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莫言简介莫言(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1980年代中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
莫言在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1955年2月生于山东高密,童年时在家乡小学读书,后因文革辍学,在农村劳动多年。
1976年加入解放军。
1981年开始创作生涯,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
迄今有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苔之歌》等,中短篇小说集《透明的红萝卜》、《爆炸》等。
另有《莫言文集》五卷。
2011年8月,莫言凭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2012年10月11日,北京时间19点,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中国作家莫言获奖。
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在作品中摹刻了一出出“东北乡”传奇的莫言对自己的家乡一往情深,“我的故乡和我的文学是密切相关的,”莫言说:“高密有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民间文化伴随着我成长,我从小耳濡目染这些文化元素,当我拿起笔来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这些民间文化元素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的小说,也影响甚至决定了我的作品的艺术风格。
”在回答“您作品中的什么地方打动了评委”时,莫言说:“我想最主要的是我的作品中的文学素质。
这是一个文学奖,授予的理由就是文学。
我的作品是中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我的文学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风情。
同时我的小说也描写了广泛意义上的人。
一直是站在人的角度上,一直是写人,我想这样的作品就超越了地区、种族、族群的局限。
”在此之前,对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舆论众说纷纭,也有一些人对他提出质疑。
莫言:(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他自1980年代中期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11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莫言的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
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了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出神秘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莫言很多作品都被翻译成各种文字出版。
《红高粱家族》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日文、西班牙文、希伯来文、瑞典文、挪威文、荷兰文、韩文、越南文等;《丰乳肥臀》被译为英文、法文、日文、意大利文、荷兰文、韩文、越南文、西班牙文、波兰文、葡萄牙文、塞尔维亚文等。
迄今为止,莫言有三部作品(《红高粱》、《白狗秋千架》、《师傅越来越幽默》)被改编为电影。
其中,由前者改编的电影《红高粱》,曾获1988年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由中者改编的《暖》,曾获第十六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麒麟奖。
而莫言自己却认为,只有《丰乳肥臀》可以拍成气势磅礴的巨片。
大事记历程1955年2月17日生于山东高密。
童年时在家乡小学读书,后因“文革”辍学,在农村劳动多年。
1976年加入解放军,历任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等职。
1981年开始创作生涯,先后发表了《枯河》、《秋水》、《民间音乐》等作品。
198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
1987年《红高粱》获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根据此小说改编(莫言参加编剧)的电影《红高粱》获第3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1988年《白狗秋千架》获台湾联合文学奖,根据此小说改编的电影《暖》获第16届东京电影节金麒麟奖。
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创作研究生班并获文艺学硕士学位。
1997年以长篇小说《丰乳肥臀》夺得中国有史以来最高额的“大家文学奖”,获得高达十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当代著名作家莫言莫言,原名管谟业,男,汉族,1955年2月17日出生在中国山东省高密县。
莫言是当代中国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以其卓越而又风格独特的作品赢得了广泛赞誉和国际声望。
他被誉为“中国乡土文学的领军人物”和“当代中国作家的瑰宝”。
莫言的创作涵盖了小说、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散文等领域,作品丰富多样。
他以优秀的艺术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打动了读者,并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莫言的作品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关注社会现实,描绘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普通人的命运和生活。
莫言的代表作之一便是《红高粱家族》。
这本小说以一个富有史诗气质的故事讲述了中国封建时代至20世纪初的一段历史,展现了中国社会各阶层人物的生活和命运。
小说通过对红高粱梦的寓意和象征意义的揭示,表达了作者对命运的思考和对中国农村命运的关注。
另外一部莫言的杰作是《檀香刑》。
这是一部具有浓厚神秘色彩的作品,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扭曲。
小说通过讲述一个罪犯悲惨的命运,展现了社会的残酷和人性的自私,以及对正义和人性的追问。
《檀香刑》被誉为莫言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莫言的作品多次荣获各类文学奖项,其中最重要的是2012年获得的诺贝尔文学奖。
他成为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作家,这是对他杰出创作成就的高度认可。
莫言的作品不仅在中国得到了广泛读者的喜爱,也在海外文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除了文学创作,莫言还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和文化交流。
他关注社会问题,通过作品传达个人思考和观点。
同时,他也是中国文学界在国际上的重要代表之一,多次参加国际文学活动,并积极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总之,莫言是一位杰出的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不仅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和文化内涵,更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多样性和发展变化。
他以其独特的艺术思想和文学天赋,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坛的重要人物。
他的作品将继续影响着读者和后来的作家,并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莫言(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中国当 代著名作家。
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 院院长,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潍坊学院名誉院长。
他自1980 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 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11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
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国籍: 民族: 莫言 Mo Yan 管谟业 中国 汉族 主 要 成 就: 鼎钧双年文学奖 颂福冈亚洲文化大奖 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读书人年度文学类最佳 书奖 荣登第一届中国作家富 豪榜 问鼎中国作家实力榜第 一名 代 表 作《红高粱》 檀香刑》 丰 《 《 品: 乳肥臀》 《酒国》 《生死 疲劳》 《蛙》 处女作: 成名作: 职务: 《春夜雨霏霏》 《红高粱家族》 名师学院 领域学院院
出生地: 山东省高密市大栏 乡 出 生 日1955年2月17日(乙 期: 职业: 未年) 作家
毕 业 院解放军艺术学院、 北 校: 京师范大学
主 要 成 2012年诺贝尔文学 就: 奖 茅盾文学奖
。
【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一、生平简介莫言(1955- )山东高密人,原名管谟业。
中国当代作家,1985年发表的中篇小说《透明的胡萝卜》轰动文坛,1986年发表《红高粱》更是备受文坛关注。
极左路线从50年代末期造成了农村社会的普遍贫困,他家是中上农成分子,连领救济粮的资格都没有。
他曾在某一年的大年三十到别人家讨饺子。
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歧视给他的少年生活留下了惨痛记忆,父亲过于严厉的约束也使他备受压抑。
这种心理特征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小说创作。
6岁进校读书,曾因骂老师是“奴隶主”受警告处分。
小学三年级时读了《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受到文学启蒙。
12岁时读小学五年级,因“文革”爆发辍学回家,以放牛割草为业,闲暇时读《三国演义》、《水浒传》,无书可读时甚至读《新华字典》。
莫言在18岁时走后门到县棉油厂干临时工。
1976年8月参加解放军来到渤海边上,站岗之余依旧喂猪、种菜。
1979年秋调至解放军总参谋部,历任保密员、政治教员、宣传干事。
1981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处女作《春夜雨霏霏》。
1984年秋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
1985年发表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引起文坛注意。
此后的创作明显受到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影响。
1986年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反响强烈,被读者推选为《人民文学》1986年“我最喜爱的作品”第一名。
同年从军艺毕业,到解放军总政治部工作,开始有报告文学作品问世。
1989年秋入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学习。
中国新一辈极具活力的作家之一。
自八十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
虽然早期被归类为“寻根派”作家,但其写作风格素以大胆见称,小说中总是充满进攻型的语言。
例如成名作《红高粱家族》里,不断出现的血腥场面中充满着强烈的感情控诉,但在“屎尿横飞”的场景之间,其实正是演义着一段现代革命的历史。
故事中那片广袤狂野的高粱地,也被描绘成一个把历史、传统、城乡纵横交错的辽阔炫丽空间。
莫言莫言(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11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莫言- 简介莫言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莫言的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
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他的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认为,莫言是中国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人选。
2004年,法国图书沙龙,莫言、李锐和余华三位作家获得“法兰西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
他还被认为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热门人选。
[1]莫言- 生平1955年2月,生于山东高密,童年时在家乡小学读书,后因文革辍学,在农村劳动多年。
1976年,加入解放军,历任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等职。
1981年,开始创作生涯。
发表了《枯河》、《秋水》、《民间音乐》等作品。
198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
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创作研究生班并获文艺学硕士学位。
1997年,以长篇小说《丰乳肥臀》夺得中国有史以来最高额的“大家文学奖”,获得高达十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1997年,脱离军界,转至地方报社《检察日报》工作,并为报社的影视部撰写连续剧剧本。
2000年,《红高粱家族》获亚洲周刊选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2001年,《檀香刑》获台湾联合报读书人年度文学类最佳书奖。
2003年,《檀香刑》获第1届鼎钧双年文学奖。
2005年,再次失手于茅盾文学奖。
《四十一炮》获第2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莫言:真正的创作是老老实实地写自己熟悉的东西
1.一个写作者,必须坚持人格的独立性、语言的革命性,素材的挑战性,与潮流和风尚保持足够的距离。
2.我对伟大作品的定义: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共同的优点和弱点,深刻地展示了人类的优点所创造的辉煌和人类弱点所导致的悲剧,深刻展示人类灵魂的复杂性和善恶美丑之间的朦胧地带,并在这朦胧地带投射进一线光明的作品。
3.把好人当坏人来写,把坏人当好人来写,把自己当罪人来写,这就是我的艺术辩证法。
4.我们就是要把恶魔上升到人的高度,把神下降到人的高度……
5.真正的创作绝不是一窝蜂地去追赶时髦,而是老老实实地写自己熟悉的东西。
6.一个有良心有抱负的作家……应该站在人类的立场上进行他的写作,应该为人类的前途焦虑或担忧,他苦苦思索的应该是人类的命运,他应该把自己的创作提升到哲学的高度,只有这样的写作才有价值……作家应该关注的,始终都是人的命运和遭际,以及在动荡的社会中人类感情的变异和人类理性的迷失。
7.将来小说存在下来的唯一理由就是语言。
8.不能给人阅读的审美愉悦,小说是没有什么价值的。
9.仅靠生活是不够的,还要千方百计调动自己的想象力……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有一种把别人的生活拿过来变成自己生活的能力……把这些陌生的细节放在你熟悉的人群里……故事的情节真假都不重要,关键是作家写的时候要对你笔下的人物的感情非常熟悉,就像写自己一样写他们……
10.只有个性化的作品,才是真正的文学。
11.小说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是无穷无尽的,是一个可以不断拓展开阔的领域。
说小说已经穷尽了,还不如说我们的才力已尽。
12.题材没有过时不过时、没有新和旧的说法……重要的是我们通过小说表现人的情感、人的性格、人的命运。
我们通过小说来塑造个性化的、让人过目不忘的、典型的人物形象。
我认为这才是小说的根本任务。
13.写农村的时候会产生一些诗意,是因为农村生活本身就具备这个东西。
这不是我的发明。
14.故乡的风景之所以富有灵性、魅力无穷,主要的原因是故乡的风景里有童年。
15.小说家写战争——人类历史进程中这一愚昧现象,他所要表现的是战争对人的灵魂扭曲或者人性在战争中的变异。
16.在苦难中煎熬过的人才可能有命运感,那种建立在人性无法克服的弱点基础上的悲悯,却不是能够凭借才华编造出来的……只有正视人类之恶,只有认识到自我之丑,只有描写了人类不可克服的弱点和病态人格导致的悲惨命运,才是真正的悲剧,才可能具有拷问灵魂的深度和力度,才是真正的大悲悯。
17.文学的魅力,就在于它能被误读。
18.结构从来就不是单纯的内容,它有时候就是内容。
19.长篇小说的语言之难,是指具有鲜明个性的、陌生化的语言。
但这陌生化的
语言不是故意地用方言土语制造阅读困难,而是将其融入叙述语言,这才是对语言的真正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