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通电自感”实验中观察到“断电自感”现象
- 格式:pdf
- 大小:184.35 KB
- 文档页数:3
第33卷第1期 2012正 物 理教师 PHYSICS TEACHER V01.33 No.1 (2O12)
物理实验·
如何 在“通电自感’’实验中观察 到“
黄春如
(江西省樟树第三中学,江西樟树331200)
本刊2011年第9期刊登了《为何在“通电自感”实验 中观察不到“断电自感”现象》一文.指出在使用“J2446自
感现象演示器”左侧的器材做通电自感实验时,延时效果
比较明显,但用它做断电自感实验时,却观察不到灯泡闪 亮的现象,使得断电自感现象只能独立地使用示教板右侧
的器材来演示. 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该示教板演示时,学生也提
出了上述同样的问题:为何示教板左侧装置断电时电流也
发生了改变,却不能象示教板右侧装置那样观察到断电自
感现象的发生?围绕着学生的问题,我们从通断电自感装
置的异同上找原因,引导学生从理论上去分析,理论指导
实践寻找突破口,通过实验验证来破除学生心中的疑惑.
该文在现象分析中指出:从能量的角度来看,存储在
L中的磁场能在s断开后转变成电能释放出来后按一定 比例分配给A。、A 、R和L,A 上获得的能量不足以使其
亮度有肉眼可见的明显变化.文章从理论和实验的角度分
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但没有提出解决的办法.怎样才能
用这套装置在断电时也看到自感现象呢?为了解决这一
问题,在原有实验装置的基础上,我们加入了LED来改进
实验方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LED是“发光二极管”(1ight emitting diode)的英文缩写,
它既能发光又具有单向导电性,工作电压一般为2~
5 V之间.它相对传统的灯泡具有:能耗低、光效高、寿命长 等一系列优点,由于其节能环保因而逐步替代了传统灯泡.
1观察断电自感的实验方案
方案1:将图1实验器材中的A 用反向并接的LEDa、
LEDb替代,如图2.通电自感实验中,当开关S闭合瞬间,
能明显发现Az比LEDa迟亮一会儿;待正常发光后,再断
开开关S,此时可观察到反向连接的LEDb能闪亮一下再
熄灭,这就是断电自感所显现的效果.
静R 姥
图1 图2
方案2:在图2的基础上,将A 用LEDc替代,如图3.
通电自感实验中,当开关S闭合瞬间,发现LEDc与LEDa
几乎同时亮;待正常发光后,再断开开关s,此时可观察到
反向连接的LEDb能闪亮一下再熄灭,同样能观察到断电
自感所显现的效果. 上述方案各有优缺点,图2中通电瞬间虽能明显地观察 断电自感’’现象
到 比LEDc迟亮一会儿的现象,一
方面是自感现象作用的结果.另一方
面在于灯泡 和LED通电时的发光 机理不同,亮度响应速度存在差异,钨
丝灯泡通电发光的响应速度较LED
要慢一些.由于LED通电响应速度 快,受电流变化的影响小,因而在图3 图3
中观察不到通电自感现象.图2中由 于产生现象原因的不唯一,使得通过现象立即形成结论就有
点牵强.为了验证自感的因素占优势还是响应速度差异的因 素占优势?此时可用滑动变阻器调整成等阻值的电阻取代线
圈L,再进行对比实验,可以发现:现象的结果还是自感的因素
占优.尽管通电自感现象有上述一些原因,但在图2、图3实验
中,断电自感现象都能明显观察到.在实际的教学中,把图1、 图2、图3实验方案结合起来使用,观察实验现象并逐步深入
分析,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结论,消除心中的疑惑.
2将通、断电自感融为一体的实验方案 如图4,电源E采用3~6 V干电池,A为0~0.6 A直
流电流表,R为0~5O Q滑动变阻器,线圈用线径约0.5
mm的漆包线在直径为2~2.5 cm的PVC管上绕100圈 左右.铁芯用废旧彩电行磁芯,LED1、LED2用小型高亮度
管或从废旧游戏机上拆用并刻上符号.
图4
实验步骤:闭合开关s,调整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电
流在0.3 A左右且与ab连接的LED1、LED2均不亮,此时
LED1虽与电源正向连接,但与之并联的线圈电阻很小,其 两端的电压不足以点亮LED1.之后反复通断开关S,使ab
线圈中的电流通断变化(自感产生的条件),可发现LED1、
LED2交替闪亮. ‘ 原因分析:图5为开关S通、断变化时,线圈中产生的
自感电动势及其等效电路.由图可知:s接通瞬间,线圈中
的电流增大,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楞次定律可知,线 圈中将产生下正上负的感应电动势,阻碍电流的变化,正
是由于这一变化,使得LED1两端的电压升高,因而从静
态态时的不亮到接通瞬间的闪亮.同理可分析出开关s断 开瞬间,线圈中产生出上正下负的自感电动势,使静态时不
29
— Vo1.33 No.1 (2O12) 物 理 教 师 PHYSICS TEACHER 第33卷第1期 2012矩
用传感器演示摩擦力的实验研究
马述刚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中学830001)
人教版新课程高中物理必修1课本第3章《相互作
用》的第3节摩擦力,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中
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它的大小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具有 应变的特点,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之一.要突破这个难点最 好借助演示实验,为此,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设计制
作了一套摩擦力的演示仪.它不仅可以演示和摩擦力相关
的一系列问题,还可以借助力传感器和计算机将摩擦力的 变化形象直观地演示出灵,现介绍如下.
1器材准备
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1块,演示弹簧称1个,小桶一
个,沙子(或食盐)若干,小车和小滑块1个,钩码若干
(50g),天平1台,方木块2块(140 cmX 50 cm),铁棒2个;
力传感器1套,计算机1台.
2制作过程
如图1所示,将两块木板用钉子连接固定好作好底座
和背板.把两根铁棒固定在背板上,间距为lm.将带有定
滑轮的长木板用4根细线系牢并悬挂在两个铁棒上,使滑
板平面水平.把钩码和小滑块用细线连接并绕过定滑轮.
弹簧秤水平固定在背板上,并使其水平钩在滑板右面.
图1
3演示内容
3.1演示摩擦力的相互性
将各部分如图安装好,在细绳下端挂一个钩码,使滑 块和滑板间不发生相对运动.我们看到右边拉着滑板的弹 簧秤有读数,并且读数和钩码的总重力相等.根据平衡条
件可知,滑板对小滑块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钩码的重力, 其方向向右.小滑块对滑板的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秤对滑
板的拉力,其方向向左.此现象说明滑块与滑板之间相互
作用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2演示静摩擦力的大小的变化
将钩码取下,换成小桶.在小桶中加入少量的沙子,小
滑块没有滑动,说明它受到的静摩擦力与细线对它的拉力
平衡;根据二力平衡,传感器一端显示的拉力大小等于这
个静摩擦力.慢慢增加小桶中的沙子,可以在计算机上看
到,静摩擦力在慢慢增大.这说明静摩擦力大小随着沿接
触面切线方向的外力增大而增大. 3.3演示最大静摩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
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如果不断地增加沙子,当增到
定数值后,小滑块开始滑动了,滑块刚好滑动的瞬间拉
力的大小就等于最大静摩擦力.当滑块滑动时,这个拉力 值又减小了.说明滑动摩擦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这个变
化过程通过传感器可以直观在计算机上显示出来.
3.4演示滑动摩擦力并测定动摩擦因数
在小桶中加入适量沙子,使滑块在木板上匀速滑动,
说明滑动摩擦力与拉力平衡.如果再往小桶中增加沙子,
滑块加速滑动,但此时传感器显示拉力大小不变,说明滑 动摩擦力不随切线方向的外力变化而变化.用天平称出小 滑块的质量,算得总重力大小等于它对木板的压力,还可
以计算出动摩擦因数.
该演示仪的特点是:选材容易,制作简单,演示操作容
易,现象直观明显,可以演示有关摩擦力的内容较多. (收稿日期:201l—O7—28)
亮的LED2在断开瞬间闪亮.因而出现s通、断变化时
LED1、LED2交替闪亮的结果.
图5开关通、断瞬闻的等效电路
这一设计方案,还有利于学生亲身感受变化的电流一
(产生)变化的磁场一(产生)感应电动势,使得电磁感应教
30一 学中的理论分析在实际操作中得到体验.操作方法如下:
在开关s闭合时,LED1、LED2皆不亮,此时用手轻提磁芯
的上半部分,可将磁芯整体提离桌面.这是因为,线圈通电 产生的磁场使磁芯磁化,磁芯上下之问具有吸引力所致.
当断开开关s时,电流减小导致磁场减弱,磁芯间的吸引力
力减小,下半部分与上半部分分离,跌落到桌面.开关通、
断变化,引起电流变化,磁场必然变化,因而产生感应电动 势,导致LED1、LED2交替闪亮. 上述实验方案从问题出发,层层递进,使学生在知识的
学习中能更好地经历过程、体会方法,达到从亲身体验中去
理解和掌握知识.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且材料简单
易得,便于学生动手操作. (收稿日期:2011一O9—16)
如何在“通电自感”实验中观察到“断电自感”现象
作者:黄春如作者单位:江西省樟树第三中学,江西樟树,331200刊名:物理教师英文刊名:Physics Teacher年,卷(期):2012(1)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wuljs201201016.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