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芳 保护红碱淖 青年在行动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3
用赤诚诠释经普人的初心
无
【期刊名称】《四川省情》
【年(卷),期】2024()6
【摘要】披星戴月地走街串巷、顶风冒雨地进村访户,这是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以下简称五经普)工作中广元市朝天区朝天镇经普指导员刘炜的工作常态。
从“小白”到“行家”。
作为一名经普战线的新人,刘炜在参加市、区举办的业务培训期间。
【总页数】2页(P55-56)
【作者】无
【作者单位】广元市统计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他用赤诚诠释安监使命——记无私奉献的安监干部胡宏
2.用生命诠释初心的民
政人\r——记黑龙江省林口县救助管理站原站长李燕敏3.青春随心筑梦而舞赤诚
赓续法治初心4.成卫东:以匠心致初心以平凡见赤诚5.精湛业务筑安全屏障赤诚初心展特检风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点区域绿化让太仆寺旗绿满城乡
侯冠男
【期刊名称】《内蒙古林业》
【年(卷),期】2016(0)9
【摘要】走进太仆寺旗头三永村,道路两旁一排排柳树高大挺拔,春天才栽植的“光杆司令”现已枝繁叶茂,农户院中的果树果实累累,展现出一道丰收美景。
绿色不仅使村庄景观改变,更重要的是为人们创造出一个休闲放松的场所。
【总页数】2页(P47-48)
【作者】侯冠男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身边增景国土增绿农民增收清水河扎实推进重点区域绿化 [J], 赵占厚;潘妤
2.绿染城乡满目春——阿鲁科尔沁旗重点区域绿化工作纪实 [J], 田鹏程;娜日苏
3.海峡西岸绿满八闽——福建省城乡绿化成效显著 [J], 熊时豪
4.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绿满泉城·美丽济南”城乡绿化行动的实施意见 [J], 济南市人民政府;
5.浅析园林绿化施工中乔木栽植与养护管理
——以绿进万家绿满榕城乌龙江公园花化彩化香化提升工程为例 [J], 郑国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漠被青春染绿作者:***来源:《新西部》2022年第04期54名平均年龄只有18岁的姑娘们,仅凭3辆架子车、40把铁锹,在茫茫大漠里平沙丘、搭障蔽、种树、修水渠、造良田……开启了一场先后有380多名女民兵参与、长达四十多年的染绿大漠接力马拉松。
她们累计推平沙丘800多座,营造防风固沙林带35条,修引水渠35公里,打机井36眼,种植900多亩畜草、420多亩花棒等沙生植物,种植经济林、彩叶林各300亩,栽植樟子松3000亩、柳树和杨树35万株,治理荒漠14400亩。
距榆林女子民兵治沙连展览馆200米处的路边,一块显眼的旅游导引牌显示这是一个3A 级景区,即大漠军旅文化园。
展览馆前有一群雕,还原当时女民兵治沙的一个劳动场景:打头的人高举红旗,紧随其后的人有担着扁担挑水的、有肩扛树苗的、有拉着架子车运土的……所有人的姿态皆顶风逆行。
展馆内的一面照片墙,由首批54名女民兵组成,有的是年轻时的模样,有的是后来补照的,无论年轻还是年老,都透着浓浓的勃发英姿。
长城姑娘治沙连:公社化的产物展览馆玻璃柜陈列着一面红旗,尽管折叠着,从露出的字迹依然能辨别出“长城姑娘”。
“长城姑娘治沙连”的名称是时任榆林县委书记郝延寿给定下来的。
1974年3月,榆林补浪河公社的大喇叭广为播放一条消息:公社决定成立“长城姑娘治沙连”。
治沙连54名女民兵,对应的是公社下属的54个生产队,即一个队一个名额。
治沙连和平时期造林治沙,战时则去打仗,颇有点屯兵戍边的意思。
4.22万平方公里的毛乌素沙地,位于陕西、内蒙古、宁夏三省交汇处,其中一半面积在陕西省榆林市境内,即陕西省榆林市长城一线以北,海拔在1100至1300米之间,沙地处于几个自然地带的交接段,植被和土壤都反映出过渡性的特点。
毛乌素沙地也曾生态优美过。
统万城,匈奴大夏国的都城,位于陕西榆林靖边县城北58公里处的红墩界乡白城则村。
随着人类对土地不加节制的开垦以及战乱,当地生态逐渐被破坏。
防风治沙先进人物事迹在咱们这片广袤无垠的大地上,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就像是沙漠里的绿洲,用汗水浇灌希望,用坚韧不拔的意志,书写着防风治沙的壮丽篇章。
今儿个,咱们就来聊聊这些了不起的防风治沙英雄,他们的故事,比那沙漠里的胡杨还要坚韧,比那绿洲里的水还要清澈。
老李头,村里人都这么叫他,其实他年纪并不大,但干起活来那股子劲儿,比谁都足。
他常说:“这风沙啊,就像是咱生活中的困难,你越怕它,它越欺负你;你迎头而上,它就得绕道走。
”老李头带着一群乡亲,愣是在那片“不毛之地”上种出了树,一棵棵,一排排,就像是战士一样,守护着家园。
每当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那些树苗上,老李头就会站在那儿,笑眯眯地看着,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张大姐,那可是个巾帼不让须眉的主儿。
她原本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但看到风沙肆虐,庄稼受损,心里那个急啊。
于是,她毅然决然地加入了防风治沙的队伍。
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扛着锄头,提着水桶,一干就是一整天。
她的手,因为长时间劳作变得粗糙不堪,但她的笑容,却比任何时候都要灿烂。
张大姐说:“咱女人也能顶半边天,这风沙,咱治定了!”还有小王,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小伙子,带着满腔热血和一颗赤子之心,来到了这片沙漠。
他不像老李头那样有经验,也不像张大姐那样能吃苦,但他有知识,有创新。
他研究出了适合当地环境的耐旱树种,还发明了简易的灌溉系统,大大提高了植树造林的效率。
小王常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咱们得用智慧去战胜风沙。
”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了防风治沙的行列,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为这片土地贡献着青春和力量。
就这样,一年又一年,春去秋来,那些曾经荒芜的沙漠,渐渐披上了绿装。
风,不再那么肆虐;沙,也不再那么嚣张。
人们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享受着来之不易的宁静与美好。
而那些防风治沙的英雄们,他们的名字或许不会被所有人记住,但他们的精神,却像那沙漠中的胡杨一样,永远屹立不倒。
每当有人问起他们:“这么苦,这么累,值得吗?”他们总是笑着回答:“值得!为了子孙后代能在这片土地上幸福生活,咱们这点苦,这点累,算啥呀!”这就是咱们的防风治沙英雄,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什么是坚持与奉献。
让红碱淖永远年轻
神木四小六(4)班高欣苑
红碱淖——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它坐落在我的家乡榆林市神木县境内,它的美丽自然而质朴,到过红碱淖的人无一不赞叹。
走近红碱淖,一片蔚蓝的湖水映入眼帘,它蓝的纯净,蓝的恬静,像是嵌在沙滩上的一颗尊贵的宝石。
远远望去,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清晰地倒映出蓝的天,白的云,那景象壮观极了,真是水天相接啊!
抬头向湛蓝的天空望去,那朵朵棉花糖似的白云,悠闲地在这惬意的环境里散步。
天空中飞翔着遗鸥,咕咕地叫着,声音是那么的空灵,好像在欢迎五湖四海的游客呢!
辽阔的湖面,软绵绵的沙滩,温柔的湖水轻轻地拍打着人们的脚丫,泛起层层微波,反射着太阳的光芒,就像铺满了点点碎银。
如果站在小丘上眺望远处那苍翠欲滴的原野,它们显得那么空旷。
无边无际的湖面上,嬉戏玩水的人们,随波逐流的小舟,翩翩起舞的飞禽,一切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和谐……
可是,近年来,美丽的红碱淖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由于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加,湖泊水位以每年20——30厘米的速度在下降,湖泊周围荒漠化日益严重;加上周边厂矿企业的建设,有害物质不断流入红碱淖,湖水不再清澈见底,变得浑浊不堪;曾经活蹦乱跳的鱼虾现在已难得一见,二十多种禽类的生活受到严重威胁,被誉为“湿地精灵”的遗鸥,90%的种群数量在红碱淖繁殖,这是我们的骄傲,可是,它们的生活真令人担忧啊。
随着气候变化与人为因素的严重干扰,红碱淖未来几十年内很可能干涸,完全沙化为中国的“第二个罗布泊”,世界濒危鸟类遗鸥也将失去其最大的繁殖和栖息之地。
为了让
红碱淖的天更蓝,水更清,鱼儿能重新回到湖中,鸟儿在天空潇洒飞翔,让红碱淖永远是一块风景宜人的宝地,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水资源,保护红碱淖!。
榆林飞播:一曲绿色与沙漠抗衡的歌
榆林市林业局
【期刊名称】《陕西林业》
【年(卷),期】2008(000)0z1
【摘要】@@ 榆林飞播造林注定是要载入史册的.rn在全球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区,提起榆林的治沙造林事业,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榆林治沙何以吸引如此多的眼球?除了矢志不渝治沙造林取得可喜的成效外,更重要的是其探索精神和不屈的生态意识.榆林是中国治沙造林的一面旗帜,而飞播造林更以其特殊的功效,成为这里治沙造林的主要手段.
【总页数】2页(P6-7)
【作者】榆林市林业局
【作者单位】榆林市林业局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迈出国门走向世界——从《沙漠里飞出绿色的歌》改编成《沙漠人家》谈广播特写的自然化、人文化诉求 [J], 张小艳
2.一条治理沙漠,建设草原的绿色之路:我区飞播造林种草综述 [J], 程月华;王政文
3.榆林飞播:一曲绿色与沙漠抗衡的歌 [J],
4.一曲赞美绿色的歌——评话剧《这里一片绿色》的舞台设计 [J], 李克
5.播撒绿色希望的“轻骑兵”——记榆林地区飞播治沙技术承包组 [J], 刘东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十八年来坚持深入开展的形式带动青少年增强生态文明意识,继承和发扬榆林治沙精神,创新形式全面树立环保意
识和社会责任感。
特 稿
S P E C I A L R E P O R T
图 | 榆林青年林
Copyright©博看网 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
特 稿
S P E C I A L
R E P O R T
位开展“大手牵小手”保护母亲河生态环
保实践活动,并积极号召团员青年、少先
队员广泛参与,年均参与家庭
与青年
每年春季,青少年们欢快植树的身影就活
图 | 女子民兵治沙连基地
2022
th ISSUE
图 | 榆林市植树活动
树节”“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
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
结合少先队、中学团员主题团日等活动,
广泛开展环保主题手抄报、书画比赛、主
题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青少
年生态文明教育。
重视发挥学生环保社团的作用,动员
广大学生发挥自身组织和专业优势,以“红
领巾大讲堂”为载体,在全市范围内开展
以植绿护绿为主题的讲座,宣传保护母亲
河的重要性,弘扬生态文明环保理念,使
青少年充分认识创建森林城市的紧迫性和
必要性,引导青少年加强绿色环保意识。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今后,团榆林市委将以建设“塞上森林城、宜居
生态市”为目标,继续深入开展“保护母。
弘扬塞罕坝精神,建设美丽中国
作者:
来源:《作文周刊·中考版》2021年第38期
新闻速递
在中国河北省最北部、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有一片万顷林海——塞罕坝机械林场。
这里有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春有群山抹绿,夏有林海滴翠,秋有层林尽染,冬有银装素裹,被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的天堂”。
但在几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
近60年来,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在这片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留下了太多感人肺腑的故事:林场第一任党委书记王尚海在塞罕坝坚守13年,病逝后骨灰撒在他奋战的这片土地上;超过20对夫妻值守望海楼,几十年如一日,望林海、观火情;6个青春勃发、风华正茂的热血女青年,毅然加入塞罕坝艰苦创业的大军,在荒漠上谱写她们的青春之歌……他們用自己的奋斗、奉献、坚守,改变了塞罕坝的面貌。
观点一览
从“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茫茫荒原到百万亩人工林海,几代塞罕坝人用半个多世纪的接力传承,以青春、汗水甚至血肉之躯,筑起为京津阻沙涵水的“绿色长城”。
塞罕坝林场的实践成功证明,只要科学定位、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就能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就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
“较真”只为水更清
魏涛
【期刊名称】《江淮法治》
【年(卷),期】2017(0)9
【摘要】近年来.界首市以“大美界首、品质慢城、乐居界首”的建设为载体,积极推进资源循环利用,逐步做大做强了再生铅、再生塑料、再生金属产业。
循环经济在为地方发展带来红利的同时,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尤其是水环境污染。
【总页数】2页(P31-32)
【作者】魏涛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只为山更青、水更净、地更绿——记“辽宁省三八红旗手标兵”董淑萍
2.以鱼净水水更清以水养鱼鱼更鲜——重庆农垦三峡生态渔业的创新发展之路
3.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从民族文化宫档案看新疆发展
4.精心组织精细管理精致服务让青城变得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呼和浩特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全力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5.攻坚克难砥砺前行让渝北区的天更蓝、水更清、城更静、地更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陕北红碱淖景区简介
红碱淖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位于榆林市神木县境内的黄河南岸。
红碱淖景区水域辽阔,风景秀丽,四周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四周为一片一望无际的芦苇荡。
每年秋天,红碱淖畔便成了一片金色的海洋。
红碱淖最大的特色是绿色和天然。
景区内生长着大片芦苇、红柳和各种灌木丛,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野花,在绿海中显得格外迷人。
这里的天空很蓝,白云很低。
远处的山在夕阳下泛着金色的光芒。
近处的芦苇随着微风轻轻摇曳,偶尔会有几只水鸟飞过,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几分生机和活力。
这里是一座天然大氧吧。
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极高,可以达到每立方厘米十万个以上。
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亲近自然,还可以欣赏到许多独特的风景:湖中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岛屿,岛上有很多芦苇和灌木,岛上有一个很大的“鸟岛”;
湖边有大片的芦苇荡;芦苇荡里还有一座造型别致的小木屋……
这里还是候鸟迁徙途中栖息繁衍地之一。
每年到了秋季,来这里越冬栖息的候鸟就会成群结队地飞来这里越冬。
—— 1 —1 —。
保护红碱淖青年在行动
——拯救红碱淖危机
神木三中八年级(3)班王鹏芳
指导老师:贺俊霞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王昭君当年远嫁匈奴,走到尔林兔草原,即将告别中原,下马回望,想此去恐怕一生也难再回到故土,顿时千般感慨、万般惆怅,汹涌心间,这一驻足便流了七天七夜的眼泪,于是就形成了这一汪六七十平方公里的红碱淖。
王母娘娘为此感动,便派七仙女下凡,仙女们各持一条彩带,从七个不同的方向向其走去,于是现在就有了七条季节河同时流入“昭君洞”的盛景。
虽然只是传说,但也不难看出当地人民对红碱淖的热爱。
红碱淖位于陕西省神木县尔林兔镇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新街镇刀劳窑村陕蒙交界处,总面积90平方公里。
淖上水光粼粼、烟波浩淼、水草丰盛、环境宜人、景色壮丽,融草原风光与江南泽国于一体。
红碱淖盛产多种淡水鱼类,共计16种,其自然生态环境为候鸟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共有30余种野生禽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主要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遗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天鹅,以及鸬鹚、鱼鹰、野鸭、鹦鹉等。
2005年红碱淖的遗鸥种群已超万只,是全球最大的遗鸥繁殖种群。
然而,随着气候变化与人为因素的严重干扰,红碱淖很有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内逐渐干涸,完全沙漠化。
近年来,红碱淖的附近煤矿开采加剧,使地下水流发生改变,形成新的暗河,导致红碱淖水系进入煤矿采空区,使大面积水域减少。
同时,为了发展工业,解决水源问题,红碱淖两条主要补水河流上分别修建两座水库蓄水,直接导致了红碱淖地表汇水量急剧下降。
目前,红碱淖的水位以每年20—30厘米的速度下降,水域面积由1996年的67平方公里缩小到现在的41.8平方公里,水质也在不断恶化。
这片神奇的沙漠淡水湖,被誉为榆林市和鄂尔多斯市的“肺”和“肾”,拥有良好生态环境,为许多候鸟提供理想栖息地的奇葩,难道也逃脱不了第二个罗布泊的命运?
说起红碱淖不得不提罗布泊。
那个曾经人类与鸟类的极乐之地,我国第二大内陆湖,被喻为“消逝的仙湖”。
那里曾经湖水清澈、青草肥美、飞鸟成群;那里曾经人声鼎沸、人山人海、商旅“丝绸”;那里曾经万家灯火、楼兰城立、富饶美丽。
却因为人类的破坏和自然原因,现在的它荒无人烟、寸草不生,成为一块冒险之地。
曾经的极致繁华早已成为过往云烟,留下的只有日日夜夜的荒凉凄景。
如今从卫星像片上反映出来的罗布泊是一圈一圈盐壳组成的荒漠,活生生的湖泊消亡实例,警告人们进行开发的同时也必须考虑保护生态环境。
红碱淖决不能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要想拯救红碱淖,水源问题是重中之重,我们要汲取历史教训,亡羊补牢。
放眼世界,有关水环境治理成功的事例也不少。
就说曾经“臭名昭著”的多瑙河吧,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多瑙河流域因为大量的工业与生活污水的排入,成为一条国际性的黑河、臭河,既没有水生物存在,也不成为一条景观河。
后加勒斯特举行了发展多瑙河水利和保护水质的国际会议,协调行动,通过共同声明,沿岸各国加强合
作,为更合理地利用多瑙河水资源而做出努力。
经过多年治理,如今的多瑙河焕然一新,江水清澈,水鸟嬉戏,可以称得上是世界江河治理的成功典范。
还有我国的秦淮河,经3年治理奇迹般重现碧水清波;英国的母亲河——泰晤土河,不仅河水污浊不堪,水质严重恶化,还曾毒死大量落水者,但经过20多年的治理,已有115种鱼和350多种无脊椎动物重新回归……
水乃万物之源,我们的一切发展都建立在水的基础上,保护水资源不仅是要拯救红碱淖,还有千千万万个“红碱淖”。
从今天,从此时此刻起,请我们铭记罗布泊的遭遇,齐心协力保护水环境,拯救红碱淖,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创造和谐自然环境!拯救红碱淖,我们全县人民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