电压分别为U a和U 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分别为E k a和E k b.h为普朗克常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νa>νb,则一定有U a<U bB.若νa>νb,则一定有E k a>E k bC.若U a<U b,则一定有E k a<E k bD.若νa>νb,则一定有hνa-E k a>hνb-E k b考例3(2015课标卷Ⅱ,35(1))实物粒子和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下列事实中突出体现波动性的是()A.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装置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B.β射线在云室中穿过会留下清晰的径迹C.人们利用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D.人们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物质的微观结构E.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考例4(2016海南卷,17(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爱因斯坦在光的粒子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光电效应方程B.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只具有能量,不具有动量C.玻尔的原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D.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E.德布罗意指出微观粒子的动量越大,其对应的波长就越长考例5(2016课标卷Ⅱ,35(1))在下列描述核过程的方程中,属于α衰变的是________,属于β衰变的是________,属于裂变的是________,属于聚变的是________.A.14 6C→14 7N+0-1eB.3215P→3216S+0-1eC.238 92U→234 90Th+42HeD.14 7N+42He→17 8O+11HE.235 92U+10n→140 54Xe+9438Sr+210nF.31H+21H→42He+10n考例6(2017课标卷Ⅰ,17)大科学工程“人造太阳”主要是将氘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用来发电.氘核聚变反应方程是:21H+21H→32He+10n.已知21H的质量为2.013 6 u,32He的质量为3.015 0 u,10n 的质量为1.008 7 u,1 u=931 MeV/c2.氘核聚变反应中释放的核能约为()A.3.7 MeV B.3.3 MeVC.2.7 MeV D.0.93 MeV三、试题预测预测1 如图所示为光电管的工作电路图,分别用波长为λ0、λ1、λ2的单色光做实验,已知λ1>λ0>λ2.当开关闭合后,用波长为λ0的单色光照射光电管的阴极K 时,电流表有示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电管阴极材料的逸出功与入射光无关B .若用波长为λ1的单色光进行实验,则电流表的示数一定为零C .若仅增大电源的电动势,则电流表的示数一定增大D .若仅将电源的正负极对调,则电流表的示数可能为零预测2 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测光电效应,已知实验中测得某种金属的遏止电压U c 与入射频率ν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电子的电荷量为e =1.6×10-19 C ,则( )A .普朗克常量为eν1U 1B .该金属的逸出功为eU 1C .电源的右端为正极D .若电流表的示数为10 μA ,则每秒内从阴极发出的光电子数的最小值为6.25×1012预测3 对光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个别光子的行为表现出粒子性,大量光子的行为表现出波动性B .光的波动是光子本身的一种属性,不是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C .光表现出波动性时,就不具有粒子性了;光表现出粒子性时,就不再具有波动性了D .光的波动二象性应理解为:在某种场合下光的波动性表现得明显,在另外的某种场合下,光的粒子性表现得明显预测4 在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其原因是( )A .原子的正电荷和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B .正电荷在原子内是均匀分布的C .原子中存在着带负电的电子D .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预测5 中国“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计划将在2017年7月左右进行首次发射.“北斗三号”采用星载氢原子钟,其精度将比“北斗二号”的星载铷原子钟提高一个数量级.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可以吸收任意频率的光子B.欲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被激发,可用12.09 eV的光子照射C.当氢原子从n=5的状态跃迁到n=3的状态时,要吸收光子D.用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出的光照射金属铂(逸出功为6.34 eV)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预测6232 90Th(钍)经过一系列α和β衰变,变成208 82Pb(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铅核比钍核少8个质子B.铅核比钍核少16个中子C.共经过4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D.共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预测7现有两动能均为E0=0.35 MeV的21H在一条直线上相向运动,两个21H发生对撞后能发生核反应,得到32He和新粒子;且在核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完全转化为32He和新粒子的动能.已知2H的质量为2.0141u,32He的质量为3.016 0 u,新粒子的质量为1.008 7 u,核反应时质量亏损1 u释1放的核能约为931 MeV(如果涉及计算,结果保留整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反应方程为21H+21H→32He+11HB.核反应前后不满足能量守恒定律C.新粒子的动能约为3 MeVD. 32He的动能约为4 MeV四、跟踪速练1.(2018邢台市高三上学期高三初考)研究光电效应的电路如图所示.用频率相同、强度不同的光分别照射密封真空管的钠极板(阴极K),钠极板发射出的光电子被阳极A吸收,在电路中形成光电流.下列光电流I与A、K之间的电压U AK的关系图象中,正确的是()2.(2018江西南昌模拟)如图所示为研究光电效应现象的装置,阴极K与滑动变阻器的中心抽头c 相连,当滑动触头P从a移到c的过程中,光电流始终为零,为了产生光电流,可采取的措施是()A.增大入射光的强度B.增大入射光的频率C.将P从c向a移动D.将P从c向b移动3.(2018保定市高三第一学期月考)如图所示,当弧光灯发出的光经一狭缝后,在锌板上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同时与锌板相连的验电器铝箔有张角,则该实验()A.只能证明光具有波动性B.只能证明光具有粒子性C.只能证明光能够发生衍射D.证明光具有波粒二象性4.(2018湖北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起点考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照射到金属表面上的光足够强,金属就一定会发出光电子B.42He+14 7N→16 8O+11H是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C.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不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变短D.一个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最多可辐射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5.(2018陕西部分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摸底)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238 92U发生α衰变,产生一个未知粒子x,它们在磁场中的运动径迹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核反应方程为238 92U→234 90x+42HeB.α粒子和x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时转动方向相同C.轨迹1、2分别是α粒子、x粒子的运动径迹D.α粒子、x粒子运动径迹半径之比为45∶16.(2018惠州市高三第一次调研)下列与α粒子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天然放射现象中产生的α射线速度与光速相当,贯穿能力很强B.238 92U(铀238)核放出一个α粒子后就变为234 90Th(钍234)C.高速α粒子轰击氮核可从氮核中打出中子,核反应方程为42He+14 7N→16 8O+10n7.(2017海南卷,T7)三束单色光1、2和3的波长分别为λ1、λ2和λ3(λ1>λ2>λ3).分别用这三束光照射同一种金属.已知用光束2照射时,恰能产生光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光束1照射时,不能产生光电子B.用光束3照射时,不能产生光电子C.用光束2照射时,光越强,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光电子数目越多D.用光束2照射时,光越强,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越大8.(2017北京卷,T18)2017年年初,我国研制的“大连光源”——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发出了波长在100 nm(1 nm=10-9m)附近连续可调的世界上最强的极紫外激光脉冲,“大连光源”因其光子的能量大、密度高,可在能源利用、光刻技术、雾霾治理等领域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一个处于极紫外波段的光子所具有的能量可以电离一个分子,但又不会把分子打碎.据此判断,能够电离一个分子的能量约为(取普朗克常量h=6.6×10-34 J·s,真空光速c=3×108 m/s)() A.10-21 J B.10-18 JC.10-15 J D.10-12 J9.(2017·天津卷,T1)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国际热核聚变核心部件在国际上率先通过权威机构认证,这是我国对国际热核聚变项目的重大贡献.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聚变反应的是()A.21H+31H→42He+10nB.147N+42He→178O+11HC.42He+2713Al→3015P+10nD.23592U+10n→14456Ba+8936Kr+310n10.(2017·江苏卷,T12C(1))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曲线如图所示.根据该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有()A.42He核的结合能约为14 MeVB.42He核比63Li核更稳定C.两个21H核结合成42He核时释放能量D.23592U核中核子的平均结合能比8936Kr核中的大11.(2017课标卷Ⅱ,T15)一静止的铀核放出一个α粒子衰变成钍核,衰变方程为238 92U→234 90Th+42H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衰变后钍核的动能等于α粒子的动能B.衰变后钍核的动量大小等于α粒子的动量大小C.铀核的半衰期等于其放出一个α粒子所经历的时间D.衰变后α粒子与钍核的质量之和等于衰变前铀核的质量12.(2016课标卷Ⅲ,T35(1))一静止的铝原子核2713Al俘获一速度为1.0×107m/s的质子p后,变为处于激发态的硅原子核2814S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核反应方程为p+2713A l→2814Si*B.核反应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C.核反应过程中系统能量不守恒D.核反应前后核子数相等,所以生成物的质量等于反应物的质量之和E.硅原子核速度的数量级为105 m/s,方向与质子初速度的方向一致13.(2015福建卷,T30(1))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γ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B.氢原子辐射光子后,其绕核运动的电子动能增大C.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中发生的重核裂变D.21083Bi的半衰期是5天,100克21083Bi经过10天后还剩下50克14.(2015·课标卷Ⅰ,T35(1))在某次光电效应实验中,得到的遏止电压U c与入射光的频率ν的关系如图所示.若该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分别为k和b,电子电荷量的绝对值为e,则普朗克常量可表示为________,所用材料的逸出功可表示为________.15.(2015江苏卷,T12C(1))波粒二象性是微观世界的基本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的粒子性B.热中子束射到晶体上产生衍射图样说明中子具有波动性C.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可用光的波动性解释D.动能相等的质子和电子,它们的德布罗意波长也相等16.(2015·上海卷,T11)某光源发出的光由不同波长的光组成,不同波长的光的强度如图所示,表中给出了一些材料的极限波长,用该光源发出的光照射表中材料()材料钠铜铂极限波长(nm)541268196A.仅钠能产生光电子B.仅钠、铜能产生光电子C.仅铜、铂能产生光电子D.都能产生光电子17.(2014·海南卷,T17(1))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同一种单色光,先后照射锌和银的表面,都能产生光电效应.对于这两个过程,下列四个物理量中,一定不同的是()A.遏止电压B.饱和光电流C.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D.逸出功18.爱因斯坦因提出了光量子概念并成功地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而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某种金属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νc为极限频率.从图中可以确定的是()A.逸出功与ν有关B.E k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C.当ν<νc时,会逸出光电子D.图中直线的斜率与普朗克常量有关19.如图所示为用某金属研究光电效应规律得到的光电流随电压变化关系的图象,用单色光1和单色光2分别照射该金属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分别为E k1和E k2,普朗克常量为h,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E k1>E k2B .单色光1的频率比单色光2的频率高C .增大单色光1的强度,其遏止电压会增大D .单色光1和单色光2的频率之差为E k1-E k2h20.三种不同的入射光A 、B 、C 分别射在三种不同的金属a 、b 、c 表面,均恰能使金属中逸出光电子,若三种入射光的波长λA >λB >λC ,则( )A .用入射光A 照射金属b 和c ,金属b 和c 均可发生光电效应现象B .用入射光A 和B 照射金属c ,均可使金属c 发生光电效应现象C .用入射光C 照射金属a 和b ,金属a 、b 均可发生光电效应现象D .用入射光B 和C 照射金属a ,均可使金属a 发生光电效应现象21.某金属在光的照射下发生光电效应,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 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如图所示,则( )A .普朗克常量为νcEB .入射光的频率为3νc 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2EC .频率大于2νc 的入射光照射该金属时才会发生光电效应D .若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 ,则波长大于cνc 的光照射该金属时才会发生光电效应22.如图甲所示为某实验小组成员研究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遏止电压随照射光频率变化关系的实验装置,图乙为实验得到的遏止电压随照射光频率变化的关系图象,电子的电荷量e =1.6×10-19 C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左端,电流计G 的示数为零B .由图乙得普朗克常量为6.4×10-33 J·sC.由图乙可知,该金属的极限频率为5.0×1014 HzD.当照射光的频率为17.5×1014 Hz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3.2×10-19 J 23.(2014·课标卷Ⅱ,T35(1))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了基本电荷的数值B.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C.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了钋(Po)和镭(Ra)两种新元素D.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在原子核内部存在质子E.汤姆逊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偏转的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的,并测出了该粒子的比荷24.一个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该氢原子()A.放出光子,能量增加B.放出光子,能量减少C.吸收光子,能量增加D.吸收光子,能量减少25.(2014·课标卷Ⅰ,T35(1))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元素都可能发生衰变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无关C.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D.α、β和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E.一个原子核在一次衰变中可同时放出α、β和γ三种射线26.关于核衰变和核反应的类型,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238 92U→234 90Th+42He是α衰变B.147N+42He→178O+11H是β衰变C.21H+31H→42He+10n是轻核聚变D.8234Se→8236Kr+20-1e是重核聚变27.(2012大纲卷)235 92U经过m次α衰变和n次β衰变,变成207 82Pb,则()A.m=7,n=3 B.m=7,n=4C.m=14,n=9 D.m=14,n=1828.如图所示,某原子的三个能级的能量分别为E1、E2和E3.a、b、c为原子跃迁所发出的三种波长的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11A .E 1>E 2>E 3B .(E 3-E 2)>(E 2-E 1)C .b 光的波长最长D .c 光的频率最高29.下列四幅图分别对应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 .根据α、β、γ射线的特点可知,射线1是β射线,射线2是α射线,射线3是γ射线B .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电势能减小,总能量增大C .天然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由核内部自身的因素决定,跟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无关D .重核的裂变反应方程有:235 92U +10n→144 56Ba +8936Kr +310n30.核潜艇是以核反应堆为动力来源的潜艇,有一种核裂变方程为235 92U +10n→X +9438Sr +1010n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裂变反应中亏损的质量变成了能量B .裂变反应出现质量亏损导致质量数不守恒C .X 原子核中有54个质子D .X 原子核比铀核的平均结合能大。
专题10 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一、考法分析和解题技法二、真题再现考例1 (2018全国II 卷,T15)高空坠物极易对行人造成伤害。
若一个50 g 的鸡蛋从一居民楼的25层坠下,与地面的撞击时间约为2 ms ,则该鸡蛋对地面产生的冲击力约为( )A.10 NB. 102N C. 103N D. 104N 【答案】C【解析】设鸡蛋落地瞬间的速度为v ,每层楼的高度大约是3 m ,由动能定理:212mgh mv =,解得:m/s v =,落地时受到自身的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规定向上为正,由动量定理可知:(F -mg )t = 0-(-mv ),解得:F ≈1000 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鸡蛋对地面产生的冲击力约为103N ,故C 正确。
【考法】动量定理的理解及应用。
考例2 (2017全国III 卷,T20)一质量为2 kg 的物块在合外力F 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
F 随时间t 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则( )A .t =1 s 时物块的速率为1 m/sB .t =2 s 时物块的动量大小为4 kg·m/sC .t =3 s 时物块的动量大小为5 kg·m/sD .t =4 s 时物块的速度为零 【答案】AB 【解析】法二 前2 s 内物块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1=F 1m =22 m/s 2=1 m/s 2,t =1 s 时物块的速率v 1=a 1t 1=1 m/s ,A 正确;t =2 s 时物块的速率v 2=a 1t 2=2 m/s ,动量大小为p 2=mv 2=4 kg·m/s,B 正确;物块在2~4 s 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a 2=F 2m=0.5 m/s 2,t =3 s 时物块的速率v 3=v 2-a 2t 3=(2-0.51) m/s =1.5 m/s ,动量大小为p 3=mv 3=3 kg·m/s,C 错误;t =4 s 时物块的速率v 4=v 2-a 2t 4=(2-0.52) m/s =1 m/s ,D 错误。
专题07 曲线运动一、考法分析和解题技法二、真题再现考例1 (2016课标卷Ⅰ,T18)(多选)一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对其施加一恒力,且原来作用在质点上的力不发生改变,则( )A.质点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B.质点速度的方向不可能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垂直C.质点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D.质点单位时间内速率的变化量总是不变【答案】BC【考法】曲线运动的条件及轨迹。
v的速度考例2 (2018全国III卷,T17)在一斜面顶端,将甲、乙两个小球分别以v和2沿同一方向水平抛出,两球都落在该斜面上。
甲球落至斜面时的速率是乙球落至斜面时速率的( )A. 2倍B. 4倍C. 6倍D. 8倍【答案】A【解析】设甲球落至斜面时的速率为v 1,乙落至斜面时的速率为v 2,由平抛运动规律,x = vt ,212y gt =,设斜面倾角为θ,由几何关系,tan yxθ=,小球由抛出到落至斜面,由机械能守恒定律,2211122mv mgy mv +=,联立解得:1v =抛出时的速率成正比。
同理可得,212v =至斜面时的速率的2倍,选项A 正确。
【考法】平抛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考例3 (2016课标卷Ⅲ,T20)(多选)如图,一固定容器的内壁是半径为R 的半球面;在半球面水平直径的一端有一质量为m 的质点P .它在容器内壁由静止下滑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W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设质点P 在最低点时,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为a ,容器对它的支持力大小为N ,则( )A .a =2mgR -WmR B .a =2mgR -WmRC .N =3mgR -2WRD .N =2mgR -WR【答案】AC【考法】圆周运动中的动力学分析。
考例4 (2014课标卷Ⅰ, T20)(多选)如图,两个质量均为m 的小木块a 和b (可视为质点)放在水平圆盘上,a 与转轴OO ′的距离为l ,b 与转轴的距离为2l ,木块与圆盘的最大静摩擦力为木块所受重力的k 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若圆盘从静止开始绕转轴缓慢地加速转动,用ω表示圆盘转动的角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一定比a先开始滑动B.a、b所受的摩擦力始终相等C.ω=kg2l是b开始滑动的临界角速度D.当ω=2kg3l时,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kmg【答案】AC【解析】缓慢加速可视为忽略切向加速度,即所有的摩擦力提供向心力,F=mω2R,两物体质量和角速度均一样,半径不一样,则b的摩擦力为a的2倍,B项错;b物体先达到极限,所以A项正确;当最大静摩擦提供b的向心力时就是b将要滑动的时候,kmg=mω22l,则C正确,当ω=2kg3l时,a没有滑动,则f a=mω2l=23kmg.故D项错误.【考法】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
三、试题预测预测1 在足球场上罚任意球时,运动员踢出的足球,在行进中绕过“人墙”转弯进入了球门,守门员“望球莫及”,轨迹如图所示.关于足球在这一飞行过程中的受力方向和速度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在一条直线上B.合外力的方向沿轨迹切线方向,速度方向指向轨迹内侧C.合外力方向指向轨迹内侧,速度方向沿轨迹切线方向D.合外力方向指向轨迹外侧,速度方向沿轨迹切线方向【答案】C【考法】曲线运动的条件及轨迹。
预测2 一物体从位于一直角坐标系xOy 平面上的O 点开始运动,前2 s 在y 轴方向的v t 图象和x 轴方向的s t 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 乙A .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 .物体的初速度为8 m/sC .2 s 末物体的速度大小为4 m/sD .前2 s 内物体的位移大小为8 2 m 【答案】D【解析】由图象可知,y 轴方向为匀加速运动,x 轴方向为匀速直线运动,故合运动为曲线运动,A 错;物体初速度为4 m/s ,B 错;2 s 末速度v =22)24(4⨯+m/s =4 5 m/s ,C 错;前2 s 内位移x =⎪⎭⎫⎝⎛⨯⨯+2224218m =82m ,D 对.【考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及应用预测3 (多选)如图所示,在距地面高为H =45 m 处,有一小球A 以初速度v 0=10 m/s 水平抛出,与此同时,在A 的正下方有一物块B 也以相同的初速度同方向滑出,B 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A 、B 均可视为质点,空气阻力不计(取g =10 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A 落地时间为3 sB .物块B 运动时间为3 sC .物块B 运动12.5 m 后停止D .A 球落地时,A 、B 相距17.5 m【答案】ACD【考法】平抛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预测4 如图所示,ABC 为在竖直平面内的金属半圆环,AC 连线水平,AB 为固定的直金属棒,在金属棒上和圆环的BC 部分分别套着两个相同的小环M 、N ,现让半圆环绕对称轴以角速度ω做匀速转动,半圆环的半径为R ,小圆环的质量均为m ,棒和半圆环均光滑,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小环可视为质点,则M 、N 两环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之比为( )A.g R 2ω4-g 2B .g 2-R 2ω4gC.g g 2-R 2ω4D .R 2ω4-g 2g【答案】A【解析】AB 杆倾角45°,对于M 环:mg =mr ω2=m v 2Mr2v M =g ω.对于N环:mg tan θ=mR sin θ·ω2=mωv Nv N =R sin θ·ω=Rω1-g2R2ω4所以v M∶v N=g∶R2ω4-g2,A对,B、C、D错.【考法】圆周运动中的动力学分析。
预测5 (多选)如图所示,在水平转台上放置用轻绳相连的质量相同的滑块1和滑块2,转台绕转轴OO′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过程中,轻绳始终处于水平状态,两滑块始终相对转台静止,且与转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滑块1到转轴的距离小于滑块2到转轴的距离.关于滑块1和滑块2受到的摩擦力f1、f2与角速度的二次方的关系图线,可能正确的是( )【答案】AC【考法】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
四、跟踪速练1.(2018山东潍坊高三上学期期中)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B.变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C.物体保持速率不变沿曲线运动,其加速度为零D.任何做圆周运动物体的加速度都指向圆心【答案】A2.(2018山东泰安高三上学期期中)一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对其施加一恒力,且原来作用在质点上的力不发生改变.则该质点( )A.不可能做匀变速运动B.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C.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垂直D.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总相同【答案】D【解析】恒力施加后,物体一定做匀变速运动,可能是曲线运动,也可能是直线运动,故选项D正确.3.(2018山东师大附中高三质检)如图所示,水平面上固定一个与水平面夹角为θ的斜杆A,另一竖直杆B以速度v水平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从两杆开始相交到最后分离的过程中,两杆交点P的速度方向和大小分别为( )A.水平向左,大小为vB.竖直向上,大小为v tan θC.沿A杆斜向上,大小为v cos θD.沿A杆斜向上,大小为v cos θ【答案】C【解析】两杆的交点P参与了两个分运动:与B杆一起以速度v水平向左的匀速直线运动和沿B杆竖直向上的匀速运动,交点P的实际运动方向沿A杆斜向上,如图所示,则交点P的速度大小为v P=vcos θ,故C正确.4.(2018衡阳联考)如图所示,当汽车静止时,车内乘客看到窗外雨滴沿竖直方向OE 匀速运动.现从t=0时汽车由静止开始做甲、乙两种匀加速启动,甲种状态启动后t1时刻,乘客看到雨滴从B处离开车窗,乙种状态启动后t2时刻,乘客看到雨滴从F处离开车窗,F为AB的中点.则t1∶t2为( )A.2∶1 B.1∶ 2C.1∶ 3 D.1∶(2-1)【答案】A5.(2018山东济南一中上学期期中)如图所示,汽车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提升物块A.汽车匀速向右运动,在物块A到达滑轮之前,关于物块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竖直向上做匀速运动B.将处于超重状态C.将处于失重状态D .将竖直向上先加速后减速 【答案】B【解析】v A =v 车·cos θ,v 车不变,θ减小,v A 增大,由T -m A g =ma 知T >m A g ,物块A 处于超重状态,B 对.6.(2018华中师大第一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如图所示,在斜面顶端a 处以速度v a 水平抛出一小球,经过时间t a 恰好落在斜面底端c 处.在c 点正上方与a 等高的b 处以速度v b 水平抛出另一小球,经过时间t b 恰好落在斜面的三等分点d 处.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 .t a =3t bB .t a =3t bC .v a =3v bD .v a =32v b【答案】A【解析】对于a 球:h =12gt 2a ,x =v a t a ;对于b 球:h 3=12gt 2b ,23x =v b ·t b ,由以上各式得:t a =3t b ,v a =32v b ,故A 对. 7.(2018山东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二模)如图所示,一小球从一半圆轨道左端A 点正上方某处开始做平抛运动(小球可视为质点),飞行过程中恰好与半圆轨道相切于B 点.O 为半圆轨道圆心,半圆轨道半径为R ,OB 与水平方向夹角为60°,重力加速度为g ,则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为( )A.3gR 2B .33gR2C.3gR 2D .3gR 3【答案】B8.(2018山东师大附中高三模拟)如图所示,A 、B 两质点从同一点O 分别以相同的水平速度v 0沿x 轴正方向抛出,A 在竖直平面内运动,落地点为P 1;B 沿光滑斜面运动,落地点为P 2,P 1和P 2在同一水平面上,不计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B 的运动时间相同 B .A 、B 沿x 轴方向的位移相同C .A 、B 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相同D .A 、B 落地时速度大小相同 【答案】D【解析】设O 点与水平面的高度差为h ,由h =12gt 21,h sin θ=12g sin θ·t 22可得:t 1=2h g,t 2=2hg sin 2θ,故t 1<t 2,A 错误;由x 1=v 0t 1,x 2=v 0t 2,可知,x 1<x 2,B 错误;由a 1=g ,a 2=g sin θ可知,C 错误;A 落地的速度大小为v A =2120)(gt v +=v 20+2gh ,B 落地的速度大小v B =22220)(t a v +=v 20+2gh ,所以v A =v B ,故D 正确.9.(2018山东烟台高三上学期期中)(多选)如图所示,斜面倾角为θ,从斜面上的P 点以v 0的速度水平抛出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若小球落到斜面上,则此过程中( )A .小球飞行时间为2v 0tan θgB .小球的水平位移为2v 20tan θgC .小球下落的高度为2v 20sin θgD .小球刚要落到斜面上时的速度方向可能与斜面垂直 【答案】AB10.(2018山东淄博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如图所示,位于同一高度的小球A 、B 分别以v 1和v 2的速度水平抛出,都落在了倾角为45°的斜面上的C 点,小球B 恰好垂直打到斜面上,则A 、B 到达C 点的速度之比为( )A .2∶1B .1∶1 C.2∶ 5 D .5∶2 2【答案】D【解析】对于A 球:x =v 1t ,y =12gt 2,x =y ,t =2v 1g,v A =v 21+v 2y =5v 1;对于B 球:v 2=v y =g ·t =2v 1,v B =22v 1,所以v 1∶v 2=5∶2 2.11. (2018山东临沂高三上学期期中)(多选)在一次投球游戏中,某同学调整好力度,将球水平抛向放在地面的小桶中,结果球飞到小桶的右方(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则下次再投时,他可能作出的调整为( )A.减小初速度,抛出点高度不变B.增大初速度,抛出点高度不变C.初速度大小不变,提高抛出点高度D.初速度大小不变,降低抛出点高度【答案】AD12.(多选)如图所示,x轴在水平地面上,y轴在竖直方向上.图中画出了从y轴上不同位置沿x轴正向水平抛出的三个小球a、b和c的运动轨迹.小球a从(0,2L)抛出,落在(2L,0)处;小球b、c从(0,L)抛出,分别落在(2L,0)和(L,0)处.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和b初速度相同B.b和c运动时间相同C.b的初速度是c的两倍D.a运动时间是b的两倍【答案】BC【解析】b、c的高度相同,小于a的高度,根据h=12gt2,得t=2hg,知b、c的运动时间相同,a的运动时间是b的运动时间的2倍.故B正确,D错误;因为a的运动时间长,但是水平位移相同,根据x =v 0t 知,a 的水平速度小于b 的水平速度.故A 错误;b 、c 的运动时间相同,b 的水平位移是c 的水平位移的两倍,则b 的初速度是c 的初速度的两倍.故C 正确.故选B 、C.13.(2018山东烟台高三上学期期中)(多选)如图所示,水平圆盘可以绕竖直转轴OO ′转动,在距转轴不同位置处通过相同长度的细绳悬挂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A 、B .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当圆盘绕OO ′轴匀速转动达到稳定状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比B 的线速度小B .A 与B 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C .细绳对B 的拉力大于细绳对A 的拉力D .悬挂A 与B 的细绳与竖直方向夹角相等 【答案】AC【解析】物体A 、B 绕同一轴转动,角速度相同,由v =ωr 知,v A <v B ,由a =ω2r 知,a A <a B ,由T sin θ=ma ,T cos θ=mg 及a A <a B 得T A <T B ,θA <θB ,故A 、C 正确.14.(2018甘肃河西五市联考)利用双线可以稳固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而不易偏离竖直面,如图所示,用两根长为L 的细线系一质量为m 的小球,两线上端系于水平横杆上,A ,B 两点相距也为L ,若小球恰能在竖直面内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则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每根细线承受的张力为( )A .23mgB .3mgC .2.5mgD .732mg【答案】A15.(2018山东青岛市即墨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多选)如图所示,甲、乙圆盘的半径之比为1∶2,两水平圆盘紧靠在一起,乙靠摩擦随甲不打滑转动.两圆盘上分别放置质量为m1和m2的小物体,m1=2m2,两小物体与圆盘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m1距甲盘圆心为r,m2距乙盘圆心为2r,此时它们正随圆盘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m1和m2的线速度之比为1∶4B.m1和m2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2∶1C.随转速慢慢增加,m1先开始滑动D.随转速慢慢增加,m2先开始滑动【答案】BC16.(2018开封高三模拟)在离心浇铸装置中,电动机带动两个支承轮同向转动,管状模型放在这两个轮上靠摩擦转动,如图所示,铁水注入之后,由于离心作用,铁水紧紧靠在模型的内壁上,从而可得到密实的铸件,浇铸时转速不能过低,否则,铁水会脱离模型内壁,产生次品.已知管状模型内壁半径为R,则管状模型转动的最低角速度ω为( )A.g R B .g 2R C.2g RD .2g R【答案】A【解析】最易脱离模型内壁的位置在最高点,转动的最低角速度ω对应铁水在最高点受内壁的作用力为零,即mg =m ω2R ,得:ω=gR,A 正确. 17.(2018四川资阳一诊)(多选)如图所示,水平转台上有一个质量为m 的物块,用长为l 的轻质细绳将物块连接在转轴上,细绳与竖直转轴的夹角θ=30°,此时细绳伸直但无张力,物块与转台间动摩擦因数为μ=13,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物块随转台由静止开始缓慢加速转动,角速度为ω,重力加速度为g ,则( )A .当ω=g2l时,细绳的拉力为0 B .当ω=3g4l时,物块与转台间的摩擦力为0 C .当ω=4g 3l 时,细绳的拉力大小为43mg D .当ω=g l 时,细绳的拉力大小为13mg 【答案】AC18.如图所示,ABC为竖直平面内的金属半圆环,AC连线水平,AB为固定在A、B两点间的直金属棒,在直棒和圆环的BC部分上分别套着小环M、N(棒和半圆环均光滑),现让半圆环绕竖直对称轴以角速度ω1做匀速转动,小环M、N在图示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