妨害公务罪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81.00 KB
- 文档页数:24
第二十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一、妨害公务罪(一)本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妨害公务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或者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或者故意阻碍国家机安全机关、公安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虽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但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本罪具有如下构成特征: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红十字会、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的公务活动。
所谓“公务”,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人大代表依法执行职务的活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活动,以及国家安全机关和公安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国家安全任务的活动。
本罪侵害的对象是正在依法执行职务、履行职责的上述机关工作人员。
需要指出的是,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所作的有关批复,对于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有事业单位人员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行政执法职务的,或者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中受委托从事行政执法活动的事业编制人员执行行政执法职务的,可以对侵害人以妨害公务罪追究刑事责任。
而依法执行职务、履行职责是指该行为不仅内容上合法而且形式上合法,不仅实体上合法而且程序上合法。
如果上述人员超越职权范围的活动,或者滥用职权、以权谋私、侵犯国家和群众利益的活动,则不是正常的公务活动,对其进行阻止不能认为成立本罪。
如果行为人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的,不成立本罪,而成立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以暴力、威胁的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或者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人大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或者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或者故意阻碍国家机关、公安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虽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但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首先,妨害公务行为,除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以外,必须是采用暴力、威胁的方法实施。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一、概念和犯罪构成概念: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是指妨害国家社会管理活动,破坏社会秩序,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构成:客体:国家对社会的管理活动和社会管理秩序●此类犯罪所侵犯的同类客体是狭义的社会管理秩序,即国家对社会日常生活进行管理而形成的有条不紊的秩序,特指刑法分则其他各章所规定之罪所侵犯的同类客体以外的社会管理秩序。
客观方面:实施了妨害国家管理社会的活动、破坏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行为分为九类:1、扰乱公共秩序;2、妨害司法3、妨害国(边)境管理4、妨害文物管理5、危害社会卫生6、破坏环境资源保护7、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8、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9、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主体:多数为一般主体,少数为特殊主体(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多数犯罪的主体是自然人,也有少数犯罪既可以是自然人实施,也可以由单位实施(如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还有个别犯罪的主体只能是单位(如采集、供应血液、制作、供应血液制品事故罪)主观方面:大多数为故意,少数为过失(如医疗事故罪)少数犯罪还要求行为人具有特定的犯罪目的(如赌博罪和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等)二、种类(一)扰乱公共秩序罪(二)妨害司法罪(三)妨害国(边)境管理罪(四)妨害文物管理秩序罪(五)危害公共卫生罪(六)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七)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八)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九)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三、重点罪名1、妨害公务罪2、招摇撞骗罪3、聚众斗殴罪4、寻衅滋事罪5、伪证罪与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6、窝藏、包庇罪7、医疗事故罪与非法行医罪8、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与非法持有毒品罪9、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10、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毒品犯罪一、概念毒品犯罪是指涉及毒品的犯罪。
妨害公务的罪与罚妨害公务是指个人或组织通过暴力、威胁等手段,阻碍、干扰或者破坏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工作人员履行职务的行为,属于刑法中的犯罪行为。
妨害公务的行为严重危害了国家机关的正常运转,损害了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因此有必要对妨害公务的罪行予以严厉打击和严格惩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妨害公务的行为属于刑法中的行政妨害罪和暴力袭警罪。
行政妨害罪是指利用暴力、威胁、侮辱、诬告或者其他手段干扰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务的行为,处以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以有期徒刑。
而暴力袭警罪则是指对公安机关工作人员、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人民警察或者其他依法执行职务的人员实施暴力、侮辱、诽谤、诬陷,或者以其他方式妨害他们履行职务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处以拘役、管制或者有期徒刑。
在我国法律中,对妨害公务的罪行予以了明确的法律规定和相应的刑事处罚。
这也体现了国家对于维护公共秩序和保障国家机关的正常运转所作出的严格规定和坚决态度。
妨害公务不仅仅是破坏了国家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更是违背了社会公德和法律规范,严重危害了国家和社会的利益。
对妨害公务的罪行必须予以严惩,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全稳定。
为了有效打击妨害公务的罪行,除了依法对肇事者予以追究刑事责任之外,还需要采取措施加强对这类犯罪行为的预防和宣传教育。
要加强对刑法中相关法律规定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对于妨害公务罪行的认识和警惕。
通过法律教育和宣传,让人们深刻理解妨害公务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做违法犯罪行为的帮凶和幕后支持者。
要加强对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工作人员的保护力度,提高其工作环境的安全保障措施。
通过加强对国家机关的安全设施建设和配备,提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国家机关的整体安全水平,有效预防和遏制妨害公务的行为。
加大对于隐匿、包庇妨害公务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对于那些明知道有人要对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进行威胁、侮辱、诬告等行为又不进行阻止或通报的人员,应当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