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 格式:doc
- 大小:10.00 KB
- 文档页数:2
《童话名词解释》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对儿童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中国最早的童话集是《搜神记》中的《柳毅传书》、《董永遇仙记》.童话也叫“儿童文学”.它是适合于儿童阅读的故事,在西方被称为" "(或译作“幼年文学”),日本又叫“稚儿文学”.在中国,“童话”这个名词是从日本引进的.在日本,“童话”一词原指小孩子看的故事,后转义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故事,如神话、民间故事等.中国古代没有“童话”这个名称,而是把“故事”称之为“童话”.。
童话和神话的区别刘天平整理一、概念不同。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常采用对自然物作拟人化描写的手法,情节曲折神奇、生动浅显,以适应儿童心理爱好和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是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马克思说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它反映出的是远古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性的理解。
二、产生的时间、起源不同。
童话最初也是群众集体创作,在民间流传。
而成为文学的童话,中国始于辛亥革命时期。
其时有孙毓修等编纂的童话集多种。
当时对于童话的概念还是模糊的,认为它无非“儿童的话”。
真正赋予童话新的内容,培植、鼓励童话创作使它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的是现代作家郑振铎。
西方童话比中国略早。
十九世纪中期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颇受读者的青睐。
神话是“历史上的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
它的创作与远古时代人民争取生存、向自然力抗争的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
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的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他们认为这些变化莫测的现象都有一个神在指挥、控制着。
于是在他们心目中,一切自然力都被他们的想象形象化、人格化了。
随后又在生产劳动中依照自己心中的英雄人物形象,创造出许多神的故事,在口头流传,这就是最早的神话。
它是远古人民对自然界的不自觉的艺术加工,反映人们对自然界的虚幻而有趣的认识。
在中国古书中,如《山海经》、《淮南子》保存了不少神话故事,外国神话较有名的如《荷马史诗》等。
三、特点不同。
童话常常赋予无生命的东西以生命,大多涉及超自然因素的神怪鬼灵。
童话中的形象时从生活中来的,但是,并不是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甚至也不是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它具有一定的象征性和极大的夸张性。
童话故事知识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其语言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编织奇异的情节。
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
童话主要描绘虚拟的事物和境界,出现于其中的“人物”,是并非真有的假想形象;所讲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
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射。
童话创作一般运用夸张和拟人化手法,并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展开离奇的情节,造成浓烈的幻想氛围,形成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亦幻犹真的境界。
此外,童话也常常采用象征手法塑造幻想形象,以影射、概括现实中的人事关系。
例如:
1.《和小美人鱼发现海洋》这一本我和孩子尤其喜欢。
虽然生活在海滨城市,但是打开这本书之后,还是发现了好多我们不曾了解的海洋知识。
比如第一个知识就是“海和洋”。
很多人都会惊讶,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吗?书中告诉我们,在海洋中,海是“靠近陆地的边缘部分”,而洋是“远离陆地的中心部分”。
2.《和靴子猫了解手工艺》这一本让我们见识了各种传统手工艺。
比如磨坊、鞋匠、铁匠等等。
在如今的社会中,手工艺人越来越少见。
书中介绍的很多手工艺都是孩子们听过,但是没见过的,比如磨坊。
本书中介绍的是古老的风力磨坊和水力磨坊,在我小时候,我们的磨坊已经是电动的磨面机。
每次跟随父母走近轰隆作响、烟尘缭绕的磨坊,闻到面粉的清
香和刺鼻的柴油味道,都会有一种好奇的感觉。
童话体裁特点: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和象征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花鸟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情感,使它们人格化。
简介:童话(fairy tale)是一种小说题材的通俗文学作品,通常是写给孩子看的。
一般童话中有很多超自然人物,如会说话的动物、精灵、仙子、巨人、巫婆等。
寓言的特点1.鲜明的教育性2.强烈的讽刺性3.故事情节的虚构性4.语言精炼,极富表现力5.一般篇幅短小,结构紧凑6.常用手法为:比喻,夸张,象征,等.意思:有所隐含的语言。
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寓”有“道理”的意思。
将深刻的道理揭示。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
是民间口头创作。
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采用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安徒生:1、简介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1805-1875),丹麦19世纪著名的童话作家,既是世界文学童话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
他出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穷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
父亲是鞋匠,母亲是佣人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
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从小爱文学。
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
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
经过8年奋斗,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的剧作中崭露才华。
因此,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
历时5年。
1828年,升入哥本哈根大学。
毕业后始终无工作,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
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200元非公职津贴。
2、主要作品小说:《即兴诗人》、《奥·特》、《不过是个提琴手》、《两位男爵夫人》、《生乎?死乎》。
七年级汉语上册第一课教案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梦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一起看看七年级汉语上册第一课教案!欢送查阅!七年级汉语上册第一课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了解有关童话的文学常识,理解文章蕴涵的思想内容。
2、了解有关童话的文学常识,理解文章蕴涵的思想内容。
3、在分角色朗读中,揣摩人物心理,品析人物形象,提高语言感受力。
4、认识生活中的美和丑、真和假、善和恶。
5、了解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
6、培养复述课文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在“说故事——说人物——探主题——谈看法〞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掌握分析人物、理解主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情景体验,引导学生做一个纯洁无邪的人,提升价值观重点难点1.重点:(1)学习复述课文。
(2)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喻意义。
(3)从语言、心理描写中感知人物形象。
2.难点: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
教学方法1、朗读法。
在感知课文内容的根底上,分角色朗读,激发阅读体验,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2、讨论法。
就情节开展、传神写法和课文主旨的解读设疑,更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组织课堂讨论、合作探究,深入品评童话故事。
3、探究拓展法。
如故事情节的增补训练,改编剧本、童话主题的多元阐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教学磁带、投影仪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读准以下加点字的音:滑稽(ji1)陛下(bi4)头衔(xian2)骇人听闻(hai4)钦差大臣(qin1)随声附和(he4)炫耀(xuan4)勋章(xun1)称职(chen4)2.解释下面的词语:(l)不惜:本课指不觉得可惜,舍得。
(2)炫耀:本课指夸耀。
(3)称职:能够胜任所担当的职务。
称:适合。
(4)愚蠢:头脑迟钝、不灵活。
(5)不可救药:比喻人或事物已坏到无法挽救。
救药:用药救活。
(6)妥当:稳妥适当。
(7)华美:美丽而有光荣。
(8)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简述童话寓言神话三者的区别一、概念不同。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常采用对自然物作拟人化描写的手法,情节曲折神奇、生动浅显,以适合儿童心理爱好和对儿童实行思想教育。
寓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用简单的事实表现较深刻的道理的带有劝喻、讽刺意义的小故事。
它大多以简短的结构、鲜明的形象、夸张和想象的艺术手法,阐明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是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马克思说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 它反映出的是远古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性的理解。
二、产生的时间、起源不同。
童话最初也是群众集体创作,在民间流传。
而成为文学的童话,中国始于辛亥革命时期。
其时有孙毓修等编纂的童话集多种。
当时对于童话的概念还是模糊的,认为它无非“儿童的话”。
真正赋予童话新的内容,培植、鼓励童话创作使它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的是现代作家郑振铎。
西方童话比中国略早。
十九世纪中期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颇受读者的青睐。
寓言的产生比神话略晚。
它是在历史持续向前发展,人类对社会的理解已逐渐深化时产生的。
它是人类自觉的以自己的理解对社会种种形态实行艺术加工。
最初它来自于群众的集体创作,后经过文人收集,提炼形成优美的文学作品。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寓言发展最为兴盛,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很多寓言故事流传下来。
外国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神话是“历的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
它的创作与远古时代人民争取生存、向自然力抗争的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
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的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他们认为这些变化莫测的现象都有一个神在指挥、控制着。
童话故事的重⼤教育意义童话故事的重⼤教育意义 童话是⼉童⽂学的⼀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编写的适合于⼉童欣赏的故事.童话的基本特点有:根据⼉童⼼理发展的特点编写;有独特的修辞⼿段,如象征、⽐喻等.对于处于⼈⽣早期的⼉童来说,他们富于幻想,对世界上的⼀切事物都⾮常好奇,没有明确的主客体念,认为万物有灵,如认为周围的⼀切都像⾃⼰⼀样,既会⾼兴也会哭⿐⼦,也会肚⼦饿和⼝渴.因此,⼉童有⾃⼰的独特认识世界的⽅式.为了帮助⼉童认识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就要创造⼀种既适合他们的⼼理特点,⼜利于他们的发展的中介.童话的本质及其对⼉童发展的价值正好可以起到这样的作⽤.同时,童话也是⼉童喜爱的.正如列宁所说:"⼉童的."本性是爱听美妙的童话的 童话所提出的问题都是世世代代所有的⼈终有⼀天必须⾯对的⼈⽣问题:恐惧、死亡、不义、绝望、从童年进⼊成年、寻找伴侣、追寻⽣活的意义……童话具有丰富的意义和情感⾊彩,它们远⽐识字课本和有关“现实”的那些教材更为全⾯,更为丰富,也更为深刻。
弗洛伊德认为,成⼈将其担忧、内疚和愿望的实现在梦中以象征的⽅式安全地表现出来。
童话犹如梦⼀样,它帮助⼉童渲泄不安、恐惧、仇恨等情感。
童话中也往往具有邪恶的⼒量,它们是⼉童内⼼“邪恶”冲动的投射,最终会被⼉童“学好”的欲望所压倒。
⼼理学家布鲁诺。
贝特莱姆说:“那些弃传统民间童话的⼈认为,如果在给孩⼦讲的故事⾥有怪物,这些怪物必须很友善;这些⼈忽视了孩⼦们最熟悉最担⼼的怪物,他们⾃⼰⾝内的怪物。
这个怪物有时迫害他们。
闭⼝不谈孩⼦⾝内的怪物,将它藏在⽆意识中,孩于就⽆法围绕着它编织他从童话故事意象中知道的幻想。
没有这些幻想,孩⼦就⽆法更好懂得他⾝内的怪物,不知道⽤什么办法控制它。
结果,孩⼦对⾃⼰的焦虑毫⽆办法,远不如他听到过给这些焦虑以具体形状并显⽰如何战胜怪物⽅式的童话。
如果我们害怕被吃掉的恐惧以巫婆的形式出现,我们可以通过将她放在⽕上烧死的⽅式摆脱恐惧。
童话故事《飞鱼》插图王建峰绘制(一)、情节完整曲折,形象生动鲜明。
我们看,《牛郎织女》的故事,从小牛郎说到大牛郎,再说到他与织女的相遇、给合、生儿育女,最后天各一方。
这些情节既完整清楚,又曲折动人,而且形象鲜明,一读不忘。
《神笔马良》的故事,说的是穷孩子马良,凭着顽强刻苦的精神,得到了一支神笔。
他拿着这支笔,帮助贫苦大众,智斗财主、皇帝,使人读后无不称快。
这篇童话的情节生动,马良的形象鲜明,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二)、幻想丰富奇特、夸张强烈动人幻想是想象的一种。
它是与个人愿望联系的并指向未来的特殊想象。
这是一种创造想象而不是再造想象。
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脑中就会浮现出“小女孩手抓一把火柴,被活活冻死”的画面。
而文中小女孩五次擦火柴出现的幻想就是创造想象。
在童话世界里,牛羊会说话,木偶能旅行,人死能复生,咒话会现出金银珠宝,桌布可生出山珍海味。
衣服能刀枪不入……这些都符合儿童的幻想心里,孩子们也感到有趣、自然。
但是幻想不等于胡思乱想。
它有一定的现实依据,它们之间往往是通过象征法结合起来的。
童话离不开幻想、幻想离不开夸张。
夸张是对所要表现的对象或某种特征,故意地夸大或缩小。
如果童话话里的幻想的内容没有夸张就会失去光彩;童话形象如果没有夸张的修饰就会显得暗淡。
童话往往具有讽刺性,但如果没有夸张就会失去锋芒。
童话的话言如果缺少夸张,就会缺乏感受染力。
如《皇帝的新装》里的那个自以为赤裸裸的皇帝,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有的,但我们相信这个故事,就是因为现实中就有这种骗子,利用一些人的虚伪、愚昧,导演了一幕幕谎诞的剧目。
所以这种幻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具有象意义。
(三)语言简洁活泼,表现手法多样儿童文学作品,在语言上有着特殊的要求,而童话这种特定的体裁,又有其独具的特点。
从语言风格上来讲,童话的语言要求简洁、活、准确、朴素。
从语言的表达效果上来讲。
童话多用似人、对照、反复等表现方法。
普希金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金鱼的渔夫和贪婪凶残的老太婆构成鲜明的对比,;一些情节、景物的反复叙述,形成了有节奏的反复。
童话是什么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
童话具有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的特点。
童话常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鸟兽虫鱼花草树木等生命,使其拥有人的思想感情。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
(《辞海》)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
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
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
童话主要描绘虚拟的事物和境界,出现于其中的“人物”,是并非真有的假想形象,所讲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
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光。
童话创作一般运用夸张和拟人化手法,并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去开展离奇的情节,造成浓烈的幻想氛围以及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似幻犹真的境界。
此外,它也常常采用象征手法塑造幻想形象以影射、概括现实中的人事关系。
(《儿童文学辞典))从表现方法来看,童话大致分为超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和常人体童话三种。
但这三者并非截然分开的,有时互有联系。
也就是说,在一篇童话中,可能既有常人体表现方法,也有拟人体表现方法。
以此类推,其它也是如此。
从表现题材上看,童话(大概念的“童话”)又分为科学童话(又称“知识童话”)和文学童话(又称“品德童话”)两类。
而平时所说的“童话”则默认为“文学童话”。
常人体童话这类童话中的人物,看起来与常人完全一样,但其性格、行为、遭遇都极度夸张,往往具有某种讽刺性和象征性。
例如《怪电视》中,“我”是普通孩子,但他的遭遇却十分特别:他家的电视中,狮子居然会跑出来,电视里的人居然头朝下,脚朝上,还反过来嘲笑“我”是倒过来的,他还跟电视里的小偷搏斗等等。
《胖子学校》,不管是歪歪校长也好,主考老师也好,或是圆圆、球球、团团也好,虽然都是普通人,但在现实世界中,却又无法找到这样的人。
童话故事有什么特点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以幻想、想象为特点,以及对生活、人性、道德的探讨。
童话故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童话故事具有想象力丰富的特点。
在童话故事中,常常出现一些超自然的元素,比如魔法、巫师、精灵等等。
这些元素往往是作者丰富的想象力的产物,它们让故事充满了神秘色彩,吸引着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沉浸在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之中。
其次,童话故事具有道德教育的特点。
在童话故事中,往往会融入一些道德教育的内容,比如善良、勇敢、诚实等等。
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向孩子们传递一些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种道德教育往往是以寓言的形式出现,让孩子们在愉快的阅读过程中接受教育。
再次,童话故事具有幽默趣味的特点。
许多童话故事中都有一些幽默的情节和对话,让人忍俊不禁。
这些幽默趣味的元素往往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和愉悦,从而更加喜欢童话故事。
最后,童话故事具有简洁明了的特点。
童话故事的语言往往简洁明了,情节紧凑,很少有繁琐的描写和复杂的结构,这使得孩子们能够轻松地理解故事内容,不会感到枯燥乏味。
简洁明了的语言也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总的来说,童话故事具有想象力丰富、道德教育、幽默趣味和简洁明了的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童话故事成为了孩子们喜爱的文学形式,也成为了他们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精神食粮。
通过阅读童话故事,孩子们能够在欢乐中汲取知识,感受人生,培养品格,是一种十分有益的教育方式。
童话神话寓言的区别童话神话寓言的区别童话神话寓言的区别一、概念不同。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常采用对自然物作拟人化描写的手法,情节曲折神奇、生动浅显,以适应儿童心理爱好和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寓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用简单的事实表现较深刻的道理的带有劝喻、讽刺意义的小故事。
它大多以简短的结构、鲜明的形象、夸张和想象的艺术手法,阐明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是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马克思说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 它反映出的是远古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性的理解。
童话,是儿童文学体裁中的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常带有劝戒、教育的性质。
如我国古代诸子百家著作中的寓言、古希腊《伊索寓言》等。
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凝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
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
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
《鹬蚌相争》、《东郭先生和狼》等都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寓言名篇。
故事“主角”更多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东西或现象。
寓言常用手法为: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神话,是指叙述人类原始时期,也就是人类演化的初期所发生的单一事件或故事;而且,承传者对这些事件、故事必须信以为真,而学者们就是根据这个定义以区别神话与传说、神话与民间故事之间的不同。
神话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第一,它必须是人类演化初期的故事。
童话的定义和特点
童话的艺术特点有很多,如:1、丰富的想象;2、幻想;3、夸张的手法;4、语言通
俗生动;5、故事情节离奇曲折;6、引人入胜的特点;7、拟人的手法等。
“童话”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
“童话”一词在《辞海》中的基本解释
是“儿童文学的一种,经过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增进儿童性格
的成长”。
综上所述,所谓童话就是儿童文学体裁之一,通过多样的幻想和生硬、寓意、拟人的
手法塑造形象,以适宜于儿童写作的作品。
童话就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多样的想象、幻想和生硬撰写的适合于儿童观赏的故事。
童话的基本特点存有:根据儿童心理发展
的特点撰写。
有独特的修辞手段,如象征、比喻等。
对于处于人生早期的儿童来说,他们富于幻想,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非常好奇,没有明确的主客体概念,认为万物有灵,如认为周围的
一切都像自己一样,既会高兴也会哭鼻子,也会肚子饿和口渴。
因此,儿童有自己的独特
认识世界的方式。
为了协助儿童重新认识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就要缔造一种既适宜他们的心理特点,又
有利于他们的发展的中介。
童话的本质及其对儿童发展的价值刚好可以起著这样的促进作用。
同时,童话也就是儿童钟爱的。
正像列宁所说:“儿童的本性就是快乐听到奇妙的童
话的。
”。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其语言通俗生动,情节离奇曲折,抑恶扬善,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是一种比较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体裁。
童话的意义在于它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长知识,丰富语言,在写作时会大胆运用一些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可给学生一个幻想的空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感受了真善美,懂得了什么是美,什么是善,什么是丑。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其语言通俗生动,情节离奇曲折,抑恶扬善,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是一种比较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体裁。
童话的意义在于它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长知识,丰富语言,在写作时会大胆运用一些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可给学生一个幻想的空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感受了真善美,懂得了什么是美,什么是善,什么是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