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颞开颅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69例临床分析研究策略
- 格式:pdf
- 大小:245.43 KB
- 文档页数:1
脑出血治疗研究报告摘要: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其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
本研究旨在探讨脑出血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
通过对大量的临床研究和病例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改善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
1. 引言脑出血是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脑组织内出血的疾病,常常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损伤和死亡。
目前,脑出血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
然而,尽管有许多治疗方法可供选择,但脑出血的治疗仍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脑出血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降压药、抗凝药和抗炎药等。
降压药可以有效地控制脑出血后的高血压,减少脑组织的损伤。
抗凝药可以预防血栓形成,降低患者的再出血风险。
抗炎药可以减轻脑出血引起的炎症反应,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然而,药物治疗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和限制,需要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3.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脑出血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主要包括开颅手术和介入治疗。
开颅手术可以通过清除血肿、修复血管等方式减轻脑组织的损伤。
介入治疗可以通过血管内插管、栓塞等方式修复破裂的血管,减少再出血的风险。
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脑出血的进展,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4. 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是脑出血患者恢复功能的重要手段。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心理治疗等。
物理治疗可以通过运动训练和康复器械的使用促进患者的肌肉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语言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5. 结论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其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是脑出血治疗的重要手段。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进行综合评估。
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索脑出血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以提高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脑出血,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神经功能恢复。
高血压脑出血的定义、临床表现、治疗及病例分析一、高血压脑出血的定义及流行病学资料高血压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指由于原发、继发或特殊性高血压患者发生了原发于脑实质内的出血性疾病。
高血压脑出血(HICH)发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达40%~50%,病残率占生存者的大约50%~85%左右,其致残和死亡原因主要为急性血肿的颅内占位及出血本身对脑及血管损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
二、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表现高血压脑出血大多在白天活动的情况下发生,在发病前数天或数小时可有头痛、肢体麻木、精神改变、嗜睡等前驱症状。
发病前的诱因多有体力或脑力的紧张活动,或情绪激动等。
发病急骤,常以突然头痛为首发症状,继而呕吐、瘫痪、意识丧失及血压升高。
三、高血压脑病的内科和外科治疗内科治疗的五大原则:1、有效控制血压在安全范围: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血压常明显升高,有部分患者血压可能会在数天后自动下降。
大部分患者血压会持续处于高血压状态,主要原因是在原有的高血压基础上,应激和颅内压升高是脑出血急性期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特别要是高血压可引起血肿继续扩大、血肿周围水肿,增加再出血的风险;2、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高血压脑病的患者,由于应急状态可能出现血糖异常增高,有研究显示入院时血糖高的高血压脑病患者的预后较差,死亡风险增加。
但也有研究发现严格控制血糖会增加低血糖的发生率和减少脑供能增加患者死亡的风险。
相对来说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性要比高血糖还要大。
因此,临床治疗时切记过度降糖治疗;3、积极降温治疗:大部分脑出血的患者,尤其是基底节和脑叶出血患者发热的发生率高,特别是合并脑室出血的患者。
发热的脑出血患者预后差,积极采取局部亚低温治疗可明显减轻患者局部脑水肿并有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明显改善预后;4、及时抗癫痫治疗:脑出血后继发癫痫常发生在急性期,发生率为5%~15%,应适当给予抗癫痫治疗,有的患者在脑出血后2~3个月再度发生癫痫样发作,应按癫痫常规药物治疗;5、脑水肿的处理:脑出血患者常有颅内高压,主要是脑血肿的占位效应和脑水肿。
经额颞微创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46例分析发表时间:2017-02-06T14:09:39.44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02期作者:王文乐[导读] 探讨微创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经验及疗效。
(山东省昌乐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山东昌乐 262400)【摘要】目的:探讨微创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经验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采用微创软通道技术治疗24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246例患者中,GOS评分恢复良好者106例,中残51例,重残43例,植物生存9例,死亡27例,死亡率11%。
结论:软通道微创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简单、有效、经济、病人痛苦少等优点,适合在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出血;软通道;微创【中图分类号】R74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2-0027-02The frontotemporal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cerebral hemorrhage, 246 cases of soft channel technology analysis Wen-le wangInstructor in shandong province people's hospital neurosurgery, 262400【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minimally invasive soft channel technology clinical experience and curative effect for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246 cases of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treated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soft channel techniques in patients with clinical data.Results Of 246 cases, fluent speaking and written GOS score to restore 106 cases, 51 cases of residues, heavy residual 43 cases, 9 cases of plants survival, 27 cases of death, mortality is 11%.Conclusion Soft channel of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 to treat hypertension cerebral hemorrhage patients with a simple, effective, economic and less pain, suitabl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in basic-level hospitals.【keywords】 Soft channel of minimally invasive cerebral hemorrhage高血压脑出血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神经外科急危重症病,发病快,病后致残率及死亡率高。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目的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收治的8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及对照组42例。
观察组采取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10%,观察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要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要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共出现并发症3例(7.14%),对照组共出现并发症9例(21.4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较好,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the minimally invasive intracranial hematoma removal technique in treatment of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84 cases of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from May 2013 to May 2015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42 cases of observational group and 42 cases of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intracranial hematoma removal technique,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hematoma by craniotomy,compared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al group was 97.62%,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ontrol group was 88.10%,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5);The operation time of the observational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amount of bleeding during the operation was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re were 3 cases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al group,and 9cases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observationa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具有可比性。
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1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微创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13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微创清除术,对照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8%,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70ml13例。
壳核出血18例,丘脑出血16例,脑叶出血11例,外囊出血15例,内囊出血11例。
对照组68例,男42例,女26例,年龄43~75岁,平均(65.1±4.6)岁。
出血量30~50ml21例,50~70ml34例,>70ml13例。
壳核出血17例,丘脑出血16例,脑叶出血13例,外囊出血13例,内囊出血9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出血量、病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①观察组:采取微创清除术治疗,患者局麻,ct确定血肿位置,颅内血肿穿刺针穿刺血肿中心,引流管引流液体,定时注射尿激酶,液化血肿,观察引流,ct复查血肿和水肿情况,确定拔管时间。
②对照组:采取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患者全麻,ct确定血肿位置,头皮直切,剪开硬脑膜,电凝止血,清除血肿。
2.2神经功能评分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得分为(13.1±4.8)分,对照组为(17.1±4.5)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并发症比较治疗组再出血1例,颅内感染2例,脑疝2例,并发症发生率7.0%。
对照组再出血4例,颅内感染5例,脑疝3例,并发症发生率1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属于急性脑血管病中的危重类型,起病急,预后差,对患者的重要脏器都会带来严重的损伤。
急性病死率达11%~30%[2],急性血肿的颅内占位及出血本身对脑及血管损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是危及患者生命的重要原因[3]。
脑出血临床研究进展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脑出血的临床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为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了新的希望。
一、脑出血的发病机制研究脑出血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目前认为,高血压是导致脑出血最常见的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脑小动脉壁发生玻璃样变性和纤维素样坏死,使血管壁变薄、脆性增加,在血压剧烈波动时容易破裂出血。
此外,脑淀粉样血管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抗凝或溶栓治疗等也可能导致脑出血的发生。
近年来,炎症反应在脑出血发病中的作用受到了广泛关注。
研究发现,脑出血后血肿周围会出现炎症细胞浸润和炎症因子释放,如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等,这些炎症反应会加重脑组织损伤。
同时,氧化应激、细胞凋亡、血脑屏障破坏等也在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脑出血的诊断技术进展早期准确的诊断对于脑出血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传统的诊断方法主要依靠头颅 CT 检查,能够快速明确出血的部位、范围和出血量。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磁共振成像(MRI)在脑出血的诊断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能够更敏感地检测出微量出血和微出血灶,对于评估脑出血的病因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一些新的生物标志物也被发现有助于脑出血的诊断和预后判断。
例如,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 蛋白等在脑出血后会明显升高,其水平与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三、脑出血的治疗进展1、内科治疗血压管理:控制血压是脑出血内科治疗的关键。
目前认为,对于收缩压在 150 220 mmHg 之间且无急性降压禁忌证的患者,将收缩压快速降至 140 mmHg 是安全有效的。
但对于收缩压大于 220 mmHg 的患者,应谨慎降压,避免血压下降过快导致脑灌注不足。
额颞开颅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69例临床分析研究策略
发表时间:2017-06-20T14:53:27.367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6期作者:李军
[导读] 额颞开颅对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作用明显,可充分清除脑组织血肿,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宜宾县人民医院四川宜宾 6446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额颞开颅对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作用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9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手术效果,探讨额颞开颅对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作用。
结果:对69例患者实施额颞开颅术治疗,全部患者血肿清除较好,对患者随访3~12个月,存活54例,占78%,死亡15例,占22%;对存活患者随访3~6个月后恢复情况Ⅰ级18例,占26%;Ⅱ级14例,占20%;Ⅲ级18例,占26%;Ⅳ级4例,占5.7%;无植物生存。
结论:额颞开颅对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作用明显,可充分清除脑组织血肿,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额颞开颅;重症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6-0106-02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疾病,而高血压脑出血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直以来是神经外科治疗的重点和难点,死亡率高达35%以上[1]。
目前,对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主要是采用手术疗法,如果非手术治疗,其预后不良,幸存者也大部分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失,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研究表明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额颞开颅术治疗效果较好,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基于此,对我院收治并接受额颞开颅术治疗的6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手术疗效的回顾性分析,具体报道见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9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男38例,女31例;年龄54~73岁,平均年龄(60.5±4.5)岁;高血压病程1~23年;临床表现:头痛呕吐24例,中度意识障碍12例,深度昏迷4例,不完全性偏瘫22例,完全性偏瘫7例;GCS评分:≥13分26例;;9~12分23例;6~8分16例;3~5分4例。
出血部位:CT检查提示血肿位于基底节区28例,其中左基底节区出血14例,右基底节区出血9例;皮层下脑实质出血3例;小脑出血3例;合并破入脑室者14例。
?
1.2 方法
69例患者均接受额颞开颅术治疗,18例患者于发病后6h内手术1,32例于发病后6~24h手术;16例患者24~72h内手术,3例患者72h 以后手术。
依据患者具体病情为其选择手术入路,经外侧裂、岛叶入路行血肿清除术,确定好手术入路方式后,于患者的大脑皮层做一切口,切口应抵达颞弓的重点部位,翻骨瓣并咬除蝶骨,在手术操作视野下剥开侧裂蛛网膜,注意保护侧裂血管的完整性,充分暴露岛叶部分,切开岛叶部分后,深入1cm,进入血肿腔内,清除血肿凝块并进行止血,冲洗干净后,为其常规放置引流管。
对脑疝、瞳孔散大患者采用骨瓣减压术,其余均采用颞肌下减压术。
1.3 术后处理
严密观察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变化,监测颅内压、控制脑水肿,防止颅内压增高引起继发性闹损害;严密观察引流情况,于术后24h复查头颅CT,了解血肿残留情况。
1.4 疗效判定
对患者术后进行随访,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LD)分级:Ⅰ级为恢复日常生活自理,Ⅱ级为部分恢复日常生活自理,Ⅲ级为需要人照料,可拄拐杖行走,Ⅳ级为卧床,但意识较为清醒v级为植物生存状态。
2.结果
对69例患者实施额颞开颅术治疗,全部患者血肿清除较好,对患者随访3~12个月,存活54例,占78%,死亡15例,占22%;对存活患者随访3~6个月后恢复情况:Ⅰ级18例,占26%;Ⅱ级14例,占20%;Ⅲ级18例,占26%;Ⅳ级4例,占5.7%;无植物生存。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大多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病情都比较危重,部分患者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脑疝,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
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主要是采用手术疗法,传统的手术方法主要是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虽然该种手术方法对患者病情治疗有一定效果,但该种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病程长、费用高等缺点,让很多患者及家属难以满意[3]。
以往的临床手术结果已经证实,要想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最重要的就是清除血肿,临床上较为多用的就是锥颅血肿冲洗引流术以及额颞开颅术,两种术式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锥颅血肿冲洗引流术血肿清除并不完全,预后生活质量难以提高,而额颞开颅术在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优势在于,在进行手术时,临床医师可以充分利用患者大脑的生理结构特点,采用显微技术避免对侧裂血管造成损伤,保证手术效果。
在临床手术上多选择颞前和额上入路,主要是因为颞叶前部和额叶上部基本上为功能哑区,从该处进入血肿腔,比颞中回入路,能降低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损伤,为患者后期肢体功能恢复创造条件。
综上所述,额颞开颅对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作用明显,可充分清除脑组织血肿,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苑亚东,孟阳,靖明.微创颅内血肿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02:71-73.
[2]曲新国,罗俊杰.额颞小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2:2449-2451.
[3]唐海军.微创开颅手术与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1: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