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长期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1.60 MB
- 文档页数:46
慢阻肺稳定期怎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
慢阻肺确切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但认为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颗粒的异常反应有关。
现阶段慢阻肺已与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共同列为全球性“四大慢病”之一。
该病症不仅对患者肺部造成不良影响,还会引起各类的全身效应,进而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并且慢阻肺还存在繁杂的表现症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故而对慢阻肺的认识及了解就拥有了更重要的意义。
慢阻肺治疗的重要性现阶段慢阻肺的致病因素尚未完全明确,但近年来针对该病的研究正不断深入。
有部分研究人员认为慢阻肺的主要发病因素应是个体差异与环境因素两方面,比如人体本身缺乏抗胰蛋白酶,再加上如吸烟、长时间接触粉尘、吸入被污染的空气等环境因素,相关问题常易导致人体患得慢阻肺。
而在患得慢阻肺病症后,患者还会表现出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食欲不振等问题,且随着病症严重,还可能并发慢性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并发症。
由此,针对慢阻肺对患者正常生活的不良影响及其较高的危害性,在患慢阻肺后,患者就应当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以便控制病情进展,进而保证自身健康与良好的生活质量。
慢阻肺的诊断而在慢阻肺患者进行治疗前,相关患者首先应当明确自身病症、病情与疾病特点等内容。
由此慢阻肺患者及疑似患得慢阻肺的患者就应重视起对肺功能的检查,而肺功能检查作为诊断慢阻肺及慢阻肺病情检测的金标准,患者就应重视并积极到相关医疗机构进行肺功能检查,以此明确自身病情进展、严重度与治疗反应等。
而通常来说,对肺功能进行检查时,如测得检查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小于70%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小于80%,再结合吸烟的高危因素、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并除外其他疾病后可准确诊断为慢阻肺。
慢阻肺可分为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
急性加重期:指在疾病过程中,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粘液脓性,可伴有发热等症状。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综合管理策略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它的主要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和呼吸道症状,如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等。
随着病情的进展,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呼吸衰竭、肺心病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对于慢阻肺的管理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慢阻肺的综合管理策略。
一、疾病认知与早期诊断首先,提高公众对慢阻肺的认知是预防和管理该疾病的基础。
许多人对慢阻肺的症状和危害认识不足,导致疾病在早期未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
因此,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如健康教育讲座、宣传手册、网络媒体等,向大众普及慢阻肺的相关知识,包括危险因素(如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暴露等)、常见症状以及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对于有长期吸烟史、职业粉尘暴露史、家族病史以及反复出现呼吸道症状的人群,应提高警惕,及时进行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能够客观地评估气道的阻塞程度。
早期诊断可以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延缓疾病的进展。
二、戒烟与避免危险因素吸烟是导致慢阻肺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戒烟是预防和治疗慢阻肺的关键措施。
对于吸烟者,应给予充分的戒烟指导和支持,包括心理辅导、药物治疗(如尼古丁替代疗法、伐尼克兰等)等。
同时,要避免接触二手烟和其他有害气体、颗粒物质,如减少在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活动,工作中注意防护等。
此外,改善室内外空气质量、加强通风,对于预防慢阻肺也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从事高风险职业(如矿工、建筑工人、化工工人等)的人群,应严格遵守劳动保护规定,佩戴防护设备。
三、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慢阻肺管理的重要环节。
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祛痰药等。
支气管扩张剂可以松弛气道平滑肌,缓解气流受限,常用的有β₂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等。
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病情较重或急性加重期的患者,能够减轻气道炎症。
祛痰药有助于排出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
慢阻肺的慢病管理方法有哪些作者:来源:《家庭医学》2021年第10期慢阻肺有需要终生治疗的特点,患者需要与疾病长期共存。
为了预防和延缓并发症,降低慢性病的致残、致死率,需要患者配合来“自我管理”。
什么是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以持续呼吸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通常与长期吸烟、室内外污染、职业因素等有关,症状表现为慢性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
慢阻肺的急性加重加速肺功能恶化,严重急性加重尤其是需要住院的急性加重,频率越高,死亡风险也越高。
所以降低急性加重是稳定期慢阻肺的重要治疗目标之一。
慢阻肺的慢病管理目标1.减轻症状。
缓解症状;改善活动耐量,提高劳动耐力;改善健康状态,改善生活质量。
2.降低风险。
预防和延缓疾病进展;预防和治疗急性加重,减少急性加重;降低死亡率。
慢阻肺的管理方法1.戒烟。
戒烟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延缓慢阻肺的进展,所以吸烟的患者一定要戒烟。
如果戒煙有困难,可以去一些三甲医院的戒烟中心寻求帮助。
2.氧疗。
氧疗可以改善呼吸困难症状,减缓供氧不足的情况,可以延长病人的寿命。
慢阻肺的病人想活得更长,一个是戒烟,一个是氧疗。
3.配合医生积极治疗。
积极配合医生药物治疗,按时规律的用药,减轻症状,降低急性加重次数及严重程度,从而改善健康状况,提高运动耐力。
必须听从医生建议,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因为患病的肺已经衰弱了,要避免任何可能使它们过度负荷的事情。
4.肺功能锻炼。
通过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呼吸操等方式,坚持锻炼呼吸肌,改善肺功能。
5.自我管理。
每天适量运动可以帮助保持身体健康,但具体运动量必须咨询医师。
准备好应对突发状况。
随身携带紧急联系信息并贴在冰箱上。
包括服用的药物以及剂量的信息。
紧急电话号码编进手机里。
如果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同时还有其他慢性疾病,那么管理这些疾病也很重要,尤其是糖尿病和心脏病。
6.饮食管理。
注意饮食健康,避免那些高热、高盐、高脂肪的垃圾食品或深加工食品。
医诊通呼吸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该病属于一种慢性进行性脏器功能减退疾病,会逐渐消耗患者身体能量,高发于春冬季节。
治疗目的是保护患者肺功能,减少其肺功能损伤。
稳定期的治疗主要采用支气管扩张药物、长期家庭氧疗等,以达到预防感染,防治并发症的目的。
通常治疗并不能很好地改善患者基础的机体状态,而做好自我保护,减少疾病的发作频率,稳定病情,可延缓疾病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该如何保护自己。
远离不良环境的刺激慢阻肺致病因素包含接触到刺激性的烟雾、大量粉尘以及二氧化硫、臭氧和氯气等有害气体。
此外,寒冷气候,生活环境温度的巨变,都会引起慢阻肺,若是接触到致敏的花粉、化学气体或是细菌、病毒等,也会引发慢阻肺。
这些物质会加重支气管黏膜的损伤,尤其是老年人,在呼吸道功能与免疫能力不断下降的前提下患病率非常高。
因此,要让他们知道远离生活中不良刺激,可减少慢阻肺的发作。
(1)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
加强卫生清洁,每天做好室内通风,确保空气质量清新,家里不种植有浓烈香气的花草,不养宠物,不使用地毯等,这些容易产生灰尘、毛屑与香气的东西都会导致慢阻肺的发生。
外出时要佩戴好口罩,特别是流感暴发时节,应减少外出不聚集,加强自身保护,减少病毒与细菌对呼吸道造成的不利影响。
(2)预防感冒的发生。
积极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必要时注射流感疫苗,发病季节前2~3月开始注射,隔3天1次,每次2~4毫升,可选择肌肉注射,也可选择皮下注射;接种卡介苗多糖核酸,流感季节爆发前注射,每周肌肉注射2~3次,每次1毫升;也可接种流感疫苗或是肺炎球菌疫苗,上述药物按说明书使用,可减少呼吸道问题的发生,预防慢阻肺急性发作。
(3)冬季要注意保暖。
老慢阻肺患者应强个人耐寒训练,比如入冬前适当练习用凉水洗鼻子,每天洗2~3次,每次洗2~3分钟左右,逐渐适应冷水洗鼻子后,再开始练习冷水洗脸、洗胳膊等,闲暇时按摩鼻部、风池穴与迎香穴等,加强血液循环,提高机体抵抗力、耐寒力,减少慢阻肺的急性发生。
慢阻肺管理实施方案
首先,慢阻肺患者的管理需要包括药物治疗、康复训练、营养支持等多方面的
内容。
药物治疗方面,包括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药物的使用。
患者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定期复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其次,康复训练是慢阻肺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康复训练包括呼吸锻炼、
体育锻炼、心理康复等内容,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肺功能,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
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定期跟踪评估康复效果。
此外,营养支持也是慢阻肺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慢阻肺患者常常伴有营养不良
的情况,因此需要合理的膳食结构和营养补充。
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帮助患者改善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力。
最后,慢阻肺管理实施方案还包括宣教指导、家庭护理等内容。
医护人员需要
向患者和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帮助他们了解慢阻肺的病因、病情发展、预防和治疗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同时,家庭护理也是慢阻肺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家属需要了解患者的日常护理技巧,提供良好的家庭护理环境。
综上所述,慢阻肺管理实施方案是一个综合性的、长期的过程,需要医护人员
和患者共同努力。
通过药物治疗、康复训练、营养支持、宣教指导和家庭护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可以帮助患者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延缓疾病的进展。
希望本文的介绍可以对慢阻肺患者和医护人员有所帮助,让患者能够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疾病,过上更健康、更美好的生活。
慢阻肺患者生活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呼吸系统疾病是当今社会中比严重的问题,尤其是慢阻肺,对40岁以上人群呼吸系统健康威胁重大,此类人群约有8.2%的患病率。
该病的主要特点是气流受阻,病症包括肺气肿、支气管炎等,病情容易反复发作,而且每次急性发作都会损伤肺功能,让患者逐渐的向慢性呼吸衰竭、肺心病发展,最终危及生命。
所以,慢阻肺患者在生活中要做好防治工作,那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学会正确排痰咳嗽、咳痰是慢阻肺患者的主要症状,如果不及时将口鼻的痰液排出,会进一步堵塞气道。
为此,要懂得正确排痰,患者可以自行咳痰,缓慢的深吸气、屏气,再腹部用力咳嗽,有助于将气道深部的痰液排出;同时,还可以在亲友的帮助下,进行叩背,促进痰液排出。
二、积极戒烟吸烟是诱发和加重慢阻肺的关键因素,如果患者有长期吸烟史,需要积极的戒烟;如果家庭成员中有吸烟者,叮嘱其不要在患者身边吸烟,防止被动吸入二手烟,因不良刺激而加重病情。
三、加强保暖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保暖措施,尤其是气温波动大的天气或是冬季,如果冷空气进入鼻腔容易引起刺激,让病情急性发作;如果保暖不到位还容易诱发感冒,引起或加重慢性支气管炎。
四、自己调节情绪情绪波动对慢阻肺发作也会产生一定影响,所以患者在生活中要学会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通过合理的方式疏解压力;在遇到麻烦的时候,放松精神,保持豁达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
如果感觉自己烦躁、焦虑、抑郁,可以主动与亲友交谈,还可以与病友互动,获得情感支持;也可以做心理辅导,通过专业手段缓解心理压力。
五、远离刺激物慢阻肺患者如果吸入或是接触刺激性物质(气体)、易致敏物质,就容易让患者因此受刺激并加重病情。
所以,生活中要远离有发霉味道的物品、宠物毛发、花粉等;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空气新鲜,家里尽量避免铺设地毯,家具不要过多,摆放整洁,避免有灰尘;如果有条件,可以安装空气净化装置,清除特殊气味。
六、合理饮食合理调整饮食结果,一方面能够让患者摄入充足的营养,另一方面还能规避容易加重病情的食物。
慢阻肺危害大,及早治疗很重要慢阻肺是一种肺部疾病,一旦患上此病,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呼吸急促、呼吸困难、食欲不振等症状。
在老年群体中,慢阻肺有着较高的发病率,而且,慢阻肺会导致患者身体素质下降,对患者身体危害极大,因此,及时发现疾病、及时治疗就显得十分重要。
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慢阻肺的危害以及治疗。
一、慢阻肺的危害(一)身体乏力感通常而言,由于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受损,因此,患者会表现出明显的缺氧症状,而且,缺氧会导致肌肉供氧不足,进而骨骼肌耐力会下降,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逐渐感受到身体无力感,导致日常活动受限,降低了生活品质。
(二)骨质疏松慢阻肺会导致患者出现骨质疏松症状,骨质疏松容易增加患者骨折几率,而且,患者身体也会感觉到明显的疼痛感和乏力感。
(三)抑郁症有关研究指出,肺循环细胞因子会对患者情绪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紧张、压抑、恐惧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健康,降低了生命品质。
此外,由于疾病的原因,慢阻肺患者无法像健康人一样参加社交,导致患者社会角色认知度下降,从而影响心理健康。
而且,慢阻肺是一种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严重情况下会住院治疗,不仅仅身心受折磨,产生的治疗费用也是经济负担,因此,患者会越来越悲观、失落,长此以往,患者的抑郁症现象会越来越严重。
(四)睡眠呼吸障碍慢阻肺患者睡眠的时候,患者的呼吸通气率会明显降低,因此,患者的睡眠质量会显著下降,对于慢阻肺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还会出现心律不齐的现象。
二、慢阻肺的治疗(一)改善环境的治疗由于慢阻肺患者呼吸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因此,患者日常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中务必要在无尘且安静的环境中。
要保证空气的新鲜和无尘。
其原因是慢阻肺病因和烟雾环境、有害气体有密切联系,这些不良生活环境会增加发病率,还会加重慢阻肺病情。
因此,患者的生活环境很重要,需要给患者提供空气新鲜且无尘、无有害气体的环境,且室内室外都要禁止吸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