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战略大决战
- 格式:ppt
- 大小:3.53 MB
- 文档页数:53
第18课战略大决战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并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②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历史作用;认识渡江战役不仅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埋葬了蒋家王朝,更重要的是它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
③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着国名党政权的垮台,蒋家王朝的覆灭,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总代表被推翻。
2.能力目标①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胜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②通过组织学生观看视频短片,讲述战役经过,战况等,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能力。
③通过本课学习,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山,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掌握和识别,使用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毛泽东等领导人的伟大胆略,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的意识,教育学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三大战役和解放南京是本课的重点。
在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阶段,人民解放军在党中央英明的领导下,由弱转强把劣势转化为优势并把优势发展为胜势,最终夺取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而国民党军队却由强转弱,优势转为劣势,劣势导致不可逆转的败势,最终退出了中国的政治历史舞台。
三大战役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而南京的解放,则宣告了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因此,这两部分均为本课的重点内容。
2、教学难点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和渡江战役的意义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课本中只单一介绍了军事方面的原因;除了这一原因外,还应包括政治、经济、力量对比、人心向背以及政权的性质等方面的原因。
初三历史战略大决战试题1. 1949年《北平日报》刊发了如下消息:“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沉重的雾霭已经散了,是一九四九年二月一日,北平完全解放的第二天清晨。
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电灯亮起来了,街灯燃了一夜……”该新闻报道了下列哪一战役的胜利?()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战役的知识,通过材料中的关键词:“1949年、北平完全解放”等关键词的分析,我们可得到:在平津战役中北平和平解放,故答案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战略大决战2.有人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义革命是从一条船只开始,到一片船只结束。
”请问“一片船只”指的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渡江战役的相关史实。
中国新民主义革命是1919—1949年,而共产党是1921年建立的。
所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义革命是从一条船只开始”指的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浙江嘉兴南湖游船成立的这件事;“到一片船只结束”这的是1949年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建立新中国取得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
故此题选择答案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战略大决战。
3.解放战争时期,揭开国共两党战略大决战序幕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人民解放战争局势的变化。
题干中明确的提示词就是战略大决战的“序幕”,根据这点学生分析出选择战略大决战中最早发生的那次战役。
根据课本所学知识:1948年9月-11月是辽沈战役,1948年11-1949年1月是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是最后一次战役。
故此题选择答案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战略大决战;4.《小平颂》是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的献礼之作,是一篇让人耳目一新的史诗长卷。
一、单项选择1.1948年三大战役中首先展开的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2.下列战役中,被陈毅称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战役是指()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3.1949年初,傅作义率部接受和平改编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4.三大战役中“关门打狗”的战役是指()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5.在辽沈战役中,被比做“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的一条扁担”是指()A.营口B.沈阳C.长春 D.锦州6.三大战役中,歼敌最多的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7.三大战役中,东北野战军参加的有()①辽沈战役②渡江战役③淮海战役④平津战役A.①②B.①④C.②③ D.②④8.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是在____________之后()A.辽沈战役B.挺进大别山C.三大战役 D.淮海战役9.下列对淮海战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是由中原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合力进行的战役B.是以俆州为中心展开的战役C.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战役D.为人民解放军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10.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由林彪参与指挥的著名战役是()①平型关大捷②百团大战③辽沈战役④淮海战役⑤平津战役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二、简答题11.结合课本《辽沈战役示意图》,分析辽沈战役关键是什么战役?这一战役胜利后达到了什么战略意图?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对全国战局产生了什么影响?12.淮海战役由哪两支野战军参战?主要领导人有谁?这一战役围绕哪一中心城市展开?根据战役过程你能概括一下主要采用什么战术?淮海战役的胜利对全国战局的发展有什么意义?13.平津战役制定“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原则是在什么基础上制定的?该原则是如何实现的?傅作义的最大贡献是什么?平津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何在?答案:1.A 2.B 3.C 4.A 5.D 6.B 7.B 8.C 9.A10.D11.(1)锦州会战。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年级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一、单项选择题(共17题,题分合计32分)1.下列关于三大战役意义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A .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B .使东北、华北、华东三大解放区连成一片C .为解放长江以南地区奠定了基础D .宣告了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覆灭2.南京的解放标志A .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B .人民解放战争结束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D .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的覆灭3.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迅速取胜的原因不包括A .有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B .有一支坚持武装斗争的革命军队C .组成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D .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4.参加平津战役的人民解放军的部队是A. 中远、华东解放军B. 华北、西北将放军C. 西北、中原解放军D. 华北、东北解放军5.下列大城市在解放战争时和平解放的是A. 石家庄B. 天津C. 南京D. 北平6.在三大战役中,参与指挥其中两大战役的有A. 林彪、罗荣桓B. 刘伯承、邓小平C. 聂荣臻、陈毅D. 粟裕、陈毅7.北平和平解放的时间是A. 1947年6月B. 1948年9月C. 1949年1月D. 1949年4月8.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是在A. 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和重点进攻时B.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时C. 三大战役中D. 渡江战役中9.直接导致蒋家王朝覆灭的战役是A. 辽沈战役B. 淮海战役C. 渡江战役D. 平津战役10.以徐州为中心展开的战役是A. 辽沈战役B. 淮海战役C. 平津战役D. 渡江战役11.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是A. 渡江战役B. 辽沈战役C. 淮海战役D. 平津战役12.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不包括A. 辽沈战役B. 淮海战役C. 渡江战役D. 平津战役13.在辽沈战役中,为截断东北敌军向关内撤退的道路,迅速解放的城市是A. 沈阳B. 长春C. 锦州D. 营口14.三大战役歼灭和改编敌人的数量,从多到少排列,正确顺序为A.辽沈、淮海、平津 B.淮海、平津、辽沈 C.辽沈、平津、淮海 D.平津、辽沈、淮海15.“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
篇一:18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分析得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教学难点:分析人民解放战争短短3年时间内取的胜利的原因教学方法:讨论与探究法、情景再现法、讲述法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内容,通过解放战争的前两个阶段引出本课解放战争的第三个阶段---战略决战.1、蒋介石何时发动内战?学生:总结;(1946年6月)2、头一年里,战况如何?学生:总结:(敌人对中原解放区、陕甘宁解放区、山东解放区等地发动进攻,战场主要在解放区内,战略上,敌人进攻,我方防守。
但是我军在正确战略作战方针指导下,成功粉碎了敌军的进攻。
统治区发动了反攻,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此时,国民党只能把兵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
通过决战彻底打垮敌人的时机已经成熟。
于是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大决战阶段。
3.多媒体展示国民党与共产党力量对比表二、新课教学(一)三大战役同学们知道本课讲的是哪三大战役?学生:学生:(看课本自学)首先以学生自学为主,把本课基本内容学会,然后对本课基本内容提出基本问题让学生回答,既可以检查学生自学情况,也可以发现其中不足,帮其纠正答案。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自学情况:1.三大战役按时间顺序有早到晚的顺序是?2.三大战役按地理位置由北向南的顺序是?3.三大战役中歼敌最多的是?重点讲述:1.辽沈战役为什么首先攻占锦州?(学生思考,并找学生发言讲述自己观点.)归纳:首先攻占锦州,截断了敌人的退路,有利于围歼国民党,可以“关门打狗”.2.北平和平解放有没有好处?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并找学生发言讲述自己观点.)归纳:北平和平解放既保护了北平的文物,又使人民可以免受战火之灾. 同时多媒体展示北京故宫和圆明园图片,使学生能视觉感受和平带来的好处.归纳:人民在战争中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有力的支援了解放军的作战. 同时多媒体展示人民推车情景和人民之前表格,提出问题的同时,引导学生从表格中读出历史信息.总结三大战役意义:三大战役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过渡:三大战役结束之后,国民党企图用和谈手段拖延时间,但共产党乘胜追击,没有给国民党机会,接着反动了渡江战役.接下来学习课本第二目:百万雄狮过大江.展示渡江战役形势图,让学生明确南京的位置.学生阅读课本,了解渡江战役的基本情况.归纳:渡江命令发出后,人民解放军一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渡过长江,占领长江,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反动派到此结束.思考:南京大家很熟悉,自学习中国近代史以来,南京提到过几次?分别是哪几次?总结:南京我们近代史上已讲到过5次,《南京条约》,中华民国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南京大屠杀以及刚才说到的南京解放.以后同学们要学会总结类似问题.思考:为什么人民解放战争能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取得胜利呢?(学生思考讨论,并找学生发言.)归纳:1.首先是解放军正确的作战方针,比如首先进行辽沈战役,结束之后可以回师入关协同华北解放军作战.2.共产党的英勇作战,不怕牺牲.3.人民群众的支持,共产党深得民心,而国民党则不得民心,军队厌战. 当堂检测多媒体出示本课题目,检测学生掌握情况.篇二:《战略大决战》优秀教案设计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篇三: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习毛泽东等领导人以战略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把握战略决战这一历史机遇。
战略大决战练习题及答案战略大决战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1.毛泽东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是针对( )A.三大战役后国民党主力尚存B.蒋介石宣告“引退”C.蒋介石发表“求和”声明,企图“划江而治”D.美苏干涉中国内政针对国民党撕毁和平协议的行为,中国共产党决定对国民党予以彻底的打击。
据此请回答2~4题。
2.为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统治,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的战役是 ( )A.淮海战役B.平津战役C.辽沈战役D.渡江战役3.“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战线是 ( )A.西起江苏江阴,东到江西湖口B.西起江苏江阴,东到江西湖口C.西起江苏湖口,东到江西江阴D.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4.国民政府统治覆灭的标志是 ( )A.三大战役胜利B.解放军占领南京C.北平和谈失败D.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全国5.国民党政权统治中国人民达 ( )A.22年B.12年C.25年D.32年6.全国解放战争的大规模作战行动宣告结束是在( )A.1949年9月底B.1949年10月1日C.1950年6月D.1956年底7.解放战争时期的几次战役,按从北到南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辽沈战役②淮海战役③平津战役④渡江战役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①②④③D.①③②④8.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B.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C.苏联的援助和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D.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要求二、材料分析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朱德材料二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蟠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材料一是毛泽东和朱德给谁的命令?(2)材料一中的命令是在什么谈判破裂后发布的?该谈判双方的首席谈判代表分别是谁?你认为谈判失败的原因是什么?(3)材料二中描述的战役结束后,解放军是怎样继续“宜将剩勇追穷寇”的?针对蒋介石重新构筑起沿秦岭、大巴山、巫山为主线的“大西南防线”,我军采取了什么战略?蒋介石构筑“大西南防线”意图何在?结果如何?(4)材料二中引用了哪一历史典故?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答案:1.C 2.D 3.D 4.B 5.A 6.C 7.B 8.D9.(1)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命令。
人教版初中战略大决战教案优秀范文人教版初中战略大决战教案优秀范文3篇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要求学生掌握: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南京国民政府覆灭的原因”。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完成三大战役简表,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对比问题的能力。
过程方法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运用投影仪或电脑等手段,展示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形势示意图,使学生对相关战役的简要过程有直观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决心学习毛泽东等战略家军事指挥家以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准确把握历史机遇、夺取革命彻底胜利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南京教学难点对渡江战役历史作用和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大决战>片段提问:通过观看以上视频资料,同学们知道它们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那段历史.讲授新课:一、多媒体出示材料材料一:大决战前国民党军五大集团分布图问题: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战略决战时机已经成熟,并概述首先发动辽沈战役的战略意图。
(可从双方的兵力对比、占据延伸等方面引导学生分析)(教师引导:首战辽沈的战略决策已定,为了确保战役的胜利,采取了哪些战略呢?战役的结果如何呢)1、辽沈战役:“关门打狗”决战东北(展示多媒体动画战术地图:辽沈战役)虚拟场景一:学生分小组模拟林彪、罗荣恒指挥中心,在多媒体动画战术地图的引导下,指挥辽沈战役。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讲讲战役的经过,让学生切实参与教学过程。
虚拟场景二:辽沈战役结束,指挥中心进行总结。
“指挥”发言: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为解放战争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后方。
过渡:辽沈战役进行的同时,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创造了有一个奇迹。
2、淮海战役:大军合力,人民支前。
奠定基础,解放江南材料一:奇迹!奇迹!60万打败80万,这真是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材料二: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文章标题:《战略大决战》教案详解一、引言《战略大决战》是一款非常经典的策略类游戏,其具有操作简单、战斗丰富的特点,深受广大游戏玩家的喜爱。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实践,把《战略大决战》运用到教学过程中。
本文将就如何以《战略大决战》为例,讲解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游戏教学,并进一步说游戏教学的优点。
二、游戏教学的优点1. 环境逼真大型游戏的背景和故事情节可以制造一个虚拟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这个虚拟环境中的学习。
相比传统的“干讲课”,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并且会产生更加深刻的学习感受,这样有益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学习理解和认知。
2. 信息交流快速游戏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自身参与到其中,还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产生信息互通。
在游戏中,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反复进退,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产生不同的新思考,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可以让新思考尽早地共享,从而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3. 激发兴趣游戏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些学生对于某些学科的学习极其的厌烦,但是通过把游戏与学习相结合,学生会感受到不一样的学习氛围,这样便能够起到物超所值的教学效果。
4. 轻松愉快游戏教学很好地消除了有些学生在学习前固有的焦虑与压力。
他们可以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去学习,这有助于他们成为更加积极的学习者。
游戏教学的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得到利用。
三、《战略大决战》教学案例讲解1. 基本介绍《战略大决战》是一款即时战略游戏,玩家需要通过制定策略来赢取游戏中的胜利。
在这款游戏中,玩家可以使用不同的单位来攻击对手,一次战斗会有着多个回合,战斗胜利靠的是能够保持理智,不乱攻乱打,寻找对手的疏漏之处。
2. 游戏流程游戏中的每一回合流程如下:- 等待游戏开始- 每个玩家分配金币- 玩家可以在回合开始前改变他们的阵容- 每个玩家在玩家手中获得一个谜阵- 玩家进行操作- 等待对手进行操作- 进行回合对玩家而言,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在游戏中制定合理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