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放血疗法简介
- 格式:pdf
- 大小:77.94 KB
- 文档页数:1
蒙医放血疗法治疗血希拉性头痛20例临床分析目的:探讨蒙医放血疗法治疗血希拉性头痛的疗效。
方法:在我院就诊的40例血希拉性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
观察组采用蒙医放血疗法来治疗;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和益脑宁来治疗。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优于对照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蒙医放血疗法治疗血希拉性头痛疗效显著,具有疗效快,时间短,操作简便等特点。
标签:血希拉性头痛;蒙医;放血疗法蒙医认为血希拉性头痛是由于赫衣、希拉、巴达干平衡失调,血与希拉相搏,希拉激增而上亢,阻塞经脉,浊邪上聚至头部引起的热性病症。
该病多见于青壮年,青壮年属于血希拉性体质,长期处于锐热环境或常食锐热食物,劳累过度,希拉激增,使体内血希拉失衡,坏血上亢,机体平衡失调而发病[1]。
表现为头跳痛而有烘热感,向阳就火者加剧,伴见目赤颧红、口苦,恶心,脉象粗而满,尿赤等。
近年来,笔者采用蒙医放血疗法,治疗血希拉性头痛20例与单纯西药治疗作比较,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40例血希拉性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蒙医放血疗法治疗组(观察组)和口服西药治疗组(对照组),每组20例。
观察组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龄在19~65岁,平均年龄(40±4.2)岁,病程1~3(2士1.2)年。
对照组,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范围18~67岁,平均年龄(45±5.1)岁,病程1~3.5(2士1.1)年。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患者均符合蒙医《蒙医内科学》(统编教材)[2]中“血希拉性头痛”诊断标准。
长期处于锐热环境或常食锐热食物,劳累过度史,头跳痛而烘热感,身热面红,头痛头晕,口苦,恶心,脉象粗大而满滑,尿赤黄而蒸汽,气味大。
蒙医放血疗法87例护理体会摘要:蒙医放血疗法为蒙医临床外治法中的峻疗法之一。
有着悠久的历史,是蒙医学宝贵文化遗产。
本科室采用蒙医放血疗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而在治疗过程中全面的蒙医护理工作非常重要。
蒙医放血疗法操作简便,治病的范围广,直接地作用于病变部位,起效快,疗效确切。
但要有熟练的医技和护理配合。
关键词:蒙医放血疗法;蒙医护理蒙医放血疗法是在人体浅部脉道的指定部位用特制的器械进行放血,借以引出病血(恶血),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传统外治疗法。
从性质上来说它则属于寒性疗法,临床上主要用于一些由血、希拉引起的热性病变。
此法如运用得当,法可驱除脉病,下泻病血,止痛、消肿、祛腐生新,根治脓液及黄水,使疮色化浊转鲜,即使少许的病气亦能肃清,并有使过胖者减肥消瘦者健美,驱病邪外达的优点[1]。
1.临床资料我科自2012年1月至2015年4月期间按蒙医放血疗法术期无菌操作制度和整体护理制度操作,对住院患者的放血疗法术期护理。
男48例,女39例;年龄22—55岁。
其中头部前额脉放血38例,颞脉放血4例,舌脉放血35例,上肢脏腑总脉放血3例,胫面脉放血2例,踝脉放血5例。
放血术后均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2.放血疗法术期护理2.1放血术前准备及护理2.1.1尽量避免患者走动,遵医嘱让患者按时服药,做好放血前准备。
有些患者生活不能自理,造成极大心理压力,产生焦虑等。
加之对放血疗法缺乏了解,即担心手术安全,又顾虑流失了自身血液会对身体有害,因此应予心理护理。
多与患者沟通,以减轻其紧张、恐惧等心理,应用科学理论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介绍手术的大致过程、术中配合要点、术后注意事项及各种辅助措施等,关心、鼓励患者,使其树立信心,消除其紧张心理,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取得良好的配合,以达到良好的放血治疗目的。
2.1.2蒙医放血疗法之前必须做到重要的工作,分远行与近行两种[2]。
①远行:放血施治前,热病未成熟时,先促使其成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第16卷第97期250 引言古代蒙古民族长期居住在寒凉的环境里,加之长期的游牧和狩猎生活以及频繁的战争,与寒凉有关的疾病以及跌伤、骨折等疾病时有发生。
进而热敷法、灸疗法、正骨法、针刺放血法等抗病疗伤的方法由此产生,并且一直沿用至今[1]。
其中最为常用的疗法便是放血疗法,同样也是最基础的治疗方法[2],常常与其余几法联合使用。
对于蒙医放血疗法的临床探究,经阅读整理大量相关典籍文献进行简述,具体如下:1 放血疗法的浅谈1.1 放血疗法原理放血疗法是在一定的部位,将浅部脉(静脉)切开或穿破,进行手术放血,借经引出病血,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3]。
对于放血疗法的治疗原理,运用现代医学理论解释就是改变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的一种治疗方法。
血液流变学是指探究血液及其中成分流动以及变化情况的一门学科,血液流变学认为降低血液黏度是提高血液流速和流变性的关键[4]。
放血疗法则在一定程度有效地降低了血液的黏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放血疗法有效降低血容量,短时间内属于低血容量血液稀释;(2)通常的放血治疗时会联合血液稀释剂的使用,且保持两者量的一致,这种形式则属于等容量放血的一种。
蒙医放血疗法常常属于低血容量型血液稀释类型。
根据上述蒙医放血疗法的基本原理,进而得出蒙医放血疗法的适用类型以及不良反应。
蒙医放血疗法适用于血液处于高黏、高凝、高聚状态,对于血液状态的测定可以使用血液流变学测定。
与之相反的血液凝血障碍、低蛋白血症、脱水伴有电解质紊乱、脑出血以及贫血患者禁止使用蒙医放血疗法[5]。
不良反应常见的是放血后有患者出现头晕及下肢水肿的症状,但研究显示4日左右即可自动消失,除此之外还存在由于放血过快,导致的血压下降,以及低血容量反应(主要是指低血容量性休克)等。
蒙医放血疗法的临床应用双梅1,其乐木格1,张瑞云2,王兰兰2(1.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2.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摘要:蒙医临床学具有四大常规的治疗方法,其中之一就是放血疗法。
简述蒙医放血疗法配合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张玉宝㊀白俊生(呼伦贝尔市蒙医医院ꎬ内蒙古㊀呼伦贝尔㊀021000)摘㊀要㊀高血压病是常见的慢性病ꎬ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ꎮ对于本病蒙医学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和治疗方法ꎮ从病因㊁机制㊁治疗㊁预防等方面进行了论述ꎮ使人们对高血压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及时治疗和预防ꎮ关键词㊀放血疗法ꎻ针刺疗法ꎻ原发性高血压中图分类号:R291.2㊀文献标识码:B㊀文章编号:1006-6810(2018)09-0068-02㊀㊀蒙医传统疗法中的放血疗法和针刺疗法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ꎬ经过历代医家的逐步整理㊁发展而不断完善充实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独立疗法ꎬ它是蒙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ꎮ放血疗法是在人体的表面一定部位和穴位ꎬ用特制的器械ꎬ将浅部脉道(静脉)切开或穿破ꎬ放出病血(恶血)ꎬ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ꎮ多适用于由血㊁希拉引起的热性疾病ꎮ针刺疗法是用特定的银针或金针刺入人体穴位或一定的部位给以刺激来达到治疗目的一种方法[1]ꎮ临床上用于治疗多种疾病ꎬ具有操作简便㊁取穴少㊁针感强㊁疗效快㊁经济优惠㊁根治疾病㊁治愈率高等特点ꎮ1㊀蒙医对高血压病的认识蒙医医古文尚未记载 高血压 这名词ꎬ但有关高血压症状却极多ꎬ它属于黑脉病学范畴ꎬ发病原因及机制主要是炎热季节辛热性饮食过度ꎬ体力活动用力过猛ꎬ长期站立ꎬ受伤ꎬ大怒ꎬ情志ꎬ体质等因素致使血希拉受累发生病变ꎬ恶血潴留血管闭塞ꎬ血流受阻ꎬ营养供给不良而发病ꎮ主要通脉㊁利血㊁改善赫依血流通的原则治疗此病ꎮ蒙医临床主要放血疗法配合针刺疗法来治疗此病ꎬ其结果较好ꎮ放血疗法主要放血的血管为金柱脉㊁银柱脉㊁肘外脉等ꎬ金柱脉位于右眼瞳孔直上ꎬ发际下0.5寸处为金主脉放血点ꎬ位于左眼瞳孔直上ꎬ发际下0.5寸处为银主脉放血点ꎮ放血时在颈项缠绕后从背后拉紧ꎬ以不妨碍呼吸为度ꎮ肘外脉位于肘窝横纹下横指之处ꎬ在距肘关节稍上处结扎ꎬ令肘关节弯曲90ħꎬ手向上紧握拳后操作[2]ꎮ根据患者的病情及症状选择血管来放血治疗ꎬ不累及脏腑病时常选择金柱脉㊁银柱脉ꎬ若累及肝㊁脾㊁隔区刺痛则选择肘外脉ꎮ操作前有术前准备ꎬ如提前口服三子汤3gꎬ2次/dꎬ分离正血和病血ꎬ然后再放血施治ꎮ正式放血准备消毒好的器械ꎬ让患者在寂静㊁干净㊁温暖而阳光充足的房间内进行操作ꎮ首先根据所选的血管按要求结扎好ꎬ找到血管进行消毒ꎬ根据操作者的熟练手法进行刺血管放血ꎬ放血中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ꎬ如有晕血情况立即停止操作ꎬ如没有观察出血量ꎬ等血液由暗红变成鲜红时松开结扎并止血进行包扎ꎮ根据血压及病情决定放血次数ꎬ若高血压三级且涉及心脑疾病严重者给于适当的降压药同时进行放血治疗ꎬ放血次数控制在1年内3次ꎬ且要选季节放血ꎬ春秋季节是放血最适宜的季节ꎮ若高血压一级结合患者的病情选择放血且配合针刺治疗即可ꎮ针刺疗法是用特制的银针在穴位给予针刺ꎬ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蒙医传统疗法[3]ꎮ主要是赫依性疾病㊁巴达干性寒症㊁消化不良㊁痞块㊁淤积病㊁水肿㊁肌肉麻木和胀痛㊁黄水病等ꎮ现代医学主要作用为消炎㊁止疼㊁提高机体免疫力㊁放松肌肉㊁养生保健等ꎮ蒙医临床治疗高血压病主要采用顶会穴㊁囟门穴㊁枕会穴㊁赫依穴㊁脚大拇指与第二指间穴(似中医太冲穴)等ꎮ顶会穴位于两眉正中向头顶划一线ꎬ再从两耳廓上端正中向头顶划一线ꎬ此二线在头顶之交叉点ꎬ即中医之百会穴ꎮ囟门穴位于前发际正中直上4横指处ꎬ相当于中医的囟会穴ꎮ枕会穴位于颈后窝发际正中点向上四横指处ꎬ近似中医之脑户穴ꎮ赫依穴位于第一胸椎下凹正中ꎬ从此点再向左右1寸处各有一穴ꎮ3穴并列在一线上ꎬ也叫第一椎穴ꎮ脚大拇指与第二指间穴位于脚上第一和第二拇指间向上两横指ꎮ顶会穴㊁囟门穴㊁枕会穴3穴用斜刺方法ꎬ赫依穴㊁脚大拇指与第二指间穴用直刺方法ꎬ明确穴位后用右手拇指和食指在针尖以上0.5寸处稳持ꎬ迅速地刺破皮肤逐渐深刺ꎬ深度为0.5~1寸ꎬ并严格掌握针刺方向和深度ꎬ注意患者对局部麻木等感觉ꎮ扎完针留置针15~20min后起针ꎮ疗程一般14~21天ꎮ总而言之ꎬ针刺手法是以既给适当的刺激又不伤及主要脏腑及器官为原则来治疗疾病ꎮ蒙医药从病消除病因ꎬ结合饮食ꎬ西药(一种或不给予降压药物)配合放血㊁针刺综合疗法治疗ꎬ疗效佳ꎬ并且能较好的控制靶器官的损害及并发症的发生ꎮ2㊀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的认识高血压(hypertension)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ȡ140mmHgꎬ舒张压ȡ90mmHg)ꎬ可伴有心㊁脑㊁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ꎮ正常人的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ꎮ在整体人群ꎬ血压水平随年龄逐渐升高ꎬ以收缩压更为明显ꎬ但50岁后舒张压呈现下降趋势ꎬ脉压也随之加大ꎮ我国高血压患者约有2亿ꎬ每10个成年人当中有2人患高血压[4]ꎮ因此ꎬ控制高血压从而减轻心血管疾病的危害是一项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5]ꎮ近年来ꎬ人们对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的作用以及心㊁脑㊁肾靶器官保护的认识不断深入ꎬ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也在不断调整ꎬ目前认为同一血压水平的患者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不同ꎬ因此有了血压分层的概念ꎬ即发生心血管病危险度不同的患者ꎬ适宜血压水平应86㊀㊀㊀㊀㊀JournalofMedicineandPharmacvofChineseMinorities㊀Septembeer2018ꎬVol.24No.9有不同ꎮ血压值和危险因素评估是诊断和制定高血压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ꎬ不同患者高血压管理的目标不同ꎬ医生面对患者时在参考标准的基础上ꎬ根据其具体情况判断该患者最合适的血压范围ꎬ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措施ꎮ现代医学控制血压主要用药物ꎬ而长期口服降压药物ꎬ这可能引起胃肠不良反应ꎬ甚至对肝㊁肾功能损害严重ꎮ长期服用药物这对患者来说极为不方便ꎬ然而也会控制不稳ꎬ停药后易反弹等不良反应ꎮ3㊀高血压病的预防措施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ꎬ推荐使用24小时长效降压药物控制血压ꎮ除评估诊室血压外ꎬ患者还应注意家庭清晨血压的监测和管理ꎬ以控制血压ꎬ并且医疗工作者应加高血压病基本知识和高血病患者带来严重的危害力度ꎬ提高高血压病人群的知晓率㊁治疗率㊁控制率ꎬ从而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6]ꎮ消除病因是最基本的办法ꎬ平时注意低盐饮食ꎬ避免紧张与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影响ꎬ适当坚持锻炼ꎬ保持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可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ꎮ4㊀存在的问题及展望高血压病相对于现代医学而言ꎬ目前尚无根治方法ꎬ只能药物控制血压在一定正常范围[7]ꎮ近年来采蒙医学放血配合针刺治疗高血压取得了显著疗效ꎮ对于顽固性高血压病配合针刺㊁放血治疗ꎬ临床效果佳ꎮ在科学飞速发展ꎬ经济日益增长的社会ꎬ我们需要保护蒙医药文化和发展蒙医特色疗法ꎬ并将其利用到预防保健事业当中ꎮ蒙医药是属经验医学ꎬ当然存在很多缺点ꎬ对本病发病机制及病理特点缺乏客观的解释ꎬ临床研究还缺乏统一诊疗标准ꎬ临床报道样本数偏小ꎬ大多未设立对照组ꎬ资料缺乏科学性和对比性ꎮ应掌握和传承蒙医辨证思维ꎬ应借助当代先进科学仪器ꎬ有机的溶于蒙医学相关理论体系中ꎬ更好的发展绿色蒙医药ꎮ参考文献[1]郭 道布清ꎬ图门巴雅尔.蒙古族传统疗法[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ꎬ2005:12-93.[2]阿古拉.蒙医药学[M].内蒙古教育出版社ꎬ2010:12-76. [3]陈英松.蒙医温针疗法研究[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ꎬ2013:1-9.[4]王文新ꎬ陈玉杰.对身心疾病认识的中西医的比较[J].继续医学教育ꎬ2001ꎬ15(2):8.[5]王红梅ꎬ乔欢.蒙医针刺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ꎬ2017ꎬ23(2):43. [6]赵运昇.高血压病的危害及预防预防和治疗[J].光明中医ꎬ2017ꎬ32(5):33.[7]许敏ꎬ黄和煦ꎬ等.优化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的疗效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ꎬ2017ꎬ14(9):19.2018年5月29日收稿蒙医对痤疮的认识额尔敦毕力格1㊀王㊀德2(1.赤峰市蒙医中医医院ꎬ内蒙古㊀赤峰㊀024000ꎻ㊀2.阿拉善盟中心医院ꎬ内蒙古㊀阿拉善㊀750300)摘㊀要㊀目的:简述蒙医对痤疮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ꎮ方法:对现代医学痤疮发病机制㊁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与蒙医痤疮发病机制㊁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对比观察ꎮ结果:蒙医治疗痤疮方法独特ꎬ效果显著ꎮ结论:蒙药治疗痤疮有显著疗效ꎮ关键词㊀蒙医ꎻ痤疮ꎻ理论认识ꎻ治疗中图分类号:R291.2㊀文献标识码:B㊀文章编号:1006-6810(2018)09-0069-021㊀概述1.1㊀西医㊀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ꎬ主要好发于青少年ꎬ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很大ꎬ但青春期后往往能自然减轻或痊愈ꎮ临床表现以好发于面部的粉刺㊁丘疹㊁脓疱㊁结节等多形性皮损为特点[1]ꎮ1.2㊀蒙医㊀痤疮蒙医病名为色布赫(或巴达哈)ꎬ是齐素热(血热)或加之协日乌苏引起ꎬ可合并粘(细菌)㊁郝如海(虫)感染[2]ꎬ好发于青春期年轻人自身血热旺盛ꎬ加之饮食起居不规律ꎬ比如熬夜ꎬ体育锻炼少ꎬ常吃辛辣食物ꎬ少饮水ꎬ便秘ꎬ外用化妆品等引起清浊不华ꎬ病血增多ꎬ病邪沉积于皮毛而发病ꎮ2㊀临床表现皮损好发于面部及上胸背部ꎮ痤疮的非炎症性皮损表现为开放性和闭合性粉刺ꎮ闭合性粉刺(又称白头)的典型皮损是约1mm大小的肤色丘疹ꎬ无明显毛囊开口ꎮ开放性粉刺(又称黑头)表现为圆顶状丘疹伴显著扩张的毛囊开口ꎮ粉刺进一步发展会演变成各种炎症性皮损ꎬ表现为炎性丘疹㊁脓疱㊁结节和囊肿ꎮ炎性丘疹呈红色ꎬ直径1~5mm不等ꎻ脓疱大小一致ꎬ其中充满了白色脓液ꎻ结节直径大于5mmꎬ触之有硬结和疼痛感ꎻ囊肿的位置更深ꎬ充满了脓液和血液的混合物ꎮ这些皮损还可融合形成大的炎性斑块和窦道等ꎮ炎症性皮损消退后常常遗留色素沉着㊁持久性红斑㊁凹陷性或肥厚性瘢痕ꎮ3㊀诊断根据青少年发病㊁皮损分布于颜面和胸背部㊁主要表现为白头㊁黑头粉刺㊁炎性丘疹㊁脓疱等多形性皮损等特点ꎬ临96中国民族医药杂志㊀2018年9月㊀第24卷㊀第9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
蒙医常用放血脉穴及其主治一,头部脉穴【额脉】前额发际正中线直下一寸处。
主治:春秋两季,胆元病头痛、额顶痛,日晒、火烤、过劳、饮酒等头痛加重者。
现多用于神经血管性头痛。
【金柱、银柱】瞳孔直上,发际下0.5寸,右为金柱、左为银柱。
主治:正、偏头痛,尤其对血、胆病引发的头脑胀痛、目赤肿痛、眼角糜烂等有效。
现多用于眼压增高,眼底出血等。
【枕脉】枕后发际正中线直上一寸,旁开一寸处,左右两穴。
主治:颈项强痛,瘟热犯脑,血、胆病头痛,头晕,视力减退等。
现多用于高血压头痛。
【金津、玉液】舌系带两侧静脉上,左为金津,右为玉液。
主治:舌强失语,口干消渴,舌肿或缩,心热疾病。
现多用于脑血管意外所致的失语症。
【齿脉】在下额角斜前上方一寸处。
主治:牙龈肿痛,面肿痄腮,口眼歪斜等。
二,上肢脉穴【脏腑总脉】肘窝正中偏外静脉上点。
主治:五脏六腑热病。
心肺、胁肋刺痛,肝胃、肠腹郁热,胸闷气喘等。
【臂脉】肱骨內上髁直上三寸处。
主治:肺热胸痛,咳嗽气喘,瘀血肿痛等。
【肝脉】肘尖直下三寸处。
主治:肝脾、胁肋刺痛,瘀血痞块,血毒目赤,血热昏迷,肝脾肿大,胃肠热痢,颈项强痛等。
【心肺会脉】腕部尺骨茎突外侧静脉上点。
主治:心肺血热病。
【手背六细脉】手背,指掌关节上一寸处。
食指与中指间,右手为肺、大肠脉;左手为心、小肠脉。
中指与无名指间,右手为肝胆脉;左手为脾胃脉。
无名指与小指间,右手为右肾、膀胱脉;左手为左肾、命宫脉。
主治:对应脏腑的血、胆性热病。
三,下肢脉穴【腿大脉】大腿内侧,膝关节上三寸处。
主治:肠腹外伤、震荡,下肢沉重,睾丸肿痛,痔疮,子宫疾患等。
【腘脉】腘窝正中直下三寸处。
主治:颈项痛,腰脊痛,下肢痛,子宫出血等。
【腱端脉】足跟骨向上三寸,跟腱内侧。
主治:肾震荡,腰扭伤,下肢不利,肌肉肿痛,子宫出血,尿血等。
【大肠脉】足内踝前上方约一寸处。
主治:胃肠痉挛,二便不通,子宫出血等。
【痹脉】足拇趾与二趾间缝上一寸处。
主治:下肢热病,风湿痹痛等。
蒙医“放血疗法”在预防心脑血管病的作用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环节即为降血脂,血压以及促进血液循环,通过急性放学疗法的应用,对其效果进行观察。
方法通过选取40例患者,其中包括远期准备,通过在术前三天进行三子汤的服用,每日三次,一次5克,近期准备通过选用三棱针,并进行穴位选取。
结果放血疗法作为当前降低血脂和血容量的有效方式,通过血液的即时存储能够有效补充血液循环,同时经观察后患者头痛情况明显消失,同时产生舒适感。
结论通过进行放血疗法的应用,能够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其具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放血疗法;心脑血管;预防;作用;传统疗法引言原发性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高血压的特征是动脉压升高,同时伴有心、肾等脏器异常,其早期临床症状为血压升高、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后期多出现肾功能不全、急性脑血管病及高血压性心脏病等。
本研究采用蒙药配合放血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通过选取40例患者,其中男性、女性患者比例为25:15,年龄最低为30岁,其中最高不超过70岁,选取患者年龄平均值为63.4岁。
其中患者血压最高值在240/120mmhg,最低值为150/105mmhg,职业包括工人、干部、农民以及游牧民。
1.2研究方法治疗组按蒙医辨证论治,放血前给予蒙药希日汤3g,2次/d口服3d,使病血和津血充分分离后实施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1次/2wk。
轻度头痛病人:治疗放血1次,中度头痛病人:放血1~2次,重度头痛病人放血2次。
观察4wk,主要从证状,脑彩超、血脂进行疗效评价,将治疗前后情况作对比研究。
1.2.1治疗组(1)蒙医放血疗法是在人体浅静脉的指定部位用民族特制的放血器进行放血,从而引出病血,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传统疗法。
(2)放血前准备:口服蒙药希日汤3g/次,2次/d,服用3d,术前要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让病人切勿紧张。
(3)放血穴位:主要采用额部诸来脉和头额部的金柱脉或银柱脉(诸来脉:前正中心上,前发际直下0.3寸处,右眼瞳孔直上,发际下0.5寸处是金柱脉,左眼瞳孔直上,发际下0.5寸处是银柱脉)。
14蒙医放血治疗小儿腮腺炎安灵芝(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摘 要:蒙医放血是其传统治疗方法中的一种重要方式,是蒙医治疗方法中一种非药物方式的内病外治措施。
蒙医放血治疗方法简单易操作,并且治疗效果非常好,我国的《四部医典》分别从蒙医放血治疗的诊断、工具、禁忌症以及作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论述。
故此,本文分析蒙医放血治疗小儿腮腺炎的效果。
关键词:蒙医;放血;小儿腮腺炎中图分类号:R512.1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安灵芝,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
腮腺炎是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主要由腮腺炎病毒引起,其发病不受季节等因素的限制,但以冬季和春季为发病的高发期,并且儿童是腮腺炎发病的主要人群,经常会伴有胰腺炎、脑膜炎等疾病,临床上主要采取对症治疗的措施。
蒙医放血作为一种传统且疗效奇特的治疗手段,将其运用在小儿腮腺炎治疗上,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1 小儿腮腺炎简介小儿腮腺炎是一种由腮腺炎病毒诱发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可在全世界范围内分布,并且患病时间不会受到季节变化的限制,我国的小儿腮腺炎以法定丙类传染性疾病为主。
小儿腮腺炎发病主要表现出流行性或是散发性,在学校等机构中容易爆发流行,在临床上主要以唾液腺出现非化脓性急性肿胀为主要特征,经常伴随胰腺炎和脑膜炎等疾病,临床上针对小儿腮腺炎没有特殊治疗的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治疗的措施。
腮腺炎病毒属于副粘病毒,其直径大约有90nm 至135nm,该病毒具有可溶性抗体和病毒抗原,患儿在感染的一周之后会出现S 抗体,2周之内可达到高峰期,而后会逐渐下降,一般能够在人体内持续存在6个月~12个月,并且该抗体没有免疫保护功能。
抗体在患儿体内出现的时间比较晚,通常在患病的2周~3周之后才能够检测到,并在4周到5周时达到高峰值,但是在2年之后依旧能够检测到,该抗体具有免疫保护功能。
通过紫外线照射、甲醇、乙醇等方式可快速杀灭腮腺炎病毒。
腮腺炎病毒能够在冷冻条件下生存较长时间,即便是在零下45℃的环境下,腮腺炎病毒依旧能够存活9个月之久,但是在37℃的温度下只能够生存24小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