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两国跨境经济合作区政策比较初_省略_中越凭祥_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为例_刘建文
- 格式:pdf
- 大小:458.72 KB
- 文档页数:4
一、引言 越南是中国山水相依的友好邻邦和好兄弟,也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境外第一站,地缘战略位置十分优越。
两国人民曾在为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战争中相互扶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相互借鉴和交流。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特别是中共十九大之后,中越两国的友好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地位,双方不断深化合作关系,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和“两廊一圈”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经贸、产能、跨境经济合作区等重点领域的创新合作,致力于构建中越利益共同体。
笔者根据相关理论和数据,以近年来中越两国经贸合作现状作为切入口,分析两国经贸合作中现状和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促进两国经贸合作深化的建设性建议。
二、中国与越南经贸合作的现状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后,越南积极响应倡议,并加入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作为与中国相邻的国家,中越两国凭借便利优越的地缘位置,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对接投资、出口、跨境合作和旅游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与收获,双方贸易额不断攀升。
1.投资方面状况。
自1986年越南启动革新开放以来,为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吸引外国投资,加速国内经济建设,促进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在制定和修改相关投资法律法案等政策制定方面作出了重大努力。
2016年1月越南国会通过了《关于修改和补充<投资法>第6条和附录4附条件经营的业务清单》的法案,其中汽车制造、组装和进口业务备受关注。
同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推动下,坚持进口与出口并重,加快实施积极的进口政策,持续带动世界经济发展。
正是在这样优越的投资环境下,中越两国不断调整和优化进出口商品贸易结构,逐步呈现出对越投资比重增长趋势。
据越南计划与投资部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前6个月,中国对越直接投资总金额8.4亿美元,高居越南外资来源地排名第六位。
其中包括价值总额3.3亿美元的新批投资项目163个;追加投资项目34个,总金额为1.9亿美元。
浅谈中越关系的发展内容摘要:1950年,中越建交,接下来60、70年代,中国作为越南的大后方,全力支持越南的抗法、抗美斗争,两国人民从此结下了深厚友谊,然而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成为了中越关系演变的分水岭,从原来的“兄弟”到后来的分分合合,打打停停,近20年来,通过双方不断努力,两国关系取得长足发展,但是近年来中越南海边境领土纠纷问题的升级,越南一度依附美国,抗争中国,导致两国关系出现紧张。
因此妥善处理南海领土争端,成了恢复两国关系的重大因素。
关键词:中越军事经济文化前景正文:在错综复杂的南海问题,中受各种因素影响,我国同南海关联国签定了《南海共同宣言》确定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政策,对稳定南海周边局势,发展同南海各国关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后中越关系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的推行,这些政治与经济间的互利互惠使我们似乎看到了和平解决南海争端的一线希望,也为中越关系的平稳发展创建了一个新的平台,两国都是当今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国家之一,加强合作,和平发展才是最好的出路。
一、中越关系的发展历程(一)中越的地域联系作为一个从小在中越边境长大的纯正壮族小伙,我有着非同常人的越南情节,其实中越边界之间一直没有具体的划定,只是按照传统的管辖范围来确定,时常出现一些小纠纷,但友好发展依然成为主流。
首先是地域上山连水依,其次边境地区有着共同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化,再次,在中越战争中,数位至亲在战争中牺牲,所以对于战争是无比的痛恨。
对于很多人梦想的走出国门,对我来讲是一步之遥,,越南,曾经是依附我国的一个番属,被中国历代王朝称之为南越或百越,延续千年,二战后越南国内开始统一,逐渐发展,伴随着两国关系的发展,也出现了领土的争端。
(二)中越争端随着越南国内开始统一,逐渐壮大。
羽翼渐丰的它们,夜郎自大、肆意挑衅中国,一场惨烈的自卫反击战过后,越军精锐损失怠尽,直接导致了如今越南国内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我军主动后撤施行仁义,各守边境,未强占越南一寸土地。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越边境地区边民互市贸易政策探讨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中越两国关系的不断加强,中越边境地区的边民互市贸易逐渐成为了双方经济合作的重要领域。
在这一过程中,边民互市贸易面临着一些政策上的限制和困难。
本文将对“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越边境地区边民互市贸易政策进行探讨,以期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促进双边贸易的发展。
一、中越边境地区的边民互市贸易现状中越两国地处东南亚地区,地理位置相近,边境地区的居民之间有着长久的交往和贸易往来。
尤其是中国云南省和越南的北部地区,其边境线长达1000多公里,这使得边境地区的边民互市贸易成为了双方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2019年中越边境贸易便利化实施情况报告》,中越边境地区的边民互市贸易规模持续增长,2019年中越两国边民互市贸易额达到128.80亿美元,同比增长17.7%。
而且,双方建立了多个边境贸易市场,如中国云南省的瑞丽市和越南的东巴市等,这些市场成为了边民互市贸易的主要交易场所。
中越边境地区边民互市贸易还带动了当地的小微企业和农产品的出口,为就业和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可以说中越边境地区的边民互市贸易在促进双方地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尽管中越边境地区的边民互市贸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政策上的限制和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关税和贸易壁垒:中越边境地区的贸易依然面临高额的关税和贸易壁垒。
尤其是部分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等传统贸易品种,由于贸易壁垒较高,导致了贸易成本增加,影响了边民互市贸易的规模和效益。
2. 跨境贸易的便利化程度不高:中越两国在边境地区的口岸建设和贸易便利化方面还存在不足。
货物的通关手续繁琐、时间长,加重了边民互市贸易的成本和风险。
3. 跨境支付和货币结算问题:中越两国的边境地区边民互市贸易中,支付和货币结算一直是一个难题。
由于汇率波动和结算方式不便等因素,导致了跨境贸易结算难题。
一、引言越南是中国山水相依的友好邻邦和好兄弟,也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境外第一站,地缘战略位置十分优越。
两国人民曾在为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战争中相互扶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相互借鉴和交流。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特别是中共十九大之后,中越两国的友好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地位,双方不断深化合作关系,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和“两廊一圈”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经贸、产能、跨境经济合作区等重点领域的创新合作,致力于构建中越利益共同体。
笔者根据相关理论和数据,以近年来中越两国经贸合作现状作为切入口,分析两国经贸合作中现状和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促进两国经贸合作深化的建设性建议。
二、中国与越南经贸合作的现状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后,越南积极响应倡议,并加入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作为与中国相邻的国家,中越两国凭借便利优越的地缘位置,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对接投资、出口、跨境合作和旅游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与收获,双方贸易额不断攀升。
1.投资方面状况。
自1986年越南启动革新开放以来,为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吸引外国投资,加速国内经济建设,促进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在制定和修改相关投资法律法案等政策制定方面作出了重大努力。
2016年1月越南国会通过了《关于修改和补充<投资法>第6条和附录4附条件经营的业务清单》的法案,其中汽车制造、组装和进口业务备受关注。
同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推动下,坚持进口与出口并重,加快实施积极的进口政策,持续带动世界经济发展。
正是在这样优越的投资环境下,中越两国不断调整和优化进出口商品贸易结构,逐步呈现出对越投资比重增长趋势。
据越南计划与投资部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前6个月,中国对越直接投资总金额8.4亿美元,高居越南外资来源地排名第六位。
其中包括价值总额3.3亿美元的新批投资项目163个;追加投资项目34个,总金额为1.9亿美元。
中越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政策支持作者:王德光樊艳红来源:《东南亚纵横》2017年第04期摘要:跨境旅游合作是目前国际旅游和边境旅游研究的热点,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与推进,跨境旅游合作愈显重要。
广西作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与越南有关省市开展跨境旅游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双方的跨境旅游合作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
本文以中越浦寨—新清跨境旅游合作区为例,分析中越跨境旅游合作区的建设背景、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旅游管理、健全沟通机制及相关财税支持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越南;跨境旅游;合作区[中图分类号] F590.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2479(2017)04-0090-04Abstract: Cross-border tourism cooperation is a hot topic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 and border tourism,With the practi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s, cross-border tourism cooperation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Guangxi as an important gateway of “the Belt and Road” enjoys a unique advantage in carrying out cross-border tourism cooperation with some provinces of Vietnam. There is also some certain foundation of Cross-border tourism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 This paper takes China and Vietnam Puzhai - Xinqing Cross-Border tourism Cooperation Zone as a case,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it also provides several policy suggestions such as improving tourism management, completing communication mechanisms, related finance and taxation support, and etc.Key Words: China;Vietnam;Cross-Border Tourism; Cooperation Zone跨境旅游合作区是一种在边境地区建立的跨国合作区,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好分属不同国家领土的整体旅游资源而进行的国家间合作或跨国企业间的合作,以实现跨境旅游资源整体开发利用,从而完成游客对旅游产品的完整消费①。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越金融合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不断推进,中越之间的经济合作日益密切。
作为两国之间重要的合作领域之一,金融合作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面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际金融风险的挑战,中越金融合作也面临着一些现状问题,需要及时提出对策,以确保合作顺利推进并取得实质性成果。
中越金融合作的现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金融市场开放度不足。
中越金融市场开放度相对较低,特别是越南的金融市场对外资的准入限制较多,这对中资金融机构在越南开展业务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二是金融监管法规不完善。
越南的金融监管法规相对滞后,对于一些新兴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的监管标准不够明确,这给跨境金融合作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三是汇率风险和市场波动。
中越两国的货币汇率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这给跨境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尤其是在资金结算和外汇风险管理方面。
四是信息不对称和信任不足。
中越两国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比较严重,这对于合作的开展和风险的控制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面对这些现状问题,中越金融合作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推动合作向深入发展。
一是加强政策沟通,促进金融市场的开放。
中越两国政府可以进一步加强金融领域的政策沟通,协商和推动解决外资准入限制和金融市场开放度的问题,打破市场准入壁垒,为中资金融机构在越南开展业务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
二是加强监管法规的协调和完善。
中越两国金融监管部门可以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和完善跨境金融业务的监管法规,明确业务范围、审批程序和监管标准,为金融机构开展合作提供更为清晰的指引和依据。
三是加强风险管理和金融创新。
中越两国金融机构可以加强在汇率风险管理、资金结算和跨境融资等方面的合作,引入更为灵活多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对金融市场波动的应对能力。
四是加强信息共享和信任建设。
中越两国金融机构可以加强信息共享和交流,建立更为稳固的信任关系,提高双方的沟通效率和合作愿景,为深化合作打下基础。
西南边疆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作者:王鹏飞来源:《开放导报》2013年第02期[摘要]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建成,广西、云南两省区利用地缘优势,推动与越南、缅甸、老挝合作的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成效显著。
其中涉及的主权相互让渡问题,需要国家层面给予大力扶持。
地方政府要与邻国政府共同做好产业布局规划,不断完善合作区的基础设施,吸引企业入驻,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推动边疆地区的经济發展。
[关键词]中国-东盟区域经济跨境经济合作区[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13)02-0057-04随着中国与东盟经济交往的不断深入,与越南、缅甸、老挝三国有着5081公里陆地边境线的广西、云南两省区,近年来,充分利用地缘优势,积极开展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为加快实现中国与毗邻国家经济一体化进程,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發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种区域经济合作的模式,跨境经济合作区可以为深化区域经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探索和积累经验,提升边境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加快边境地区的经济發展。
一、西南边疆跨境经济合作区的發展现状(一)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于2005年提出设想。
2007年,广西和越南相关省份签署地方政府间相关框架协议(备忘录),规划建立中国凭祥-越南同登、中国东兴-越南芒街和中国龙邦-越南茶岭三大跨境经济合作区。
1 中国凭祥-越南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越南谅山省同登市与广西凭祥市在接壤地各划出土地8.5平方公里,共建总面积为17平方公里的跨境经济合作区。
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發展思路,凭祥整合资源,实现跨境经济合作区、凭祥综合保税区、边境贸易区、万通物流园区、友谊关国际旅游合作区等五个主要区域的互通互连。
中方区域,凭祥综合保税区建设一期工程,已通过国家验收,于2011年9月30日正式封关运营。
合作区的通道建设进展顺利,浦寨至新清和弄怀至谷楠、爱店至峙马通道叫隘通道已建成。
越南边境政策对崇左市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影响一、崇左市基本情况崇左市地处广西西南部,北部毗邻首府南宁市,南接越南广宁、谅山、高平三省,东临北部湾的防城港市,西与革命老区百色市相连。
崇左市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4+2”成员之一,也是革命老区——红八军的发源地。
崇左市辖5县1市1区,辖扶绥县、大新县、龙州县、宁明县、天等县和江州区,代管县级凭祥市,全市总人口235万,面积1.73万平方公里,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9.6%,其中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9.3%,是广西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全国壮族最集中的地级市。
崇左市陆地边境线长533公里,占广西陆地边境线总长度的53%,是广西边境线最长的地级市。
全市有凭祥、宁明、龙州、大新等4个县(市)分别与越南的广宁、谅山、高平等3省10个县接壤,其中凭祥97公里,宁明212公里,龙州184公里,大新40公里。
在中国与东盟接壤的15个一类口岸和17个二类口岸中,崇左市有一类口岸3个(凭祥铁路、友谊关、水口),二类口岸4个(平而、爱店、科甲、硕龙),其中友谊关口岸距越南首都河内仅180公里,是距外国首都最近的中国口岸,距南宁市210公里,也是距省会城市最近的边境口岸, 已成为广西三大对外贸易口岸之一,是中国南部边境对越贸易最大的陆路口岸。
此外,崇左市有13个边民贸易互市点,分别为凭祥市的弄尧(含浦寨)、油隘、平而、凭祥,宁明县的爱店、北山、板烂,龙州县的水口、那花、科甲,大新县的硕龙、岩应、德天等。
二、崇左市发展基础薄弱。
崇左市是老、少、边、山、穷地区,又是新建市,所辖7个县(市、区)之中,就有2个是国家级贫困县、3个是自治区级贫困县,基础差,底子薄。
边境地区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大的比重,一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城乡差别、区域差别、就业压力仍然较大,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资源的矛盾还比较突出。
从19世纪50年代以来的150年间,崇左边境地区烽烟不断,连年战争。
特别是19世纪80年代以后的一段时间,法国军队强占我国南大门镇南关(今友谊关),附近的凭祥、龙州、宁明一带壮族聚居区,以及其他各族群众遭受法国侵略者的烧杀掳掠,灾难深重。
中国越南边境经济合作区一带一路的南海合作中国和越南是友好邻邦,两国之间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经济联系。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和越南进一步加强了区域经济合作,尤其是在中国越南边境经济合作区,双方在南海合作方面也有所进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越南边境经济合作区一带一路的南海合作的现状和前景。
一、中国越南边境经济合作区的发展中国越南边境经济合作区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越南广西省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合作区的建设始于1992年,旨在促进两国经济互补性和贸易合作。
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合作区已成为中越两国间重要的经济合作平台。
中国越南边境经济合作区的发展成果显著。
双方在该区域内设立了经济合作区,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企业进驻。
这些企业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制造业、农业、电子商务等。
合作区的设立为两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契机,提高了两国经济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二、南海合作在中国越南边境经济合作区的表现南海是中国和越南两国的重要海上通道,也是中国越南边境经济合作区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双方在南海合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边境经济合作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1. 海上通道的建设中国和越南都意识到南海对于两国之间贸易和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双方在南海海上通道的建设方面进行了合作,致力于提高海上运输的效率和便利性。
通过加强港口建设和航道疏浚等措施,双方打造了更加畅通的海上通道,促进了两国经济的发展。
2. 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中国和越南都是南海渔业资源丰富的国家,双方在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方面开展了合作。
双方加强了渔业管理和巡航力度,打击非法捕捞行为,保护了南海的渔业资源。
这不仅为两国渔民提供了更好的生计环境,也为两国的渔业合作提供了可持续的基础。
三、中国越南边境经济合作区一带一路的南海合作前景展望中国越南边境经济合作区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之一,南海合作为其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未来,中国越南边境经济合作区一带一路的南海合作有望取得更大的成果。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越金融合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渐深入落实,中越金融合作成为了双方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中越两国在金融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现实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一带一路”背景下中越金融合作的现状问题入手,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中越金融合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一、背景“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一个重要国家战略,旨在推动沿线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
在这一背景下,中越金融合作成为了两国务实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越两国在金融领域的合作关系密切,涵盖了金融监管、跨境支付、金融科技、债券市场等多个领域。
二、现状问题1. 金融监管不透明中越在金融监管领域存在不少不透明的问题。
双方在金融监管机构的合作不够紧密,信息共享不够及时,跨境监管的难度较大,导致监管制度衔接不畅,监督执法不到位。
这给金融市场带来了风险和不确定性。
2. 跨境支付壁垒较高中越之间的跨境支付存在着壁垒较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跨境支付规则不够统一,银行结算速度较慢,跨境支付费用较高等方面。
这不利于促进两国之间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和规范化。
3. 金融科技合作薄弱在金融科技领域,中越之间的合作仍然比较薄弱。
虽然双方在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等领域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双方在金融科技创新、数据安全等方面仍然存在差距,合作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
4. 债券市场合作有待加强中越两国的债券市场合作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双方在发行方式、质量评级、信息披露、纳入指数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两国债券市场互通和合作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三、对策建议1. 加强金融监管合作中越两国应加强金融监管合作,强化跨境监管合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提升监管效能。
双方应建立监管协调机制,加强监管执法合作,共同应对跨境金融监管难题。
2. 促进跨境支付便利化中越应加强跨境支付规则的统一,降低银行结算费用,提升跨境支付速度,推动双方之间的支付便利化。
东南亚纵横 AROUND SOUTHEAST ASIA 2013·10
50 中越两国跨境经济合作区政策比较初探 ——以中越凭祥—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为例 刘建文 刘丹蓉※
摘要:广西努力推进中越跨国经济合作区已经有几年时间了,但是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建设进展和效果远低于期望。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越两国的跨境经济合作区政策的差异性,导致双方发展错位或者说发展不同步。因此,有必要比较两国的有关政策,通过克服这些差异,加快推进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的步伐。 关键词:中国;越南;跨境经济合作区;政策
[中图分类号] F12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2479[2013]10-0050-04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Policy of Cross-border Economic Cooperation Zones between China and Vietnam
——A Case Study of Pingxiang(China)—DongDeng(Vietnam) Cross-border Economic Cooperation Zone
Liu Jianwen & Liu Danrong Abstract:It has taken several years for Guangxi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cross-border economic cooperation
zones between China and Vietnam. However,it meets so many difficulties that the progress and the effectiveness are under what we have expected.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is that the policies between China and Vietnam are different, and these differences lead to a desynchronizing development. 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compare the two countries’ policies 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pace of cross-border economic cooperation zones by overcoming those differences.
Key words:China;Vietnam;Cross-Border Economic Cooperation Zone;Policy
目前,越南的学者和新闻报道中使用的“Khu hợp tác kinh tế xuyên biên giới”或“khu kinh tế xuyên biên giới”,是我们中方所提的跨境经济合作区概念。越南与边境地区经济有关的概念,主要有“边境贸易”、“边境经济”和“边境口岸经济”。从1996年起,越南政府就开始提出发展口岸经济区。按照越南的定义,口岸经济区是指特定的经济空间,口岸地区有居民生活并享受特殊的、因地制宜的,并有效使用和可持续开发的各种资源来达到最高的经济社会发展效益的政策,由政府或政府总理决定建立的经济区。 中国涉及边境经济活动的区域叫法繁多,有“边境经济合作区”、“边境经济开放试验区”、“边境综合
保税区”、“跨境经济合作区”、“边境自由贸易合作试验区”。本文就中国涉及边境经济活动的有关政策与越南“边境口岸经济区”的有关政策进行初步比较,比较还不够全面,只是希望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跨境经济合作区与口岸经济区成立的法律、法规文件依据的比较
越南与中国、老挝和柬埔寨有陆地边界。目前,越南在陆地边界建立了28个口岸经济区。在中越边界 ——————————————————————— ※刘建文: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刘丹蓉: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51
线上,越南已经设立了10个口岸经济区。其中,芒街口岸经济区、谅山—同登口岸经济区和老街口岸经济区的效果表现显著。各口岸有共同的法律政策依据,也有各自口岸的特殊法规和政策依据。 (一)越南口岸经济区共同的主要法律和政策依据 谅山—同登口岸经济区享受越南对于口岸经济区的政策共性,这在越南政府批准设立谅山—同登口岸经济区的文件里有明确的规定,这些法律法规和政府文件主要有: 1.越南政府2005年颁布的《投资法》。 2.2006年9月颁布的《关于执行投资法有关规定的108/2006/ND-CP号文件》以及现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优惠政策。 3. 2008年3月颁发的《关于工业区、出口加工区和经济区的政府规定第29/2008/ND-CP号议定》。 4.政府总理在2009年3月签发的《关于口岸经济区的财政机制和政策的第33/2009/QD-TTg号决定》。 5. 政府总理在2010年3月签发的《关于修改和废除口岸经济区各项活动的一些规定的第16/2010/QD-TTg号决定》。 6. 2012年12月,越南政府批准了“核查、拟定标准以选出2013~2015年国家财政支持建设的一些口岸经济区”的提案。该提案提出“2013~2015年国家财政支持建设8个口岸经济区”,即越南政府决定将广宁省芒街口岸经济区、谅山省谅山—同登口岸经济区、老街省老街口岸经济区、河静省吊桥(CAU TREO)口岸经济区、广治省劳保(LAO BAO)特殊口岸经济区、昆嵩省布衣(BO Y)国际口岸经济区、西宁省木牌口岸经济区、安江省安江口岸经济区作为2013~2015年国家财政支持建设的8个口岸经济区。 (二)谅山—同登口岸经济区特殊的法规政策依据 越南政府对越中口岸经济区的评价是:发挥了贸易和旅游的优势,对促进口岸经济区所在省份甚至内地各省的经贸和旅游的跨国流动和经济结构转型作出了重大贡献。2010年7月,谅山—同登口岸经济区获得国家批准扩大经济区土地面积。越南政府总理批准了谅山—同登口岸经济区总体建设规划。根据新规划,谅山—同登口岸经济区规划面积39400公顷,主要分为关税区和非关税区两个功能区,另外还有仓储区、禁止和限制发展区以及国防安全区。非关税区规划面积1350公顷,包括:新清贸易区和谷楠贸易区,其余区域为关税区。口岸区包括:友谊国际口岸,面积70公顷;同登国际铁路口岸,面积20公顷;保林口岸,面积120公顷。谅山—同登口岸经济区的特殊优惠政策有些是国家制定的,有些是谅山省人民委员会制定的,特殊政策的依据主要有: 1. 2008年10月,越南政府总理《关于建立谅山
省谅山—同登口岸经济区活动规定的决定》。 2. 2008年7月,越南政府总理批准的《2020年谅山—河内—海防—广宁经济走廊发展规划》。 3.2008年7月,越南工贸部制定的《至2020年,展望2025年谅山—河内—海防—广宁经济走廊工业发展规划》。 4. 越南政府总理《关于批准至2020年越中边境地区建设规划的决定》。 5.2010年7月,越南政府总理《关于批准调整2030年谅山—同登口岸经济区建设规划的决定》。 6. 2009年5月11日,谅山省人民委员会对在谅山—同登口岸经济区的一些互助和投资优待政策的决定。 7.谅山省人民委员会的26/2007/QD-UBND号决定。 8.谅山省人民委员会的人民委员会2011年第10号决定。 (三)凭祥跨境经济合作区的主要法律和政策依据 中国还没有专门针对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的法律,在中国对跨境经济合作区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凭祥跨境经济合作区成立与管理的依据主要还是全国一致的涉外法律、相关的国际条约和中越两国政府签订的合作协议。主要法律和政策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 》(1987年1月)、《关于进一步对外开放南宁昆明市及凭祥等5个边境城镇的通知》(国函[1992]62号)、《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1996年1月)、《国务院关于边境贸易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1996〕2号)、《边境小额贸易和边境地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管理办法》和《边民互市贸易管理办法》(199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2000年10月)、《兴边富民行动“十一五”规划》(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2008年8月)、《国务院关于促进边境地区经济贸易发展问题的批复》(国函〔2008〕92号)和《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国发〔2010〕28号),以及2001年起开始实施的《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意见》、2010年6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和2012年国务院批复的《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在《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中首次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设立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除此以外,与凭祥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关系比较密切的地方政策文件主要有: 1.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贯彻实施国务院西部大开发政策措施若干规定的通知》(桂政发〔2001〕100号)。 2.2008年2月,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