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环保饮用水源保护在行动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6.14•【字号】云政发[2012]86号•【施行日期】2012.06.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云政发〔2012〕86号)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实现我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结合本省实际,现就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生态立省,环境优先,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一)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十一五”期间,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不断加大解决环境问题的投入和工作力度,在经济总量翻番的情况下,生态环境总体良好,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但由于我省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不尽合理,粗放型增长特征明显,污染防治水平不高,节能减排压力增大,环境保护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日趋明显,环境保护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二)落实“四个同步”推动科学发展。
新形势下的环境保护工作,要紧紧围绕“两强一堡”战略,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强化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综合决策,将环境容量、自然禀赋作为发展的基本前提和产业布局的重要依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坚持以环境容量优化区域发展,以环境管理优化产业结构,以环境成本优化增长方式,推动绿色发展、和谐发展。
创新环保工作思路,健全管理机制,强化工作措施,扎扎实实地解决一批制约科学发展和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努力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进行、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提高、产业竞争力与生态竞争力同步提升、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同步加快。
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红河州2024年推动经济稳进提质工作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2.04•【字号】红政发〔2024〕3号•【施行日期】2024.02.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运行正文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红河州2024年推动经济稳进提质工作措施的通知红政发〔2024〕3号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直各委、办、局:现将《红河州2024年推动经济稳进提质工作措施》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4年2月4日红河州2024年推动经济稳进提质工作措施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重要一年,也是“三年新突破”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全年经济工作意义重大。
为贯彻中央和省委、州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特制定本措施。
一、持续扩大有效益的投资。
州级财政安排4000万元预算内前期工作经费,用于支持全州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开展。
接续谋划储备州级重点项目不少于1000个、年度计划完成投资不低于1000亿元的“千项千亿”重点项目,稳住投资基本盘。
州级财政统筹安排不低于3.2亿元,支持红河蒙自机场等省、州重大项目建设。
扎实做好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国债资金项目谋划,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全州重大项目建设。
(责任部门:州发展改革委牵头,州交通运输局等部门及各县市人民政府按职能职责落实)二、更好激活有潜能的消费。
州级财政安排50万元,用于支持商贸物流业加快发展。
大力挖掘消费潜力,持续办好“四季促消费”活动。
继续实施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
支持蒙自建设消费中心城市、河口打造口岸特色消费城市,培育壮大建水紫陶街等一批夜间旅游消费集聚区。
壮大数字消费,大力发展数字商贸、数字文旅、数字物流等应用场景。
鼓励领导干部带头落实公休制度,提倡州内旅游消费。
(责任部门:州商务局、州文化和旅游局、州市场监管局及各县市人民政府按职能职责落实)三、努力拓展有质量的外贸。
红河油田开发对当地水质的影响及保护措施【摘要】陇东作为国家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因红河油田丰富的储油量而成为中国石化采油基地,由于陇东地区水资源匮乏,加之红河油田开采过程的进行,对当地水资源造成严重污染和浪费,文中首先分析了陇东水资源现状,然后,针对红河油田开采对当地地表水和地下水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具体保护措施以维持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陇东红河油田地下水水质分析1 前言红河油田位于陇东,即甘肃省陇山以东的地区,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东北方向与西峰油田相邻。
具体范围包括甘肃省庆阳市,平凉市,天水市等地。
2012年,据甘肃经济日报:庆阳市镇原县,平凉市泾川县与中国石化华北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陇东是国家大型能源化工基地,不仅具有丰富的煤炭,天然气,还蕴藏大量的石油。
由于红河油田主产层为长8、9储层[1],水平井钻探已经成为油田开发的主要方式。
到2013年5月,在接下来的开采过程中,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尤为重要,特别是针对陇东可饮用水资源不是很丰富的现状。
就陇东地区水资源分布不均,可饮用水不足,且能源开采后水体污染等问题,引起各专家对如何保护水资源展开研究。
在注重经济发展,石油开采方面,同时保障当地居民,子子孙孙有个良好的,自然的生存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研究的目的。
近年来,有很多相关文献均就石油开采对水资源,土壤等的影响作了深入研究,但就专门针对红河油田当地水资源分析研究还是很少的,随着红河油田开采的进行,加之陇东当地水资源匮乏现状,对水环境监测与保护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2 陇东水资源现状及地下水质分析对陇东地区水资源现状分析,采用网上数据:在镇原-泾川勘探区红河油田面积5527平方公里的区块上,属内陆季风气候,冬寒较短,夏少酷暑,秋季多雨。
降雨量年平均480~660毫米。
就合水县而言,其境内就有四条河流,分别是马莲河、县川河、固城河和葫芦河,其中葫芦河是过境河。
四条河流的年平均总径流量为6800万m3。
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红河州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7.07•【字号】红政发〔2022〕19号•【施行日期】2022.07.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循环经济发展正文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红河州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工作方案的通知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直各委、办、局:现将《红河州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2年7月7日红河州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行动计划的通知》(云政发〔2022〕1号)精神,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结合红河州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到2025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明显优化,绿色产业比重显著提升,基础设施绿色化水平不断提高,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碳排放强度明显降低、碳汇水平持续提升,绿色技术创新和政策法规体系更加有效,基本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
绿色能源装机占比达85%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20%,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较2020年下降18%,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40%左右,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到2035年,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绿色低碳现代产业体系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消费方式成为全社会行动自觉,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持续优良,为全省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作出更大贡献。
二、主要任务(一)构建绿色能源供应体系。
推进红河州剑角峰、仙人洞坡、弥勒西、永宁和猴子山等5个风电基地项目建设;推动红河“风光储”一体化基地项目、泸西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开展蒙自市、建水县和河口县“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
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贵港市郁江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实施方案- 1 -目录1 前言........................................................................................... - 1 -2 水源地现状调查与评价 (8)2.1自然环境概况 (8)2.2经济社会情况 (13)2.3水源地现状基本情况 (14)2.4水源地保护工作情况 (30)2.5存在的主要问题 (32)2.6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的必要性 (33)3 总体目标 (35)3.1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35)3.2实施范围及水平年 (36)3.3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 (37)3.4编制依据 (39)4 建设项目布局 (42)4.1项目布局 (42)4.2与宏观政策及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45)- 2 -5 水质达标建设方案 (51)5.1封闭管理及隔离防护设施 (51)5.2水源地保护区污染防治措施 (58)5.3交通设施污染防治设施与风险防范措施 (62)5.4绿化措施 (63)5.5涵养水源林建设 (63)6 水量保证方案 (66)6.1供水调度配置方案 (66)6.2供水设施安全及河势稳定措施 (68)6.3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地及建设方案 (68)7 安全监控体系建设方案 (71)7.1全方位监控方案 (71)7.2常规性监测和排查性监测方案 (72)7.3信息管理和应急监测能力建设 (74)8 饮用水水源地综合管理 (76)8.1管理体制、机制与制度建设 (76)8.2监督管理 (79)8.3能力建设 (81)- 3 -8.4供水应急抢险预案 (82)9 项目组织与管理 (88)9.1建设管理 (88)9.2建后管护 (92)10 施工组织 (96)10.1施工条件 (96)10.2工程施工 (97)10.3施工进度安排 (98)11 环境影响 (99)11.1环境影响 (99)11.2环境保护措施 (99)11.3综合评价 (99)12 投资估算和年度实施计划 (101)12.1投资估算 (101)12.2分年度实施计划 (105)13 实施效果评价 (108)13.1社会效益 (108)- 4 -13.2自然环境效益 (108)14 结论与建议............................................................................... - 109 -14.1结论 (109)14.2建议 (110)1 前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饮水安全保障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以下简称“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强水源地保护,到2020年城乡供水保证率显著提高,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
关于进一步做好2023年度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函
尊敬的[收件单位名称或个人]:
饮用水水源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是关系到人民健康、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做好2023年度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现将有关事项函告如下:
一、明确责任主体,加强组织领导
请各相关单位和个人切实履行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将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得到有效落实。
同时,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明确目标任务、责任主体和时间节点,确保按期完成各项工作。
二、突出重点领域,强化源头防控
请各相关单位和个人针对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源头防控。
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区域的环境监管,严格限制有毒有害物质排放,确保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安全。
同时,加强水源地保护区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此外,还要加强饮用水源地周边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提高水源
涵养能力。
三、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请各相关单位和个人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协调,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特此函告。
XXX(单位名称)
XXXX年XX月XX日。
生态环境部关于云南省文山州清水河水利枢纽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生态环境部•【公布日期】2020.06.15•【文号】环审〔2020〕82号•【施行日期】2020.06.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影响评价正文关于云南省文山州清水河水利枢纽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环审〔2020〕82号文山州清水河大型水库工程建设指挥部:你单位《关于审批云南省文山州清水河水利枢纽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申请函》(〔2020〕-3)收悉。
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该项目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文山州)境内,坝址位于珠江流域南盘江水系清水江上游支流南丘河,工程任务以城乡生活和工业供水、农业灌溉为主,兼顾发电等综合利用。
水库正常蓄水位1392米,死水位1350米,总库容1.264亿立方米,调节库容1.06亿立方米,具有多年调节性能。
工程多年平均供水量9156万立方米,其中生活供水量3181万立方米、工业供水量2194万立方米、农业灌溉供水量3781万立方米,电站总装机0.7万千瓦。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水库工程和输水工程两部分。
水库工程主要由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和发电厂房等建筑物组成,其中挡水建筑物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97米;输水工程由泵站、输水隧洞、输水管道及交叉建筑物等组成,输水线路长215.59公里,除6.23公里无压隧洞外,均为有压管道;沿线共设置泵站12座,并利用7座已建小型水库作为末端调蓄水库。
该项目建设总体符合南盘江流域综合规划及规划环评要求。
在严格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和本批复提出的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后,不利生态环境影响可以得到一定缓解或控制。
我部原则同意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影响评价总体结论和拟采取的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二、项目建设的主要生态环境影响(一)水资源和水文情势影响。
工程实施后,清水江流域地表水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由现状的8.2%提高到12.4%。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正文:----------------------------------------------------------------------------------------------------------------------------------------------------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989年7月10日国家环境保护局、卫生部、建设部、水利部、地质矿产部以[89]环管字201号公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经济建设发展,必须保护好饮用水水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全国所有集中式供水的饮用水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的污染防治管理。
第三条按照不同的水质标准和防护要求分级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一般划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可增设准保护区。
各级保护区应有明确的地理界线。
第四条饮用水水源各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均应规定明确的水质标准并限期达标。
第五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设置和污染防治应纳入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水污染防治规划。
跨地区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设置和污染防治应纳入有关流域、区域、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水污染防治规划。
第六条跨地区的河流、湖泊、水库、输水渠道,其上游地区不得影响下游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对水质标准的要求。
第二章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和防护第七条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包括一定的水域和陆域,其范围应按照不同水域特点进行水质定量预测并考虑当地具体条件加以确定,保证在规划设计的水文条件和污染负荷下,供应规划用水量时,保护区的水质能满足相应的标准。
第八条饮用水地表水源取水口附近划定一定的水域和陆域作为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
一级保护区的水质标准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GB3838-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并须符合国家规定的《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红河环保饮用水源保护在行动
围绕今年“共享的水,共享的机遇—节水,防污”红河环保行宣传活动这一主题,连日来,红河县人大农环委牵头,组织水利、环保、宣传、文广、俄垤水库管理局等单位,就全县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开展了安全大检查。
近年来,红河县通过采取多形式的措施,在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方面取得了成效,唤起了全社会对节约保护水资源的高度重视,历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不断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真正建立起一个节水型社会。
记者同期声:你好,毛副局长,近几年来,我县在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方面采取了那些措施?
县水利局副局长毛孟三同期声:对于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的开展,我们通过采取五项措施,确保了饮用水源的安全与保护。
一是组织专业人员分批到各乡镇村开展饮用水源的调查和研究;二是通过取缔保护区范围内的污染源,确保饮用水安全;三是优化城区自备生活供水厂的合理布局;四是加大了饮用水源地的水质监测;五是完善了法治,制定出台了一些相关的保护条例和村规民约,同时加大了执法检查力度。
饮用水源保护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健康、文明、和谐红河的重要内容。
在红河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中,红河县人大农环委、水利、环保、宣传、文广等部门一行,分别到俄垤水库,红星水库,洛浦水库、以及乡镇村开展了饮用水源的保护与安全大检查活动。
每到一地,检查组一行认真按照宣传活动的主题内容以及农村饮水问题进行了安全大检查。
并且对3个库区周边的生态环境、植树造林,节水防污,城乡安全饮用水源,农村蓄水池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供水保障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排查。
在俄垤水库,就水质检测,库区环境保护,城乡供水能力等问题,我们采访了有关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
俄垤水库管理局工程科长李华伟:我们俄垤水库的水目前已经达到2500多万方,今年顺利完成了省州下达的蓄水任务,现在我们经过水质监测,送检开远检测,水质达到3类水质,请城乡广大群众放心饮用俄垤水库的水。
在乐育乡义古村里的一农户家里,我们行动组一行查看了这家人饮水安全的情况,太阳能水源保障情况。
通过检查,目前广大村民们的生产生活用水不筹,安全饮水不成问题,节水意识提高的他们家,感觉无比欣慰。
记者同期声:你好,你们村现在家家户户饮水困难吗?
村民同期声: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接通了自来水管,修建建了蓄水池,喝上了干净、卫生、安全的水了,“水贵如油”的历史已经过去了,感谢党和政府帮助我们解决了长期以来饮水困难的问题。
在农村,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农家人天天能用上太阳能洗澡,生活的日子不比城里人差。
记者同期声:水源有了保障,你们家天天可以用太阳能洗澡,生活的日子怎么样?
村民同期声:现在用水那么丰富,劳动回来还能洗上一个舒服的太阳能澡,大家卫生也讲了,生活一天比一天好,现在我们的生活像城里人一样。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保障人民群众有水喝,喝上干净水,是维系生命健康的头等大事,是与群众利益最直接、最紧密的民生工程。
策划:朱黎明
何志家
龙天宝
摄像:黎明
制片:许绍亮
红河县广电局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