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2)
- 格式:ppt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31
肝性脑病的护理
一、概述肝性脑病,又称肝昏迷,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
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以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为主要临床表现。
二、护理措施
(一)病情观察:严密观察和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大小、对光反射意识状态
及行为表现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二)去除和避免诱发因素
(1)有出血倾向者要注意观察血压和大便颜色,及时发现出血情况。
(2)预防感染:注意保暖,定时翻身,加强皮肤、口腔护理。
(3)避免使用含氮药物和镇静药、麻醉药,减少药物对肝脏的损害。
(4)保持大便通畅:导泻或灌肠有利于清除肠内含氮物。
(三)饮食护理
(1)控制蛋白摄入
(2)多食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3)昏迷者可鼻饲或静脉补充葡萄糖供给热量
(4)大量输注葡萄糖过程中,警惕低钾血症、心衰和脑水肿。
(5)清醒后壳逐步增加蛋白质饮食,最后给予植物性蛋白如豆制品。
(6)显著腹水者钠量应限制在250mg/d,入液量应加以控制
(四)昏迷病人的护理:患者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舌后坠阻塞呼吸道,必要时吸氧。
做好口腔、皮肤、呼吸道、泌尿道等的护理,以免发生压疮、吸入性肺炎和其他感染加重肝性脑病。
给患者做肢体的被动运动,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和肌肉萎缩。
必要时用冰帽降低颅内温度,以减少脑细胞消耗,保护脑细胞功能。
(五)用药护理: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
肝性脑病的护理关键信息项1、护理目标: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2、护理评估要点:意识状态、神经功能、生命体征、饮食情况、排泄情况等。
3、护理措施:饮食护理、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安全护理、用药护理等。
4、潜在并发症及预防:脑水肿、上消化道出血、感染等。
5、护理人员职责:提供专业护理、健康教育、与医疗团队协作等。
1、护理目标11 缓解肝性脑病患者的神经精神症状,如意识障碍、行为异常、昏迷等。
12 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脑水肿、上消化道出血、感染等。
13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其自理能力和舒适度。
14 促进患者的康复,尽可能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社会功能。
2、护理评估要点21 意识状态211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水平,包括清醒、嗜睡、昏睡、昏迷等程度。
212 评估患者的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等认知功能。
22 神经功能221 观察患者的肢体活动情况,有无震颤、抽搐、扑翼样震颤等。
222 检查患者的腱反射、病理反射等神经系统体征。
23 生命体征231 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变化。
232 观察患者的呼吸节律和深度,有无呼吸抑制或过度通气。
24 饮食情况241 了解患者的饮食摄入情况,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等的摄入量。
242 评估患者的饮食结构是否合理,有无高蛋白质饮食或饮食不足。
25 排泄情况251 观察患者的大小便情况,包括尿量、颜色、性状,大便的次数、性状等。
252 注意有无便秘、腹泻、尿潴留等排泄障碍。
3、护理措施31 饮食护理311 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制定合理的蛋白质摄入量。
312 增加碳水化合物的供给,以提供足够的能量。
313 保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鼓励患者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314 避免食用粗糙、坚硬、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32 病情观察321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神经功能、生命体征等变化,每小时记录一次。
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肝性脑病概念:又称肝昏迷,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征主要临床表现: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一、病因2.其他:肝炎的肝功能急性衰竭期;原发性肝癌、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严重胆道感染3.诱因(1)上消化道出血:血液淤积在胃肠道内——经细菌分解产生大量的氨——由肠壁扩散至血循环——促发肝性脑病。
(2)大量排钾利尿、放腹水:可引起低钾性碱中毒,促使NH3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细胞产生氨中毒。
(3)高蛋白饮食:病人摄入高蛋白饮食,血氨增高。
(4)感染:感染增加组织分解代谢,增加了氨的产生。
(5)药物:利尿剂、安眠药(如安定)、镇静药、麻醉药、乙醇、抗结核药等。
(6)便秘:可使含氨物质与肠黏膜接触时间延长。
二、临床表现三、辅助检查1.血氨:慢性肝性脑病有血氨升高。
急性肝性脑病时,血氨多正常。
2.脑电图检查:前驱期正常。
昏迷前期到昏迷期,脑电图明显异常,典型的改变为节律变慢,δ波或三相波,每秒4~7次,昏迷时表现为高波幅δ波,每秒1~3次。
脑电图检查特异性不强。
3.简易智力测验:对于诊断早期肝性脑病、亚临床肝性脑病最有价值。
四、治疗原则1.消除诱因:消除——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快速、大量排钾利尿和放腹水、不用或慎用镇静安眠药、麻醉药。
2.减少肠内毒物的生成和吸收3.促进有毒物质的代谢清除,纠正氨基酸的代谢紊乱(1)降氨药物:谷氨酸钾或谷氨酸钠与游离氨结合形成谷氨酰胺,从而降低血氨。
精氨酸可促进尿素循环,从而降血氨。
(2)支链氨基酸:口服或静脉滴注以支链氨基酸为主的氨基酸混合液,可纠正氨基酸代谢的不平衡,抑制大脑中假神经递质的形成。
4.其他:防治脑水肿和继发性感染、休克、出血等。
五、护理问题1.急性(慢性)意识障碍血氨增高、大脑处于抑制状态2.有受伤的危险与肝性脑病致精神异常、烦躁不安有关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黄疸导致皮肤瘙痒有关4.知识缺乏:缺乏预防肝性脑病发生的知识5.潜在并发症:肝性脑病六、护理措施1.严密监测病情:密切注意肝性脑病的早期征象2.避免各种诱发因素(1)禁止给病人应用安眠药和镇静药物(2)防止感染:加强基础护理,观察体温变化(3)防止大量口服水分或输液:过多液体可引起低血钾,稀释性低血钠、脑水肿等,可加重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第六节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一)概要肝性脑病又被称为肝昏迷,是指由肝脏严重病变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
门体分流性脑病则是由门静脉高压导致门-腔静脉侧支循环广泛形成后,使大量门静脉血直接进入体循环,从而引发的肝性脑病。
而对无明显肝性脑病表现,但可用精细智力测验或电生理检测发现异常者,称之为轻微肝性脑病,是肝性脑病发病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目前本病无特效疗法,主要以去除诱因、保护肝脏功能、减少肠腔内毒物的生成和吸收,促进有毒物质代谢清除、对症支持治疗及预防并发症为原则。
临床上肝功能较好、门体分流性脑病及诱因明确且容易消除者,大多预后较好;有严重腹水、黄疸、出血倾向等预后较差;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所致者预后最差。
(二)护理评估1.健康史常见的病因多继发于各型肝硬化及门-体分流术后,尤以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最多见。
诱因有上消化道出血、高蛋白饮食、感染、药物(利尿剂、安眠药、含氮药物等)大量排钾利尿、放腹水、便秘等。
2.身心状况肝性脑病临床表现常因原有肝病性质、肝功能损害程度及诱因不同而异。
临床可根据意识障碍程度、神经系统表现和脑电图改变,将其分为四期。
但各期分界并不完全清楚。
一期(前驱期)以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异常为突出表现。
表现为轻度精神异常,应答尚准确,有扑翼样震颤。
病理反射阴性,脑电图正常。
因临床表现不明显,极易被忽略。
二期(昏迷前期)以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失常为主。
表现为言语不清、书写障碍及定向力和理解力障碍,不能完成简单计算,多有睡眠时间倒置,此期有明显神经系统体征且脑电图开始出现异常。
三期(昏睡期)以昏睡和精神错乱为主。
昏睡,可唤醒,尚能对答,神经体征持续或加重;有扑翼样震颤,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锥体束征常阳性。
四期(昏迷期)神志完全丧失,不能唤醒。
浅昏迷时生理反射存在,腱反射和肌张力亢进,扑翼样震颤无法引出;深昏迷时,各种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瞳孔常散大。
肝性脑病的护理
一般护理:对肝性脑病病人要设专护,床上安床挡,躁动者用约束带,以保证病人的安全。
备好抢救物品和药品。
取舒适体位并定时变换,防止产生褥疮。
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口腔、呼吸道、泌尿系感染。
吸氧,必要时头置冰帽、降低颅内温度,减少脑细胞耗氧,保护细胞功能。
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肠道细菌产氨。
建立静脉通路,及时合理用药。
注意严格控制液体输入速度,防止稀释性低钾及低钠血症、心力衰竭、肺水肿以及脑水肿的发生。
饮食:严格控制蛋白质摄入,以高糖补充热能,待病情改善,逐步增加蛋白质供给。
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去除诱发因素:在肝硬化失代偿病人的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意识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前驱症状,如有无欣快事抑郁、言语不清、健忘、行为异常、嗜睡、扑翼样震颤等。
对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应立即止血并补充新鲜血液。
出血停止后应采用生理盐水或弱酸性溶液清理肠内积血,以减少肠内氨的产生和吸收。
发现感染选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炎症。
对水肿和腹水病人,利尿应注意保钾和排钾利尿剂交替使用,防止电解质紊乱,发现低钾、低钠血症及时纠正。
慎重使用镇静剂,选用对肝毒性小的药物,以减少肝损害。
大量排放腹水,腹腔压力骤降,门静脉淤血,使入肝血流减少,导致肝细胞缺氧坏死,可诱发和加重肝性脑病,注意掌握放腹水的速度和量,并及时补充丢失的蛋白。
放腹水时应边放边束紧腹带。
肝性脑病患者护理一概述肝性脑病又称肝性昏迷,是严重肝病或门~体分流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有急性与慢性之分。
临床表现轻者可仅有轻微的智力减退,严重者出现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是终末期肝病首要死亡原因。
对肝性脑病患者的进行正确的临床护理,对于患者的治疗和改善预后极为重要。
二主要护理问题1.生活自理能力受限。
2.营养失调。
3.有受伤的危险。
4.潜在并发症,如感染、消化道出血等。
三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肝性脑病的有关知识和导致肝性脑病的各种诱发因素,解释避免各种诱因的基本做法。
关心、安慰患者,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2.活动指导活动会增加肝脏耗氧量,使肝细胞损害加重。
因此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肝脏足够供血,以利于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3.安全护理患者出现躁动时应设专人看护,加床档,必要时可用约束带,以防患者坠床。
4.用药护理遵医嘱及时使用抗肝性脑病药物,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避免使用能够加重肝性脑病和损伤肝脏的药物。
肝功能不全时,肝脏解毒功能差,故应慎重使用镇静剂。
5.饮食护理对于肝性脑病高危患者应适当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每天40g以下,但不能持久地限制,以免引起氨基酸不足,病情稳定后可进食植物蛋白。
指导患者少食多餐,进食高热量、低脂、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忌坚硬、油炸、辛辣刺激等食物。
6.保持大便通畅灌肠或导泻,清除肠内毒素、积食、积血等,可用生理盐水或弱酸性液体,忌用肥皂水。
7.并发症护理(1)控制感染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发热、腹痛等症状。
如发生感染时遵医嘱及时、准确应用抗生素。
(2)消化道出血对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及时止血并补充新鲜血液。
出血停止后采用生理盐水或弱酸性溶液清理肠内积血,以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
四健康宣教1.患者应保持心情乐观、舒畅,避免精神紧张。
2.适当进行散步等体育锻炼,以不感到疲劳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