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各种波的区别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14
脑电节律的概念及四种波脑电节律是指人脑在安静状态下产生的电信号呈现出的特定频率和振幅。
人脑的活动可以用脑电图来记录和分析。
目前已经确认了四种不同频率的脑电节律,它们分别是δ波、θ波、α波和β波。
下面将从概念、特点、产生原因以及应用等方面详细介绍这四种脑电波。
一、δ波δ波是指脑电图中低频段的波形,频率在1-4Hz之间,波幅通常较大。
δ波主要出现在深度睡眠状态以及处于昏迷或颅内压增高的状态时。
因为δ波是表示大脑处于放松、修复状态的常态,所以经常能够发现δ波对于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二、θ波θ波是指脑电图中4-8Hz频率范围的波形,通常在记录下来的脑电图中呈现较慢的、周期性的形态。
θ波主要出现在处于静息状态下或刚刚进入睡眠状态的人脑中。
θ波的增多和显著相关性,因为θ波通常与人处于放松、愉悦等状态时出现,所以可以用来辅助心理状态的诊断。
三、α波α波是指脑电图中8-13Hz频率范围下出现的波形。
α波表现处于放松状态下的大脑活动,这种放松状态可能是人处于休息、闭眼冥想等状态时出现。
α波本身的振幅大小会受到人的感知刺激、眼睛的开闭状态等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
由于α波在入睡的过程中,逐渐减少到消失,所以人们经常使用这种波形来辅助睡眠质量的检测。
四、β波β波是指脑电图中13-30Hz频率范围的波形。
β波通常出现在处于专注、警觉、思考等状态时的人脑中。
β波通常伴随着肌肉运动的过程而出现,如使用鼠标、键盘等。
在注意力集中时,β波的频率和振幅往往增加。
总结:以上便是关于不同频率脑电波的介绍,每一种波形都有其特定的频率、振幅和产生原因。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脑电图来了解人脑处于何种状态下,甚至可以用于一些疾病的辅助诊断。
未来,我们很有可能可以通过脑电波的表现,来推断人类的某些内在状态,甚至控制脑电波,将人类的想象变成现实。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借助于金属电极和导电胶从颅外头皮表面引导的可记录到的皮层自发电位图形。
人类脑电图由德国精神病学家伯格(Berger)于1924年在其子的头部第一次记录下来,于1929年发表了论文,并开始应用于临床。
正常脑电图的基本波形脑电图的波形很不规则,其频率变化范围在正常人每秒约在1~30次左右,通常将此频率范围分为4个波段,如下表:脑电波的波段各波段不仅频率不同,而且在振幅、起源及机能等方面也不同。
δ波频率为每秒0.5~3.5次,振幅为20~200微伏。
在清醒的正常成人,一般是记录不出δ波的。
成人只有在深睡的情况下才可记录出δ波。
一般在颞区与枕区引出的δ波比较明显。
θ波频率为每秒4~7次,振幅约为100~150微伏。
在清醒的正常成人,一般也记录不出θ波,成人在困倦时常可记录出θ波。
θ波的出现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状态的一种表现。
如在清醒成人的脑电图中出现θ波表示不正常。
一般在顶区与颞区引出的θ波较明显。
α波频率为每秒8~13次,振幅为20~100微伏。
α波是正常成人脑电波的基本节律,如果没有外加的刺激,其频率相当恒定。
在头部任何部位皆可记录到α波,但以在枕区及顶区后部记录到的最为明显。
α节律与视觉活动有关。
α节律在清醒安静闭目时即出现,并可具有时大时小的波幅变化,即波幅呈现由小变大,然后又由大变小的规律性变化,形成所谓α节律的“梭形”。
每一“梭形”持续时间约1~2秒。
睁眼、思考问题或接受其它刺激时,α波立即消失而出现快波,此现象称为“α波阻断(αblock)”。
如再行安静闭目,则α波又会重新出现。
β波频率为每秒14~30次,振幅5~20微伏。
安静闭目时只在额区出现β波。
如果睁眼视物、突然受到声音刺激或进行思考时,在皮层其它区也会出现β波。
所以β波的出现一般表示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
在实际记录的脑电图中,并不是一种单一的节律,常是一种以上不同节律的波同时存在,尤以α波与β波同时在一个部位出现的情况较常见,此时,β波常重叠在α波上。
四种基本脑波一。
四种基本脑波四种基本脑波是:δ波(DELTA/δ wave),θ波(THETA/θ wave),α波(ALPHA/α wave)和β波(BETA/β wave)。
这四种脑波构成脑电图(EEG)。
脑电图是脑内电波的显示,但脑内电波的电压很小,只有百万分之几伏特。
θ 波:持续时间为1/8—1/4秒的一种脑电波成分。
把频率为4—8赫芝的脑电波节律称为θ节律(θrhyt-hm)。
它与δ波一样,在正常人睡眠时出现,若觉醒时出现与α波同样程度的振幅,则属于不正常现象。
但青年女性有时在觉醒时可看到低振幅的θ波。
儿童在觉醒期间,特别是在不快、沮丧状态或从睡眠中觉醒过来时等情况下也可看到θ波。
δ波是脑电波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持续时间长于1/4秒。
频率在4Hz以下的脑电波节律称δ节律(δ rhythm)。
成人的δ波只在睡眠时出现,如果非睡眠时出现,则属异常。
但在幼儿非睡眠时也可出现。
α脑波的振荡平均为10次/秒。
在脑波中α脑波是第一个被发现的。
1908年奥地利医学家汉斯·伯格博士第一个提出发现,并称之为α波(ALPHA),因为在希腊字母的排序中ALPHA排在第一个,与英文字母A相同。
近百年来,无数的科学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用于研究α脑波,因此关于α脑波的基础研究的知识和结论积累丰富。
α脑波在大脑中有时出现,有时消失,它并不总是存在。
例如,在深睡情况下没有阿尔法波;如果一个人在激动状态下,或恐惧,愤怒时,大脑中也没有α脑波。
δ波(DELTA)只在深睡时出现,θ波(THETA)在浅睡时出现,α脑波在初睡或初醒时出现(即半睡半醒时),此时身体处于放松状态,并有自觉的警觉意识。
β脑波(BETA)在清醒时出现,伴有需努力能够达到的注意力集中。
δ脑波振荡频率0—4赫兹/秒,θ脑波4—7赫兹 /秒,α脑波8—13赫兹/秒,β脑波13—40赫兹/秒。
当然还有其他的脑电波的存在,但那是在特殊情况下,如意外的刺激等。
脑电图基础知识科普(简单易懂)脑电波睡眠快波脑电图一、国际 10-20 系统二、导联设置单极导联:各记录电极与参考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理论上参考电极为零电位)。
双极导联:两个记录电极之间的电位差。
三、诱发试验睁闭眼试验:诱发某些枕叶癫痫或全面性癫痫的放电;过度换气:诱发癫痫样放电和(或)发作,特别是失神发作;闪光刺激:诱发光敏现象或诊断光敏性癫痫;睡眠诱发:对各种癫癎样放电都有较好的诱发效果;四、脑波分类比α 波快的叫做快波,比α 波慢的叫做慢波。
δ(delta)波:0.5~3 Hz(不足 4 Hz);Θ(theta)波:4~7 Hz(不足 8 Hz);α(alpha)波:8~13 Hz(不足 14 Hz);中间快波:14~17 Hz(不足 18 Hz);β(beta)波:13~34 Hz(不足 35 Hz);γ(gamma)波:35 Hz~。
五、波幅从一个波的波顶引一条垂直于基线的直线,此线与波的起点与终点连线相交,其交叉点至波顶的距离为该波的波幅,通常1 mm 高度表示10μv六、波形根据脑波沿基线偏转的次数分为:单相波、双相波和三相波;根据波形分为:正弦样波、多形性波、弓形波(梳状波)、棘波、尖波;由2个或2个以上相连续的波组成复合波:棘慢复合波、尖慢复合波、多棘波、多棘慢复合波。
七、极性和位相八、脑波的空间分布全面性(generalization):脑波活动出现在双侧半球的各个脑区,左右半球相应区域频率及波幅基本对称,但前后脑区的波幅可有差别;弥漫性(diffuse):脑波活动出现在双侧半球的各个脑区,但波形、波幅或频率有不固定、非持续性的不对称及不同步现象;局灶性(location or focus):限局在某一局部的特殊脑电活动,可涉及不同的范围。
一侧性(unilateral):出现于一侧半球或以一侧半球为主的异常电活动;对称性 (symmetry):双侧大脑半球各对应区域脑电活动的波形、波幅、位相和频率基本相同(反之为非对称性);九、脑波的出现方式散发 (random):单个无规则出现的脑波;阵发 (paroxysm):突出于背景并持续一段时间的脑波;节律(rhythm):三个或三个以上波形、频率、波幅相似的脑波连续出现;短程:小于 1 秒;中程:1~3 秒;长程:大于 3 秒;周期性(periodic):某种突出于背景的脑波或波群以相似的间隔重复出现十、睡眠与 EEG觉醒与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活动有关。
脑电波的波形是怎样的
脑电波的波形有多种,主要包括α、β、θ和δ波四种。
其中,α波的频率为8-13Hz,幅度为20-100μV,常表现为波幅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反复变化而形成α波的梭形。
α波在枕叶皮层最为显著,成年人在清醒、安静并闭眼时出现,睁眼或接受其他刺激时立即消失而呈快波,这一现象也被称为α波阻断。
β波的频率为14-30Hz,幅度为5-20μV,在额叶和顶叶较显著,是新皮层处于紧张活动状态的标志。
θ波的频率为4-7Hz,幅度为100-150μV,是成年人困倦时的主要脑电活动表现,可在颞叶和顶叶记录到。
δ波的频率为0.5-3Hz,幅度为20-200μV,常出现在成人入睡后,或处于极度疲劳或麻醉时,在颞叶和枕叶比较明显。
此外,脑电波的波形还包括慢波、棘波、复合波等。
慢波通常出现在儿童脑电图中,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减少。
棘波和复合波则是异常波形,可能出现在神经系统疾病或其他疾病中。
正常成年人的脑电图在清醒、安静和闭眼放松状态下以8-12Hz的α波为主要波形,而不同部位的脑电波波形也有所不同。
脑电图各种波的区别脑电图各种波的区别上海沪东医院张辉α波、清醒,安静,闭眼及正常血糖范围情况下出现β波、在睁眼和大脑皮层处在紧张活动状态时出现(即正常人白天工作时会出现的脑电波)κ波、进入慢波睡眠时出现δ波、成人入睡后,或成年人困倦时出现θ波、少年或成年人困倦时出现正常睡眠分为两个时相: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两者可以相互转化。
由一个慢波睡眠和一个快波睡眠组成睡眠周期,每个睡眠周期历时约90分钟。
人们每晚的睡眠通常经历4~6个睡眠周期。
慢波睡眠慢波睡眠由浅至深又可分为四期(S1~S4期)。
第一、二期称浅睡期,第三、四期称深睡期。
深睡期对恢复您的精神和体力具有重要价值。
在整个慢波睡眠中,以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可引起心率减慢,血压降低,胃肠活动增加,全身肌肉松弛,但没有张力和活力。
快波睡眠在快波睡眠期,以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可出现心率增快,血压增高,呼吸快而不规则。
典型睡眠节律按以下程序进行:觉醒→S1→S2→S3→S4→S3→S2→第一次快波睡眠→S2→S3→S4→S3→S2→第二次快波睡眠……1、右脑是感性脑:人脑和动物脑有本质的区别,人类的脑不仅是肢体运动和身体各系统生理活动的控制中枢,更是思维和语言的器官,正是后者使人类脱离了动物界。
人脑纵裂分成左、右两个半球,两半球经胼胝体,即连接两半球的横向神经纤维相连,每一半球都有其自己独立的意识思想链和自己的记忆。
美国罗杰斯佩里教授通过割裂脑实验,证实了大脑不对称性的"左右脑分工理论",并因此荣获1981年度的诺贝尔医学生理奖。
按照这一理论,大脑左右半球具有两个相对独立的意识活动区,左脑是理性脑,又称为言语脑,司掌言语、文字、符号、分析、计算、推理、判断、构成、立体认识、推论的思考等,是我们读书、计算、作文时的动作重心,并且直接指挥身体右部的运动机能,如右眼、右耳、右手、右脚等动作,也就是说,左脑遵从自己一贯的原则,通过语言进行有序的条理化思维,即逻辑思维。
【高效脑波】四种不同的脑波人脑是凭借不同频率的脑波来传递信息的,就像广播、电视台的指挥中心利用电波发送信息一样。
对于人脑而言,当思想、意念在心灵的迷宫中游走时,它就会发出微量的电波。
人脑的四种脑波——α、β、θ、δ,可以通过脑波检测器来测量。
将电极黏附在头皮上,在人的清醒和熟睡状态下,检测到的脑波模式是截然不同的。
我有脑电波α脑波,是当人们放松身心、沉思时的脑波。
它以每秒钟8~12周波的频率运行着。
当人们在做“白日梦”或遐思时,脑波就会呈现这种模式。
这种模式下的人应该是处于放松式的清醒状态中。
IIβ脑电波β脑波,是一种有意识的脑波,它以每秒钟13~25周波的频率运行着。
当人们处于清醒、专心、保持警觉的状态,或者是在思考、分析、说话和积极行动时,头脑就会发出这种脑波。
Ⅲθ脑电波θ脑波,是人们沉于幻想或刚入眠时发出的脑波。
它以每秒钟4~7周波的频率运行着。
这正好属于“半梦半醒”的朦胧时段,在这种状态下,人的心灵正在处理白天接收的资讯,而许多的灵感可能就在这个时候突现。
IVδ脑电波δ脑波,是人们沉睡无梦时发出的脑波。
它以每秒钟0.5~3周波的频率运行。
那么,最适合工作和学习的脑波是什么?当人们需要接收大量的科学信息以便更好地理解某事时,最好是处于β脑电波状态。
然而,根据对这件事的研究和理解,整合信息的最佳时机使人们处于放松和清醒的状态。
此时,释放的是α脑电波。
当我们处于β脑波状态时,或许我们正集中注意力处理手边的问题,或许是处理日常活动,但此时我们的直觉之门是关闭的。
此时的人,可以说是处于“见树不见林”的状态之中。
当我们处于α脑波状态时,身心放松,心灵是比较开放和易于接受外来事物的。
α脑电波似乎允许人们进入潜意识,但许多学者认为,当人们处于放松清醒状态时,他们可以最有效地在长期记忆中存储信息。
每当α(实际上,θ,当脑波最强时,负责逻辑思维的左脑就会放松警惕(左脑通常是潜意识思维的过滤器和看门人)。
此时,头脑中更深层次的直觉、情感和创新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大脑的不同部位各司其职,有的管视觉,有的管听觉,有的管语言,有的管思考,这些区域的协调工作控制着我们的全部生命运动。
四种脑电波的频率脑电波的频率基本可分为四种:分别称为δ波、α波、β波和θ波。
δ波:深度睡眠脑波状态(范围0.5-3HZ)θ波的频率是4~7Hz,是一种属于潜意识状态下的脑电波,它反映了边缘系统的脑神经元活动的状态。
θ波与记忆、情绪、态度、信念、行为、个性等有关,是灵感、欲望及创造力的一种表现。
如果θ波过高,则容易产生固执偏颇、失去理性的心理现象。
这种脑电波一般是在儿童时期出现的波纹,那些经历情绪压力的成人或者脑部病变的病人也会出现θ波。
α波的频率是8~13Hz (10.5±2.5 Hz) ,是一种属于意识及潜意识状态下的脑电波。
它反映了大脑皮质神经元在清醒但休息时的状态,是内在感官世界的一种表现,出现这种电波时,脑会涌现想像力,感觉豁然开朗,身心放松。
如果α波过高,那就容易产生倦怠、消极、松散的现象。
α波一般是在清醒休息的状态下闭眼养神时常出现的波纹,在睡眠状态下,α波会消失。
β波的频率是14~30Hz(22±8 Hz),是一种在清醒意识状态下的脑电波,反映了大脑皮质细胞的活动状态,比如各种与逻辑思考,计算推理和解决问题有关的智力活动,通常也是在感觉神经传入脑皮质及脑皮质神经元运作时出现的。
如果β波过高,就容易出现压力感、紧张和忧虑等现象。
δ波:深度睡眠脑波状态(范围0.5-3HZ)当人们的大脑频率处于δ波时,为深度睡眠、无意识状态。
人的睡眠品质好坏与δ波有非常直接的关系。
δ波睡眠是一种很深沉的睡眠状态,如果在辗转难眠时自己召唤出近似δ波状态,就能很快地摆脱失眠而进入深沉睡眠。
θ波:深度放松、无压力的潜意识状态(范围4-8HZ)当人们的大脑频率处于θ波时,人的意识中断,身体深沉放松,对于外界的信息呈现高度的受暗示状态,即被催眠状态。
θ波对于触发深沉记忆、强化长期记忆等帮助极大,所以θ波被称为"通往记忆与学习的闸门"。
α波:学习与思考的最佳脑波状态(范围8-13HZ)当人们的大脑频率处于α波时,人的意识清醒,但身体却是放松的,它提供意识与潜意识的“桥梁”。
脑电图各种波的区别脑电图各种波的区别脑电图各种波的区别上海沪东医院张辉α波、清醒,安静,闭眼及正常血糖范围情况下出现β波、在睁眼和大脑皮层处在紧张活动状态时出现(即正常人白天工作时会出现的脑电波)κ波、进入慢波睡眠时出现δ波、成人入睡后,或成年人困倦时出现θ波、少年或成年人困倦时出现正常睡眠分为两个时相: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两者可以相互转化。
由一个慢波睡眠和一个快波睡眠组成睡眠周期,每个睡眠周期历时约90分钟。
人们每晚的睡眠通常经历4~6个睡眠周期。
慢波睡眠慢波睡眠由浅至深又可分为四期(S1~S4期)。
第一、二期称浅睡期,第三、四期称深睡期。
深睡期对恢复您的精神和体力具有重要价值。
在整个慢波睡眠中,以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可引起心率减慢,血压降低,胃肠活动增加,全身肌肉松弛,但没有张力和活力。
快波睡眠在快波睡眠期,以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可出现心率增快,血压增高,呼吸快而不规则。
典型睡眠节律按以下程序进行:觉醒→S1→S2→S3→S4→S3→S2→第一次快波睡眠→S2→S3→S4→S3→S2→第二次快波睡眠……1、右脑是感性脑:人脑和动物脑有本质的区别,人类的脑不仅是肢体运动和身体各系统生理活动的控制中枢,更是思维和语言的器官,正是后者使人类脱离了动物界。
人脑纵裂分成左、右两个半球,两半球经胼胝体,即连接两半球的横向神经纤维相连,每一半球都有其自己独立的意识思想链和自己的记忆。
美国罗杰斯佩里教授通过割裂脑实验,证实了大脑不对称性的"左右脑分工理论",并因此荣获1981年度的诺贝尔医学生理奖。
按照这一理论,大脑左右半球具有两个相对独立的意识活动区,左脑是理性脑,又称为言语脑,司掌言语、文字、符号、分析、计算、推理、判断、构成、立体认识、推论的思考等,是我们读书、计算、作文时的动作重心,并且直接指挥身体右部的运动机能,如右眼、右耳、右手、右脚等动作,也就是说,左脑遵从自己一贯的原则,通过语言进行有序的条理化思维,即逻辑思维。
与此不同,右脑是感性脑,又称映像脑,司掌音乐、绘画、图形、色彩、映像、感情、非语言的观念、空间认识、立体认识、想象、创造、非理论的感性等,并且直接指挥身体的左部运动机能,如左眼、左耳、左手、左脚等动作,右脑倾向于以感觉形象直接思维,好奇心旺盛并且极富创造力,负责可视的、综合的、几何的、绘画的思考行为,观赏绘画、欣赏音乐、凭直觉观察事物、纵览全局这都是右脑的功能。
计算机所取代的人脑的功能全部都是左脑的功能,右脑的独特功能和无限的创造力它一点无法取代,因此右脑能力的强弱成为IT时代竞争制胜的关键。
2.α波究竟是怎么回事科学家经过大半个世纪的研究发现,人体的肌肉、神经,尤其是大脑都存在着电波,人的脑电波有4大类(α波、β波、θ波和δ波),其中的一大类即α波。
我们到医院里去做脑电图时,医生先在你头部联上电极,然后让你先闭上眼睛“尽量不去思考”。
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信息通道,闭上眼睛便可关闭60%~70%的信息来源。
医生让你“想个最简单的事物”(例如“意守丹田”之类),此时描记下的脑电波便是α,即阿尔法波(8—14赫兹),在西方则称为“α节律”。
以前,大多数医生对脑电图的α波是熟视无睹的,因为它反映的是正常人常见的脑电图,与诊断疾病关系不大。
不过近年来,国外的脑电图学者、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对α波已经刮目相看了。
这是为什么?日本的研究人员认为:人脑以α波为主时,大脑的潜意识大门打开,脑思维可以抓住潜意识所储存的各种主观信息,使其上升到有意识中来,产生各种“神机妙算”。
人脑的α波占优势时,就能全神贯注,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应激能力相对提高,处理事情得心应手,筹划及设想往往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若人脑电波处于β波状态,就是雄才伟气也往往出现胆怯怕事,应急能力下降,不能发挥最佳水平。
如这时去考试往往出现怯场现象。
科学家认为,可以用强化α波的方法使一个人的才智发挥出来。
经过研究计算:一个人每天处于α波的时间大约为3小时左右,这是维持正常生活的“底线”和“本钱”,可定为0级;若小于3小时就会出现紧张、焦虑、失眠等,则连3个小时也不到,即处于0级以下的不健康状态了。
若通过措施来增加α波的时间,增加50%,(即每天4.5小时),则为Ⅰ级,一般懂得心理养生的人都可以做到;若增加一倍(即每天6小时),则为Ⅱ级,心理养生有素者也可达到;还有一些高层次的心理养生的“智者”,每天α波时间在6小时以上,则为Ⅲ级。
在这里可以看出,心灵商α指数是指一个人每天处于α波时间多少的定量指标,这是人们的心理养生“心中有数”而走出模糊状态,从而赶上时代的步伐。
根据这一思路,科学家们潜心研究,找到了一些加强α波的方法,您不防也来试一试。
3.脑波原理人脑每个细胞都包含有一个巨大的电化复合体和功能强大的微数据处理及传递系统,大脑工作时,神经细胞中离子运动的运动产生电流,大脑150亿的神经元(脑细胞)不断释放出微电流。
大脑总的电流活动情况可以用脑电分析仪(EEG)测量记录下来,这种大脑电流活动的形态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由此产生了各种频率的脑电波。
科学界公认的脑电波主要有四种状态,神经科学界根据脑波的频率分成4个主要类别:β波震荡频率范围14HZ-100HZ,脑波在该波段主要频率范围在14-30HZ之间。
处于该脑波频率,人脑处于清醒的意识,人的精神处于紧张状态,对周围事物很敏感,注意力集中于外在环境,呈分散状,并且大脑容易疲劳,极大多数人白天都处于这种状态。
说明:在β波为优势脑波时,人清醒时大部份是该脑波状态。
随著β波的增加,身体逐渐呈紧张状态,准备随时针对外在环境作反应。
大脑能量除了维持本身系统的运作外,尚须指挥对外防御系统做准备,因而消减了体内免疫系统能力。
在此状态下人的身心能量耗费较剧,快速疲倦,若没有充分休息,非常容易堆积压力(这是现代人的通病)。
然而,适量的β波,对积极的注意力提升,以及认知行为的发展有着关键性的助益。
α波震荡频率范围8HZ-14HZ。
脑波处于该频率时人的大脑清醒而放松,注意力呈聚焦状,容易集中精神于某一工作中,不易处于外界其它事物干扰,并且大脑不易疲劳。
说明:在α波为优势脑波时,人的意识清醒,但身体却是放松的,它提供意识与潜意识的桥梁。
由于在这种状态下,身心能量耗费最少,相对地脑部所获得的能量较高,运作就会更加快速、顺畅、灵感及直觉敏锐,脑的活动十分活跃。
现代科学积极倡导α波是为人们学习与思考的最佳脑波状态。
θ波震荡频率范围4HZ-8HZ。
脑波处于该频率时人的精神处于深度松弛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灵感涌现,创造力空前高涨。
但是,未经过训练者一旦脑电波降到这么低的频率,会很快进入睡眠状态。
说明:θ波为优势脑波时,人的意识中断,身体深沉放松,这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状态,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入定态」。
在这样的状态下,由于意识中断,使得我们平常清醒时所具有批判性或道德性的过滤机制被埋藏起来,因而大开心灵之门,对于外界的信息呈现高度的受暗示性状态(Hyper-suggestibility),这就是为什么人在被催眠时会容易接收外来的指令。
此外,θ波与脑部边缘系统有非常直接的关系,对于触发深层记忆、强化长期记忆(LTP)等帮助极大,所以,在科学界称Theta波为通往记忆与学习的闸门─TheGateway to Learning and Memory。
δ波震荡频率范围0.5HZ-4HZ,人在睡眠过程中出现的大脑慢活动状态,此时人脑波频率一般在1HZ-3HZ之间,该频率只有在深度睡眠时才会出现。
只有在睡眠中出现δ脑电波,第二天人才能精神饱满,否则,即使睡上10个小时,人在第二天也是精神倦怠。
学习和工作的“最佳状态”是脑电波处在θ波或α波状态。
θ波是一种有高度暗示性的状态,各种加速学习的方法都是促使人脑波处于θ波状态,这可以加速人对知识的记忆。
人在α波状态下大脑最易“开窍”,集中精神,思维清晰,创意涌现,加快信息收储,产生过目不忘的效果。
人们在接受的大量信息中85%以上是存储于潜意识中,α波是打开潜意识唯一有效途径。
同时,想象与联想是记忆的翅膀,而α波让人在放松的沉思中展开想象和联想。
通过对脑波的诱导,可以让人处于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不易疲劳的状态,并且思考力、理解力和记忆力成倍提高,在该状态下学习和工作,效率最高。
4.从制造适合学习的α波开始今后的学校课程应该重视在上课之前先作想象训练。
人类在通常的意识状态下只使用语言脑——左脑,而想象脑——右脑几乎得不到运用。
加州工业大学的乔治﹒博根斯博士这样说:“以前的教育只教育左右脑中的一个半球(左脑),对另一半(右脑)置之不理。
这就像不让有可能非常优秀的人去上学一样”。
右脑是天才大脑,其中隐藏着科学仍然无法确知的能力。
这一点可以通过PET(PositionEmission Tomography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装置将大脑活动用颜色显相来证实。
PET是用来科学地证明大脑活动的装置。
将拥有天才能力的人在使用这种能力时的大脑状态用PET来显相,可以确定他们是在使用右脑。
如果用PET来显示普通人使用大脑时的状态,就会发现他们用的是左脑。
说人类在误用大脑,是因为虽然每个人都拥有可以发挥出天才作用的右脑,却一直让它沉睡,平常只用左脑。
想象训练可以让人们从左脑意识向右脑意识转移,改变大脑机能。
人类大脑会根据所给条件来工作:上课时如果大脑处于左脑意识状态,大脑就会发出不适于学习的β脑电波,学习起来就会困难;而如果在上课之前先作想象训练——冥想、呼吸、想象,大脑就会发出α脑电波,右脑进入工作状态,学习也会变得简单轻松。
所以,上课之前先要为大脑创造出适合学习的条件,这是上课有效率的必需条件。
5.人类脑电波形态国际脑波协会针对脑波的振动频率不同,将脑波分为α波、β波、Θ波、δ波四种波段。
波段频率状态时间β脑波14~100Hz紧张状态,对周围环境很敏感,但难于集中注意力,且容易疲劳。
绝大数人清醒时都处于这种状态。
α脑波8~14Hz轻松状态下,大脑清醒放松,容易集中注意力学习、工作、不容易被外界事物干扰,大脑不易疲劳。
一般人须经过长期训练才能自觉调节到α波状态,否则很难。
θ脑波4~8Hz深度轻松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灵感涌现,创造力高涨。
一般人经过长期训练才能自觉调节到θ状态,否则很难。
δ脑波0.5~4Hz睡眠状态人在深睡状态下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