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第1节 机械能学案 教科版
- 格式:doc
- 大小:393.00 KB
- 文档页数:3
《机械能》本节课取自教科版八年级下《第十二章第1节 机械能》。
一、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机械能是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的第一节内容。
它包括动能、势能的概念,以及动能、势能大小的决定因素。
是在机械运动,功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又为后面《机械能及其转化》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用生活实例引出动能、势能的概念,通过探究让学生明白其决定因素。
实例引出动能、势能的概念,通过探究让学生明白其决定因素。
学情分析:本节课有关流体的运动以及速度变化情况,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不易观察,学习起来较为抽象,学生只对表面现象感兴趣,缺乏理性思考,由于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实验探究上,用实验来逐步的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维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动能、势能的概念。
(2)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3)用能量的初步知识理解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
)用能量的初步知识理解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定义;掌握影响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势能、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从功的角度认识动能和势能,并能用实例说明什么是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势能。
四、教学内容设计:情景导入:我们在八年级上册中已经学习过能量的相关知识,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能,诸如热能、电能、能源开发等等。
“能”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能的概念跟功的概念有密切联系。
我们说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
自然界中,能的形式很多,今天我们学习最常见的能的形式——机械能。
自然界中,能的形式很多,今天我们学习最常见的能的形式——机械能。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第1节机械能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第1节,主要涉及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分类。
具体内容包括:1. 动能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2. 势能的概念,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3. 机械能的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4. 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机械能的概念,掌握动能、势能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
2. 学生能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实际问题,解释生活中的能量转化现象。
3. 通过对机械能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能量转化的判断。
2. 教学重点:动能、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物理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教科书、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滚摆上升和下降过程中速度和高度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机械能的思考。
2. 讲解:介绍动能、势能的概念,通过实验和模型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3. 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如滑梯、跳伞等,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进行解释。
4. 练习:随堂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机械能的理解和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机械能2. 内容:动能:定义、影响因素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转化:机械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七、作业设计1. 题目1:请简述动能、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答案: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2. 题目2: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一个滑梯上下滑动的物体。
答案:在滑梯上下滑动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守恒,即动能的增加等于势能的减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掌握了机械能的基本概念和能量转化的判断,但在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12.1. 机械能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在设计这节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时,我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要方式,让孩子们在实践操作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和感知机械能的概念,理解机械能的转化。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 通过活动,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孩子们理解机械能的转化过程,以及影响机械能转化的因素。
2. 教学重点: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操作,感知机械能的存在,体验机械能的转化。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梯、小车、气球、绳子等。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气球,一根绳子,一张小车。
四、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孩子们到户外,让他们观察和体验滑梯、小车等玩具的机械能。
2. 探究活动:让孩子们分组进行探究,用气球、绳子和小车设计一个机械能转化的实验。
3. 分享与交流:每组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发现,大家共同讨论机械能的转化过程。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让孩子们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观察和体验机械能的转化。
2. 活动重点: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机械能的存在,理解机械能的转化过程。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活动中,孩子们的表现都非常积极,他们通过实践操作,很好地感知了机械能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了机械能的转化过程。
但也有部分孩子在活动中,对机械能的转化过程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2. 拓展延伸:可以引导孩子们思考,除了在玩具中,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存在机械能的转化,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总的来说,这节课的设计,我力求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一节机械能教课目:知与技术:1、理解能、重力能的初步观点,知道什么是性能;2、知道能的大小与量和速度相关,重力能大小与量和高度相关;知道性能的大小与性形相关;3、知道机械能的观点。
程与方法:合定,找平时生活的各样形式能量的例子,初步具从能量角度剖析物理的方法。
感情、度与价:在生活中立起科学的能量的念。
教课器:球,球,橡皮筋,,簧,小球教课程:一、新引入引入能量我在平时生活中常提到能量,也称能,如能、能、能源开等等。
“能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观点,能量的观点跟功的观点有亲密系。
我一个物体能做功,个物体就拥有能量。
而且,物体能做的功越大,个物体拥有的能量就越大。
能量的位和功是一的,也是焦耳。
自然界中,能量的形式好多,今日我学最常的能量的形式——能和能。
二、能列平时生活中常的拥有能的物体。
有条件能够幻灯片演示:失控的汽经常简单撞倒路旁的柱子、广告牌;呼的海浪有会冲坏海堤,推倒房屋;出去的玻璃球能把静止的球得的,跑的人能撞倒人⋯些象了然失控的汽、呼的海浪、出去的玻璃球、跑的人能其余的物体做功,可它都有能量。
提:是什么原由使它都能做功的?它有什么共同特色?它的能量是因它运才拥有的。
我把物体因为运而拥有的能量叫做能。
提 :例哪些物体拥有能。
发问: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拥有的能量越大。
那么物体的动能的大小决定于哪些要素呢?汽车速度越快失事故就越严重,对其余物体做的功越多,这说明物体动能的大小和它的速度相关。
相同质量的物体,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一辆汽车以同一速度运动,重载时比空载时失事故会更严重,这说明物体的动能还和质量相关。
拥有相同速度的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总之,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
三、重力势能1.重力势能观点物体因为运动而拥有动能,物体还可能因为其余的原由此拥有能量。
发问 :举高的物体拥有能量吗?也就是说拥有做功的能力吗?比如:举高的铅球,能够在落地时将地面砸个坑;举高的铁锤,能够在落下时把木桩打入地里。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12.1 机械能_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机械能的定义和分类:动能、势能、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2. 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质量、速度、高度等。
3.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能的概念,掌握动能、势能的定义和分类,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2. 让学生掌握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能够运用机械能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让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能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物体运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动能、势能的定义和分类,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小球等)。
2. 学具:教科书、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滚摆上升和下降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能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动能、势能的定义和分类,通过示例和动画演示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3. 实验: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物体在斜面上下滑过程中的速度和高度变化,探讨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4. 讲解: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应用,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5. 练习:让学生运用机械能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斜面上下滑过程中的速度和高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机械能动能势能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机械能守恒定律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的过程中,其机械能的变化。
答案: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重力做功,势能转化为动能,机械能总量不变。
2. 题目: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其机械能的变化情况是什么?答案: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动能和势能都不变,机械能总量不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机械能》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复习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机械能》的相关知识。
具体包括:1. 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表达式;2. 动能、势能、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定义及影响因素;3. 机械能的守恒定律及其应用;4. 能量转换和能量守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能的概念,掌握动能、势能、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2. 掌握机械能的守恒定律,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表达式;动能、势能、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机械能的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难点: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学具:教科书、笔记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滑梯下落的小球,引导学生思考小球的机械能是如何变化的。
2. 知识回顾:复习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表达式,动能、势能、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
3. 难点讲解:利用实例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知识拓展:介绍能量转换和能量守恒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节能减排、新能源开发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表达式;2. 动能、势能、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3.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4. 能量转换和能量守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表达式;2. 举例说明动能、势能、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3. 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一个实际问题;4. 列举一个生活中的能量转换和能量守恒的实例,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机械能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掌握了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表达式,了解了动能、势能、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12章第1节机械能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教育孩子,要从培养他们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入手。
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旨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机械能的基本概念。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孩子们了解机械能的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目的是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机械能,理解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机械能的概念,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2. 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机械能的概念,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难点: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视频、实验器材(如小车、斜面、滑轮等)。
学具:每人一份实验套件,包括小车、斜面、滑轮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讲述一个关于机械能的故事,如《龟兔赛跑》,引导孩子们关注故事中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变化。
2. 知识讲解:通过课件和视频,简要介绍机械能的概念,解释动能和势能的含义。
3. 动手实践: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变化。
4.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享彼此的认识和感悟。
6. 课后作业:让孩子们绘制一幅关于机械能转化的图示,加深对机械能的理解。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机械能的概念,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难点: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的原理。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孩子们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了解了机械能的概念,通过动手实验,感受到了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但在讲解机械能转化和守恒原理时,部分孩子仍存在理解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降低教学难点,让更多孩子能够理解和掌握机械能的知识。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孩子们的实验活动,让家长共同见证孩子们的成长。
第十二章第1节机械能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2.理解动能和势能的影响因素。
学习重难点
动能和势能的影响因素。
课前热身
功的单位是_______,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得出W=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我们也可以根据物体能做功的多少来认识它具有的能量的大小。
自主学习:
1.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________。
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_________和物体运动的_________都有关系,物体的________越大,________越快,这个物体的动能就越_______。
2.物体由于被________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物体的________越大,被举起得越_______,那么这个物体的重力势能越_______。
3.物体由于发生______________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4.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_________;________能和_______能统称为机械能。
探究与练习
1.下列物体中:A.挂在屋顶上的电灯;B.被拉开的弹簧门;C.空中飞行的小鸟;D.在滑冰场上滑行的运动员;E.从斜坡上滚下的石头;F.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只具有动能的是________;只具有势能的是_________;既具有动能,又具有势能的是_________。
2.教材108页第3题。
3.下列物体中,既有动能又有势能的是()
A.在平地上滚动的足球
B.被运动员举着的杠铃
C.在空中飞行的小鸟
D.被压扁了的皮球
4.某同学骑自行车上坡时,速度越来越慢,则车和人的()
A.动能变大,重力势能变大
B.动能变小,重力势能变小
C.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
D.动能变小,重力势能变大
5.三峡水库修建大坝,为了提高水位,增加水的( )
A.内能
B.重力势能
C.弹性势能
D.动能
6.(1)如下图1所示,让小车分别从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
a.小车运动到水平表面时,___中的小车速度大。
b.___图中的木块被撞后移动的距离长。
c.___图中的小车对木块做的功多,它具有的动能____。
(2)如图2所示,它是用来研究动能大小与物体____的关系的。
实验表明:丁图中的小车到达水平表面时,能使木块运动的距离___些(选填“大”或“小”)。
(3)综合第(1)、(2)的结论,可以发现:运动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都有关系,物体的________越大,_________越大,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拓展延伸
1.装满水的洒水车,在环岛路的一段平直公路上匀速前进,它在向公路两旁的花木喷水的过程中,洒水车的总动能将逐渐_________。
2.体积相同的铜、铁、铝三各小球,从同一高度的斜面滚下,在水平地面上撞击同一地点上放的同一木块,木块被撞击最远的是( )
A.滚下的铜球
B.滚下的铁球
C.滚下的铝球
D.三球撞击得一样远
3.我们看杂技演员从高处跳下落在绷床上,又被弹起的过程如图所示,请你写出演员在每一个环节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下落过程中:动能_________,重力势能_________。
接触绷床时:动能_________,重力势能_________,弹性势能
_________。
被弹起上升过程中:动能_________,重力势能__________。
甲 乙 丙 丁 图1 图2
参考答案:
探究与练习
1、DF;AB;CE;
2、(略);
3、C;
4、D
5、B;
6、(1)甲;甲;甲;多;(2)质量;大;(3)质量;速度;质量;速度;拓展延伸:
1、减小;
2、铜;
3、增大;减小;减小;减小;增大;增大;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