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课《蒙娜丽莎之约》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6年级上册语文第27课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7课《蒙娜丽莎之约》笔记
一、生字
达·芬奇、幅、蒙娜丽莎、人行道、肖像画、陈列、咖啡厅、抿二、多音字
糊:hú糊涂;hù纸糊
三、近义词
规矩—规则轻盈—轻巧大概—大约涟漪—波澜沉静—安静慈祥—和蔼光芒—光华奇幻—奇异珍藏—收藏身躯—身体四、反义词
微笑—哭泣宽敞—狭窄安静—喧闹熟悉—陌生简单—复杂
五、理解词语
前奏:乐曲正式开始前吹奏或弹奏的序曲。
轻盈:本文形容“我”的呼吸很均匀。
涟漪:细小的波纹。
交头接耳:形容人们在困体靠得很近,耳朵对着耳朵低声说话。
端详:认真、仔细地看。
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六、课文分段及段意
第一段(1):简单介绍《蒙娜丽莎》这幅画,点明这幅画是“我”此行的目的。
第二段(2-7)详细描绘了画中蒙娜丽莎微笑和姿势的美丽,揭示出她奇特的美丽。
27《蒙娜丽莎之约》课内阅读及相关课外阅读(含答案)一、课内阅读。
那幅画不大,大概三英尺长,两英尺宽吧,整幅画几(jī jǐ)乎只(zhǐ zhī)是一种棕(zōng zhōng)色。
我随着队伍慢慢地走近她,心中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
近了,更近了,蒙娜丽莎就像真人一样慢慢走近你。
我终于跟她面对面了。
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一头黑发轻松地垂落双肩。
她的眼神是那么柔和与明亮,嘴唇看来不像是涂抹(mǒ mā)的色彩,而是真的血(xuě xuè)肉,仔细看她的颈项,你会怀疑血液是真的在里面流动。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jī zhǐ zōng mǒ xuè(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奇异--- 平常轻松---沉重柔和---强烈明亮--- 黑暗(3)用“﹣﹣”画出最能表现“我”迫不及待的心情的语句。
近了,更近了,蒙娜丽莎就像真人一样慢慢走近你.我终于跟她面对面了(4)这段文字具体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的画的尺寸大小和人物的外形的特点。
二、课外阅读。
森林爷爷①古老的森林里有位森林爷爷。
他是森林之王,常常跟制造灾害的妖魔作斗争。
②风魔王来了。
他带领着千家万户横冲直撞。
森林爷爷和他的千万个子孙排得密密层层,好象铜墙铁壁。
③风魔王大吼着:“谁敢阻挡我的大军前进,我就把他撕得粉碎!”森林爷爷站在阵前,威风凛凛地说:“魔鬼,你想跑来害人吗?快给我滚开!一步也不许你向前走!”④风魔王恼怒了,一面呼啸着,一面猛扑过来。
他抓住森林爷爷的头狠命地摇,想把森林爷爷摔倒。
森林爷爷的脚伸在很深很深的泥土里,任凭风魔王怎么摇,他还是稳稳地站着。
风魔王急了,发疯似的往前冲,一连冲了好几回,怎么也冲不过来。
风魔王的力气已经用完,他垂头丧气地败走了。
⑤雨魔王来了。
他把身子一抖,倾盆大雨下个不停。
洪水从山谷里直冲下来,要冲垮堤岸。
⑥雨魔王站在天空,骄傲地对森林爷爷说:“老东西,快投降吧!”森林爷爷沉着应战,他命令千万个子孙尽力吸水,用根把堤岸牢牢盘住。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蒙娜丽莎之约》教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7课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蒙娜丽莎之约》教案(一)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肖像、悄然、矜持、难以捉摸、脸颊等词语。
2.对照画面,重点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通过品读感悟《蒙娜丽莎》的魅力,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和展开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3.朗读课文中直接描写画作的部分,受到美的熏陶,积累语言。
4.结合课文内容和相关资料,介绍画作。
教学重难点对照画面,重点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通过品读,感受《蒙娜丽莎》的魅力。
学习作者展开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1.学生按照统一要求预习课文。
2.教师准备:达芬奇及其画作的资料;CIA课件、画作。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检查预习。
1.谈话导入。
2.检查字音(多媒体出示):肖像、悄然、难以捉摸、矜持、脸颊(1)指名读词语,教师相机正音。
(2)齐读词语。
【设计意图:文中虽然没有生字,但对于悄、捉摸,颊这几个字,学生在朗读中容易出现错误,教师有必要强调。
肖、矜、等字是渗透性识字,学生只要借助拼音认识即可。
】(二)明确任务、感受魅力,感悟写法。
【设计意图:对于略读课文而言,教学要整体求略,部分求精,求精的部分必是文章的重点内容。
本环节中,重点引导学生交流作者描写画作的部分,也就是文章5、6、7自然段。
在体会画作魅力的同时要注意感受作者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作者介绍画作时的观察顺序和表达方法,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
】1.默读连语接,找出学习要求。
2.出示自学提示,学生按照要求自学。
多媒体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想一想,从课文哪些描写中看出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标画出相关语句,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这是文前连接语中的问题,以此问题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整体理解课文,感受画作的魅力。
学习时给学生留一定的时间,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学,形成自己富于个性的理解。
】3.全班交流,感受画作的魅力。
27课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5篇27课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5篇教学反思需要教育工作者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知识,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教育工作者能够不断优化和提升自身的教学效果和影响力,为学生提供更优秀的教育服务。
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27课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希望你喜欢。
27课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篇1)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蒙娜丽莎》是世界著名艺术殿堂卢浮宫的镇宫三宝之一,足见此画的艺术价值和重要地位。
500多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都不同,可以说她微笑一直是个谜。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这么长的一篇课文不可能面面俱到,课文中这幅名画的描写5/6/7三个自然段是重点,于是在教学中我把重点落在了这三个自然段中,主要体现以下几点:一、让学生品味优美的语言这篇文章的本身的语言非常优美,如何让学生走进那幅画,真正地通过文字去读懂这幅画的内容就需要教师的语言引导。
一开始,我就用抒情的语言引导学生走进花,是学生对画产生浓厚的兴趣。
“有一位女子她美丽而端庄,有一位女子她神秘又妩媚,有一位女子她贤淑又多情,想知道她是谁吗?你看,她款款地向我们走来了。
出示图片。
让我们轻轻地呼唤一下她的名字吧!”“想不想和这么美丽的女子有个浪漫的约会呀?让我们赶紧与蒙娜丽莎真诚相约吧!”这样富有诗意的语言无疑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进入了状态。
二、注重朗读。
1、教师的泛读。
为了营造一种宁静淡雅的学习氛围,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蒙娜丽莎的美,为了让学生真正进入那美妙的语言中,我配上舒缓的音乐,用自己动情的朗读把学生带进了文本。
2、指导学生朗读。
在教学重点段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时,指名让学生读,体验那微笑的神秘与美丽。
3、采用多种方法读。
教学中我采用各种各样朗读的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蒙娜丽莎那迷人的微笑。
泛读、指名读、引读、齐读各种方法穿插进行。
第二十七课《蒙娜丽莎之约》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找出具体描写这幅名画的部分,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似幻的妩媚微笑。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有趣的名人故事。
(播放视频)师:在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卢浮宫中有三件宝,其中有一件是《蒙娜丽莎》。
这幅画的作品就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
让我们一起走进达·芬奇。
(图片文字介绍)师:几百年来,《蒙娜丽莎》这幅画一直让人们百看不厌,也一直为世人所津津乐道,蒙娜丽莎的微笑也成了世界上最神秘的微笑!你们想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在大洋彼岸探访蒙娜丽莎吧!2. 板书课题《蒙娜丽莎之约》。
二、初读感知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交流识字方法:通过熟字加偏旁识字:丑——纽、民——抿、舌——恬、木——沐、(2)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标出自然段。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课文描绘了蒙娜丽莎的神韵,这幅画给人带来了心灵的震撼,给人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3.理解词语。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shè mù zhuōxiāo mǐn tíán jīn cuǐ càn bǐ zhāo交涉沐浴捉摸肖像抿嘴恬静矜持璀璨彼岸有朝一日A.教师领读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
词语理解:交涉:互相商量,解决彼此间相关的问题。
转瞬即逝:形容一眨眼就消失了。
耐人寻味:形容意味深长,值得细细体会。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蒙娜丽莎之约》课文原文及赏析《蒙娜丽莎之约》课文原文:那是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和爸爸一起走进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我们的目标是欣赏一幅名画——列奥纳多·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我们穿过了一排排的展柜,经过了许多精美的艺术品,终于来到了《蒙娜丽莎》面前。
她被安置在一个特别的展厅里,周围灯光柔和,显得格外庄重而神秘。
我走近一看,只见画中的女子端坐在那里,脸上带着一种淡淡的微笑。
她的目光似乎在直视着我,又似乎在看向远方。
那种微笑,既神秘又迷人,仿佛包含了无尽的故事和情感。
画面的背景是一片朦胧的山水,给人一种深远而宁静的感觉。
达·芬奇巧妙地运用了光影效果,使得人物和背景完美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我在《蒙娜丽莎》面前站了很久,每一次看都觉得有不同的感受。
这幅画就像一个谜,让人想要不断地去探索和解读。
赏析:《蒙娜丽莎之约》这篇课文以一个小学生的视角,描述了他和父亲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欣赏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的经历。
课文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蒙娜丽莎》的魅力所在。
作者着重刻画了画中女子的微笑和眼神,以及画面的背景和光影效果,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这幅画的神秘和深邃。
同时,课文也传达出对艺术的敬畏和热爱之情。
作者在面对《蒙娜丽莎》时,表现出的不仅是欣赏,更是对艺术的深深敬仰和追求。
他站在画前久久不愿离去,每一次观看都有新的感受,这正是艺术的魅力所在。
总的来说,《蒙娜丽莎之约》不仅是一篇介绍名画的文章,更是一篇引导孩子们欣赏和理解艺术的作品。
它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感人的故事,激发了孩子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蒙娜丽莎之约》导学案教学案
27、《蒙娜丽莎之约》学案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探访、交涉、风采、赴约、淡雅、捉摸、衬托、幻觉、深远、有朝一日、大洋彼岸、耐人寻味、转瞬即逝、璀璨”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自然的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3、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学习重点:
找出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句子,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似幻的妩媚微笑,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法提示:
在读熟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品读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通过图文对照,边读边想象,欣赏名画的魅力,领会作者出色的表达方法。
学习准备:
搜集有关达•芬奇和《蒙娜丽莎》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建议1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学习提示:这是一篇自读课文,首先应读阅读提示,根据阅读提示解决问题:
我觉得应该解决如下问题:
1、我能读熟课文,完成以下练习。
(1)、将加点的字和它正确的读音用直线连接。
cǔī xiào tián mǐn jīn mù càn
肖像微抿矜持恬静沐浴璀璨
(2)、通过自读全文,我知道课文讲了这样一件事:
(3)、我有几点疑问想与老师和同学交流:。
(4)、我搜集的相关资料是:
(二)挑战自我
如果你学有余力,可以尝试完成以下内容。
把你的思考批注在课本上。
1、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蒙娜丽莎》这幅画的?选一个你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受,并批注在书上。
2、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
我来盘点:
Α、本课难以识记的生字是,我采用的方法是:。
Β、我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是:
课题扩充法(),段意合并法(),重点突出法()
句子摘录法(),重点罗列法()。
С、我搜集资料的方法是:上网()、读书()、咨询别人()没有搜集()(三)合作探究
学法提示:边读边想象,先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写了什么,再抓住重点句子和段落理解内容。
同时思考课文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
1、认真研读文中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段落,课文从哪几方面来描写画像的?
2、读读描写蒙娜丽莎的句子,结合图片,谈谈你的感受。
3、除了从作者对蒙娜丽莎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她的魅力,你还从哪里看出蒙娜丽莎的魅力?。
(四)达标训练:
读下面这段课文,在完成练习。
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好像有话对你说。
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然流露出恬静、淡雅的微笑。
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举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
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
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力和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象征。
⑴、用不同的方法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查字典理解词义:矜持,选择第()种意思。
①、怜悯②、自尊自大③、拘谨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转瞬即逝:
永恒:
⑵、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怎样的?她这一神情让人产生那些联想?
⑶、写写你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
在一个晚霞似火的黄昏,从街心花园的林荫深处,飘出一阵优美的歌声,唱歌的是一个小姑娘,在手风琴的伴奏下,她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清泉在流淌,阳光在歌唱,心儿呀,飞向那遥远的地方……”歌声像清泉,叮叮咚咚的在暮色中流淌;歌声像阳光,射进了林荫深处。
我看见小姑娘了,一件白色的连衣裙在晚风里飘拂,一只天蓝色的大蝴蝶结,随着歌声在她头顶飞舞。
她唱得那么动情!我迎面走去,她仿佛没有看见,依然优美地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
看清她的眼睛时,我不由得倒抽一口冷气:一双多么漂亮的大眼睛,然而,又长又黑的睫毛下,覆盖着一层灰色的阴翳(yì)--啊!竟是一个盲姑娘!
歌声依然飘来,盲姑娘陶醉在她的歌声里。
她双手合抱成拳,紧紧地贴在胸口,头微微昂起,
仿佛在望着远方:那流着清泉、洒着阳光、盛开着五彩缤纷的花的地方……从她清脆而又纯美的歌声里,从她幸福的微笑里,我似乎也看到了她向往的那个光明灿烂的地方。
1、仿写句子。
歌声像清泉,叮叮咚咚地在暮色中流淌;歌声像阳光,射进了林荫深处。
像,;
像,。
2、读句子,体会表达方法。
文中两处划线句子,相同的是都在写盲姑娘唱歌,不同的是
(六)相关链接。
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位画家,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
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文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
他在几乎每一个领域都做出了贡献,后代的学者称他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也是“第一流的学者”,是一位“旷世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