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水产养殖学3两栖爬行类的养殖
- 格式:ppt
- 大小:4.25 MB
- 文档页数:32
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甲鱼(一)
任战军
【期刊名称】《饲料研究》
【年(卷),期】1995()4
【摘要】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甲鱼(一)西北农业大学任战军甲鱼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水生爬行动物。
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滋补力强,全身入药、具有滋阴清热、平肝益肾、破结软坚及清淤等功能。
第一节生物学特征甲鱼又名团鱼、脚鱼、水鱼,学名“鳖”,俗称“王八”,属于脊椎...
【总页数】3页(P24-26)
【关键词】鳖;甲鱼;生物学特性;人工繁殖;水产养殖
【作者】任战军
【作者单位】西北农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6.5
【相关文献】
1.养殖狐狸的致经——访黑龙江省绥化市龙牧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场场长张旭秋 [J], 贾雁
2.桦丰特种鱼类综合养殖场甲鱼、鲟鱼养殖成效显著/桦南县水产良种场名、特、
优养殖及推广已形成规模/大鲜灌区刘文祥综合养殖场发展生态渔业提高经济效益[J],
3.特种养殖前景辉煌:试论中国特种经济动物饲养业的蓬勃兴起与健康发展 [J], 华文
4.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甲鱼(二) [J], 任战军
5.因地制宜发展特种养殖正确引导为人民谋福利——伊春市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迅速发展 [J], 丁月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学绪论一、特种经济动物的概念和特点概念广义:家畜、家禽等被人工驯养的动物。
这些动物对人类均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包括了较高等的哺乳类、鸟类、爬行动物及较低等的两栖类、鱼类、节肢类、软体类和一些昆虫类动物具体说:指具有特定经济用途和经济价值、能为人类提供特殊产品、以满足人们不同需要、具有不同驯化程度的人工规模化饲养的动物家畜、野生动物、驯养动物、特种经济动物的区别:家畜(禽):被人类高度驯化的动物,是人类长期劳动的社会产物,具有独特的经济性状,能满足人类的需要,已形成不同品种,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能正常繁殖后代并可随人工选择和生产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同时其性状能稳定的遗传下来,属于特种经济动物的范畴野生动物:在自然环境里生长、非人工驯养的各种动物,只有种与变种之分,没有品种,是自然选择的产物驯养动物:以保护为目的,以利用某些特定经济价值为宗旨,从自然界猎捕回来加以驯养的动物。
驯养只限于该动物的本身,其遗传性状并没有发生改变。
繁殖困难,适应性差,难以规模化生产不论野生动物还是驯养动物,如果尚未规模化饲养,不能形成产业化生产的就不属于特种经济动物的范畴二、特种经济动物的特点产品具有特定经济用途:食用性(鸽肉、牛蛙肉、鹿肉等)、药用价值(鹿茸、麝香、全蝎)、毛皮价值(貂皮、狐皮、獭兔皮)和观赏性(金鱼、画眉、鹦鹉)驯化程度较低:驯化历史较短、驯化程度较低,应激性较强,饲养管理技术特殊种类繁多,分布区域性明显:中国有100多种,生物学特性差异,导致其适合饲养的地区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毛皮动物适合寒冷地区,蛇类适合温热地区生长季节性繁殖:大多数特种经济动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由于其驯化程度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大多保持着原始栖息环境下的特点。
如哺乳动物一般在食物最丰富的季节产仔,大多数鸟类在春节繁殖等三、特种经济动物的种类按照经济用途分类毛皮动物:水貂,狐,貉药用动物:鹿,麝,熊,蜈蚣,蝎子肉用动物:肉鸽,肉狗,鹌鹑,牛蛙玩赏动物:玩赏鸟,金鱼按照动物类别分类特种哺乳动物:鹿、水貂、狐狸特种禽类动物:鹌鹑、乌骨鸡、鹦鹉特种水产动物:金鱼、热带鱼、龟、鳖其他:昆虫、蚯蚓、蝎子、蜜蜂四、特种经济动物生产的意义提高特定产品,满足人们特殊需求发展农业经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共享,促进文明建设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五、我国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现状国家林业局2003年发布的可以用于从事商业性经营、驯养繁殖技术成熟的54种陆生野生动物目前全国水貂饲养户5000多家,种貂300万只,年产水貂皮近1000万张。
两栖爬行动物饲养环境和饲养要点一、饲养环境1. 温度和湿度:不同种类的两栖爬行动物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不同。
在饲养之前,需要了解所养动物的温湿度适宜范围,并提供相应的设备来维持合适的温湿度。
例如,热带动物需要较高的温度和湿度,而沙漠地区的动物则需要较低的温度和湿度。
2. 隐蔽和栖息地:为了提供一个适宜的饲养环境,需要提供足够的隐蔽和栖息地。
这可以通过添加树枝、岩石、植物等来实现。
不同种类的动物对栖息地的要求也不同,可以根据它们的习性来设计合适的环境。
3. 水质和水源:水是两栖爬行动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需要提供清新的水源。
饲养者应定期更换饮水设备中的水,并确保水质清洁,以防止疾病传播。
二、饲养要点1. 饮食:不同种类的两栖爬行动物对食物的需求也不同。
饲养者应了解所养动物的食性,并提供适合它们的食物。
一般来说,饲养的食物可以包括昆虫、小鱼、蔬菜等。
饲养者需要确保食物的新鲜度和卫生,避免因食物问题导致动物生病。
2. 清洁和卫生: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和卫生是饲养两栖爬行动物的关键。
定期清理动物的生活区域,清除废弃物和污垢,以防止细菌滋生。
同时,饲养者也需要定期清洗和消毒饮食设备,保持动物的健康和干净。
3. 照顾和观察:饲养者应经常观察动物的行为和状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如果发现动物有异常行为或出现疾病症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就医或调整饲养环境等。
4. 安全措施:在饲养两栖爬行动物时,饲养者需要注意安全措施,以防止动物逃脱或造成伤害。
这可以通过使用合适的围栏和安全设备来实现。
同时,饲养者也需要保护自己的安全,避免受到动物的攻击或伤害。
总结:两栖爬行动物的饲养环境和饲养要点对于动物的健康和幸福非常重要。
饲养者需要了解所养动物的需求,并提供合适的环境和食物。
同时,定期清洁和观察动物的行为和状态,确保它们的健康和安全。
通过正确的饲养环境和饲养要点,我们可以为两栖爬行动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条件,让它们健康成长。
一,名词解释1引种把外地或野生优良的药用动物种类引进当地。
直接推广或作为育种材料的工作叫引种。
2 驯化:驯化是通过对各种野生动物创造新的环境,同时,对动物的行为加以控制和管理,从而满足它们必要的生活条件,达到人工饲养的目的。
3育种:运用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来改良动物的遗传性状,提高种用动物品质,增加良种数量,改进产品质量和扩大优质产品额,以及培育更能适应于人类要求的高产类群、新品种、或新品系和利用杂种优势的工作。
4选种:这种实质上就是选优去劣,其最大作用就在于能定向的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从而改变种群的遗传结构及生物类型。
5选配:是选种工作的继续,就是对动物的配对加以人工控制,优秀个体获得更多的交配机会,并使优良基因更好地重新组合,促进动物的改良和提高。
6性成熟:生殖器官开始产生成熟的具有受精能力的生殖细胞即为性成熟。
7实验动物: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人工饲养繁殖、具有一定的生物学特性、用于科学研究的动物。
8实验用动物:指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包括实验动物及用于实验的部分家养或野生的动物。
9动物实验:指用动物代替人作为实验材料进行科学研究的活动,或用动物作为实验材料对其本身进行科学研究的活动,多为医学和生物学实验。
10实验动物科学: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科学叫做实验动物科学,有很多分支,是一门新兴学科。
11布鲁斯(Bruce)效应:又称妊娠中断效应,陌生公鼠外激素中断母鼠妊娠的一种效应。
12药用动物是指身体的全部或局部可以入药的动物,它们所产生的药物统称为动物药。
13鹿茸:雄鹿的嫩角没有长成硬骨时,带茸毛,含血液,叫做鹿茸。
是一种贵重的中药,用于滋补强壮剂,对虚弱、神经衰弱有疗效。
14麝香:麝香为雄麝的肚脐和生殖器之间的腺囊的分泌物,干燥后呈颗粒状或块状,有特殊的香气,有苦味,可以制成香料,也可以入药。
是中枢神经兴奋剂,外用能镇痛、消肿。
简称“麝”15蜂王浆:又名蜂王乳,是蜜蜂巢中培育幼虫的青年工蜂咽头腺的分泌物,是供给将要变成蜂王的幼虫的食物。
农业科技示范区养殖业作业指导书第1章养殖业基础知识 (3)1.1 养殖业的定义与分类 (4)1.1.1 定义 (4)1.1.2 分类 (4)1.2 养殖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4)1.2.1 发展现状 (4)1.2.2 发展趋势 (4)第2章养殖场地规划与建设 (5)2.1 养殖场地选址 (5)2.2 养殖场地布局 (5)2.3 养殖设施与设备 (5)第3章饲料与营养 (6)3.1 饲料的分类与成分 (6)3.1.1 植物性饲料 (6)3.1.2 动物性饲料 (6)3.1.3 添加剂饲料 (7)3.2 饲料配方设计 (7)3.3 饲料加工与储存 (7)3.3.1 饲料加工 (7)3.3.2 饲料储存 (7)第四章家禽养殖技术 (8)4.1 鸡的养殖技术 (8)4.1.1 品种选择 (8)4.1.2 鸡舍建设 (8)4.1.3 饲养管理 (8)4.1.4 疾病防治 (8)4.2 鸭的养殖技术 (8)4.2.1 品种选择 (8)4.2.2 鸭舍建设 (8)4.2.3 饲养管理 (8)4.2.4 疾病防治 (9)4.3 鹅的养殖技术 (9)4.3.1 品种选择 (9)4.3.2 鹅舍建设 (9)4.3.3 饲养管理 (9)4.3.4 疾病防治 (9)第五章家畜养殖技术 (9)5.1 猪的养殖技术 (9)5.1.1 品种选择 (9)5.1.2 饲养管理 (9)5.1.3 疾病防控 (9)5.2 牛的养殖技术 (10)5.2.1 品种选择 (10)5.2.2 饲养管理 (10)5.2.3 疾病防控 (10)5.3 羊的养殖技术 (10)5.3.1 品种选择 (10)5.3.2 饲养管理 (10)5.3.3 疾病防控 (10)第6章水产养殖技术 (10)6.1 鱼类的养殖技术 (10)6.1.1 养殖种类选择 (10)6.1.2 养殖模式 (11)6.1.3 鱼种放养 (11)6.1.4 饲料与投喂 (11)6.1.5 水质管理 (11)6.1.6 病害防治 (11)6.2 虾、蟹类的养殖技术 (11)6.2.1 养殖环境 (11)6.2.2 养殖模式 (11)6.2.3 种苗选择与放养 (11)6.2.4 饲料与投喂 (11)6.2.5 水质管理 (11)6.2.6 病害防治 (11)6.3 其他水产品的养殖技术 (11)6.3.1 贝类的养殖 (11)6.3.2 藻类的养殖 (11)6.3.3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养殖 (12)6.3.4 水生植物的养殖 (12)6.3.5 水产品加工与利用 (12)第7章特种养殖技术 (12)7.1 珍稀动物养殖技术 (12)7.1.1 养殖场地选择与规划 (12)7.1.2 饲养管理 (12)7.1.3 繁殖技术 (12)7.1.4 生态保护与利用 (12)7.2 药用动物养殖技术 (12)7.2.1 养殖种类选择 (12)7.2.2 养殖环境优化 (12)7.2.3 饲料与饲养管理 (12)7.2.4 疫病防控与质量控制 (13)7.3 经济动物养殖技术 (13)7.3.1 养殖品种选择与改良 (13)7.3.2 高效饲养管理 (13)7.3.3 饲料资源开发与利用 (13)7.3.4 环境保护与废弃物处理 (13)7.3.5 市场分析与营销策略 (13)第8章疫病防控与健康管理 (13)8.1 疫病预防与控制 (13)8.1.1 建立健全疫病防控体系 (13)8.1.2 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 (13)8.1.3 定期进行疫病检测 (13)8.2 疫苗接种与免疫 (13)8.2.1 制定免疫程序 (14)8.2.2 疫苗选择与采购 (14)8.2.3 疫苗接种操作规范 (14)8.3 养殖场环境卫生管理 (14)8.3.1 养殖场选址与布局 (14)8.3.2 养殖场卫生与消毒 (14)8.3.3 饲料与饮水管理 (14)8.3.4 废弃物处理 (14)第9章养殖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14)9.1 废弃物处理技术 (14)9.1.1 固体废弃物处理 (14)9.1.2 液体废弃物处理 (15)9.2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5)9.2.1 农用资源化利用 (15)9.2.2 能源化利用 (15)9.2.3 食品及饲料利用 (15)9.3 环保政策与法规 (15)9.3.1 国家政策 (15)9.3.2 地方政策 (15)9.3.3 行业标准 (15)第10章养殖产品质量安全与市场营销 (15)10.1 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16)10.1.1 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定 (16)10.1.2 养殖过程监控与质量控制 (16)10.1.3 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评估 (16)10.2 产品认证与追溯体系 (16)10.2.1 产品认证 (16)10.2.2 产品追溯体系 (16)10.3 市场营销策略与渠道开发 (16)10.3.1 市场营销策略 (16)10.3.2 渠道开发 (16)10.3.3 市场分析与拓展 (16)第1章养殖业基础知识1.1 养殖业的定义与分类1.1.1 定义养殖业,是指人类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手段,对动物进行饲养、繁殖、管理和利用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爬行动物养殖技术爬行动物养殖技术是指专门针对爬行动物(如蜥蜴、蛇、龟等)的养殖管理方法和技巧。
爬行动物因其独特的生态习性和特殊的营养需求,需要特别的养殖环境和饲养方法。
本文将介绍爬行动物的养殖要点和技术措施,帮助养殖者提高养殖效益和动物生存率。
一、养殖环境搭建1.1 温度控制爬行动物对温度敏感,不同种类的爬行动物对温度要求也不同。
因此,在养殖环境搭建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爬行动物的温度偏好设置合适的温度区域,并配备相应的加热设备,如加热灯、加热垫等,确保温度的稳定和适宜。
1.2 光照要求爬行动物对日照时间和光照强度有一定的要求。
一般来说,日照时间应模拟自然环境,利用定时开关控制灯光的亮灭,保持每天一定的光照时间,以满足爬行动物的生理需求。
1.3 空气湿度调节爬行动物的生存和繁殖需要适宜的湿度环境。
养殖者可以通过喷雾器等设备,保持空气湿度在适宜范围内。
同时,应避免湿度过高和过低,造成动物的各种疾病问题。
二、饲养管理2.1 饲料供给爬行动物的饮食需求与其种类和生活习性有关。
在饲养过程中,应提供多样化的饲料,包括活体饲料和人工饲料。
活体饲料如昆虫、小鱼等,可以提供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和维生素。
人工饲料则可以补充动物所需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矿物质等。
2.2 饲养容器和设施养殖爬行动物需要提供适宜的饲养容器和设施。
容器的大小和形状可以根据养殖动物的大小和需要进行选择,应保证动物有足够的空间活动和生长。
同时,容器内应配备合适的温度控制设备、水源和避难场所等,确保动物的生存和安全。
2.3 定期清洁定期清洁是爬行动物养殖的重要环节。
饲养容器、设施和饲料器具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防止细菌和病原体的滋生。
同时,动物排泄物也应及时清理,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三、疾病预防与治疗3.1 疾病预防爬行动物养殖中,疾病的预防是至关重要的。
养殖者应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提供适宜的食物和水源。
定期检查动物的身体状况,如食欲、精神状态等,以及观察是否出现异常症状。
(1)鳗鲡分类:鳗鲡目ANGUILLIFORMES 鳗鲡科Anguillidae拉丁文:Anguilla japonica Temminck et Schlegel保护等级:未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未列入CITES(1995)特征描述:体长,圆筒形,尾部稍侧扁。
上下颌具细齿。
鳞甚小,隐埋于皮下。
背、臀鳍低,基部长,后端均与尾鳍相连。
胸鳍小,圆形。
腹鳍缺失。
体无斑点。
江河性洄游鱼类。
海中产卵。
仔鱼为透明的叶鳗,春季,当仔鱼发育成幼鳗时,成群游入江河,在于支流或湖泊中肥育,成熟后降河泅游至海中繁殖,以食小负、蟹、虾和水生昆虫为主。
一般夜间活动。
生长迅速,肉质细嫩多脂、营养丰富。
现已进行人工养殖。
分布于西太平洋沿岸各河流。
湿地公园分布状况:在湿地公园各湖区有分布。
(2)光倒刺鲃分类:鲤形目Cypriniformes 鲤科Cyprinidae拉丁文:Barbodes (Spinibarbus) caldwelli(Nichols)保护等级:未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未列入CITES(1995)特征描述:体稍呈圆筒形。
吻较圆钝,须之对。
鳞大,侧线鳞川~26。
背鳍无硬刺,在背鳍起点处有“平卧向前的尖刺,埋于皮内。
中下层鱼类。
喜生活于水流较急、砾石底质、水色清澈的江河中。
杂食性,食水生昆虫、高等植物碎屑等。
在水流湍急的江段产卵。
最大个体可长至12中斤。
肉鲜嫩,可作为山谷水库的驯化收养对象。
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系。
湿地公园分布状况:在湿地公园各湖区有分布。
(3)鲤鱼分类:鲤形目Cypriniformes 鲤科Cyprinidae拉丁文:Cyprinus (Cyprinus) carpio Linnaeus保护等级:未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未列入CITES(1995)特征描述:体长,略侧扁。
须2对。
下咽齿呈臼齿形。
背鳍基部较长。
背鳍、臀鳍均具有粗壮的、带锯齿的硬刺。
多栖息于底质松软、水草丛生的水体。
冬季游动迟缓,在深水底层越冬。
特种经济动物绪论一、特种经济动物的分类:1、按用途分:毛皮动物、药用动物、观赏动物、伴侣动物2、按自然属性分:特种兽类、特种珍禽类、特种水产类、其他类3、按生物学分类原则分:哺乳类、鸟类、两栖和爬行类、其他类二、1、任何动物的养殖要发展成一种产业,都必须经历抓捕驯化、小群饲养、适度规模养殖和集约化生产四个阶段。
2、在经济动物生产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1)品种的评定标准不明确,市场不规范,炒种倒种现象十分严重影响特种经济动物饲养的正常发展。
(2)所做的研究工作相对较少,品种选育、繁殖、饲料加工、畜舍设计与规划、环境控制等养殖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绝大多数经济动物尚不具备集约化生产的技术条件。
(3)特种经济动物的产品加工相对落后,产品规格化程度低,销售渠道不畅。
(4)缺乏正确的宣传和引导,过分夸大经济动物的养殖效益,生产的稳定性差。
3、根据现阶段的发展水平,稳定毛皮动物饲养,积极发展药用、肉用动物,加快发展伴侣动物和观赏动物,是未来我国经济动物的发展趋势。
第一章鹿1、分类: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兽亚纲、偶蹄目、反刍亚目、鹿科动物。
2、产品:鹿茸,3、配种方法:自然交配群公群母(25母:5~6公)、单公群母(25母:1公)、单公单母人工受精4、生茸期的饲养管理:日粮组成上要多价、全价,日粮的精料尽量采用多种原料,以达到营养互补。
要供给大量的精饲料和青饲料,设法提高日粮的品质和适口性,含油量高的粮食不可过多,因为鹿对脂肪的消化吸收能力差。
在管理上首先要对圈舍。
保定器及附属设备进行检修,确保牢固,防止突出伤鹿伤茸,随时观察鹿的脱盘生茸情况,及时去掉压茸的角盘,对有咬茸、扒架恶癖的鹿应隔离单独饲喂。
5、常见疾病:布氏杆菌病、巴氏杆菌病、口蹄疫第二章肉犬1、分类:哺乳纲、食肉目、犬科、犬属。
品种:藏獒、獒犬、蒙古犬2、配种:自然交配,辅助交配交配两次一般选用“重复配”1公1母或2公1母3、幼肉犬的饲养管理:仔犬在出生1周内死亡率最高:A、要及早吃上初乳B、要保温防冻(冬季15~18°C)、C、防压防踩,刺激排便D、要固定乳头E、防止贫血4、常见疾病:犬瘟热、狂犬病、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第三章水貂1、分类:哺乳纲、食肉目、鼬科、鼬属的一种小型珍贵毛皮兽。
水产养殖业健康养殖技术指导手册第1章水产养殖概述 (4)1.1 水产养殖的定义及分类 (4)1.1.1 按养殖对象分类 (4)1.1.2 按养殖环境分类 (4)1.1.3 按养殖方式分类 (4)1.2 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4)1.2.1 养殖品种多样化 (4)1.2.2 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5)1.2.3 养殖技术不断创新 (5)1.2.4 环保意识不断提高 (5)1.2.5 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明显 (5)1.2.6 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加强 (5)第2章养殖环境管理与优化 (5)2.1 水质调控技术 (5)2.1.1 水质监测 (5)2.1.2 水质调控方法 (5)2.2 水体富营养化防治 (6)2.2.1 合理施肥 (6)2.2.2 控制养殖密度 (6)2.2.3 水生植物种植 (6)2.2.4 定期换水 (6)2.3 养殖池塘设计与改造 (6)2.3.1 池塘选址 (6)2.3.2 池塘形状与面积 (6)2.3.3 池塘深度 (6)2.3.4 池塘护坡 (6)2.3.5 池塘排水系统 (6)2.3.6 池塘改造 (6)第3章饲料与营养 (7)3.1 饲料种类及其特性 (7)3.1.1 植物性饲料 (7)3.1.2 动物性饲料 (7)3.1.3 微生物饲料 (7)3.1.4 添加剂 (7)3.2 饲料配方与加工 (8)3.2.1 饲料配方原则 (8)3.2.2 饲料加工方法 (8)3.3 饲料投喂技术 (8)3.3.1 投喂原则 (8)3.3.2 投喂方法 (8)3.3.3 投喂注意事项 (8)第4章苗种培育与选择 (9)4.1 苗种来源及质量鉴别 (9)4.1.1 苗种来源 (9)4.1.2 苗种质量鉴别 (9)4.2 苗种培育技术 (9)4.2.1 苗种培育前期准备 (9)4.2.2 苗种投放 (9)4.2.3 苗种培育管理 (9)4.3 苗种筛选与优化 (10)4.3.1 筛选标准 (10)4.3.2 筛选方法 (10)4.3.3 优化培育 (10)第5章常见养殖模式及关键技术 (10)5.1 淡水鱼类养殖模式 (10)5.1.1 池塘养殖模式 (10)5.1.2 流水养殖模式 (10)5.1.3 生态养殖模式 (11)5.2 海水鱼类养殖模式 (11)5.2.1 浅海养殖模式 (11)5.2.2 深海养殖模式 (11)5.2.3 工厂化养殖模式 (11)5.3 虾类养殖模式 (11)5.3.1 池塘养殖模式 (11)5.3.2 海水网箱养殖模式 (11)5.4 蟹类养殖模式 (11)5.4.1 池塘养殖模式 (11)5.4.2 海水围网养殖模式 (12)第6章病害防治与健康管理 (12)6.1 常见病害及其症状 (12)6.1.1 细菌性疾病 (12)6.1.2 病毒性疾病 (12)6.1.3 寄生虫病 (12)6.1.4 非寄生性疾病 (12)6.2 病害防治方法 (12)6.2.1 预防措施 (12)6.2.2 治疗方法 (13)6.3 养殖场健康管理 (13)6.3.1 养殖场环境管理 (13)6.3.2 养殖动物健康管理 (13)第7章养殖设备与设施 (13)7.1 常用养殖设备与工具 (13)7.1.1 水泵 (13)7.1.2 增氧设备 (13)7.1.3 投饵机 (13)7.1.4 水质监测设备 (14)7.1.5 清淤设备 (14)7.1.6 防病设备 (14)7.2 养殖池塘配套设施 (14)7.2.1 防逃设施 (14)7.2.2 水源处理设施 (14)7.2.3 养殖废水处理设施 (14)7.2.4 蓄水池 (14)7.2.5 电力设施 (14)7.3 现代化养殖技术与设备 (14)7.3.1 循环水养殖系统 (14)7.3.2 智能控制系统 (15)7.3.3 生态养殖技术 (15)7.3.4 虾蟹立体养殖技术 (15)7.3.5 光伏养殖技术 (15)第8章节能减排与环保养殖 (15)8.1 环保养殖理念与实践 (15)8.1.1 环保养殖理念 (15)8.1.2 环保养殖实践 (15)8.2 养殖废弃物处理与利用 (15)8.2.1 养殖废弃物种类及危害 (15)8.2.2 养殖废弃物处理技术 (16)8.2.3 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6)8.3 节能减排措施 (16)8.3.1 节能技术 (16)8.3.2 减排技术 (16)8.3.3 环保政策与法规 (16)第9章养殖产品质量与安全 (16)9.1 养殖产品品质评价 (16)9.1.1 品质评价指标 (16)9.1.2 品质评价方法 (17)9.1.3 品质评价标准 (17)9.2 养殖产品安全风险分析 (17)9.2.1 有害物质残留 (17)9.2.2 生物性危害 (17)9.2.3 食品加工与储存安全 (17)9.3 养殖产品质量控制与追溯体系 (17)9.3.1 养殖过程质量控制 (17)9.3.2 加工与储存质量控制 (17)9.3.3 追溯体系建设 (17)9.3.4 质量检测与监管 (18)第10章养殖业管理与政策 (18)10.1 养殖业法律法规与政策 (18)10.2 养殖业行业管理与自律 (18)10.3 养殖业发展趋势与展望 (18)第1章水产养殖概述1.1 水产养殖的定义及分类水产养殖是指通过人工方法在淡水、海水和半咸水中饲养、繁殖水生生物的一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