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极适度的补充营养;
• 防止呼吸肌的废用性萎缩;
• 低 k、Ca、 Mg 、P血症纠正;
• 维持良好的循环功能和氧输送能力;
Hg>10g/dl, 血容量、BP、 HR、 CO 稳定。
• 低氧、高CO2、酸中毒纠正,注意避免呼硷;
• 合并N-M病变病人,病情稳定后在撤机;
• 处理好肺气肿和肺动态过度充气,扩张支气管、 减少自主PEEP方法。
第12页/共37页
撤机时机的掌握
(5)呼吸形式:浅快呼吸指数(rapid shallow breathing index) =RR(breats/min)/Vt(L)。若RR/Vt < 80,易于撤机;若为80-105,撤机; 大于105则提示难于撤机。撤机前无胸 腹矛盾呼吸运动及明显的辅助肌参与呼 吸现象。
第32页/共37页
气管插管囊上滞留物清除技术
• 目的:决定拔管及气囊放气前要充分清除气囊上的滞留物,以防引起呛咳,吸入性肺炎及窒息
• 方法:
•
一 充分吸引气管内分泌物及口鼻腔分泌物。
第33页/共37页
气管插管囊上滞留物清除技术
• 二、将简易呼吸器与气管插管相连接,在患者吸气末轻轻挤压呼吸器,使肺充分膨胀,在患者开始呼气时, 用力挤压呼吸器,同时助手将气囊放气,在呼气末将气囊充气,再次吸引口鼻腔分泌物。
第9页/共37页
撤机时机的掌握
• 目前撤机主要依据对各项撤机指标的 综合分析和临床医师的经验判断。以 下指标对估计病人的自主呼吸能力有 帮助。 (1)呼吸泵功能的判定:
•
第10页/共37页
撤机时机的掌握
(下述指标提示呼吸泵功能可满足自主呼 吸需要,可以考虑撤机
(1)最大吸气负压> 20-30cmH2O。 (2)肺活量> 10-15ml/kg, 第一秒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