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液体表面现象的研究.05
- 格式:doc
- 大小:412.00 KB
- 文档页数:10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研究摘要:液体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而具有自发收缩成球状的趋势。
表面张力的大小,可用表面张力系数来描述。
本文对影响表面张力系数的因素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表面张力;表面张力系数;影响因素Abstract:Liquid as the role of surface tension into the ball with the trend of spontaneous contraction. The value of the surface tension can be described by the surface tension coefficient. In this paper,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surface tension coefficient are outlined.Keywords: surface tension,surface tension coefficient, influence factors引言英国物理学家托玛斯·杨自1805年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表面张力之后,在两个多世纪的漫长发月中,许多科学家研究了表面张力的问题,表面张力在物理学中是一个很特殊的问题,而且表面张力还涉及到化学和医学领域,当前有关表面张力的研究是多方面的。
研究内容有物理前沿中的问题,也有和日常生活经验相关的问题[1]。
而表面张力的大小又取决于表面张力系数[2],所以对表面张力系数的理论和实验问题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的重要特性,它类似于固体内部的拉伸应力,这种应力存在于极薄的表面层内。
是液体表层内分子力作用的结果。
影响表面张力系数的因素主要有二[ 3 - 4 ]:一是温度,温度越高表面张力系数越小;二是在液体中加入杂质可显著改变表面张力系数。
本文对影响表面张力系数的因素进行了概述。
1、液体表面张力的概念液体分子间隙较气体的小,分子相互作用较气体的强,宏观上和固体相似不易压缩;液体分子运动较固体自由,宏观上和气体相似具有流动性,因液体的分子聚集状态不同于固体和气体,就表现出许多宏观性质:表面张力现象,液体对固体的润湿和不润湿现象,弯曲液面内外压强差,毛细现象,溶解、扩散、渗透现象等。
研究液体表面张力的表面张力实验引言: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上的各种现象和现象的综合体现,如液体被吸引至毛细管内升高或液滴呈球形,液体表面由于各区域间的吸引力而收缩等。
表面张力是液体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引起的,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和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为深入研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提供了基础。
一、理论基础表面张力是由于液体表面上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引起的,在液体内部,分子间的吸引作用使得液体分子的相互间隔较近,能量较低;而表面上的分子则不受全方向吸引,仅受到相邻分子和内部分子的吸引,导致表面分子有较高的能量。
液体表面张力即是液体表面上的分子相互作用力和液体内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之差。
根据杨氏定律,液体表面张力与液体表面积成反比。
当表面积趋于无穷大时,液体表面张力趋于零。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验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的大小,从而研究液体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比较,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液体表面张力的产生机制,以及其应用领域,为材料科学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三、实验器材和试剂1. 表面张力测量仪:可以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的仪器,包括引力平衡杆、针筒、毛细管等。
2. 不同液体样品:可以选择水、酒精、甘油等具有不同表面张力的液体。
3. 温度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实验环境温度的装置。
4. 实验计时器、温度计等辅助仪器。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仪器准备:确保表面张力测量仪的各部件完好无损,并进行校准。
准备好不同液体样品,并进行准确的浓度标定。
2. 温度控制:通过温度控制装置将实验环境控制在固定温度下,以消除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 测量液体体积:使用针筒将液体样品吸入毛细管,并调整液体的体积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4. 测量表面张力:将装有液体的毛细管放入引力平衡杆上,并调整平衡度,使平衡杆处于水平状态。
记录平衡杆的初始位置。
5. 观察实验现象:实验过程中观察液体表面的现象,如液面的凹陷、液滴的形状等。
6. 测量时间:启动计时器,记录特定时间下平衡杆的位置变化,并计算液体表面张力。
分子动理论 液体的表面现象分子动理论从宏观物体是由大量微观粒子所构成这一事实出发,认为物体的宏观性质是大量微观粒子运动的平均放置效果,依据每个粒子所遵循得力学规律,用统计的方法研究物体的宏观性质和宏观规律。
一、 目的要求1.掌握理解气体分子得状态方程、压强公式、能量公式和液体曲面的附加压强。
2. 理解气体分子得微观模型、分子动理论的统计方法和液体的表面现象。
3. 了解物质微观结构的基本观点、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规律、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
二、 基本概念和规律1.物质的微观结构 宏观物体是由大量微观粒子构成;所有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热运动。
2. 分子力 分子间存在着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是一种短程力。
3.理想气体的定义和微观模型(1)分子本身的线度比起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来说可以忽略不计;(2) 除碰撞的一瞬间外,分子之间以及分子与器壁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3)分子之间或分子与器壁之间的碰撞是完全弹性的。
即气体分子动能不因碰撞而损失。
4.平衡态 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这里所说的不受外界影响.是指的外界不对系统做功,也不对它传热.是从能量角度来说的。
气体分子仍然作无规则的热运动.是热动平衡。
5.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RT MP=nKT .注意点:①要明确状态方程中各项的物理意义及其推导过程。
能运用状态方程解决一些不太复杂的具体问题.②状态方程的适用条件:理想气体,平衡态。
③使用公式时要注意:a 、摩尔质量和摩尔数的区别; b 、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特别是由于压强和体积使用不同的单位时,方程中R 就不相同。
当P 用帕(牛顿/米1),V 用米3时R=8.31焦耳/(摩尔.开)当P 用大气压、V 用升时R=0.082大气压〃升/(摩尔.开)。
1大气压(标准)=1.013×105帕(牛顿/米2)=76厘米汞柱高1米3=1000升6.理想气体压强的微观实质和压强公式(1)微观实质;定性地讲,宏观上容器中气体施于器壁的压强,是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不断碰撞的结果; 定量地讲,压强实质上是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施于单位面积器壁的平均冲量。
液体中的表面张力研究引言液体中的表面张力是一种有趣而又复杂的物理现象,它在我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从咖啡杯中的浮萍,到雨滴在花瓣上的停留,都是由于液体表面的张力引起的。
表面张力的研究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这些现象,还对许多科学和工程领域有重要的应用。
一、表面张力的概念和原理表面张力是指液体表面上的一种特殊力量,使得液体表面呈现出收缩的趋势。
这种收缩力量的来源是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在液体内部,分子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力紧密相连,形成一个紧密结合的网络。
然而,在表面上,由于没有周围分子的相互作用,表面分子只能收到来自液体内部的相互作用力,这种力量使得表面分子相互靠近,形成一个薄膜,这就是表面张力的来源。
二、测量表面张力的方法测量表面张力的一种常见方法是通过浸润法。
简单来说,就是将一种固体放入液体中观察其沉浮情况。
如果固体被液体完全浸润并迅速下沉,说明液体的表面张力较低;如果固体浮在液体表面,说明液体的表面张力较高。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比较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大小。
这对于液体的性质研究和工程应用有很大的帮助。
三、表面张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 水珠在花瓣上的停留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雨水滴在花瓣上不马上掉落,这是因为水珠的表面张力的存在。
花瓣表面的微小凹凸会形成一个微小的力场,使水珠受到一种向外的力量。
而水珠表面的张力则会形成一个向内的力量,两者抵消,从而水珠悬浮在花瓣上。
2. 蚊子行走在水面上蚊子能够行走在水面上,也是因为表面张力的存在。
水分子内部的吸引力要比水分子和空气分子间的分子内吸引力要大。
蚊子站在水面上时,它的小腿会破坏水面,水分子会在蚊子腿上形成一个小凹陷,与空气分子产生的力抵消,使蚊子能够行走在水面上。
4. 气泡的形成当我们把一根吸管浸入液体中吹气时,会在液体中形成一个气泡。
这是因为我们通过吸管吹入的气体会产生一个压强,压强增大后,气体的张力也会增大,当张力大于液体表面张力时,气液界面就会脱离液体,形成气泡。
液体表面张力实验报告液体表面张力实验报告引言:液体表面张力是液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液体表面上发生的一种特殊现象。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的大小,探究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材料与仪器:1. 温度计2. 毛细管3. 液体样品(例如水、酒精等)4. 架子5. 皿子6. 直尺7. 填充液体的容器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将容器放在架子上,确保容器底部与水平面平行。
b. 用直尺将容器边缘与水平面平行校准。
c. 选择合适的液体样品,并倒入容器中,使其表面平整。
2. 测量液体高度:a. 用直尺测量液体表面到容器边缘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b. 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作为液体高度。
3. 测量液体温度:a. 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4. 测量毛细管升高:a. 将毛细管插入液体中,确保毛细管底部与液体表面平行。
b. 观察毛细管内液体的升高高度,并记录下来。
c. 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作为毛细管升高。
5. 数据处理:a. 计算液体表面张力的大小,使用公式:表面张力 = 毛细管升高× g / (2π ×液体高度)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液体高度为液体表面到容器边缘的距离。
b. 将测得的液体表面张力值进行平均,并计算标准差。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测量,我们得到了液体表面张力的数值,并进行了数据处理。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讨论:1. 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不同,这是由于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差异所致。
例如,水的表面张力较大,而酒精的表面张力较小。
2. 液体的表面张力与温度有关。
一般来说,液体的表面张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增加分子的热运动,使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
3. 实验中的数据处理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通过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我们可以评估实验数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4. 液体表面张力的研究在许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液滴的形成和液体的吸附现象。
流体流动中的界面现象与表面效应研究引言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规律的学科,其中包括了流体流动的各种现象和现象背后的机理。
流体流动中的界面现象和表面效应作为流体力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对于理解和预测流动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流体流动中的界面现象和表面效应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界面现象表面张力表面张力是液体分子间作用力在液体表面产生的结果。
在界面上,由于分子与分子之间没有完整的相邻分子,所以表面上的分子受到的分子相互作用力要比在体内的分子少。
这种不对称的分子相互作用力导致了表面张力的存在。
表面张力可导致液体表面收缩,形成一定的曲面形态。
表面张力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工程实践中,对于一些生物现象和工艺现象具有重要影响。
毛细现象毛细现象是一个流体力学中非常基本的界面现象,它描述了液体在细直管或细孔中的涌动行为。
毛细现象的研究不仅能够揭示液体流动的基本规律,还可以应用于地质勘探、现代微流体技术等领域。
毛细现象的研究对于理解和改进微尺度下的流体控制和传输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界面电荷效应界面电荷效应是流体界面上电荷传输和分布的结果。
在一些情况下,当液体界面上存在电荷离子时,由于电荷的吸引和排斥作用,液体中的流动行为将发生显著变化。
界面电荷效应的研究不仅可以解释一些生物体内的电动力学现象,还可以应用于电化学技术、生物传感器等领域。
双层界面行为双层界面行为指的是液体界面上同时存在两种不同的分子层。
这种双层结构可以通过界面活性物质的添加来实现,例如表面活性剂。
双层界面行为对于一些化学反应和界面的动态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双层界面行为的研究可以为化学工程和生物化学领域的技术发展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表面效应润湿现象润湿现象是指液体与固体界面接触时的现象。
润湿行为可以被描述为液体在固体表面的浸润和扩张行为。
润湿现象在许多工业和生物领域都具有重要作用。
在润湿现象研究中,表面能和表面特性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界面扩散界面扩散指的是两种或多种不同的液体在界面上的相互扩散行为。
实验名称 液体表面现象的研究一、 前言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层由于分子引力不均衡而产生的,沿表面作用于任一界线上的张力。
表面张力的存在使液体具有尽量缩小其表面的趋势,好像液体表面是一张拉紧了的橡皮膜一样。
对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可以为分析液体表面的分子分布及结构提供帮助,可以解释物质处于液态时所特有的许多现象,比如泡沫的形成、湿润和毛细现象等。
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常常要涉及到液体特有的性质和现象。
比如工业上的矿物的浮选技术,化工生产中液体的传输过程、药物制备过程及生物工程研究领域中关于动、植物体内液体的运动与平衡等问题,都要对表面张力进行研究。
因此,了解液体表面性质和现象,掌握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方法有拉脱法、毛细管升高法、最大气泡压力法等。
本实验采用拉脱法测定水的表面张力系数。
二、 教学目标1、掌握焦利秤测量微小力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液体表面的性质,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三、 教学重点1、了解焦利氏秤测微小力的原理、结构和方法。
四、 教学难点1、用拉脱法测量室温下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五、 实验原理液体表面层(其厚度等于分子的作用半径,约810m )内的分子所处的环境跟液体内部的分子是不同的。
在液体内部,每个分子四周都被同类的其他分子所包围,它图1 液体表面层和内部分子受力示意图图2 液体表面张力受力分析所受到的周围分子的作用力的合力为零。
由于液体上方的气相层的分子数很少,表面层内每一个分子受到的向上的引力比向下的引力小,合力不为零,这个合力垂直于液面并指向液体内部,如图1所示,所以分子有从液面挤入液体内部的倾向,并使液体表面自然收缩,直到处于动态平衡,即在同一时间内脱离液面挤入液体内部的分子数和因热运动而到达液面的分子数相等时为止。
拉脱法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是基于液体与固体接触时的表面现象提出的。
由分子运动论可知,当液体分子和与其接触的固体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大于液体分子的内聚力时,就会产生液体浸润固体的现象。
现将一表面洁净Π型金属丝框竖直地浸入水中,使其底边保持水平,由于水能浸润金属,当轻轻提起金属丝时,在Π型金属丝框内就形成如图2所示的双面水膜。
水膜的两个表面沿着切线方向有作用力f ,称为表面张力,ϕ为接触角,当缓缓拉出金属丝框时,接触角ϕ逐渐减小而趋向于零。
这时表面张力f 垂直向下,其大小与金属丝框水平段的长度l 成正比,故有Tl f 2=(1)式中,比例系数T 称为表面张力系数,它在数值上等于单位长度上的表面张力。
在国际单位制中,T表面张力系数T 与液体的性质、纯度、温度和它上方的气体成分有关。
当液面与其蒸汽相接触时,表面张力仅与液体性质及温度有关。
实验表明,密度小,易挥发液体T值小;温度越高,T值越小;所含杂质越多,T值也越小。
因此,在测定T值时,必须注明是在什么温度下测定的,并且要十分注意被测液体的纯度,测量工具(金属丝框、盛液器皿等)应洁净。
在金属丝框缓慢拉出水面的过程中,金属丝框下面将带起一水膜,当水膜刚被拉断时,诸力的平衡条件是:gldhTlWFρ++=2(2)式中,F为弹簧向上的拉力,W为水膜被拉断时金属丝框的重力和所受浮力之差,l为Π型丝的长度,d为Π型丝的直径,即水膜的厚度,h为水膜被拉断时的高度,ρ为水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ldh gρ为水膜的重量,由于金属丝直径很小,所以这项值不大。
由于水膜有前后两面,所以上式中的表面张力为2Tl。
由(2)式解得:lg ldhWFT2ρ--=(3)实验中先测出焦利秤的倔强系数k,然后用焦利秤测出和公式(3)中F W-相对应的弹簧伸长量L∆,则有:l gldhLkT2ρ-∆=(4)六、实验仪器焦利秤,Π型金属丝框,砝码,玻璃杯,游标卡尺。
1、焦利秤简介焦利秤的构造如图3所示,它实际上是一种用于测微小力的精细弹簧秤。
一根金属套管A垂直竖立在三角底座上,调节底座上的螺丝,可使金属套管A处于垂直状态。
带有毫米标尺的圆柱B套在金属套管内。
在金属套管A的上端固定有游标C,圆柱B顶端伸出的支臂上挂一锥形弹簧D。
转动旋钮E可使圆柱B上下移动,因而也就调节了弹簧D的升降。
弹簧上升或下降的距离由主尺(圆柱B)和游标C来确定。
G 为固定在金属套管A 上一侧刻有刻线的玻璃圆筒,M 为挂在弹簧D 下端的两头带钩的小平面镜,镜面上有一刻线。
实验时,使玻璃圆筒G 上的刻线、小平面镜上的刻线、G 上的刻线在小平面镜中的象,三者始终重合,简称“三线对齐”。
用这种方法可保证弹簧下端的位置是固定的,弹簧的伸长量可由主尺和游标定出来(即伸长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值),一般的弹簧秤都是弹簧秤上端固定,在下端加负载后向下伸长,而焦利秤与之相反,它是控制弹簧下端的位置保持一定,加负载后向上拉动弹簧确定伸长值。
H 为一平台,转动其下端的螺钉S 时平台H 可升降但不转动。
F 为秤盘。
一般弹簧秤都是上端固定,在下端加负载后向下伸长,而焦利称则与之相反,它是控制弹簧下端G 的位置保持一定,加负载后向上拉动弹簧确定伸长值。
设在力F 作用下弹簧伸长l ∆,根据虎克定律可知,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l ∆与所加的外力F 成正比,即l k F ∆=式中k 是弹簧的倔强系数。
对于一个特定的弹簧,k 值是一定的。
如果将已知重量的砝码加入盘中,测出弹簧的伸长量,由上式即可计算该弹簧的k 值。
这一步骤称为焦利秤的校准。
焦利秤校准后,只要测出弹簧的伸长量,就可计算出作用于弹簧上外力F 。
七、 实验内容与步骤(一) 测量弹簧的倔强系数k 。
1、 安装﹑调试仪器。
安装好支架,装挂好弹簧﹑小镜、砝码盘及Π型丝框等,调节支架底座螺丝钉使金属杆铅直,使小镜M 穿过玻璃圆筒G 的中心,这时弹簧将与金属套管A 平行。
2、 在秤盘上加1g 砝码,转动旋钮E 使弹簧上升,直至“三线对齐”为止。
这时读出游标零线所指示的毫米标尺B 上的读数0L 。
以后每加0.5g 砝码,调整一次旋钮E 使“三线对齐”,记下B 上的读数,直至加到3.5g 后再逐次递减砝码,每减0.5g,调A 立柱、B 毫米标尺、C 游标、D 弹簧E 立柱升降旋钮、F 砝码盘、G 玻璃圆筒H 平台、M 平面反射镜、S 平台升降旋钮图3 焦利秤整一次旋钮E 使“三线对齐”,记下B 上的读数,直至1g 砝码。
3、 用逐差法处理数据,求出倔强系数k 及不确定度k U 。
(二) 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T 。
1、 用游标卡尺测出Π型丝框的长度l 和直径d 各一次。
2、 将待测液体倒入洗净干燥的烧杯中,置于平台H 上,将Π型丝框洗净后挂在砝码盘下的小钩上,使金属丝框完全浸入液体中,调节旋钮E 使“三线对齐”。
调节时要保证金属丝框始终处于液面以下。
3、 一只手慢慢旋转S ,使平台上玻璃杯稍微下降,用一只手慢慢调节E ,使弹簧向上伸长,整个过程要求G 始终停在零点处不动“三线对齐”。
重复上述调节,当金属框刚好到达液面时,记下旋钮S 的位置1S 。
4、 继续转动S ,使平台H 继续下降,然后调节旋钮E 使“三线对齐”,不断重复该步骤,金属丝框将慢慢露出液面,并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带起一液膜,直到液膜被破坏时为止。
记下液膜被破坏时毫米标尺B 上的读数1L (用游标读到0.1mm )和旋钮S 的位置2S ,如图4。
5、 用吸水纸将金属丝框上的小水珠轻轻地吸去,转动旋钮E 使金属丝框缓缓下降,直到G 回到零点“三线对齐”,读出毫米标尺B 上的读数2L ,则公式(3)中的)(21L L k W F -=-。
玻璃圆筒图4 测量表面张力系数示意图6、 重复3~5步骤5次。
7、 求h 值,测量过程中1S 和2S 之差即为水膜的高度,21h S S =-。
8、 用温度计测出实验时的液体温度。
9、 计算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T 及其不确定度T U 。
八、 数据表格及数据处理1、 求弹簧的倔强系数k 表1 测定弹簧倔强系数l ∆的A 类不确定度分量A L U S ∆==mm )l ∆的B 类不确定度分量仪∆=31B U ,Δ仪取0.1mm ,U B =0.033(mm )合成不确定度U ==0.044(mm ) 计算倔强系数 3mg k l ==∆ 1.1285(1N m -⋅), k U ==0.0038(1N m -⋅) =±=k U k k 11.1290.004()N m -±⋅2、 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T 。
表2 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金属丝框长度l =33.42(mm ),金属丝直径d =0.6(mm ),水的密度331.010kg m ρ-=⨯⋅L ∆的A 类不确定度分量A L U S ∆===0.049(mm )L ∆的B 类不确定度分量仪∆=31B U ,Δ仪取0.1mm ,U B =0.033(mm )合成不确定度=+=∆222B AL U U U 0.068(mm )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lgld L T 2ρ0.05073(1N m -⋅)由于水膜的重量非常小,在T U 的计算中不考虑l 、d 和h 的不确定度分量。
=+∆=∆22)2()2(L k U lkU l L U 0.00077(1N m -⋅) 测量结果 =±=T U T T ()10.05070.0008Nm -±⋅ 30℃时纯水表面张力系数为3170.110N m --⨯⋅,本实验所用自来水不纯导致数据差别较大。
九、 指导要点及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要始终保证小镜悬于玻璃管中央,镜子和玻璃管不能相接触,否则会造成较大误差。
2、 焦利秤中使用的弹簧是精密易损元件,要轻拿轻放,切忌用力拉。
3、测量Π型丝宽度时,应平放于纸上,防止变形。
4、实验过程中要避免液体被污染。
若液体中混入其他杂质,其表面张力系数将有明显改变。
5、测量时要始终保证“三线对齐”,并在丝框上边缘与水面平齐时读取S。
16、不能在弹簧振动不定的情况下测量,拉膜时动作要平稳、轻缓,防止仪器受震动,尤其液膜即将破裂时,更要注意。
平台一次只能下降一点,如果动作卤莽,会使液膜过早破裂,带来较大误差。
7、实验前要清洗玻璃杯和金属丝框才能使用。
实验结束后用吸水纸将金属丝框表面擦干,以免锈蚀。
清洗后的玻璃杯和Π型丝不可用手触摸。
十、实验管理和成绩记载1、实验管理(1)预习检查:检查学生的学生证,检查学生预习报告并签字,随机提问(约占实验学生的四分之一)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无预习报告或预习检查不合格的学生取消当堂课实验资格,重新预约该实验。
(2)操作管理:巡回检查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记录情况,及时发现、指导、解决学生在实验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检查完成实验学生的数据记录并签字;对在1小时左右完成实验的学生进行认真的检查并要求其完成实验的选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