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专题-遵义篇
- 格式:pptx
- 大小:3.54 MB
- 文档页数:47
长征路上的故事-遵义战役 遵义战役取得了长征开始以来最⼤的⼀次胜利,遵义战役的胜利是遵义会议改变错误军事领导所取得的成果。
下⾯我们就来看看长征路上的故事-遵义战役吧! 遵义战役 1935年2⽉,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云南扎西境内召开政治局扩⼤会议,讨论红军战略⽅针。
⽑泽东提议,利⽤敌⼈对红军要北渡长江的判断,出其不意,挥师向东打击战⽃⼒最薄弱的黔军王家烈部,以运动战主动消灭敌⼈,再渡⾚⽔回师遵义,得到与会⼈员的赞同。
2⽉18⽇下午2时,红1军团前卫2师抵达⾚⽔河畔,太平渡⽆敌,红2师迅速控制了渡⼝两岸。
19⽇,红3军团两个先锋团———红12团和红13团到达⾚⽔河畔⼆郎滩,征集船只,架设浮桥。
⼆郎滩东岸制⾼点有黔军两个团把守。
红军在渡过了⼀个营之后,⼜迅速渡过了后续两个营。
尽管这是⼀个背⽔阵,但红军渡河之后仍果断地向敌⼈发动了冲锋。
敌⼈似惊⼸之鸟,仓皇逃窜。
红军牢牢地控制了⼆郎滩渡⼝。
⾄20⽇,中央红军已全部渡过了⾚⽔河,重新来到了黔北地区。
中央红军⼆渡⾚⽔,回师黔北,完全出乎敌⼈的预料。
蒋介⽯急忙命令川军3个旅由扎西附近向东追击,抽调遵义及其附近的国民党部队向娄⼭关、桐梓增援。
2⽉24⽇,红1军团先头团突然进攻桐梓,迫使桐梓之敌退守娄⼭关。
25⽇下午,红1、红3军团在彭德怀、杨尚昆统⼀指挥下,以⼀部兵⼒从正⾯牵制敌⼈,从北向南对娄⼭关的黔军发动猛攻,经过激战,于当⽇晚攻占娄⼭关,余敌仓皇夺路南逃。
27⽇,彭德怀、杨尚昆指挥红1、3军团,遵照中⾰军委“乘溃敌喘息未定跟追直下遵义,并准备打击援遵的薛(岳)部敌唐、韩两师”的命令,迅速逼到遵义城下,黔军将领王家烈命余部3个团退⼊遵义守城,另把⼀个团部署在城外阻击红军前进。
这时,向遵义增援的国民党中央军吴奇伟部第93师已进⼊忠庄铺,第59师也正向忠庄铺开进。
王家烈⽴刻借⼝到吴奇伟处求救兵,于下午3时带⼿枪兵⼀个排跑去忠庄铺。
27⽇下午5时,吴奇伟的前部已到忠庄铺,他派100多⼈⾄遵义协防。
CULTURE 文化中等城市核心期刊·长征·责任编辑丨龚 琴红军长征时期在遵义的革命武装及群众组织文|■ 周远德开始了长达二万五千里的长征。
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正式决定放弃原定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建立以遵义为中心的新的根据地。
28日晨,红一、红九军团由施秉进入余庆。
1935年1月1日至5日,红军兵分三路分别在余庆县箐口回龙场、瓮安县的江界河、遵义县茶山关和桃子台强渡乌江,突破乌江天险黔军防线,打开了黔北重镇遵义的通道。
5日晚,红九军团进入湄潭;7日,成立“苏维埃湄潭县革命委员会”。
14日,军委电令九军团派一个团进占绥阳县城。
红九军团第八团从湄潭出发,急行军经湄潭官堰,翻越五里坡,过绥阳县郑场区的小关、飞水,进入郑场集镇,再翻永山坎,过南门桥,进占绥阳县城。
15日,派出小分队去大路槽、旺草、温泉等地,警戒正安方向。
红三军团突破乌江后,迅速占领乌江北岸的尚嵇、团溪、龙坪、刀靶水、老君关、乌江渡、鸭溪一带,形成长达100多公里的江北防线。
1月6日,红三军团从尚嵇出发,1月7日凌晨进驻刀靶水。
红一军团二师六团从遵义县团溪直扑深溪水,兵分两路,迅速拔掉黔军前哨据点,俘敌200余人。
随后,红六团一营于7日凌晨2时智取遵义城。
8日,红军总部进驻遵义城;9日,中央军委纵队进驻遵义城。
15日至17日,在遵义老城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1934年5月到1936年1月,中央红军、红二、六军团、红三军在遵义地域活动。
其中中央红军在遵义地域辗转活动3个多月,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取得了遵义大捷,胜利实现了四渡赤水战役,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为红军长征取得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还建立了苏维埃组织、红军游击队及区乡武装组织,撒下了革命火种,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成为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之钙和力量之源。
发生在遵义的长征故事
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贵州遵义。
当时,红军在四渡赤水、遵义会议前后经历了长征初期的艰难曲折,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
在这个关键时刻,毛泽东等领导人召开了遵义会议,对党的路线、策略和战略方针进行了重大调整,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前途命运,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长征途中,红军不畏艰险,不惧牺牲,艰苦跋涉,浴血奋战,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斗志,战胜了重重困难和敌人的重重阻挠,最终胜利完成了长征。
在遵义这段历史的长征故事中,红军官兵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坚毅的意志,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遵义的长征故事,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光辉篇章。
在这段历史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定领导、红军官兵的英勇斗志、人民群众的无私支持,共同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壮丽史诗。
长征途中,红军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忠诚和英勇的赞歌,用坚
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书写了革命的篇章。
他们在遵义这段历史中,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斗志,书写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壮丽史诗,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长征途中,红军在遵义这段历史中,以铮铮铁骨和坚定意志,
书写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光辉篇章,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
灭的贡献。
遵义的长征故事,将永远铭记在中国革命史的光辉篇章中,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光辉历史。
"重走长征路"出奇之旅(贵州遵义-云南禄劝)国家红色旅游精品线路2016年12月1日,国家旅游局发布了“重走长征路”国家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该线路以中央红军长征路线为基础,分主干线路1条和专题线路8条,专题线路包括:突围之旅(江西瑞金—广西兴安)、转折之旅(广西兴安—贵州遵义)、出奇之旅(贵州遵义—云南禄劝)、团结之旅(云南禄劝—四川泸定)、挑战之旅(四川泸定—四川小金)、卓绝之旅(四川小金—四川若尔盖)、曙光之旅(四川若尔盖—陕西吴起)、会师之旅(陕西吴起—甘肃会宁、宁夏西吉)。
"重走长征路"出奇之旅(贵州遵义-云南禄劝)国家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重走长征路第三站→贵州遵义(遵义会议)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成为了党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被称为“转折之城,会议之都"。
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
1934年1月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以后,在中国共产党和根据地的各项工作中,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得到更加变本加厉的推行。
在这种错误领导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迫使红军放弃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长征初期,“左”倾教条主义者从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变成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并且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使部队的行军速度非常缓慢,致使敌人有充分的时间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红军在突围过程中损失惨重。
为了摆脱尾追和堵击的敌军,毛泽东同志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去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企图,改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
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
遵义会议会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老城红旗路(原子尹路)80号,老地名叫琵琶桥。
会址原系国民党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
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建筑为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
民囯二十四年(1935年)1月初,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司部与一局(负责作点)即驻在这幢楼房里。
《长征》遵义会议内容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1934年至1935
年间进行的著名的战略转移行动。
遵义会议是在这段长征中的重要
事件之一,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来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在长征途中召开的
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于1935年1月在贵州省遵义市举行,会议的主
要目的是总结中国工农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失败教训,进
行对党内领导人的重新安排,确定了毛泽东在党和军队中的领导地位,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在党的领导和军事斗争中的
地位。
这次会议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遵义会议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对党内领导人的重新安排和
对党的路线的调整。
在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左”倾错误的批评,确立了以他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在党的领导和军事斗争中的地位。
会
议还对党内的一些错误倾向进行了批评和纠正,使得党在长征中能
够更好地团结一致,统一指挥,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另外,遵义会议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的转折点。
会议后,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形成了正确的路线和策略,为长
征后期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遵义会议的召开和会议内容的确定,对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总的来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的一个重要事件,会议内容涉及党内领导人的重新安排和党的路线的调整,对中国共
产党和红军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
的转折点。
第四讲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正当红军反“围剿”斗争胜利发展的时候,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开始在各革命根据地推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坚持正确主张的领导人受到排挤和打击。
1933年初,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全面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主张,导致红一方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大规模的战略转移。
中国革命又一次受到严重挫折。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军事领导,开始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领导红一方面军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实现同红四方面军的会师,并进行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最后胜利到达陕北。
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红军长征称为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并载入史册。
一、九一八事变后的形势和“左”倾错误的危害长期以来,日本帝国主义一直企图把中国东北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并以此为基地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1931年9月18日,根据不平等条约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向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进攻。
这一事件史称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大举进攻中国的开始,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许多城市和村镇很快掀起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
在中国东北,从1931年l0月开始,相继兴起为数众多的抗日义勇军。
其中黑龙江省代主席兼军事总指挥马占山统率驻军于当年11月所进行的嫩江桥抗战,是一次有重要影响的较大规模抵抗。
义勇军的斗争,给日军以相当大的打击,从而开始了中国人民武装抵抗日本侵略的艰苦历程。
但是,由于国民党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日军在4个多月的时间里,相继侵占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整个东北地区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1932年1月28日,日军又发动对上海闸北地区的进攻,国民政府第十九路军将士在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的指挥下,进行了英勇的淞沪抗战。
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记忆中的遵义会议会址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记忆中的遵义会议会址202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80年前的遵义会议堪称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也是中国共产党实现革命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一次重要转折点。
作为我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纪念地,遵义会议会址在我的记忆中丰满而庄严。
遵义会议会址位于中国贵州省遵义市,是一处宏伟而庄严的建筑。
那天,当我踏入这座历史的见证地,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革命燃烧的岁月。
我走进会议大厅,那里静谧而肃穆。
墙上挂满了黑白照片和历史资料,我感觉自己仿佛进入了那个艰苦的岁月。
遵义会议是由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领导亲自主持召开的,这次会议在红军长征途中,进行了关键的决策,扭转了红军长征的命运。
历史上,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地位,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核心,标志着党中央正确处理党军关系和党的军事路线的成熟。
我仰望着那巨大的拼花天花板,思绪回到当年的遵义。
会议动员了边区和红军抗战的全力,确保了抗战的持久性和胜利性。
而会议号召红军坚决执行党的工作方针,巩固抗日民主基地,为抵御日寇进犯做好充分准备。
红军伤亡惨重,然而在绝对劣势下立下了不朽功勋。
遵义会议之后,红军开始了更加艰难的长征历程,完成了从浩浩荡荡的红军到东方第一主力军的转变。
在遵义会议会址的陈列馆内,还陈列着伟大的革命家们的图片和遗物。
毛泽东同志的照片特别引人注目,他在会议上发表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的讲话被广泛流传,他在这次会议中的发言确立了其在中共中央的核心地位。
而朱德同志则以幕后英雄的形象,坚决支持毛泽东同志,与其他同志们一起将党中央团结在一起。
他们的讲话和行动鼓舞了红军的士气,激励了红军将士们奋勇向前。
遵义会议会址以其浓厚的历史氛围吸引着无数的参观者。
遵义并没有忘记历史,反而将历史融入到了现代文明的背景中,这是一处与红军长征史密不可分的地方。
遵义市政府对会址的保护和修缮犹如一位精心护理的老人,让它永远保留着当年红军英勇战斗的痕迹。
遵义红军故事遵义红军长征胜利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
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核心,确立了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革命道路,实现了党的路线和方针的根本转变。
而遵义作为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更是承载着丰富的红军故事。
遵义红军长征胜利会议发生在1935年1月,当时红军在长征途中遭遇了严重的挫折,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
在这样的危急情况下,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召开了这次会议,对党的历史上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认真总结和深刻分析,最终确立了正确的路线和方针。
这次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
在遵义红军故事中,有许多感人至深的情节。
例如,在会议召开之际,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深知党内存在着严重的“左”倾错误和教条主义思想,而此时正是需要正确的领导和正确的路线。
在会议上,毛泽东以其高瞻远瞩的政治智慧和过人的胆识,坚定地提出了正确的意见,最终赢得了全体与会者的一致认同。
这些情节无不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高尚品质和非凡魅力。
此外,遵义红军故事中还有许多英雄壮举。
在长征途中,红军面临着极端艰苦的环境和残酷的敌人,但他们始终坚定信念,英勇奋战。
在这样的艰难时刻,红军官兵们展现出了非凡的毅力和勇气,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最终完成了长征的壮举。
这些英雄事迹感人至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英勇奋斗。
遵义红军故事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重要历史,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更是中国人民的光荣历史。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领导,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取得最终的胜利。
遵义红军故事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遵义红军故事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理论,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在党和军队的领导地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的转折和胜利。
遵义会议的召开,是在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重要事件。
在长征途中,红军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道路,面临着敌人的围追堵截和自然环境的严酷考验。
在这种情况下,红军能够坚持下来,靠的就是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支持。
而遵义会议的召开,正是为了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找出错误的原因,加强党的团结,统一思想,为红军的胜利和长征的继续奠定基础。
遵义会议的召开,对红军的发展和壮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理论,阐明了军队的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指出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地位。
这一理论的提出,为红军的政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使红军在长征途中能够更好地团结一致,顺利度过危机,最终取得了胜利。
遵义会议的召开,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的转折和胜利。
会议后,红军在毛泽东等领导人的正确指导下,顺利渡过了四渡赤水,继续向西北方向挺进,最终到达了陕北,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遵义会议的召开,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等领导人提出的理论,为红军的胜利和长征的继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遵义红军故事,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不懈奋斗。
最具谋略的战役--四渡赤水(含遵义战役)用兵如神突出重围。
中央红军攻占遵义后,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即著名的遵义会议。
会后,在行军途中,根据会议精神,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
随后,军委决定设置前敌司令部,以朱德为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
接着,又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小组负责军事行动。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这时,蒋介石调集重兵进逼遵义地区,对只有3.7万人的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形成铁桶般的重重包围,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川黔两省边境地区,局面十分严峻。
1935年1月至4月,毛泽东、朱德等党和红军领导人,以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率领中央红军迂迴穿插于40万国民党“追剿”军之间,进行了著名的四渡赤水河战役,巧妙地调动和打击了国民党军,使红军在长征的关键时刻从被动转为主动,不仅突破了蒋介石苦心设计的重围,更夺取了战略转移中的主动权,取得了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博主本着真实地反映历史的原则,以尊重历史的严肃态度,在该文中转载了部分史料。
例如:《朱德选集》中“关于四渡赤水战役的电报”等......一渡赤水(西渡赤水河)一渡赤水,摆脱被动。
为摆脱敌军,根据遵义会议确定的方针,中央红军决定迅速北渡长江,进军川西或川西北,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创建川西北根据地。
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分三路纵队从松坎、桐梓、遵义地区出发,会师北上,拟夺取土城、赤水县城,经泸州至宜宾地段北渡长江。
由于敌加强了对长江的布防封锁,红军遭川军重兵堵截,土城战斗陷于被动,赤水城战斗遭遇强敌抵抗,攻城未果。
当晚,中央政治局和中革军委根据毛泽东的意见,果断改变北上渡江计划,决定首先集中主力围歼尾追的川军4个团。
由于敌情不断变化,红军未能全歼敌人。
为避免被动,军委决定撤出战斗,西渡赤水,向古蔺南部地区前进,寻机北渡长江。
"重走长征路"转折之旅(广西兴安-贵州遵义)国家红色旅游精品线路2016年12月1日,国家旅游局发布了“重走长征路”国家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该线路以中央红军长征路线为基础,分主干线路1条和专题线路8条,专题线路包括:突围之旅(江西瑞金—广西兴安)、转折之旅(广西兴安—贵州遵义)、出奇之旅(贵州遵义—云南禄劝)、团结之旅(云南禄劝—四川泸定)、挑战之旅(四川泸定—四川小金)、卓绝之旅(四川小金—四川若尔盖)、曙光之旅(四川若尔盖—陕西吴起)、会师之旅(陕西吴起—甘肃会宁、宁夏西吉)。
"重走长征路"转折之旅(广西兴安-贵州遵义)国家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重走长征路第二站→广西兴安县(湘江战役)湘江默默地流淌,流向远方,岸上的灌木密集葱郁。
原本波澜不惊的江流里,几十条小船散乱而随意地停泊着,水田里一些居民漫不经心地耕作……在湘江战役纪念馆的前厅,一幅油画展现了兴安县界首镇1934年前的景象。
这里,因80年前发生了一场惨烈战斗而闻名于世。
在长征的历史上,过广西的这一段虽然短暂,但却是极为重要的关键一段。
在桂北,中央红军首先进行了长征以来的第一场大战--湘江战役。
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
红军以血肉之躯筑起了军委纵队和后续部队抢渡湘江的生命通道。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红军与优势之敌苦战,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担任后卫的红五军团和红三军团各一部,被敌人阻于湘江以东,激战至弹尽粮绝后,大部壮烈牺牲。
红五军团34师被敌人重重包围,全体指战员浴血奋战,绝大部分壮烈牺牲。
红八军团21师、23师,九军团的22师也损失惨重。
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在告别脚山铺战场时,林彪、聂荣臻、左权、朱瑞等一军团首长亲自为死亡官兵安葬。
专题17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知识讲解1.红军长征的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时间:1934.10 中央红军(瑞金)突围西进——1936.10 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3.遵义会议:(1)时间.地点:1935 年1 月贵州遵义(2)内容:①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③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④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3)意义:①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②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③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④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4.长征的胜利(路线):中央红军突围西进(1934 年10 月)——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攻占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突破腊子口——陕甘革命根据地吴起镇会师(1935 年10 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1936 年10 月)5.长征胜利的意义:①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②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③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④红军长征播下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6.长征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永不言败、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专题练习一.选择题(共15小题)1.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写道:“十余万共产党人于1934年10月逃出他们在江西的防御阵地…用一年时间步行约6000英里,这是人类耐久力的伟绩,至今仍具有传奇性。
”他说的“具有传奇性”的“伟绩”是指()A.南昌起义B.井冈山会师C.红军长征D.百团大战2.张震在《瓮安之役》中记述,红军攻占贵州瓮安城时正值春节,当地群众说:“红军先生,如果不是你们来了,我们连年饭也吃不成哩!”如果红军不来,“土豪一定要向穷人逼债……今天我们(红军)到了,土豪吓跑了,免除了逼债的痛苦、加上发了土豪财物”,所以群众“也笑哈哈了”。
遵义长征故事遵义是红军长征途中十分重要的地区之一,中国共产党在那里召开的遵义会议是十分重要的会议,对整个中国革命的影响都是极为重要的。
那你知道遵义长征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遵义长征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遵义长征故事:智取遵义城过了乌江,遵义城就在眼前。
指挥员刘伯承仔细观察了地形,把红二师第六团的政治委员王集成喊来,交代了夺取遵义的任务。
原来,离遵义城30公里的地方,有个小镇叫深溪水。
敌人在那里留了一个营的兵力,相当于遵义的外围防守点。
前方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个营都可以很快得到消息,报给城中的敌人,就像蜗牛的触角一样。
刘伯承仔细叮嘱:“你们团的任务,就是要斩断城中敌人的‘触角’。
但要秘密进行,不要让敌人知道,否则给遵义守敌通了消息,就会增加我们攻城的困难。
”他强调说:“现在呀,我们是既要求打胜仗,又要求伤亡少,还要节省子弹。
所以就要多用点脑子啰!”政委王集成坚定地行了个军礼,:“请指挥员放心,我们一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敌人全部消灭,一个不留!”“好!”两个人正说着,参谋长送来了一份电报,原来是朱德总司令为了配合他们打遵义城,又派来了一个团,并且让三军团支持他们,阻止敌人派来的援兵。
刘伯承不禁喜上眉梢(shāo)。
“这下可更好了!我们没有了后顾之忧,还有一个师来跟我们共同作战,拿下遵义不在话下!”王集成说:“指挥员放心,王家烈的双枪兵我们领教过,保证没问题!”天上忽然下起了雨,大雨疯狂地从天而降,黑沉沉的天就像要崩塌下来。
风追着雨,雨赶着风,风和雨联合起来追赶着天上的乌云,整个天地都处在雨水之中。
红六团在刘伯承的率领下出发了。
大雨虽然给队伍行军增加了困难,但也让敌人放松了警惕(tì)。
刘伯承下令让大家快速行军,到敌人的营房里避雨去。
深溪水的敌人还以为下着大雨不会有情况呢,一个个尽情玩乐起来,打起了麻将、牌九,玩到午夜才睡下,连哨兵都没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