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平移精编
- 格式:ppt
- 大小:7.57 MB
- 文档页数:17
教案:平移解决问题课程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移的概念,能够识别平移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平移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平移的概念2. 平移的性质3. 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重点:1. 平移的概念和性质2. 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难点:1. 平移的性质2. 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2. 平移教具或模型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平移的概念,让学生观察一些平移现象,如电梯的运动、滑滑梯等。
2. 引导学生总结平移的特点,如方向、距离等。
二、新课导入1. 讲解平移的概念,强调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2. 讲解平移的性质,如平移前后图形对应点之间的关系、平移的距离和方向等。
3. 通过示例演示平移的过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移。
三、巩固练习1. 让学生完成一些平移练习题,巩固对平移的理解和应用。
2. 引导学生运用平移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平移图形拼图、平移小动物等。
四、拓展提高1. 引导学生思考平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机械运动等。
2. 让学生尝试运用平移方法解决一些复杂问题,如平移多个图形、平移立体图形等。
五、总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平移的理解和应用。
2. 强调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平移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掌握了平移的基本知识。
通过示例演示和练习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平移的过程和应用。
在拓展提高环节,让学生思考平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整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平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平移的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平移的性质是本节课的重点,因为它不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平移的概念,而且为他们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平移方法奠定了基础。
以下是关于平移性质及其应用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平移的性质:1. 平移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这意味着无论图形如何移动,它的内部角度、边长和面积都保持不变。
教案:《平移》年级:四年级下册科目: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移的概念,知道图形平移后形状、大小不变,只是位置发生变化。
2. 培养学生运用平移进行图形变换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1. 平移的概念及特征。
2. 平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平移与旋转的区别。
2. 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课件、黑板、粉笔。
2. 平移教具(如:卡片、小方块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如电梯上升、滑滑梯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现象的共同点。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现象都是物体在空间中沿直线运动,这种运动叫做平移。
二、新课讲解1. 讲解平移的概念,强调平移后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变,只是位置发生变化。
2. 通过课件展示平移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移的特点。
3.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平移教具,如将小方块沿直线移动,观察平移后的位置变化。
4. 讲解平移与旋转的区别,让学生举例说明。
5. 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如推拉门、抽屉等,让学生思考平移在其中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平移的概念。
2.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回顾平移的概念、特征及应用。
2. 教师点评学生的回答,强调平移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与家人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课件展示、动手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平移的概念及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素养。
同时,要注意区分平移与旋转,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正确运用平移。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平移的应用,如平移在建筑设计、机械制造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7.2《平移》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平移的概念,掌握图形平移的特征和性质;能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坐标表示平移前后的图形位置,并进行简单的平移作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美。
二、教学内容1. 平移的概念: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这种图形的移动称为平移。
2. 平移的特征和性质:平移前后,图形的大小、形状不变,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3. 平移的坐标表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一个图形的每个顶点的横纵坐标分别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可以得到平移后的图形。
4. 平移作图:根据平移的特征和性质,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进行简单的平移作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平移的概念,掌握平移的特征和性质,能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坐标表示平移前后的图形位置,并进行简单的平移作图。
2. 教学难点:平移的坐标表示和作图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平面直角坐标系挂图、平移示例图等。
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三角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电梯运动、滑滑梯等),引导学生发现平移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让学生观察平移现象,讨论平移的特征和性质;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平移,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 演示与讲解: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平移的坐标表示和作图方法,讲解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分组进行平移作图练习,讨论作图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平移的概念、特征和性质,以及平移的坐标表示和作图方法;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第16讲平移(讲义)(知识梳理+易错汇总+易错精讲+易错专练)1、在方格中画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1)选点。
在原图形上选几个能决定图形形状和大小的点;(2)描点。
按要求把所选的点向规定的方向平移规定的格数;(3)连线。
把平移后的点连点成形。
2、平移的应用。
应用图形的平移可以将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进而解决问题。
1、图形平移的距离是指对应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指两个图形之间空格的距离。
2、在对图形进行两次平移时,一定要正确理解题意,明确平移的顺序、方向和距离。
3、把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的方法往往不止一种。
【易错一】下面()组的两个图形经过平移能够完全重合。
A.B.C.D.【分析】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移动的图形运动。
平移后图形的位置改变,形状、大小、方向不变。
【解答】解:的两个图形经过平移能够完全重合。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平移的意义及在实际当中的运用。
【易错二】移一移,说一说。
图①向平移了格;图②向平移了格;图③向平移了格。
【分析】根据图中两图的相对距离及箭头指向即可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解答】解:根据平移定义可知,图①向上平移了2格;图②向左平移了4格;图③向右平移了6格。
故答案为:上;2;左;4;右;6。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移,解题的关键是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易错三】如图所示:(1)图形①平移到图形②的位置,可以先向平移格,再向平移格.(2)画出中间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3)画出右边图形的全部对称轴.【分析】(1)根据平移的性质分别数出图形①向右和向下平移到图形②的距离即可求解;(2)先根据对称轴,分别找出中间图形的对应点,再依次连接即可;(3)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依据定义即可作出所给图形的对称轴.【解答】解:(1)图形①平移到图形②的位置,可以先向右平移4格,再向下平移5格;(2)、(3)解答如图:故答案为:右,4,下,5.【点评】考查了平移,将简单图形旋转一定的度数,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条数及位置,本题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大.【易错四】描述与画图。
四年级下册《平移》的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平移》的教学设计模板(通用7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平移》的教学设计模板(通用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年级下册《平移》的教学设计1一、背景分析1、学习任务分析本节课是义务教育实验教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和平行线》最后一节。
平移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也是本套教材引进的第一个图形变换。
因此有两个作用:(1)作为平行线的推广作用。
(2)渗透图形变换的思想。
使学生尽早接触利用平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本章中只是初步的认识,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
《课程标准》对平移变换的要求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探索平移的性质,利用性质按要求作出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因此“平移的性质”是本节课的重点。
2、学生情况分析本课要理解掌握平移的概念及性质,学生必须具有图形平移的生活常识,线段相等及平行线的判定等知识储备,同时还必须具有一定的观察、归纳、探索能力。
目前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好。
以上能力基本达到,但学生的抽象概括、探索能力偏弱,故本节课的难点为“平移性质的探索与理解”。
二、教学目标设计知识技能:了解平移的特征,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数学思考:学生经历操作、探究、归纳、总结图形平移基本特征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体验图形平移过程中的乐趣,感受数学活动中充满了探索性与创造性,激发学生乐与探究的热情。
三、课堂结构设计本节课与生活联系很密切,针对这一特点,设计了多个问题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现象作为切入点,目的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按照“活动—发现—应用—感悟”的模式安排教学活动。
让学生采取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观察思考、总结归纳来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7.2 平移同步练习(I)卷(精编)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一、填空。
(共6题;共15分)1. (1分) (2019三上·盐都期末) 一块小黑板上,小刚用5张边长为1分米的小正方形彩纸拼成了如图的图案,这块小黑板的周长是分米.2. (1分)经过两次翻折(对称轴平行)后得到的图形,可以看成是原图形经过一次得到的。
3. (2分) (2021三下·武侯期中) 升国旗时,国旗的上升是现象,风扇中的扇片转了一圈又一圈是现象。
(填“旋转”或者“平移”)4. (3分) (2019五上·江干期中) 如图,已知直线上的一点A可以用(3,5)来表示,点B所在的位置可以表示为(,),这条直线上的一点C可以表示为(m,)。
5. (2分)风扇扇叶的转动是现象;推箱子是现象。
6. (6分)用“平移”或“旋转”填空。
小的会拉抽屉是现象电风扇的转动是现象车轮转动是现象直升机的螺旋桨转动是现象升降国旗是现象风车运动是现象二、选择。
(共5题;共10分)7. (2分)下面()图形通过平移可以和重合。
A .B .C .8. (2分)(2020·龙岗) 下面四个图通过平移排成一横行,彼此之间没有空隙,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A . ③②①④B . ②①④③C . ①③④②D . ④②①③9. (2分) (2021二下·三台月考) 下面是平移现象的是()。
A . 电梯的升降B . 拧水龙头C . 电风扇的转动10. (2分) (2020二下·清丰期末) 由下边的小鱼图平移后得到的图形是()。
A .B .C .11. (2分) (2019三上·青岛期末) 下图中,()是平移现象,()是旋转现象。
①②A . ①②B . ②①三、解决问题。
《平移》(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材,主要涵盖平移的定义、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平移的概念,掌握平移的性质,并能运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平移的定义,掌握平移的性质,并能运用平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平移的定义,掌握平移的性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平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
学具:学生手册、练习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将会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如滑滑梯、翻书等,引导学生感知平移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我会通过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平移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平移的定义,并能准确地描述平移的特点。
4. 例题讲解:我会选择一些典型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平移的知识解决问题,如将一个图形平移一定距离,求平移后的位置等。
5. 随堂练习:我会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6. 应用拓展:我会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平移的知识解决,如设计路线图,将家具搬运到指定位置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平移的定义、性质及其应用,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示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七、作业设计:1. 请用彩色笔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图形,并将其平移一定的距离。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不同的图形,并准确地进行平移。
2. 请家长协助,观察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并记录下来。
答案:学生可以观察到滑滑梯、翻书等生活中的平移现象。