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谟克利特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是古代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的一种关于宇宙结构的理论。
他认为,宇宙是由一种不可再分的基本粒子构成的,这种基本粒子称为原子。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在古代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后来的科学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谟克利特认为,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由原子组成的。
原子是一种永恒不变的实体,它们没有形状、大小和颜色,只有质量。
原子之间通过运动和相互碰撞来形成物质的各种形态和性质。
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运动是无限多样的,它们在空间中不断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并且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相互碰撞。
这种运动和碰撞产生了物质的多样性。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还涉及到原子的大小和形状。
他认为,原子有不同的大小和形状,这决定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组合方式。
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原子可以形成不同的物质,如水、空气、土壤等。
德谟克利特还提出了原子的数量是无限的,它们可以无限地组合和分解,从而形成无穷多样的物质。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对后来的科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为后来的原子学和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原子学家们通过实验证实了原子存在的事实,并进一步研究了原子的性质和行为。
化学家们则通过研究原子的组合方式和相互作用,揭示了物质变化的基本规律。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为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除了对科学的贡献外,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还对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原子论提出了宇宙的构成是由无数个微小的实体组成的,这与传统的宇宙观念有很大的不同。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强调了个体的重要性,认为宇宙的一切都是由个体构成的,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作用。
这种个体主义的思想对后来的哲学和社会科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是一种关于宇宙结构的理论,他认为宇宙是由原子构成的。
这种理论在古代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来的科学发展和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为我们理解宇宙的本质和物质的构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德谟克利特约定论
德谟克利特约定论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的一种哲学
概念,其核心思想是“约定”或“约定规则”。
德谟克利特认为,我
们所知道的世界是由原子组成的,但我们看到这些原子时,我们是通过我们的感官来感知它们的。
因此,我们所知道的任何事物都是通过我们的感觉和感知来构建的,并且我们的感觉和感知是受到我们与其他人的约定和规则的影响的。
德谟克利特认为,人们对世界的理解是通过语言和符号来实现的。
我们对世界的描述和解释都是基于我们与其他人的共同约定和规则,这些约定和规则构成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因此,德谟克利特认为,我们不能简单地依靠我们的感官来获得真实的知识,而必须考虑我们与其他人的约定和规则,以理解我们所知道的事物。
这就是德谟克利特约定论的核心思想。
德谟克利特约定论被广泛应用于哲学、语言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领域。
它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知识和语言的本质,还有助于我们理解文化和社会的构建。
通过德谟克利特约定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我们如何与其他人共同构建我们的知识和理解,这对于我们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 1 -。
德谟克利特:原子的原理【摘要】德谟克利特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他提出了原子的理论,认为世界是由原子构成的。
他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最小单位,它们以不同的形状和大小存在,并通过运动和碰撞来构成物质。
德谟克利特还指出,原子之间存在空隙,这解释了物质的可压缩性。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理论深刻影响了后来的科学发展,为现代原子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原子的研究,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物质的本质和运行机制。
【关键词】关键词:德谟克利特、原子的原理、原子理论、不可分性、运动、碰撞、空隙、形状、大小、总结1. 引言1.1 德谟克利特:原子的原理简介德谟克利特(460-370 BC)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自然学家和医生,他被认为是原子论的创始人之一。
原子论是一种描述物质的基本单位是不可分割的原子的学说,德谟克利特提出了许多关于原子结构和性质的理论。
在德谟克利特看来,原子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基本粒子,它们是永恒不灭的,并且不可分割的。
他认为,不同种类的原子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它们通过运动和碰撞来形成不同的物质。
德谟克利特还指出,原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这些空隙导致了物质的可压缩性和可变性。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理论在古代受到广泛的关注和批评,但它为后来原子学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通过研究德谟克利特的原子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基本结构和性质,这对于现代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更详细地探讨德谟克利特的原子理论及其相关观点。
2. 正文2.1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理论德谟克利特的原子理论是古代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对原子的理论观点。
他认为,一切物质皆由原子构成,原子是一种永恒不可分割的微小粒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单位。
德谟克利特将原子比作不可再分的、坚固的实体,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元素。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理论认为,原子在空间中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形成不同的物质。
他主张,物质是由原子在一定空间中排列组合形成的,不同物质的性质由原子的组合方式决定。
德谟克利特(约前460年~前370年)出生于古希腊色斯雷的海滨城市阿布德拉,是他继承和发展了生活于公元前500年前后的留基伯的原子论,为现代原子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留基伯是古希腊爱奥尼亚学派中的著名学者。
他首先提出物质构成的原子学说,认为原子是最小的、不可分割的物质粒子,原子之间存在着虚空,无数原子从古以来就存在于虚空之中,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毁灭,它们在无限的虚空中运动着构成万物。
德谟克利特是留基伯的学生,他继承并发展了留基伯的原子学说,指出宇宙空间中除了原子和虚空之外,什么都没有。
原子一直存在于宇宙之中,它们不能被从无中创生,也不能被消灭。
任何变化都是它们引起的结合和分离。
原子在数量上是无限的,在形式上是多样的。
在原子的下落运动中,较快和较大的撞击着较小的,产生侧向运动和旋转运动,从而形成万物并发生着变化。
一切物体的不同,都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原子在数量、形状和排列上的不同造成的。
原子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它们没有“内部形态”,它们之间的作用通过碰撞挤压而传递。
化学是在近代兴起的一门学科,无数的科学先驱者为这门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约翰·道尔顿就是其中的一位。
道尔顿既具有敏锐的理论思维头脑,又具有卓越的实验才能,尤其是在对原子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果,因而被称为“近代化学之父”,成为近代化学的奠基人。
1803年9月6日,道尔顿在他笔记中写下了原子论的要点:(一)原子是组成化学元素的、非常微小的、不可在分割的物质微粒。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保持其本来的性质。
(二)同一种元素的所有原子的质量以及其他性质完全相同。
不同元素的原子具有不同的质量以及其他性质。
原子的质量是每一种元素的原子的最根本特征。
(三)有简单数值比的元素的原子结合时,原子之间就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化合物。
化合物的原子称为复杂原子。
(四)一种元素的原子与另一种元素的原子化合时,他们之间成简单的数值比。
1808年,法国化学家吕萨克在原子论的影响下发现了气体反应的体积定律,实际上这一定律也是对道尔顿的原子论的一次论证,后来也得到了其他科学家的证实并应用于测量气体元素的原子量。
古代希腊德谟克利特传记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他被誉为原子论的创始人。
德谟克利特生于公元前460年左右,出生在希腊的阿那克瑟拉岛上的阿巴德米斯(Abdera)城。
他所提出的原子论对后世的物理学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早年经历德谟克利特出生在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他从小就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望。
他热爱旅行,并且对不同地区的人和文化都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曾到埃及、波斯和印度等地游历,与当地的学者和思想家交流,积累了广泛的知识。
二、原子论的创立德谟克利特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他的原子论。
他认为世界是由无数个不可分割的微小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被他称为原子。
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永恒不灭的,它们在运动中不断地碰撞和组合,从而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世界。
这一理论后来成为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石,对物质和宇宙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三、对伦理道德的关注德谟克利特并不局限于自然科学的研究,他也深入探讨了伦理道德的问题。
他认为,人们的快乐来自于理性的思考和内心的平静,而不是财富和地位。
他主张要追求精神层面的幸福,通过修身养性来改变自己的内心状态。
德谟克利特的伦理观在古希腊的哲学思想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四、对教育的重视德谟克利特非常重视教育,他认为教育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基石。
他倡导全人教育,注重培养人的智慧和品德。
他主张通过自然观察和实践来开展教育,并且强调学习的乐趣和自主性。
德谟克利特的教育观对后世的教育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晚年生活德谟克利特在晚年回到了家乡阿巴德米斯,并且以宁静而深思的方式度过了余生。
他在自己的园地里研究哲学和科学,与学生和朋友进行交流。
在他的晚年,德谟克利特依然保持着对于知识的追求和对于世界的探索。
综上所述,德谟克利特是古希腊一位卓越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他的原子论、伦理观和教育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和贡献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和科学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德谟克利特他生于公元前460年,死于公元前370年,古希腊的属地阿布德拉人,他是古希腊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原子唯物论学说的创始人之一。
他率先提出原子论(万物由原子构成)古希腊伟大哲学家留基伯(约公元前500年—约公元前440年)是他的导师。
德谟克利特是苏格拉底同时代的人,但比苏格拉底年轻一些。
它的主要活动时期是在公元前440年以后,即希波战争结束后希腊奴隶州社会最繁荣的伯利克里时代,经历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和雅典奴隶逃亡事件。
他的伦理思想与赫拉克利特的伦理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与苏格拉底则是对立的。
德谟克利特出身于富商之家,本人也经商。
为了追求知识,他借远出经商的机会游历过许多东方国家和希腊各地。
因为耗费了全部财产,在回到家乡时已经穷困潦倒,最后不得不依靠他的兄弟来供养。
他性情开朗,知识渊博,著述极为丰富,据说有五十多种。
他一生从事过多方面研究。
他对哲学、法律、伦理教育、修辞,以及天文、数学、物理、生物等学问都有很深的研究,队音乐、绘画、诗歌以及兵法、农医等技艺,也无不通晓。
他与赫拉克利特不同,比较善于接触现实,熟悉当时的风俗民情、社会动态,了解国内外所达到的科学水平,文辞也不晦涩难懂。
①马克思曾经指出,德谟克利特“是经验的自然科学家和希腊人中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十九世纪德国的哲学史家策勒尔也曾赞扬德谟克利特,说他“在知识的渊博方面要超过所有的古代的和当代的哲学家,在思维的尖锐性和逻辑正确性方面要超过绝大多数哲学家。
”原子论德谟克利特的老师留基伯最早提出了原子论学说,他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就是最小的、不可分割的物质粒子;它们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自古以来就在无限的虚空中永远运动着。
德谟克利特接受并发展了他的老师留基伯的原子论思想。
德谟克利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指出宇宙空间中除了原子和虚空之外,什么都没有。
原子一直存在与宇宙之中,它们不能从无中创生,也不能消灭,任何变化都是他们引起的结合和分离。
德谟克利特的语录幸福是内心的宁静德谟克利特的语录–幸福是内心的宁静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他被誉为原子论的创始人之一。
他的思想深受人们的关注,其中关于幸福的观点尤为引人注目。
德谟克利特认为,幸福来源于内心的宁静和心灵的平和。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德谟克利特的幸福哲学,并从中汲取启示。
一、内心的宁静与现代社会德谟克利特所提到的内心的宁静在现代社会变得愈加重要。
在这个快节奏且充满压力的世界中,人们往往追求功利与物质的满足,却忽视了内心的平和和宁静。
德谟克利特的幸福哲学提醒我们,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内心的舒适和平静同样重要。
二、摆脱欲望的束缚按照德谟克利特的观点,欲望是导致人们不幸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们总是追求更多的财富、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更多的名利。
然而,欲望的无止境却使很难达到真正的满足。
为了实现内心的宁静,我们需要摆脱这些欲望的束缚,学会知足常乐。
三、追求智慧与内在的价值德谟克利特认为,追求智慧和内在的价值是实现幸福的途径之一。
人们应该关注个人的内在品质和智慧,而非外在的物质财富。
通过培养和拓展自己的知识和智慧,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自我,从而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四、意义的追求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追求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是德谟克利特另一个推崇的价值观。
他认为,通过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和深入交流,我们能够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我们可以通过分享和关心他人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并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
这也是德谟克利特强调的实现幸福的一种方式。
五、自我反省与内心的收获德谟克利特主张通过自我反省来实现内心的宁静。
我们需要时刻审视自己的思想、行为和动机,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并持续进步。
通过反思与修正,我们能够摆脱过去的错误和局限,达到更高的幸福水平。
结语在德谟克利特的幸福哲学中,内心的宁静和平和被视为实现幸福的关键。
摆脱欲望的束缚、追求智慧和内在的价值、追求有意义的人际关系以及自我反省,都是实现内心宁静的途径。
德谟克利特德谟克利特(约公元前460年—前370年)和他的老师留基波在继承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和阿那萨戈拉的种子说的基础上,根据当时已经积累的经验科学知识,提出了原子论哲学。
原子论和柏拉图的理念论、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体系合称为希腊哲学的三大体系。
原子论对后来哲学和科学的发展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据史料记载,德谟克利特曾就学于阿那萨戈拉,和苏格拉底讨论过哲学。
在苏格拉底看来,他就像是奥林匹亚赛会中的一位五项全能竞赛的胜利者。
不过,他的原子论思想是直接从留基波那里继承来的。
留基波的生卒年已不可考;有的史料说他是米利都人,也有的史料他是爱利亚人。
据说,留基波曾和巴门尼德一起研究过哲学,但是二者的观点是完全对立的。
他认为非存在和存在一样存在,这就是原子和虚空。
它们都是事物生成的原因。
德谟克利特正是把他的思想加以发展和系统化,使原子论成为体系。
原子与虚空:万物的本原德谟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
所谓原子,希腊文的原意就是不可分。
原子是体积极小,坚实而不可分的物质微粒。
万事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所谓虚空,就是指空虚的空间。
德谟克利特把虚空视为原子运动的原因。
因为在他看来,如果空间都被充满,原子就无法运动,也就不能结合成具体事物。
在虚空中运动的原子结合成万物,分离时,事物就消亡。
他把虚空和原子都视为万物生成的根本原因。
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充满而又坚实的,所以是存在;而虚空是空虚而又稀疏的,所以是非存在。
虚空尽管是非存在,然而它并不是纯粹的虚无。
存在并不比非存在多点什么,因为虚空并不比物体少点什么,它们同样都是实在的。
原子在数量上是无限多的,在性质上则没有什么区别。
为了说明万物在性质上的差异,德谟克利特主张原子在大小和形状上有区别,它们结合时又有次序和位置上的不同。
次序是指原子结合的顺序,位置是指原子运动与结合的方向。
用希腊字母表示,A与N就是形状不同,AN 与NA就是次序的不同,I与H就是位置的不同。
这样,在德谟克利特那里,原子在质上是相同的,在量上则存在四种区别:大小、形状、次序和位置。
原⼦论的创⽴者——德谟克利特简介德谟克利特,古希腊哲学家,原⼦论的创始⼈。
约公元前460年,德谟克利特出⽣于古希腊⾊雷斯的海滨城市阿布德拉的⼀个贵族家庭。
他童年时代就跟着波斯术⼠和迦勒底星相家学习神学和天⽂学,后⼜师从著名哲学家留基伯。
以后,德谟克利特到了雅典学习哲学。
他曾游历了埃及、巴⽐伦、印度等国,每到⼀地,虚⼼向任何有学问的⼈求教。
他⼀⽣涉猎⼴泛,研究过哲学、数学、天⽂学、⽣物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
同时,他还喜欢诗歌和⾳乐。
德谟克利特⼀⽣写了约60种著作,涉及科学、哲学、逻辑学、数学、宇宙学、物理学、⼼理学、教育学、语⾔学、艺术等等,可惜流传⾄今的仅有很少的残篇。
他学术上主要的成就是哲学。
德谟克利特深刻地阐述了世界的物质本原问题。
他认为:宇宙间的⼀切物质都由极⼩的、不可再分的“原⼦”构成的,万物的本原即是原⼦,原⼦是不可再分的微粒。
原⼦按照不同的⽅式组合,就产⽣各种具体的事物;原⼦分离,具体的事物也就消失。
在德谟克利特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中,还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成分。
他把⾃然的⼀切都归结为必然性,⽽⼀切事物之所以具有必然性,⼜是因为它有因果性。
他说“:我宁肯找到⼀个因果的解释,不愿获得⼀个波斯王位。
”德谟克利特是也是⼀位卓越的⽆神论者。
他不仅在⾃⼰的唯物主义哲学中做出了⽆神论的结论,⽽且从⾃然科学的⾓度唯物地阐述了宗教产⽣的根源。
他认为⼈们之所以产⽣宗教的观点,是因为“,古代⼈在看到打雷、雷霆、星星的接近、⽇蚀⽉蚀等天象时,感到恐惧,因此认为造成这些现象的祸⾸是神。
”德谟克利特的⽆神论,有⼒地打击了唯⼼主义宗教观。
德谟克利特把⾃⼰⼀⽣的精⼒献给了希腊的科学⽂化事业,约公元前370年去世。
马克思、恩格斯称德谟克利特为“希腊⼈中第⼀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的一种关于宇宙基本构成的理论。
他认为,宇宙中的一切物质都是由不可再分的最小单位——原子组成的。
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永恒不灭的,它们在空间中不断运动,通过碰撞和组合形成各种物质。
每种物质的性质和特征取决于原子的形状、大小和运动方式。
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无限多的,它们可以组合成不同种类的物质。
原子之间的组合和分解是宇宙中一切物质变化的基础。
这个理论揭示了物质变化背后的一种基本规律,为后来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启示。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对于后来的科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它为化学和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化学家们通过对不同物质的分析和研究,发现了许多不同种类的原子,进一步验证了原子论的正确性。
物理学家们通过对原子核和电子的研究,揭示了原子内部更微观的结构,从而推动了量子力学等领域的发展。
原子论的提出也对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打破了传统的观念,揭示了物质世界的真实本质。
人们开始意识到,物质的变化并非神秘不可解的,而是可以通过研究原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来理解和解释的。
然而,原子论并不是没有争议的。
在德谟克利特之后的许多哲学家和科学家对原子论提出了质疑和批评。
他们认为,原子论过于简化了宇宙的复杂性,忽视了其他因素的作用。
例如,柏拉图认为,宇宙中存在着一种更高级的形式,它们超越了原子的概念。
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物质的变化是由于形式和物质的结合和转化。
尽管存在争议,但原子论为后来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启示。
它为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对原子的研究,人们揭示了物质的微观本质,深入理解了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是一种关于宇宙基本构成的理论。
它认为,宇宙中的一切物质都是由不可再分的最小单位——原子组成的。
原子通过碰撞和组合形成各种物质,它们的性质和特征取决于形状、大小和运动方式。
德谟克利特名言名句大全
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是古希腊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他的许多名言名句至今仍然被人们传颂。
以下是一些德谟克利特的名言名句大全:
1. 人生最大的智慧就是知道自己的无知。
2. 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就是自然的法则。
3. 内心的宁静比外在的繁华更重要。
4. 善良和真理是人生最高的追求。
5. 智慧是一种财富,而不是金钱和权力。
6. 快乐不在于拥有更多的东西,而在于满足于已有的一切。
7. 生活就像一场戏,我们只是其中的演员。
8. 真正的朋友是在困难时刻才会出现的。
9. 勇敢是战胜困难的关键。
10.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
这些名言名句不仅反映了德谟克利特对生活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也启发了后人对于智慧、真理和幸福的追求。
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从这些名言名句中获得启发,成为更有智慧、更有品德的人。
德谟克利特从小就见多识广。
小时候,他作过波斯术士和星象家的学生,接受了神学和天文学方面的知识,对东方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在学习和研究的时候非常的专心,经常把自己关在花园里的一间小屋里。
一次,父亲从小屋里牵走了一头牛,他都没有察觉。
他的想象力很丰富,并且刻意培养自己的想象力,有时他到荒凉的地方去,或者一个人呆在墓地里,以激发自己的想象。
德谟克利特成人后,来到雅典学习哲学。
后来又到埃及、巴比仑、印度等地游历,前后长达十几年。
他在埃及居住了五年,向那里的数学家学了三年几何。
他曾在尼罗河的上游逗留,研究过那里的灌溉系统。
在巴比仑,他向僧侣学习如何观察星辰,推算日食发生的时间。
回到故乡阿布德拉后,他担任过该城的执政官。
在繁忙的政务之余,他始终没有放弃追求哲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并且在艺术方面也有了一定的造诣。
德谟克利特经常外出旅行,花费了父亲给他留下的绝大部分财产。
他又整天写着“荒诞”的文章,在花园里解剖动物的尸体,以至族中有人认为他发了疯。
有些人企图占有他剩下的财产,便控告他浪费祖产,对族中的事不加理会,把好好的园子变成了杂草丛生的荒地。
根据该城的法律,犯了这种罪的人,要被剥夺一切权利并被驱逐出城外。
但是,聪明且能言善辩的德谟克利特在法庭上据理力争,终于被判无罪。
德谟克利特研究过天文、地质、数学、物理、生物等许多学科,提出了圆锥体、棱锥体、球体等体积的计算方法。
他对逻辑学的发展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德谟克利特的著作涉及自然哲学、逻辑学、认识论、论理学、心理学、政治、法律、天文、地理、生物和医学等许多方面,据说一共有52种之多,遗憾的是到今天大多数都散失或只剩下零散的残篇了。
马克思和恩格斯因此赞美他是古希腊人中“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生于约 BC460 年,活了 90 或 109 岁。
鼎盛年在 BC420 年左右)。
色雷斯地区的阿布德拉城邦人,普罗塔哥拉也出生于此。
他父亲是一位很有资产和地位的人士。
德谟克利特德谟克利特盛年约公元前。
出生于色雷斯沿岸的阿布德拉,他的寿命很长,一直活到柏拉图非常活跃的时代。
他周游各地,著述丰富,内容涉及物理学、形而上学、伦理学和历史学,数学也很出色,但基本上都亡佚了,只保存下来少数残篇。
哲学史上人们把他看作是古希腊原子论者留基伯的学生,是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
原子论者着重讨论的也是世界的本原问题。
赫拉克利特把世界看成是永恒变化的,认为事物既存在又不存在,例如火有时变成水、气、土等。
爱利亚的哲学家巴门尼德盛年约在公元前)因此发问:一种东西如何能够改变它的性质,成为另外一种事物?从逻辑上说,存在者”不能够“不存在”,因此,如果存在者发生变化,就不是来自于“不存在”(“无中生有”),而是来自于存在自身。
存在自身是同一的。
巴门尼德说:“所是的东西不能不是”,而“不是的东西必定不是”。
因此,他认为,凡是存在的东西,必然是永恒的、连续的存在,存在不能生成或消失。
我们所思考的不合逻辑的东西是不能存在的,思维和存在是一致的。
巴门尼德这里提到的存在(being )成为后来哲学家们思考的焦点。
这种存在是什么?意义何在?巴门尼德之后的原子论者认为:这种存在是原子。
他们认为,原子(实在、存在)在本质上是永恒的、不可毁灭的和不变的。
在德谟克利特看来,宇宙和世界上一切事物是由原子和虚空构成的。
原子不是数学上的点,不是数学上不可分的东西,它有广延。
原子的根本属性是绝对的“充实性”,每个原子都毫无空隙,是物理学上不可分的东西。
原子既不能毁坏也不能改变,不生不灭,性质上没有差别。
原子在数量上也是无限的,它们在宇宙中处于涡旋运动之中,因此形成各种复合物:火、水、气、土,又构成万物。
虚空是空洞的空间,是原子运动的场所。
原子叫存在,虚空又叫非存在。
非存在并不是不存在,而是相对于原子来说它没有充实性。
存在和非存在同样都是实在的。
虚空是无限的,原子在虚空中的运动是永恒的,所以宇宙也是无限的。
宇宙万物的差别是由原子的形状、大小、排列次序、位置不同所造成的。
德谟克利特原子原理德谟克利特原子原理是现代化学史上一项重要的理论,它被公认为是原子论的基础。
德谟克利特是古希腊著名的物理学家,他的原子思想影响了整个古代希腊哲学。
在他的时间里,很多人认为一切物质都是连续统一的,但德谟克利特认为一切物质都是由小的、不可分割的颗粒组成的。
德谟克利特原子原理即是由此而来的,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该理论。
1. 原理德谟克利特原子原理是德谟克利特对于物质的本质的一种认识,即:物质是由最小的、不可分割的颗粒- 原子组成,而整个物质世界是由各种不同的原子组合而成的。
这一观点直至19世纪才被科学研究所证实,并且获得了更加深刻的阐述。
德谟克利特原子原理的产生,归根到底是对自然界的探索和对各种现象的解释。
根据他的认识,原子是物质的最基本组成单位,整个物质世界是由各种不同的原子组合而成的。
这些原子是形态一致的,质量也一致,而他们结合得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物质。
这一基本概念,成为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物理学基本理论,直至今日,仍是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的基础。
2. 物理学的发展德谟克利特原子原理的提出,不仅仅是一种哲学性的思维模式,也是一种科学思想的表述。
古希腊科学已经涉及到与原子有关的方方面面:火、水、空气、土等元素被认为是不可分割的,并被视为原子的基本形式。
然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是与古希腊物理学的传统有所不同。
在传统的古希腊物理学中,原子是不可分割的,从而不能去量化或仔细描述。
相比之下,德谟克利特的原子是更具量化性质,这种量化性质为原子提供了更加完善的科学理论。
随着化学和物理学的快速发展,德谟克利特思想的影响逐渐扩展到了更加广泛的领域。
3. 上个世纪的物理学在20世纪,物理学做出了一些更大胆的科学研究,诸如量子力学和相对论。
这些新的研究为德谟克利特思想提供了一种实证证明,其思想体系也得到了更加确立。
量子力学反映了物质的波动性质,因此将原子视为一个单体的实体不再成立。
相反的,量子力学证明原子是由各种各样(如质子、中子等)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作为自然界最基本的组成元素,都遵循自身对于物质与能量而言特殊的物理法则。
德谟克利特
盛年约公元前。
出生于色雷斯沿岸的阿布德拉,他的寿命很长,一直活到柏拉图非常活跃的时代。
他周游各地,著述丰富,内容涉及物理学、形而上学、伦理学和历史学,数学也很出色,但基本上都亡佚了,只保存下来少数残篇。
哲学史上人们把他看作是古希腊原子论者留基伯的学生,是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
原子论者着重讨论的也是世界的本原问题。
赫拉克利特把世界看成是永恒变化的,认为事物既存在又不存在,例如火有时变成水、气、土等。
爱利亚的哲学家巴门尼德盛年约在公元前)因此发问:一种东西如何能够改变它的性质,成为另外一种事物?
从逻辑上说,存在者”不能够“不存在”,因此,如果存在者发生变化,就不是来自于“不存在”(“无中生有”),而是来自于存在自身。
存在自身是同一的。
巴门尼德说:“所是的东西不能不是”,而“不是的东西必定不是”。
因此,他认为,凡是存在的东西,必然是永恒的、连续的存在,存在不能生成或消失。
我们所思考的不合逻辑的东西是不能存在的,思维和存在是一致的。
巴门尼德这里提到的存在(being )成为后来哲学家们思考的焦点。
这种存在是什么?意义何在?巴门尼德之后的原子论者认为:这种存在是原子。
他们认为,原子(实在、存在)在本质上是永恒的、不可毁灭的和不变的。
在德谟克利特看来,宇宙和世界上一切事物是由原子和虚空构成的。
原子不是数学上的点,不是数学上不可分的东西,它有广延。
原子的根本属性是绝对的“充实性”,每个原子都毫无空隙,是物理学上不可分的东西。
原子既不能毁坏也不能改变,不生不灭,性质上没有差别。
原子在数量上也是无限的,它们在宇宙中处于涡旋运动之中,因此形成各种复合物:火、水、气、土,又构成万物。
虚空是空洞的空间,是原子运动的场所。
原子叫存在,虚空又叫非存在。
非存在并不是不存在,而是相对于原子来说它没有充实性。
存在和非存在同样都是实在的。
虚空是无限的,原子在虚空中的运动是永恒的,所以宇宙也是无限的。
宇宙万物的差别是由原子的形状、大小、排列次序、位置不同所造成的。
物质如此,精神亦如此。
灵魂也是由这种原子构成的。
“他就把那些球形的原子称为火和灵魂,并且把它们比作空气中的尘埃,在窗口射进的阳光中可以看见它们浮动着”。
原子分散时,灵魂消亡。
原子群不断流射出一种极细的东西:“影像”,这种“影像”作用于感官和心灵,产生感觉和思想。
“我们能够看见的东西,是由于影像投进了眼睛的缘故。
”思想是更精细的影像通过感官孔道、直接作用于灵魂的原子。
德谟克利特也强调理性的至关重要性,认为只有理性才能认识到原子和虚空——事物的本体。
德谟克利特美学方面曾著有《论节奏与和谐》、《论悦耳与刺耳的声音》、《论诗的美》、《论语言美》、《论荷马》、《论歌唱》等,皆佚。
在许多基本的重要的事情上,我们是动物的小学生。
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编织和缝补;从燕子我们学会了造房子;从对天鹅和黄莺的唱歌的模仿我们学会了美声唱歌。
”德谟克利特关于人的歌唱艺术的产生,表明了他对艺术的起源和性质的看法。
艺术是模仿的观点,是古代希腊人们的普遍看法。
赫拉克利特曾经提到艺术模仿自然的问题,但是,他没有具体论述。
德谟克利特的这段话,不仅明确地表达了一种艺术起源论的思想,即认为艺术起源于模仿,同时也指出了艺术的模仿性质,提出了一种艺术本体论的看法(其中当然包括艺术的创作论)。
无论是艺术的模仿性质,还是艺术起源于模仿的观点,都是后来美学家们、尤其是古典时期的希腊美学家们讨论的重大问题。
德谟克利特认为美是与尺度相关的所有事物中的量的均衡是合理的,过与不足是我不赞同的。
”“任何人,如果越过了尺度,最快乐的事将成为最不快乐的事。
”艺术能够给人们带来真正的快乐,“大快乐来自于对高贵作品的欣赏。
”这里“高贵”(noble )一词的含义十分丰富,他所说的“欣赏”(contemplation )侧重于静观和思索,可见这里“高贵”的含义首要的应该是人的理
性和精神。
从高尚的艺术作品中体会真正的快乐,也需要一种理性和智慧
强调道德内涵和推崇理性贯穿在德谟克利特的思想中:“身体的美如果不呈现出才智,就是动物性的。
”德谟克利特反对浮华和奢侈,甚至认为“装饰简朴也是美。
”对于那种追求奢华和时尚的人则非常鄙视,他指责那些“由于穿着和装饰而招人注目的人,心灵是空虚的。
”也许是当时的时代具有浮华的时尚,德谟克利特对于音乐也不乏贬义。
有人评论说:“他说音乐是新近的东西,并证明音乐不是为了需要,而是为了奢侈才出现的。
”
对于绘画,德谟克利特也强调简单的原色,即白、黑、红、黄四种颜色。
在现存的史料中,还有一条德谟克利特关于透视的理论。
希腊时代的剧场是露天的,观众们从很远的地方观看舞台,对于台上的布景会产生视角上的错误和变形。
德谟克利特对于这个问题也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从上述可以看出,德谟克利特的美学很多是关于当时流行艺术的具体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