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供水监视系统功能分析与方案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257.99 KB
- 文档页数:3
智慧水务在线监测系统设计设计方案设计方案:智慧水务在线监测系统一、方案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环境保护水平,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水务在线监测系统。
该系统将通过感知技术、通信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手段,实现对水资源的实时监测、分析、评估和预警,为水务管理者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同时也能够让广大公众了解水资源的状况,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二、系统架构智慧水务在线监测系统由传感器网络、数据传输通道、数据处理平台和前端展示平台构成。
1. 传感器网络:通过在不同地点安装各类传感器,实时采集水资源相关的数据,包括水位、水质、水温、水压等信息。
传感器网络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到数据传输通道。
2. 数据传输通道:负责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平台。
数据传输通道可以使用有线网络、无线网络或传统通信方式,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处理平台:数据处理平台是核心部分,负责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存储、分析和展示。
数据处理平台可以使用云计算技术,实现大规模数据的实时处理和存储。
同时,数据处理平台还可以通过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为水务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4. 前端展示平台:通过前端展示平台,将数据处理平台提取出的信息以直观的方式展示给水务管理者和公众。
前端展示平台可以使用网页、移动应用等形式,支持实时监测、可视化显示、数据查询、预警推送等功能。
三、核心功能智慧水务在线监测系统的核心功能包括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处理与分析、决策支持与预警、信息展示与共享。
1. 数据采集与传输:通过传感器网络,实时采集水资源相关的数据,并通过数据传输通道将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平台。
数据传输通道需要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2. 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处理平台需要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存储、分析和挖掘。
二次供水设备远程监控系统技术方案书上海创韬自控科技有限公司二零一五年七月二十八日目录1设计依据 (2)1.1建设远程监控的发展要求 (2)1.2设计原则 (3)1.3系统概述 (5)2系统组成原理 (6)2.1中控室 (7)2.1.1硬件 (7)2.1.2 软件 (8)2.2二次供水设备终端定义 (9)3供水设备远控软件的功能定义 (11)3.1数据流程规划 (11)3.2通信服务程序的定义 (11)3.3对供水设备的兼容性 (12)3.4对泵站或测压点数据操作的实时性及简易性 (13)3.5对供水设备或测压点监测信息的完整性 (14)3.6设备的历史数据报表及曲线分析 (16)3.7疑点分析 (18)3.8设备的远程控制及报警机制 (18)3.9分级管理 (20)3.10设备的安保管理 (21)3.11设备云图 (22)3.12运营情况分析 (23)3.13移动终端数据浏览 (23)4系统软硬件技术细节描述 (24)5项目实施质量的保证——行动偏差表 (27)附录A 部分成功案例 (29)附录B 数据变量采集表在兼顾数据完整的情况下,又预留50个变量作为后期使用 (32)1设计依据1.1建设远程监控的发展要求饮水安全是现代化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供水企业提供优质、安全的饮用水是建设健康、和谐社会并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
池州全市现有已经正式运营自来水二次供水泵站约有十多座,由于各二次供水泵站地理分布遥远,泵站的运行情况、水质数据等信息受到地域限制及通信服务普及程度不同的影响,无法实时反馈到自来水公司,大多依靠定期向行业主管部门提交人工填写的纸质报表或电子报表的方式进行管理,这些方式效率低、准确性差,反映缓慢。
尤其是现场出现了运行故障等问题,行业主管部门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着严重的信息滞后、事故处理周期长等问题。
为此,迫切需要建立一个集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为一体的二次远程在线监控系统。
建立“池州城市二次供水远程监控系统”信息管理平台,实时在线监测全区各二次供水泵站的电机运行、阀门状态、流量等指标,将数据汇总到池州市自来水厂,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准确地掌握泵站运行信息,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讯速做出反应,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对自来水生产工艺提出改进、调节建议。
《城市二次供水远程监控系统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供水系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二次供水作为城市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
然而,传统的二次供水管理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如信息反馈不及时、管理效率低下等。
因此,设计一套城市二次供水远程监控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供水状态,提高管理效率,保障供水安全,为城市供水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二、系统设计目标城市二次供水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现二次供水的实时监测,包括水质、水位、压力等参数的监测。
2. 提高管理效率,实现远程控制,降低人工成本。
3. 保障供水安全,及时发现并处理供水异常情况。
4. 提供数据支持,为供水系统的优化提供依据。
三、系统设计原则1. 可靠性:系统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确保在各种环境下都能稳定运行。
2. 实时性:系统应具备实时监测功能,确保数据信息的及时性。
3. 扩展性:系统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以适应未来城市供水的发展需求。
4. 易用性:系统应操作简便,界面友好,便于管理人员使用。
四、系统架构设计城市二次供水远程监控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数据采集层、数据传输层、数据处理层和应用层。
1. 数据采集层:通过安装在水厂的传感器,实时采集二次供水的各项参数,如水质、水位、压力等。
2. 数据传输层: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传输至数据中心。
3. 数据处理层:对传输过来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存储、数据分析等。
4. 应用层: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展示实时数据,实现远程控制和管理。
五、系统功能设计1. 实时监测: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二次供水的各项参数,如水质、水位、压力等。
2. 远程控制:通过应用层的人机交互界面,实现远程控制,包括启停泵站、调节水位等。
3. 报警功能:当监测到供水异常时,系统应自动报警,并通过手机短信、邮件等方式通知管理人员。
4. 数据统计与分析:对历史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为供水系统的优化提供依据。
智慧供水控制系统设计方案智慧供水控制系统是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供水管理系统,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实时监测、分析和控制,提高供水效率、降低水资源浪费,并实现供水的智能化管理。
本文将提出一个智慧供水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包括系统架构、核心功能和技术实现。
一、系统架构设计智慧供水控制系统的架构主要包括四个层次:感知层、传输层、数据处理层和应用层。
1.感知层:感知层是系统的底层基础,主要负责实时监测和采集供水过程中的各种数据信息,包括水质、水位、流量等。
可以使用传感器、水质检测仪器等设备进行数据采集。
2.传输层:传输层负责将感知层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层,可以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蓝牙、NB-IoT 等,确保数据的稳定传输。
3.数据处理层:数据处理层负责对传输过来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并进行数据挖掘和建模。
可以使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处理,以便更好地理解供水过程,进行合理的决策。
4.应用层:应用层是智慧供水控制系统的最上层,主要负责控制和管理供水过程。
包括供水调度、供水策略制定、故障诊断和维修管理等。
可以利用人机交互界面实现对供水过程的监控和控制。
二、核心功能设计1.实时监测和预警:系统可以实时监测供水过程中的关键指标,如水质、水位、流量等,并设定阈值,一旦超过预设的阈值,系统会发出警报,提醒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2.智能控制和调度:系统可以根据实时监测到的数据,自动调整供水流量和水质参数,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并实现供水过程的智能化控制和调度。
3.故障诊断和维修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分析数据和模型,检测供水设备的故障,并提供相应的故障诊断和维修管理方案,以减少故障对供水过程的影响。
4.数据分析和报表生成:系统可以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并生成相应的数据报表,以提供决策支持和优化供水过程。
三、技术实现1.硬件设备:使用传感器、水质检测仪器等设备进行数据采集,使用无线通信技术进行数据传输。
小区自来水二次加压泵站远程监控系统方案一、小区自来水二次加压泵站远程监控系统方案项目概述随着城市高效快速地发展,市区规模越来越大,小区二次加压泵房将继续增加,供水公司二次加压泵房管理工作将更加繁重。
目前小区二次加压供水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不锈钢水箱+不锈钢多级离心水泵+变频控制设备联合供水;另一种为管网叠压供水方式(bohaigs无负压供水设备),前者数量居多,后者数量偏少。
而二次加压泵房大多分散在城市各小区,而且多数泵房属无人值守,采用人员定时巡视,管理工作较被动。
一旦供水设备出故障,往往需等到居民打电话投诉后,再派人去现场处理,既耽误时间又不知设备故障原因,不能及时对症排除故障,恢复供水。
江苏省某供水公司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适应时代的发展,想借助互联网的方式来对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实施24小时实时监控,并能根据设备运行状态,对参数进行预警数值采集,提前进行干预,使故障消除在萌芽期。
我司技术工程师根据多年的经验以及对客户公司的沟通和了解,特提出了如下解决方案:通过智能网关对小区二次供水加压泵站PLC远程监控,来监视和采集水位、压力、流量、泵启停等各种数据供控制中心及有关部门分析和决策取用,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供水质量。
以实现无人值守、远程监控和管理控制一体化,大大提高供水设备自动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安全可靠供水。
二、小区自来水二次加压泵站PLC远程监控系统组成:监控系统按照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配置灵活、组态方便的设计思想,分别实现对现场数据的采集和水泵机组的启停控制。
系统由2层结构组成,分别是管理层和现场层。
管理层为工业计算机,其主要作用是与控制层的PLC通信,获得生产过程所需的数据,显示工艺流程,提示报警,生成报表并支持报表打印。
现场层为现场设备,是控制系统信号的提供者,如水泵电机内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阀门到位信号等。
三、PLC远程监控系统的通信平台无线通信:每个加压泵站与调度中心之间通过工业以太网网关、4G、Wifi等通信,调度中心、泵站监控中心、各职能部门之间通过局域网通信,监控系统中的网络通信功能主要由以太网通信模块和串口服务器来完成。
智慧供水监测系统设计方案智慧供水监测系统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一种智能化监测系统,它可实时监测供水系统的运行状况、水质状况和水压状况等,并通过数据分析和预警功能,提高供水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水质安全性。
下面是一个智慧供水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包括系统结构、监测设备、数据传输与分析以及用户界面等。
一、系统结构智慧供水监测系统的结构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层、数据传输与处理层和应用层三个层级。
1. 数据采集层:该层用于采集水源、管网等各个节点的实时监测数据,包括水质、水压、流量等。
可以采用传感器、仪器设备等进行数据采集。
2. 数据传输与处理层:该层用于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云端,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存储。
可以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如Wi-Fi、蓝牙等)将数据传输至云平台。
3. 应用层:该层用于数据的分析和可视化展示,提供实时监测数据和报警信息。
可以通过Web界面或移动应用程序提供给用户使用。
二、监测设备智慧供水监测系统需要配备一系列监测设备,以获取相关监测数据。
常用的监测设备包括以下几种:1. 水质监测仪:用于实时监测水质状况,包括浑浊度、PH值、溶解氧、重金属含量等。
2. 水压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供水管网的水压状况,便于及时掌握管网运行状态。
3. 流量计:用于监测供水管网的流量状况,便于了解供水量和供应能力。
4. 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水温状况,便于判断水质状况和供水状态。
5. 当量监测设备:用于监测水中的细菌、病毒、农药等有害物质,确保供水的安全性。
三、数据传输与分析智慧供水监测系统的数据传输与分析是实现智能监控和预警的关键环节。
1. 数据传输:将采集到的监测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传输至云平台,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2. 数据处理与存储:云平台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进行异常检测和分析。
若出现异常情况,系统将通过预警功能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3. 数据分析与预测:通过对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的分析,系统可进行供水状况的统计和预测,提前做出调整和优化。
中央热水远程监控管理系统设计及安装说明书市凯路创新科技产品概述由市凯路创新科技开发的中央热水远程监控管理系统是一套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
一、简述:中央热泵热水测控系统,是基于GPRS无线网络传输数据,采集现场设备数据,监测现场设备运行状态,自动控制设备的开启和关闭。
实时记录设备故障,把监控数据、工作状态和运行故障实时传送到控制中心,实现对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管理。
用户无须到现场就可实现即时的远程故障诊断、排除等技术服务。
二、系统包括以下部分:1、控制器单元:主要用来对中央热水的温度、水位等控制,实现对热泵主机、冷水补水泵、热水补水泵、热水供水泵、辅助加热等设备的自动运行控制。
2、GPRS无线单元:主要用于在GPRS无线网络的数据传输和通讯。
3、监测与控制界面:运行于计算机上的人机界面,可在电脑面前就可对现场设备进行远程的实时监测,还可进行对设备的单独的手动控制,备用设备的投切,温度、水位等参数的设置,故障报警自诊断,登录权限管理等。
三、系统功能:一)系统的自动控制功能:系统无需人工干预,在自动运行的状态下,结合现场情况完成自动的运算和控制输出处理。
真正做到全自动运行。
二)数据采集及控制中心可监控以下容:1、1#水箱/2#水箱/供水管道温度;2、1#水箱/2#水箱水位;3、热泵机组电量;4、冷水进水水量5、热水出水水量6、回水水量6、1-6#热泵主机/1-2#冷水补水泵/1-2#热水补水泵/1-2#热水供水泵等状态。
三)系统的参数设定:1、工作方式设定2、热泵主机运行时间设定3、辅助电加热运行时间设定4、热水供水泵运行时间设定5、1#水箱热水加热温度设定6、2#水箱热水加热温度设定7、1#水箱/2#水箱水位设定8、1#水箱/2#水箱水位设定9、2#水箱热水供水温度设定四)设备的手动控制功能。
当监测到某设备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远程进行手动切换到备用设备上,保证了设备的连续正常运行。
通过远程进行手动切换到备用设备上,保证了设备的连续正常运行。
供水设备智慧泵房系统设计方案智慧泵房系统是一种集监测、控制、管理于一体的供水设备管理系统,通过智能化的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泵房设备的远程监控、运行状态分析、故障诊断和智能化调度控制,提高泵房设备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下面是一份智慧泵房系统设计方案。
一、系统整体架构设计1. 系统硬件设备系统主要由智能控制器、传感器、电动机、输水管道等硬件设备组成。
智能控制器负责接收和分析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并根据设定的控制策略调节电动机的运行状态。
传感器负责采集泵房设备的运行数据,包括电动机温度、电压、电流等参数。
电动机是供水设备的核心部件,控制水泵的运行和停止。
2. 系统软件平台系统软件平台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故障诊断模块和远程监控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负责采集传感器采集的泵房设备数据,并将数据传输给数据处理模块。
数据处理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识别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性能指标。
故障诊断模块负责对设备故障进行诊断和预警。
远程监控模块实现对泵房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管理。
二、系统功能设计1. 远程监控功能通过远程监控模块,可以实时查看泵房设备的运行状态、温度、电流等参数,并对设备进行监控和管理。
同时,还可以设置报警和安全保护机制,当设备运行异常时能够及时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故障诊断功能系统通过故障诊断模块,可以实现对设备故障的诊断和预警。
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的分析,可以判断设备是否出现故障,并预测故障的类型和可能发生的时间。
通过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故障,可以减少因故障导致的停机时间和维修成本。
3. 智能调度控制功能系统通过智能控制器,可以根据设定的控制策略自动调节设备的运行状态,实现对供水设备的智能化调度控制。
可以根据实时的供水需求情况,自动调节泵房设备的运行状态,提高供水设备的运行效率和供水质量。
4. 数据分析和管理功能系统通过数据处理模块,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和管理。
可以对设备的性能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并生成相应的报表和图表,为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自来水厂监控设计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来水厂的建设与运营也越来越重要。
为了确保自来水厂的正常运行和安全,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控。
下面是一份自来水厂监控设计方案,旨在保障生产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首先,自来水厂监控设计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远程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和安全保障系统。
远程监控系统是整个方案的核心,可实现对自来水厂的自动化管理和实时控制。
通过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可以监测自来水厂的水箱水位、水质、温度等关键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这样可以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力投入,降低人为失误带来的风险。
视频监控系统是保障自来水厂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安装摄像头和监控设备,可以实时监控自来水厂内外的工艺设备、管道和周边环境。
一旦发生异常情况或安全隐患,相关人员可以及时发现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此外,视频监控系统还可以用于对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环境监测系统是保障自来水质量安全的关键。
通过测量、监测和记录自来水厂的环境因素,例如温度、湿度、气压、氧气浓度等,可以实时监控自来水厂的环境状况。
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水质受到污染,保障自来水的质量安全。
最后,安全保障系统是保障自来水厂人员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安装门禁系统、实施人员身份认证和监控设备,可以对自来水厂的进出人员进行管理和监控。
同时,还可以设置报警装置,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总之,自来水厂监控设计方案是确保自来水厂正常运行和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
通过远程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和安全保障系统的搭建和运行,可以提高自来水厂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水质安全和人员安全。
这不仅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自来水行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远程供水监控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 培养学生运用嵌入式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团队合作与项目实施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远程供水监控系统概述2. LPC2210微处理器简介3. 无线通信技术(GPRS)4. 系统硬件设计5. 系统软件设计6. 系统调试与测试三、教学过程1. 导入- 介绍远程供水监控系统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 讲解远程供水监控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功能。
- 介绍LPC2210微处理器和GPRS无线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
3. 硬件设计- 分析系统硬件需求,讲解各个模块的功能和设计思路。
- 介绍系统硬件选型,如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等。
4. 软件设计- 讲解系统软件架构,包括数据采集、处理、传输和显示等功能模块。
- 介绍软件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如C语言、Keil等。
5. 团队合作与项目实施-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系统的一个模块设计。
- 各小组根据任务分工,完成模块设计、编程和调试。
- 定期组织小组讨论,分享经验,解决问题。
6. 系统调试与测试- 指导学生进行系统调试,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 测试系统功能,如数据采集、传输、显示等,确保系统稳定可靠。
7. 总结与反思- 学生总结本次课程所学知识,分享心得体会。
- 教师总结教学过程,指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
2. 项目实施能力:评估学生团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如分工合作、问题解决等。
3. 系统调试与测试:检查系统运行情况,评估系统功能是否满足要求。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践、无线通信技术等。
2. 教学课件:远程供水监控系统设计、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等。
3. 开发工具:Keil、IAR等。
4. 实验设备:LPC2210开发板、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