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考研范围宏观管理学
- 格式:docx
- 大小:396.66 KB
- 文档页数:10
苏州大学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参考书目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阶段专业课指导性大纲(2016)第一部分财务会计第一章总论第一节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第三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第四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第五节财务会计报告的组成第二章金融资产第一节金融资产的分类第二节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第三节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第四节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第三章存货第一节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第二节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第三节期末存货的计量第四章长期股权投资第一节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和初始计量第二节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第五章固定资产第一节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第二节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第三节固定资产的处置第六章无形资产第一节无形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第二节内部研究与开发支出的确认和计量第三节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第四节无形资产的处置第七章负债第一节流动负债第二节非流动负债第八章所有者权益第一节实收资本(股本)第二节资本公积第三节其他综合收益第四节留存收益第九章收入、费用和利润第一节收入第二节费用第三节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第四节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损失第五节利润第十章财务报告第一节财务报告概述第二节资产负债表第三节利润表第四节现金流量表第五节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第六节附注第十一章或有事项第一节或有事项概述第二节或有事项的确认和计量第三节或有事项的列报第十二章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第一节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概述第二节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第三节非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第十三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第一节会计政策及其变更第二节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第三节前期差错及其更正第二部分成本与管理会计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第二节成本的概念和分类第二章产品成本核算方法第一节产品成本计算概述第二节成本的归集与分配第三节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第四节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第五节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第六节作业成本法第三章成本分析与成本管理第一节成本性态分析第二节变动成本法第三节成本管理方法第四章经营决策分析第一节经营决策分析的基本方法第二节本量利分析第三节经营决策中的成本概念运用第四节经营决策中的生产组织与外包第五节经营决策中的产能利用与存货第五章全面预算管理第一节全面预算概述第二节全面预算的类型与编制方法第三节营业预算的编制第四节财务预算的编制第五节预算实施与管理第六节预算结果的考评与反馈第六章责任会计第一节责任会计概述第二节责任中心的类型与基本原则第三节责任会计的职能第四节责任会计体系与部门绩效考核第三部分财务管理第一章总论第一节财务管理的概念第二节财务管理的目标第三节财务管理的环境第二章财务估值的基础第一节货币时间价值第二节风险和收益第三节证券估值第三章财务分析第一节偿债能力分析第二节营运能力分析第三节获利能力分析第四节发展能力分析第五节综合财务分析第四章长期筹资决策第一节资本成本第二节资本结构第三节普通股筹资第四节长期负债筹资第五章投资决策第一节投资的概念第二节投资的现金流量分析第三节投资决策评价指标及其计算第六章营运资金管理第一节短期资产管理第二节短期筹资管理第七章股利分配第一节利润分配概述第二节股利支付的程序和方式第三节股利理论与股利分配政策第四部分审计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审计的定义和特征第二节审计的职能和作用第三节审计的分类第四节审计准则、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第二章财务报表审计的核心概念第一节审计目标第二节重要性第三节审计风险第四节审计证据第五节审计程序第三章财务报表审计的思路和步骤第一节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思路第二节风险评估第三节控制测试第四节实质性程序第四章主要业务循环的审计第一节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第二节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第三节生产与职工薪酬循环的审计第四节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审计第五节货币资金与特殊项目的审计第五章审计报告第一节审计意见的形成和类型第二节标准审计报告的结构和内容第三节非标准审计报告的结构和内容。
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考研行政管理专业:招生年份:2013本院系招收人数:195行政管理专业招收人数: 专业代码:120401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参考书目、参考教材01行政管理学理论与方法02地方政府与区域治理03公共人力资源管理04公共政策与事务管理05城市管理06危机管理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54公共管理学基础理论④805行政管理学与行政法学复试:1、政治学原理(笔试)2、综合(面试)参考书:政治学原理1、王浦劬等著,《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2版。
2、金太军、张劲松著,《乡村改革与发展》,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行政学原著②当代中国行政管理参考书:①行政学原著②当代中国行政管理吴春华,《西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
公共管理学基础理论陈振明主编,《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招生年份:2012本院系招生人数:未公布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专业招生人数:未公布专业代码:120400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参考书目、参考教材01行政管理02地方政府与社会管理03公共人力资源管理04公共政策与事务管理05城市管理06公共危机管理(卫生事情管理)07卫生事业管理08医院管理09卫生政策分析10卫生法学(土地资源管理)11土地规划与城乡规划12土地经济与政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54公共管理基础理论④805公共政策分析复试:1、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笔试)2、综合(面试)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公共管理学原著②当代中国公共管理招生年份:2011本院系招收人数:0行政管理专业招收人数:31专业代码:120401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参考书目、参考教材01行政管理学理论与方法02地方政府与区域治理03公共人力资源管理04公共政策与事务管理05城市管理06危机管理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54公共管理基础理论④805公共部门管理(行政管理与行政法学)1、政治学原理(笔试)2、综合(面试)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行政学原著②当代中国行政管理初试:1、陈振明主编,《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情况分析
行政管理
1、专业情况分析
(1)所在学院和校区
所在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所在校区:独墅湖校区
(2)学费奖学金政策
学费:全日制硕士8000元/生/学年
学制:3年
2、情况分析
(2)历年专业分数线
(3)参考书目
搜索企鹅裙:陆肆玖三八壹陆柒肆肆
复试参考书目:
1、王浦劬等著,《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2版。
2、迈克尔·罗斯金等著,林震等译,《政治科学》,华夏出版社2001年1月版。
(4)推免人数、报考人数、复试人数、拟录取人数、报录比
(5)复试细则
复试采取差额形式,参加复试人数与拟招生人数差额比例不低于120%,如果拟招生人数与上线人数相等,等额进入复试。
如果最后一名总分相同,须同时进入复试。
进入复试人数较多的专业实行平行分组,以考生姓名的姓氏拼音顺序进行分组。
复试成绩(450分)=专业课笔试(150分)+外语听力、口语、专业外语测试(100分)+综合素质面试考核(200分)。
按照考生总成绩(初试成绩+复试成绩)排名,从高分到低分确定拟录取名单。
拟录取人数不超过学校下达的招生计划。
对于录取的最后一名,如果出现多名考生总成绩相同,则按照复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
复试成绩低于270分(MPA)考生低于180分者,不予录取。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成绩低于60分者,不予录取。
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拟录取为全日制非定向的考生,要提供人事档案。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概论2007公共管理基础理论2007(A卷),2007(B卷)公共部门管理(行政管理)2007(A卷)公共部门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理论)2007管理学(行政管理专业)2000,2001,2002,2003(A卷),2003(B卷),管理学原理(行政管理专业)2004(A卷)行政法学与管理学原理2006管理学与行政法学2005行政管理学1998,2000,2001,2002,2003(A卷),2003(B卷),2004(B卷),2005,2006管理学原理(行政管理学专业)2000——2004行政管理学2003年复试试卷(含行政法学、政治学原理)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全国统考试卷)2007教育学2000——200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07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2005——2006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200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002马克思主义哲学1999——2000西方哲学史1999——2000,2002,2004——2006现代西方哲学2006西方现代美学与哲学2005中国哲学原著解读2006伦理学原理1999——2000辩证唯物主义原理1999——2000历史唯物主义原理1999——2000政治学原理1998,2000,2004——2007西方政治思想史1998,2000,2004,2006中西政治思想史2007思想政治教育学2004,2006——2007邓小平理论2000法学院专业基础课(法学各专业)2007(A卷),2007(B卷)基础课(法学)2000——2001基础课(国际法专业)2002基础课(国际法专业)(含法理学、民法学、经济法)2004——2005基础课(诉讼法学专业)(含法理学、民法学、刑法学)2003——2006基础课二(法理学、民法学、经济法)2006(A卷)专业课(国际法学专业)2007(A卷),2007(B卷)专业课B(法律史专业)2007(A卷),2007(B卷)专业课C(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2007(A卷),2007(B卷)专业课D(刑法学专业)2007(A卷)专业课E(民商法学专业)2007(A卷)中国法律史2006(A卷)西方法律思想史2006(B卷)行政法学(含行政诉讼法学)2006(A卷)经济法学专业(经济法学)2007(A卷),2007(B卷)中国刑法学2002国际法学与国际私法学2005(B卷),2006(B卷)国际公法和国际私法2000——2002法理学1999——2002,2004——2006国际经济法学2000——2002民法学2000——2002,2004——2006民商法学2002民事诉讼法学2002刑事诉讼法学与民事诉讼法学2003——2006法理学与经济犯罪学2004——2006(A卷)刑法总论与刑法分则2004——2006(A卷)行政法学与行政诉讼法学2005行政法学(含行政诉讼法学)2006(A卷)法理学与宪法学2006(A卷)中国刑事诉讼法2002宪法学2000——2002行政法学2000,2002综合卷(法学、法学理论专业)1999——2001综合卷(理论法学)2002综合卷(行政法专业)2002综合课(民事诉讼法专业)2002法学综合(国经方向)2002综合法学2000,2002体育学院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2007(A卷),2007(B卷)运动生理学2002——2005人体生理学2005运动训练学2002,2004——2005运动解剖学2005体育概论2003——2005体育社会学2005教育学院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全国统考试卷)2007——2008教育学2000——2005教学论2000——2001中外教育史2000——2005高等教育2000——2001教育心理学2000——2002,2004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2005教育心理学(含发展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2005——2006心理学研究方法2007(A卷),2008(A卷)普通心理学(含实验心理学)2000——2007心理统计与测量2003——2004心理统计2002管理心理学2000——2002公共管理基础理论2007(A卷),2007(B卷)教育经济学2005教育管理学2000——2002,2005文学院文学基础综合2007(A卷),2007(B卷),2008(A卷)评论写作(1)(美学、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戏剧戏曲学专业)2007(A卷),2008(A卷)评论写作(戏剧戏曲专业)2004评论写作(中国古代文学专业)2003评论写作(2)(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00,2002评论写作(2)(新闻学、传播学专业)2007(A卷),2007(B卷)评论写作(3)(文艺学专业)2002评论写作(5)(新闻学、传播学专业)1999——2002新闻传播基础2007(B卷)新闻传播理论2004——2006新闻学基础1999——2006大众传播理论1999——2006古代汉语2001——2008现代汉语2002——2008语言学概论2002,2005(复试)中外文学与比较文学综合考试2005中外文学综合知识2002中国现当代文学史2000,2003——2004,2006中国现代文学史2002文学理论2003——2006文学概论2002中国古代文学2001——2006中国文论2003——2006中国文学史2002外国文学史2002——2006文艺理论2000,2002,2003比较文学原理2002——2006美学原理2004——2005中西美学史2004——2005,2007戏剧理论基础2005,2007中国戏剧2005中国戏剧(古典戏曲或现代戏剧)2006中国现代戏剧史2004语文教学论2004——2005教学论2000——200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全国统考试卷)2007——2008教育学2000——2005社会学院社会学原理2002——2005,2006(A卷),2007(A卷),2007(B卷)社会研究方法2002——2005,2006(A卷),2007(A卷),2007(B卷)社会调查方法2002中国历史文选2004——2005中国通史2004历史学专业基础(全国统考试卷)2007公共管理基础理论2007(A卷),2007(B卷)公共部门管理(社会保障学)2007(A卷),2007(B卷)管理学原理(旅游管理)2007管理学原理A(社会保障专业)2004(A卷),2004(B卷),2005(A卷),2006(B卷)西方经济学(社会保障专业)2004(A卷),2004(B卷),2005(A卷),2006(A卷)信息检索2007(A卷),2007(B卷)信息资源管理2007(A卷),2007(B卷)档案管理学2004——2005档案学原理2004——2005外国语学院二外法语2001——2002,2004——2008二外日语2000,2002——2008二外俄语2005——2006基础英语1997,1999——2008(1997有答案)翻译与写作1997,2003——2008(1997有答案)英汉双语翻译1999——2002英文写作1999——2002英美文学1997(1997有答案)英语语言学1997(1997有答案)二外英语2005——2007基础俄语2004——2007现代俄语2004——2005综合俄语2006——2007日语写作与翻译2008日语翻译与写作2007综合日语2007——2008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全国统考试卷)2007——2008教育学2000——2005数学科学学院高等代数2000——2002,2004——2007数学分析2000——2002,2004——2007(2004——2005有答案)数学分析与高等代数2003(A卷),2003(B卷)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全国统考试卷)2007教育学2000——2005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信号系统与数字逻辑2003——2007数字电子技术基础1999——2002信号与线性系统1997——2002自动控制原理2004——2007(其中2005试卷共3页,缺P3)高等数学2003——2007普通物理2004——2007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全国统考试卷)2007教育学2000——2005信息光学工程、现代光学技术研究所信号系统与数字逻辑2003——2007数字电子技术基础1999——2002信号与线性系统1997——2002自动控制原理2004——2007(其中2005试卷共3页,缺P3)普通物理2004——2007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学和仪器分析2007(A卷)有机化学1999,2001,2003,2004,2005(第1种,代码为456),2005(第2种,代码为360),2006有机化学(1)2001——2002化学原理2007(A卷)化学(2)2004——2005化学(3)2003——2006化学四(含无机、分析)2005分析化学2003分析化学(含定量分析、仪器分析)2005无机化学(1)2001——2002无机化学2003——2005物理化学2000——2002,2004——2005高分子化学1999,2003——2007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全国统考试卷)2007教育学2000——200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数据结构与操作系统2003——2007数据结构与编译原理2005操作系统原理1998——2002数据结构及程序设计1998——2002数据库2003年复试电子信息学院半导体物理与集成电路设计原理2006——2007半导体物理2004信号系统与数字逻辑2003——2007数字电子技术基础1999——2002信号与线性系统1997——2002自动控制原理2004——2007(其中2005试卷共3页,缺P3)机电工程学院理论力学2000——2001,2004——2007自动控制原理2004——2007(其中2005试卷共3页,缺P3)电子技术基础2007材料工程学院材料结构与性能(含高分子物理、无机非金属材料概论,两者任选一门考)2007 专业课程考试(高分子物理或无机非金属材料概论)2005纺织材料学1999,2004——2007纺织工艺学1999服装材料学2004——2005高分子材料成形工艺学1999有机化学和仪器分析2007(A卷)化学原理2007(A卷)有机化学1999,2001,2003,2004,2005(第1种,代码为456),2005(第2种,代码为360),2006有机化学(1)2001——2002高分子化学1999,2003——2005化学(2)2004——2005化学(3)2003——2006化学四(含无机、分析)2005自动控制原理2004——2007(其中2005试卷共3页,缺P3)商学院管理学(企业管理专业)2004——2006管理学(会计学、企业管理、农业经济管理专业)2007(A卷),2007(B卷)管理学原理(企业管理专业)2002——2003微观与宏观经济学2007(A卷),2007(B卷)经济学原理2004——2005经济学(含西方经济学)2002经济学A2002世界经济1998(B卷),1999(A卷),1999(B卷),2000 世界经济理论2003——2005国际经济合作1999——2000财政学2002——2005金融学联考2002——2007(2002——2005有答案)会计学(含财务管理)2002——2005区域经济学2005企业管理专业复试试题2003艺术学院绘画基础(色彩画)2007绘画基础(美术学专业)2003——2006(设计系)色彩2003——2005艺术史2007设计艺术史2005美术史2003——2005医学院基础医学系病理学1994——2005流行病学2005儿科学2002妇产科学2001内科学2002生理B2002生理学2003——2008生物化学2008生物化学(生)2003——2007生物化学B 2001——2002,2004——2005药理学2002药学综合2002,2007肿瘤学2002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2008生物化学(生)2003——2007生物化学B 2001——2002,2004——2005细胞生物学2004——2007遗传学2005动物生理学2007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全国统考试卷)2007——2008 教育学2000——2005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病理学1994——2005预防综合2007流行病学2005儿科学2002妇产科学2001内科学2002生理B2002生理学2003——2008生物化学2008生物化学(生)2003——2007生物化学B 2001——2002,2004——2005药理学2002药学综合2002,2007肿瘤学2002普通物理2004——2007医学院临床医学儿科系病理学1994——2005流行病学2005儿科学2002妇产科学2001内科学2002生理B2002生理学2003——2008生物化学2008生物化学(生)2003——2007生物化学B 2001——2002,2004——2005药理学2002药学综合2002,2007肿瘤学2002医学院临床医学系病理学1994——2005流行病学2005儿科学2002妇产科学2001内科学2002生理B2002生理学2003——2008生物化学(生)2003——2007生物化学B 2001——2002,2004——2005药理学2002药学综合2002,2007肿瘤学2002药学院药学综合2002,2007药理学2002生物化学2008生物化学(生)2003——2007生物化学B 2001——2002,2004——2005化学(2)2004——2005化学(3)2003——2006化学四(含无机、分析)2005有机化学和仪器分析2007(A卷)化学原理2007(A卷)有机化学1999,2001,2003,2004,2005(第1种,代码为456),2005(第2种,代码为360),2006有机化学(1)2001——2002城市科学学院生物化学2008生物化学(生)2003——2007生物化学B 2001——2002,2004——2005。
苏州大学应用经济学专业考研大纲、参考书目及备考经验考试大纲: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或203 日语③303 数学三④807 微观与宏观经济学复试:1、区域经济学(01 方向)/财政学(02方向)/金融学理论(03方向)/产业经济学(04 方向)/国际贸易理论(05 方向)(笔试)2、综合(面试)参考书目:备考建议:初试科目: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或203 日语③303 数学三④807 微观与宏观经济学复试:1、区域经济学(01 方向)/财政学(02方向)/金融学理论(03方向)/产业经济学(04 方向)/国际贸易理论(05 方向)(笔试)2、综合(面试)数学:首先说一下数学吧。
今年我的数学考的不好,一方面是今年数三太难,一方面也是自己复习的不到位。
就说说,我考完之后感觉自己欠缺在哪里吧。
我数学复习起步较晚,一直以为自己数学很好,所以前期没有认真。
别人都在复习全书的时候,我却在拿着高数书看。
劝各位学弟学妹,直接从全书开始,看知识点,做题。
不要认为自己底子差就去看教材,浪费时间。
不如直接看网上老师的视频课程,然后做李永乐的复习全书。
还有基础不好的同学别看张宇的高数视频,张宇比较重解题技巧,不重知识点原由的讲解。
概率统计倒是可以看张宇老师的,讲的很好。
线性代数肯定要看李永乐老师的,这个毫无疑问。
刷完一遍全书之后,就可以做660题或者1000题了,刷一遍,不会的题目再刷第二遍。
十月一号之前完成,之后才有充足的时间。
十月一号之后就开始做真题,一直做到考试之前,尽量刷两遍以上。
考前押题视频什么的,大家也可以看看,某位老师的视频,值得一看,我就不点破了。
我之前不屑,考完后悔莫及。
英语:英语的学习主要就两个部分背单词,刷真题。
这些我就不赘述了。
我自己的感悟就是不要忽略大作文小作文练习。
我觉得暑假结束之后就带着背作文吧,王江涛老师的必备作文背的滚瓜烂熟,考研作文一定没问题。
相反,不好好准备你一定栽跟头,身边同学的经验之谈。
苏州大学考研范围宏观管理学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宏微观经济学》科目考查的内容范围微观经济学部分第一章导言第一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第二节经济学的方法、理论与应用第二章供求一般理论(Ⅰ):均衡价格理论第一节需求理论第二节供给理论第三节均衡价格理论第三节均衡价格理论的应用第三章供求一般理论(Ⅱ):弹性理论第一节需求弹性第二节供给弹性第四节弹性理论的应用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Ⅰ):效用与消费者均衡第一节消费者偏好第二节预算约束第三节消费者均衡第四节消费者均衡的变动第五章消费者行为理论(Ⅱ):偏好、风险与消费者选择第一节偏好理论第二节显示性偏好理论第三节不确定性和风险偏好第四节降低风险第五节资产选择与风险价格第六章生产者行为理论(Ⅰ):生产函数第一节生产、厂商和生产函数第二节短期生产函数第三节长期生产函数第五节规模报酬第七章生产者行为理论(Ⅱ):成本函数第一节成本与成本函数第二节短期成本函数第三节长期成本函数第四节、规模经济、学习效应和范围经济第八章市场与企业(Ⅰ):企业理论第一节企业的性质第二节企业的行为与目标第三节企业的内部结构第九章市场与企业(Ⅱ):完全竞争市场理论第一节市场结构与市场均衡分析第二节完全竞争市场概述第三节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第四节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第十章市场与企业(Ⅲ):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第一节完全垄断市场第二节垄断竞争市场第三节寡头垄断市场第五节市场结构和经济绩效第十一章博弈论初步第一节博弈的基本要素与分类第二节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第三节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第十二章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理论第一节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第二节劳动市场第三节资本市场与土地市场第十三章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第一节一般均衡的性质和存在条件第二节一般均衡理论第三节福利经济学的兴起第四节福利经济学的发展第五节公平与效率第十四章不完全信息市场与激励机制设计第一节信息不完全与信息不对称第二节逆向选择与信号显示第三节道德风险与激励机制设计第十五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第一节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第二节垄断与反垄断政策第三节公共物品和公共选择第四节外部性宏观经济学部分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宏观经济的基本问题第二节宏观经济的短期运行及其衡量第三节宏观经济的基本概念和变量第四节宏观经济学发展第五节本书的结构安排第二章国民收入及其核算第一节国民收入指标体系第二节经济总流程第三节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第四节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第三章、有效需求与国民收入决定:NI-AE模型――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第一节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第一节两部门经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第二节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第四节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第四章消费、投资与对外贸易:模型的微观基础第一节消费函数理论第二节投资函数理论第三节对外贸易与汇率第五章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和均衡利率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第二节货币供给理论第三节货币市场均衡和均衡利率的决定第六章货币、利率与国民收入决定:IS-LM模型――扩展的国民收入模型第一节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第二节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第三节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IS-LM模型第四节失业均衡的存在性:争论综述第七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第一节宏观经济政策及其目标第二节财政政策及其效果第四节货币政策及其效果第五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组合第八章就业、物价与国民收入决定:AD-AS模型――完整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第一节总需求函数第二节总供给第三节 AD-AS模型及其动态调整第五节新古典与新凯恩斯学派的供给曲线与政策调整第九章开放经济的短期均衡:M-F模型第一节开放经济下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关系第二节开放的宏观经济模型第三节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第十章失业第一节失业概述第二节、西方失业理论综述第三节失业的国别视角:发达、不发达和转型经济第四节失业治理的政策第十一章通货膨涨第一节通货膨涨的定义、衡量和分类第二节需求拉上型和成本推进型通货膨涨第三节结构性通货膨涨第四节失业与通货膨涨的关系:菲利浦斯曲线第五节通货膨涨的经济效应和治理对策第十二章经济周期第一节经济周期概述第二节外生经济周期理论第三节内生经济周期理论第四节经济周期模型第十三章长期经济增长第一节经济增长概述第二节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第三节经济增长模型第四节经济增长理论的新进展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管理学》科目考查的内容范围一、管理学绪论1、管理的含义、性质和特点2、管理的任务和职能3、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4、管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二、管理学的产生(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1、儒家管理思想2、道家管理思想3、法家管理思想(二)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1、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思想3、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三、管理学的发展(一)行为科学1、霍桑试验与人际关系学说;2、后期行为科学理论(二)现代管理理论主要流派1、社会系统学派2、管理实践学派3、系统学派4、管理科学学派5、权变管理学派6、决策理论学派(三)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四、管理基本原理1、系统原理的含义,主要观点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2、人本原理的含义,依据、原则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3、效益原理的含义、效益的评价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五、环境分析(一)组织环境的含义、特点及其对组织的影响(二)外部环境的主要内容1、一般环境;2、特殊环境;3、国际环境(三)环境分析的方法1、环境的不确定性分析2、环境调查方法3、环境预测方法4、SWOT综合分析方法六、决策(一)决策的含义和类型(二)决策过程和决策行为1、决策过程2、决策的行为特征3、决策者的心理压力(三)群体决策1、群体决策的形式2、群体决策的优劣3、群体决策过程的管理七、计划(一)计划的类型和功能1、计划的含义2、计划的功能3、计划的类型(二)计划的程序和原则1、计划的程序2、计划的原则3、计划的权变因素(三)计划的方法1、滚动计划方法2、运筹学方法3、网络计划技术4、目标管理八、组织(一)组织设计1、组织设计的任务2、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3、组织设计的原则4、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二)部门划分与组织结构1、部门划分的不同方式2、组织结构的不同形式(三)组织的职权体系1、直线职权与参谋职权2、集权与分权(四)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1、组织变革2、组织发展3、组织变革与发展的趋势九、管理人员配备概述(一)管理人员配备概述1、管理人员配备的重要性2、管理人员配备的任务3、管理人员配备的内容和程序4、管理人员配备的原则(二)管理人员的选聘1、管理人员需要量的确定2、管理人员的来源3、管理人员选聘标准4、管理人员选拔方式(三)管理人员的考评1、管理人员考评的目的和作用2、管理人员考评的内容和程序(四)管理人员的培训与开发1、人员培训与开发的目标2、人员培训与开发的类型和方式十、领导(一)概述1、领导的定义及其构成2、领导的作用3、领导效能的影响因素4、领导者的职位和权力5、领导权力的决定因素(二)人性假设和领导行为1、有关人性的四种基本假设2、领导行为的双因素模式3、管理方格理论4、支持关系理论(三)领导权变理论1、领导权变理论的理论基础—超Y理论2、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3、目标—途径领导理论4、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十一、人际沟通(一)沟通的内涵和作用1、人际沟通的内涵2、人际沟通过程3、人际沟通的作用(二)沟通的类型和网络1、沟通的类型2、沟通的网络(三)人际沟通的改进1、人际沟通的原则2、人际沟通的障碍3、组织角色对沟通的影响4、沟通方式的选择5、增强沟通的有效性十二、激励(一)激励概述1、激励原理2、不同的激励理论(二)需要激励理论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3、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三)过程激励理论1、弗鲁姆的期望理论2、亚当斯的公平理论3、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四)激励理论的应用1、激励的原则2、激励的方法3、激励的注意点4、激励多元化的员工十三、管理控制(一)控制概述1、控制的必要性2、控制的类型3、控制的作用(二)控制过程1、确立标准2、衡量绩效3、纠正偏差(三)有效控制系统的特征控制的准确性、及时性、经济性、适度性、客观性、灵活性、战略性、通俗性(四)控制的方法1、财务控制方法2、人员控制方法3、作业控制方法十四、组织文化(一)组织文化的特点和功能1、组织文化的特点2、组织文化的功能3、组织文化对管理者的影响(二)文化诊断与文化建设1、文化诊断2、文化维度和文化类型3、文化建设的共同要求4、文化建设的误区(三)文化移植与跨文化管理1、文化移植2、跨文化管理十五、管理与创新(一)创新的本质和模式1、创新的定义与分类2、技术创新及其本质3、技术创新过程模式(二)创新管理1、技术创新战略2、技术创新源3、研究与开发4、创新组织5、技术创新能力(三)管理创新1、管理创新的动力源2、管理创新的作用3、管理创新的内容十六、管理与道德(一)道德与管理1、道德概述2、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3、道德的管理功能(二)管理道德的改善1、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2、建立道德准则和决策规则3、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4、设定合理的工作目标5、重视对员工的道德教育6、对绩效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7、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8、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三)企业的社会责任1、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2、两种不同的社会责任观3、企业经营业绩与社会责任的关系4、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
2019苏州大学考研807微观与宏观经济学考试解读与真题答案详解《2019苏州大学考研807微观与宏观经济学考试解读与真题答案详解》由东吴苏大考研网依托多年丰富的教学与辅导经验,组织官方教学研发团队与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807经济学专业(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应用经济学)的优秀研究生共同合作编写而成。
全书内容紧凑权威细致,编排结构科学合理,为参加2019苏州大学考研的考生量身定做的必备专业课资料。
《2019苏州大学考研807微观与宏观经济学考试解读与真题答案详解》真题答案部分包括:1999-2017年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807经济学考研真题;2002-2017年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807经济学考研真题答案解析。
该书通过系统总结与分析考研真题的考试题型与考点分布,并对历年真题的答案进行详细解读,有助于考生深入了解历年考试情况及其规律,吃透真题,提高复习效率、拓展解题思路。
适用院系:东吴商学院: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应用经济学适用科目:807微观与宏观经济学一、考试解读:本部分含考试命题分析、各题型深度解读、历年真题考点分布等内容。
通过多角度解读历年真题的考试题型,有助于广大考生深入细致地了解考试的题型综合情况、系统出题规律、考察内容的分布情况,便于考生在复习过程中更具针对性。
具体内容包括:1、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经济学专业考试概况2、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经济学考试题型深入剖析及对应高分解题技巧3、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经济学2013、2014考研试题分析4、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经济学考试展望5、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经济学考研专业课高分复习方略二、历年真题:按年份整理出1999-2017年真题的具体内容(不含06年),考生可借此在不同阶段反复练习做题,通过多次的真题演练,巩固已考知识点,并切身感受真题的考察方向及方式,从而在各阶段的真题演练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1999年苏州大学世界经济考研真题试卷2000年苏州大学国际经济合作考研真题试卷2001年苏州大学世界经济考研真题试卷苏州大学2002年807经济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苏州大学2003年807经济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苏州大学2004年807经济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苏州大学2005年807经济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苏州大学2007年807经济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A)苏州大学2007年807经济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B)苏州大学2008年807微观与宏观经济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苏州大学2009年807微观与宏观经济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苏州大学2010年807微观与宏观经济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苏州大学2011年807微观与宏观经济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苏州大学2012年807微观与宏观经济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苏州大学2013年807微观与宏观经济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苏州大学2014年807微观与宏观经济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苏州大学2015年807微观与宏观经济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2016年苏州大学807微观与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试卷(回忆版)2017年苏州大学807微观与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试卷(回忆版)三、历年真题答案详解:本部分包括2002-2017年考研真题答案解析(解题思路、答案详解)两方面内容(不含06年)。
苏州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2023
苏州大学2023年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如下:
1. 工程类:数字系统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交通运输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制造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环境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工程力学、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
2. 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国际商务、应用经济学、财务管理、行政管理、财政学、电子商务、工程管理、能源与动力工程及管理;
3. 文学类: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字学、新闻传播学、广播电视编导、翻译;
4. 医学类:预防医学、药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技术;
5. 教育学类:教育学(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等教育、高等教育)、科学教育、人文教育;
6. 法学类: 法学。
《2018苏州大学考研807微观与宏观经济学复习全析(含真题与答案)》一、资料简介本书由东吴苏大考研网依托多年丰富的教学与辅导经验,组织东吴教学研发团队与苏州大学本专业的高分优秀研究生共同合作编写而成。
全书内容紧凑权威细致,编排结构科学合理,是参加2018苏州大学考研的考生在初试复习的全程必备专业课资料。
该书通过提供院系专业相关考研内部信息,总结近年考试内容与考录情况,系统梳理核心考点与重难点知识点,并对历年真题进行透彻解析,令考生不再为信息匮乏而烦恼,同时极大提高了复习效率,让复习更有针对性。
为保障购书考生利益,本书仅对外出售80册。
因考研辅导资料的资源稀缺性,本书一旦出售,谢绝退货。
二、适用范围适用院系:东吴商学院: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应用经济学适用科目:807微观与宏观经济学三、内容详情(一)内部信息必读:网罗苏大该专业的考研各类内外部信息,有助于考生高屋建瓴,深入地了解苏大对应专业的考研知识及概况,做到纵观全局、备考充分。
内容包括:院校专业分析、师资情况、历年报录比、学费与奖学金、住宿情况、其他常见问题。
1、院校简介2、师资情况3、历年报录统计4、就业概况5、学费与奖学金6、其他常见问题(二)考试解读:该部分涵盖了考试题型解读、考试难易解读、历年真题考点章节解读、最新真题解读、考题前瞻等内容,旨在帮助考生通过汇总分析近年苏大该专业考试科目的总体考试题型、考试命题规律与难易程度、考试内容及分布,宏微观综合把握考试发展及趋势。
1、学院专业考试概况2、考试题型深入剖析及对应高分解题技巧3、历年考研试题分析4、2018年考试展望5、专业课高分复习方略6、章节历年考点分布表(三)考试重难点精析:1、复习要点:该部分通过归纳各章节要点及复习注意事项,令考生提前预知章节内容,并指导考生把握各章节复习的侧重点。
2、章节重难点精析:根据苏州大学该专业的历年研究生考试内容及考查方向,结合考试题型特点,对各章节的重要知识点及常见考点进行了总结归纳,并深入剖析核心考点。
苏州大学考研范围宏观管理学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宏微观经济学》科目考查的内容范围微观经济学部分第一章导言第一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第二节经济学的方法、理论与应用第二章供求一般理论(Ⅰ):均衡价格理论第一节需求理论第二节供给理论第三节均衡价格理论第三节均衡价格理论的应用第三章供求一般理论(Ⅱ):弹性理论第一节需求弹性第二节供给弹性第四节弹性理论的应用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Ⅰ):效用与消费者均衡第一节消费者偏好第二节预算约束第三节消费者均衡第四节消费者均衡的变动第五章消费者行为理论(Ⅱ):偏好、风险与消费者选择第一节偏好理论第二节显示性偏好理论第三节不确定性和风险偏好第四节降低风险第五节资产选择与风险价格第六章生产者行为理论(Ⅰ):生产函数第一节生产、厂商和生产函数第二节短期生产函数第三节长期生产函数第五节规模报酬第七章生产者行为理论(Ⅱ):成本函数第一节成本与成本函数第二节短期成本函数第三节长期成本函数第四节、规模经济、学习效应和范围经济第八章市场与企业(Ⅰ):企业理论第一节企业的性质第二节企业的行为与目标第三节企业的内部结构第九章市场与企业(Ⅱ):完全竞争市场理论第一节市场结构与市场均衡分析第二节完全竞争市场概述第三节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第四节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第十章市场与企业(Ⅲ):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第一节完全垄断市场第二节垄断竞争市场第三节寡头垄断市场第五节市场结构和经济绩效第十一章博弈论初步第一节博弈的基本要素与分类第二节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第三节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第十二章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理论第一节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第二节劳动市场第三节资本市场与土地市场第十三章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第一节一般均衡的性质和存在条件第二节一般均衡理论第三节福利经济学的兴起第四节福利经济学的发展第五节公平与效率第十四章不完全信息市场与激励机制设计第一节信息不完全与信息不对称第二节逆向选择与信号显示第三节道德风险与激励机制设计第十五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第一节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第二节垄断与反垄断政策第三节公共物品和公共选择第四节外部性宏观经济学部分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宏观经济的基本问题第二节宏观经济的短期运行及其衡量第三节宏观经济的基本概念和变量第四节宏观经济学发展第五节本书的结构安排第二章国民收入及其核算第一节国民收入指标体系第二节经济总流程第三节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第四节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第三章、有效需求与国民收入决定:NI-AE模型――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第一节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第一节两部门经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第二节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第四节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第四章消费、投资与对外贸易:模型的微观基础第一节消费函数理论第二节投资函数理论第三节对外贸易与汇率第五章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和均衡利率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第二节货币供给理论第三节货币市场均衡和均衡利率的决定第六章货币、利率与国民收入决定:IS-LM模型――扩展的国民收入模型第一节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第二节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第三节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IS-LM模型第四节失业均衡的存在性:争论综述第七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第一节宏观经济政策及其目标第二节财政政策及其效果第四节货币政策及其效果第五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组合第八章就业、物价与国民收入决定:AD-AS模型――完整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第一节总需求函数第二节总供给第三节 AD-AS模型及其动态调整第五节新古典与新凯恩斯学派的供给曲线与政策调整第九章开放经济的短期均衡:M-F模型第一节开放经济下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关系第二节开放的宏观经济模型第三节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第十章失业第一节失业概述第二节、西方失业理论综述第三节失业的国别视角:发达、不发达和转型经济第四节失业治理的政策第十一章通货膨涨第一节通货膨涨的定义、衡量和分类第二节需求拉上型和成本推进型通货膨涨第三节结构性通货膨涨第四节失业与通货膨涨的关系:菲利浦斯曲线第五节通货膨涨的经济效应和治理对策第十二章经济周期第一节经济周期概述第二节外生经济周期理论第三节内生经济周期理论第四节经济周期模型第十三章长期经济增长第一节经济增长概述第二节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第三节经济增长模型第四节经济增长理论的新进展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管理学》科目考查的内容范围一、管理学绪论1、管理的含义、性质和特点2、管理的任务和职能3、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4、管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二、管理学的产生(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1、儒家管理思想2、道家管理思想3、法家管理思想(二)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1、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思想3、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三、管理学的发展(一)行为科学1、霍桑试验与人际关系学说;2、后期行为科学理论(二)现代管理理论主要流派1、社会系统学派2、管理实践学派3、系统学派4、管理科学学派5、权变管理学派6、决策理论学派(三)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四、管理基本原理1、系统原理的含义,主要观点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2、人本原理的含义,依据、原则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3、效益原理的含义、效益的评价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五、环境分析(一)组织环境的含义、特点及其对组织的影响(二)外部环境的主要内容1、一般环境;2、特殊环境;3、国际环境(三)环境分析的方法1、环境的不确定性分析2、环境调查方法3、环境预测方法4、SWOT综合分析方法六、决策(一)决策的含义和类型(二)决策过程和决策行为1、决策过程2、决策的行为特征3、决策者的心理压力(三)群体决策1、群体决策的形式2、群体决策的优劣3、群体决策过程的管理七、计划(一)计划的类型和功能1、计划的含义2、计划的功能3、计划的类型(二)计划的程序和原则1、计划的程序2、计划的原则3、计划的权变因素(三)计划的方法1、滚动计划方法2、运筹学方法3、网络计划技术4、目标管理八、组织(一)组织设计1、组织设计的任务2、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3、组织设计的原则4、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二)部门划分与组织结构1、部门划分的不同方式2、组织结构的不同形式(三)组织的职权体系1、直线职权与参谋职权2、集权与分权(四)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1、组织变革2、组织发展3、组织变革与发展的趋势九、管理人员配备概述(一)管理人员配备概述1、管理人员配备的重要性2、管理人员配备的任务3、管理人员配备的内容和程序4、管理人员配备的原则(二)管理人员的选聘1、管理人员需要量的确定2、管理人员的来源3、管理人员选聘标准4、管理人员选拔方式(三)管理人员的考评1、管理人员考评的目的和作用2、管理人员考评的内容和程序(四)管理人员的培训与开发1、人员培训与开发的目标2、人员培训与开发的类型和方式十、领导(一)概述1、领导的定义及其构成2、领导的作用3、领导效能的影响因素4、领导者的职位和权力5、领导权力的决定因素(二)人性假设和领导行为1、有关人性的四种基本假设2、领导行为的双因素模式3、管理方格理论4、支持关系理论(三)领导权变理论1、领导权变理论的理论基础—超Y理论2、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3、目标—途径领导理论4、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十一、人际沟通(一)沟通的内涵和作用1、人际沟通的内涵2、人际沟通过程3、人际沟通的作用(二)沟通的类型和网络1、沟通的类型2、沟通的网络(三)人际沟通的改进1、人际沟通的原则2、人际沟通的障碍3、组织角色对沟通的影响4、沟通方式的选择5、增强沟通的有效性十二、激励(一)激励概述1、激励原理2、不同的激励理论(二)需要激励理论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3、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三)过程激励理论1、弗鲁姆的期望理论2、亚当斯的公平理论3、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四)激励理论的应用1、激励的原则2、激励的方法3、激励的注意点4、激励多元化的员工十三、管理控制(一)控制概述1、控制的必要性2、控制的类型3、控制的作用(二)控制过程1、确立标准2、衡量绩效3、纠正偏差(三)有效控制系统的特征控制的准确性、及时性、经济性、适度性、客观性、灵活性、战略性、通俗性(四)控制的方法1、财务控制方法2、人员控制方法3、作业控制方法十四、组织文化(一)组织文化的特点和功能1、组织文化的特点2、组织文化的功能3、组织文化对管理者的影响(二)文化诊断与文化建设1、文化诊断2、文化维度和文化类型3、文化建设的共同要求4、文化建设的误区(三)文化移植与跨文化管理1、文化移植2、跨文化管理十五、管理与创新(一)创新的本质和模式1、创新的定义与分类2、技术创新及其本质3、技术创新过程模式(二)创新管理1、技术创新战略2、技术创新源3、研究与开发4、创新组织5、技术创新能力(三)管理创新1、管理创新的动力源2、管理创新的作用3、管理创新的内容十六、管理与道德(一)道德与管理1、道德概述2、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3、道德的管理功能(二)管理道德的改善1、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2、建立道德准则和决策规则3、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4、设定合理的工作目标5、重视对员工的道德教育6、对绩效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7、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8、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三)企业的社会责任1、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2、两种不同的社会责任观3、企业经营业绩与社会责任的关系4、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