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结构原理(钢筋)
- 格式:doc
- 大小:2.40 MB
- 文档页数:6
钢筋混凝土原理钢筋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结构材料,它由钢筋和混凝土组成。
钢筋混凝土的原理是利用钢筋的高强度和混凝土的良好抗压性能,形成一种具有较高抗弯、抗压和抗剪能力的复合材料。
下面将详细介绍钢筋混凝土的原理及其相关内容。
1. 混凝土的原理: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料和水等材料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人工石材。
混凝土的主要成份是水泥胶凝体,它能够在水的作用下发生水化反应,形成坚固的胶凝体结构。
混凝土具有高强度、耐久性好、耐火性能好等优点,因此成为了建造结构中常用的材料。
2. 钢筋的原理:钢筋是一种具有高强度和良好延性的金属材料。
钢筋的主要成份是铁和碳,通过控制碳的含量和添加其他合金元素,可以获得不同性能的钢筋。
钢筋的主要作用是承受混凝土结构中的拉力,增强混凝土的抗拉能力。
钢筋与混凝土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能够形成一种良好的力学连接,使混凝土的整体性能得到提高。
3. 钢筋混凝土的组成:钢筋混凝土由混凝土和钢筋两部份组成。
混凝土作为主要的体积材料,能够承受压力和保护钢筋不受外界环境的侵蚀;钢筋作为主要的拉力材料,能够承受混凝土结构中的拉力。
混凝土和钢筋通过力学连接的方式相互作用,形成一种具有高强度和良好韧性的复合材料。
4. 钢筋混凝土的工作原理:钢筋混凝土在工作状态下,混凝土承受压力,钢筋承受拉力。
当外部荷载作用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上时,混凝土会受到压力,而钢筋会受到拉力。
混凝土的抗压能力和钢筋的抗拉能力相互配合,使得整个结构具有较高的抗弯、抗压和抗剪能力。
5. 钢筋混凝土的优势:钢筋混凝土具有以下优势:- 高强度和刚度: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较高的抗弯、抗压和抗剪能力,能够承受较大的荷载。
- 耐久性好:混凝土能够有效保护钢筋不受外界环境的侵蚀,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 施工方便:钢筋混凝土的施工相对简单,可以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加工和安装。
- 经济性:钢筋混凝土的成本相对较低,且易于加工和维修。
6. 钢筋混凝土的应用:钢筋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各种建造结构和工程中,如房屋、桥梁、水利工程、地下结构等。
钢筋混凝土配筋原理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简称RC)是一种由普通混凝土和钢筋组合构成的复合材料,具有高抗压强度和较高的抗拉强度。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承担拉力,混凝土承担压力。
配筋原理是指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通过合理布置和确定钢筋的数量、位置和直径,以满足结构在弯曲、剪切、抗震等工作状态下的受力要求。
钢筋混凝土配筋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抗弯承载原理:钢筋混凝土中主要通过钢筋来承受弯矩作用。
混凝土具有比较大的抗压能力,但较弱抗拉能力。
通过在受拉区域内设置钢筋,可以增加结构的抗弯刚度和强度。
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形成抗弯的合力。
2.抗剪承载原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剪能力主要依靠混凝土的黏聚力和内张应力的抵消。
通过在受剪区域设置适量的剪力筋,使得混凝土将抗剪力传递到钢筋上,以增加结构的抗剪能力,并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承载力。
3.钢筋的受力状况:在钢筋混凝土中,钢筋主要承担拉力,混凝土主要承担压力。
钢筋和混凝土之间存在着良好的黏结力,通过混凝土的保护层,可以防止钢筋氧化和腐蚀。
4.布箍钢筋原理:布置在柱、梁和墙体等构件中的箍筋,主要起到约束混凝土、抵抗混凝土波动和控制纵向钢筋的作用。
通过合理设置箍筋的间距和直径,可以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并防止混凝土产生严重的开裂。
5.受力分析:在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受力分析时,通常采用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进行计算。
根据结构的受力状态和要求,合理设置钢筋的断面位置和数量,以保证结构在设计荷载下的安全可靠性。
6.构造与施工要求: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结构的受力要求,遵循相应的构造与施工规范。
确保钢筋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以满足结构的使用要求和使用寿命。
总之,钢筋混凝土配筋原理是根据结构的受力要求和使用要求,通过合理设置钢筋的位置、数量和直径,以增强结构的抗弯、抗剪、抗震能力,并满足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和承载能力要求。
钢筋混凝土的工作原理
钢筋混凝土是一种结构材料,由混凝土和钢筋组合而成。
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混凝土和钢筋的优点相互补充,形成一种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和耐久性的结构。
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料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材料。
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被倒入模板中,经过振捣和养护后将形成坚固的块状结构。
混凝土具有耐压强度高、耐火性好的特点,能够承受大部分的压力和荷载。
钢筋则是用来增加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的材料。
钢筋在混凝土中起到增加拉力的作用,使混凝土不易破坏。
通过钢筋的刚性和耐力,混凝土结构能够承受来自外部的拉力和弯曲力。
钢筋混凝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混合使用混凝土和钢筋,充分发挥了两者的优点。
混凝土承担了压力和荷载的作用,而钢筋则起到了增加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的作用。
这种结合使得钢筋混凝土能够承受更大的力量和压力,更加稳定和耐久。
钢筋混凝土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基础设施工程中。
它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能够满足各种建筑物和结构的需求。
同时,它还有较好的耐久性,能够抵御自然环境和外部影响的侵蚀。
总之,钢筋混凝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混合使用混凝土和钢筋,充分发挥两者的优点,形成一种高强度、高韧性和耐久性的结构材料。
它在建筑和基础设施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保障了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名词解释[重点]一、钢筋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它由骨料、水泥、水和钢筋组成。
骨料是混凝土的主要成分,水泥起着粘结骨料的作用,水用于调节混凝土的流动性,而钢筋则用来增加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
二、结构设计原理结构设计原理是指在设计一个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这些原理包括:1.强度原理强度原理是指结构设计要确保足够的强度,能够承受各种荷载情况下的应力。
设计时需要考虑荷载的类型、大小和分布情况,以及结构材料的强度特性。
2.稳定性原理稳定性原理是指结构设计要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即避免结构的倾覆、滑移或变形等情况。
设计时需要考虑结构的几何形状、支撑条件和层间连接等因素。
3.耐久性原理耐久性原理是指结构设计要能够保持长期使用的性能和功能。
设计时需要考虑材料的耐久性、防止腐蚀及其他损坏的措施,以确保结构的使用寿命。
4.经济性原理经济性原理是指结构设计要在满足功能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材料和施工成本。
设计时需要考虑结构的优化布局、合理选用材料和工艺等因素。
三、名词解释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有一些重要的名词需要解释清楚:1.承载力承载力是指结构能够承受的荷载大小。
它与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和材料的特性有关。
2.抗弯承载力抗弯承载力是指结构抵抗弯曲荷载的能力。
它与梁的几何形状、混凝土和钢筋的性能有关。
3.抗剪承载力抗剪承载力是指结构抵抗剪切力的能力。
它与梁的几何形状、剪力传递机制和混凝土与钢筋的相互作用有关。
4.轴力承载力轴力承载力是指结构抵抗轴向拉压力的能力。
它与柱的几何形状、破坏机制和混凝土与钢筋的相互作用有关。
5.变形变形是指结构在荷载作用下发生的形状和尺寸的改变。
它与结构的刚度、材料的性能和荷载的大小有关。
6.预应力预应力是指在混凝土中施加预先的拉应力,以增加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它可以通过预应力钢筋、预应力预制构件等方式实现。
7.荷载组合荷载组合是指将各种荷载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在一起,用于结构设计和验算。
钢筋混凝土工作原理钢筋混凝土,作为现代建筑中广泛应用的材料,其工作原理蕴含着巧妙的科学和工程智慧。
要理解钢筋混凝土的工作原理,首先得明白它的主要组成部分——钢筋和混凝土。
混凝土,主要由水泥、骨料(如砂、石子)、水以及一些添加剂混合而成。
水泥在与水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逐渐硬化形成坚固的结构体。
骨料则在其中起到增强体积和稳定性的作用。
然而,混凝土虽然抗压能力出色,但它的抗拉性能却相对较弱。
这就引出了钢筋的重要作用。
钢筋具有极高的抗拉强度,当混凝土结构受到拉伸力时,钢筋能够承担并抵抗这部分拉力,从而弥补了混凝土的抗拉缺陷。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和混凝土协同工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当结构承受外部荷载时,混凝土主要承担压力,而钢筋则主要承担拉力。
这种分工合作使得钢筋混凝土能够承受复杂的荷载情况,例如建筑物的自重、人员和家具的重量、风荷载以及地震作用等。
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粘结力是实现协同工作的关键。
这种粘结力使得钢筋和混凝土在变形时能够共同行动,不会出现相对滑移。
为了增强这种粘结力,钢筋的表面通常会设计成带有肋纹的形状,这样可以增加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和摩擦力。
另外,钢筋在混凝土中的布置位置和数量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在梁和柱等结构构件中,钢筋通常布置在受拉区域,以充分发挥其抗拉性能。
而在板中,钢筋则通常分布在上下两面,以增强板的抗弯能力。
钢筋混凝土的耐久性也是其重要特点之一。
混凝土能够为钢筋提供良好的保护,防止钢筋受到外界环境的侵蚀,如氧气、水分和化学物质等。
同时,良好的混凝土覆盖层厚度能够确保钢筋在结构的使用年限内保持良好的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钢筋混凝土的工作原理还需要考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质量。
合理的结构设计能够确保荷载的传递路径清晰,受力分布均匀,从而充分发挥钢筋混凝土的性能。
而高质量的施工则能够保证钢筋的正确布置、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等,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例如,在建造一座桥梁时,桥墩和桥身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钢筋混凝土配筋原理
钢筋混凝土配筋原理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中使用钢筋来增加其强度和耐久性的方法。
配筋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抗拉筋与受压区配筋原理: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主要承受压力,而钢筋主要承受拉力。
为了增加结构的抗拉能力,钢筋主要布置在受拉区域,如梁的底部和柱的四角。
2. 受弯构件配筋原理:在受弯构件中,如梁和板块,钢筋应按照受力要求布置在受拉和受压区域。
在梁中,钢筋主要布置在底部受拉区域,以承受弯矩产生的拉力。
在板块中,钢筋主要布置在受拉区域,以增加结构的抗弯能力。
3. 剪力墙配筋原理:剪力墙是一种承受水平荷载和抗剪力的结构构件。
在剪力墙中,钢筋主要布置在剪力墙的竖向构件(墙柱)中,以增加结构的抗剪能力。
4. 柱配筋原理:柱是支撑整个结构重力和水平荷载的竖向构件。
在柱中,钢筋应布置在受拉和受压区域,以增加结构的抗弯和抗压能力。
5. 基础配筋原理:基础是承受结构重力并将其传递到地基的构件。
在基础中,钢筋主要布置在受拉区域,以承受由结构重力引起的拉力和水平荷载引起的剪力。
以上是钢筋混凝土配筋原理的基本要点。
通过合理的配筋设计和施工,可以使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混凝土结构的钢筋布置原理一、引言混凝土结构的钢筋布置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和经济等方面。
正确的钢筋布置能够保证混凝土结构在荷载下的安全承载能力和变形控制,同时也能够降低建筑施工成本,提高建筑质量。
本文将从混凝土结构的钢筋布置原理、钢筋布置的方法和钢筋布置的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混凝土结构的钢筋布置原理1. 混凝土结构的荷载特性混凝土结构在荷载作用下会出现两种基本的破坏形式:一种是混凝土的压碎破坏,另一种是混凝土的拉裂破坏。
因此,混凝土结构的钢筋布置应根据荷载的特性进行合理的设计,以保证对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控制进行有效的支撑。
2. 钢筋的应力特性钢筋在混凝土结构中的主要作用是承担混凝土结构的拉力,因为混凝土的拉强强度很低。
钢筋在拉力作用下会发生屈服和断裂,因此钢筋的应力特性对混凝土结构的钢筋布置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钢筋布置时,应根据钢筋的应力特性进行合理的设计,以保证钢筋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控制。
3. 钢筋的保护作用钢筋在混凝土结构中容易受到腐蚀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保护,以延长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
保护钢筋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采用混凝土覆盖保护,另一种是采用防腐涂层保护。
在钢筋布置时,应根据钢筋的保护作用进行合理的设计,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
三、钢筋布置的方法1. 钢筋的布置原则(1)保证钢筋的受力均匀(2)保证钢筋的连接牢固(3)钢筋的长度、弯曲度和锚固长度应符合要求(4)钢筋的间距和直径应根据荷载和钢筋的应力特性进行合理的设计2. 钢筋的布置方式(1)正交布置法:在混凝土结构的两个方向上分别布置钢筋,交叉连接。
(2)环形布置法:主要用于圆形或环形的混凝土结构。
(3)斜向布置法:主要用于斜向荷载的混凝土结构。
(4)混合布置法:根据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和荷载特性,采用不同的布置方式进行设计。
四、钢筋布置的注意事项1. 钢筋的间距和直径应根据荷载和钢筋的应力特性进行合理的设计,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控制。
钢筋和混凝土能共同工作的原理钢筋和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它们能够共同工作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混凝土的强度和钢筋的抗拉性能相互配合,从而提高整个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钢筋在混凝土中的作用是增加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混凝土本身的抗拉强度相对较低,而钢筋具有很高的抗拉强度,因此将钢筋埋入混凝土中,可以有效地抵抗混凝土受力时的拉伸力。
钢筋在混凝土中起到了增强混凝土的作用,使整个结构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和外力。
钢筋和混凝土之间通过黏结力相互作用。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钢筋与混凝土发生黏结,形成一个整体,使得钢筋和混凝土能够共同工作。
黏结力是指混凝土黏结在钢筋表面的力量,通过黏结力的传递,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可以有效地传递力量和应力。
黏结力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钢筋的表面形态、混凝土的质量和湿度等,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这些因素的控制,以确保黏结力的可靠性。
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共同工作还涉及到钢筋与混凝土的协同效应。
在混凝土受力时,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形成一种相互协作的效应。
当外力作用于混凝土结构时,钢筋先受力,然后将力量传递给混凝土,通过这种协同效应,钢筋和混凝土共同承担荷载,保证了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钢筋和混凝土还能共同工作的原理还包括以下几点:1. 钢筋和混凝土的热膨胀系数相近,能够在温度变化时保持相对稳定的结构形态,避免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的结构变形和破坏。
2. 钢筋和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相当,能够在受到荷载时保持相对稳定的结构形态,避免因荷载引起的结构变形和破坏。
3. 钢筋与混凝土相互依赖,钢筋为混凝土提供了抗拉强度,而混凝土为钢筋提供了保护层,防止钢筋受到腐蚀和氧化。
总的来说,钢筋和混凝土之间能够共同工作的原理是通过钢筋的抗拉性能和混凝土的强度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整体结构,从而提高整个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这种协同效应使得钢筋和混凝土成为了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材料组合。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设计和施工要求,合理选择钢筋和混凝土的配比和接头方式,以确保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钢筋混凝土工作原理钢筋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土木工程领域的复合材料,由钢筋和混凝土共同作用,具备了出色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要理解钢筋混凝土的工作原理,我们需要分别了解钢筋和混凝土的特性,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来承受各种荷载和应力。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混凝土。
混凝土是由水泥、骨料(如砂、石子)、水以及可能添加的外加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水泥在与水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逐渐硬化形成坚固的固体。
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
然而,它的抗拉强度相对较低,在受到拉伸力时容易开裂。
这就引出了钢筋的重要作用。
钢筋通常由高强度的钢材制成,具有出色的抗拉性能。
当混凝土结构受到拉力时,钢筋能够承担这部分拉力,防止混凝土开裂和结构破坏。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被嵌入混凝土内部,形成一个整体。
这种结合方式使得两者能够协同工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当结构承受荷载时,例如建筑物的自重、人员和设备的重量等,压力主要由混凝土承担,而拉力则主要由钢筋承担。
为了更好地理解钢筋混凝土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假设我们要建造一个梁来支撑楼板。
在这个梁中,混凝土主要承受来自上方的压力,而梁的底部由于受到弯曲作用会产生拉力。
此时,在梁的底部配置钢筋,就能有效地抵抗拉力,保证梁的结构完整性。
在实际应用中,钢筋混凝土的设计和施工需要遵循严格的规范和标准。
设计师会根据结构所承受的荷载、使用环境等因素,计算出所需的钢筋数量、直径、布置方式以及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等参数。
钢筋在混凝土中的布置也是非常讲究的。
一般来说,钢筋需要均匀分布在需要承受拉力的区域,以确保拉力能够均匀地传递到钢筋上。
同时,钢筋之间的间距和保护层厚度也有严格的要求。
保护层的作用是保护钢筋不被腐蚀,从而保证结构的长期稳定性。
另外,混凝土的质量对钢筋混凝土的性能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混凝土的配合比、搅拌、浇筑和养护等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
如果混凝土的质量不过关,例如存在空洞、蜂窝等缺陷,就会影响其与钢筋的粘结力,降低结构的整体性能。
简述钢筋混凝土工作的原理
钢筋混凝土工作的原理是通过将钢筋与混凝土结合,使其共同承担荷载的作用。
首先,钢筋主要起到抵抗拉力的作用,而混凝土主要起到抵抗压力的作用。
钢筋具有很好的抗拉强度和韧性,可以有效地承担受拉应力,在工程中通常以条形、网状或网柱的形式嵌入混凝土结构中,形成钢筋骨架。
然后,混凝土具有很好的抗压强度,可以有效地承担受压应力。
混凝土是通过水泥、石料、砂子和水等原材料混合而成的人工石材。
在钢筋混凝土工作中,混凝土通过填充钢筋骨架的空隙,形成了一个整体的结构,能够承受来自各个方向的力。
当外力作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时,钢筋将承担受拉应力,防止结构发生拉伸破坏;而混凝土则承担受压应力,防止结构发生压缩破坏。
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能够有效地传递力,使得结构能够整体工作。
总的来说,钢筋混凝土工作的原理是通过钢筋的拉力和混凝土的压力相互抵消,实现结构的整体承载能力,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Chapter 2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C Materials2.1 Steel Reinforcement (钢筋)2.1.1 Chemical content of steel reinforcement(1)carbon steel :Fe 、C 、Mn 、Si 、S 、P 、O 、NLow carbon steel (The content of carbon is less than 0.25%)High carbon steel (The content of carbon is more than 0.6% and less than 1.4%)*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ontent of carbon the strength of the steel reinforcement is higher, while the elongation and weldability are lower.(2)Low alloy steel :Appending some elements into steel, such as manganese (Mn), silicon (Si), vanadium (V), titanium (Ti) and so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other working properties of the steel reinforcement will be distinctively enhanced.In China types of normal low alloy steel ::20MnSi 、20MnSiV 、20MnTi 、40Si2Mn 、48Si2Mn and son on*The increase ofthe content of manganese andsilicon the strengthof steel reinforcement ishigher, and theelongation is remained.* The elements of phosphorus (P) and sulphur (S) are called as harmful elements because the steel rein forcement’s elongation will reduce highly as long as their content is more than certain value .2.1.2 The type and grade of steel bar(1)hot-rolled steel bars :HPB235(Hot-rolled and Plain-shaped Bars )、HRB335(Hot-rolled and Ribbed Bars )、HRB400(Hot-rolled and Ribbed Bars )、RRB400(Remain-heated treated Ribbed steel Bars )*numbers behind stands for the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tensilestrength of steel bar (MPa )。
In China commonly-used diameter size of bars are 6, 8, 10, 12,14, 16, 18, 20, 22, 25, 28, 30, 32, 36, 40(interval of 2m(2)cold-working steel bars :cold-stretched bars and cold-drawn bars.(3)steel wires :carbon element steel wireshigh-strength steel wires (1570MPa 、1860MPa )、middle-strength steel wires (800 MPa -1370MPa )、steel strand (1570MPa 、1860MPa ,divided as 7strands and3 strands )、indentation steel wiresNormally the diameter no less than 6mm is named as steel bars ,the diameter less than 5mm is named as steel wires. 48Si2Mnthat less than 1.5% is unnumbered Fig. 2.1 surface-shapes of deformed barssteel wires ,steel strand(4)heat-treated steel bars :bars are certain a grade of hot-rolled steel bars treated by certain technics.*The strength heat-treated steel bars is up and the elongation is almost remain.2.1.3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 of Steel Reinforcement(1)mild steel (with a clear yielding strength )① Point a ’ — proportional limit② Point a — elastic limit③ Point b — up yielding point (unstable ),④ Point c — down yielding point (stable ,the stress value here named as yielding strength y f or yieldinglimit ,⑤ Segment c ~f — stage of flow.⑥ Segment f ~d — stage of hardening ,the stress value of point d is named as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b ,5dFig. 2.4 stress-strain curve of mild steel bars(a) (b) Fig. 2.2 surface-shapes of heat-treated bars⑦ Segment d ~e — stage of neck*In GB50010-2002: the stress and strain relationship is⎪⎩⎪⎨⎧<≤=(2.4) )( (2.3) )( s s y s y s s s E f f E f E y εεεσ *The stress and strain relationship of steel in compression is just as that in tension, but the ultimate compressive strength cannot be known.(2)hardening steel (without a clear yielding strength)Simulated yielding strength 2.0σ=y f (residual strain is 0.2%)b σσ8.02.0≈ (2.1)2.1.4 Other Propertiescold-bent 、weld ability 、fatigue 、stress relaxation2.1.5 Cold-working and Heat-treating of steel barsCold-working: cold-stretch 、cold-draw 、cold-roll 、cold-twist(1)cold- stretchFig. 2.5b stress-strain curve of hardening steel barsf OCold-stretched Steel BarFig. 2-6 stress-strain curve of Cold-stretched Steel Bars* time effect of cold stretching* Single control —only control the cold- stretched elongation* Double control —control the cold- stretched elongation and stresss(table 2.1)Table 2.1 Control parameters of cold stretching of steel bar●Tensile strength of cold-stretched steel is increased, while the elongation of that is obviously decreased.●Tensile strength of cold-stretched steel is increased, while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cannot be increased. (2)Cold-draw* Both tensile strength and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cold-drawn steel is increased.(3)Cold-roll :Cold-rolled and ribbed bars(4)Cold-twist :Cold-rolled and twisted barsCold working: raise the design strength of steelSaving of materialBut: reduce the ductility 、seismic zone2.1.6 Heat-treating of steel bars(40Si2Mn 、48Si2Mn )tensile strength is obviously inceased, and the elongation is almost remain, so to be ideal prestressed-steel.2.1.7 Main Material Properties of steel bar(1)Strengthyielding strength y f (design index )ultimate strength b σratio of ultimate strength to yielding strength (强屈比)y b f /σ(Normally 25.1/≥y b f 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