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中友好关系及经济合作
- 格式:pdf
- 大小:123.39 KB
- 文档页数:3
中日友好更利于两国人民中日两国有着两千余年的交往历史。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多数时期两国人民和睦相处,与亚洲各国人民一道,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东方文明。
虽然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中国政府始终把维护和发展中日睦邻友好关系作为长期国策,置于对外关系的重要地位,并一向认为,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两国人民,而且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我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正确的对日方针、政策,推动了中日友好关系的渐次发展,从中显示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及至我国即将上任的新一代领导人高度重视对日关系以及高超的外交艺术和深邃思想。
我国领导人无数致力于中日友好关系的论述昭示我们:中日友好关系是长远的,不能因为一时的波动而否定两国长远的友好关系.中日也应是友好的、稳定的邻居关系。
发展中日友好关系是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事业,任何一方的政府都不应忽视它,更不能破坏它,任何忽视、破坏中日友好的行为归根到底是违背了中日人民的长远利益。
在过去100多年,中日有过极为不幸的历史。
两国在地理上离得很近,即使在和平时期也难免磕磕碰碰,产生各种矛盾。
为了维护我们这块地区的稳定,以利于两国乃至本地区发展,我们应特别注意尽量化解矛盾而不要激化矛盾。
值得警惕的是,日本少数右翼正在有预谋、有步骤地破坏中日关系,他们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地妄图激化中日两国和人民之间的矛盾,甚至妄图激化对方国家内部的矛盾,以达到煽动两国走向对立和冲突的险恶目的。
我们决不能让中日关系被日本右翼牵着鼻子走,复交以来的经验教训越来越证明邓小平的一个精辟论断的正确性:“对一小撮不甘心中日友好的人,唯一的办法就是用不断加强友好、发展合作来回答他们。
”可以说,惟其中日关系出现困难,才更需要发展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流,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
在对待中日关系的问题上,中国一直是人们学习的榜样。
而日本历代政府中一直有人在刻意回避历史,不敢勇于承认错误。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内容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两国政府于1978年8月12日签署的一项重要条约。
该条约的签署标志着中日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和和平友好的开启,对于维护亚洲地区的和平稳定和促进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具有重要意义。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条约确认中日两国之间的和平共处原则。
条约明确规定,中日两国将在和平共处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互不侵犯对方的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对方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
这一原则的确立为两国之间的和平相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条约规定了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
根据条约的规定,中日两国将加强经济合作,促进贸易往来和投资合作,共同推动两国经济的发展。
同时,两国还将加强文化交流,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推动两国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第三,条约强调了两国之间的历史问题。
条约明确规定,中日两国将在历史问题上相互尊重,不干涉对方的内政,不进行互相指责和批评。
同时,两国还将加强历史教育,推动两国人民对历史的正确认识,避免历史问题对两国关系的干扰。
最后,条约规定了两国之间的安全合作。
根据条约的规定,中日两国将加强安全合作,共同维护亚洲地区的和平稳定。
两国将加强军事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恐怖主义、海盗活动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推动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署对于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条约的签署标志着中日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和和平友好的开启,为两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同时,这一条约的签署也为亚洲地区的和平稳定和繁荣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署并不意味着两国之间所有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历史问题、领土争端等仍然存在,需要双方继续进行对话和协商,寻求妥善解决的办法。
只有通过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方式,才能够实现中日两国关系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总之,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署是中日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中日关系是今天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亚洲和世界拥有重大影响的中日两国发展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不仅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也是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的重要因素。
但是遗憾的是,2001年中日关系中再次发生了历史教科书问题、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李登辉访日问题等严重损坏中日关系政治基础的事件。
同时,在经贸领域也发生了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最为严重的贸易摩擦;在安全合作方面双方互不信任,彼此警惕。
那么今后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将会如何呢?早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毛泽东就指出,“要把帝国主义政府和这些国家的人民区别开来”。
新中国成立之后,周恩来也明确地表示,“中日两国人民永远地友好下去,这是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这是共同的,没有冲突”,“中日两国关系,从根本上说必须建立在两国人民友好的基础上”。
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又指出:“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口号,代表了我们大家的理想。
应该说,这个口号三十多年前就提出来了,不是今天提出来的,更不是某一个人提出来的,是中日双方提出来的。
”[1](P.231)2000年5月20日江泽民主席在会见日本“2000中日文化观光交流大会使节团”主要成员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推动两国友好合作不断发展,不仅符合两国人民及子孙后代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中日友好归根结底是两国人民的友好。
”[2](P.3)显然,江泽民关于中日友好的论述,同党和国家的第一代、第二代领导人关于中日友好的论述和见解是一脉相承的,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第一代、第二代领导人关于中日友好的指导思想所作出的新发展。
其中,特别是“中日友好归根结底是两国人民的友好”这句话告诉我们,不管中日两国关系中出现什么样的变化、曲折和风波,甚至一时影响到两国人民之间的情绪,中日两国人民要求“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殷切愿望和发展趋势绝不会出现根本的改变;只要抓住了“两国人民的友好”这个根本,就可以相信任何企图破坏中日友好的力量,最终是不会得逞的。
当前中日关系对两国经济的影响申报人:邸刚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四日摘要中国和日本古有渊源且两国毗邻,在两国的发展中必然存在政治、经济与文化联系。
两国的关系也一直时好时坏,经常因为领土主权等问题发生摩擦。
中日两国关系紧张将引起多种连锁反应并影响两国的方方面面。
鉴于此,本文以经济角度切入来研究中日关系的变化对两国经济的影响。
从中日两国的进出口贸易状况,中日间贸易往来,中日两国的相互投资等方面,揭示了两国间经济的重要性。
中日两国互为其进出口贸易的重要伙伴,两国的经济合作性远大于竞争性。
若中日局势紧张化,将对中日双方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发展带来极大影响。
关键词:中日关系;经济现状;经济联系;经济相互影响AbstractChinese and Japanese ancient origin and two adjac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both countries hav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links.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has been Hershey’s bad, often because of territorial sovereignty issues such as friction. On the tens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will cause a variety of chain reaction and the effect of both aspects.In view of this, based on the economic perspective to the study of Sino-Japanese relations changes on their economic effect. From Japan '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situation, in day trade, Japan-China mutual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reveals the importance of. In Japan for the import and export trading partner, the economic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re far greater than the competition. If Sino-Japanese tensions, the bilateral trad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rings great influence.Key Words:Sino-Japanese relations; Economic situation; Economic ties; Economic interaction目录1.研究背景介绍 (1)2.中日两国经贸关系现状 (2)2.1中日两国经贸关系现状 (2)2.1.1中国出口贸易情况 (2)2.1.2日本经济现状 (4)2.2中日两国经济关系表现 (7)2.2.1中日贸易相互依赖 (7)2.2.2中日贸易互补性强 (8)2.2.3中国经济发展对日本贸易影响巨大 (10)4影响中日经贸关系的重要事件 (10)4.1日本教科书事件 (10)4.2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 (11)4.3钓鱼岛事件 (11)5中日关系紧张对两国经济的影响 (13)5.1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13)5.1.1日本出口将面临沉重打击 (13)5.1.2日本汽车、机电、旅游等行业将失去部分中国市场 (13)5.1.3日本部分战略资源的供应将会受到影响 (14)5.2中国经济的影响 (15)5.2.1对出口的影响 (15)5.2.2对电子、汽车等行业生产的影响 (15)5.2.3对外商投资的影响。
中日关系简述引言:冷战结束后,特别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国际形势和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都取得了迅速的发展,这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中日双方已确立了在21世纪“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但是遗憾的是,2001年中日关系中再次发生了历史教科书问题、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李登辉访日问题等严重损坏中日关系政治基础的事件。
同时,在经贸领域也发生了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最为严重的贸易摩擦;在安全合作方面双方互不信任,彼此警惕。
那么今后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将会如何呢?中日关系的现状:1、不断发展的两国经贸关系。
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有中心地位,对于整个中日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从现状看,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
在贸易方面,日本已连续11年保持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对日本来说,中国也是位居前列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
回顾战后以来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人们可以看到,经济合作推动了整个中日关系改善。
在漫长的历史年代,贸易合作通过民间渠道不断得到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最终经过了长期积累得到了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并最终促成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70年代两国关系正常化以后,在第一个关键时期,经济关系,尤其是其中的贸易往来都起到巨大作用,推动中日关系健康发展。
即使在中日两国之间出现政治方面的交涉,甚至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时,经济合作也在不断发展,并且成为改善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
但是两国经济关系的加深未必就提高了两国政府和国民之间的相互信赖度,事实证明,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只是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因为其间还存有政治关系的"反弹力"。
2、陷入迟滞的中日政治关系。
这一点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近几年中日之间一直没实现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的互访,这对于两个近在咫尺的国家来说是不正常的。
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近年来,中日两国之间的战略互惠关系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为进一步深化双方的合作,共同推动两国关系迈上新台阶,中日双方于XX 月XX日在XX市举行会谈,经过友好、深入的讨论,达成了以下共识,并发表本次联合声明。
1.致力于和平与稳定中日双方重申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将和平作为共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双方将继续加强高层互访,拓宽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文交流,以建立更加牢固的互信关系。
双方将积极探索建立战略互信机制,加强军事交流与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
2.促进经济合作中日双方认识到经济合作是两国关系的重要基石。
双方将加强在贸易、投资、金融、科技和创新等领域的合作,推动双边经贸关系朝着更加平衡、稳定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双方将积极探索建立更加开放、透明和稳定的贸易和投资环境,促进双向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3.加强人文交流中日双方重视人文交流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拓宽人文交流渠道。
双方将加强教育、文化、体育、旅游等领域的合作,推动两国民众更好地理解和认知对方国家。
双方将继续开展青年交流项目,增加青年人才的互访交流机会,促进两国友好关系的持续发展。
4.加强科技创新合作中日双方将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推动双方在科技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深化。
双方将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
双方将探索建立科技创新合作平台,推动双方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5.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中日双方认识到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将加强在全球治理问题上的合作。
双方将推动国际组织改革和建设,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主义体系,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和有效的方向发展。
双方将加强在气候变化、环境保护、反恐怖主义等重大议题上的协作,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双方还就其他一系列问题进行了交流,并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进行了意见交换。
中日双方一致认为,两国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也有利于地区和平与繁荣。
就目前中日关系的现状及其解决谈谈自己的看法一、中日关系的现状(1)不断发展的两国经贸关系。
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有中心位置。
对于整个中日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从现状看,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
回顾战后以来的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人们可以看到,经济合作推动整个中日关系改善。
尤其是其中的贸易往来都起到巨大作用,推动中日关系健康发展。
事实证明,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只是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2)写入迟滞的中日政治关系。
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恣意窜改教科书、钓鱼岛事件等种种事件的发生都可能将两国的关系推向深渊,而日本多次申请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会的举动更是遭到了国人的极大反感,可以说中日关系是现今中国外交事务上比较麻烦并且难以处理的问题。
中日关系出现如此复杂的局面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而其中最主要的还是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按照这样的速度在继续发展下去,不出几年,中国就会超过日本。
这让日本产生了不平衡感,由此影响,日本对中国的心态日趋复杂,他们既看重中国的广阔市场,希望从中国的迅速发展中得到实惠,有心存疑惧。
这种复杂心态使得日本当局在对华合作的同时,试图从多方面对中国的发展加以防范和牵制,以达到阻碍中国超越日本的目的。
二、中日关系的解决下面就我个人的观点,浅谈我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1)历史的认知问题。
这是中日关系中最敏感的政治问题。
日本不顾历史,擅自修改历史教科室,忽略日本侵华的历史事件,及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等,对中日的关系造成了严重的干扰。
(2)台湾问题。
中方关于日台关系的立场是明确的,坚决反对进行各种形式的官方往来,坚持一个中国,并要求日方承诺台湾不包括再日美安全合作范围之内。
(3)钓鱼岛问题。
钓鱼岛是台湾岛的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和台湾一样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厚非的主权。
(4)日美安全合作问题。
日美强化安全合作的新体制就位后,对我国造成相对威胁。
中日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与协调近年来,中日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与协调逐渐得到加强和拓展。
作为两个重要的亚洲大国,中日之间的合作对于地区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中日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与协调,并分析其挑战和前景。
一、经济领域合作中日经济关系一直是两国合作的重点领域。
随着两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互补性的增强,双方在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深。
中日作为亚洲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经济合作的稳定与发展有助于地区内外的繁荣与经济安全。
在贸易方面,中日两国一直是重要的贸易伙伴。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数据,中日贸易额占到了双方对外贸易总额的相当比例。
同时,中日之间的投资也在不断增长,各类产业合作逐渐扩大,共同推动了两国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此外,两国在金融方面也有一定的合作与交流。
例如,两国的中央银行之间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加强了两国之间的货币流动和金融稳定。
这对于加强亚洲地区的金融合作与风险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二、安全领域合作在安全领域,中日之间的合作与协调也逐渐得到加强和深化。
两国都面临着来自地区和全球安全挑战的共同压力,因此在共同安全问题上的合作与协调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在反恐怖主义与打击跨国犯罪方面,中日两国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例如,在情报交流、打击犯罪网络、边境安全等方面加强了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
其次,中日在维护海洋安全与稳定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的合作。
两国都是以海洋为基础的国家,海洋安全与稳定关系到双方的共同利益。
因此,中日加强了海上合作,例如联合巡逻、共同演习、海上救援等活动,以应对海洋灾害和海上安全风险。
此外,中日两国还在联合国维和行动、军事交流、防灾减灾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合作,共同应对地区与全球安全挑战。
三、文化与人文交流合作除了经济和安全领域,中日两国在文化与人文交流方面也有一定的合作与交流。
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有助于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为促进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于津平浅析中日经济合作关系的前景[内容提要] 在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国际背景下,加强中日经济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日两国是东亚的经济大国,两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在双方的对外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由于发展水平的差异、历史问题及美国和政治等因素的存在,中日之间实现贸易自由化的道路依然十分坎坷。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日本经济的复苏,推动中日贸易自由化的力量将会进一步增加,但中日经济合作关系的前景不仅取决于两国经济力量的变化,而且取决于两国能否通过沟通和制度变迁实现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的跨越。
[关键词] 中国 日本 区域经济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代表了世界经济中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潮流。
大国之间的竞争正朝向区域集团间的竞争演化。
东亚是与北美和欧盟经济实力相当的世界三大经济板块之一。
尽管在东亚金融危机之后,东亚经济合作的步伐有所加快,但与其他两大经济板块相比,包括中日韩在内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进展相对落后。
中日两国是东亚的两个经济大国,中日经济关系的变化决定东亚区域经济发展的未来格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日本是世界上经济规模仅次于美国的发达国家。
市场规模的存在和要素禀赋的互补性特征决定了中日经济合作的巨大潜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中日两国在贸易和投资领域上的合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2004年中日贸易创造了历史上的最高纪录,中国已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在中国加入W TO之收稿日期:2005 02 20本文研究得到南京大学川良一优秀青年教师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于津平,南京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副教授。
后进再掀高潮。
然而,由于历史、政治、安全保障、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制约,缺乏宏观层次制度建设的中日经济关系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在全球高潮迭起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探讨中日两国经济合作关系的前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中日经济合作W TO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区域性贸易协定急剧增加,在所有的区域贸易协定中,半数以上为1995年1月之后所签订。
本地政治協商會議
2008年08月29日, 下午12時30分開始
於皇朝(Dynasty Club)
日中友好關係及經濟合作
佐藤 重和
日本駐港總領事
1.首先,我要衷心祝賀北京奧林匹克完滿結束,今屆奧運會舉辦得非常出色。
我認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契機,讓世界認識中國的各種面貌,也讓中國的民眾通過奧運認識到世界的多元性。
日本方面,福田總理和高村外相等,都出席了奧運會,日本民眾也整天追看著奧運節目。
我也觀看了許多精彩的比賽,不少讓我覺得很感動,留下深刻的印象,本來很想和各位逐一交流一下心得,可是現在也談不了那麼多;那就說一下在香港舉行的馬術比賽吧,這一次日本方面總共派出六位選手,參加馬術的全部三項比賽。
我自己也去了沙田觀看比賽,去做啦啦隊,充分感受到奧運會的獨特雰圍,享受了一段愉快時光。
2.在最近這幾年來,日中關係大為改善。
這碰巧跟我到香港就職的時期一致。
我大約是在2年前,就是在2006年9月份左右來香港上任,過了沒多久,當時的安倍總理就訪問了中國,這一次訪問就是所謂的「破氷之旅」,讓一直停滯不前的日中關係重新開始向前推進。
接著下來,溫家寶總理在去年4月訪日,進行「溶氷之旅」。
2007年9月,福田就任為總理後,隨即在年底前往中國,展開了「迎春之旅」;然後到了今年5月,胡錦濤主席歷史性訪問日本,進行了「暖春之旅」。
就像是三級跳比賽那樣的「hop, step, jump (單足跳、跨步跳、躍跳)」,而且從進展速度來看,還是一位相當優秀的運動選手的「hop, step, jump」哩。
胡錦濤主席訪問日本的時候,兩國首腦發表的聯合聲明,是一份值得高度評價,意義深遠的聲明。
特別是談到中長期的日中關係這一方面,兩國一致認為合作是唯一的選擇;同時,兩位首腦就雙方所面對的問題進行了坦率的對話,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共同努力,為亞洲以及世界創造更美好的未來,這一個大方向上面取得一致看法。
3.我們從民意調查中也可以明顯看到這個進展。
在這個月初發表的,由「讀賣
新聞」和「瞭望東方週刋」聯合進行的調查結果,中國民眾對和日本的關係,在整體上表示好感。
具體地細分的話,對現在的日中關係,評價為「良好的」佔67%,相對於評為「惡劣的」祇有29%,數字大多了; 還有認為「日本可以信頼」的佔了56%,而認為「不可以信頼」的則祇佔42%。
中國人對日
本的感覺明顯是變得比較肯定,讓人勇氣大增。
不過,日本國內對中國的感情,仍然沒有太大的好轉,這是一個問題。
同樣一個調查,在日本得出的結果是,認為日中關係「良好的」佔36%,「惡劣的」佔了過半數,有57%;
祇有19%的被訪者認為「中國可以信頼」,是三年來最低的,而認為「中國不可以信頼」的則佔了78%,是歷年最高的;特別是對中國加強軍備方面,不少人仍然感到憂慮。
不過,輿論的動向,很多時候是互相影響的,希望中國國內輿論對日本的觀感改善了,也連帶會讓日本國內輿論對中國的觀感有所改善。
以前,日中關係惡化的那個時候,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引起中國國內的反彈,中國各地紛紛發生反日示威;對日本要加入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一事,中國激烈反對;引致日本國內對中國感情惡化,就是這樣,兩國關係陷入了惡性循環當中。
直到三年前為止,日中關係基本上就是這個調子。
4.改善關係的重大要因,是雙方領導人的努力。
特別是胡錦濤主席,顯示出重
視對日關係的姿態,這是非常重要的。
福田總理也很努力,一向都致力發展日中關係。
日中兩國圍繞著東海問題,長期以來都未能解決,一直在進行嚴謹的交涉,今年6月,雙方終於就共同開發達成基本的協議。
如果沒有福田總理的領導,我相信要達成這個協議會相當困難。
5.不過,今後的日中關係相信也不會是那麼一帆風順。
兩國之間還有許多懸而
未決的課題;日本國內的政治情況也會影響到對外的關係。
然而,日中友好合作對雙方都有利,這個基礎是不會改變的,這也正是胡錦濤訪問日本的時候,發表的聯合聲明的基礎。
6.支持日中關係的基礎構造是日中之間的緊密經濟關係。
2007年的日中貿易額
達兩千三百六十億(2360億)美元。
這個數字並沒有包括日港之間的貿易額在內;也是首次超越了日美之間的貿易額(兩千一百四十億:2140億美元)。
目前,總共有兩萬兩千六百五十家(22,650家)日本企業在中國大陸經商,是繼美國企業(24,429家)第二個最多的國家;佔了在中國的外資企業8.2%,並且在中國創造了一千萬個就業機會。
2007年,日本對中國的投資總額約為三百六十億(360億)美元,僅次於香港、韓國,名列第三位。
最近由於中國的人工高漲、成本昂貴,也有部分企業轉向南亞等新的投資地區。
儘管如此,對日本來說,日本和中國的經濟非常重要,這一點是不會改變的。
相信今後發展的趨勢,假如單純以「廉價労工」進行「大量生產」的話,除了中國之外還會有很多其他的選擇,但是對將來日本的經濟,還是有必要和中國維持緊密的經濟關係,以各種不同的形式發展下去;相信在各個領域的企業會越來越重視和中國進行貿易和投資的策略。
7.日本經濟受到美國經濟和昂貴油價所影響,日本無奈地承認日本經濟進入了
稍為衰退的局面。
具體來說,輸出方面,特別是向歐美的輸出,基本上是趨向減少;輸出減少連帶企業的生產也會放緩。
物價上漲但收入卻沒有增加,越來越多民眾表示生活變得艱難了;看到這個情況,本月一日開始的福田新內閣,就以搞活經濟作為使命。
談到經濟的情況,不少人也對奧運以後的中國經濟感到憂慮而覺得比較悲觀,但是日本財經界,仍然對日本和中國發展經濟關係抱有很大期望。
據了解,中國現正在調整引進外資企業的政策,正逐步轉移為重視保護環境和資源;劃一稅制,取消內外差距;偏好轉移付加值高的技術等。
這個發展方向本身基本上沒有問題,長遠來看相信還會受到歡迎,但是在推行方面却出現了問題。
比方說,對改變計劃的過程不透明;
由於從公布計劃到實際施行,並沒有給予足夠的時間,使到制度上的改變來得太過突然;聽說這種做法,由於欠缺透明度以及對前景很難作出預測,引致損害到投資環境安定性的事例相繼發生,這些都會對商貿活動構成障礙,日本對此感到擔憂,希望中國能夠確保規條的透明度,並且迅速提供明確的消息。
8.我繼續期待香港在進一步發展和加強日中關係上發揮重要作用。
各種不同的
調查報告,都把香港評價為世界最具競爭力的都市之一。
香港擁有高透明度的司法制度、高效率的營商環境、健全的市場機制,同時也是中國的南大門,這些都是香港吸引日本企業的獨特優點;加上我剛才提到過的,面臨中國對外資政策的改變,日資公司在考慮如何應變上,我認為香港的存在以及和香港的關係今後會日益重要。
此外,對香港人來說,日本是最有人氣的旅遊目的地,今年上半年,到訪日本的香港旅客比前一年增加了36.7%,是目前最高的增長率;我也很高興知道,日本是最多香港人選擇為新婚旅行地點。
還有,去年,香港超越了美國,成為日本農水產品輸出最多的地區。
特別是,香港是大量購買日本高級水產的重要客戶。
香港具備許多讓日中關係朝前更進一步發展的積極因素,可以說位置非常重要。
而我作為日本的代表,派駐在這樣一個舉足輕重的香港,我也要像奧運會的運動員那樣,為日港關係、日中關係,繼續不斷地奮勇前進;我是日本總領事,也是運動愛好者,我一定會繼續竭盡全力,做好工作。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