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体的体积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36.50 KB
- 文档页数:16
课题《组合图形的体积》第十册P51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简单的组合体。
2.根据图中标出的条件,将组合体进行合理的割补,并能正确计算出简单组合体的体积。
3.通过实际的操作过程,体悟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思维的乐趣。
教学重点按图中标出的条件,合理分割,转化成可以计算出体积的长方体或正方体。
教学难点根据图中标出的条件,灵活选择方法,计算出组合体的体积。
教学环节及对应目标师生活动与设计意图评价关注点一、情景引入,复习旧知对应的目标:1一、情景引入,复习旧知。
1、创设情景(大黄蜂)有没有最近我们刚学过的形体?体积怎么算?2、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口答)3、认识组合体,引出课题。
揭题:(板书:组合体的体积)语言规范,积极表达。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对应的目标:2(一)方法初探如果让你求3号和4号的体积,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小结:大家想到了把组合体转化成已经学过的长方体来求组合体的体积。
(二)深入探究方法一:V=Va+Vb+Vc 方法二:V=Va+Vb+Vc主动参与,乐意合作。
用规范的数学语言交②①③④⑤⑥⑦⑧方法三:V=V大-V补1、方法一解密之旅:(1)找尺寸。
(小组合作)(2)列算式。
(独立完成在学习单上)(3)全班核对。
2、方法二解密之旅:(1)同桌合作:分别找每块对应的长宽高,并列式反馈。
(2)设疑:方法一和方法二都将组合体分成了三块,区别在哪里?小结:分割方法不同,每块对应的尺寸就不同,所以计算中找准尺寸很重要。
3、方法三解密之旅:(独立列式,反馈)4、小结:通过刚才零件5的学习,你觉得组合体的体积可以怎么求?✧用割或补的方法把组合体转化成可以计算的长方体或正方体。
✧找到相应的尺寸,分别计算出各部分的体积。
✧列算式(加或减)流。
主动参与,并与同伴合作交流。
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积极回应。
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
专注,仔细倾听。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知对应的目标:31、连线。
(先小组讨论,再汇报)零件6:(单位:厘米)能用规范语言自信、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
组合体的体积(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组合体,掌握计算组合体的体积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内容计算组合体的体积,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热爱数学,体会到数学的智慧和美妙,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组合体的概念;2.计算组合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1.理解组合体的概念;2.运用所学知识计算组合体的体积。
三、教学方法1.师生互动法;2.讨论法;3.游戏化学习。
四、教学内容1. 引入老师可以让学生回想一下皮球、篮球、足球、棒球等球体的大小,其实我们最常接触到的都是球体,那我们如果遇到其他形状的物体,如何计算它的体积呢?2. 学习老师首先呈现一些常见的简单的几何体,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和球体等,然后引出组合体。
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什么是组合体”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发现组合体的体积计算通常是先根据形状进行拆分,然后每一部分分别计算体积,最后将它们相加,从而得到整个组合体的体积。
老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计算一些简单的组合体的体积。
3. 合作学习老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设计一个由不同简单的立体图形组成的复杂组合体,然后让学生计算出它的体积,最终交换成果并与全班分享。
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可以增强学生对组合体的认知和计算组合体体积的能力。
4. 游戏化学习老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游戏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如: - 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几何体,然后让学生组合成不同的组合体; - 让学生观察一些有趣的组合体图形,并要求他们计算出体积。
5. 总结学生在完成这节课的学习后,应能够理解组合体的概念,掌握计算组合体的体积的方法。
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组合体,从而加深他们对组合体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课主要通过师生互动,讨论法和游戏化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动手实践,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4.5 组合体的体积沪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组合体的概念,能够画出组合体的示意图,并从图中区分出各个面;2.理解组合体的体积是由底面积和高度两个量相乘得到的,能够应用公式计算组合体的体积;3.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应用组合体的体积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组合体的概念、底面积和高度的关系、体积的计算公式;2.教学难点:组合体的各个面的区分、组合体的体积计算。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引入:教师展示一些组合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物体,吸引学生的兴趣。
2.概念讲解:(1)组合体的概念:组合体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立体体按一定方式拼接而成的一个新的立体体。
(2)底面积和高度:组合体的体积是由底面积和高度两个量相乘得到的,底面积指组合体下面那个面围成的面积,高度指组合体的高度,即组合体顶面离底面的距离。
(3)示意图绘制:引导学生根据组合体的要求,画出组合体的示意图,并从图中区分出各个面。
3.计算公式:通过一些组合体的实例,教师引导学生应用公式计算组合体的体积。
4.问题解决:根据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如砖头的摆放等,应用组合体的体积概念来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1.PPT演示法:陈述组合体的概念、底面积和高度的关系以及体积计算公式。
2.课堂讨论法:通过实际应用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形式,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轻松愉悦”的学习方式,能够更加深刻理解组合体的概念。
五、教学评估1.考试:出一些组合体的实例,要求学生求出组合体的体积。
2.课外作业:布置一些组合体的问题,要求学生独立解决。
六、板书设计概念底面积和高度体积计算公式组合体是什么?底面积 x 高度 = 体积V = S x H七、教学反思组合体的体积计算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本节课的引入非常重要,通过教师展示一些组合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物体,吸引学生的兴趣。
在概念讲解中,我们通过一些组合体的实例,教师引导学生应用公式计算组合体的体积,学生反应热烈,对此表示很感兴趣,教学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