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1课《LOGO初步认识》
- 格式:ppt
- 大小:325.00 KB
- 文档页数:16
《认识Logo》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对Logo语言有初步认识,了解Logo的基本界面和工具。
2. 掌握一些基本的命令和操作,能够进行简单的Logo编程。
3.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作业内容1. 基础操作练习:a. 熟练掌握Logo的基本界面和工具,如画笔、标签、变量等。
b. 能够进行简单的画图操作,如画正方形、圆形等。
c. 尝试使用标签给画出的图形添加文字说明。
2. 编程练习:a. 编写简单的程序,如移动指定的距离、重复执行等。
b. 通过实践操作,了解Logo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命令。
c. 尝试使用不同的命令和操作,创作出有趣的图形或动画。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或借助他人完成。
2. 按时提交: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作业,逾期不予评价。
3. 质量要求:作业应认真完成,不得敷衍了事。
对于优秀的作品,将给予一定的奖励。
四、作业评价1. 作业评价标准:a. 正确使用Logo的基本界面和工具,能够完成基本的画图操作。
b. 掌握基本的语法和命令,能够编写简单的程序。
c. 作品创意性和实用性,能够创作出有趣的图形或动画。
2. 评价方式:a. 教师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批改,给出相应的分数或评价。
b. 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评选出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和奖励。
c.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指导。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反馈:学生可以通过作业平台或私下与教师交流,反馈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教师将及时给予解答和帮助。
2. 教师反馈:教师根据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总结教学中的问题和优点,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3. 家长反馈:家长可以通过作业平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与教师沟通交流,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成长。
通过本次作业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认识Logo》的理解和掌握。
作业内容丰富多样,既注重基础操作,又强调创新思维,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认识Logo》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初步认识Logo语言的基本概念,掌握Logo语言的基本操作命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的作业内容主要围绕Logo语言的入门知识展开,包括:1. Logo语言基本概念介绍:向学生介绍Logo语言的历史背景、基本功能和应用领域,使学生对Logo语言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Logo基本操作命令学习:包括移动命令、画笔命令、重复命令等基础操作,要求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这些命令的使用方法。
3. 简单图形绘制实践:指导学生使用所学命令绘制简单的图形,如线条、圆形、正方形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4. 编程思维初步培养:通过简单的Logo编程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编程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三、作业要求针对上述作业内容,提出以下具体要求:1. 每个学生需完成所有内容的学习和操作,确保对Logo语言的基本概念和操作命令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握。
2. 在实践操作中,学生需认真记录每一步的操作过程和结果,以备后续复习和总结。
3. 对于绘制的图形和编程的实例,要求创意新颖、构图合理、逻辑清晰。
4. 作业提交时,需将学习过程记录、实践操作结果以及创意作品一并提交,以便教师进行综合评价。
四、作业评价本作业的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学生对Logo语言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基础操作命令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创意和构图能力。
4. 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态度。
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和同学互评相结合的方式,以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在收到作业后,及时进行批改和评价,并给出具体的指导意见和建议。
2.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 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认识Logo》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能够:1. 初步了解Logo语言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Logo命令的基本操作方法;3. 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Logo程序设计。
二、作业内容1. 任务一:学习Logo命令a. 掌握前进、后退、左转、右转等基本命令的操作方法;b. 尝试使用这些命令进行简单的移动、旋转等操作。
2. 任务二:设计小海龟动画a. 以小海龟为对象,设计一个简单的动画,如小海龟走方块、画图等;b. 动画中需要用到至少两个以上的Logo命令;c. 将你的设计截图或录制成视频,上传至作业提交平台。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2. 提交的作业需清晰展示设计过程和结果;3. 视频提交格式为MP4,大小不超过20MB;4. 作业提交截止日期为下周一上午12点。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作业完成质量、创意性、实用性;2. 评价方式:教师评分与学生互评相结合;3. 反馈: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反馈,并提供改进建议。
五、作业反馈学生需在作业提交后的1小时内对教师的评价和建议进行反馈,包括对问题的认识和改进方案。
这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在这次设计中,我们将鼓励学生们尝试不同的程序设计,鼓励创新思维,注重学生的自我表达,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Logo语言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通过完成作业,学生们不仅能够锻炼动手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计算机科学和编程的价值。
同时,我们也期待学生们能够通过反馈环节,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他人的观点和建议,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以上就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认识Logo》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的全部内容。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复习和巩固学生对Logo语言的认识,加深对命令的理解。
2.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使用Logo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识Logo》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让学生初步了解Logo语言的简单指令,熟悉Logo的基本界面。
2. 掌握绘制基本图形的基本操作步骤,理解程序控制概念。
3. 培养学生基本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以及图形化的形象思维。
二、作业内容《认识Logo》课程的第一课时,学生需要完成以下内容:1. Logo语言简介:学生需了解Logo语言的历史背景、应用领域以及在计算机编程中的地位。
2. Logo界面认识:学生需熟悉Logo的界面布局,了解各个功能区域的作用。
3. 基本指令学习:学生需掌握Logo语言中常用的移动、转向、绘制等基本指令。
4. 图形绘制实践:学生需利用所学的基本指令,尝试绘制简单的图形,如正方形、圆形等。
5. 程序控制概念:学生需初步理解程序控制的概念,通过简单的案例学习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学生需认真阅读教材中关于Logo语言和基本指令的介绍,并做好笔记。
2. 实践操作:学生需在计算机上操作Logo软件,完成图形的绘制和程序的编写。
3. 记录过程: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需记录下每一步的操作步骤和遇到的问题。
4. 家长辅导:鼓励家长陪同孩子完成作业,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5. 时间安排:本次作业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拖延到下节课。
四、作业评价1. 教师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理论掌握程度以及实践操作能力进行评价。
2. 小组互评:学生之间可进行小组互评,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
3. 自评反思:学生需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评,反思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反馈:教师将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2. 家长反馈:家长需关注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与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鼓励孩子继续努力。
3. 自我调整:学生应根据教师、同学和家长的反馈,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进行调整,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认识Logo》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让学生通过Logo编程语言的基本操作,了解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流程;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作业内容1. 基础操作练习:a. 掌握Logo界面的基本操作,如鼠标操作、窗口大小调整等;b. 学会编写简单的命令,如移动、旋转、缩放等;c. 尝试使用不同的命令组合完成简单的图形绘制。
2. 创意设计:a. 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出自己心中的简单图形,如笑脸、星星等;b. 鼓励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命令和组合,尝试不同的表现方式;c. 鼓励学生在完成基本任务的同时,注重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2. 操作规范:学生需按照Logo编程语言的规范进行操作,确保代码的正确性和可读性;3. 提交作业:学生需将作业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提交,并附上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四、作业评价1. 作业完成情况: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Logo编程语言的基本操作和命令;2. 学习态度:评价学生是否积极学习、认真思考、勇于尝试,是否有良好的学习态度;3. 创意设计:评价学生是否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的图形是否具有自己的特色;4. 代码质量:评价学生编写的代码是否正确、规范、可读性强,是否有良好的可维护性。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反馈:学生可以就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学习心得和体会等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共同进步;2. 教师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Logo编程语言。
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此次作业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从熟悉的自然语言过渡到计算机编程语言,逐步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们通过这次作业,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Logo编程语言,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青岛版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1课《LOGO初步认识》教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logo的启动、退出;了解logo的窗口组成;掌握LOGO语言在屏幕上的显示方式;初步尝试使用程序设计命令。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学掌握LOGO语言在屏幕上的显示方式,通过实践创作初步了解使用程序设计命令。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LOGO语言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计算机语言的兴趣。
重点难点:1.logo的启动、退出,基本命令的使用;2.logo命令的输入方法与掌握屏幕的显示方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卡、测试多媒体教室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老师这里准备了一组图形,请欣赏!”(课件出示图形)师:“大家在看过这些图形后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软件画出这些图形?”生:“画图工具、金山画王……”师:“还有其它的方法吗?”生:“……”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出示小海龟图片),想不想指挥小海龟绘制彩色的图形呢?”生:“想!”师:“下面就让我们请出这位出色的小画家吧——logo语言!(出示并板书课题)二、提出任务、自主探究1、logo语言的启动1.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单击“开始”按钮,指向“程序”,执行“PC Logo”命令,打开PC Logo窗口。
(学生操作,启动PC Logo。
)2.学生探究Logo语言窗口组成。
师:哪位同学来跟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的PC logo窗口的组成?生:窗口的上方有“菜单”,“菜单”的下面是“工具栏”……师:窗口的正中间有一只小海龟,它就是Logo语言的绘图工具。
Logo语言就是通过小海龟上、下、左、右移动来实现画图的。
屏幕中间出现小海龟的位置就是小海龟的“家”,我们通常称它为“母位”。
师:窗口的下方是命令窗口,在命令窗口输入Logo语言命令就可以指挥小海龟画图了。
(提示:在窗口命令中“?”是Logo语言的提示符,“|”是光标。
)三、小组合作、释疑解难“TS”、“SS”、“FS”命令。
第1课认识LOGO-苏教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进入与退出Logo语言窗口的方法。
2.掌握清屏复位、显龟及藏龟命令。
3.初步掌握输入Logo语言命令的基本方法。
【重、难点】1.重点:清屏复位、显龟及藏龟命令。
2.难点:Logo语言命令的输入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时间】1课时第1教时【教学目标】1.掌握进人与退出Logo语言窗口的方法。
2.掌握清屏复位、显龟及藏龟命令。
3.初步掌握输入Logo语言命令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大家在以往的信息技术课程中,都学到了些什么呢?生:我会画画、打字、发email、做幻灯片,等等。
师:嗯,大家学得都不错。
这些呀,都是application(应用),这学期我们要学programming (编程)。
生:什么是编程?师:你们现在所有用的软件,都是程序员通过编程制作出来的。
我们也可以通过编程,来指挥计算机做我们想做的事情。
师:现在,让我们进入编程的世界。
(二)新授:Logo的世界师:现在让我们进入LOGO的世界吧。
(引导学生运行桌面上的PC LOGO 4.0,然后向学生讲解PC LOGO的主界面:graphics画图界面,Listener命令输入界面,并简略介绍各个菜单选项。
)师:(将几条简单绘画指令传输到学生桌面)请大家将桌面上logo.txt里每一行的文本分别粘贴到命令输入界面的问号后面,然后按回车。
附:指令一:repeat 10 [ rt 360/10 fd 20]指令二:repeat 11 [ rt 180-180/11 fd 50]指令三:make "length 100 make "rate 1.01 make "rpt 300 repeat :rpt [ fd :length bk :length/:rate rt 90 fd :length/:rate make "length :length/:rate](三)新授:HT,ST,CS,EXIT/BYE命令1.CS师:刚才大家在屏幕上画了很多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