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鲁滨孙漂流记》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33.65 KB
- 文档页数:2
《鲁滨孙漂流记》学案《鲁滨孙漂流记》是一部著名的冒险小说,讲述了一个探险家在海上遭遇风暴后漂流到一个荒岛,孤立无援,最终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勇气成功生存下来的故事。
这部小说不仅带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还启发了我们对生存智慧和求生技能的思考。
以下是本书的学案,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和探讨这部经典作品。
1. 小说背景《鲁滨孙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出版于1719年。
小说的背景设定在17世纪,通过主人公鲁滨孙的视角,展示了当时英国探险家的生活和精神面貌。
小说融合了冒险、求生和人性主题,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2. 主要人物- 鲁滨孙:一个勇敢而聪明的年轻探险家,被风暴卷入海中,最终漂流到一个荒岛,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存意志和智慧。
- 星期五:岛上的土著原住民,成为了鲁滨孙的朋友和助手,共同面对困境,一起生存下去。
3. 内容梗概鲁滨孙在一次探险中遭遇风暴,最终漂流到一个荒岛。
在岛上,他克服了种种困难,学会打猎、建造简陋的住所、种植粮食,和星期五一起度过了许多困苦的日子。
最终,他们借助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建造了一艘脱离荒岛的小船,成功逃离孤岛,重返文明社会。
4. 主题探讨- 生存与求生:小说展现了人类在极端环境中的求生本能和生存智慧,启发人们对生活的思考。
- 友谊与合作:鲁滨孙和星期五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互相扶持,共同克服困难,表现出了友情与合作的重要性。
- 自助与自救:主人公靠着自己的努力和聪明才智,最终成功生存下来,体现了自助自救的信念和勇气。
5.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鲁滨孙漂流记》,读者能够:- 了解小说的背景和主要人物,理解故事情节及主题内容;- 感受主人公的勇气和智慧,思考在困境中如何应对挑战;- 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对文学作品的文学鉴赏能力。
6. 学习方法- 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原著,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节发展;- 讨论小说中的主题和人物性格,探索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 进行思考与写作,结合自身经历和观点,审视生存与友谊的重要性。
16《鲁滨孙漂流记》学习内容:16《鲁滨孙漂流记》学习目标1.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
2.关注人物命运,体会鲁滨孙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
4.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在逆境面前勇敢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5. 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阅读适合他们程度的外国名篇名著。
6. 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力),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学习重点教学重点是了解名著大意,体会人物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欲望。
学习难点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学习时数:一课时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导入定向:生存,是人生第一需要。
谋生存,应该是每个人最起码的本领。
同学们在人类生存竞争激烈的时代,将怎样学会生存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鲁滨孙漂流记》,这是著名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漂流记》的梗概和节选,会给同学们很大的启示,你会从中悟出什么道理呢?二、自学体验:1.学生借助字词典和文下注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读课文,用笔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如:蓄养:圈养:教化:知足安命:聊以自慰: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聆听学生是否读准了字音,是否读通了句子,并及时地单个指导。
3.教师重在对学生读书习惯的指导(不动笔墨不读书)。
4.默读课文,鲁滨孙漂流到荒岛上,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5.主人公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奇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交流展示三、合作展示:1.再读课文,利用上下文意思或小组互助自主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小组交流自学体验的几个问题,意见不同的小组合作归纳总结,并选派代表汇报交流。
3.教师若对学生的汇报交流觉得不完整或有误,及时引导点拨,直到妥当为止。
四、归纳提升: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读得通顺。
2.找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让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再做朗读指导。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导学案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导学案第【1】篇〗《鲁滨孙漂流记》教案学习目标:1、阅读小说,了解主要内容,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深刻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感受。
2、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3、思考并说出这本书对于自己的意义和收获。
课前谈话:同学们都读过哪些整本的书?你有什么好的读书方法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好词好句,读书时间管理,默读边读边思考,查相关资料,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
)一、《鲁滨孙漂流记》的主要内容同学们,前一段时间,大家跟着武老师学习了第16课《鲁滨孙漂流记》的梗概和精彩片段,听说大家都看过了这本书是吗?请简单地用一两句话回顾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二、这本小说中的主人公鲁滨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老师给你5分钟的时间把关键词写下来,并想一想,也可以翻翻书,他为什么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
他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吗?(鼓励学生关注细节,联系自己去谈。
)三、同学们能把这本书读到这样的程度,真是让刘老师十分惊喜。
那么,大家在读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感兴趣的话题、困惑的问题想和大家探讨的?老师也有两个感兴趣的话题想和大家聊一聊:1、鲁滨孙这样的人生幸福吗?冒险和安定哪个更重要?2、鲁滨孙面临绝境时靠什么度过?这对你来说有什么意义?四、示范讨论讨论之前呢,我们还可以讨论一下我们怎么“讨论”?因为“讨论”也是一门学问。
先请一个小组示范一下,我来当组长,谁愿意当我的组员?开始讨论了,我们先做什么呢?(回忆梳理问题)问题挺多,我们先围绕“鲁滨孙这样的人生幸福吗?冒险和安定哪个更重要?”这个问题来讨论吧!谁先来说?你觉得鲁滨逊的人生幸福吗?如果他不冒险会过上怎样的生活?你认为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的?你认为冒险和安定哪个更重要?一个幸福的人,他在任何环境都会感到幸福。
幸福不是取决于你的生活状态,而是取决于你的心态。
《鲁滨逊漂流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2、掌握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经历,分析其人物形象。
3、理解作品所传达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4、学习鲁滨逊的生存智慧和坚韧精神,培养自主、自立、自强的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梳理鲁滨逊在荒岛求生的经历,理解其面临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2)分析鲁滨逊的性格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他生存的影响。
2、难点(1)探讨作品的主题和现实意义,思考如何将鲁滨逊的精神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理解小说中宗教元素对人物和情节的作用。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丹尼尔·笛福(1660 1731),英国小说家。
笛福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他的作品多以个人通过努力,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战胜困难为题材。
2、创作背景这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1704 年,苏格兰水手亚历山大·塞尔柯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南美洲大西洋中的安·菲南德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
笛福以塞尔柯克的传奇故事为蓝本,结合自己多年的海上经历和对社会的观察,创作了《鲁滨逊漂流记》。
四、学习过程1、初读感知(1)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阅读小说,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
(2)在阅读过程中,记录鲁滨逊在荒岛上经历的主要事件,并尝试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梳理。
2、深入探究(1)鲁滨逊在荒岛上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例如,食物短缺、住所简陋、孤独寂寞、疾病威胁等。
他通过打猎、种植庄稼、建造房屋、驯养动物等方式解决了生存问题;通过写日记、回忆过去等方式缓解孤独。
(2)分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
从他的行动、语言、心理等方面入手,思考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比如,勇敢坚毅、聪明机智、乐观积极、勤劳能干等。
(3)探讨作品的主题。
思考这部小说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是对人类勇敢探索、顽强生存的赞美,还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亦或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3、小组讨论(1)分组交流自己对上述问题的理解和看法。
16鲁滨孙漂流记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讲述课文故事。
3.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木求生存的非凡经历,感悟要想生存,就得自己想办法创造条件的道理。
教学方法:自学法、讨论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生存,是人生第一需要。
某生存,应该是每个人最起码的本领。
同学们将面临人类生存竞争激烈的时代,怎样学会生存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鲁滨孙漂流记》(板书课题),这是著名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漂流记》的缩写。
会给同学们很大的启示,你会从中悟出什么道理呢?二、自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1.读一读课文前“阅读提示”,给自己确定阅读目标。
组织交流一下。
(知道鲁滨孙漂流到荒岛以后,在严酷的生活面前,是怎样战胜重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
)2.自己认真读课文。
读准带注音的字的字音;边读边记内容,练习讲课文里的故事。
读一遍记不下来,再读一两遍。
3.小组讲故事。
一人讲,其他同学补充。
三、重点研读细读第2—8自然段,知道鲁滨孙战胜了那些困难。
1.自读自悟,思考:鲁滨孙战胜了那些困难?是怎样战胜的?画出有关句子。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教师帮助从“食物、住所、安全、孤独”几方面进行归纳。
四、谈体会,感悟谋求生存的道理从鲁滨孙战胜种种困难的非凡经历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学生交流,教师酌情点拨。
(要有生存的勇气,积极想办法,改善生存环境。
)五、推荐原作,拓展阅读英国作家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是世界著名的长篇小说,情节曲折,向来拥有众多可读者,有兴趣的话,可以找原作读一读,情节将比克文协的更具体、更有意思。
板书设计:16鲁滨孙漂流记不畏艰险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教学反思《鲁滨孙漂流记》故事内容是鲁滨孙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到荒岛,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生活了二十多年。
为了使学生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鲁滨孙在荒岛上独立生存的非凡经历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
我特别设计了让学生熟悉鲁滨孙战胜各种困难的经历的环节。
关于《鲁滨孙漂流记》教案(精选16篇)《鲁滨孙漂流记》这篇课文讲的是鲁滨孙在荒岛上战胜了各种困难,顽强生存下来的精神,使他成为一个英雄的象征。
店铺今天为大家带来《鲁滨孙漂流记》教案,一起来看看吧!《鲁滨孙漂流记》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复述故事。
2、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文章第二至八自然段是重点、难点(一)重点、难点了解鲁滨孙到荒岛后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体会他勇敢无畏的精神。
(二)疑点鲁滨孙在岛上如何处理吃、穿、医病难题的?(三)解决办法重难点通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加以点拨解决,疑点通过教师补充有关背景知识解决。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板书课题:鲁滨孙漂流记。
解题:“漂流”什么意思?(随着水浮动)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自由发挥,最好根据课文内容) 同学们,你们看过《鲁滨孙漂流记》的原著吗?有谁能告诉我这篇长篇小说的作者是谁?(板书:英、笛福。
请同学介绍笛福的有关资料)2.本文是书的缩写,鲁滨孙是书中的主人公,他在一次航海事故中漂流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种种困难,历尽磨难,生活了28年之久,最后终于获救回到了英国。
3.荒岛,大家可能只在电视、电影里见过。
你能想像一下荒无人烟的小岛是怎样的吗?用自己的话来描绘一下。
注意“荒岛”的“荒”字。
(荒凉凄苦的)4.刚才同学们通过想象,自己描绘了一幅荒岛风景图,真的是很荒凉,很艰苦。
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鲁滨孙来到的是一个怎样的荒岛。
请9位同学接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思考以下问题:a)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时间顺序)b)课文讲了哪几件事?(5件: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包括了鲁上船寻宝]、养牧种植、救“星期五”为伴、回到英国。
同学回答时板书)5.课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个荒岛:没有名字、没有人居住,到处都是乱石野草。
《鲁滨孙漂流记》教案设计与反思(精选6篇)《鲁滨孙漂流记》设计与反思篇1学习目标a.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鲁滨孙在严酷的生活面前,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
b.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
c.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中感悟人生的真理,并乐于阅读外国名著。
重点难点1.整体把握故事内容,能够有感情地复述这个故事,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叙述故事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
2.了解鲁滨孙在荒岛创造条件、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感受鲁滨孙面对困难自强图存的顽强精神与毅力。
3.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培养在逆境面前勇敢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教具准备故事梗概录音。
自学指导:(一)随课文录音浏览故事梗概内容,自主扫除字词障碍,边听边思考:1.鲁滨孙漂流到一个怎样的荒岛上,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解决的?从中你体会到鲁滨孙有什么样的性格,你是从哪看出来的?2.作者按顺序记叙了鲁滨孙、的情节。
(填小标题)6分钟后全班汇报,比一比哪组汇报得精彩,酌情加星!(二)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鲁滨孙漂流记》的精彩片段,边读边画出你觉得写得精彩的句段,小组内谈谈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并讨论你认为鲁滨孙能在孤岛生活20多年,靠的是什么?4分钟后比一比哪组汇报得好一、谈话导入:每个人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都有不同,像我国古代的陶渊明在官场失意后在《桃花源记》中表达了想过那种“阡陌相通,鸡犬相闻”的怡然自得的生活,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中的人物却喜欢航海的冒险,这就是英国作家笛福的作品《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人物。
这篇文章是英国乃至世界文学的小说经典之作,下面谁来介绍一下作者或写作背景呢?(略)在预习中同学已经很好地读过课文了,那么谁来简单说一下这篇小说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略)好,下面就让我们来具体感受一下鲁滨孙是怎样在恶劣的环境下顽强地生存下来的吧!二、1.出示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一),学生准备好纸笔,听录音,画指导中出现的问题。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6课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_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6课《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
包括快速阅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信息、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
2.知道《鲁滨孙漂流记》小说的梗概,品读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3.通过讨论交流方式,学会理解鲁滨孙在荒岛遇到的困境,分析鲁宾孙如何一一解决问题,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并且学会一定的求生技能。
学习重点难点:在快速阅读中培养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能初步把握人物形象,学习鲁宾孙积极向上的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课文录音、电影视频、课文插图,复印文字片段。
教学过程:课前与学生探讨读过的或知道的名著。
一、搜索积累,警句导入:名著,记载着社会发展和人类苦乐善恶。
人一生精读几部名著,会提高文化品味和自身修养,完善自我人格魅力,铸造内心世界和情感,关注真正的价值和真实生活。
经典的魅力会在我们的精神和人格上产生一种超越、一种支撑和一种理性的沉淀。
让我们阅读经典,在那些历久弥新的文字里体会别样的人生,接受一份来自岁月的默默关怀。
我们今天要学习就是一个这样的故事《鲁滨孙漂流记》。
(师书写板书)笛福(约1660-1731),英国作家,晚年开始发表海上冒险小说、流浪汉小说和历史小说,是“英国和欧洲的小说之父”,对英国小说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同时,他也是“英国报刊文学之父”,是英国小说走向平民化的关键人物,为英国文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他的代表作《鲁滨孙漂流记》更是他蜚声世界文坛。
3.怎么样,喜欢他吗想不想读读他的作品(生说)二、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1.下面,过渡:现在就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梗概部分,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说)2.交流读书情况。
过渡:生活需要经历风雨,才能见到灿烂的阳光;学习也同样需要经历考验,才能品尝到知识的甘甜。
谁愿意向大家展示自己(先让两个同学说说这部小说的大意并且询问大家是否同意但并不急于下结论)3.老师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小说重要内容。
16.《鲁滨孙漂流记》建议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字词,了解笛福及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
2.概括蕴含的思想感情,把握作品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的写法。
3.引导学生理智、辩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和挫折,培养积极、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
【学习重点难点】1.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理清心态变化历程,体悟其中蕴含的理智思辨的人类精神。
2.理解身处绝境的鲁宾逊行为的意义。
【知识链接】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这部小说。
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板书: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
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
但笛福塑造的鲁滨孙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
【课前预习案】方法指导:利用工具书,自主学习完成。
一、读熟课文:自学并摘录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谈论话题:以《我眼中的鲁滨孙》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三、提出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与同学们探讨?四、知识链接:找整部作品读一读。
【课堂探究案】方法指导:1.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2、质疑释疑,大胆发言。
3、读悟结合。
谈论话题:朗读精彩片断,从课文看“我眼中的鲁滨孙”一、学生导入,明确目标用学生之口抛出学习话题,明确目的,先声夺人,拉近师生、文本的距离。
二、小组合作,交流感悟本课谈论话题为“我眼中的鲁滨孙”。
老师从学生的预习案中搜集与整理一些有价值的或大家质疑的问题,作为学生思考与谈论话题的引子,再围绕话题来交流。
小组交流要求人人参与,将各人有价值的发言简洁地记录在小黑板上,既方便老师全盘掌握学情,又能使学生互相提示,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16*《鲁滨孙漂流记》学案
【学习目标】
1.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
2.关注人物命运,体会鲁滨孙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
【学习重点】
阅读课文,体会鲁滨孙在严酷环境中的心里的斗争,体会他身处绝境能知足安命、勇敢地生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
【自主学习】
一、新知预习
1.我搜集到了有关《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的资料。
2.我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
3. 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帐篷一()轮船
一()海风一()围巾
一()山羊一()荒岛
一()破帆一()火柴
一()星星一()火光
一()拖鞋一()墙壁
二、课堂探究
1.默读梗概,概括写出鲁滨孙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2. 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鲁滨孙精神”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并把相关的语句摘抄下来。
三、延伸提升
请你结合具体的事情谈谈对鲁滨孙的了解。
用“从……看出鲁滨孙是……的人”来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