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15.51 KB
- 文档页数:5
丰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丰都县“万人千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丰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9.04.03•【字号】•【施行日期】2019.04.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丰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丰都县“万人千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有关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有关部门,有关单位:按照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关于进一步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环执法﹝2018﹞142号)及重庆市生态环境局、重庆市水利局《关于印发重庆市“万人千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函》(渝环函〔2019〕208号)要求,计划2019-2020年对供水人口在10000人或日供水在1000吨以上的其他所有饮用水水源地实施环境保护专项整治,现制定《丰都县“万人千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确保饮用水源安全。
附件:丰都县“万人千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丰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19年4月3日丰都县“万人千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好水源地保护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切实保障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按照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关于进一步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环执法﹝2018﹞142号)及重庆市生态环境局、重庆市水利局《关于印发重庆市“万人千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函》(渝环函〔2019〕208号)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一)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依法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
对未划定或划定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参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338-2018),按照法定程序予以划定或调整。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05.16•【字号】镇政办发〔2018〕58号•【施行日期】2018.05.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镇政办发〔2018〕58号丹阳市、句容市、扬中市、丹徒区、润州区人民政府,镇江高新区管委会,市发改委、环保局、住建局、水利局:《镇江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年5月16日镇江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方案为贯彻落实《关于印发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环环监〔2018〕25号)和《关于印发全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苏政传发〔2018〕79号)部署要求,加快解决饮用水水源地突出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特制定《镇江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方案》如下:一、目标任务2018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市县级以上(包括县级人民政府驻地所在镇)地表水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立、治”三项重点任务,努力实现“保”的目标。
本方案中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包括应急备用水源地及省水利厅公布的乡镇区域供水水源地。
1. 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重点检查是否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尚未完成保护区划定或保护区划定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限期划定或调整。
2. 设立保护区边界标志。
重点检查是否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边界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和明显的警示标志,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限期整改。
3. 整治保护区内环境违法问题。
重点检查饮用水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是否存在排污口、违法建设项目、违法网箱养殖等问题,保护区内环境违法问题全部限期清理整治到位。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范化建设项目方案1. 项目背景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饮用水资源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加强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
本项目旨在规范化建设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体系,提高水源地的水质和环境保护水平。
2. 项目目标本项目的核心目标是建设一套规范化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体系,确保水源地的水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提供高质量的饮用水资源。
3. 项目计划与实施本项目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实施:3.1 现状评估在此阶段,我们将对现有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状况进行评估和调查。
包括水质测试、环境污染源分析等工作,以确定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亟需解决的难点。
3.2 制定规范与标准在此阶段,我们将制定适用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的规范与标准。
这些标准将涵盖水质要求、环境监测要求、环境修复要求等内容,以确保水源地的环境保护工作得到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3.3 实施环境保护措施在此阶段,我们将根据规划和标准,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采取必要的环境保护措施。
包括污染源治理、环境修复和生态保护等工作。
同时,加强环境监测和数据统计,确保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和水源地环境的稳定性。
3.4 建立管理体系在此阶段,我们将建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的管理体系。
包括组织机构设置、责任划分和管理流程等。
同时,加强人员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管理水平和公众参与度。
3.5 监测与评估在此阶段,我们将建立监测与评估机制,对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修正和改进环境保护工作,以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
4. 项目效益本项目的实施将带来以下几方面的效益:4.1 提高饮用水水源地水质通过制定和执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和措施,可以有效提高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确保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
4.2 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可以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
关于农村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的整治方案一、背景介绍农村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是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的重要举措。
当前,由于过度开发、污染排放等原因,农村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面临着严重的水质污染问题,亟需制定整治方案,提高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的质量。
二、整治目标本整治方案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措施,提高农村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的水质,确保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
具体目标如下:1.净化水源地环境,降低水质污染程度。
2.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高水源利用效率。
3.完善水源地环境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治理水源地环境问题。
4.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整治效果的持久性和可持续性。
三、整治措施为实现上述目标,本方案提出以下整治措施:1.加强水源地环境保护。
增加水源地保护投入,建立水源地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严禁在水源地周围开展有污染风险的工业和农业活动,加大水源地保护区域的管控力度。
2.推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加强水资源调查和监测,制定水资源利用总量控制制度。
鼓励农村居民使用节水型生活设施,提高农业用水的高效利用水平。
3.加强水源地环境监测。
建立水源地环境监测网格体系,定期对水源地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
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及时发现水源地环境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理。
4.提高水源地环境治理水平。
加强水源地污染治理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确保水质达标。
完善农村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加强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5.增加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
加强对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其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鼓励农村居民采取环保措施,减少对水源地环境的污染。
6.强化组织和管理。
建立健全水源地环境整治的组织和管理机制。
设立专门的工作组,负责整治方案的实施和监督。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
四、实施步骤整治方案的实施步骤如下:1.制定整治方案。
成立专门工作组,对目标进行明确,制定详细的整治措施和实施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X省碧水工程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坚决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改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保障广大人民群众饮水安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根据省政府对全省城市、县城及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的批复要求,结合国家《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范化建设技术要求》(HJ/T773—X)有关规定,全面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规范化建设,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强化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完善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基础状况评估和环境监管体系,保障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不断提高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安全保障水平。
二、工作目标X年年底前,省辖市73个和省直管县(市)15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全部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省辖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6%以上,省直管县(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8%以上,县级和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步提升,地下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三、主要任务(一)开展保护区勘界,规范保护区建设X年年底前,各级政府要通过现场勘查和遥感监测,勘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边界走向和实地拐点坐标,核定保护区边界,绘制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边界矢量图和图集,作为保护区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
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HJ/T433—X),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设标立界,标识保护区范围;设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交通警示牌和宣传牌;在一级保护区周边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设置隔离防护设施。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及县级政府要于X年9月底之前完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识、标志和隔离防护工程建设;各乡镇政府要于X年12月底之前完成乡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识、标志和隔离防护工程建设。
X年6月底前,各级政府要对保护区内有道路交通穿越的地表水和潜水型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建设防撞护栏、事故导流槽和应急池等设施;对穿越保护区的输油、输气管道采取防泄漏措施,必要时设置事故导流槽。
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关于印发《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水利部
•【公布日期】2018.03.09
•【文号】环环监〔2018〕25号
•【施行日期】2018.03.09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环境监察
正文
关于印发《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方
案》的通知
环环监〔2018〕2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加快解决饮用水水源地突出环境问题,经国务院同意,现将《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附件: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方案
环境保护部
水利部
2018年3月9日。
关于农村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专项整治的工作方案(最新)根据省环保厅《关于开展农村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隐患排查及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X环通〔X〕180号)及《X 省水利厅X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X水资〔X〕27号),为有效保障我县农村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整治范围根据X府函〔X〕68号、X府函〔X〕119号划定的8个乡镇饮用水源:X水库、X地下水、X乡X村X地下水、X乡X地下水、X 乡X村X凉水井地下水、X镇X水库、X乡X村X地下水、X镇X河水库。
二、整治目标按照国家《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范化建设技术要求》(HJ773-X),对饮用水源地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建设和完善污染防治设施,设置饮用水源保护区界碑、围栏、围网、警示牌和宣传牌等。
同时,抓好饮用水水源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X年6月30日前全面完成我县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立、治”工作,切实解决好我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突出问题。
三、组织领导成立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为组长,县生态文明局(环境保护局)、县水务局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县督办督查局、县财政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城管局、县卫计局、县农业局和各乡镇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的X县农村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环境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生态文明局(环境保护局),负责我县农村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环境专项整治工作统筹、协调、指导和考核工作。
四、整治内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范化建设技术要求》(HJ773-X),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着力解决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突出环境问题。
(一)摸清饮用水水源基本情况。
重点排查农村千人以上水源供水类型、使用状态、服务人口、取水量、水质现状等基本情况。
(责任单位:县生态文明局<环境保护局>、县水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完成时限:X年8月15日前)(二)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方案为便于专项行动工作的开展,成立XX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领导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由县直各相关单位分管领导组成,专项行动办公室设在县环
保局。
严格依据《中华人民 ___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利用
两年时间,全面完成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立、治”三项重点任务,努力实现“保”的目标。
(一)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重点检查是否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
保护区,尚未完成保护区划定或保护区划定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限期划定或调整。
(二)设立保护区边界标志。
重点检查是否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
边界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和明显的警示标志,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限期整改。
(三)整治保护区内环境违法问题。
重点检查饮用水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是否存在排污口、违法建设项目、违法网箱养殖等问题,保护区内环境违法问题全部限期清理整治到位。
通过落实“划、立、治”三项重点任务,定期开展水质监测,确保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得到保持和改善,努力提高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保障水平。
2020年4月8日前,完成县级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排查,建立问题清单。
2020年年底前,完成县级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整治。
(一)“划”。
水源保护区的划定、调整工作由县环保局完成。
县环保局负责划定、调整水源保护区相关材料、技术报告的编制、上报。
(二)“立”。
水源地立标工作原则上由水源使用单位或管理单位按规范要求设立、完善。
(三)“治”。
水源保护区内环境违法问题整治,按照水源地属地管理的原则,开展专项排查和问题整改工作,核查整改情况,全面、深入、细致开展专项排查,对环境违法问题科学制定整改方案,依法处理、分类处置、精准施策,积极稳妥解决难点问题,推动排查整治工作有序开展。
县环保局负责收集各水源保护区清理整治信息并予公布。
县环境监测站按规定对水源地水质进行监测、上报。
(一)全面摸底排查。
开展县级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排查,逐一核实水源地基本信息,查清水源保护区划定、边界设立以及违法建设项目等环境违法问题,建立问题清单,并向社会公开。
(二)实施清理整治。
按照“一个水源地、一套方案、一抓到底”原则,县环保局负责制定环境违法问题整改方案,明确具体措施、任务分工、时间节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等,按照整改方案,如期完成各项整治任务。
(三)逐一核查销号。
建立问题清单整改销号制度,整改完成一个,销号一个。
从2020年4月起,县环保局每月月底前向社会公开整治工作进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人民政府是水源地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县直各相关单位要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明确职责分工细化工作措施,构建政府统领、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有序推进排查整治工作。
(二)明确整治标准。
根据实际情况和水源地环境保护需要,依法依规开展水源保护区划定、标志设立和环境违法问题清理整治。
未划定保护区或保护区划定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参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338-2020),按法定程序予以划定或调整;未设立保护区界标和警示牌或设立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参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HJ/T433-xx)予以设立或纠正;一、二级保护区内存在环境违法问题的,按照《中华人民 ___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 ___水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773-2020)予以清理整治。
(三)严格责任落实。
县直各相关单位要勇于担当,敢于碰硬,做到排查无盲区、整治无死角、环境违法问题全部按期清零,随时迎接上级组织的督査督办。
对履职不力、弄虛作假、进展迟缓等问题突出的,以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出现恶化的,采取通报批评、公开约谈等措施;情节严重的,由相关部门依纪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对工作成效突出的,予以通报表扬。
(四)强化 ___。
建立 ___制度,开设“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专栏,从2020年4月起,每月月底前公开问题清单和整治进展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五)健全长效机制。
县直各相关单位要以专项行动为契机,健全水源地日常监管制度,强化部门合作,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协调联动机制,防止已整改问题死灰复燃,切实提高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保障水平。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