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植物环境调控课程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6
《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标准(一 )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植物生产与环境》是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一门重要基础平台课程,为学生学习后续各专业方向核心课程奠定了基础。
其任务使学生了解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和生理功能,掌握与植物生长相关的环境因子的特点、变化以及与植物生长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 课程教学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植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掌握植物生长发育的规律,学会用仪器对各环境因子进行测定,并能对各观测结果做出分析评价。
同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1)具备使用仪器观察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结构和形态的能力。
(2)具备环境因子观测与测定仪器的使用、调试、维护能力。
(3)具备观测与测定植物环境因子的能力。
(4)具备分析和评价植物环境因子观测与测定结果的能力(三 ) 教学内容与要求项目类别教学内容考核要求参考学时项植物细胞 1.认识植物的细胞 1.能规范使用显微镜,正确绘制20目与组织 2.认识植物的组织园艺植物细胞结构图一 3.实训 2.能正确区分植物组织类型(1) 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2) 植物细胞的结构观察项植物的器 1.认识植物的营养器官 2. 认 1.认识植物的各种器官12目官识植物的生殖器官 3.实训 2.能准确描述植物各个器官的功二(l)植物营养器官的观察能(2)植物生殖器官的观察项植物的生 1.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1.掌握植物生长发育周期10目长发育 2.植物的新陈代谢 2.掌握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三 3.实训快速测定种子生命力 3.掌握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的方法剂类型和作用项植物生长 1.土壤的基本组成 1.掌握土壤的结构及性质18目与土壤环 2.土壤的基本性质 2.能够较熟练规范地用常规方法四境 3.土壤资源与管理和仪器对土壤的重要理化性质进4.实训行测定,并能够对土壤条件进行(1) 土壤剖面观察记载分析评价(2)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3)土壤质地的测定(4)土壤有机质测定(5)土壤容重与孔隙度测定项植物生长 1.植物生长的光环境 1.掌握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14目与光环境 2.光与植物生长用五 3.植物生长的光环境调控 2.能够熟练规范地使用仪器对光4.实训光照强度的测定照强度、光照长度等进行观测,并能够对光照条件进行分析评价项植物生长 1.植物生长的水分环境 1.掌握植物的蒸腾作用18目与水分环 2.水分与植物生长 2.掌握植物生长的水分环境调控六境 3.植物生长的水分环境调控 3.能够熟练规范地使用仪器对空4.实训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气湿度进行观测,对土壤含水量进行测定,并能够对水分条件进行分析评价项植物生长 1.植物生长的温度环境 1.能够熟练规范地使用仪器对空18目与温度环 2.温度与植物生长气温度和土壤温度进行观测七境 3.植物生长的温度环境调控 2.能够对温度条件进行分析评价项植物生长 1.植物生长发育与营养元素 1.熟悉主要营养元素的生理作用18目与养分环 2.土壤养分与化学肥料 2.能够熟练规范地使用仪器对土八境 3.有机肥料的合理施用壤中的养分进行测定4.实训 3.学会植物缺乏营养元素的判断(l)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方法测定(2)化学肥料定性鉴定(3)植物营养缺素症的观察与诊断项植物生长 1.生物种群掌握生物群落的生长环境,并能12目与生物环 2.生物群落与生物环境对其进行调控九境 3.生物环境调控项植物生长 1.气象要素与气候能够熟练规范地使用仪器对气象14目与气象环 2.气候资源及其利用要素进行观测,并能够对其环境十境 3.气象灾害及其防御进行分析评价总课时154(四 ) 教学实施1.教学建议(1)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植物化学调控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植物化学调控【适用专业】高职各专业1、前言1.1课程性质植物化学调控是的园林技术专业一门专业选修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它是解决学生在植物化学调控中需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从事温室花卉栽培和花卉养护工作奠定基础。
1.2 设计思路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任务引领型为主体的课程模式。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根据植物化学调控的工作过程安排教学,按照每个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分解为多个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中穿插关键技能和一般技能。
在具体应用上,引入先进、实用、节能、高效的新技术,运用典型范例,采用项目教学法。
2、课程目标2.1总目标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植物化学调控的基本理论,能够明确植物激素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生理特性和使用方法,正确植物生长发育的要求采用不同的化学调控技术。
2.2具体目标以植物化学调控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按照植物化学调控的工作过程确定教学内容,并明确关键能力与一般能力、关键技能与一般技能。
3、课程内容和要求4、实施建议4.1 教材编写(1)教材要以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指导。
(2)教材编写要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结合现场观察、科学试验、生产实践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学习一体化的活动整合内容,让学生在各项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和实践,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以学生为本,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联系社会实际,以实践性、实用性内容为主,尽量做到文字描述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寓教于乐、循序渐进。
(3)教材应体现先进性,内容应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有所拓展,并将环境调控新技术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行业的发展。
(4)教材内容以实践性内容为主,突出可操作性、启发性、趣味性和指导性。
4.2 教学建议(1)体现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以实践活动为主,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园艺设施与环境调控》实验实训课程标准学院宁夏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学时 28学时编制陈景蕊本大纲是根据宁夏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园艺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基础能力模块中《园艺设施》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的。
本大纲适用于高职三年制设施农业技术(园艺方向)专业。
一、实训任务实施本课程的实训是使学生掌握园艺设施的建造,园艺设施的环境调控基本技能,为设施园艺植物生产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满足设施农业技术行业生产对第一线技术操作人员和经营人员的需要,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实训目标(一)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实训教学,增强学生对园艺设施的感性认识,促进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掌握必要的园艺设施的建造和园艺设施环境的调控,为科学调控植物生产环境和优化园艺产业结构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德育目标使学生树立热爱祖国、热爱设施农业的意识,树立严谨的学风,形成科学的态度,树立职业道德观念,爱岗敬业,对学业精益求精。
三、实训内容和要求1、初识园艺设施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资料,能准确识别常见园艺设施,并了解其结构,及其应用情况,能根据当地园艺设施的类型选择园艺植物种植的类型。
2、地膜覆盖技术了解地膜覆盖的规格和种类;进一步掌握地膜的增温和保墒效应;并能根据种植的园艺植物和地膜的用途的不同选择适合的地膜的类型,规格,厚度。
3、半透明覆盖材料的种类和性能调查正确识别遮阳网,防虫网、农用无纺布等园艺设施常用半透明覆盖材料;了解其种类、规格型号;通过观测调查掌握其性能。
根据材料的用途作用、选择合适的半透明材料的种类,规格。
4、小拱棚的建造能根据需要计算出不同规格的小拱棚所需材料,并学会架设小拱棚骨架和覆盖棚膜。
5、塑料大棚结构性能调查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当地塑料大棚的主要类型,常用其规格尺寸和结构参数,调查不同类型大棚的性能差异和应用情况,为大棚内的环境调控奠定基础。
6、日光温室结构与性能调查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当地日光温室的主要类型,掌握其规格尺寸和结构参数,为日光温室的环境调控奠定基础。
植物生态与环境课程标准
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植物生态与环境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对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内容
1. 植物基础知识:研究植物的分类、结构和功能,了解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2. 植物生态学:探究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植物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适应和生殖方式。
3. 植物与环境保护:了解人类活动对植物生态和环境的影响,研究植物保护的原则和方法。
4. 实践与应用:进行植物调查和实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植物生态与环境的理论知识。
2. 实验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植物实验和实地考察,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分享。
4. 案例分析: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解决真实问题,增强应用能力。
评估方式
1. 考试评估:设置期中和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植物生态与环境的理论掌握和分析能力。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评估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3. 项目作业:布置植物调查和环境保护项目,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4. 参与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贡献。
参考资料
1. XXX,XXX,XXX,植物生态学教程。
2. XXX,XXX,XXX,植物与环境保护原理。
以上为植物生态与环境课程标准的概述,具体教学内容和评估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园艺专业教学标准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办公室编目录一、园艺专业教学标准专业名称 (4)入学要求 (4)学习年限 (4)培养目标 (4)职业范围 (4)人才规格 (4)专业(实训)课程 (6)课程结构 (12)指导性教学安排 (13)专业教师任职资格 (15)实训(实验)装备 (15)二、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园艺植物识别课程标准 (21)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标准 (28)园艺植物环境调控课程标准 (35)园艺机械与设施应用课程标准 (41)三、专门化方向课程标准园艺植物栽培专门化方向蔬菜栽培课程标准 (46)果树栽培课程标准 (55)观赏植物栽培课程标准 (65)种苗培育课程标准 (75)园艺景观应用专门化方向绿地施工与养护课程标准 (82)园艺植物配置课程标准 (89)盆景与花艺制作课程标准 (93)园艺产后服务专门化方向园艺产品采后处理课程标准 (100)园艺产品检测课程标准 (106)园艺产品营销课程标准 (112)园艺专业教学标准【专业名称】园艺【入学要求】初中毕业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程度【学习年限】三年【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都市型现代园艺生产、应用和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培养在现代园艺生产、应用和服务第一线能从事园艺产品生产、产后服务以及园艺景观应用等工作,具有公民基本素养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
【职业范围】注:本专业要求获得的所有职业资格证书,均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人才规格】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备以下知识、技能与态度:●掌握园艺植物的分类方法●能制作园艺植物标本●熟练识别上海地区常见园艺植物200种以上●熟练识别上海地区主要园艺植物常见病虫害50种以上●熟练配制和使用农药●了解影响园艺植物生育的环境因子●掌握园艺植物环境调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正确选择和利用园艺设施及园艺资材●能正确操作园艺机械(保护机械、拖拉机、修剪机等)●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服务意识●良好的体质和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创业意识和技能迁移能力●生态环保、环境友好、和谐持续发展的理念园艺植物栽培专门化方向:●掌握本地区常见蔬菜从种苗到产品收获多个环节的操作和管理●掌握本地区常见果树的生产栽培技能●掌握本地区常见的切花、盆花、草坪草和地被植物的生产栽培技能●掌握根据园艺植物特点正确选择育苗方式进行种苗培育的技能园艺景观应用专门化方向:●了解本地区主要绿地植物的生长特性、观赏特性和景观用途●掌握一般小型绿地施工和养护的技能●掌握应用园艺植物(特别是观赏园艺植物)在室内外配置中的操作和服务技能●掌握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制作的基本技艺●掌握艺术插花和礼仪插花的基本技艺●掌握观赏园艺植物的养护、修剪、配置等环节的操作和管理园艺产后服务专门化方向:●掌握园艺产品的采后处理、分级加工、产品包装和贮藏保鲜的基本技能●掌握本地区主要园艺产品环境、质量、安全检测的方法●了解本地区主要园艺产品的质量标准、安全卫生标准和生产环境标准●掌握园艺产品采购、销售、配送、售后服务的操作和管理【专业(实训)课程】【课程结构】12【指导性教学安排】1、学年制教学指导方案2、学分制教学指导方案3、关于教学指导方案的几点说明(1)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本方案制定相应的教学实施方案。
《园林植物》课程标准1.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1.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是以园林建设为宗旨,对园林植物的分类、习性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本课程是园林专业的必修课,也是融科学与艺术为一体的课程,是学习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植物造景设计、园林工程等专业课程的基础。
1.2设计思路通过园林植物教学,应使学生达到如下要求:1.掌握园林植物的分类方法,能够编制简单的分类检索表。
2.掌握园林绿地中常见的100~150种园林树木与花卉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地理分布、观赏价值及园林用途。
3.学会使用植物分类工具书,正确检索和鉴定树种,编制检索表、拼读拉丁学名以及采集植物标本等基本技能和方法。
4.掌握园林观赏、绿化树种与园林花卉调查与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建议本课程在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开设。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本地常见园林植物代表种的形态特征、特性和园林用途,学生能根据所学的植物知识分析植物群体中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一定的植物分类知识和鉴定植物技能,为学生学好后续课程、参加园林生产实践、园林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2.1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能够独立进行城市园林植物的选择、规划、配植应用等既具科学性又具艺术性的一系列专业技能,为城市园林绿化事业作贡献。
2.2知识目标2.2.1 了解园林植物在城市绿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2.2 掌握园林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观赏特性及植物群落知识。
2.3素质目标具备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精神。
3.课程内容和要求4.实施建议4.1教材及参考资料选用4.1.1 教材选用《园林植物识别》,丛磊,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4.1.2 参考资料选用《园林树木识别与应用》,陈秀波,张百川,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崔星、尚云博主编,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4.2教学建议4.2.1教学条件和环境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条件,使理论教学更加直观形象;充分利用校园教学实践基地—树木园及园林植物实训室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带领学生到各园林绿地中参观考察识别,以加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应用。
《园林植物环境与栽培》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园林植物环境与栽培二、适用专业园林绿化(011600)、园林技术(011500)、设施农业生产技术(010100)、现代农艺技术(010200)、休闲农业经营(010300)、循环农业与再生资源利用(010400)、植物保护(010600)、现代园艺技术(010700)、现代林业技术(011300)、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011400)三、学时与学分108学时,6学分四、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中等职业学校园林绿化、园林技术、现代园艺技术等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通过对园林植物环境与栽培等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知识;掌握园林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了解园林植物基本的繁殖方法、露地和保护地栽培的基本方法,掌握土壤培肥、科学用水、合理施肥,光能利用、温度调控、苗木繁殖等基本知识与技能,形成在生产实践中能根据植物生长发育特点对露地、保护地植物的合理配置和栽培管护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树立客观求实的工作态度,养成良好的互助合作的工作作风,具备服务意识、职业规范意识、安全意识、审美意识、生态保护意识等职业素养。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园林植物识别》,后续或者同期开设的课程有《花卉生产技术》《园林制图》等核心课程,以及《盆景制作》《园林规划设计》等专业方向课程,为后续学习专业方向课程奠定基础,提供学习支撑。
五、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达成如下的职业素养、知识、技能目标:(一)素养目标1.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2.具备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工作态度;3.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协作、沟通、组织管理能力,具备良好的团队意识;4.具有根据项目或工作任务,制定目标、计划,分析和解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5.具有收集、检索、信息查询和整理资料获取资源、自主学习、迁移创新的能力。
(二)知识目标1.了解园林植物环境与栽培的关系的基本要求;2.掌握植物的生长发育的基本原理与技术;3.了解园林植物栽培与科学用水、温度调控、农业气象等相关技术;4.掌握园林植物栽培与光能利用等技能;5.掌握园林植物栽培与土壤培肥等技术、原理与方法;6.掌握不同类型土壤的调节方法和肥料的鉴定。
园艺植物环境调控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园艺植物环境调控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园艺专业
1.前言
1.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园艺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从事现代园艺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
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园艺植物环境调控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为后续专门化方向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园艺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
本课程的相关工作任务是以园艺植物生长发育环境为线索设置的。
环境调控的最终目的是给园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条件,因此,确定了园艺植物土壤环境观察、土壤改良与施肥、气象要素观测、园艺植物设施环境调控、无土栽培环境调控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六项工作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工作任务来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其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循序渐进,同时充分考虑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了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每个任务的学习都以园艺植物环境调控为载体,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学做一体化。
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实验、实训等多种途径,采取企业实习与学校教学相结合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120。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园艺植物与环境的互作关系,掌握对园艺植物生产所涉及的环境实施人工调控的基本能力,达到花卉园艺工、绿化工、蔬菜园艺工、果树园艺工
等四级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培养学生诚实、敬业、团结协作的品质,树立安全和服务意识,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
●能正确识别当地主要土壤类型
●能根据园艺植物的要求改良土壤
●能根据园艺植物生长状况进行合理施肥
●能对与园艺植物生育有关的气象要素进行观测
●能根据园艺植物生育状况及设施类型进行温、光、水、气的调控
●能根据不同园艺植物对养分需求的特点配制无土栽培营养液
●能根据园艺植物生育特点和栽培目标选择和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3.课程内容和要求
4.实施建议
4.1 教材编写
(1)在行业专家对园艺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参照园艺工作岗位的相应职业标准编写教材。
(2)教材编写要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结合现场观察、科学试验、生产实践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学习一体化的活动整合内容,让学生在各项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和实践,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以学生为本,充分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联系社会实际,以实践性、实用性内容为主,尽量做到文字描述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寓教于乐、循序渐进。
(3)教材应体现先进性,内容应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有所拓展,并将环境调控新技术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行业的发展。
(4)教材内容以实践性内容为主,突出可操作性、启发性、趣味性和指导性。
4.2 教学建议
(1)体现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以实践活动为主,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2)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3)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强调团结协作,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及团队精神。
4.3教学评价
改进评价方式,变单一的结果性评价为过程性、阶段性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过程性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完成项目的态度,操作的规范性、参与度,与同学的协作能力、责任心及安全意识等方面。
阶段性评价主要评价课程某一阶段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包括学生对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的评价。
结果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本课程后的综合评价,以考核、交流、报告等多种形式,全面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4.4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充分利用行业资源,采用岗位实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2)积极利用数字图书馆、电子期刊、电子书籍,使知识丰富,视野开阔。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