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信念模式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健康信念模型的主要观点健康信念模型的主要观点健康信念模型是一种理论框架,用于解释个体为何会选择或不选择参与健康行为并采取健康行为,并阐明影响个体决策的因素。
该模型由Rosenstock等人于1966年首次提出,并经过多年的研究和修改,目前已成为健康行为和健康促进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健康信念模型的主要观点。
1. 健康信念模型的基本观点健康信念模型认为,对于个体而言,参与健康行为的决策取决于以下四个核心信念:(1)健康信念:个体对拥有健康状态的价值和好处的认知。
这个信念基于个体对健康威胁和风险的认知,包括个体对健康问题的感知、严重性、预后和可控性等方面的感觉。
(2)自我效能信念:个体对自身能够采取有效的行动来控制健康威胁和风险的信念。
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和掌控感的信念,在促进健康行为方面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3)知觉到的严重性:个体对健康威胁和风险的感知程度,包括身体和心理方面的问题,并根据个体的健康状况和健康需求程度加以判断。
(4)具体行为控制信念:个体相信他们采取的行动可以达到目标的信念。
这个信念基于个体对于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知晓程度、可行性、可控性等因素。
以上四个信念是健康行为决策的中心要素,同时发挥着相互作用的作用。
此外,健康信念模型还提出了行动阶段的概念,包括前置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
这个阶段模型也是健康行为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工具,能够帮助专业人员根据个体的行为阶段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2. 健康信念模型的核心构成要素(1)感知健康问题的严重性健康信念模型认为,感知健康问题的严重性是影响个体参与健康行为的重要因素。
个体会更倾向于采取健康行为,如果他们相信自己或他人的健康状况受到严重威胁。
但是,严重性是相对的,它取决于个体的文化背景、社会经验和感性认知。
为了在干预计划中有效地利用这一构成要素,专业人员需要了解患者对健康问题的感知,以确定适当的干预措施。
(2)知觉病症的患病率和易感性个体对健康威胁和风险的感知程度也是决策制定的重要因素。
健康信念模式在实践中的局限性
健康信念模型(HBM)正是一个通过干预人们的知觉、态度和信念等心理活动,从而改变人们的行为的健康教育模型,由当时服务于美国公共卫生机构的社会心理学家Hochbaum等创立于19世纪50年代,其后经过不断的充实和发展,已成为人们开展健康行为干预项目和活动的重要工作模式。
HBM的理论假设是:
一个人的行为会发生改变,如果他:--感到一种疾病或残疾是可以预防或避免发生的;--意识到只要采取建议的措施(行为)就可以避免其发生;--自信自己能够成功地改变这种行为;
HBM自创建以来,被广泛地应用于控烟、营养、性病艾滋病、高血压筛查、安全带使用、乳腺自检、锻炼等众多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和活动的计划、设计和实施工作之中。
HBM模型的基本思路可以用1表示。
HBM模型也存在一些缺点,主要包括:
1、到目前为止,多数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只用到了其中的部分内容;
2、作为一个心理学的行为改变模型,未考虑到其他因素对人们行为
的影响,如环境因素、经济因素等;
该模型未考虑社会规范、同伴压力对人们行为的影响。
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模式——健康信念模式的主要内容(总1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健康信念模式(HBM, health belief model)是用社会心理学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重要理论模式,提出健康行为来自于心理社会因素的共同影响,从下图可以看出,该模式认为对易感性和严重性的认知与预防疾病的行为是相关的。
认知系统的核心部分是一套关于疾病的个人信念,这个信念调节着对威胁的感知从而影响采用对抗疾病的行为的可能性。
社会系统的核心部分是多种形式的政策形成和大众媒介宣传运动,这些运动是专门设计以使公众相信危险是真实存在的,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则可以起到有益的作用。
健康信念是人们接受劝导、改变不良行为、采纳健康促进行为的关键。
(一)主要内容图5 健康信念模式理论框架从上图可知,这个模式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1.个体对健康的认识和观点包括:对疾病易感性和严重性的认识;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对健康含义的理解;对健康状况的理解;对自我在健康中的作用的理解;对健康促进行为有利性的理解;以及对促进健康行为障碍的认识和理解。
2.修正因素包括:个体的人口学特征、社会心理因素、人际影响、情景因素、行为因素,以及个人的疾病知识和经历等。
3.采取行动的可能性参与促进健康行为的可能性,准备行动的证据。
2。
以健康信念模式的核心概念和框架设计健康干预方案1 健康信念模式1.1 健康信念模式的发展背景健康信念模式(Health belief model,HBM)作为应用于个体行为改变的理论,认为信念是人们接受教育、改变不良行为进而采取利于健康行为的关键。
HBM是20世纪50年代在探索美国公共卫生服务中实施免费结核病筛查失败的原因中逐步发展起来的[1]。
为探索失败原因,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罗森斯托克进行了一系列的基线调查,主要评估个体对肺结核易感性以及对筛查益处的感知,并得要想说服公众接受免费筛查,不仅要让其了解肺结核的严重性,还要得知早期筛查的益处的结论。
在罗森斯托克提出了健康信念的雏形后,社会心理学家侯慈本于1975年对健康信念模式加以修订成基本框架。
后有很多学者不断将社会心理学和行为学的理论引入到健康信念模式,提出扩展模式,使得健康信念模式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较强,适用于多种人群和范围。
1.2 健康信念模式的概念及组成HBM的核心概念是感知,即健康信念[2]。
其本质上是一种认知行为的信念,而不是一般心理学意义上的健康信念。
健康信念人们采取与执行某种目标行为的心理基础,从而去改变不健康行为。
研究表明,人们能否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可能与以下因素是紧密相连的[2,3]:①感知受到威胁:感知到易感性取决与个人的主观感受,感知到严重性取决于个人的判断性;②行为评价:感知到益处即人们觉得对自己有利时、感知到障碍;③提示因素即行动线索:指激发或换起行为者采取行动的“导火线”,是健康行为发生的决定性因素;④自我效能:是行为者对自己能力的正确评价和判断,即相信自己通过努力能成功地采纳促进健康行为,并取得期望结果。
个体的自我效能越高,其尝试或执行该行为的可能性越高;⑤影响与制约因素:包括人口学因素,社会心理学因素,和疾病相关因素如疾病史等。
因此,研究人员在干预人们改变不良行为时,应该综合的分析研讨,将以上五点因素考虑进去,拟定合理的健康宣教方案,增强人们的接受度和满意度。
健康教育学:健康信念模式导言健康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帮助个体和群体改善健康行为和健康决策的学科。
而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框架就是健康信念模式(Health Belief Model,HBM)。
健康信念模式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罗森斯托克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被广泛应用于健康教育和促进健康行为的研究和实践中。
健康信念模式的基本概念健康信念模式认为,个体的健康行为是由其对健康问题的认知、对潜在的健康风险和报酬的评估以及对采取行动的自信心所决定的。
它由以下几个基本概念构成:1.感知健康威胁(Perceived Threat):个体对患病或受伤的可能性以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的评估。
2.感知健康效益(Perceived Benefits):个体认为采取某种健康行为对自身健康有益的信念。
3.感知健康障碍(Perceived Barriers):个体认为采取某种健康行为会遇到的障碍和困难。
4.自我效能(Self-Efficacy):个体对自身完成某种健康行为的信心。
5.行动阈值(Cues to Action):促使个体采取行动的内外部刺激或事件。
健康信念模式的应用健康信念模式的应用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健康教育计划设计健康教育计划的设计要考虑个体对健康问题的认知、感知健康威胁、感知健康效益、感知健康障碍以及自我效能等因素。
例如,在设计防疫宣传活动时,可以通过向人们传达疾病传播的威胁性、接种疫苗的益处以及克服接种困难的方法,来提高个体采取预防措施的意愿和行动。
2. 健康促进和行为干预在促进健康和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方面,健康信念模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改变个体的健康信念,可以影响他们的行为决策。
例如,对于吸烟者来说,可以通过教育他们有关吸烟对健康的威胁及戒烟的益处,同时提供戒烟的支持和资源,来促使他们改变吸烟行为。
3. 健康研究和评估健康信念模式可以用于研究和评估个体和群体的健康行为和健康决策。
通过评估个体对健康问题的认知、感知健康威胁、感知健康效益、感知健康障碍和自我效能等因素的程度,可以了解其对健康行为的态度和意愿,并为制定有效的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健康信念模式
健康信念模式是运用社会心理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理论模式。
健康信念模式认为:人们要采取某种促进健康行为或戒除某种危害健康行为,必须具备以下3方面的认识:
一、认识到某种疾病或危险因素的威胁及严重性。
1、对疾病严重性的认识:指个体对罹患某种疾病严重性的看法,包括人们对疾病引起的临床后果的判断,如死亡、伤残、疼痛等;对疾病引起的社会后果的判断,如工作烦恼、失业、家庭矛盾等。
2、对疾病易感性的认识:指个体对罹患某种疾病可能性的认识,包括对医师判断的接受程度和自身对疾病发生、复发可能性的判断等。
二、认识到采取某种行为或戒除某种行为的困难及益处。
1、对行为有效性的认识:指人们对采取或放弃某种行为后,能否有效降低患病危险性或减轻疾病后果的判断,包括减缓病痛、减少疾病产生的社会影响等。
只有当人们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有效时,人们才能自觉采取行为。
2、对采取或放弃某种行为障碍的认识:指人们对采取或放弃某种行为所遇困难的认识,如费用的高低、痛苦的程度、方便与否等。
只有当人们对这些困难具有足够认识,才能使行为维持和巩固。
三、对自身采取或放弃某种行为能力的自信也称效能期待或自我效能。
即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能力有正确的评价和判断,相信自己一定能通过努力,克服障碍,完成这种行动,到达预期结果。
综上所述,健康信念模式在采取促进健康行为、放弃危害健康行为的实践中遵循以下步骤:首先,充分让人们对其危害健康行为感到害怕;然后,使他们坚信:一旦放弃这种危害健康行为、采取相应的促进健康行为会得到有价值的后果,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行为改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最后,使他们充满改变行为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