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防治健康知识讲座
- 格式:doc
- 大小:18.80 KB
- 文档页数:9
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3篇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正常人的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供大家参考选择。
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篇1一、高血压的概念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超过正常值的异常情况。
平时说的血压包含收缩压和舒张压。
收缩压:心室收缩时,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使主动脉压急剧升高,在收缩期的中期到达最高值,这时的动脉血压值称为收缩压,也称为高压。
舒张压:心室舒张时,血管壁上的侧压力,使主动脉压下降,在心舒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也称为低压。
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二、高血压标准值分期收缩压60岁的病人,收缩压和危险呈正相关,舒张压和危险呈负相关。
在某一特定收缩压值,舒张压越低,心血管病危险越大。
舒张压与心血管病危险之所以呈负相关,是由于在年龄增长过程中,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学发生相应改变。
从中年开始,大动脉逐渐变僵硬,收缩压增高,舒张压下降。
而收缩压和舒张压平行增高,可反映外周血管阻力增加。
预防是处理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总的说来,血压大于正常高限一旦患了高血压病那么要积极、有效地加以治疗,要知道治疗高血压本身就是对心脑肾等并发症的最有力的预防走出不愿服药的误区调查发现:有的高血压病人因为无病症,仅在查体时发现血压增高,长期不服药,使血压一直处于高水平。
其主要原因是对高血压病的危害性认识缺乏,加之无明显病症而不服药。
事实上,患有高血压病的病人一般可以没有特殊病症,即使有病症,大约1/3是心理压力所致,1/3是与服用降压药物的副反响有关,只有1/3与血压升高真正有关,且病症与血压水平未必一致。
有的人那么认为自己血压只是偏高,血压处于边缘状态,不值得治疗,也未引起重视。
事实说明,这种轻度高血压同样对人体会发生危害。
还有的病人因长期适应了较高水平的血压,一旦服用降压药后,血压下降至一定水平反而不适应,那么可能出现头痛、头晕等病症,随后那么不再用药。
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范文(通用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范文(通用6篇)讲座,拼音:jiǎng zuò是一种教学形式,多利用报告会、广播等方式进行。
高血压防治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内容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为了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健康知识,包括高血压的定义、危险因素、预防和治疗方法等。
一、高血压的定义高血压是指血液在动脉内的压力过高,长期存在会对心血管、肾脏、脑等器官造成损伤。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成人血压水平正常值为收缩压(SBP)< 140mmHg,舒张压(DBP)< 90mmHg。
若SBP≥140mmHg或DBP≥90mmHg,则可诊断为高血压。
二、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因素、高盐饮食、缺乏锻炼、肥胖、饮酒过量、吸烟等。
这些因素会导致血管收缩,增加血管阻力,引起血压升高。
三、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一)饮食调节控制盐摄入:减少食用咸菜、腌制食品、方便面等高盐食品,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以下。
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对降低血压有益。
(二)锻炼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降低体重和血压,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建议每周进行3-5次运动,每次30分钟以上,如散步、慢跑、骑车、游泳等。
(三)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使血压升高,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应戒烟限酒,保持身体健康。
(四)药物治疗如果以上方法不能有效降低血压,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降压药物。
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用药。
高血压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慢性疾病,我们要通过饮食调节、适当运动、戒烟限酒等方法来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同时,我们还需定期检查血压,及时发现和治疗高血压,保障身体健康。
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1. 引言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通过提高对高血压的认识和了解,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有效控制高血压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 高血压概述2.1 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又称为动脉性高血压或原发性高血压,是指在心脏收缩和舒张过程中动脉内的血液对动脉壁产生的压力超过正常范围。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成年人静息状态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被视为高血压。
2.2 高血压的危害长期不受控制的高血压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中风等)的风险,同时还会损害肾脏、眼睛和周围血管等器官。
高血压还与糖尿病、肥胖、高血脂等慢性病密切相关。
3. 高血压的预防3.1 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习惯有助于控制血压。
推荐摄入新鲜水果、蔬菜、全谷类食品和低脂或非脂肪奶制品。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有助于降低血压。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应尽量戒烟限酒。
•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可以减轻心脏负担,降低血压。
3.2 减少心理压力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的心理压力下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增加血压。
适当的放松、休息和娱乐活动有助于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3.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血压检测是早期发现高血压的重要手段。
建议成年人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血压检测,及时发现高血压,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4. 高血压的治疗4.1 药物治疗对于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相应的药物。
常用的降压药包括钙通道阻滞剂、ACE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
患者应按照医生指导规范用药,并定期复查血压。
4.2 饮食控制患者在饮食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 控制盐摄入:每天摄入盐量不超过6g。
-限制脂肪摄入:减少摄入含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食物。
- 多摄入富含钙、镁和钾的食物:如低脂奶制品、豆类、坚果等。
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范文三篇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篇1一、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
1、原发性高血压就是高血压病,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但病因不明确的独立性疾病,占总共高血压的90%,由于动脉血管硬化,血管调节中枢异常所造成的动脉压持续升高。
2、继发性高血压,这类疾病病因明确,高血压只是这种疾病的一种表现,血压可暂时升高或者持续升高。
如肾病引起的肾性高血压。
3、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即什么样的血压才为高血压?根据2005年修订版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化分以下几级:正常血压:收缩压(高压)小于120mmhg,舒张压(低压)小于80mmhg,。
正常高值:收缩压在120-139,舒张压80-89高血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舒张压大于等于90轻度:收缩压140-159,舒张压90-99中度:收缩压160-179,舒张压100-109重度;收缩压大于等于180,舒张压大于等于110。
二、高血压的临床表现高血压表现多样化,有的毫无症状,甚至有的人一生都无症状,有的表现头晕头痛烦燥等。
早期:病人有头晕头痛,口渴、乏力、心悸、心慌。
逐渐发展有的病人有视力障碍、眼底充血,恶心、呕吐、多尿、夜尿、甚至血尿,蛋白尿,未经治疗后期可发展为心衰、肾衰、急性心肌梗死,动脉血栓形成等。
三、高血压的预防及治疗一般地说,高血压的治疗应包括药物和非药物两种。
非药物治疗有:一般治疗(合理休息、适当镇静)、饮食治疗、运动等。
早期、轻度高血压病人,应在用降压药物前可先试用非药物治疗。
3-6个月后复查血压,如多次测量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内,可继续非药物治疗,并定期测血压;如症状明显,则应同时应用降压药物。
对于中、重度高血压病病人在采取降压药物治疗的同时,也要配合非药物治疗,才能有效地控制血压。
四、中医治疗高血压方法老年高血压的发生以五脏不足为主,其中以肾、肝、心、脾四脏为基本,其中肾虚者为多,且气虚阳虚为最多,阴阳两虚及气阴两虚次之,而单纯阴虚最少。
高血压病防治知识讲座讲稿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好!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一下关于高血压疾病的防治知识。
高血压疾病是当前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它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加强高血压病的防治工作,保障我们的健康和生活的质量。
一、高血压疾病的定义高血压疾病是指人体血液循环中,血压持续升高,严重时可导致心梗、脑梗、肺部淤血等严重后果的常见疾病。
二、高血压疾病的危害高血压疾病会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首先,它会增加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例如心肌梗死、脑梗或脑出血等。
其次,它也会诱发肾血管疾病,导致高血压性肾病,最终持续的高血压病会对肾脏造成永久性损伤。
此外,长期的高血压还会影响眼底血管和视网膜,导致视力问题。
三、高血压的危险因素1、饮食习惯不当。
目前,我国的饮食结构比较单一,以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为主,使用过多的盐类和酱油等调料,导致高血压的风险增大。
2、缺乏体育锻炼。
缺乏体育锻炼是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现代生活过于便捷,大家习惯用车代步或是乘坐交通工具,很少步行,更不要说运动了。
3、生活作息不规律。
生活作息不规律也是诱发高血压的原因,人们的生活节奏越快,睡眠时间和质量就越少,加上工作中的压力,容易导致心理压力的激增,从而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四、如何预防高血压1、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减少食盐的摄入量,大家应该注意减少食盐的摄入,建议每天摄入低于6克的食盐,同时要注意适量摄入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减少油脂的摄入量,防止患上高血脂等相关疾病。
2、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
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比如散步、跑步等,不能长时间坐着或者缺乏运动。
3、保持规律作息。
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每天要有充足的睡眠,晚上最好10点左右就入睡,不要熬夜或者夜宵。
4、定期检查身体健康状况。
特别是对于年龄偏大的人士,应该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如:测量血压、血糖、胆固醇等指标。
五、高血压的治疗如果检查发现高血压疾病,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一、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持续升高,超过140/90mmHg(毫米汞柱)的一种疾病。
它是一种慢性病,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长期不治会导致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
二、高血压的危害1. 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是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出血、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
2. 肾功能损害: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肾小球硬化和肾功能受损。
3. 视网膜疾病:高血压可引起视网膜动脉硬化和黄斑变性等眼部并发症。
4. 其他并发症:如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等。
三、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1. 饮食方面:(1)限制盐摄入量:每日摄入盐量不应超过6g。
(2)限制脂肪摄入量:减少动物性脂肪的摄入,增加植物性蛋白质和纤维素的摄入。
(3)适当补充钙、镁、钾等矿物质:这些矿物质对降低血压有一定作用。
2. 运动方面:(1)适当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游泳等。
(2)避免剧烈运动:剧烈运动会导致血压升高,不利于高血压患者的健康。
3. 生活习惯:(1)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使血压升高,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2)控制体重:肥胖是高血压的一个危险因素,控制体重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4. 药物治疗:如果生活方式改变不能有效控制高血压,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降压药物,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四、高血压患者的日常护理1. 定期测量血压: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记录下来并向医生反映。
2. 规律用药:患者应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物,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
3. 饮食控制:患者应遵守医生的饮食建议,限制盐和脂肪的摄入。
4. 合理运动: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当的运动。
5. 心理调节:高血压患者应保持乐观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疾病,但它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通过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规律用药和定期检查等方式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对于已经患有高血压的人来说,要注意日常护理,并按医生建议进行治疗,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郭坤明副主任医师荣昌县中医院一、高血压病概述随着人民医疗卫生保健知识的不断提高,大家对自己的健康越来是不是患有高血有不少人也十分关心自己的血压是否正常,越关心。
所谓血压是指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血压?压?在介绍高血压的定义之前,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增高为特征的疾病,用血压计在肱动脉上测得的数值来表示,以为单位,这就是血压。
平时说的千帕斯卡))或kPa(mmHg(毫米汞柱血液对血管壁收缩压是指心脏在收缩时,血压包含收缩压和舒张压。
的侧压力;舒张压是指心脏在舒张时,血管壁上的侧压力。
医生记录80mmHg为收缩压,,则120mmHg/血压时,如为12080mmHg 为舒张压。
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
如果成人收缩压大,舒张压小于90mmHg缩压应小于140mmHg为高血压;诊断90mmHg于或等于140mmHg,舒张压大于或等于至少有非同日连续两次收缩压或舒张必须多次测量血压,高血压时,压达到上述标准才能确诊为高血压。
仅一次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诊,但需随访观察。
高血压是世界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最大的流行病之一,常引起心、脑、肾等脏器的并发症,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哪些人易患高血压最近的一次抽样调查表明,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下的会计、司机及肥胖者、摄盐较多者等一些人群属于高血压病的高发人群。
1肥胖者患高血压病的几率比较高,他们最近进行的一次抽样调查表明,25岁以上、40岁以下人群,正常体重下患病率只有11.3%,而肥胖者患病率达到44.5%;40岁至60岁年龄段,正常体重患病率为29.1%,而肥胖者则高达54.1%;60岁以上年龄段,正常体重的人,患病率为54.2%,而肥胖者则高达72.1%。
调查还发现,精神紧张者患高血压病的较多。
从事精神紧张度高的职业者,例如驾驶员、证券经纪人、售票员、会计等人群,如果再缺乏体育锻炼,易患高血压病。
摄入食盐较多者是一个突出人群,这类人患高血压病的几率较高,这是因为高钠可使血压升高,低钠有助于降低血压,而高钙和高钾饮食可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病率。
临床观察发现,患者在严格限制摄盐后,血压有所下降。
高血压病具有明显的遗传特征,因此父母患有高血压病者也是高血压病的高发人群。
同一个家庭中出现多个高血压病患者,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有相同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有遗传基因存在。
另外,长期饮酒吸烟者、摄入动物脂肪较多者,也都是高血压病高发人群。
三、高血压病人日常须知如果发现了血压增高,那么就有必要作进一步检查,以明确到底是原发性高血压,即高血压病;还是继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病是指病因尚未十分明确,而以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继发性高血压则是某些疾病(如肾炎、甲亢、脑病等)的一种症状,因此也称为症状性高血压。
我们常见到的高血压一般是指前者。
但这些必须要请专业医生会诊才可以做出正确诊断。
患者上医院就诊,应持心血管内科号,对医生诉说病情时,不应只限于你自认为与高血压有关的症状,而应全面介绍自己的身体状况,尽可能回忆这些症状的发病日程。
2高血压病人多需长期服药,为了获得最佳疗效,又能减少不良反应,提醒高血压病人注意以下几点: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别放松非药物治疗,两种治疗相结合,即可增强疗效,又可减少用药量。
更重要的是非药物疗法对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别忘了有句古训:“医生不治之病,快乐、节食、运动”。
在服药前,一定要对自己的病情和药物性能以及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有个基本的了解,出现较大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药并上医院咨询。
年龄较大的人服药有时会忘记或弄错,尤其是几种药同时服用时,可以列出一张表,写明药名、剂量和服药时间,贴在醒目的地方。
四、高血压的并发症高血压病患者由于动脉压持续性升高,引发全身小动脉硬化,从而影响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造成各种严重的后果,成为高血压病的并发症。
在高血压的各种并发症中,以心、脑、肾的损害最为显著。
1、脑血管意外脑血管意外亦称中风,病势凶猛,致死率极度高,即使不死,也大多数致残,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凶猛的一种。
高血压患者血压越高,中风的发生率越高。
高血压病人都有动脉硬化的病理存在,如脑动脉硬化到一定程度时,再加上一时的激动或过度的兴奋,如愤怒、突然事故的发生、剧烈运动等,使血压急骤升高,脑血管破裂出血,血液便溢入血管周围的脑组织,此时,病人立即昏迷,倾跌在地,所以俗称中风。
凡高血压病患者在过度用力、愤怒、情绪激动的诱因下,出现头晕、头痛、恶心、麻木、乏力等症状,要高度怀疑中风的可能,此时,应立即将病人送往医院检查。
2、肾动脉硬化和尿毒症高血压合并肾功能衰竭约占10%。
高血压与肾脏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一方面,高血压引起肾脏损害;另一方面肾脏损害加重高血压病。
高血压与肾脏损害可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急骤发展的高血压可引起广泛的肾小动脉弥漫性病变,导致恶性肾小动脉硬化,从而迅速发展为尿毒症。
33、高血压型心脏病动脉压持续性升高,增加心脏负担,形成代偿性左心肥厚。
高血压患者并发左心室肥厚时,即形成高血压性心脏病。
该病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4、冠心病血压变化可引起心肌供氧量和需氧量之间的平稳失调。
高血压患者血压持续升高,左室后负荷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肌耗氧随之增加,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时,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功能降低,心肌供氧减少,因此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高血压病并发症尽管发病急骤,病情凶险,但并不是不可预防。
预防高血压并发症要注意以下几点:1、血压要控制在一个比较稳定的范围内。
近年来资料表明,只要适当控制高血压,上述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可明显降低。
要使血压稳定,就要长期服药。
2、要排除一切危险因素,戒除不良生活习惯。
3、控制食盐用量,合理膳食结构。
4、坚持体育锻炼,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五、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差的常见原因有的高血压病人,服用降压药几个月下来,效果不理想,其主要原因如下:1、不按医嘱坚持服药。
有的病人经常忘记服药或不按医嘱服药、服药不定时、随意增减药物及剂量。
有的病人服药一段时间后,自觉症状减轻或消失,于是不继续服用药物了。
如此,用药停停服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殊不知这样的做法是对健康不利的。
为了保证按医嘱服药,病人自己首先应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认真对待。
2、未治好原发病。
有些病人患的是继发性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是由于其他疾病引起的高血压。
增高的血压是这种疾病的一个症状。
如果未将原发疾病治好,单纯采取降压措施,是没有效果的。
因此,对于发病年龄较轻,特别是在30岁以下者,对于肾脏病史者,对突然血压增高而没有家族史者,要考虑到是否并有继发性高血压,或本4身就是一个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对于这种病人,应首先治疗原发病,一旦原发病好了,血压也自然恢复到正常范围。
3、忽视生活调理,未消除诱因。
引起血压增高的因素有许多。
因此,欲使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不能单纯依靠药物治疗,而必须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诱因(如生活无规律、过度劳累、睡眠不足、饮食中食盐量过高、吸烟、嗜酒、精神紧张、心情抑郁、缺少运动及肥胖等),否则,即使降压药物用得再多,往往也难以奏效。
4、用药不当。
不同的高血压病人,因其发病原因及病情不同,其治疗原则也不相同的。
目前,抗高血压药物种类繁多,机制复杂,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模式来对待每一个人。
时下,较普遍认可的原则是:按病情特点选药和联合用药。
对于轻型高血压患者,在采用镇静药物,体育、物理疗法、针刺疗法等综合性措施无效的情况下,选择副作用小的中草药或中西医复方制剂。
另外,一种药物测重的只是某一方面,如果将作用机理不同的药物联合作用,就可提高疗效。
考虑到某种药物的用量如果较大,其副作用也可能较大,所以多数专家建议使用由小剂量多种降压药配伍制成的复方制剂。
六、高血压病的常见临床表现高血压病根据起病缓急和病情进展情况,临床上分缓进型高血压病和急进型恶性高血压病两种。
缓进型高血压病比较多见,约占95%,起病隐匿,病情发展缓慢,病程长达10~20年以上,早期常无任何症状,偶尔查体时发现血压升高,个别患者可突然发生脑出血,此时才被发现高血压。
高血压往往是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起初血压波动较大,易在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或劳累后增高,去除病因或休息后血压能降至正常。
随着病情发展,高血压经休息不能转为正常,需要服降压药治疗,收缩压明显升高,常提示动脉硬化。
早期高血压病人可表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眼花、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手脚麻木、疲乏无力、易烦躁等症状,这些症状多为高级神经功能失调所致,其轻重与血压增高程度可不一致。
5后期血压常持续在较高水平,并伴有心、脑、肾等靶器官受损的表现。
这些器官受损可以是高血压直接损害造成的,也可以是间接地通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产生而造成的。
这些靶器官受损的早期可无症状,最后导致功能障碍,甚至发生衰竭。
如高血压引起脑损害后,可引起短暂性脑血管痉挛,使头痛头晕加重,一过性失明,半侧肢体活动失灵等,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可以恢复,也可发生脑出血。
对心脏的损害先是心脏扩大,后发生左心衰竭,可出现胸闷、气急、咳嗽等症状。
当肾脏受损害后,可见夜间尿量增多或小便次数增加,严重时发生肾功能衰竭,可有尿少、无尿、食欲不振、恶心等症状。
七、高血压急症简单家庭急救法高血压患者血压显著或急骤升高,脑、心、肾、视网膜等重要器官出现特殊症状,称为高血压急症。
高血压急症的发病率占高血压人群的5%,常见有高血压脑病、脑出血、急性左心衰竭、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肾功能衰竭、急进型恶性高血压等。
医学专家建议,家庭成员若突发高血压,应根据以下几种症状,相应进行急救:1、病人突然心悸气短,呈端坐呼吸状态,口唇发绀,肢体活动失灵,伴咯粉红泡沫样痰时,要考虑有急性左心衰竭,应吩咐病人双腿下垂,采取坐位,如备有氧气袋,及时吸入氧气,并迅速通知急救中心。
2、血压突然升高,伴有恶心、呕吐、剧烈头痛、心慌、尿频、甚至视线模糊,即已出现高血压脑病。
家人要安慰病人别紧张,卧床休息,并及时服用降压药,还可另服利尿剂、镇静剂等,并迅速通知急救中心。
3、病人在劳累或兴奋后,发生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或急性心力衰竭,心前区疼痛、胸闷,并延伸至颈部、左肩背或上肢,面色苍白、出冷汗,此时应叫病人安静休息,服一片硝酸甘油,并吸入氧气,并迅速通知急救中心。
64、高血压病人发病时,会伴有脑血管意外,除头痛、呕吐外,甚至意识障碍或肢体瘫痪,此时要让病人平卧,头偏向一侧,以免意识障碍,或剧烈呕吐时将呕吐物吸入气道,然后通知急救中心。
2010、1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