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一 甲骨文 第五组共23页
- 格式:ppt
- 大小:2.50 MB
- 文档页数:23
甲骨文字表*** ** 学号:**************1、“燎”(尞)字:甲骨文写作“、、、、、、、、、、、、、、、、、、、”,(火星四溅的“木”)(火),山林野火焚烧森林《説文解字》:燎,放火也。
从火尞聲。
即燎,放火烧山。
字形采用“火”作边旁,“尞”是声旁。
2、“牛”字:甲骨文写作“、、、、、、、、、、、、、”,像动物头部的线描,突出了鼻孔在鼻尖上形成“V”字形状,以及向两侧弧形伸出的一对尖角。
《説文解字》:牛,大牲也。
牛,件也;件,事理也。
象角頭三、封尾之形。
凡牛之屬皆从牛。
3、“贞”字:甲骨文写作“、、、、、、、、、、、、、、、、、、、、、、、、、、、、、、”,是“侦”的本字,表示用神鼎占卜,造字本义:在神鼎上祭拜占卜,察看神迹。
《説文解字》:貞,卜問也。
从卜,貝以爲贄。
一曰鼎省聲。
京房所說。
4、“沚”字:甲骨文写作“、、、、、”,從散點水,從止(腳趾)。
其會意是一隻腳在淺水中蹚水,水很清澈所以能夠看見自己的腳。
其本義是:淺水中的沙灘。
5、“册”字:甲骨文写作“、、、、、、、、、、、、、、、”,像是用皮绳串连起来的大量竹片或木片。
本义:用竹片或木片串成的书简。
6、“我”字:甲骨文写作“、、、、、、、、、、、、、”,像一种有许多利齿的武器,是戌* 的变形,即超级的戌,无人可敌的威猛战器。
本义:手持大戌,呐喊示威。
当“我”演变成代词后,后人再加“口”另造“哦”,表示呐喊示威。
7、“王”字:甲骨文写作“、、、、、、、、、、、、、、、”,像带手柄的宽刃巨斧,本义:最大的战斧,借代战场上所向无敌的统帅。
在远古冷兵器时代,军人所使用的武器,代表军人的级别与地位:身在前线用小型战斧作战的叫“兵”;身在将帅身边使用大型战斧的高级警卫叫“士”;使用特大战斧的将帅叫“王”。
竹制武器叫“不”;带刃的木制武器叫“帝”;文治天下的叫“君”;头戴金冠之王叫“皇”。
8、“吉”字:甲骨文写作“、、、、、、、、、、、、、、、、、、”,像祭祖的庙宇。
湖北五市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试语文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再用2B铅笔把考号的对应数字涂黑。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①现在最早的毛笔实物,大都出土于战国时期的墓葬,形制和今天大抵近似。
不过,有出土的毛笔作品为证,在原始社会后期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就已经出现了毛笔。
比如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马家窑文化墓中出土彩陶盆上的舞蹈图、河南临汝阎村仰留遗址出土陶缸上的鹨鱼石斧图,一望而知皆为毛笔所绘。
毛笔自身运转自如,粗细随意,笔道具有弹性而且富于变化的特点,可以画,也可以书。
汉字一产生就和它结下了不解之缘。
②早期毛笔字是什么样子?目前发现的相关资料尚不太多,且大抵限于商代。
在甲骨文中,有一些字是书而后契的,比如甲3939、甲3940、甲3941、甲3942,字体肥而柔,表现出毛笔字的部分风格,直接用刀刻是很难成功的。
还有一些字留下了书而没有契刻完的形态。
但是,既然写是为了刻,就不能不照顾契刻的特点,书体中保留毛笔字一点风韵的同时,更带上了死板生硬、简单草率的风格。
而陶文、玉石文又少得可怜,并且看得出来是受了甲骨上特殊毛笔字的影响。
推测起来,商代的毛笔字大概要比甲骨文及其上的特殊毛笔字要形象得多。
2022年12月28日小学语文作业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在古代,人们最早使用的是()。
A.甲骨文B.金文C.隶书D.小篆2.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对比手法的一项是:()A.用功学习的人把阅读当成乐趣,懒于进取的人却把阅读当成烦事。
B.对人类来说,地球是庞然大物,而对宇宙来说,地球只是一粒沙,是微乎其微的。
C.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D.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的香味来了。
”3.下列汉字形体演变次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甲骨文、小篆、楷书、隶书B.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C.甲骨文、隶书、小篆、楷书D.隶书、甲骨文、小篆、楷书4.最适合夸奖同学表达能力强的一句歇后语是()A.飞机上挂暖瓶——高水平。
B.百货大楼卖西装——一套一套的。
C.寿星弹琵琶——老生常谈(弹)D.洞庭湖吹喇叭——想(响)得宽。
5.下面句子中的关联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因为她织得一手好彩锦,所以名字叫织女。
B.织女对孩子们说,天上虽然富丽堂皇,可是没有自由,她不喜欢。
C.只要嘴里含着那颗宝石,才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
D.既然天上没什么好,你就不用回去了。
二、书写6.请将下面的内容,用正楷规范地抄写下来,注意行款整齐。
横竖撇捺有乾坤一笔一画成文章三、连线题7.中国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将其称誉连起来。
无言的乐无形的诗无图的舞无声的画四、判断题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8.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之一。
( )9.汉字大约产生于三千多年前,它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 )10.金文是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
( )11.清代的王懿荣是第一个发现和研究甲骨文的人。
( )12.小篆是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
( )13.字谜“看上去父亲多,实际上就一个”的谜底是“爹”字。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作业本参考答案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1. 把下面的字写正确,写端正。
书写注意:“昼” 和“晓” 字里都有“日” 字,但位置和写法不一样。
2. 读句子,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 ”。
〔1〕提供〔gōng√ 〕供〔gòng√ 〕孩子选择〔2〕涟漪〔yī√ 〕耕耘〔yún√ 〕稚〔zhì√ 〕气3. 读古诗,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
〔1〕× 理由:杨万里不是唐代诗人,而是宋代诗人。
〔2〕√〔3〕√4. 读一读,填一填。
〔1〕读诗句,说一说它的意思,和同学交流。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句意思:小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 但也在桑树荫附近学着种瓜。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诗句意思:早晨,小孩子把冰从盆里拿出来,用彩线穿起来,把它当成一种打击乐器。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诗句意思:放牛回来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用短笛随口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2〕我最喜欢的一句诗是: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我仿佛看到了:放牛回来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仿佛听到了:牧童用短笛随口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3〕天真得意对乡村生活的孩子们的热爱之情。
5. 按要求完成练习。
〔1〕背一背,默一默。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范成大诗〔2〕 *改编成一篇短文:在炎热的夏天,农村到处是一番繁忙的景象。
早晨,大人们早早就起来了,扛着锄头向农田走去。
在田间,他们卖力地干着农活。
到了黄昏,他们拖着沉重的身体回到家中,可是,夜里,女人们也没有闲着,她们把椅子搬到院子里,在忽明忽暗的油灯下,搓着麻线,织着布。
小孩子虽然不理解大人们从事的耕田、织布的农活,但他们看见大人们一天到晚繁忙着,也在村口的桑树树荫下吵着要学种瓜呢!2 祖父的园子1. 把下面的字写正确,写端正。
甲骨文字大全关于甲骨文的研究,上世纪最出名的代表为“甲骨四堂,郭董罗王”。
甲骨四堂是指中国近代四位著名地研究甲骨文的学者: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号雪堂)和王国维(号观堂)。
著名学者陈子展教授在评价早期的甲骨学家的时候写下“甲骨四堂,郭董罗王”的名句,这一概括已为学界所广泛接受。
唐兰曾评价他们的殷墟卜辞研究“自雪堂导夫先路,观堂继以考史,彦堂区其时代,鼎堂发其辞例,固已极一时之盛。
”你如果想研究,就看他们的书吧。
“信”甲骨文字怎么写?图片中就是甲骨文字的写法介绍:本字体文件据Liu Zhiji:《甲骨文楷原对应检索》(2004年6月8日)一文制作,仅添加少量字。
复制“甲骨文.ttf”到“C:/Windows/Fonts”下即可完成字体安装(系统在C盘)。
目前仅收录汉字684字(简体,繁体),字形1235个(同字异形)。
非汉字部分(阿拉伯数字、英文、符号),取自于“微软简魏碑”(1995,version 3.0)。
由于收录字较少,未收录的中文字体不会显示出来。
同字异形只显示一个。
极少量简繁体字因在甲骨文中各自已有对应字形,如“丑”与“丑”,未使前者的甲骨文字形与后者对应。
版本说明:称“Beta”基于以下原因:1.收录汉字数量尚少;2.同字异形未按使用频率排列;3.极少量字未核实,有失严谨;4.字体未进行平滑处理。
后记:目前国内外已有的甲骨文字体库仅见日本的今昔文字镜与台湾中研院的汉字构形资料库。
前者属日文编码,国内难以使用;后者见2004年12月30日版本说明,收录甲骨文仅177个。
由于此字体库为个人独力制作,资料收集有限,且囿于现实,若无特殊原因,不再对此字体库进行更新、修正。
参考资料:甲骨文字的解释?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王八担”、“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被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
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作文5篇[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六年级日记(1) [甲骨文作文]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遨游汉字王国_有趣的汉字暑假,妈妈带我去新华书店看书,在那里,我们发现了一本非常有趣的书-----[汉字流源字典],哇,上面有每一个汉字的来历。
历史及字义。
“爽”最初的意思是一个人站在窗户边,人的两边是交叉的窗棂,感受明亮之意。
如果一个雨天,我在房间里呆时间长了,打开窗子透透气,一股清风吹过,感觉多么爽啊!晚上,站在窗前望着碧蓝的夜空和皎洁的明月,真爽啊!“风”也很有趣。
甲骨文中的画,上上书上解释的是一只凤凰,凤飞众鸟随从而生风。
我的感觉画是岸边杨柳依依,,而柳条却是斜的,想必有风吹过。
最有趣的要属鸡了。
甲骨文的“鸡”干脆就画了一只大公鸡。
直到小篆体经简化后才成为现在的“鸡”字。
但是,有一些汉字的古代意思与现在的意思大不相同,原本表示的意思被其他的字取代了,这个字只表示引申的意思了,这让我们很理解古文。
比如现在的“说”的意思,最早不是由“说”来表示的,而是“曰”,甲骨文中画了个口,加了一短横,表示张嘴说话之意,后来却用本来表示喜悦的“说”来表示。
而原来表示喜悦的也不是现在的“说”,而是用“税”来表示,甲骨文上画了一个人,,和一个口,,还有一个“八”,表示咧开嘴笑。
后来这个意思不用“税”表示,把“税”减去禾字,在加上言字旁,就是现在的“说”来表示,语音变成“Yue”,有表示喜悦的意思;而“说”字,除了表示说和喜悦的意思,,又有读成“Shui”,表示劝说。
哎。
你说烦不烦?譬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要读“Yue”,“成事不说”的“说”要读“Shuo”,“游说”的“说”要读成“Shui”……要是没有这本字典,我都要把它们读成“Shuo”了。
百闻不如一见,里面有许多许多好玩的字,远远不止这些哦!要想知道我们的汉字怎么来的,就赶紧去买吧!(2) [甲骨文作文]遨游汉字王国作文550字遨游汉字王国作文550字今天,我们上了一堂跟汉字有关的作文课,使我们知道了汉字的起源,汉字的有趣……首先,老师给我们讲了汉字的来历,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人叫仓颉,他根据鸟的足迹,创造出字的笔画,有根据龟纹、虫蛇、草木等形态或动态创造出文字。
二十节气歌花中四君子指的是梅兰竹菊,分别象征什么见,甲骨文(目)(人),表示人眼的动作。
造字本义:睁着眼睛看。
贝,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水生甲壳软体动物的外形,左右两瓣对称,中间的咬合部有两排齿状的横纹。
弟,甲骨文(倒写的“弋”,木柄武器)(己,纪、绑),表示缠束戈戟木柄,以增强其韧性。
去,甲骨文(大,人)(囗,聚邑),像一个人跨步离开村邑。
造字本义:离开住地,前往他方。
先,甲骨文(之,即“趾”,表示行走)(人,他人),“之”在上,“人”在下,表示走在前面。
造字本义:走在他人前面。
長,甲骨文像头发飘散、拄着拐杖的老年人,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发簪。
造字本义:头发飘飘的拄杖老人。
衣,甲骨文(入,插入)(像有两袖、两襟互掩的上装),表示两臂插入两袖,穿起上装。
造字本义:动词,两臂插入两袖、穿起上装。
从,甲骨文(人,行路者)(人,行路者),像两个人一前一后相随而行。
造字本义:动词,两人在路上相随而行。
门,甲骨文像在房屋入口并装两“户”、。
造字本义:房屋入口处可开关的双户。
言,甲骨文,字形在舌的舌尖位置加一短横指事符号,表示舌头发出的动作。
造字本义:动词,鼓舌说话。
大,甲骨文像张开双臂双腿、顶天立地的成年人。
造字本义:顶天立地的成年人。
人,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是垂臂直立的动物形象。
分,甲骨文,八,甲骨文表示切分,再加“刀”造“分”代替。
造字本义:用刀将物体切成两部分或几部分。
小,甲骨文像三(众多)颗细微的沙粒。
力,甲骨文金文。
像向下伸展的手臂,造字本义:名词,强壮有劲的手臂。
典,甲骨文(册,权威古籍)(双手,捧持),造字本义:表示双手奉持权威古籍。
学,甲骨文在算筹两边加(爪,手),突出“手把手”教练的含义。
金文在房屋下面加“子”,表明教的对象。
冬,甲骨文为象形字,像在纪事的绳子的两端打结,表示记录终结。
造字本义:结束一个结绳记事的主题。
初,甲骨文一件衣服一把裁衣服的刀。
造字本义:做衣服要先裁剪,这个时候就是“初”文,甲骨文,甲骨文像一个正面站立的人,胸部刺画着花纹的图案。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 有时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 也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 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 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 从殷商的甲骨文看来 当时的汉字已经发展成为能够完整及在汉语的文字体系了 在已发现的殷墟甲骨文里出现的单字数量已达4000左右 其中既有大量指事字、象形字、会意字也有很多形声字 这些文字和我们现在使用的文字 在外形上有巨大的区别但是从构字方法来看 二者基本上是一致的 下面,我们一起对照一下吧!《全部甲骨文对照表》﹀甲骨文自发现伊始,经过刘鹗、孙诒让、罗振玉、王国维等学者研究,认为这就是商朝留下的遗迹。
其中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商朝末年周祭谱所反映的商先王先妣世系。
所谓周祭,是一种轮番遍祀先祖的形式,据此可以判断先公、先王名号和顺序,以及拥有直系后代在位的先妣名号。
该周祭谱与《史记·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大体能够印证,同时又能揭示出太史公记载错误的地方。
2017年11月甲骨文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的“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与“世界记忆国际名录”,是中国最早的古文字文献遗产。
安阳殷墟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并最早被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这里迄今为止发现了约13万片刻辞甲骨,记录了商王朝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根据研究甲骨文学者的计算,有官方数据统计全国共出土甲骨15.5万多片,其中国内收藏甲骨的有93个单位,还有海外的博物馆和国内外的收藏家手上也占了一部分。
其实,随着国内基建的发掘也会陆续会出土一些。
商代晚期甲骨文,禾牛骨刻辞,骨纵32厘米,横21厘米严格意义来说,甲骨文不算书法,但却是中国书法的滥觞,有了甲骨文才有了中国书法,因为甲骨文已经具备了书法的三大要素之雏形——用笔、结构和章法。
虽然甲骨文存世量只是吉光片羽,然而就在这零零碎碎的骨头上能看出先民们对于文字对于书法艺术的思考。
下面,我们一起来鉴赏这些特别的文字:延伸阅读:晚清官员、金石学家王懿荣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从来自河南安阳的甲骨上发现了甲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